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0届北京市东城区中考二模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厨房里发生的下列变化中不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A沼气燃烧 B铁锅生锈 C开水沸腾 D食物变质 答案: C 试题分析: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要依据在变化过程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来判断,生成其他物质的是化学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是物理变化。 A、沼气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 A错; B、铁锅生锈的过程中生成新物质铁锈,属于化学变化,故 B错; C、开水沸腾只是水由液体变为气体,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 C正确; D、食物变质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 D错。故选 C 考点:化
2、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点评:搞清楚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解答本类题的关键,判断的标准是看在变化过程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 下列实验中,不能观察到的现象是 A打开浓盐酸的试剂瓶盖,瓶口会出现白雾 B未密封保存的烧碱遇足量稀盐酸有气泡放出 C滴加酚酞的蒸馏水中加入氢氧化钙,溶液变蓝色 D生锈的铁钉放入无色稀硫酸中溶液变黄色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常见物质的性质分析判断。 A、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挥发出的氯化氢气体与空气中的水蒸气接触,形成盐酸小液滴,所以瓶口有白雾,故 A正确; B、未密封保存的烧碱会与空气中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而变质,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二氧化碳,所以遇
3、足量稀盐酸有气泡放出,故 B正确; C、碱液能使酚酞变红,滴加酚酞的蒸馏水中加入氢氧化钙,溶液变成红色,故 C错误; D、铁锈(氧化铁)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硫酸铁溶液呈黄色,故 D正确。故选 C 考点:酸的物理性质及用途,铁锈的主要成分,酸碱指示剂及其性质,酸 的化学性质,碳酸钠、碳酸氢钠与碳酸钙 点评:此题难度不大,是对常见反应现象的考查,熟练掌握相关物质的性质、反应的实验现象是解题的关键。 常用化肥硫酸铵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 3(NH4)2SO4 4NH3+3X+N2+6H2O,则 X的化学式为 A S B O2 C SO2 D SO3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
4、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原子的个数都不变。结合题干提供的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前共有 6个 N 原子, 24个 H原子, 3个 S原子, 12个 O 原子;反应后共有 6个 N 原子, 24个 H原子, 0个 S原子, 6个 O 原子,则反应后生成的 3X中应含有 3个 S原子和 6个 O 原子,则 X中共有 1个 S原子和 2个 O 原子,即 X的化学式为 SO2。故选 C 考点: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 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理解和掌握化学反应中遵循的质量守恒定律,即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个数不变。 我国化工专家侯德榜发明了 “联合制碱法 ”,其生产过程中发生的反应主要是:
5、NH3 + CO2 + H2O = NH4HCO3 NH4HCO3 + NaCl = NaHCO3 + NH4Cl 2NaHCO3 Na2CO3 + H2O + CO2 在上述反应中没有涉及到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A置换反应 B化合反应 C分解反应 D复分解反应 答案: A 试题分析: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有: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 化合反应是指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反应,生成另外一种物质的反应; 分解反应是指由一种物质生成另外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的反应; 置换反应是指由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外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 复分解反应是指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离子,生成另外两种
6、化合物的反应。 NH3 + CO2 + H2O = NH4HCO3,属于化合反应; NH4HCO3 + NaCl = NaHCO3 + NH4Cl,属于复分解反应; 2NaHCO3 Na2CO3 + H2O + CO2,属于分解反应; 在上述反应中没有涉及到的基本反应类型是置换反应,故选 A 考点:反应类型的判定 点评:解答本题要掌握反应类型的分类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对各种反应类型做出正确的判断。 在下图中,四位同学说的是关于同一个化学反应的内容,这个反应是 A氢气在空气中燃烧 B电解水 C镁条在空气中燃烧 D 一氧化碳在氧气中燃烧 答案: D 试题分析:分别写出四个选项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结合
7、四个同学描述的该反应的特征分析。 A、 2H2+O2 2H2O,该反应中各物质的质量比是 1: 8: 9,错误; B、 2H2O 2H2+O2,该反应是分解反应,不是化合反应,错误; C、 2Mg+O2 2MgO,该反应中各物质的质量比是 3: 4: 7,错误; D、 2CO+O2 2CO2,该反应符合以上四个特征,正确。故选 D 考点:化学方程式的概念、读法和含义 点评:理解和熟练掌握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意义及化学反应的特征,是解题的关键;本题考查的都是基础知识,也是重点内容,同学们要熟练掌握。 现有一瓶 t 的硝酸钾饱和溶液,下面关于它的说法正确的是 A升高温度,溶质质量分数减小 B它一定既是
8、浓溶液又是饱和溶液 C降低温度,有晶体析出,剩余溶液仍为饱和溶液 D在 t 时,加入硝酸钾固体,溶质质量分数增大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饱和溶液的定义和硝酸钾的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判断。 A、由于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当给硝酸钾的饱和溶液升温时,它的饱和溶液 就会变成不饱和溶液,但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会发生变化,故 A错误; B、由于不知道温度的高低,也就不知道溶解度的大小,故无法判断溶液的浓稀,故 B错误; C、给硝酸钾的饱和溶液降温时,硝酸钾的溶解度变小,溶液中就会有晶体析出,但溶液仍为饱和溶液,故 C正确; D、由于硝酸钾溶液是 t 时的饱和溶液,因此加入的硝酸钾固体不会
9、被继续溶解,因此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故 D错误。故选 C 考点: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浓溶液、稀溶液跟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关系,固体溶解度的影响因素,晶体和结晶的概念与现象 点评:本题难度较大,主要考查了给一定温度下的饱和溶液降温、升温、增加溶质时可能引起的量的变化,加深学生对饱和溶液的理解。 葡萄糖供给人体和维持体温所需能量的反应可表示为: C6H12O6 + 6O2 = 6CO2 + 6H2O 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医疗上可用一定质量分数的葡萄糖溶液给病人输液以补充能量 B葡萄糖缓慢氧化转变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产生能量 C人呼出的气体和吸入的空气相比, CO2的含量
10、增加, O2的含量减少 D葡萄糖氧化产生的 CO2如不能及时排出人体,则血液的 pH将增大 答案: D 试题分析:根据物质的元素组成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析判断。 A、根据题意可知,用一定质量分数的葡萄糖溶液给病人输液可以补充能量,正确; B、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知,葡萄糖缓慢氧化转变成二氧化碳和水;氧化反应都会放热,故同时产生能量,正确; C、人呼出的气体和吸入的空气相比, CO2的含量增加, O2的含量减少,正确; D、葡萄糖氧化产生的 CO2如不能及时排出人体,则血液的 pH 将减小,不正确。故选 D 考点: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溶液的酸碱性与 pH值的关系,生命活动与六大营养素 点
11、评:溶液的 pH 7时,溶液 呈酸性,随着溶液酸性的增强,溶液的 pH逐渐减小,而不是随着变大。 向含有氧化铜和铁粉的混合物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硫酸,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液中插入锌片,有气泡产生,则以下判断不正确的是 A滤液中一定含有硫酸 B不溶物中一定含有铁 C不溶物中一定含有铜 D滤液中一定含有硫酸亚铁 答案: B 试题分析:向滤液中插入锌片,有气泡产生,说明滤液中有硫酸剩余,即所加入的稀硫酸过量,因此混合物中的氧化铜与铁粉完成反应。 A、因为稀硫酸过量,滤液中一定含有硫酸,故 A正确; B、因为混合物中的氧化铜与铁粉完成反应,则不溶物中一定不含有铁,故 B不正确; C、铁的活动性比铜强,铁能
12、置换出硫酸铜溶液中的铜;因此,氧化铜和硫酸反应所生成的硫酸铜会与铁粉反应,生成不溶于稀硫酸的铜,即不溶物中一定含有铜,故 C正确; D、铁与硫酸或硫酸铜反应都能生成可溶于水的硫酸亚铁,因此,滤液中一定含有硫酸亚铁,故 D正确。故选 B 考点:酸的化学性质,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点评:牢记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是解题的关键,即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氢前的金属能置换出酸中的氢,位置在前的金属能把位于其后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x、 y两物质(不含结晶水)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在 t2 时分别往两份100g水中加入 a克 x和 a克 y充分搅拌后,将溶液均降温至 t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t
13、1 时, x、 y两溶液均已饱和 B t1 时, x、 y的溶解度相等,且两溶液质质量分数相等 C t2 时, x、 y两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等,且两溶液均已饱和 D t2 时, x、 y两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不相等,且两溶液均不饱和 答案: B 试题分析:根据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分析判断。 A、 t2 时, x的溶解度大于 ag, y的溶解度等于 ag,分别往 两份 100g水中加入a克 x和 a克 y充分搅拌后,则 x形成的是不饱和溶液, y是饱和溶液;将溶液均降温至 t1 ,由于 y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增大,故 y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故 A不正确; B、 t1 时, x、 y的溶解度相等,
14、且大于 ag; x、 y降温后都无晶体析出,溶液中的溶质仍为 ag,故 x、 y两溶液质质量分数一定相等,故 B正确; C、 D、 t2 时, y的溶解度是 ag, x的溶解度大于 ag,故 t2 时分别往两份100g水中加入 a克 x和 a克 y充分搅拌后,两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等,但 x形成的是不饱和溶液, y是饱和溶液,故 C、 D均不正确。故选 B 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与溶解度的关系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对固体溶解度的概念的理解和固体溶解度曲线的意义,以此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下表是各物质所含的少量杂质及除去
15、这些杂质所用的试剂及操作方法,其组合正确的是 组别 物质 杂质 除杂试剂及操作方法 甲 CaCO3 K2CO3 加适量盐酸,搅拌,过滤 乙 NaCl MgCl2 加适量水,搅拌,过滤 丙 NaOH Na2CO3 加适量 Ca(OH)2溶液,过滤,蒸发 丁 C粉 CuO 加适量 NaOH溶液,过滤,蒸发 A 甲 ,乙 B丙 ,丁 C 乙 ,丙 D甲 ,丁 答案: A 试题分析:根据物质的不同性质分析判断。 甲、碳酸钙不溶于水,碳酸钾易溶于水,可以通过 的方法除去碳酸钙中的碳酸钾; 乙、氯化钠不能和氢氧化钠反应,氯化镁和氢氧化钠反应能生成氯化钠和氢氧化镁沉淀,通过 的方法可以除去氯化钠中的氯化镁;
16、 丙、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通过 的方法可以除去碳酸钠; 丁、碳不能和盐酸反应,氧化铜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通过 的方法除去 C粉中的氧化铜。故选 A 考点:物质除杂或净化的探究,混合物的分离方法 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充分理解各种物质之间相互作用时的反应方面的情况,只有这样才能对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 在一定质量的甲溶液中逐渐加入乙物质至过量,反应过程中溶液的总质量与加入乙的质量的关系能用右下图曲线表示的是 序号 甲 乙 HCl溶液 NaOH溶液 HCl溶液 大理石 CaCl2溶液 Na2CO3溶液 CuSO4溶液 铁粉 H2SO4溶液 锌粒 A B C D 答案
17、: C 试题分析:首先,分析图象所给化学意义:随着乙的不断加入,溶液的质量逐渐增加,当乙过量时溶液质量不在变化。 其次,由于图象涉及乙过量时溶液质量的变化,而乙过量后没有新的反应,分析起来比较简单,所以以此为突破口,分析题中 5个反应可知: 中乙是NaOH溶液和碳酸钠溶液,即二者都是溶液,当加入过量后,溶液质量肯定是逐渐增加的,不符合图象保持不变; 最后,由于本题选项是组合型,所以可以用排除法,通过上面分析知道反应 不符合图象,故含 的答案:也不符合题意,即只有 C符合。故选 C 考点:酸、碱的化学性质,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点评:本题是化学反应中定量关系和图象相结合
18、的题型,题目难度较大,要准确解答此类题,关键要对化学反应知识熟练,并能结合图象的数学意义,综合考虑,可快速解答。 用一定量的 NH4NO3和 KH2PO4的固体混合物可以配制无土栽培营养液,已知固体混合物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28%,则固体混合物中 KH2PO4的质量分数 为 A 20% B 25% C 80% D 85% 答案: A 试题分析:混合物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 = 100%,由于混合物是由 NH4NO3和 KH2PO4组成的,故混合物中氮元素的质量就是 NH4NO3所含氮元素的质量。 由于 NH4NO3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100%=35%,而在混合物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28%,
19、则硝酸铵在混合物中的质量分数则为 28%35% =80%, ,所以固体混合物中 KH2PO4的质量分数为 1-80%=20%,故选 A 考点: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 点评:正确把握化合物中元素质量分数的计算 ,能利用 N 元素的质量的关系来分析,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比较下列四种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元素化学性质最稳定的是 答案: B 试题分析:因为电子层数 2 时,当最外层电子数为 8,就达到相对稳定的结构,不易得失电子,所以其化学性质也最稳定,故可知四种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中, B项氖元素的化学性质最稳定。故选 B 考点: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 点评:了解元素的化学性质与最外层电子数的关
20、系,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下列符号中,表示两个氢原子的是 A H2 B 2H C 2H+ D 2H2 答案: B 试题分析:根据化学式的意义分析判断。 A、 H2表示: 氢气, 一个氢分子, 每个氢分子中含有两个氢原子,故错误; B、 2H表示 2个氢原子,正确; C、 2H+表示 2个氢离子,错误; D、 2H2表示 2个氢分子,错误。故选 B 考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点评:熟悉元素符号的书写和化学符号中不同位置的数字的意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A氧 B硅 C铝 D铁 答案: C 试题分析:地壳里各元素的含量由多到少的顺序排列依次是氧,硅,铝,铁,因
21、此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Al, 故选 C。 考点:地壳中元素的分布与含量 点评:熟练掌握地壳里各元素的含量排序,并能灵活运用,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天然气是重要的化石燃料,其主要成分是 A氧气 B氮气 C氢气 D甲烷 答案: D 试题分析:天然气、煤和石油属于化石燃料,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故选D 考点:化石燃料及其综合利用 点评:解答本题要掌握化石燃料的组成方面的内容,只有这样才能对相关方面的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 决定元素种类的是 A质子数 B中子数 C电子数 D最外层电子数 答案: A 试题分析: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质子数不
22、同,所以元素的种类由质子数决定,故选 A。 考点:元素的概念 点评:理解和熟练掌握元素的概念,并能灵活应用,是解题的关键。 右图是元素周期表中硫元素的信息示意图,对图中信息理解不正确的是 A原子序数 B元素名称 C元素符号 D中子数 答案: D 试题分析: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个小格所提供的信息,可知: A、原子序数是 16,正确; B、元素名称是硫,正确; C、元素符号为 S,正确; D、相对原子质量是 32.066,不是中子数,错误。故选 D 考点: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 点评:解答本题就要具有:能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个小格所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解题的能力,所以要求学生要熟练掌握元素周期表的
23、特点及其应用。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滴加液体 B气体验满 C检查气密性 D加热液体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要领分析解答。 A、用胶头滴管滴加液体时,胶头滴管应垂直悬于试管口上方 1cm处,故 A是错误的; B、用燃着的木条对气体验满时,应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检验,故 B是错误的; C、检验装置的气密性时,将导管的一端放入水中,用手紧握烧瓶外壁,看导管口是否有气泡冒出,故 C是正确的; D、加热液体时,试管夹应夹在距试管口约 1/3 处,且试管内液体的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 1/3 ,故 D是错误的。故选 C 考点:液体药品的取用,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检查装置的气密
24、性,氧气的检验和验满 点评: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是做好化学实验的基础,学生要在平时的练习中多动手操作,掌握操作要领,使操作规范。 下列洗涤过程中所用试剂具有乳化功能的是 A用汽油洗去衣服上的油污 B用洗洁精清洗餐具上的油污 C用稀盐酸洗去铁表面的锈 D用食醋洗去水壶中的水垢 答案: B 试题分析:乳化作用是将一种不溶于水的液体以细小的液滴均匀分散到水中,形成乳浊液的过程。 A、用汽油洗去衣服上的油污是利用汽油能溶解油污来达到目的,故 A错误; B、用洗洁精洗去餐具上的油污,就是将较大的油滴分散成细小的油滴,并随水冲走,符合乳化作用的特点,属于乳化作用,故 B正确; C、铁锈能与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
25、水,所以不属于乳化作用,故 C错误; D、用食醋洗去水垢是利用食醋与碳酸钙反应,不属于乳化作用,故 D错误。故选 B 考点:乳化现象与乳化作用 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分清溶解现象与乳化现象的不同,还要分清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 如图是某乳品厂生产的奶粉包装袋上部分文字说明,根据说明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此奶粉是纯净物 B此奶粉不含任何化学成分 C此包奶粉中蛋白质的质量为 25g D奶粉中的钙、铁、磷、锌指的是元素 答案: D 试题分析:根据标签分析判断。 A、此奶粉含有多种物质,属混合物,错误; B、任何物质都含有化学成分,错误; C、此包奶粉的蛋白质含量为: 300g25%=75g
26、,错误; D、奶粉中的钙、铁、磷、锌指 的是元素,正确。故选 D 考点:标签上标示的物质成分及其含量 点评:解答时,要紧扣标签中的信息,利用好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来分析问题;本题还注重了化学与生活的联系,可让学生认识生活中的化学知识,加强学习兴趣的引导。 下列各种食物中,富含蛋白质的是 A平鱼 B香蕉 C白菜 D玉米 答案: A 试题分析:根据蛋白质的食物来源分析判断。 A、鱼类中主要含有的营养素是蛋白质,正确; B、香蕉中所含的主要营养素是维生素,错误; C、白菜中所含的主要营养素是维生素,错误; D、玉米中所含的主要营养素是糖类,错误。故选 A 考点:生命活动与六大营养素 点评:对六大营养素
27、的考查是最近几年考试的热点之一,特别是六大营养素包括的种类、生理功能、食物来源、缺乏症,合理膳食等内容的考查。学生要在日常的学习中注意相关知识的积累。 下列物质中,含有氧分子的是 A O2 B H2O C CO2 D H2O2 答案: A 试题分析:根据物质的构成微粒分析、判断。 A、 O2是由 O2分子构成的纯净物,当然含有氧分子,正确; B、 H2O 是由 H2O 分子构成的纯净物,只含有 H2O 分子,不含有氧分子,错误; C、 CO2是由 CO2分子构成的纯净物,只含有 CO2分子,不含有氧分子,错误; D、 H2O2是由 H2O2分子构成的纯净物,只含有 H2O2分子,不含有氧分子,
28、错误。故选 A 考点: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 点评:熟练掌握物质的微观构成,依据已有的物质的构成知识进行分析解答。 化学上把 “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 ”,下面对化学变化中 “新物质 ”的理解正确的是 A是自然界中一定不存在的物质 B是与变化前在颜色、状态等方面有所不同的物质 C是与变化前在元素组成上一定不同的物质 D是与变化前在组成或结构上不同的物质 答案: D 试题分析:新物质是相对于反应物而言的,是不同于反应物的物质,故它的组成与性质与反应物一定不同,故选 D。 考点: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 点评:此题是对化学变化实质的分析,是对生成新物质的理解与探讨,是化学变化知识的
29、拓展与延伸。 向 10mLpH为 4的溶液中加入等体积的下列试剂,混合液的 pH肯定增大的是 A pH为 4的溶液 B盐酸 C pH为 0的溶液 D氢氧化钠溶液 答案: D 试题分析:根据溶液的酸碱性与 pH值的关系分析判断。 A、向 10mL pH 为 4的溶液中加入等体积的 pH为 4的溶液时,溶液的 pH不变; B、向 10mL pH 为 4的溶液中加入等体积的盐酸时,因为盐酸溶液的 pH不确定,所以混合后溶液的 pH可能不变、变大或变小; C、向 10mL pH 为 4的溶液中加入等体积的 pH为 0的溶液时,溶液的 pH变小; D、向 10mL pH 为 4的溶液中加入等体积的氢氧化
30、钠溶液时,发生酸碱中和反应,溶液的 pH一定升高。故选 D 考点:溶液的酸碱性与 pH值的关系,碱的化学性质 点评:解答本题要掌握溶液的酸碱性和溶液 PH大小之间的关系,只有这样才能对相关方面的问题做出正确 的判断。 填空题 ( 5分)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分子间相互碰撞是反应进行的必要条件,但不是每一次碰撞都能发生化学反应。下图表示碘化氢( HI)分子之间的几种碰撞示意图,有些碘化氢分子碰撞后,会发生化学反应产生 H2和碘( I2),有些碰撞不会发生反应。 A B C (粒子碰撞示意图 ) A、 B、 C三图中表示碘化氢分子碰撞后发生了化学反应的是图 (填字母序号)。 若要得到一个氢分子,至少
31、需要 个碘化氢分子碰撞。 上述发生的反应属于 反应。 分析反应过程可知,化学反应的实质是 。 该反应中碘化氢与氢气之间的质量比为 ( 用最简整数比表示)。 答案: C 2 分解 分子分为原子,原子重新组合变为新的分子(答案:合理即可) 128: 1 试题分析:( 1)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为化学变化,从微观上看,化学变化有新的分子生成; A、 B两图分子碰撞后没有形成新的分子,没发生化学变化, C图中碰撞后形成了氢分子和碘分子,发生了化学变化。 ( 2)由生成氢分子的图示可得知,一个氢分子有两个氢原子,而一个 HI分子中只有一个氢原子,故每两个 HI分子碰撞后可生成一个氢分子。 ( 3)由图 C
32、可知, HI 分解后可生成氢气和碘两种物质,故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 4)根据图 C可知,化学变化是反应物分子中的原子重新结合的变化,变化过程为反应物的 2个 HI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结合成新的 H2分子和 I2。即化学变化是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变化通过构成物质分子的原子重新结合而发生。 ( 5)反应中物质的质量比为相对分子质量与分子个数乘积之比,根据图 C,反应物 HI与生成物 H2的分子个数比为 2: 1,则该反应中碘化氢与氢气的质量比=( 1282): 2=128: 1。 考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反应 类型的判定,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点评:
33、化学变化是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其实质为反应物的分子分解成原子,原子重新结合形成生成物的分子。 ( 5分)请根据下表回答有关问题 序号 物质 醋酸 水 熟石灰 纯碱 化学式 CH3COOH H2O Ca(OH)2 Na2CO3 表中的物质属于有机物的是 (填序号,下同),为人体营养素之一的是 。 利用表中的物质作为反应物,写出工业上制备烧碱的化学方程式 。 某些植物表皮上含有一种碱性的物质,皮肤沾上它会奇痒难忍。你认为可选用表中 (填序号)来涂抹止痒。 水壶内壁上常有水垢(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和氢氧化镁)沉积,可用食醋除掉。这是因为食醋中含有的醋酸可与碳酸钙和氢氧化镁反应。已知醋酸与氢氧化镁反应的化学
34、方程式为 2CH3COOH + Mg(OH)2 = (CH3COO)2Mg + 2H2O,则醋酸与碳酸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答案: Na2CO3 + Ca(OH)2 = CaCO3+2NaOH 2CH3COOH + CaCO3 = (CH3COO)2Ca + H2O + CO2 试题分析: ( 1)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醋酸是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故属于有机物;碳酸钠虽是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但是其性质和无机物相似,故属于无机物。水是人体需要的营养物质之一。 ( 2)氢氧化钙和碳酸钠反应能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Na2CO3 + Ca(OH)2 = CaCO3
35、+2NaOH。 ( 3)某些植物表皮上含有一种碱性的物质,皮肤沾上它会奇痒难忍,可用显酸性的物质来涂抹止痒,故选 。 ( 4)醋酸与碳酸钙反应生成醋酸钙、水和二氧化碳,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CH3COOH + CaCO3 = (CH3COO)2Ca + H2O + CO2 考点:中和反应及其应用,酸的化学性质,有机物的特征、分类及聚合物的特性,生命活动与六大营养素 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掌握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有机物的判断方法和物质的性质和用途方面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对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 ( 5分)小明从超市购买了一些食品,发现生产厂家为了延长食品的保质期进行了不同的处理: 有的采用
36、真空包装,有的则采用充气包装,其中的气体应具有的化学性质是 (回答一条即可)。 放置一包硅胶,在生产硅胶时用到硅酸钠( Na2SiO3),其中 Si元素化合价为 。 放置一包生石灰,其作用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 放置一包还原铁粉(为灰色或黑色粉末),又称 “双吸剂 ”,它吸收的两种物质是 ,检验使用一段时间后的 “双吸剂 ”是否仍然有效的方法为 。 答案: 化学性质稳定、不易与食品反应、无毒等。 +4 CaO + H2O = Ca(OH)2 空气中的水分和氧气;取少量该 “双吸剂 ”于试管中,滴加稀盐酸,若有气泡产则 “双吸剂 ”还有效;否则无效。或利用金属铁具有磁性,用磁 铁检验。 试题
37、分析:( 1)充气包装一般所充气体为化学性质稳定的氮气、二氧化碳、稀有气体等,所充气体不能跟食品发生反应、不能有毒性等; ( 2)可设 Si元素化合价为 x,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则有( +1) 2+x+( -2) 3=0,解得 x=+4; ( 3)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O=Ca(OH)2; ( 4)还原性铁粉做干燥剂的原理是利用铁生锈原理,铁在生锈过程中要吸收氧气和水等物质,通过一系列变化生成复杂的化合物; 铁能与稀酸反应,放出气体,故可通过滴加稀酸,看是否 有气泡产生,来判断,如有则还有效,否则无效;铁具有铁磁性,也可用此方法,看是否有物
38、质被吸引,来检验是否失效。 考点:食品干燥剂、保鲜剂和真空包装的成分探究,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生石灰的性质与用途,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 点评:本题考查常见的食品干燥剂及其原理,生石灰、还原性铁粉等都能吸收水分,其中铁粉还能吸收氧气,检验其是否变质最简单易行的方法就是用磁铁吸引,当然还可以用化学的方法,答案:不唯一。 ( 8分)空气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天然资源。 空气成分按体积计算,含量最多的是 _(填写化学式 )。 工业上用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制备氧气,这一过程属于 _(填 “物理 ”或“化学 ”)变化;实验室可通过多种途径制取氧气,如分解过氧化氢、加热高锰酸钾、电解水等,从降低能量消耗上思考,
39、你选择的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是_。 右图所示装置可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前在集气瓶内加入少量水,并做上记号。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填字母序号)。 A燃烧匙中的红磷可以换成硫或木炭 B最终进入瓶中水的体积约为氧气的体积 C燃烧匙中的红磷越多,瓶中的水位上升越高 D本实验可以证明空气含有 2、 O2、 CO2和稀有气体 酸雨是指 pH5.6的雨、雪等各种形式的大气降水,它主要是由含硫燃料 (煤和石油 )燃烧释放的二氧化硫造成的,其危害极大。某科技工作者经测定得出酸雨的 pH大小与小麦减产幅度关系的一组数据如下表所示。 酸雨的 pH 3.58 4.59 4.86 小麦减产( %) 10 5
40、3 根据数据判断,酸雨的酸性越 (填 “强 ”或 “弱 “),小麦减产幅度越 (填 ”“大 ”或 “小 ”)。 酸雨的形成主要是二氧化硫与水作用产生的亚硫酸 (H2SO3)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为硫酸的缘故。该氧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保护空气,提倡 “低碳 ”,减少温室效应,是我们必须关注的问题。科学家正在研究如下图所示的二氧化碳新的循环体系。 从图中分析得出的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填字母序号)。 A二氧化碳也是一种重要的资源 B利用降温、加压将二氧化碳分离是化学变化 C二氧化碳与氢气在复合催化剂下反应产物是混合物 D液化石油气、汽油、甲醇等物质燃烧都有二氧化碳产生 答案: N2 物理 分解
41、过氧化氢 B 强(或弱)、 大(或小) 2H2SO3 + O2 =2H2SO4 ACD 试题分析:( 1)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氮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 78%; ( 2)氧气的制法包括工业制法和实验室制法,工业制法属于物理变化;实验室制法选择药品时,要考虑节能环保:分解过氧化氢不需要加热,既节能又环保; ( 3)验证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红磷必须足量,一般不用能产生气体的药品替代; 装置的气密性好; 冷却到室温再读数等。 A、换成硫或木炭时,燃烧产生气体,无法实现压强改变,错误; B、冷却到原温度时,最终进入瓶中水的体积约为氧气的体积,正确; C、集气瓶中的氮气不支持燃烧,而氧
42、气量是一定的,当氧气量 不足时,反应即停止,不可能燃烧匙中的红磷越多,瓶中的水位上升越高,错误; D、本实验不能证明空气含有 N2、 CO2和稀有气体。故选 B ( 4) 由题目给出的信息可知:酸雨的酸性越强,小麦减产幅度越大;酸雨的酸性越弱,小麦减产幅度越小; 根据题意,酸雨是由亚硫酸 (H2SO3)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为硫酸而形成的,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H2SO3 + O2 =2H2SO4; ( 5)根据如图所示的二氧化碳新的循环体系分析, A、二氧化碳也是一种重要的资源,正确; B、利用降温、加压将二氧化碳分离,属于物理变化,错误; C、二氧化碳与氢气在复合催化剂下反应产物是混合物,正
43、确; D、液化石油气、汽油、甲醇等物质燃烧都有二氧化碳产生,正确。故选 ACD 考点: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探究,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氧气的工业制法,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酸雨的产生、危害及防治,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书写化学方程式,常用燃料的使用与其对环境的影响 点评:本题的综合性较强,考查的知识点较多,在研究空气的成分基础上,又考查了氧气含量的测定和有关的注意事项,还考查了氧气的制法和空气的污染以及变废为宝的思路, 要求学生要能将知识灵活应用,才是解题的关键。 计算题 ( 3分)煅烧含 CaCO380%的石灰石 100t,生成 CO2多少 t?若石灰石
44、中的杂质全部进入生石灰中,可得这样的生石灰多少吨? 答案: .2t 64.8t 试题分析:根据碳酸钙高温下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由100t含碳酸钙 80%的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计算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利用质量守恒定律,用石灰石质量减去二氧化碳质量即可得到含量杂质的生石灰的质量。 解:设生成 CO2的质量为 x CaCO3 CaO + CO2 100 44 100t80% x 100: 44=100t80%: x 解得, x = 35.2t 则生石灰质量为: 100t-35.2t = 64.8t 答:生成 CO2 35.2t,得生石灰 64.8t。 考点:含杂质物质的化学反应
45、的有关计算 点评: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时,所使用物质的质量必须为纯净物的质量,本题中的 100t为含杂质石灰石的质量,不能直接用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 3分)将一定质量的碳酸钠粉末溶于 400g水中配制成溶液,取一半该溶液,向其中加入 20的盐酸至恰好完全反应,放出气体 22g,试计算(均写出计算过程) 碳酸钠溶液的总质量 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答案: 506g, 14.1% 试题分析:根据碳酸钠与盐酸的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由 22g二氧化碳的质量,可计算出碳酸钠的质量,但要注意,取的是一半该溶液,即由生成的 22g二氧化碳所计算得到的碳酸钠仅为原粉末质量的
46、一半。 由于是恰好完全反应,所以,反应后所得溶液为氯化钠溶液,计算出反应生成氯化钠的质量与溶液质量比即可。 解:设需 Na2CO3质量为 x, HCl质量为 y,生成 NaCl质量为 z Na2CO3 + 2HCl =2NaCl + H2O + CO2 106 73 117 44 x y z 22g 106: 44 = x: 22g 73: 44 = y: 22g 117: 44 = z : 22g 解得, x=53g, y=36.5g, z=58.5g 则 Na2CO3溶液的总质量为 :53g2 400g 506g 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100%14.1% 答: 碳酸钠溶液的总质量是 506g, 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14.1% 考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点评:本题以化学方程式计算为基础,同时融入溶液等方面的计算题,这样的题目一直是中考的热点,主要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计算能力;其中容易出错的地方是与盐酸反应的碳酸钠质量是碳酸钠粉末的一半,往往忽略这一点。 探究题 ( 5分)某班同学到实验室进行气体的制取实验,实验桌上摆放了下列仪器可供选用 (铁架台省略 )。 请回答下列问题: 仪器 a的名称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