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初中生物八年级下册专题训练卷之生物的进化(带解析).doc

上传人:livefirmly316 文档编号:300251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20.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年初中生物八年级下册专题训练卷之生物的进化(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4年初中生物八年级下册专题训练卷之生物的进化(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4年初中生物八年级下册专题训练卷之生物的进化(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4年初中生物八年级下册专题训练卷之生物的进化(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4年初中生物八年级下册专题训练卷之生物的进化(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4年初中生物八年级下册专题训练卷之生物的进化(带解析) 选择题 地球上最早出现的脊椎动物是古代的( ) A两栖类 B鸟类 C爬行类 D鱼类 答案: D 试题分析:如图生命树 可见,脊椎动物进化的历程是:原始鱼类动物 原始两栖类动物 原始爬行类动物 (原始鸟类和原始哺乳类),可见在脊椎动物中,最早出现的脊椎动物是古代的鱼类,故选 D。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生物进化的历程,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生物进化的历程,可结合生物进化树进行记忆。 下列生物类群中,在营养方式上不属于自养类型的是( ) A原始藻类 B原始苔藓植物 C原始单细胞动物 D裸子植物 答案: C 试题分析: ABD、原始藻类、原

2、始苔藓植物和裸子植物体内都含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营养方式为自养,故 ABD都不符合题意; C、原始单细胞动物体内无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必须靠现成的有机物维持生活,为异养,符合题意。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生物的营养方式。 关于长颈鹿的长颈的形成原因,错误的解释是( ) A古代的长颈鹿,颈短的个体吃不到足够的树叶,而逐渐被淘汰掉 B古代的长颈鹿,颈长的个体可吃到高处的树叶,有生存优势 C古代长颈鹿为了吃到高处的树叶不断努力伸颈,最终进化成颈长的个体 D环境的变化与长颈鹿自身的遗传和变异共同作用导致长颈鹿的进化 答案: C 试题分析:古代的长颈鹿有的颈长些,有的颈短些,这是生物

3、的变异现象,这些变异是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因此这些性状是可以遗传的,在食物不足的情况下,颈长些的能够吃到高处的树叶,就容易生存下去,并且繁殖后代,这是适者生存,四肢和颈短的个体,吃不到高处的树叶,导致营养不良,体质虚弱,本身活下来的可能性很小,留下后代的就会就更小,甚至死亡,这是不适者被淘汰,经过许多代后颈短些的长颈鹿就被淘汰了,达尔文认为,在激烈的生存斗争中,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容易在生存斗争中获胜而生存下去,反之,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则容易在生存斗争 中失败而死亡,这就是说自然界中的生物,经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应者被淘汰,生物的进化是在遗传、变异的基础上进行自然选择的结果

4、,故选 C。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内容,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自然选择的过程特点,达尔文关于长颈鹿进化过程的解释:变异 环境选择 适者生存。 比较细胞色素 C,差异性最小的一项是( ) A人与黑猩猩 B人与大猩猩 C人与马 D人与柳树 答案: A 试题分析:黑猩猩属于现代类人猿,在四个选项的动物中,只有它与人类的亲缘关系最近,它与人类有着共同的祖 先 -森林古猿,人与马虽都同属于哺乳纲动物,但马属于奇 蹄目,而人与黑猩猩同属于灵长目,在生物分类中,分类单位越小共同特征越多,同一目的动物就比同一纲的共同特征多,而果蝇属于节肢动物门,柳树属于植物,与人类的亲缘关系远,共同特征更

5、少,故在四个选项中,只有人与黑猩猩的共同特征最多,所以该两种生物的细胞色素 C的差异应该最小,选 A。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人类和动物的亲缘关系,解答此题需要结合生物的分类单位的大小与共同特征的关系去分析。 家禽、家畜的祖先都曾是野生种类,而最终被人驯养成功的原因是( ) A自然选择 B人工选择 C自然演化 D优胜劣汰 答案: B 试题分析:人工选择的方向是人们的需求和喜好,家禽、家畜的祖先都曾是野生种类,而最终被人驯养成功新品种形成,人们根据自己的喜好和需求,经过长时间培育,品种不断优化,进行人工选择的结果,而不是自然选择的结果,故选 B。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人工选择及其意义,解答此题的关键是

6、理解人工选择的概念。 进化水平最高的一类动物是( ) A哺乳类 B鸟类 C爬行类 D鱼类 答案: A 试题分析:如图生命树 可见,脊椎动物进化的历程是:原始鱼类动物 原始两栖类动物 原始爬行类动物 (原始鸟类和原始哺乳类),据此可知,在脊椎动物中,进化水平最高的一类动物是哺乳类,故选 A。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生物进化的历程,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生物进化的历程,可结合生物进化树进行记忆。 具有双受精现象的一类植物是( ) A苔藓植物 B蕨类植物 C裸子植物 D被子植物 答案: D 试题分析:被子植物又叫绿色开花植物,主要特征是:胚珠外有子房壁包被,种子有果皮包被,受精过程不需要水,具有双受精

7、现象,花开放之后经过传粉和受精 形成果实和种子,具有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大器官组成,故选 D。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被子植物的主要特征,答此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被子植物的特征。 原始生命一部分进化成原始藻类,另一部分进化成原始单细胞动物,这主要是因为( ) A营养方式不同 B形态结构不同 C生活环境不同 D生活方式不同 答案: A 试题分析:原始生命是在原始海洋中诞生的原始生命由于营养方式不同,一部分进化成为有叶绿体的能自养的原始藻类,另一部分进化成为没有叶绿体的异养的原始单细胞动物,这些原始藻类和原始单细胞动物就分别进化成为各种各样的植物动物,故选 A。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生物的营养方式

8、。 始祖鸟具有鸟的特征是( ) A被覆羽毛 B前肢变成翅膀 C嘴形同鸟喙 D前三项都对 答案: D 试题分析:始祖鸟既具有鸟类的特点前肢特化为翼,有具有爬行动物的特点,翼的末端有爪,因此始祖鸟化石说明了鸟类是由古代的爬行动物进化来的等,故选 D。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生物进化的证据 -化石,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知始祖鸟化石的特点。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自然选择留下来的变异永远都是有利于生物生存的 B某种蛾类的幼虫体表具有鲜艳的色彩和斑纹,容易被发现而不利于生存 C生物一经形成了保护色,就会保持终生不变 D长颈鹿的长颈的形成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答案: D 试题分析: A当环境发生变化,自然选

9、择留下来的变异将有可能不利于生物生存,错误, B某种蛾类的幼虫体表具有鲜艳的色彩和斑纹,属于一种警戒色,是为了警戒对方不靠近,利于生存,错误, C生物一经形成了保护色,还是会在繁殖的过程中,出现各种变异,错误,故 ABC都不符合题意; D长颈鹿的长颈的形成是自然选择的结果,正确,符合题意。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自然选择学说的内容,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理解自然选择学说的内容。 从距现代较近的地层里到古老的地层里所发现的化石,体现生物进化历程的特点是( ) A由复杂到简单,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 B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 C由简单到复杂,由高等到低等,由水生到陆生 D由简单到复杂,

10、由低等到高等,由陆生到水生 答案: B 试题分析:在研究生物的进化的过程中,化石是重要的证据,越古老的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越简单、低等、水生生物较多,越晚近的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越复杂、高等、陆生生物较多,因此证明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故选 B。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生物进化的趋势,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记生物进化的趋势。 填空题 在植物的各类群中,进化地位最高等的是 植物。 答案:被子 试题分析:生物进化的历程是结构由简单到复杂,由水生到陆生,由低等到高等,而植物的进化历程是 藻类植物 苔藓植物 蕨类植物 裸子植物 被子植物。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生物进化

11、的历程,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生物进化的历程,可结合生物进化树进行记忆。 自然界的生物,通过激烈的 ,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应者被淘汰掉,这就是 。 答案:生存斗争 自然选择 试题分析:自然选择学说认为,绝大多数生物都有过渡繁殖的倾向,也就是说,生物能够产生大量的后代,而这些后代中能够生存下来的却是少数个体,这种大量繁殖,少量生存的原因是:在自然界中生物赖以生存的食物和空间都是非常有限的,任何生物要生存下去都要为争夺足够的食物和空间进行生存斗争,生存斗争 包括生物同种个体和不同种个体之间的斗争,以及生物与自然条件,在生存斗争中,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容易生存下来并繁殖后代,同时将有利变异遗传给下一

12、代,而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则容易被淘汰。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自然选择学说,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记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其主要内容有四点:过度繁殖,生存斗争(也叫生存竞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 科学的推测需要确凿的 ,此外还需要有严密的 ,也需要丰富的联想和想像。 答案:证据 逻辑 试题分析:科学的推测: 需要有确凿的证据,凭空想像是站不住脚的, 还需要有严密的逻辑, 也 需要有丰富的联想和想像,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的,发现问题后,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问题的答案:作出假设,设计探究的方案,包括选择材料、设计方法步骤等,按照探究方案进行探究,得到结果,再分析所得的结果与假设是否相符,

13、从而得出结论,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一次探究得到正确的结论,有时,由于探究的方法不够完善,也可能得出错误的结论,因此,在得出结论后,还需要对整个探究过程进行反思,即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综合题 进化排序(按在地球上出现的先后顺序进行排序,用序号排) A鱼类 B环节动物 C线形动物 D爬行类 E两栖类 F单细胞动物 G腔肠动物 H哺乳类 I裸子植物 J蕨类植物 K被子植物 L藻类植物 M苔藓植物 在上述生物中,植物进化的排序是: ,动物进化的排序是: 。 答案:植物进化排序 : L、 M、 J、 I、 K 动物进化排序

14、: F、 G、 C、 B、 A、 E、D、 H 试题分析:如图生物进化树 从分析和生物进化树可知: 植物进化的排序是: L藻类植物、 M苔藓植物、 J蕨类植物、 I裸子植物、 K被子植物,动物进化的排序是: F单细胞动物、 G腔肠动物、 C线形动物、B环节动物、 A鱼类、 E两栖类、 D爬行类、 H哺乳类。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生物进化的历程,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生物进化的历程,可结合生物进化树进行记忆。 解释生活 青霉素于 20 世纪 40 年代初开始临床应用,由于它能有效杀死多种致病的细菌,因而成了人们家喻户晓的灵丹妙药,后来很快在全世界广泛应用。但是近些年来,很多细菌不再受青霉素的影响

15、了,这是什么原因呢? 答案:在青霉素刚被使用的时候,确实能够杀死大多数类型的细菌,但少数细菌由于 变异而具有抵抗青霉素的特性,不能被青霉素杀死而生存下来,并将这种特性遗传给下一代。因此,下一代就有了具有抗药性(抗青霉素)的个体,经过青霉素的长期选择,使得这些细菌保留并繁衍发展起来,已不再受青霉素药力的影响了。 试题分析:达尔文把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叫做自然选择,遗传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首先细菌的抗药性存在着变异,有的抗药性强,有的抗药性弱,使用青霉素时,把抗药性弱的细菌杀死,这叫不适者被淘汰,抗药性强的细菌活下来,这叫适者生存,活下来的抗药性强的细菌,繁殖的后代有的抗药性强,有的 抗药性弱,在使用青霉素时,又把抗药性弱的细菌杀死,抗药性强的细菌活下来,这样经过若干代的反复选择,最终活下来的细菌大多是能抵抗青霉索的细菌,使得有些细菌不再受青霉素影响了。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生物进化的原因,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有些细菌不再受青霉素影响的原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