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全国中考真题专题汇编专题五 探究题(二).doc

上传人:testyield361 文档编号:299298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215.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年全国中考真题专题汇编专题五 探究题(二).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2015年全国中考真题专题汇编专题五 探究题(二).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2015年全国中考真题专题汇编专题五 探究题(二).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2015年全国中考真题专题汇编专题五 探究题(二).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2015年全国中考真题专题汇编专题五 探究题(二).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5年全国中考真题专题汇编专题五 探究题(二) 填空题 铜器长期暴露在空气中会生成铜绿(俗称铜锈)。铜锈的主要成分是碱式碳酸铜,碱式碳酸铜不稳定,受热分解成黑色固体物质、无色气体和水。这种黑色固体和无色液体的成分是什么呢? 查阅资料:碱式碳酸铜的化学式是 Cu2( OH) 2CO3。稀硫酸能与 Fe2O3、 CuO等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 提出猜想:某同学根据碱式碳酸铜的化学式对黑色固体、无色液体的成分做出了一下猜想: 无色气体为二氧化碳; 黑色固体为氧化铜; 实验验证:实验装置如图。 在此实验装置中,大试管的管口略向下倾斜的目的是 。 验证 :若猜想 正确,实验过程中应该看到澄清的

2、石灰水 。 产生此现象的化学方程式是 。 在反应完全停止加热时,针对熄灭酒精灯和把导管移出液面这两步操作,你认为应该先进行的操作是 。 验证 :从装置中取下大试管并冷却到室温,然后向大试管中加入足量的稀硫酸,充分振荡,静置后观察实验现象。若猜想 正确,观察到得实验现象应该是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答案:防止冷凝水回流到试管底部,炸裂试管 变浑浊 Ca(OH)2+CO2=CaCO3+H2O 把导管移 出液面 黑色固体溶解,溶液变成蓝色 CuO+H2SO4=CuSO4+H2O (4分 )某兴趣小组用下图所示装置收集并测量反应产生的气体及其体积。 试填空。 (1)该发生装置可以制备初中化学常

3、见的 气体 (填写化学式 )。 (2)图示装置对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的要求是: 、 。 (3)利用该装置测得反应生成气体体积偏大的最主要原因是: 。 答案: (4分,每空 1分 ) (1)H2或 CO2或 O2 (2)反应物是固体和液体,反应条件是不需要加热 (3)包含了滴入液体的体积 简答题 在图 2中,甲图是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反应装置的示意图,乙图是高炉练铁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 1)写出甲图中的实验现象: 。 ( 2)甲图中装置的不足之处是: 。 ( 3)请写出高炉中生成铁的化学方程式: 。 答案:( 1)红色粉末变黑,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只需回答一种现象即可) ( 2)没有尾气处理

4、装置 ( 3) Fe2O3+3CO 2Fe +3CO2 探究题 (8分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发现切过咸菜的刀更容易生锈而除锈用稀盐酸比稀硫酸快。为了进一步验证上述现象,某校师生做了以下相关分组实验,请你根据自己平时课堂学习的体验 一起参与讨论并回答相关问题。 【步骤一】未打磨的铝片浸入氯化铜溶液中,迅速产生大量气泡和疏松的紫红色固体,并放热,片刻后溶液由蓝绿色变成无色。 (1)若要正视紫红色固体中是否含有氧化铜,可用 溶液 (填一试剂 )加以检验。 【步骤二】未打磨的铝片浸入硫酸铜溶液中,一段时间内没有明显现象。 (2)比较步骤一、二,你能得出的结论是: 。 【步骤三】打磨过的铝片浸入硫酸铜溶

5、液中,其操作、现象和结论见下表。 (3)试将 “影响因素 ”选项前恰当的字母序号填入答题卡指定位置。 实验操作 使用现象 对比结论 一片用粗砂纸单向用力打磨 3次,将其浸入硫酸铜溶液,片刻后用镊子现象一:粗砂纸打磨的在划痕处有少量气泡,附着少量疏松的紫红色固体。 现象一与现象二对比,说明 取出。 现象二:粗砂纸打磨的片刻内现象不明显。 一片用特细砂纸往复打磨数次,再将其浸入硫酸铜溶液,片刻后取出。 现象三:特细砂纸打磨的表面产生较多细小气泡,表面均匀附着紫红色固体。 现象三与现象一对比,说明 现象四:特细砂纸打磨的表面一段时间内没有明显现象。 现象四与现象三对比,说明 影响因素: A打磨时用力

6、程度及均匀程度不同 B选用砂纸颗粒粗细程度不同 C由于摩擦生热又形成了新的氧化膜 (4)比较步骤三各实验操作中用砂纸打磨的作用是: 。 (5)请仔细观察下图: 试从微观粒子变化的角度分析该反应的实质是: 。 答案: (8分 ) (1)稀盐酸或稀硫酸 (1分 ) (2)氯离子对金属及其氧化物的结构具有较强的破坏作用 (或氯离子促进反应的进行或铜盐溶液中酸根离子种类不同 ) (1分 ) (3)影响因素: A B AC (每空 1分 ) (4)证实氧化膜对反应的影响 (是否破坏氧化膜 ) (1分 ) (5)在溶液中,铝比铜活泼,每 2个铝原子失去 6个电子,变成 2个铝离子;每3个铜离子得到 6个电

7、子变成 3个铜原子 (2分 ) (7分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所取得的丰硕成果,是与实验的重要作用分不开的。结合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 图 1 A B C D E 图 2 (1)写出图中带标号仪器的名称: 。 (2)若实验室对你开放,请从图 1中选择合适的装置,制取一种你熟悉的气体。你想制取的气体是 ,选择的发生装置是 (填序号,下同 ),选择的收集装置是 ,选择此收集装置的理由是 。 (3)装置 B虽然操作简便,但无法控制反应速率。请从图 2中选取 (填序号 )取代 B中的单孔塞,以达到控制反应速率的目的。 答案: (7分 )(1) 酒精灯 长颈漏斗 (2)O2 B C(或

8、D) 氧气密度比空气大 (或氧气不易溶于水 )(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 (3) 呼吸面具和潜水艇中可用过氧化钠( Na2O2)作为供氧剂。为了探究其反应原理,兴趣小组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了如下探究,请你一起参与。 查阅资料 过氧化钠在 常温下与水、二氧化碳反应分别生成氢氧化钠、碳酸钠和氧气。 设计实验 浩明同学想通过下图所示装置探究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的反应,并验证反应产物。 ( 1)下列是实验室常用的仪器 : A是二氧化碳气体的发生装置,装配该装置时,应选用的仪器除带导管的双孔橡皮塞外,还需要的仪器有(填名称) 、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 。该装置在实验室还可以用来制取氧气,写出

9、用该装置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 实验室选择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主要依据是 、 。 ( 2)用 D 所示的方法收集氧气,其依据是 ;收集氧气时,还可 以选用 法收集。检验 D装置试管内收集到中的气体是否氧气的方法、现象及结论是:待 D中气体集满后,把试管移出水面,然后 。 ( 3) C 中氢氧化钠的作用是吸收没有参与反应的 CO2,如果没有连接这个装置,可能导致的后果是 。 ( 4)检验 B中反应后剩余固体的成分。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及方程式 取少量 A中反应后的固体于试管中; ; 。 反应后生成的固体是碳酸钠。写出步骤 的化学方程式 反思与评价 ( 1)通过上述实验,明明同学认为

10、Na2O2与 CO2反应除了生成Na2CO3和 O2,还有可能生成 NaHCO3。你认为他的结论 (选填 “正确 ”或 “不正确 ”),理由是 。写出 Na2O2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请说说呼吸面具或潜水艇用过氧化钠作为供氧剂的最大的是优点 。 答案:(本题 17分) ( 1) 锥形瓶、长颈漏斗; CaCO3 + 2HCl CaCl2 + H2O + CO2; 2H2O2 2H2O + O2 (各 2分,共 8分) 反应物的状态、反应是否需要加热(或反应条件) (各 1分,共 2分) ( 2)氧气不易溶于水 ( 2分) 向上排空气 ( 1分) 用燃着的木条伸入试管中,木条复燃,该气体

11、是氧气 ( 3分) ( 3)影响氧气的检验(其他合理答案:亦可) ( 2分) ( 4) (步骤、现象各 1分,方程式 2分,共 6分)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滴加稀盐酸 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有气泡产生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Ca(OH)2 + CO2 CaCO3 + H2O 反思与评价 ( 1)不正确 ( 1分) 反应物中没有氢元素,根据质量守恒定律,不可能生成 NaHCO3 ( 2分) 2Na2O2 + 2CO2 2Na2-CO3 + O2 ( 2分) ( 2)吸收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同时生成氧气 ( 2分) 分析 :( 1)实验室通常用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气体所需的

12、仪器有锥形瓶、长颈漏斗、带导管的橡皮塞等 ( 2)收集气体的依据通常是根据气体的密度与溶解性不溶于水的,可以用排水法收集;比空气密度大的,用向上排气法收集;比空气密度小的,用向下排气法收集 ( 3)氢氧化钠溶液可以吸收二氧化碳气体,而氢氧化钙溶液是鉴别二氧化碳气体的 ( 4)盐酸能与碳酸盐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碳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反思与评价 ( 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 ( 2)过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氧气 解:( 1)从所给图可知,此题制取气体的反应物是固体和液体,反应不需要加热,故答案:为: 锥形瓶、长颈漏斗;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

13、 CaCO3+2HCl=CaCl2+H2O+CO2;该装置在实验室还可以用来制取氧气,写出用该装置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2H2O2 2H2O+O2 实验室选择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主要依据是:反应物的状态、反应是否需要加热(或反应条件) ( 2)用 D所示的方法收集氧气,其依据是 :氧气不溶于水; ( 3)如果没有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二氧化碳气体,则 D收集的气体除了氧气,还有二氧化碳气体故答案:为:影响氧气的检验(其他合理答案:亦可) ( 4)过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 B装置中有碳酸钠固体,所以此题的目的是鉴别碳酸钠碳酸钠属于碳酸盐,可以利用碳酸盐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来鉴别故

14、答案:为: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滴加稀盐酸 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有气泡产生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反思与评价 ( 1)反应前是过氧化钠和二氧化碳气体,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 类不变反应后不会出现氢元素故答案:为:不正确;反应物中没有氢元素,根据质量守恒定律,不可能生成 NaHCO3; Na2O2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Na2O2+2CO2=2Na2CO3+O2 ( 2)呼吸面具或潜水艇用过氧化钠作为供氧剂的最大优点:吸收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同时生成氧气 故答为:( 1) 锥形瓶、长颈漏斗; CaCO3+2HCl=CaCl2+H2O+CO2;2H2O2 2H2O+O2; 反应物的

15、状态、反应是否需要加热(或反应条件) ( 2)氧气不易溶于水;( 3)影响氧气的检验(其他合理答案:亦可);( 4)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滴加稀盐酸 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有气泡产生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反思与评价 ( 1)不正确, 2Na2O2+2CO2=2Na2CO3+O2; ( 2)吸收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同时生成氧气 此题是综合性的实验探究题,考查了多方面的知识碳酸盐的鉴别就是利用碳酸盐能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这一性质 (8分 )CO2是初中化学重点研究的气体之一。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了如下实验来探究 CO2的制取和性质: (1)该兴趣小组用干

16、燥管、烧杯、铜网等设计装配了一个在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气体的装置,如右图所示。在干燥管内的铜网上应盛放 ;若将铜网换成铁网,可能产生的后果是 ,其原因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 。 (2)该兴趣小组同学将制得的 CO2分别通人澄清石灰水和氢氧化钠溶液中,他们观察到前者变浑浊,后者无明显现象。 CO2和 NaOH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 小明设计了甲、乙两个实验来验证 C02与 NaOH发生了化 学反应,如右图所示。实验现象为:甲 软塑料瓶变瘪,乙 “ 瓶吞鸡蛋 ”。 小虎同学认为上述实验是可行的。其共同原理是 。 小雯同学提出质疑,她认为上述实验还不足以说明 CO2和 NaOH发生了反应。其理由是

17、。 小明同学针对小雯的质疑又补充了一个对照实验,这个实验是 。 小虎向甲实验后变瘪塑料瓶的溶液中加入 ,观察到 现象,从而证明 CO2与 NaOH已经发生了反应。 答案: (8分 )(1)大理石 (或石灰石 ) 铁网被腐蚀,制得的 CO2气体中混有 H2 Fe+2HCl FeCl2+H2 (2) 氢氧化钠溶液能与 CO2发生反应,瓶内气压降低 CO2能溶于水,也能使瓶内气压降低 将氢氧化钠溶液换成等体积的水,做同样的实验,看现象是否有差别。 稀盐酸 有气泡产生 (或加氯化钙溶液 有沉淀生成等 ) (9分 )小丽同学欲通过实验证明 “二氧化锰是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这一命题。她设计并完成了下表

18、所示的探究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或总结 结论 总结 实验一 取 5mL5%的过氧化氢溶液于试管中,伸入带火星的木条 有气泡产生,木条不复燃 过氧化氢分解产生氧气,但是 。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二氧化锰是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实验二 向盛水的试管中加入二氧化锰,伸入带火星的木条 没有明显现象 实验三 二氧化锰能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 (1)请你帮小丽同学填写上表中未填完的空格。 (2)在小丽的探究实验中, “实验一 ”和 “实验二 ”起的作用是 。 (3)小英同学认为仅由上述实验还不能完全得出表内的 “总结 ”,她补充设计了两个方面的探究实验,最终完成了对 “命题 ”的实验证明。

19、 第一方面的实验操作中包含了两次称量,其目的是: ; 第二方面的实验是利用 “实验三 ”反应后试管内的剩余物继续实验。接下来的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是: 。 答案: (9分 )(1) 实验一 反应慢 2H2O2=2H2O + O2 实验二 二氧化锰加入水中不产生氧气。 实验三 向盛有 5mL5%过氧化氢溶液的试管中加入二氧化锰,伸入带火星的木条 有大量气泡产生,带火星的木条迅速复燃 (2)对比 (或对照等 ); (3)第一方面:比较 MnO2在过氧化氢分解前后的质量。 第二方面:倾倒掉反应后的液体,向剩余的固体中重新加人过氧化氢溶液,有大量气泡产生,说明 MnO2仍然能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 (

20、化学性质没变 )(2分 ) 某化学探究小组的同学准备用碳酸钠溶液与石灰水反应来制取氢氧化钠。请你与他们一起踏上实验之旅。 ( 1)实验过程: 把石灰水加人盛有碳酸钠溶液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再通过 操作,得到无色滤液。 将无色滤液通过 操作,得到白色固体。 ( 2)猜想:得到的白色固体是纯氢氧化钠吗?三位同学分别作出以下猜想: 小玲:是纯净的氢氧化钠! 佳佳:可能还含有碳酸钠! 小强:也可能含有 。 ( 3)验证:我来验证佳佳的猜想。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少量白色固体配成溶液,加入足量 答案:(共 14分,每空 2分) (1) Na2CO3+Ca(OH)2=Ca

21、CO3+2NaOH; 过滤 蒸发 (2) Ca(OH)2(或 CaCO3)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稀盐酸 有(或无)气泡产生 含有(或不含有) Na2CO3 其他合理答案: ( 6分) 2009年 4月下旬以来,世界上一部分国家陆续出现甲型 H1N1流感病例。达菲是目前抗该流感病毒的有效药物之一,它是以我区的特产中药材八角的提取物 莽草酸(化学式为 C7H10O5)为原料经过化学反应合成的。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 1)莽草酸属于 _(填 “有机物 ”或 “无机物 ”),每个莽草酸分子中有_个原子。 ( 2)由上述材料得知,化学科学在促进人体健康方面所起的作用是_。 答案:( 1)有机物

22、 22 ( 2)合成新药物 (6分 )酸与碱之间发生中和反应,其实质是酸溶液中大量自由移动的 H+和碱溶液中大量自由移动的 OH-结合成水分子的过程。请根据以下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反应的实验,回答问题。 【实验 1】用酚酞试液 (1)向一锥形瓶中倾倒 20g质量分数为 4 00的氢氧化钠溶液,滴入 3滴酚酞试液,振荡,再逐滴滴入质量分数为 3 65的稀盐酸,边滴边振荡,直至溶液刚好变为 色为止,共用去稀盐酸 20g,则反应后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 (结果精确到 0 1 )。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可用 的方法 (填一操作名称 )使其析出。用酚酞作指示剂可逐滴控制酸、碱溶液反应的量,视觉效果灵敏,操作简

23、便。 【实验 2】用 pH试纸 (2)向一支试管内倒入约 2mL氢氧化钠溶液,再逐滴滴入盐酸,边滴边振荡。然后用玻璃棒蘸取反应液沾到 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照。因无法通过肉眼观察到反应进程,需间隔数滴多次检测溶液的 pH,所以每使用玻璃棒蘸取溶液前,必须进行 的预处理。 【小 结】 (3)除了用酸碱指示剂、 pH试纸外,还可用 (填力法 )检测中和反应是否发生。 答案: (6分 ) (1)无 (1分 )2 9 (2分 )蒸发结晶 (或蒸发 )(1分 ) (2)洗净并擦干 (全写得 1分,不全不给分 ) (3)测温度变化 (或用 pH计测试或测反应前后溶液导电性 )(1分 ) 维生素 C是生

24、命活动中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不同的饮料中维生素 C的含量不同。下面是小明同学运用学到的实验方法测定橙汁、果味饮料中维生素 C的含量。 【实验目的】测定不同饮料中维生素 C的含量。 【实验原理】 (1)维生素 C是一种无色易溶于水的有机物,能与碘水反应,使碘水褪色; (2)淀粉遇到碘水变 色。 【 实验试剂】碘水、淀粉溶液、已知浓度的标准维生素 C溶液、蒸馏水 【实验过程】 步骤 1:在 4支试管中分别盛有 3.0 mL的下列物质: 蒸馏水, 标准维生素C溶液, 橙汁, 果味饮料。分别向 4支试管中滴加 2滴淀粉溶液。 步骤 2:用 4支相同的胶头滴管分别向 支试管中逐滴滴加碘水至刚好变色,并记

25、录滴数。 【实验记录】 测定物质 滴入碘水的数量 (滴 ) 1 8 15 5 试回答下列问题: (1)你认为小明测定的两种饮料中, 的维生素 C的含量较高; (2)有的同学认为测定物质标准维生素 C溶液是多余的,你认为呢 请说明理由: ; (3)化学实验需要控制变量。下列 (填序号)情况会影响到测定结果。 A每次实验所用饮料的颜色不同 B量取的被测试物质的体积不同 C试管的大小不同 D没有用同一规格的胶头滴管滴加碘水 【回顾与反思】实验中所用的淀粉溶液的作用是 。 答案:【实验原理】 (2)蓝 【实验记录】 (1)橙汁(或 ) (2)不是多余的,因为测定标准维生素 C溶液是确定维生素 C含量的

26、标准,以便估算出饮料中维生素 C的浓度(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 3) A B D 【回顾与反思】确定维生素 C是否与碘水完全反应 通过一年的化学学习,你已经掌握了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有关规律。请结合图 3提供的一些实验装置回答问题: (1) 若用 A装置制取氧气,仪器 a中需加入 ,发生的化学方程式为 。 (2) 通过查阅资料得知:氨气 (NH3)是一种密度比空气小且极易溶于水的气体,其水溶液称为氨水。当你选用加热氯化铵和氢氧化钙的固体混合物来制取氨气时,若选择 B装置来完成该实验,需进行的改动是 。 (3)你认为应选择收集氨气的装置最好是 (填序号),原因是 。 答案: (1)过氧化氢溶液 2

27、H2O2 2 H2O + O2 (2)使试管口略向下倾斜;用酒精灯加热(答对一个要点即可) (3)F 用水吸收氨气,防止氨气扩散到空气中,减少污染 ( 5分)同学们一起探究铝、铁、铜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小刚同学设计了用铜丝、铁丝、铝丝和稀盐酸,只用一只试管,取一次盐酸的探究方案。请你和他们一起完善下表的探究方案并回答有关问题。 ( 1)填表 实验步骤 观察到的现象 在试管中取少量盐酸,插入铁丝,充分作用。 在 所得的溶液中,插入 ,充分作用。 无明显现象 在 所得的溶液中插入 ,充分作用。 结论:金属活动性 Al Fe Cu 小华同学认为在小刚设计的方案中,只要补充一个实验,就可得出 Al Fe

28、 H Cu的结论。小华要补充的实验是 ; 答案:每空 1分,共 5分 ( 1)产生气泡,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绿色; 铜丝; 铝丝 溶液由浅绿色变为无色 ( 2)把铜丝插入稀盐酸中 ( 6分)实验室提供了以下仪器,请你随某兴趣小组的同学一起来参加实验探究活动: ( 1)若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来制取氧气,你认为除需要用到上面的 仪器外,还需上面的仪器有 (填序号)。 上述所有仪器选择的依据是 (填字母)。A、属于固固型加热的反应 B、属于固液型加热的反应 C、制取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 D、制取的气体难溶于水 ( 2)甲同学设计了图(一)装置制取 CO2,实验前对该装置进行了气密性检查:打开图装置中的活塞,

29、发现分液漏斗中的水没有流下,于是得出 “气密性好 ”的结论。 你认为甲同学的检验方法是否可行? (填 “是 ”或 “否 ”)。 乙同学也设计了一种检验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请你帮助完成:关闭活塞,在集气瓶中加水浸没导管末端, ,若集气瓶中导管水柱上升一段时间不下降,则气密性好。 ( 3)若要得到干燥的 CO2,图(一)还 需要一个干燥装置,干燥剂为浓硫酸。图(二)画出了该干燥装置的一部分,请你补充画出其它部分,并用箭头标明气体进出方向。 答案:除绘图 2分外,其余每空 1分,共 6分 ( 1) A D ( 2)否 把锥形瓶浸在冰水中(或用冰毛巾捂住锥形瓶;或用热毛巾捂住锥形瓶,集气瓶中导管口有气

30、泡冒出,再松开热毛巾) ( 3)得分点: 气体进出箭头方向; 导管与液面的相对位置 化学科代表小聪与小明同学帮助实验老师整理化学药品室时,发现分别放在两个试剂瓶中的两片用砂纸磨得光亮的银白色金属,未贴标签。到底它们是哪种金属?两位 同学首先对这两种金属 X 和 Y 的金属活动性顺序进行实验探究。 ( 1)进行猜想: 科代表小聪猜想:活动性 X大于 Y。 小明同学猜想:活动性 Y大于 X。 ( 2)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获得知识。完成如下实验报告,并回答后续有关问题。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 _ _ 金属 Y表面无明显变化,金属 X的表面有气泡冒出。 将燃着的木条放在装金属 X的试管口,气体

31、燃烧 _ 科代表小聪的猜想:_ ( “正确 ”或 “不正确 ”) ( 3)上述实验之前,实验老师只知道 X、 Y是银铁中的各一种,则根据实验结果说明 Y就是 _。实验室急需一定量的 Y粉末,科代表小聪认为可用现有的 X金属粉末和 Y的盐溶液、蒸馏水等药品,配以必要的仪器来制得急需的Y粉末,原因是(用反应的化 学方程式表示) _。 ( 4)实验老师经实验分析得知制得的 Y粉末中含有未反应完的 X粉末,若用化学方法将杂质 X粉末除去,两个同学经讨论、交流一致认为可选用的除杂质试剂是 _。 答案: (12分 )( 2) 将金属片 X、 Y分别 放入两支试管中,再分别加入稀硫酸(或稀盐酸) 2mL(

32、2分) 在金属活动顺序里, X 排在氢前, Y 排在氢后(或金属的活动性为 X 大于 Y)( 2分) 正确( 2分) (3)银( 2分) Fe + 2 AgNO3 = Fe(NO3)2 + 2Ag( 2分) (4)盐酸(或稀硫酸)( 2分) 请根据下列装置,回答问题: 写出标号 的仪器名称: , 。 实验室制取 H2,可选用装置 (填写装置序号)能收集到较纯净的 H2。 判断 CO2已收集满的方法是 。 用高锰酸钾制取 O2,装置 A还需做的一点改动是 。 对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 O2后的固体残渣(假定已完全反应),通过以下四步实验操作可回收二氧化锰。正确操作的先后顺序是 (填写选项

33、序号)。 a烘干 b溶解 c过滤 d洗涤 把 中滤液蒸发结晶可得到氯化钾晶体,在蒸发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 用装置 F制取气体,在反应过程中,用弹簧夹夹住导气管上的橡皮管,过一会儿反应就会停止。其原因是 。 答案:(每空 1分共 8分)( 1)长颈漏斗,水槽( 2) B, D( 3)将燃烧木条伸到瓶口,熄灭,说明已收集满 ( 4)试管口放一团棉花( 5) bcda( 6)搅拌,防止 液体局部过热飞溅出来 ( 7)生成的气体将反应液体压回到漏斗,使液体、固体不再接触,反应停止 (化学方程式 2 分,其余每空 1 分,共 7 分 )某实验小组的同学用碳酸钠粉末、粒状大理石、稀盐酸、浓盐酸、稀硫酸

34、这几种药品,探究哪两种药品的反应适合在实验室制取 CO2。请你参与下列的探究并回答问题。 【提出问题】上述人酸和碳酸盐的反应是否适合在实验室制取 CO2 【方案设计】大家经过讨论,一致认为浓盐酸不适合用于实验室制取 CO2,你认为原因 。讨论后大家设计了如下三个实验进行对比分析。 【实验与结论】 请你填写实验报告中 、 处的内容。 实验 实验现象 实验内容 A 剧烈反应,迅速放出大量气泡 反应速率过快,气体不便收集,不宜于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 B 产生气泡,速率迅速减慢,反应几乎停止。 无法持续产生 CO2,不能用于实验室制取 CO2 C 根据探究结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为 ( 用化学

35、方程式表示 )。 【拓展与迁移】 由上述探究可知,在确定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反应原理时,要考虑诸多因素,例如反应速率要适中,便于收集等。请你再写出一种需要考虑的因素: 。 右图是一种灭火器的工作原理示意图,其中用碳酸钠和浓盐酸反应来产生CO2的理由是 。 答案:【方案设计】浓盐酸易挥发,使制出的 CO2不纯 【实验与结论】 CaCO3 2HCl=CaCl2 H2O CO2(未配平或无 “”符号扣 1分,化学式错误扣 2分 ) 制出的气体要纯净 (其他合理答案:均可 ) 能够迅速产生大量 CO2 【拓展与迁移】 (每空 1分,共 5分 )下图是实验室常用的实验仪器。请回答下列问题: 配制一定溶质质量

36、分数的 NaCl溶液时,要溶解已称好的 NaCl固体,就选择的仪器是 (填序号 )。 进行过滤操作时,除选用上述有关仪器外,还缺少的一种实验用品是 ,仪器 所起的作用是 。下列混合物的分离能直接用过滤的方法完成的是 (填序号 )。 A从酒精溶液中分离出酒精 B从浑浊的河水中分离出泥沙 C从海水中分离出氯化镁 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应选择的实验仪器是 (填序号 )。 答案: 滤纸 引流 B 或 ( 12分)下图是实验室中用于制取和收集气体的装置图。 ( 1)写出上图中带标号仪器的名称: _, _。 ( 2)用高锰酸钾制取氧 气,发生装置选择 _(填序号,下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_,用 C装置收集氧气的依据是_。 (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应选用的固体药品是 _,收集装置选择_。 答案:( 1)试管 铁架台 ( 2) A 2KMnO4 K2MnO4 + MnO2 + O2 氧气不易溶于水 ( 3)大理石(或石灰石) E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