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叩击名校:七年级上册科学竞赛经典试题训练之九:物态变化 单选题 在严寒的冬季,小明到滑雪场滑雪,恰逢有一块空地正在进行人工造雪。他发现造雪机在工作过程中,不断地将水吸入,并持续地从造雪机的前方喷出“白雾 ”,而在 “白雾 ”下方,已经沉积了厚厚的一层 “白雪 ”,如图所示。对于造雪机在造雪过程中,水这种物质发生的最主要的物态变化,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凝华 B.凝固 C.升华 D.液化 答案: B 造雪机在造雪过程中,水这种物质发生的最主要的物态变化是凝固,选项 B正确。 “鸳鸯火锅 ”是用金属片将锅的内部空间隔成相等的两部分,一边放清汤卤,一边放红汤卤 .清汤卤和红汤卤的质量、主要成
2、分及初温几乎相同,但红汤卤一侧浮着一层具有麻辣风味的油,清汤卤则没有 .小红在使用这种火锅时,发现两边的加热情况相同,但红汤卤一侧首先沸腾,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红汤卤与清汤卤的比热容近似相同 B.红汤卤液面上方有一层油,能够减少热量的散失 C.红汤卤首先沸腾的主要原因是红汤卤的热量散失少 D.红汤卤首先沸腾的主要原因是红汤卤的沸点比清汤卤的低 答案: D 根据题干 “清汤卤和红汤卤的质量、主要成分及初温几乎相同,红汤卤一侧浮着一层具有麻辣风味的油,清汤卤则没有 .”由这些信息知道:红汤卤与清汤卤的比热容近似相同,红汤卤液面上方有一层油,能够减少热量的散失,热量散失少,所以先沸腾 .故
3、 A、 B、 C说法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 D. 下表为不同气压下水的沸点 P/ 105Pa 0.98 1.01 1.13 1.29 1.48 1.69 1.80 2.05 t/C 99 100 103 107 111 115 117 121 压力锅工作时锅内气体压强最大可达 1.80x105Pa,锅内水的最高温度() A. 可达 100C B.可达 117C C.可达 121C D.取决于加热时间 答案: B 从表格数据上可知,压力锅工作时锅内气体压强最大可达 1.80x105Pa,锅内水的温度对应的是 117 C.故选 B. 如图,使装酒精的试管 B浸在烧杯 A的水中,下面用酒精灯加热,则
4、() border=0 A.烧杯 A中的水不能沸腾,试管 B中水能沸腾 B.烧杯 A中的水能沸腾,试管 B中水不能沸腾 C.烧杯 A与试管 B中的水都不能沸腾 D.烧杯 A与试管 B中的水一起沸腾 答案: B 用酒精灯对大烧杯加热时,烧杯中的水由于吸热温度逐渐升高,达到沸点,试管中的水吸收大烧杯中水的热,温度也会升高,达到沸点;烧杯中的水温度达到沸点以后,还在继续吸热,所以会沸腾,不断的有水变成水蒸气散发到空气中;由于烧杯中的水沸腾时温度不变,所以试管中的水达到沸点时,与外面的温度相同,不能再吸收热量了,所以试管中的水不会沸腾,但温度很高,蒸发很快,水量也在减小 .故选 B. 缺水地区的冬季,
5、当地有些居民靠取冰雪来获得生活用水。如图,是将一定质量的冰雪 ,从 -20 加热到沸腾过程,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不考虑水中有杂质 产生的影响),下列对图像分析正确的是() A.冰的熔点是 0 ,水的沸点是 100 B.当地气压低于标准大气压 C.冰熔化和水沸腾过程中都吸热且温度升高 D.图像中的 BC 段,物质只是以液态方式存在 答案: C A、只有在标准大气压下,冰的熔点才是 0 ,水的沸点才是 100 .不合题意 .B、BC 段所对应温度值为 0 , DE段所对应的温度值为 98 ,因此当地气压低于标准大气压 .不合题意 .C、晶体熔化和液体沸腾时都要继续吸热,且温度不变 .符合题意 .
6、 D、 BC 段所对应的温度是 0 ,晶体处于熔点时,可能是固态、液态和固液共存状态 .不合题意 . 如图,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某同学将冰块放人空易拉罐中并加入适量的盐,用筷子搅拌大约半分钟;测得易拉罐中冰与盐水混合物的温度低于 0 ,实验时易拉罐的底部有白霜生成。对于这一实验和现象的分析,正确的是() A.盐使冰的熔点低于 0 ,白霜的生成是凝华现象 B.盐使冰的熔点高于 0 ,白霜的生成是凝华现象 C.盐使冰的熔点低于 0 ,白霜的生成是凝固现象 D.盐使冰的熔点高于 0 ,白霜的生成是凝固现象 答案: A 往冰上撒盐,使冰中参入杂质,降低冰的熔点,使冰熔化;同时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直接凝华
7、成小冰晶附在底部形成霜 .故选 A 将小锅放入盛有水的大锅中构成双层锅熬胶,胶不会被熬焦而失去粘性,是因为() A.夹层中的水起了散热作用 B.夹层中的水不善于传热 C.夹层中的水吸收了很大部分热量 D.夹层中的水温度保持在 100 不变,使胶的温度不会超过 100 答案: D 夹层中的水沸腾,温度保持在 100 不变,使胶的温度不会超过 100 ,从而使胶不会被熬焦而失去粘性,选项 D正确。 小明和小华分别用相同的灶具和锅来煮鸡蛋,两人的锅中都加入同样多且足够的水、同样多的鸡蛋。当锅中的水烧开后,小明仍用强火煮,小华改用温火煮,但仍保持锅中的水沸腾,直到鸡蛋煮熟。关于他们两人的方法,以下说法
8、正确的是() A.小明的方法比小华的方法省燃料,且省时间 B.小明的方法比小华的方法省燃料,但费时间 C.小华的方法比小明的方法费燃料,但省时间 D.小华的方法比小明的方法省燃料,两人的方法所用时间相近 答案: D 水沸腾是虽然继续吸热但保持温度不变,故使用急火、慢火所用时间一样,但小明用强火煮浪费了 燃料 .故选 D. 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温度在 0 的室内() A.冰、水、水蒸气可以同时存在 B.水、水蒸气不存在,全部变成冰 C.只能有冰和水,水蒸气不存在 D.冰全部熔化成水或水全部凝固成冰 答案: A 冰是晶体, 0 是它的熔点,在 0 时,冰有三种存在的可能:( 1)刚达到熔点尚未熔化
9、,全部是冰;( 2)已经开始熔化,但是没有完全熔化,此时为冰水混合物;( 3)全部熔化,温度未曾升高,全部是水 . 今年入夏以来,我国很多地区持续严重干旱,气象部门组织实施了多次人工降雨 .在空中喷洒干冰是人工降雨的一种方法,干冰使空气中的水蒸气变成小冰粒,小冰粒在下降过程中变成雨滴,形成降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干冰使空气中的水蒸气变成小冰粒过程是凝固 B.干冰使空气中的水蒸气变成小冰粒过程是升华 C.小冰粒在下降过程中变成雨滴过程是汽化 D.小冰粒在下降过程中变成雨滴过程是熔化 答案: D 干冰使空气中的水蒸气变成小冰粒过程是凝华,选项 AB错误;小冰粒在下降过程中变成雨滴过程是熔
10、化,选项 C错误 D正确。 在透明塑料袋中滴入几滴酒精,将袋挤瘪,排尽袋中空气后把口扎紧,然后放入 80 以上的热水中,过一会儿,塑料袋鼓起;从热水中拿出塑料袋,过一会儿() A.塑料袋仍然鼓起,其中的酒精液化了 B.塑料袋仍然鼓起,其中的酒精汽化了 C.塑料袋又瘪了,其中的酒精汽化了 D.塑料袋又瘪了,其中的酒精液化了 答案: D 装有酒精的塑料袋,放入热水中,酒精受热就会汽化形成酒精蒸汽,将塑料袋鼓起来;装有酒精蒸汽的塑料袋从热水中拿出来,酒精蒸汽就会液化形成液态的酒精,袋子就又瘪了 .故选 D. 下列所描述的现象中,发生的物态变化不属于液化的是( ) A.在寒冷的冬天,长跑运动员在跑步时
11、,不断从口中呼出 “白气 ” B.在严寒的冬夜,房间玻璃窗的内表面常有小冰花出现 C.在炎热的夏天,可看到棒冰周围冒出“白气 ” D.在炎热的夏天,自来水管的表面常有水珠出现 答案: B 在寒冷的冬天,长跑运动员在跑步时,不断从口中呼出 “白气 ”, “白气 ”是水蒸气遇冷液化而形成的小水滴;在严寒的冬夜,房间玻璃窗的内表面常有小冰花出现,这些小冰花是房间内水蒸气凝华形成的;在炎热的夏天,可看到棒冰周围冒出 “白气 ”, “白气 ”是空气中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在炎热的夏天,自来 水管的表面常有水珠出现,水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而形成的。所描述的现象中不属于液化的是选项 B。 如图所
12、示,甲容器内装有水,乙试管内也装有水,并通过甲容器密封盖上的孔插入甲容器的水中,且乙试管与密封盖紧密接触。现给甲容器加热,则经过一段时间后 border=0 A. 甲容器内的水先沸腾 B. 乙试管内的水先沸腾 C. 甲容器、乙试管内的水同时沸腾 D. 甲容器内的水沸腾,乙试管内的水不会沸腾 答案: A 给甲容器加热,则经过一段时间后,甲容器内的水先达到沸点沸腾,而后甲容器上方气压增大,甲容器内的水沸点升高(超过 100 ),甲容器内的水不沸腾,而乙试管内的水温度超过沸点( 100 ),开始沸腾,所以选项 A正确。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饭桌上的菜肴日益丰富,吃饭时发现多油的菜汤与少油的菜汤相
13、比不易冷却。这主要是因为() A.油的导热能力比较差 B.油层阻碍了热的辐射 C.油层和汤里的水易发生热交换 D.油层覆盖在汤面,阻碍了水的蒸发 答案: D 多油的菜汤不易冷却的原因是油层覆盖在汤面,阻碍了水的蒸发,选项 D 正确。 已知液态氧气、氮气和二氧化碳,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的沸点是 -183 、 -196 和 -78.5 。如果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用降温的办法,用空气来提取这些气体,那么温度下降时首先液化被分离出来的是: ( ) A. 氧气 B.氮气 C.二氧化碳 D.整个空气同时液化无法分离 答案: C 用空气来提取这些气体,那么温度先下降到 -78.5 ,首先达到二氧化碳的液化点,所
14、以首先液化被分离出来的是二氧化碳。 在炒花生或栗子时,通常要往锅里放一些沙子 (或粗盐 )。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A.使炒锅的温度更高 B.使花生或栗子受热均匀且避免与锅底直接接触时间过长 C.让沙子 (或粗盐 )吸收一些水分,使花生或栗子更加干酥脆 D.让沙子 (或粗盐 )吸收部分热量,防止因温度过高而使花生或栗子变焦 答案: B 由于沙子 (或粗盐 )成碎粒,使花生或栗子受热均匀且避免与锅底直接接触时间过长,选项 B正确。 CCTV 3 15晚会曝光黄金造假:个别不法商贩为牟取暴利,在黄金中掺入少量金属铱颗粒 .已知黄金的熔点是 1064.6 ,铱的熔点是 2443.O ,可以有效检测黄
15、金制品中有无铱颗粒的手段是() A. 加热至 1064.0 并观察有无铱颗粒 B.加热至 1065.0 并观察有无铱颗粒 C.加热至 2444.0 并观察有无铱颗粒 D.加热至 3507.6 并观察有无铱颗粒 答案: B ( 1)黄金的熔点是 1064.6 ,铱的熔点是 2443.O ,因此温度低于或者等于1064.6 时,铱一定处于固态,而黄金可能处于固态、液态、固液共存三种状态,因此不能进行区分;( 2)温度都等于或高于 2443.O 时,黄金处于液态,铱可能处于固态、液态、固液共存三种状态,因此不能 进行区分 .( 3)当温度高于 1064.6 而低于 2443.0 时,黄金全部处于液态
16、,铱处于固态,因此这个温度范围内如果有铱颗粒,说明黄金制品中掺入铱颗粒 我国不少地区把阴霾天气现象并入雾,一起作为灾害性天气,统称为 “雾霾天气 ”。关于雾和霾的认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霾是大量的小水滴或冰晶浮游在近地面空气层中形成的 B.雾和霾是两种不同的天气现象 C.雾是由悬浮在大气中的大量微小尘粒、烟粒或盐粒等颗粒形成的 D.雾和霾是同一个概念的两种不同说法 答案: B 雾是大量的小水滴或冰晶浮游在近地面空 气层中形成的,霾是由悬浮在大气中的大量微小尘粒、烟粒或盐粒等颗粒形成的,雾和霾是两种不同的天气现象,选项 B正确。 填空题 随看生活水平的提高,热疗已走进我们的生活,如家
17、里的 “热敷 ”。市面上的 “足疗 ”、体育场上的 “蜡浴 ”,其中 “蜡浴 ”就是将熔化的蜡用刷子刷在肿胀部位,一段时间后,肿胀消失,疼痛减轻。请问 “蜡浴 ”运用了什么科学原理? _ 答案:熔化的蜡用刷子刷在肿胀部位会发生凝固现象,凝固是一个放热过程,人体吸热后,加快血液流动。 小明去参观酒厂时,看到酒厂用蒸馏的方法从酒精和水的混合液中分离出酒精,这是利用了酒精和水的 _不同 .他想,酒精的凝固点是 -117 .水的凝圈点是 0 ,于是想用凝固的方法将酒精和水分离开,他将混合液放入电冰箱的冷冻室(温度可达 -5 ),经过相当长的时间后,小明从冷冻室取出混合液时,却发现水和酒精并没有分离出来
18、 .他想:为什么水和酒精没有分离出来?针对小明提出的问题,请你做出一个合理的猜想: _。 答案:沸点 |水中含有酒精,水的凝固点降低了 ( 1)可以利用酒精和水沸点不同的特点进行分馏 .对混合物加 热,并使其温度保持略高于 78 ,由于酒精的沸点是 78 ,所以酒精不断变成气态;( 2)把混合液放入温度为 -5 的冰箱的冷冻室中,经过相当长的时间后,水并没有凝固,酒精没能分离出来 .猜想:水中含有酒精,水的凝固点降低了 . 北方的冬天天气比较寒冷,房间内一般都要安装暖气片供暖。在房间暖气片温度保持不变的情况下,房间内的平衡温度将随外界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研究表明,房间内暖气片和房内的温差与房间内
19、外的温差之比保持不变。当外界温度为 23 时,房间内的温度长时间保持 13 不变;当外界温度为 18 时,房间内温度长时间保 持 16 不变,则房间内暖气片的温度应为 _ 。当房间内温度长时间保持 25C不变时,外界温度为 _ 。 答案: |-3 由 T暖 16 /16 -( -18 ) =T暖 13 /13 -( -23 ),解得房间内暖气片的温度 t=67 由 67 -25 /25 -t=67 -13 /13 -( -23 ) ,解得外界温度 t=-3 “炖汤 ”因味道好而深受茂名人喜爱。 “炖汤 ”就是把汤料和水置于炖盅内,而炖盅则浸在大煲的水中,并用蒸架把盅与煲底隔离,如图所示。在大煲
20、内的水沸腾过程中,煲盖与煲的缝隙间冒出大量的 “白 气 ”,这是 _现象 (填物态变化 ),煲盖不断跳动若汤的沸点与水的沸点相同,则盅内的汤 _(填 “会 ”或“不会 ”)沸腾。 答案:液化 |不会 在大煲内的水沸腾过程中,煲盖与煲的缝隙间冒出大量的水蒸气,水蒸气遇到冷的空气,液化成小液滴,形成 “白气 ”;沸腾需要的条件是液体温度达到沸点,同时还要继续吸热 .本题中将炖盅浸在大煲的水中,而且用蒸架把盅与煲底隔离,大煲内水由于火的持续加热,温度达到沸点而沸腾,经过一段时间的热传递,炖盅中的温度也会达到沸点温度,这样炖盅内外温度相等,没有温度差,不会发生 热传递,也就不会继续给炖盅中水加热,里面
21、的水只能是达到沸点温度而不能沸腾起来 . 下图中的甲、乙两个房间里的两壶水都已烧开,试判断 _房间的气温比较高。说明理由 _。 答案:乙 |两个壶中的水都在沸腾,壶嘴一定都在喷出水蒸气,但甲壶嘴上方的 “白气 很多,说明水蒸气遇到了较冷空气液化了很多小水滴。而乙壶喷出的水蒸气很少液化,说明乙房间温度较高。 干湿泡温度计(湿度计)是用两个相同的温度计并列制成的,使用时,其中一个温度计下端的玻璃泡包着湿布,另一个温度计的玻璃泡不包着湿布。将其放在室内,不包湿 布的温度计显示的是 _温度;因为水在蒸发时要_,所以,包着湿布的温度计的读数要比不包湿布的温度计的读数 _;两个温度计的读数差越大,表明空气
22、的水蒸气含量(湿度)越 _。 答案:室内(空气) |吸热 |小 |小 不包湿布的温度计显示的是空气温度;因为水在蒸发时要吸热,蒸发有制冷作用,使周围空气温度降低,所以,包着湿布的温度计的读数要比不包湿布的温度计的读数小;两个温度计的读数差越大,表明空气蒸发得快,空气的水蒸气含量(湿度)越小。 大雪严重影响了民航、铁路和高速公路等交通,为了尽快清除积雪,常用的办法是撒 “融雪盐 ”,这是因为撒入冰雪中的 “融雪盐 ”_。 答案:熔点较低 撒入冰雪中的 “融雪盐 ”.熔点较低,便于雪的熔化。 南极是世界上最寒冷的地方,堪称 “世界寒极 ”,它的最低温度可达 -80,即使在暖天气温也只有 -20,如
23、果要在南极大陆用温度计来测量气温,根据下表中的有关数据,你认为选择 _ _来做温度计的测温物质较为合适。南极的空气十分干燥,素有 “白色沙滇 ”之称,其原因是 _。 1标准大气压下几种物质的熔点 / 冰 固态水银 固态酒精 0 38.8 117 答案:酒精 南极低温寒冷使空气中的水蒸气发生凝华造成的 由于南极的最低温度可达 -80,低于固态水银的熔点,所以只能选择酒精来做温度计的测温物质较为合适。 冬天坐汽车时,经常发现在汽车前挡风玻璃上出现 “哈气 ”,影响司机视线 .要想尽快消除这些 “哈气 ”,可以采取的措施有 _; _。 答案:冬天,对着玻璃吹暖风使玻璃窗上的小水珠汽化 |或开冷风也行
24、,在玻璃前壁形成一层冷气膜,使水蒸气不能在玻璃上液化。 从冰箱中拿出的冰棒上常粘着一些白花花的 “粉 ”,剥开包装纸看到冰棒直冒 “白气 ”,其中 “粉 ”和 “白气 ”的形成分别是 _和 _现象 (填物态变化名称 );吃冰棒感到凉快,主要是由于 _的原因。 答案:凝华 |液化 |冰棒熔化吸热 从冰箱中拿出的冰棒上常粘着一些白花花的 “粉 ”, “粉 ”是水蒸气凝华现象。剥开包装纸看到冰棒直冒 “白气 ”, “白气 ”是水蒸气的液化现象;吃冰棒感到凉快,主要是由于冰棒熔化吸热的原因。 综合题 单位质量的某物质温度变化 1 所吸收(放出)的热量,叫做该物质的比热容,其数学表达式表示为 c=Q/m
25、 t(其中 t 表示温度的变化量) .不同的物质,比热容是不同的 .同理,不同物质的热膨胀程度不同,这可以用体膨系数 来表示,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 1 时体积的变化叫做这种物质的体膨系数,下面是在压强不变时,某些固体、液体在接近室温时的体膨系数: 物质 / -1 熔点 / 铝 7.210-5 660 钢 3.610-5 1300-1400 铜 4.210-5 1083 / -1 乙醇 7510-5 甘油 4910-5 水银 1810-5 ( 1)由上述表格看出,金属的熔点越高,体膨系数就越 _. 答案:( 1)小 由上面的表格可以看出,金属的熔点越高,体膨胀系数就越小;或者金属的熔点越
26、低,体膨胀系数越大 . 为了从酒精和水的混合物中分离水和酒精,张小同学依据已学过的知识,提出一种方案:依据水和酒精凝固点不同可将水和酒精分开 .为此,他利用家中的电冰箱的冷冻室做了如下实验:他将配有不同比例的水和酒精的混合物放入冷冻室中,并用温度计监测混合液的温度,定时观察,他所测数据和观察到的现象如下表: V 酒精 /mL V 水 /mL V 酒精 /V 水 观察现象 12.5 12.5 1/2 -8 未发现凝固 12.5 30 1/4 -8 未发现凝固 12.5 75 1/6 -8 混合液开始凝 固 12.5 370 1/30 -6 混合液开始凝固,酒精并未从水中分离出来 12.5 750
27、 1/60 -4 混合液开始凝固,酒精并未从水中分离出来 ( 1)请你仔细看一看表中的数据和记录的现象,张小同学是否能将水和酒精从混合液中分开? _ ( 2)请你来设计一种能将酒精和水从混合液中分离的实验 . _。 答案:( 1)不能; ( 2)可将它们加热至 78.5 ,酒精全部汽化,水汽化很少,如果将挥发出的气体收集起来,通入冷凝管 .最后将冷凝管中的液体收集起来,这就是酒精,则能达到分离水与酒精的目的 . 从实验表格的最后一列可以看出,水和酒精刚开始没有凝固,而当体积比达到一定值时,混合液可以凝固,但是并没有将水和酒精分离开,所以用张小同学的方案不能将水和酒精从混合液中分开 . ( 2)
28、既然不能用凝固的方法将二者分离,则可以考虑用汽化的方法来分离,因为水的沸点是 100 ,而酒精的沸点是 78.5 ,所以可以将混合液放在容器中加 热,然后用冷凝管进行收集即可 . 问答题 下列两个实验都是为了演示 “碘的升华 ”而设计的 .并参阅表中几个温度的数据,你认为哪个实验能更好的反映 “碘的升华 ”现象,并说明理由 . 实验 1 实验 2 在试管内装入碘的固体颗粒,用酒精灯直接加热装了固态碘的试管,发现试管内出现了碘的蒸气 . 试管内放少量碘的固体颗粒,塞紧盖子后把试管放入沸水中,发现试管内出现了碘的蒸气 . 碘的熔点: 114 碘的沸点: 184.3 水的沸点:100 酒精灯火焰:
29、500 左右 你认为实验哪个方案更好些,说出你的理由 . 答案:实验二更好些 .因为酒精灯火焰的温度高于碘的熔点、沸点的温度,可能使碘发生熔化和沸腾,不能说明 “碘的升华 ”;热水的温度低于碘的熔点、沸点温度,不可能使碘发生熔化和沸腾 . 小张将一瓶矿泉水在冰箱中放较长时间后取出,一会儿发现瓶外壁出现小水珠。用干毛巾擦净,等一会儿又出现小水珠。于是他与小吴一起对此现象进行研究,但观点不一致。小张认为这是矿泉水瓶内的水往外渗透后,附着在矿泉水瓶外壁上;而小吴则认为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矿泉水瓶外壁上。请你设计一个实验证明他俩的结论是否正确。 答案:常温下,称量一 瓶矿泉水的质量,记作为 m1;将其放入冰箱中较长时间后取出,静置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瓶壁上出现小水珠,待测室温后撑称量,记作 m2;用布擦矿泉水瓶壁上的小水珠内的水往外渗透造成的,附着在矿泉水瓶外壁的,小张正确 若 m1=m3,则说明瓶壁上的小水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汽液化成小水珠在矿泉水瓶外壁上的;小吴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