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学年辽宁省鞍山市教师进修学校七上期中测试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unhappyhay135 文档编号:299074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16.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学年辽宁省鞍山市教师进修学校七上期中测试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5学年辽宁省鞍山市教师进修学校七上期中测试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5学年辽宁省鞍山市教师进修学校七上期中测试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5学年辽宁省鞍山市教师进修学校七上期中测试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5学年辽宁省鞍山市教师进修学校七上期中测试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5学年辽宁省鞍山市教师进修学校七上期中测试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关于地轴,错误的叙述是( ) A地球的自转轴 B地球上就有地轴 C地球仪上才有地轴 D地球自转的旋转中心 答案: B 试题分析:地轴是假想的,地球上原本是没有地轴的,地球始终不停地绕着这个假想的轴运转。故又称地球自转轴。这个轴通过地心,连结南、北两极,与地球轨道面的夹角为 6634,地轴始终正对着北极星,故选 B。 考点:本题考查地轴的叙述 . 造成地球上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是( ) A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 B地壳变动和海平面的升降 C全球的气候变化和自然灾害 D大量的水土流失和填海造陆 答案: B 试题分析:造成

2、地球上海陆变迁主要是由于地壳的运动和海平面的升降,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对海陆变迁影响极小,全球的气候变化和自然灾害只是外力作用,全球变暖可能使海平面上升,但不是主要的,大量的水土流失和填海造陆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有关,对海陆变迁影响不大。 考点:本题考查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 . 依据板块构造理论,下列属于火山地震多发区的是( ) A澳大利亚 B太平洋中心地区 C亚欧大陆内部地区 D地中海 喜马拉雅山地带 答案: D 试题分析:根据板块构造理论,板块内部地壳稳定,板块交界处地壳活动频繁,易发生火山、地震,所以如澳大利亚处在印度洋的内部,地壳稳定,不易发生火山、地震灾害,太平中心地区也是处在太平洋板块

3、内部,亚欧大陆内部地区也是亚欧板块内部,地壳稳定,而地中海 -喜马拉雅山地带处在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挤压处,所以容易发生火山、地震灾害,故选 D。 考点:本题考查火山地震带的多发区 . 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洲和面积最小的大洲分别是( ) A亚洲和非洲 B亚洲和大洋洲 C亚洲和欧洲 D亚洲和南美洲 答案: 下列大洲中,被三大洋包围的大洲是( ) A大洋洲 B南美洲 C非洲 D南极洲 答案: D 试题分析:全球四大洋是连成一体的,陆地都被海洋包围,如大洋洲被太平洋和印度洋包围,南美洲西为太平洋,东为太平洋,非洲西为大西洋,东为印度洋,以上三个大洲都只有两个洋包围,而南极洲被太平洋、大西洋和

4、印度洋包围,故选 D。 考点:本题考查被三大洋包围的大洲 . 小明在苏州市区旅游时,他应参考的地图是( ) A苏州市政区图 B苏州市地形图 C苏州市交通图 D苏州市人口图 答案: C 试题分析:在苏州市区旅游,首先要知道去旅游景点的交通路线,或是选择什么样的交通工具,而政区图不能反映出景区的交通路线和景点所在地,所以不能选 A,而作为一个市区的地形图,作用更是不大,一个市区的范围很小,地形不会有很大的差异,地形图一般是野外探险或是行军打战才用,所以 B也不能选,而人口图对于他的的旅游就更有没有什么参考价值,所在 D也不能选,故选 C。 考点:本题考查地图的运用 . 绘一张学校操场平面图,采用下

5、列哪种比例尺较合适( ) A 1:1000 B 1/4000000 C 0 30千米 D图上 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 2千米 答案: A 试题分析:比例尺的运用要考虑范围大小和内容的详略,范围越小时,要考虑用大比例尺,可以绘出更加详细的内容,一个学校的范围很小,应考虑选择大比例尺,而且可以绘出更加详细的内容,故选 A。 考点:本题考查比例尺的应用 . 在我们鞍山地区,要使房屋获得最好的光照条件,窗户应开在房屋的( ) A南墙 B北墙 C西墙 D东墙 答案: A 试题分析:鞍山地区是位于北半球的中纬度,太阳直射点在其南边,所以要使房屋获得最好的光照条件,窗户应开在房屋的南墙,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来

6、回移动,与东面和西面没有关系,故选 A。 考点:本题考查在我国北回归线以北的光照 . 地球上昼夜交替现象产生的原因是( ) A地球是一个球体 B地球上有五带的分布 C地球绕太阳不停地公转 D地球绕地轴不停地自转 答案: D 试题分析:由于地球是个不透明的球体,当地球在自转时,就会出现昼半球和夜半球,在自转过程中,就会出现昼半球与夜半球不停地更替,地球是一个球体,只会出现一半是白昼,一半是黑夜,而地球五带的分布是由于地球的公转,由于地球保持倾斜,导致各地的受热不一样,所以出现不一样的温度带,故选D。 考点:本题考查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 . 关于经纬线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经线总共有 360条

7、B纬线总共有 180条 C经线和纬线都有无数条 D经线和纬线都是斜交的 答案: C 试题分析:经线是连接南级两点的并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纬线是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所以经线和纬线都是无数条的,经线与纬线是垂直的,而不是斜交的,故选 C。 考点:本题考查对经纬线的理解 . 下图中阴影部分表示夜半球,读图并回答下列问题。( 10分) 【小题 1】此时,北半球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小题 2】甲、乙、丙、丁四点中,既位于北半球,又位于东半球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小题 3】图中与 120E构成经线圈的经线是( ) A 60W B 0 C 90W D 1

8、80 【小题 4】丁地的季节和此时的昼夜长短状况是( ) 冬季、 夏季 、 昼短夜长、 昼长夜短 A B C D 【小题 5】图示季节,下列现象在我们鞍山可能出现的是( ) A大地一片葱绿 B雷雨天气经常发生 C同学们穿着短袖衣裳上学 D正午房屋的影子在一年中最长 答案:【小题 1】 D 【小题 2】 C 【小题 3】 A 【小题 4】 B 【小题 5】 D 试题分析: 【小题 1】做这种图时,先看图的阴影部分所占的面积,从上图可以看出北半球部分是阴影部分面积大于空白处,而阴影部分代表黑夜,证明此时北半球夜大于昼,是北半球的冬季。 【小题 2】甲、乙、丙、丁四点中,甲和丙位于北半球,乙和丁位于

9、南半球,所以先排除乙和丁,而从经度来看,甲处在经度自西向东减小处,说明是西经,而西经 60度是西半球,所以只有选丙了。 【小题 3】地球上的每一条经线是连接南北两极点的半圆,每一条半圆都与其相反方向的一条组成一个圆圈,所以与 120E经线组成的圆圈,首先是西经,然后用 180度减去 120度,就得出结果。 【小题 4】从图上昼夜图可以看出,南半球是昼大于夜,说明是南半球的夏季,且昼长夜短,所以选 B。 【小题 5】图示季节是北半球的冬季,所以北半球各地昼短夜长,气温是一年中最低的,鞍山处在东北地区,冬季时气温低,到处是冰雪覆盖,不可能大地葱绿,更不可能穿短袖上学,但由于此时是一年中太阳高度角最

10、小的,所以影子是最长的。 考点:本题考查我国冬季时的昼夜状况。 填空题 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6分) 2005年 4月 2日,我国远洋科学考察船 “大洋一号 ”从青岛港起航,开始执行我国首次横跨三大洋的环球科学考察任务,预计 2006年 1月回到青岛港。 请根据上图回答:科学考察船东出亚洲、途径 F 洋、 A 运河、 B 洲、 C 洋、 D 洲、 E 洋、马六甲海峡,最后返回祖国。 答案: F-太平洋、 A-巴拿马、 B-南美洲、 C-大西洋、 D-非洲、 E-印度洋 试题分析:做这种世界全图时,要有整体观念,首先从我国青岛出发,所以一出去的海洋 F就是太平洋,然后通过 A巴拿巴运河进入

11、C大西洋,再绕道非洲的好望角,即进入 E印度洋,穿过马六甲海峡后,再回到青岛,也可以根据自西向东 “太大印 ”的方法记忆。 考点:本题考查世界全图的海洋航线 . 综合题 读南方地区某中学在家乡开展地理综合实践活动。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4分) ( 1)图中 A、 B两处,适合攀岩的是 _处;适合漂流的是_处。 河段小河的流向大致为 _。 ( 2)该地区最高海拔为 _米 , D乙两地的相对高度为 _米。 ( 3)结合右图,判断左图中 C、 D两山坡更适合修建梯田的是 _坡,理由是 _。 答案:( 1) B、 A、自西向东 ( 2) 658、 200 ( 3) C、坡度更缓 试题分析: ( 1)

12、既然是攀岩,就要选择在悬崖处,从 A和 B处的等高线来看, B处的等高线重合在一起,其地形为陡崖,而 A处的等高线可以看出,其等高线弯向更高的等高线,说明此地比旁边更低,是山谷地形,易形成河流,故适合攀岩的是 B,而 A处是河流,适合漂流,再就是从地图上的指向标可以看出,指向标垂直指向正北,所以方向为 “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所以 处河流的流向就是自西向东 . ( 2)从图上的海拔数字可以看出,其最大数字为 658米,也就是本处海拔最高处为 658米, D和乙两地的海拔都可以看出, D是 200米,而乙是 400米,两地的相对高度就是 400米 -200米 200米 . ( 3)做这类题时,要看两处的等高线的密集和疏松, C和 D分别处在山的两侧,都是山坡,不同之处是,从等高线的密集程度可以看出, C的等高线比 D处更疏松,说明 C处坡度更缓,才更适合修建梯田 . 考点:本题考查等高线的判读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