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同步集训 2013 -2014学年科学七年级(上)期末达标测试卷与答案 单选题 (2012,福州 )为了解自己的身体情况,健康的小明做了一些测量,其中记录错误的是 ( ) A.质量 50 kg B.身高 160m C.体温 37 D.1min心跳 75次 答案: B 本题考查对质量、长度、温度和时间的估测,解决此类题目的关键是对上述物理量的单位有一个具体的认识,对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物理量有感性认识。 关于比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物体吸收的热量越多,比热越大 B.物体的温度越高,比热越大 C.物质的比热与它的质量、温度的变化、吸收或放出热量的多少无关 D.由于水比干泥土的比热大,所以内
2、陆地区在一天之内气温的变化比沿海地区小 答案: C 有一种固体,加热时其温度变化如图 M一 4所示,则此固体 ( ) A.一定是晶体 B.可能是晶体,也可能是非晶体 C.没有固定的熔点 D.玻璃加热时的温度变化与此相似 答案: A 该固体加热时有一段时间温度不变,对应的是熔化过程,符合晶体的特点。玻璃属于非晶体。 (2012,眉山 )下列物质的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 A.家中食醋的酸味 B.浓硫酸能使小木棍变黑 C.食盐能溶解于水 D.干冰能升华 答案: B 黄土高原地表千沟万壑主要是因为 ( ) A.流水冲刷的结果 B.流水堆积的结果 C.流水溶蚀的结果 D.冰川侵蚀的结果 答案:
3、 A 据中国地震台网测定,北京时间 2012年 4月 17日 15时 13分在巴布亚新几内亚东部附近海域 (南纬 5.5,东经 l47.1)发生 7.0 级地震,震源深度 200 千米。此区域地震多发的原因是 ( ) A.地处板块内部 B.地处陆地外缘 C.地处板块交界处 D.地处洋中脊附近 答案: C 巴布亚新几内亚地处印度洋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多地震。 图 M一 3是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实验操作图,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 A. B. C. D. 答案: B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是因为遗传的原因,其中遗传物质来自细胞的 ( ) A.细胞壁 B.细胞膜 C.细胞质
4、D.细胞核 答案: D 某人捕到一条大怪鱼,它体前有一对鳍肢,尾鳍水平状,腹部有乳状突起,解剖后发现其体内有脊柱,有肺、心脏等器官,体内有幼体。你认为此动物属于 ( ) A.爬行类 B.哺乳类 C.鸟类 D.两栖类 答案: B 花岗岩、砂岩和石灰岩分别属于 ( ) A.变质岩、岩浆岩和沉积岩 B.沉积岩、岩浆岩和变质岩 C.岩浆岩、变质岩和沉积岩 D.岩浆岩、沉积岩和沉积岩 答案: D 在显微镜下观察一滴河水,发现了一些能运动的绿色小颗粒。下列哪项不能作为判断这些小颗粒是生物的依据 ( ) A.有细胞结构 B.能生长和繁殖 C.体小且绿色 D.能对环境的变化作出相应的反应 答案: C 用显微镜
5、观察下列生物时,看不到细胞核的是 ( ) A.衣藻 B.变形虫 C.乳酸菌 D.酵母菌 答案: C 乳酸菌属于细菌,细菌不具有细胞核。 下列显微镜的物镜和目镜组合中,在目镜中观察到视野最亮的是 ( ) A.物镜 10,目镜 5 B.物镜 20,目镜 l0 C.物镜 10,目镜 l0 D.物镜 40,目镜 l0 答案: A 判断潍县萝卜属于被子植物的主要依据是 ( ) A.能进行光合作用 B.潍县萝卜在开花前,雄蕊和雌蕊被花瓣包被着 C.有根、茎、叶的分化 D.种子外面有果皮包被着 答案: D 图 M一 2所示的植物结构中,属于器官的是 ( ) A. A图 B. B图 C. C图 D. D图 答
6、案: C 选项 A属于一个植物体 (个体 );选项 B表示组织 (叶表皮属于保护组织 );选项 C表示叶,属于植物的营养器官;选项 D表示一个细胞。 图 M一 1是局部经纬网图,图中四点符合西半球、南半球的是 ( )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 C 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是赤道,因此位于南半球的点是丙和丁,位于北半球的点是甲和乙。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 20W和 160E组成的经线圈, 20W向东过 0经线到 l60E为东半球的范围,因此甲和丁位于东半球,丙位于西半球,故只有丙符合条件。 蝗虫、沼虾、蜈蚣三者所具有的共同特 征是 ( ) A.身体和附肢都分节 B.都能在水中生活 C.都可以用
7、肺呼吸 D.都能在陆地上生活 答案: A 蝗虫、沼虾、蜈蚣都属于节肢动物,节肢动物的特点是身体分节,足和触角也分节。蝗虫和蜈蚣在陆地生活,沼虾在水中生活。节肢动物没有肺。 下列选项中,属于非生物的是 ( ) A.小球藻 B.鲤鱼 C.机器人 D.茶花 答案: C 以下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 B.分子可以在光学显微镜下看到 C.糖水甜说明糖水中有糖分子 D.水结冰后水分子仍在运动 答案: B (2012,重庆 )缺水已是一个世界性问题,因此我们要珍惜每一滴水。一些严重缺水的国家,露水也是重要的水资源,露水的形成属于物态变化中的 ( ) A.熔化 B.汽化 C.液化
8、 D.升华 答案: C 要测量 l元硬币的厚度,使测量结果的误差最小,下列方法最佳的是 ( ) A.用刻度尺仔细地测量硬币的厚度 B.用刻度尺多次测量硬币的厚度,然后求平均值 C.用刻度尺测量 20个硬币叠加起来的总厚度,再除以 20,求得一个硬币的厚度 D.用刻度尺分别测出 20个硬币的厚度,然后再求平均值 答案: C 关于我国首都北京 (40N, 116E)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位于北半球,中纬度 B.位于东半球,高纬度 C.位于西半球,中纬度 D.位于南半球,高纬度 答案: A (2012,潍坊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夏天,我们看到冰糕冒 “白气 ”,这是一种升华现
9、象 B.冬天,窗户玻璃上的 “冰花 ”是室外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而成的 C.利用干冰人工增雨,是因为干冰能迅速升华放热 D.高压锅能很快煮熟饭菜,最主要的原因是增大了锅内的压强,提高了水的沸点 答案: D 本题 A项应该注意 “白气 ”并不是气,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见到的 “白气 ”大都 是水蒸气液 化而成的小水滴,夏天冰糕冒的 “白气 ”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冰糕后放出热量,液化成的小水滴,所以选项 A错误;冬天,窗户玻璃上的 “冰花 ”是室内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到玻璃内表面放热凝华而成的小冰晶,所以选项 B错误;干冰容易升华,而升华是吸收热量的,所以选项 C错误;液体的沸点与气压有关,液体表面的气压
10、越高,液体的沸点就越高,所以选项 D是正确的。 甲物质的密度为 5g/cm3,乙物质的密度为 2g/cm3,各取一定质量混合后密度为 3g/cm3。假设混合前后总体积保持不变,则所取甲、乙两种物质的质量之比是 ( ) A. 5: 2 B.2: 5 C.5: 4 D.4: 5 答案: C 本题可通过验证法去解决。把选项中的每一组数据代入密度公式去计算,看混合后密度能否达到题目中所给的数值。 填空题 (2012,包头 )某物理兴趣小组的三个同学做 “观察水的沸腾 ”实验时,他们使用的实验装置分别如图 M一 10a、 b、 c所示,酒精灯和烧杯均为同一规格。图中甲、乙、丙是使用这三套实验装置实验后作
11、出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用a装置做实验作出的图像是 _图;用 b装置做实验作出的图像是 _图;用 c装置做实验作出的图像是 _图。 答案: 丙 |甲 |乙 天气热极了,小红在家写作业,汗流不止,抬头看了看挂在墙上的寒暑表,当时室温为 32 。于是她打开电风扇,立刻感到凉快多了,这时她又看了看寒暑表,发现示数 _(填 “升高 ”、 “不变 ”或 “降低 ”),这是因为 _。 答案:不变 |电风扇不能降低房间的温度 感到凉快是因为风加快了体表汗液的蒸发,汗液蒸发时从体表吸热。 (2012,广州 )把干冰 (固态二氧化碳 )放人铝罐里一段时间,罐外壁结了一层霜,如图 M一 7所示,这层霜是由 _经
12、过 _这种物态变化形成的。寒冬,坐满人的汽车门窗紧闭,水蒸气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玻璃车窗上,水蒸气变成水珠 _(填 “会吸热 ”“会放热 ”或 “不会吸热或放热 ”),水珠会出现在车窗的 _(填 “内侧 ”或 “外侧 ”或 “内、外侧 ”)。 答案:水蒸气 |凝华 |会放热 |内侧 本题考查对物态变化形式鲢判断以及各种物态变化的特点,解此类题的关键是搞清初末状态,再利用概念辨析法进行判断属于哪种物态变化,然后再回答其特点 (2012,自贡 )台秤是一种称量质量的工具,使用前,将台秤放在水平面上,游码置于零刻线处,调节 _使秤杆水平平衡,某次称量的情况如图 M一 6所示,被称货物的质量是 _kg。
13、 答案:调零螺丝 |2.2 这种台秤的工作原理和天平相同,使用前也要进行调节,将台秤放在水平面上,游码置于零刻线处,调节凋零螺丝使秤杆水平平衡。在读数时砝码的示数加上游码的示数就是所测物体的质量。 (2012,广东 )如图 M一 5用刻度尺测量一物体的宽度,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_,物体的宽度是 _cm。 答案: Lmm|1.40 综合题 晓丽为研究 “蜂蜜黏性与温度的关系 ”,设计了如下的实验方案:将蜂蜜分别装入 三个小瓶,一瓶放在冰箱中,一瓶放在室内,另一瓶放在微波炉中加热一会儿。然后找三支相同的试管,用三支滴管分别从三个小瓶中各取一滴蜂蜜,同时、分别滴到同样倾斜放置着的试管内壁上,观察各滴
14、蜂蜜流到试管底部的时间并进行比较。记录实验数据如表 M一 4: 表 M一 4 蜂蜜 在冰箱 中 在室内 经微波炉加热 温度 较低 一般 较高 流淌时间 较长 一般 较短 晓丽又用其他不同品牌、不同产地的蜂蜜做了相同的实验,实验现象都是如此。 ( 1)晓丽得出的结论是 _。 ( 2)这一结论可以用下列图像中的 _来表示。 ( 3)在上述探究过程中,晓丽运用了转换法,通过这种科学方法,晓丽将不能直接测量的 _转换成可以测量的 _。 答案:( 1)温度越高,蜂蜜黏性越弱 ( 2) B ( 3)黏性 |流淌时间 (2012,北京 )小红为了测量盐水的密度,进行了如下实验: ( 1)将天平放在水平台面上
15、,将游码移到标尺的零刻线处。横梁静止时,指针指在分度盘中央刻度线的左侧,如图 M一 14甲所示。为使横梁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将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向 _端移动。 ( 2)将盛有适量盐水的杯子放在调节好的天平左盘内,测出杯子和盐水的总质量为 l28g。然后将杯中盐水的一部分倒入量筒中,如图乙所示,则量筒中盐水的体积为 _cm3。 ( 3)再将盛有剩余盐水的杯子放在天平左盘内,改变砝码的个数和游码的位置,使天平横梁再次在水平位置平衡,此时右盘中砝码质量和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丙所示,则杯子及杯内剩余盐水的总质量为 _g。 ( 4)根据上述实验数据计算盐水的密度为 _kg/m3。 答案:( 1)由题图可
16、知,指针指在分度盘的左侧,这说明天平的左端重,故应 将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向右调。由图乙可知盐水的体积为 60ml,即为 60 cm3;由图丙可知杯子及杯内剩余的盐水的总质量为 50g+10g+2g=62g,则倒入量筒中的盐水的质量为 l28g-62g=66g,则盐水的密度为 盐水 = = =1.1g/cm3=1.1103kg/m3。 ( 2) 60 ( 3) 62 ( 4) 1.1103 本题考查液体密度的测量。在解答测量密度的实验题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在调节天平平衡时,应遵循 残低右调,右低左调 ”的原则,且注意用调节好的天乎测量物体的质量时,只能通过添加砝码或 移动游码来使天平恢复平衡,
17、而不能再调节平衡螺母; 在测量液体密度时,要注意实验步骤的顺序要合理,以便减小误差。 图 M一 13为某同学在观察自己制作的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过程中,显微镜下看到的几个视野,请据图回答问题: ( 1)要使物像从视野 变为视野 的状态,应将装片向 _移动;要使物像从视野 变为视野 的状态,应转动 _,换成高倍物镜;要使物像从视野 变为视野 的状态,应用 _进行调节。 ( 2)在视野 中可以看到,洋葱鳞片叶内表皮有部分重叠,这是因为制作临时装片过程中 _。 ( 3)从植物体的结构层次来看,叶属于 _,视野 所示的部分属于 _,它由一些排列紧密的细胞构成。 答案:( 1)右下方 |转换器
18、|细准焦螺旋 ( 2)没有将洋葱鳞片叶表皮展平 ( 3)器官 |组织 (或保护组织 ) ( 1)在实验室里,三组同学测得水的沸点分别为 97 、 93 、 l02 ;有的同学猜想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各组用的温度计有偏差。请你设计一个简单的方法验证这一猜想: _。 ( 2)小星要自制一支能测水沸点的温度计,现有表 M一 3所列的两种物质,他应选用表中的 _作为测 温物质,原因是 _。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把温度计先后放入冰水混合物和沸水中,分别标出温度计中液柱达到的位置 A和 B。将该温度计放在刻度尺旁,如图 M一 12所示,图中刻度尺的最小刻度是 _,此时温度计显示的温度是 _。 答案:( 1)
19、将三支温度计同时放入同一杯沸水中,观察三支温度计的示数是否相同 ( 2)水银 |水沸腾时水银仍处于液态,可以正常工作 |l毫米 |25 某学校科学探究兴趣小组从资料中了解到 “某些植物花瓣的浸出液可以制成指示剂 ”的信息后,他们取了四种植物的花瓣,分别放在研钵里,加 入酒精研磨。各取少许浸出液,用稀酸或稀碱进行检验,结果如表 M一 2所示。 表 M一 2 花的种类 花汁在酒精中的颜色 花汁在酸中的颜色 花汁在碱中的颜色 大红花 粉红色 橙色 绿色 玫瑰 粉红色 粉红色 绿色 万寿菊 黄色 黄色 黄色 雏菊 无色 无色 黄色 ( 1)能作酸、碱指示剂的花汁是大红花、玫瑰和 _。 ( 2)玫瑰汁中
20、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后呈现的颜色为 _。 答案:( 1)雏菊 ( 2)绿色 “能做酸、碱指示剂的花汁是大红花、玫瑰 ”说明酸碱指示剂在酸性溶液和碱性溶液中要能体现不同的颜色,万寿菊在酸性和碱性溶液中都呈现黄色,不符合 要求。 番茄是生活中经常食用的蔬菜,请根据以下的情境回答问题: ( 1)剥下番茄的表皮,它属于 _组织;将番茄从中央剖开,会看到番茄的果肉中有一条条筋络,这些筋络就是 _组织,其功能是 _。 ( 2)从微观到宏观来描述,植物体的结构层次可概括为 _;与动物体的结构层次不同的是 _。 答案:( 1)保护 |输导 |运输水、无机盐和、有机 物 ( 2)细胞 组织 器官 植物体 |植物体的
21、结构层次中没有系统 读 “等高线地形图 ”(图 M一 9),完成下列问题。 ( 1)在图中小清河的流向是 _。 ( 2)大青山主峰和小青山主峰的相对高度是 _米。 ( 3) AB线、 CD线和 E处的地形部位分别是: AB_, CD_,E_(填 “山脊 ”“山谷 ”“山峰 ”“鞍部 ”)。 ( 4)若甲、乙两地的图上距离为 4厘米,则两地的实际水距离为 _。 答案:( 1)自北向南 ( 2) 17 ( 3)山脊 |山谷 |鞍部 ( 4) 40千米 这是一幅山地地形图,图中大青山海拔 535米,小青山海拔 518米,两山的相对高度是 l7 米。根据指向标可知小清河自北向南流。 AB 处等高线向低
22、处弯曲,为山脊; CD处等高线向高处弯曲,为山谷; E处位于大青山和小青山之间相对低洼部分,是鞍部。根据比例尺可计算出甲、乙两地的实际水平距离为 40千米。 (2012,北京)在研究某种物质的熔化规律时,小刚记录的实验数据如表 M-1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加热时间/min O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物质的温度 40 42 44 46 48 48 48 48 48 50 53 56 / ( 1)根据表中的实验数据可以判断该物质是 _(填 “晶体 ”或 “非晶体 ”)。 ( 2)该物质的温度达到 42 时,其状态是 _(填 “固态 ”或 “液态 ”)。 答案:( 1)晶
23、体 ( 2)固态 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方法。科学观察需要工具,显微镜就是其中一种工具。 ( 1)使用显微镜观察时,如果光线过强,应选择小光圈或选用 _。 ( 2)图 M一 8是用显微镜观察某生物装片时的视野,若使视野甲转变成乙,应向 _移动装片才能达到这个要求。此时目镜上刻有 5,物镜上刻有 10,此物体的放大倍数为 _倍。 答案:( 1)平面镜 ( 2)左下方 |50 显微镜视野中的物像移动方向与装片移动方向相反。视野中的细胞要向右上方移动,因此装片要向左下方移动。 问答题 用温度计测温度时,通常测温泡中的测温物质与待测物体间会有热传递发生,以使测温泡和测温物体达到相同的温度。请你说明:测温物质应选择比热大一些的物质,还是选择比热小一些的物质呢 为什么 答案:选比热小一些的物质好。因为质量一定的物质在吸收相同的热量时,比热小的物质温度升高得多,测温物质受热膨胀明显,便于 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