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初三化学同步练习--自然界中的水.doc

上传人:bowdiet140 文档编号:299527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97.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沪教版初三化学同步练习--自然界中的水.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沪教版初三化学同步练习--自然界中的水.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沪教版初三化学同步练习--自然界中的水.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沪教版初三化学同步练习--自然界中的水.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沪教版初三化学同步练习--自然界中的水.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沪教版初三化学同步练习 -自然界中的水 选择题 检验二氧化碳是否已收集满的方法是( ) A将燃着的木条放在瓶口 B将燃着的木条伸入瓶内 C向瓶中加入澄清石灰水 D用肉眼观察 答案: A 实验室用双氧水催化分解制氧气和用大理石与盐酸反应制二氧化碳相比较,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反应都不需要加热 B反应原理都是分解反应 C前者用排水法收集后者只能用排空气法收集 D所用药品的状态完全相同 答案: B 用排空气法收集气体,该气体的密度( ) A一定比空气大 B一定比空气小 C可能比空气大也可能比空气小 D应与空气密度相近 答案: A 实验室制备大量二氧化碳气体时一定不需要用到的仪器是( ) A滴

2、液漏斗 B锥形瓶 C酒精灯 D集气瓶 答案: C 去除热水瓶胆内的水垢(主要成分为碳酸钙),最好采用的方法是( ) A敲击后用大量的水冲洗 B在煤气炉上煅烧 C加适量热的食醋浸泡后用水冲洗 D加入石灰水浸泡 答案: C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最合适的原料是( ) A石灰石与浓盐酸 B石灰石与稀盐酸 C碳酸钠与稀盐酸 D石灰石与稀硫酸 答案: B 科学家发明了一种 “碳纳米管温度计 ”,这种温度计被认定为世界上最小的温度计。研究人员在长约 10-6m,直径为 10-7m的碳纳米管中充人液态的金属镓。当温度升高时,管中的镓就会膨胀,通过电子显微镜就能读取温度值。这种温度计测量的范围为 18 490

3、,精确度较高,所以它可用于检查电子线路是否异常,测定毛细血管的温度等许多方面。根据以上信息判断下列推测中错误的是 A碳纳米管的体积在 18 490 之间随温度变化很小,可忽略不计 B金属镓的熔点很低,沸点很高 C金属镓的体积在 18 490 之间随温度变化比较均匀 D金属镓的体积在 18 490 之间随温度变化很小,可忽略不计 答案: D “庄稼一枝花,离不开肥当家 ”。化学肥料与传统农家肥配合使用,对促进农作物增产、解决粮食短缺问题起了重要作用。下列化肥属于复合肥料的是 A硝酸铵 NH4NO3 B磷酸二氢铵 NH4H2PO4 C尿素 CO(NH2)2 D硫酸钾 K2SO4 答案: B 略 下

4、图所述物质的用途中,主要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答案: D 略 实验题 现有失去标签的两瓶无色溶液:稀盐酸和氯化钠。某兴趣小组设计用化学方法和物理方法区分它们。请回答有关问题。 ( 1)化学方法:在不选用酸碱指示剂、 pH试纸的情况下,按表中方法一(示例)填写。所选试剂须属不同类别(类别是指单质、氧化物、酸、碱、盐等)。 所选试剂 判断方法 方法一 (示例) 锌 取少量样品分别与锌粒反应,有气体产生的原样品是稀盐酸,没有气体产生的是氯化钠溶液。 方法二 方法三 ( 2)物理方法:同学小王仅使用了酒精灯和玻璃棒两种仪器,就把这两种无色溶液区分开来了。请你猜测一下他的做法(简要叙述操作方法)。 _。 答

5、案: 方法二 氧化铜 取少量样品分别与氧化铜反应,使氧化铜溶解且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则原样品为稀盐酸,无现象的为氯化钠溶液。 方法三 氢氧化铜 取少量样品分别与氧化铜反应,使氢氧化铜溶解溶解且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则原样品为稀盐酸,无现 象的为氯化钠溶液。 其他合理答案:均可 用玻璃棒分别沾取两种待测溶液,在酒精灯上灼烧。 填空题 过氧化钠 (Na2O2)是一种淡黄色固体,常温下能与水和二氧化碳发生化学反应。某学校两个实验小组的同学为探究其与二氧化碳的反应,用下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一段时间后,将带余烬的木条插入试管 D中,木条复燃。 请回答下列问题: ( 1) B装置的作用 _。为了检验 B装

6、置的作用是否彻底,可在上图 _之间(填写装置序号)增加一个 (选填 E或 F)装置。 ( 2)第 1小组同学认为 Na2O2与 CO2反应生成了 Na2CO3和 O2,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 ( 3)第 2小组同学认为 Na2O2与 CO2反应除生成 Na2CO3和 O2外,还有可能生成 NaHCO3。你认为呢 简述理由_。 ( 4)装置 D的作用是 。有同学设计实验方案,探究反应后试管 D的溶液中是否有 NaOH剩余,请帮助其完成下列实验报告。 实验方案 实验现象 有关化学方程式 实验结论 取样,先向溶液中滴加过量的 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D溶液中有NaOH剩余。 静置,取上层清液,滴

7、加 溶液。 产生蓝色沉淀 答案: 除去水分(防止过氧化钠与水反应); B、 C; E 2Na2O2 + 2CO2 = 2Na2CO3 + O2 不能;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物中不含 H元素(答出原因才给分) 吸收多余的二氧化碳(防止二氧化碳对检验氧气产生干扰); 实验方案 实验 现象 有关化学方程式 实验结论 取样,先向溶液中滴加过量的 CaCl2或 BaCl2或 Ca(NO3)2或 Ba(NO3)2 溶液; 产生 白色 沉淀 CaCl2+ Na2CO3= CaCO3+2 NaCl D溶液中有NaOH剩余。 静置,取上层清液,滴加 CuCl2或Cu(NO3)2或 CuSO4 溶液。 产生蓝色沉

8、淀 2NaOH+CuCl2=Cu(OH)2 +2NaCl 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下图装置进行实验。 实验目的: 用高锰酸钾制取一瓶氧气,做细铁丝燃烧的实验。 粗略测定加热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所收集到的氧气体积。 反应原理: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化学方程式为_。 仪器认识:写出上图中仪器 、 的名称: _, _。 装置连接:为达到实验目的 ,各装置的正确连接顺序是(填接口的字母): a( ) ( )d 问题分析: 实验过程发现 B瓶中的水变红了,原因是_; 用收集到的氧气做细铁丝燃烧的实验时,发现瓶底炸裂,发生失误的操作原因可能是 _。 根据高锰酸钾的质量算出产生的氧气质量为理论值。如果实际测得

9、氧气的体积超过理论值,你认为原因可能是 _。 答案: 2KMnO4 K2MnO4 + MnO2 + O2 试管 量筒 cb 试管口没有放棉花 集气瓶底没有放少量的水或铺一层细沙 未冷却到室温就读数 将下表内的 A、 B操作中必须先完成的操作的编号(即 A或 B)填在表中的答案:栏内。 实验内容 操作 A 操作 B 答案: ( 1)制备气体 加药品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 2)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完毕 将导气管移出水面 熄灭酒精灯 ( 3)不慎将浓硫酸沾在皮肤上 用大量水冲洗 用布擦试 ( 4)测定溶液的 pH 用玻璃棒蘸待测液滴到 pH试纸上 与标准比色卡对照 答案: B; A; B; A 下图表示

10、某些物质间转化关系(部分反应条件省略)。其中 A为黑色固体氧化物; E为绿色固体; B、 D是由相同元素组成的无色液体,且 B具有消毒杀菌作用; C、 Y为常见无色气体; X是常见的金属单质。 请回答下列问题: ( 1)请判断 X的化学式: 。 ( 2)反应 中 A物质的作用是 。 ( 3)反应 、 、 的化学方程式: ; ; 。 ( 4)反应 的基本反应类型属于 (填序号)。 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C置换反应 D复分解反应 ( 5)在日常生活中为防止反应 的发生,可采取的措施是 (写一点即可)。 答案: Cu 催化 2H2O2CuO 2H2O + O2; Cu2(OH)2 CO3 2CuO

11、 + H2O + CO2 6CO2 + 6H2O 光照 叶绿素 C6H12O6 + 6O2 D 保持表面洁净、干燥或其它合理方法均可 水的硬度表示方法是:将水中的 Ca2+、 Mg2+质量折算成 CaO的质量。通常把 1L水中含有 10mg CaO称为 1度, 1L水中含有 20mg CaO即为 2度,以此类推。 8 度以上为硬水, 8 度以下为软水。我国规定饮用水的硬度不能超过 25 度。 ( 1)日常生活中,可用 检验某水样是硬水还是软水。 ( 2) Ca(HCO3)2加热时会分解产生一种白色沉淀(水垢的主要成分)和两种常见的氧化物,请写出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河水、井水中溶有一定量的C

12、a(HCO3)2,饮用前可采取 的方法来降低水的硬度。 ( 3)家用热水瓶一旦产生水垢,其保温性能会降低。用稀盐酸可除去上述水垢,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 4)取某水样 1L,经实验测定,其中含 Ca2+0.2g,此水样的硬度约为 ,是否符合饮用水标准 。 答案: 肥皂水 Ca(HCO3)2 CaCO3 + H2O + CO2 ; 煮沸 CaCO3 + 2HCl = CaCl2 + H2O + CO2 或 Mg(OH)2 + 2HCl = MgCl2 + 2H2O 28 ;不符合 计算题 氯化钠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电解氯化钠溶液 答案:解: 设参加反应的氯化钠的质量为 x,生成氢气、氢氧化钠的质量分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