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届北京市大兴区中考一模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eventdump275 文档编号:300942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320.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0届北京市大兴区中考一模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2010届北京市大兴区中考一模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2010届北京市大兴区中考一模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2010届北京市大兴区中考一模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2010届北京市大兴区中考一模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0届北京市大兴区中考一模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木柴燃烧 B西瓜榨汁 C冰雪融化 D铁丝折弯 答案: A 试题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A、木柴燃烧能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属于化学变化,正确; B、西瓜榨汁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错误; C、冰雪融化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错误; D、铁丝折弯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错误。故选 A 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点评:解答本题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有

2、新物质生成就属于化学变化。 日常生活中加碘食盐、高钙牛奶中的 “碘 ”和 “钙 ”是指 A单质 B分子 C原子 D元素 答案: D 试题分析:根据日常生活中加碘食盐、高钙牛奶中的 “碘 ”和 “钙 ”的存在形式来分析解答。 A、加碘食盐中的碘是以碘酸钾存在的,不能以单质存在,单质不利于人体吸收,故 A错误; B、不存在钙分子,有碘分子的存在,但不利于吸收,故 B错误; C、 原子不能单独存在于物质中,也并不符合题意,故 C错误; D、加碘食盐、高钙牛奶中的 “碘 ”和 “钙 ”存在于无机盐中,则指的是元素,故 D正确;故选 D 考点: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 点评:本题考查物质中

3、的元素,学生应明确人类从食物中获取营养元素的主要形式,了解常见生活用品中的物质。 取四朵用石蕊试剂染成紫色的干燥纸花进行如下操作,能够观察到纸花变红的是 A喷石灰水 B直接喷水 C直接放入 CO2中 D喷水后放入 CO2中 答案: D 试题分析:根据酸性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显红色分析判断。 A、石灰水显碱性,使紫色石蕊试液显蓝色,故错误; B、水显中性,紫色石蕊遇水不变色,故错误; C、二氧化碳不显酸碱性,所以也不会使石蕊变色,故错误; D、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显酸性,可以使石蕊试液显红色,故正确。故选 D 考点:酸碱指示剂的使用,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碱的化学性质 点评:解答本题一定

4、要注意区分,二氧化碳本身不显酸碱性,二氧化碳水溶液显酸性是因为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而碳酸显酸性。 下列物质中,不需密封保存的是 A浓硫酸 B氢氧化钠 C大理石 D澄清石灰水 答案: C 试题分 析:根据物质的性质分析。 A、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会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而被稀释,所以错误; B、氢氧化钠能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而潮解,且能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而变质,所以错误; C、大理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它与空气中的成分不反应,也不会吸水潮解,所以正确; D、澄清的石灰水的主要成分是氢氧化钙,能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而变质,所以错误。故选 C 考点:浓硫酸的性质及浓硫酸

5、的稀释,碱的化学性质,离子或物质的共存问题 点评:保存药品时,要了解药品的性质,如挥发性、吸水性、氧化性、与空气中 的成分是否反应等,根据性质不同分类保存。 实验室从海藻中提取碘单质的反应方程式为 2NaI Cl2=2NaCl I2,它属于 A置换反应 B分解反应 C化合反应 D复分解反应 答案: A 试题分析:由反应方程式为 2NaI Cl2=2NaCl I2可知,碘化钠、氯化钠等物质都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氯气、碘等物质都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该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外一种单质和另外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故选 A 考点:反应类型的判定

6、点评:解答本题要掌握反应类型的判断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对各种反应类型做出正确的判断。 生活中的下列现象,用分子的相关知识解释不正确的是 A湿衣服晾在太阳底下干得快,说明分子运动速率与温度有关 B成熟的菠萝蜜会散发出浓浓的香味,说明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C水沸腾时,掀起壶盖,说明分子大小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D液化石油气须加压后贮存在钢瓶中,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隙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分子的性质分析解答。 A、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所以湿衣服晾在太阳底下干的快,正确; B、成熟的菠萝蜜会散发出浓浓的香味,说明香味分子运动到空气中,被人嗅到,正确; C、水沸腾时能掀起壶盖,说明分子运动速度随温度升高

7、而增大,分子的能量增大,但分子本身的体积不变,错误; D、液化石油气须加压后贮存在钢瓶中,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隙,随着压力的增大,气体分子间的间隔变小,正确。故选 C 考点: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 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和熟练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并能利用分子或原子的基本性质来解释一些日常现象,特别是粒子的运动和粒子间的间隔的问题。 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右图是 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从中获取的信息不正确的是 A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 20 B该元素中子数为 40 C该元素的原子核外有 20个电子 D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40.08 答案: B 试题分析: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

8、个小格所提供的信息分析。 A、其中原子序数 =核外电子数 =质子数 =20,正确; B、中子数 =相对原子质量 -质子数 =40-20=20,错误; C、其中原子序数 =核外电子数 =质子数 =20,正确; D、相对原子质量为 40.08,正确。故选 B 考点: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 点评:解答本题就要具有能根据 元素周期表中的一个小格所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解题的能力,所以要求学生要熟练掌握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 卟啉铁 (C34H32ClFeN4O4)对缺铁性贫血有显著疗效。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卟啉铁中含有 5种元素 B 1个卟啉铁分子中含有 76个原子 C卟啉铁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9、D人体补铁的唯一方法是服用卟啉铁 答案: B 试题分析:根据卟啉铁的化学式 (C34H32ClFeN4O4)分析判断。 A、卟啉铁( C34H32ClFeN4O4)含有 C、 H、 Cl、 Fe、 N、 O等 6种元素,错误; B、 1个卟啉铁分子中含有 34+32+1+1+4+4=76个原子,正确; C、卟啉铁( C34H32ClFeN4O4)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错误; D、人体补铁的方法是很多种的,其中服用卟啉铁只是其中的一种方法,错误。故选 B 考点: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原子的有关数量计算,物质的元素组成,微量元素、维生素与健康的关系及摄取方法 点评:本题是考查学生掌握化学式的意义情

10、况和根据化学式进行简单计算的能力,其中根据化学式可以判断出该物质含有哪几种元素,每种原子的个数,每种元素的质量分数等等;此类型的题目较容易,也是比较基础性 的内容,应该重点掌握。 科学家用单个分子制成了 “纳米车 ”(如右图 ),它能在人工操纵下运输药物分子到病源处释放以杀死癌细胞。下列有关 “纳米车 ”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纳米车 ”分子不是由原子构成的 B “纳米车 ”的研制成功说明分子要在人为外力作用下才能运动 C “纳米车 ”运输药物分子的过程是肉眼可以直接看见的 D “纳米车 ”研制成功说明在一定条件下人可以控制分子运动 答案: D 试题分析:根据分子的性质,结合题意分析。 A、分子

11、都是由原子构成的,故 A错误; B、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 “纳米车 ”的研制成功说 明分子要在人为外力作用下能按照人规定的线路运动,并不是说必须在外力作用下才能运动,故 B错误; C、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用肉眼是看不到的,故 C错误; D、 “纳米车 ”的研制成功说明分子在外力作用下能按照人规定的线路运动,说明了人可以控制分子运动,故 D正确。故选 D 考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点评:理解和掌握分子的性质是解答本题的关键,另外,还有注意审题,要能读懂题意,并从中找出有用的信息。 印刷铜制电路板的 “腐蚀液 ”为 FeCl3溶液。已知铜、铁均能与 FeCl3溶液反

12、应,反应方程式分 别为: Cu+2FeCl3=2FeCl2+CuCl2, Fe+2FeCl3=3FeCl2。现将一包铜、铁的混合粉末加入到盛有 FeCl3溶液的烧杯中,充分反应后烧杯中仍有少量固体,关于烧杯中物质组成的说法正确的是 A溶液中一定含 FeCl2,固体一定含铜 B溶液中一定含 FeCl2,固体一定是铁和铜 C溶液中一定含 FeCl3,固体一定是铁和铜 D溶液中一定含 FeCl2、 CuCl2,固体一定含铜 答案: A 试题分析:根据题意可知,将一包铜、铁的混合粉末加入到盛有 FeCl3溶液的烧杯中,能发生的反应有 Cu+2FeCl3=2FeCl2+CuCl2, Fe+2FeCl3=

13、3FeCl2;由于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置在前的金属能将位于其后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故还有铁和生成的 CuCl2的反应,即 Fe+CuCl2FeCl2+Cu。 由于铜和铁都能与氯化铁反应生成氯化亚铁,故所得溶液中一定含有氯化亚铁;充分反应后仍有少量固体,根据反应的方程式可知一定含有铜;由于铁的量不确定,故可能含有铁;有铜存在,则不可能含有氯化铁;而 CuCl2可能被铁完全置换,也可能有剩余,故选 A。 考点: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点评 :理解和熟练掌握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是解答本题的关键;在本题中考查的是常见金属与盐溶液间的反应,因此尤其要熟记,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置在前的金属

14、能将位于其后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除去下列各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选用的试剂及操作方法均正确的是 物质 杂质 除杂所用的试剂和方法 A CaO固体 CaCO3固体 加入水,过滤 B Fe Cu 加入适量的稀盐酸,过滤 C CO2气体 水蒸气 通过盛有氢氧化钠固体的干燥管 D NaCl溶液 NaOH 加入适量的稀盐酸 答案: D 试题分析:除去混合物中的杂质时,所选择的试剂应只能与杂质反应而不能与主要成分发生反应,并且在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A、混有少量碳酸钙的氧化钙,加入水后,水可以与氧化钙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故 A不正确; B、混有少量铜粉的铁粉,加入适量的稀盐酸,稀盐酸不能与铜发生反

15、应,但却可以与铁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反应后过滤得到的是铜而不是铁,故 B 不正确; C、混有少量水蒸气的二氧化碳气体,通过盛有氢氧化钠固体的干燥管时,氢氧化钠固体不仅吸收水,还能与二氧化碳反应,故 C不正确; D、除去氯化钠溶液中的氢氧化钠,使用适量的稀盐 酸不仅能使氢氧化钠反应生成主要物质氯化钠,且盐酸不剩余,即不会带入新杂质,能达到除去杂质的目的,故 D正确。故选 D 考点:物质除杂或净化的探究 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能根据物质的性质,充分理解各种物质之间相互作用时的反应情况,只有这样才能对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 过氧化氢的水溶液俗称双氧水,在放置过程中会缓慢分解。某 100g30%的双氧水

16、放置一段时间后,经实验测定其溶质质量分数变为 25%,则分解掉的过氧化氢的质量是 A 5 g B 5.3 g C 5.67 g B 6.56g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过氧化氢 分解的化学方程式 2H2O2 2H2O+O2可知,由于分解,溶液中溶质 H2O2减少,由于放出氧气溶液的质量减少;故可假设分解掉溶质的质量,分析找出所剩余的溶质质量、溶液质量,然后利用剩余溶质质量与剩余溶液质量的比等于剩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25%,来计算分解掉的过氧化氢的质量。 解:设分解掉的过氧化氢的质量为 x,放出氧气的质量为 m 2H2O2 2H2O+O2 68 32 x m 68: 32 = x: m 解得

17、, m= 则 100%=25% 解得, x5.67g,故选 C。 考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能根据题意,结合质量质量守恒定律,找出其中主要的等量关系,即反应后溶液质量 =原过氧化氢溶液质量 -分解所放出氧气的质量。 保持氢气化学性质的粒子是 A H B H2O C H2 D 2H 答案: C 试题分析: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和离子,其中分子是保持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氢气是由氢分子构成的物质,则保持氢气化学性质的粒子是氢分子,故选 C。 考点: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 分子的性质方面

18、的知识,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了解物质到底是由分子还是原子或者离子构成的。 钛酸亚铁( FeTiO3)可用来冶炼金属钛 ,其中钛元素的化合价是 A -4 B -2 C +4 D +2 答案: C 试题分析:钛酸亚铁的化学式为 FeTiO3,根据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而亚铁为 +2价,氧为 -2价,可设其中钛元素的化合价为 x,则有( +2) +x+( -2) 3=0,解得 x=+4,故选 C。 考点: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 点评:在化合价的计算中,最关键的问题是要抓住 “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为 0”的计算依据 。 空气中体积含量最多的气体是 A CO2 B H2O C O2 D N2

19、 答案: D 试题分析:空气中各成分及体积分数为:氮气 78%,氧气 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 0.03%,水蒸气和杂质 0.03%。故选 D 考点: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 点评:熟记空气的成分以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把少量下列物质分别加入到水中,充分搅拌,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A食盐 B蔗糖 C植物油 D纯碱 答案: C 试题分析: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据此分析判断。 A、食盐易溶于水,能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即能够和水形成溶液; B、蔗糖易溶于水,能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即能够和水形成溶液; C、植物油不溶于水,不能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20、,即不能和水形成溶液; D、纯碱易溶于水,能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即能够和水形成溶液。故选 C 考点:悬浊液、乳浊液的概念及其与溶液的区别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水溶性方面的知识,只有溶于水的物质才能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即能够形成溶液;不溶于水的物质不能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即不能和水形成溶液。 下列图 标中,表示 “禁止烟火 ”的是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根据几种常见的图标含义判断。 A、属于爆炸品的标志,故错误; B、属于禁止燃放鞭炮的标志,故错误; C、属于腐蚀品的标志,故错误; D、属于严禁烟火的标志,故正确。故选 D 考点:几种常见的与化学有关的

21、图标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了解各个标签所代表的含义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与元素化学性质密切相关的是原子的 A中子数 B质子数 C电子数 D最外层电子数 答案: D 试题分析:元素性质与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特别是最外层上的电子数目有密切关系,所以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是最外层电子数,故选 D。 考点: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了解元素的化学性质与最外层电子数的关系即可正确解答本题。 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的是 A木炭 B铁丝 C氢气 D红磷 答案: D 试题分析:根据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分析判断。 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会发出白光,发出大量的热,但不能

22、产生白烟,错误; B、铁丝在氧气中燃烧会产生火星四射的现象,但不能产生白烟,错误; C、氢气在氧气中燃烧能生成水,不能产生白烟,错误; D、红磷在氧气中燃烧生成白色的五氧化二磷固体,固体小颗粒会迅速分散形成大量白烟,正确。故选 D 考点: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 点评:解答本题要充分理解各种物质燃烧时的实验现象方面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对相关方面的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 下列物质中 ,属于纯净物的是 A白酒 B加碘盐 C食用醋 D干冰 答案: D 试题分析: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混合物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物质。可以根据以上物质中的物质组成进行分析、判断。 A、白酒中含有酒精和水等

23、物质,属于混合物; B、加碘盐中含有氯化钠和碘酸钾等物质,属于混合物; C、食醋中含有醋酸和水等物质,属于混合物; D、干冰是二氧化碳的固体,只有一种物质二氧化碳,属于纯净物。故选 D 考点: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 点评:解答本题要充分理解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区别,要分析物质是由几种物质组成的,如果只有一种物质组成就属于纯净物,如果有多种物质就属于混合物。 下列化肥中,属于钾肥 的是 A KCl B NH4HCO3 C NH4Cl D Ca(H2PO4)2 答案: A 试题分析:含有氮元素的肥料称为氮肥,含有磷元素的肥料称为磷肥,含有钾元素的肥料称为钾肥,同时含有氮、磷、钾三种元素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

24、的肥料称为复合肥。 A、 KCl中含有钾元素,属于钾肥,故选项正确; B、 NH4HCO3中含有氮元素,属于氮肥,故选项错误; C、 NH4Cl中含有氮元素,属于氮肥,故选项错误; D、 Ca(H2PO4)2中含有磷元素,属于磷肥,故选项错误。故选 A 考点: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化肥的分类方面的知识,解答时要分析化肥中含有哪种或哪几种营养元素,然后再根据化肥的分类方法确定化肥的种类。 下列生活用品中 ,不是由有机合成材料制成的是 A塑料盆 B腈纶桌布 C纯棉围裙 D橡胶手套 答案: C 试题分析:有机合成材料简称合成材料,主要包括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三类,判断是否属于合

25、成材料可从概念的实质进行分析,即合成材料必须具备三个特征:人工合成、有机物、高分子。 A、塑料是三大合成材料之一,正确; B、晴纶是合成纤维,也是合成材料之一,正确; C、纯棉是天然纤维,不是人工合成,不属于合成材料,错误; D、橡胶手套是合成橡胶制成,也是合成材料之一,正确。故选 C 考点:合成材料的使用及其对人和环境的影响 点评:熟练掌握材料的分类判断方法是解题的关键,特别是要掌握概念的实质,有机合成材料必须具备三个特征:人工合成、有机物、高分子。 下列物质中,含有氧分子的是 A水 B液氧 C氧化汞 D二氧化碳 答案: B 试题分析:根据物质的构成微粒分析、判断。 A、 H2O 是由 H2

26、O 分子构成的纯净物,只含有 H2O 分子,不含有氧分子,错误; B、液氧是由 O2分子构 成的纯净物,当然含有氧分子,正确; C、 HgO是由 HgO分子构成的纯净物,只含有 HgO分子,不含有氧分子,错误; D、 CO2是由 CO2分子构成的纯净物,只含有 CO2分子,不含有氧分子,错误。故选 B 考点: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 点评:熟练掌握物质的微观构成,依据已有的物质的构成知识进行分析解答。 大理石的主要成分是 A CaO B CaCl2 C Ca(OH)2 D CaCO3 答案: D 试题分析:根据混合物的主要成分分析判断。 A、 CaO,俗称生石灰,即生石灰的主要成

27、分,错误; B、 CaCl2,氯化钙,是一种能溶于水的盐,不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错误; C、 Ca(OH)2,氢氧化钙,俗称熟石灰、消石灰,即熟石灰的主要成分,错误; D、 CaCO3,碳酸钙,石灰石、大理石、水垢等物质的主要成分,正确。故选 D 考点:碳酸钠、碳酸氢钠与碳酸钙 点评:本考点考查了碳酸钙、氯化钙、生石灰和熟石灰的区分,要注意,虽然有些物质名称很相似,甚至仅一字之差,但是其结构组成却相差很大,要学会结合能反映物质组成的化学式区别名称相似的物质,另外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加强记忆相关知识点。 下列实验基本操作中正确的是 A闻气体气味 B取用块状固体 C滴加液体 D稀释浓硫酸 答案: C

28、试题分析:根据基本实验操作的注意事项分析。 A、闻气体的气味时,不能直接用鼻子闻,要用手在瓶口轻轻扇动,让少量气体进入鼻孔,故 A错误; B、取用块状固体时,先要将试管横放,用镊子把固体放在试管口,再让试管慢慢地竖起来,让固体滑到试管底部,故 B错误; C、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时,应垂直悬于试管口上方 1cm处滴加,故 C正确; D、稀释浓硫酸时,要将浓硫酸沿着容器壁慢慢注入水中,并不断搅拌,使热量散失,如把水注入浓硫酸,会有酸液沸腾溅出 ,可能伤人,故 D错误。故选C 考点:实验操作注意事项的探究 点评:熟练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就能轻松解答;所以,熟悉常见仪器的使用方法与注意事项,掌握

29、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是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 填空题 ( 7 分)学习碳酸钠知识时,老师做碳酸钠溶液和澄清石灰水反应演示实验,并对浑浊液过滤,得到澄清滤液。课堂上老师的提问和同学们的回答如下图所示。 ( 1)碳酸钠的俗名是 。 ( 2)假设你是丁同学,请你提出一个与甲、乙、丙同学不同的猜想,你的猜想是 。 ( 3)你认为甲、乙、丙同学的猜想都合理吗?如有不合理的,请说明理由 。 ( 4)甲同学针对自己的猜想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样于试管中,滴入几滴稀盐酸 没有气体产生 猜想不成立 你认为甲同学的实验设计是否正确? ,其理由是 。 ( 5)请你设计实验方案确定滤液中溶质的组

30、成 。 答案:( 1)纯碱 ( 2)可能含有 NaOH、 Ca(OH)2 ( 3)乙同学的猜想不合理,原因是氢氧化钙与碳酸钠反应,二者不能同时存在。 ( 4)不正确 溶液中有氢氧化钠,加入少量盐酸,即使溶液中有碳酸钠,也可能不产生气体。 ( 5)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加入碳酸钠溶液,若有沉淀产生,则滤液中的溶质是 NaOH和 Ca(OH)2;若无沉淀产生,再另取滤液少量于另一支试管中,加入氢氧化钙溶液,若无现象则滤液中的溶质为 NaOH,若出现沉淀,则滤液中的溶质是 NaOH、 Na2CO3。 (空答、错答、漏答均为 0分;答案:正确为 2分) 试题分析:根据化学反应 Na2CO3+Ca(OH)

31、2=CaCO3+2NaOH可知,反应后滤液中一定会有氢氧化钠存在。 ( 1)碳酸钠的俗称是纯碱; ( 2)若氢氧化钙过量,则含有氢氧化钙,故丁同学的猜想:可能含有 NaOH和Ca(OH)2; ( 3)物质之间发生化学反应时存在着固定的质量比,如果某种反应物过量,则会有剩余,但是两种反应物不会同时剩余,因为二者能继续反应,故乙同学的猜想不合理; ( 4)要证明碳酸钠的存在,涉及到的就是碳酸盐的检验,所以可以采用加酸的方法,但是由于滤液中含有氢氧化钠,需要加入足量的盐酸;如果仅仅加入几滴盐酸,因为有 NaOH存在,就不会有 CO2气体放出,所以不能据此判断滤液中不含碳酸钠; ( 5)取过滤后的滤液

32、,分别继续滴加碳酸钠溶 液或澄清石灰水,如果没有出现白色沉淀,说明恰好完全反应;如果有沉淀出现,说明除氢氧化钠外还含有氢氧化钙或碳酸钠;或者采取在滤液中加入足量盐酸,如果有气泡产生,说明滤液中含有碳酸钠等。 考点:盐的化学性质,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证明碳酸盐( CO32-检验方法),碳酸钠、碳酸氢钠与碳酸钙 点评:对反应后所得溶液的组成进行猜想时,首先可以确定反应后的生成物的存在,然后根据反应物的过量情况,对所得溶液进行猜想。但注意不会出现反应物同时剩余的情况。 (7分 )铝、铁、铜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金属。 ( 1)根据下图,总结金 属具有的物理性质有 。 铁锅 铜导线 铝箔 ( 2)铝制

33、品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能,原因是 。 ( 3)炼铁厂通常以焦炭(主要成分是 C)、赤铁矿(主要成分是氧化铁)、空气等为主要原料炼铁,反应过程如下: 写出 CO与赤铁矿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取少量炼出的生铁粉末放入烧杯中,加入过量稀盐酸,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 ( 4)某实验室的废液中含有大量的 FeSO4、 CuSO4,小刚同学欲从上述废液中回收 Cu,并得到副产品 FeSO4,设计实验流程如下图所示,回答问题: 操作 I和操作 II的名称是 。 写出上述流程中所涉及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答案:( 1)导热性、导电性、延展性 ( 2)铝在空气中与氧气反应,其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阻止铝进一

34、步氧化。 ( 3) 3CO + Fe2O3 2Fe + 3CO2 生铁逐渐溶解,有气泡产生,溶液变成浅绿,反应完全后烧杯底部有黑色不溶物。 ( 4) 过滤 Fe + CuSO4 =FeSO4 + Cu ; Fe + H2SO4 = FeSO4 + H2( 2分,各 1分) 试题分析:( 1)根据图象,结合常见金属的性质分析,可知金属具有的物理性质有: 导热性(铁锅)、导电性(导线)、延展性(铝箔)。 ( 2)铝制品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能,是因为:铝在空气中易与氧气反应,在其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阻止了铝进一步被氧化。 ( 3) CO与赤铁矿石(氧化铁)在高温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故其反

35、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CO + Fe2O3 2Fe + 3CO2; 冶炼得到的生铁中含有少量的碳,当向生铁中加入过量稀盐酸时, Fe + 2HCl= FeCl2 + H2,其中碳不反应,故可见:铁完全溶解并产生气泡,同时溶液变成浅绿色,反应完全后有黑色不溶物。 ( 4)对于 废液的处理,根据所含的成分是硫酸铜和硫酸亚铁,目的是分离出铜和硫酸亚铁晶体。从实验方案可以看出,要从含硫酸亚铁和硫酸铜的废液中得到铜和硫酸亚铁,第一步要先加过量的铁,把铜置换出来,同时生成硫酸亚铁,即 Fe + CuSO4 = FeSO4 + Cu;过滤后所得的固体里含有铁和铜,要想把铁除去,可用稀硫酸与铁反应,即 Fe +

36、 H2SO4 = FeSO4 + H2,而铜与硫酸不反应,过滤就得到铜了,再把两次所得滤液进行蒸发,即可得到硫酸亚铁晶体。 考点:金属的物理性质及用途,常见金属的特性及其应 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铁的冶炼,金属的回收利用及其重要性,书写化学方程式 点评:本题考查了常见金属的物理性质,铝的氧化性,生铁的冶炼过程及组成,废水的处理,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等方面的内容,涉及知识面广,考查内容丰富,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要能加强基础知识的储备。 ( 6分)随着经济的发展,能源与环境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问题。 ( 1)化石燃料主要包括煤、 、石油。 ( 2)化石燃料燃烧都会产生二氧化碳,它是空气中含量最多

37、的温室气体。自然界中消耗二氧化碳的主要途径是 。 ( 3)低碳经济是一种以低能耗和高效能等为主要特征,以较少的温室气体排放获得较大产出的新经济发展模式。下列发电形式符合 “低碳经济 ”理念的是(填数字序号) 。 水力发电 风力发电 天然气发电 太阳能发电 垃圾焚烧发电 ( 4)二氧化碳是导致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同时,它也是一种宝贵的碳氧资源。 以 CO2和 NH3合成尿素 CO(NH2)2是固定和利用 CO2的成功范例,该反应需在高温高压下进行,同时有水生成,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 5)人类发明并使用氟利昂(主要用做致冷剂)若干年后,科学家发现氟利昂在紫外线照射 下分解得到的氯原子能破坏

38、臭氧层,其破坏臭氧层的循环示意图如下图所示: 请回答: 在以上臭氧分子被破坏的过程中,氯原子所起的作用是 ;实验室还可将氧气通过高压放电管来制取臭氧。若在反应中有 30%的氧气转化为臭氧,则所得混合气中氧气与臭氧的分子个数比为 。 答案:( 1)天然气 ( 2)光合作用 ( 3) ( 4) CO2+2NH3 CO(NH2)2 +H2O ( 5)催化 7: 2 试题分析:( 1)化石燃料亦称矿石燃料,它们是古代生物遗体在特定地质条件下经过一系列复杂变化形成的复杂的混合物,化石燃料主要包括煤、 石油、天然气; ( 2)在自然界的碳循环中,主要是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因此,对维持大气中的二氧化碳

39、气体总量平衡至关重要的是光合作用的反应。 ( 3)根据低碳经济的主要特征来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水力发电, 风力发电, 太阳能发电都不用燃烧化石燃料,都比较环保,故选 。 ( 4)根据题意可知, CO2和 NH3反应生成尿素 CO(NH2)2和水,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O2+2NH3 CO(NH2)2+H2O ( 5)根据破坏臭氧层的循环示意图可知,反应的实质是 2O3=3O2,氯原子在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变,故属于催化剂; 实验室将氧气通过高压放电管来制取臭氧,即 3O2=2O3,可假设原来有 10个氧分子,因为在反应中有 30%的氧气转化为臭氧,则 1030%=3个,即有 3个氧

40、分子参加了化学反应,则混合物中还剩余 7个氧分子;根据 3O2=2O3,则反应生成了 2个臭氧分子,因此混合气中氧气与臭氧的分子个数比为 7: 2。 考点:自然界中的碳循环,化石燃料及其综合利用,臭氧空洞和臭氧层保护,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书写化学方程式 点评:本考点属于有关碳的循环问题,同时考查了催化剂、化 学方程式的书写、环保问题以及有关的计算,综合性比较强,特别是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有关的计算是本题的一个难点,也是易错点,希望同学们抓住题目给出的信息,认真分析,综合把握。 ( 5分)右图是氯化钠和硝酸钾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 1)硝酸钾溶液中的溶剂是 。 ( 2) 图中 b表示

41、的溶解度曲线。 ( 3)某兴趣小组为了研究 NaCl和 KNO3的溶解和结晶,做了两组实验(室温下),其过程如下: 【第一组】 【第二组】 上述实验过程中所得溶液一定达到饱和的是(填数字序号,下同) _;溶质质量 分数一定相等的是 。 答案:( 1)水 ( 2)氯化钠(或 NaCl) ( 3) 和 ; 和 (空答、错答为 0分;只答一组且正确为 1分;完全正确为2分) 试题分析:( 1)硝酸钾溶液就是硝酸钾的水溶液,即硝酸钾溶于水所得到的溶液,所以溶液中溶剂为水。 ( 2)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不大,结合固体溶解度曲线图可知, b表示的是氯化钠的溶解的曲线。 ( 3)确定溶液是否饱和,关键

42、是要看在该温度下,还能否继续溶解该溶质,不能继续溶解的是饱和溶液,还能继续溶解的是不饱和溶液。 均为部分溶解,即其中均有不能继续溶解的溶质存在,故 的溶液一定达到饱和; 和 中 10g水中溶解的溶质相等,均为 2.5g,故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等;而 、 都是该温度下硝酸钾的饱和溶液,故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等。 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溶液、溶质和溶剂的相互关系与判断,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了固体溶解度曲线所表示的意义,通过本题可以加强学生对饱和溶液的理解,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 5分)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 (

43、1)下 列食品所富含的主要营养素是 。 ( 2)下列疾病中 ,与缺少钙元素有关的是 (填字母序号 )。 A骨质疏松 B侏儒症 C佝偻病 D贫血 ( 3)在下图 A实验通电时, a试管中液体呈碱性、 b试管中液体呈酸性,利用此原理设计的图 B所示的家用电解水器,可得酸碱性不同的水,其用途见下表C。回答下列问题。 A电解水实验 B家用电解水器 C酸碱性不同的水的用途 写出图 A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表 C中用于 “日常饮用 ”的水显 (填 “酸性 ”、“中性 ”或 “碱性 ”)。 ( 4)将浑浊的河水用简易净水器进行净化,净化后 得到的水属于 _(填 “纯净物 ”或 “混合物 ”)。 答案:(

44、 1)维生素 ( 2) AC ( 3) 2H2O 2H2 +O2 碱性 ( 4)混合物 试题分析:( 1)图中所示的主要为水果、蔬菜,它们富含人体所需的维生素。 ( 2)钙对骨骼的生长发育起着重要作用,婴儿缺钙,易患佝偻病;儿童缺钙,影响骨骼的发育和长个子;老人缺钙,易形成骨质疏松,发生骨折,故选 AC。 ( 3)图 A所示为电解水的实验,水在通电条件下可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H2O 2H2 +O2; 根据 “pH值 7为酸性, pH值 7为碱性, pH值 =7为中性 ”,结合表 C中用于“日常饮用 ”的水的对应 pH为 9.5 7,可知该水呈碱性。 ( 4)简易净水器只

45、是把浑浊的河水中的固体不溶性杂质过滤而除去,而那些可溶性的杂质仍然残留在水中,因此所得到的水还含有多种杂质,为混合物。 考点:生命活动与六大营养素,人体的元素组成与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电解水实验,溶液的酸碱性与 pH值的关系,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书写化学方程式,水的净化 点评:理解和熟练掌握一些与生活相关的基础化学知识,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计算题 (3分 )乙醇是一种清洁能源。乙醇的燃 烧可发生以下两个反应: C2H6O+3O2点燃 2CO2+ 3H2O aC2H6O+5O2点燃 2CO2+2CO+6H2O。 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 中的化学计量数 a= 。 (2)反应 (选填化

46、学方程式的序号 )属于完全燃烧,产物无毒性。 (3)9.2g乙醇在空气中若按化学方程式 发生反应,计算生成一氧化碳的质量。 答案:( 1) 2 ( 2) ( 3) 5.6 g (计算步骤、结果完全正确给分 ) 试题分析:( 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数目没有增减,原子的质量也没有改变。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出生成物中各元素的原子个数与反应物中原子个数的差,再除以 C2H6O中各元素的原子个数即可;即根据反应 的化学方程式和质量守恒定律可知, C的系数为:( 2+2) 2=2, H的系数为: 626=2, O的系数为:( 22+2+6-25) 1=2,故 a=2

47、。 ( 2)不完全燃烧指燃料的燃烧产物中还含有某些可燃物质的燃烧,完全燃烧指的是一定量的物质在一定条件(可以是氧气充足下或其它条件)下完全转化了。结 合两个化学方程式可知, 中还有 CO可以再燃烧,故属于不完全燃烧;而 中物质全部转化了,没有可燃物质,属于完全燃烧。 ( 3)根据化学方程式和乙醇的质量,列出比例式,就可计算出生成一氧化碳的质量。 解,设生成一氧化碳的质量为 x, 2C2H6O+5O2点燃 2CO2+2CO+6H2O 92 56 9.2g x 92: 56=9.2g: x 解之得: x=5.6g 答: 9.2g乙醇在空气中若按化学方程式 发生反应,生成一氧化碳 5.6g。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完全燃烧与不完全燃烧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就是要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特别是化学反应中的原子的种类、个数和质量都不变;还有,就是能根据方程式正确的找出各物质之间的质量关系,并按步骤写出规范的解题格式。 (3分 )将碳酸钠和硫酸钠的固体混合物 6g,放入烧杯中,再加入一定量的稀硫酸,在一定时间内恰好完全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