2015学年湖北利川市文斗乡长顺初中七年级上期期中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bowdiet140 文档编号:298957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73.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学年湖北利川市文斗乡长顺初中七年级上期期中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5学年湖北利川市文斗乡长顺初中七年级上期期中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5学年湖北利川市文斗乡长顺初中七年级上期期中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5学年湖北利川市文斗乡长顺初中七年级上期期中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5学年湖北利川市文斗乡长顺初中七年级上期期中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5学年湖北利川市文斗乡长顺初中七年级上期期中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图是根据资料绘制的一幅北京人生活和劳动场景的想象图,看图描述北京人的生活状况,主要形成了以下观点,这些观点正确的有( ) 1北京人体型还带有猿的特征 2能用石器挖掘植物的根,表明已会使用磨制石器 3他们的主要食物是植物果实 4他们过着群居生活 A 234 B 134 C 124 D 123.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北京人的生活状况。据图观察,北京人体型还带有猿的特征,他们使用打制石器, 2 不正确,他们的食物主要靠采集和狩猎来获得,是植物的果实。他们过着群居流动的生活。故本题答案:选 B。 考点:

2、冀人版七年级上册 中华文明的起源 祖国境内的早期人类 中国银行行徽(图 1)的外观设计灵感源自于我国古代的一种钱币(图 2)。这种形状的钱币最早在全国统一使用是在( ) A秦朝 B唐朝 C宋朝 D清朝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我国最早在全国统一使用的这种形状的钱币来自于哪个朝代。战国时期,诸侯争霸,各国货币十分混乱。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下令统一使用原秦国的圆形方孔钱为通用货币,即图 2 中的古钱币。故本题答案:选 A。 考点:冀人版七年级上册 统一国家的建立 秦朝的统一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斩浮云,诸侯尽西来。 ”该诗赞颂了亲王嬴政哪项历史功绩( ) A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B

3、兼并六国完成统一 C修筑万里长城 D书同文、车同轨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该诗赞颂了亲王嬴政哪项历史功绩。 “秦王扫六合 ”反映的是公元前 230年到公元前 221年,秦王嬴政采取远交近攻和各个击破的战略,以秋风扫落叶之势,先后灭掉韩赵魏楚燕齐六国,完成统一。故本题答案:选 B。 考点:冀人版七年级上册 统一国家的建立 秦朝的统一 中国是人类发源地之一,是世界上发现早期人类化石和遗物最多的国家。某学习小组准备实地参观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遗址,他们应该去( ) A陕西蓝田 B北京周口店 C云南元谋 D浙江河姆渡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我国最早人类的遗址。结合所学知识:出

4、土地点是云南省的元谋县的元谋人,距今约 170 万年前,是目前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它的出土地点是云南省的元谋县。据此可知参观地点应该是云南省元谋县。故本题答案:选 C。 考点:冀人版七年级上册 中华文明的起源 祖国境内的早期人类 成语故事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下列成语源于春秋争霸的是( ) A退避三舍 B纸上谈兵 C围魏救赵 D三顾茅庐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源于春秋争霸的成语故事。退避三舍,舍:古时行军计程以三十里为一舍,主动退让九十里。出自于春秋时期的晋楚争霸。晋楚城濮之战中,晋王重耳为了报恩,率兵退避了九十里。避开楚军锋芒。故本题答案:选 A。 考点:冀人版七年级上册 国

5、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 公元前 361年,秦孝公即为,由于国力不 强,受到各诸侯国的歧视,痛感脸面丢尽。为此,秦孝公( ) A实行分封制 B任用商鞅变法 C推进大一统 D推行汉化政策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秦孝公为了增强国力而采取的措施。公元前 356年,秦孝公为了实现国富兵强,重用商鞅进行变法。经过商鞅变法,秦国国富兵强,成为战国后期最强大的诸侯国,为秦统一六国奠定基础。故本题答案:选 B。 考点:冀人版七年级上册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大变革的时代。 过上农耕生活的原始居民已经会建造房屋。如下图所示,居住在该样式房屋中的原始居民是( ) A元谋人 B北京人 C河

6、姆渡人 D半坡人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居住在该样式房屋中的原始居民。根据图片,该房屋为半地穴式的房子。半坡居民位于陕西西安半坡村,是黄河流域农耕文化的典型代表。这种房屋冬暖夏凉,适应了北方的气候特点。故本题答案:选 D。 考点:冀人版七年级上册 中华文明的起源 原始的农耕社会 战国时期,秦国的军队特别富有战斗力,有 “虎狼之师 ”之称。其主要原因是( ) A将领冲锋在前的表率作用 B作战武器锋利先进 C战场立功,国家赐给田宅和爵位 D战略战术运用得当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商鞅变法的措施。商鞅变法规定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免除徭役,在战争中立了功的人,按照军功的

7、大小授予爵位土地和住宅。所以军队的战斗力大大增强。故本题答案:选 C。 考点:冀人版七年级上册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大变革的时代。 丝绸之路是中外联系的纽带,沟通中西的桥梁,被称为流动的 “文化运河 ”。2014年我国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将 “抓紧规划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 ”。不应处于此 “经济带 ”的是( ) A陕西西安 B河西走廊 C新疆地区 D黑龙江省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经过丝绸之路的 “经济带 ”。汉朝时期,张骞开辟的一条商路,路线为:从长安出发,往西经河西走廊,今新疆境内,到达中亚、西亚,直至欧洲。很明显黑龙江不在这条路线上。故本题答案:选 D。 考点:冀人版七年级

8、上册 统一国家的建立 丝绸之路的开辟 2012年 5月,疆独分子热比娅在日本期间奴颜卑膝地乞求日本右翼分子买下新疆,受到国际舆论的谴责。新疆是我国神圣不可分割的领土,早在( )时期即归属中央政府统辖。 A西汉 B东汉 C唐朝 D元朝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新疆正式归属中央政府统辖是在什么时期。公元前 60年,西汉在西域设置西域都护,总管西域军政事务。从此,今新疆地区开始隶属中央政府统辖,新疆成为我国领土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故本题答案:选A。 考点:冀人版七年级上册 统一国家的建立 丝绸之路的开辟 为实现国家大一统,汉武帝在思想文化方面采取的措施是( ) 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B颁

9、布 “推恩令 ” C盐铁官营 D派张骞出使西域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汉武帝为实现国家大一统,在思想文化方面采取的措施。汉武帝即位不久,就采纳 了儒家代表人物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通晓儒学成为选拔官吏的主要条件。并在长安设立太学,大力推广儒学教育。故本题答案:选 A。 考点:冀人版七年级上册 统一国家的建立 大一统的汉朝 热播美食记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中说道: “几乎所有的中国人都知道一个概念,北方人喜欢吃面食,而南方人则离不开米饭, 因此出现了中国独特的南米北面的主食格局。 ”你知道南方人能吃上米饭与下列哪一远古居民有关吗?( )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半坡原始居民

10、 D河姆渡原始居民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最早 种植水稻的原始居民。距今约 7000年的河姆渡聚落原始居民,是长江流域原始农耕文化的代表,他们广泛种植水稻等农作物,懂得饲养一些牲畜,使他们基本的温饱问题能够得到保障。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故本题答案:选 D。 考点:冀人版七年级上册 中华文明的起源 原始的农耕社会 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9分) 材料一 中国几千年来一直采用君主制,政权归皇帝一人掌握。皇帝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表现为高度的中央集权,这是占主导地位的制度。 材料二 张骞通西域路线图 材料三 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从产生之日起,其组织机构就具有多民族

11、、大一统的性质,其职能就具有维护、推动、发展和形成多民族、大一统国家的历史任务。 请回答: ( 1)材料一中的 “制度 ”是谁首创?( 1分)为加强对地方的统治,秦朝推行了什么制度?( 1分) (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汉朝西域主要是指我国今天的什么地区?( 1分)在这一时期,当时政府在西域设置的一个重要机构的名称。( 1分)该机构的设置说明了什么?( 2分) ( 3)依据材料三,概括中央集权制度对我国历史发展的积极作用( 3分) 答案:( 1)秦始皇或嬴政( 1分 );郡县制( 1分) ( 2)新疆( 1分);西域都护( 1分);是今新疆地区归属中央统辖的开始( 2分) ( 3)具有

12、维护、推动、发展和形成多民族、大一统国家的积极作用( 3分) 试题分析:( 1)本题第一问主要考查材料一中的 “制度 ”是谁首创,他在地方采取什么制度。根据材料一,秦始皇统一中国后,采取措施加强中央集权。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三公指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在地方则实行郡县制,郡的最高长官郡守和县的长官县令都由皇帝直接任免。故本题答案:秦始皇或嬴政;郡县制。 ( 2)本题第一问主要考查汉朝西域主要是指我国今天的什么地区。汉朝时期,人们把今甘肃玉门关和阳关以西、葱岭以东,即现在的新疆地区,称为西域。本题第二问主要考查当时政府在西域设置的一个重要机构的名称和意义。公元前 60年,西汉在西域设置西域都护,

13、总管西域军政事务。从此,今新疆地区开始隶属中央政府统辖,新疆成为我国领土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故本题答案:新疆( 1分);西域都护( 1分);是今新疆地区归属中央统辖的开始。 ( 3)本题第一问主要考查中央集权制度对我国历史发展的积极作用。问题提示了我们答案:的出处是材料三,所以 我们直接从材料中总结即可。根据材料进行摘录,中央集权制度具有维护、推动、发展和形成多民族、大一统国家的积极作用 考点:冀人版七年级上册 统一国家的建立 秦朝的统一;冀人版七年级上册 统一国家的建立 丝绸之路的开辟 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12分) 材料一 观察下列春秋战国时期的两幅图: 材料二 及秦孝公用商君,

14、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然王制遂灭,僭差亡度;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域,而弱者丧社稷。 材料三 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 。 秦惠王车裂商君以徇,曰:“莫如商鞅反者! ”遂灭商君之家。 请回答: ( 1)从材料一的两幅图中,你能获取哪些历史信息?( 1分)这些信息说明了什么?( 2分) (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 1分)结合所学知识,说说这次事件的主要内容?( 3分) ( 3)请说说商君所为的历史作用?( 2分) ( 4)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说说导致商鞅悲惨结局的原因是什么?( 3分) 答案:( 1)信息:铁农具

15、和牛耕技术出现并推广( 1分);说明:当时社会生产力得到发展。( 2分) ( 2)事件:商鞅变法( 1分);内容:改革土地制度;奖励耕战 ;推行县制等( 3分) ( 3)作用:使秦国富强起来,增强了秦军战斗力,为统一全国奠定基础( 2 分) ( 4)原因:守旧贵族的反对,秦孝公死后,失去了支柱( 2分) 试题分析:( 1)本题第一问主要考查从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第二问考查这些信息说明的问题。根据图一,各式各样的铁制农具出现,牛耕也得到了推广。劳动工具的改进必将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故本题答案:为:铁农具和牛耕技术出现并推广;说明:当时社会生产力得到发展。 ( 2)本题第一问主要考查材料二反映的事

16、件以及事件的主要内容。根据材料二,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 急耕战之赏。可以判断是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变法的主要内容可以结合课本来阐述,主要有改革土地制度;奖励耕战;推行县制等。故本题答案:商鞅变法;内容:改革土地制度;奖励耕战;推行县制等 ( 3)本题主要考查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一个改革的作用,可以从内容去分析。变法涉及到奖励耕战,必然会促进经济发展,提高军队的战斗力。是秦国成为战国中后期最强大的诸侯国,为秦统一六国奠定基础。故本题答案:为:使秦国富强起来,增强了秦军战斗力,为统一全国奠定基础 ( 4)本题主要考查导致商鞅悲惨结局的原因。根据材料三: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可

17、见其变法触动了贵族地主的利益,遭到他们的反对。秦孝公死后,商鞅缺乏统治者的庇佑。最终被车裂而死。故本题答案:为:守旧贵族的反对,秦孝公死后,失去了支柱 考点:冀人版七年级上册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大变革的时代 分析材料,感悟历史:( 5分) 材料一 夏桀说: “天之有日,犹吾之有民。日有之哉?日亡吾亦亡矣。 ” 材料二 商纣说: “呜呼,我生不有命在天! ” 请回答: ( 1)夏桀将自己的统治比喻为太阳一样长久,商纣说他会有上天的保佑,没有人能推翻他们的统治。你认为这话正确吗?( 1分) ( 2)夏桀、 商纣最后被推翻的原因是什么?( 1分) ( 3)谈谈你从他们的结局中获得的启示。( 3分

18、) 答案:( 1)不正确( 1分) ( 2)昏庸残暴,不惜民力,不得民心等等( 2分) ( 3)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等等。( 3分) 试题分析:( 1)本题主要考查 “夏桀将自己的统治比喻为太阳一样长久,商纣说他会有上天的保佑,没有人能推翻他们的统治。 ”这些话对不对?很明显不正确。得民心者才能的天下,商纣夏桀因暴政而亡,上天并没有庇佑他们。 ( 2)本题主要考查夏桀、商纣最后被推翻的原因。夏桀奢 侈残暴,强迫百姓服劳役,民生困苦,怨声载道;商纣荒淫无度,残暴无道,使得民怨沸腾。刑罚也相当残酷,其炮烙之刑十分残忍。故两者的亡国都有一相同原因就是暴政。 ( 3)本题主要考查从夏桀、商纣的结局中获得的启示。夏桀、商纣的结局是被推翻了,因为其残暴统治,所以从他们身上应该更多的是吸取教训。统治者应当爱惜民力,实行仁政。故本题答案:为: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等等。 考点:冀人版七年级上册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夏商的兴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