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0届广东省汕头市龙湖区中考模拟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典故中,从物质变化的角度分析,主要体现化学变化的是 A司马光砸缸 B凿壁偷光 C火烧赤壁 D铁杵磨成针 答案: C 试题分析: 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两者的区别在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司马光砸缸、凿壁偷光、铁杵磨成针都是物质状态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火烧赤壁是可燃物燃烧,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选 C。 考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辨别。 点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在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向烧杯中逐滴加入 x溶液至过量 (图 1),生成沉淀或气体的质量与加入
2、x溶液的质量关系符合图 2的是 烧杯中的物质 x溶液 A HCl和 FeCl3溶液 NaOH溶液 B 碳酸氢钠和氯化钠溶液 稀 HCl C 镁铝合金 稀 HCl D 稀盐酸和稀硫酸 BaCl2溶液 答案: A 试题分析:由图中可知,各物质反应时,开始没有产生沉淀,反应一段时间后才能出现沉淀。氢氧化钠能和氯化铁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沉淀,氢氧化铁能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开始没有沉淀出现,当盐酸消耗完后才出现沉淀。 A正确;碳酸氢钠能和稀盐酸一反应就有二氧化碳气体生成;镁、铝都能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氢气;氯化钡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不溶于稀盐酸。选 A。 考点:碱的性质;金属的性质;酸的性质。 点
3、评:解答本题要掌握各种物质的性质方面的内容,根据性质来推断反应现象和结论。 下列各组物质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一组是 A Na2CO3 NaHCO3 HCI B NaCI、 AgNO3、 HNO3 C NaNO3 KCl、 NaOH D Ca(OH)2、 BaCl2、 H2SO4 答案: C 试题分析: A、碳酸根离子、碳酸氢根离子都会与氢离子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和水而不能共存, A错; B、氯离子会和银离子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而不能共存, B错; C、选项中的三种物质之间不会反应,可以共存, C正确; D、硫酸根离子会和钡离子生成硫酸钡沉淀,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会发生中和反应生成水, D错。 选
4、 A。 考点:离子或物质的共存。 点评:只要溶液中的各个离子之间不会生成沉淀、气体或水就能共存。 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 (括号内是杂质 ),所用试剂及方法均正确的是 A铜粉 (碳粉 ) 在空气中灼烧 B氯化亚铁溶液 (氯化铜 ) 加过量的铁粉、过滤 C氢氧化钠 (碳酸钠 ) 加适量的稀盐酸、蒸发 D二氧化碳 (一氧化碳 ) 通过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干燥 答案: B 试题分析: A、在空气中将混合物加热会将碳转化为二氧化碳,铜也会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 A错; B、过量的铁粉会跟氯化铜反应,且将氯化铜全部反应光,过滤即可得到氯化亚铁溶液; C、碳酸钠、氢氧化钠都会与盐酸反应, C错误; D、
5、将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混合气通过氢氧化钠后,会将二氧化碳除去, D 错。选 B。 考点:物质除杂。 点评:解题时,要根据杂质和主要物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试剂,将杂质除去,不能与主要物质反应,也不能生成新的杂质。 下图是 A、 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 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B降低温度可使接近饱和的 B溶液变为饱和 C A、 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均为 25g D t2 时, A物质的溶解度大于 B物质的溶解度 答案: D 试题分析:根据固体溶解度曲线可知: 1、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 2、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 3、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而
6、变化的情况等。题中 A 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B 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由于 B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因此升高温度才可以使接近饱和的 B溶液变为饱和;溶解度是在某一温度下的性质,由于 C选项没有说明温度,故 C错;在 t2 时, A物质的溶解度大于 25g, B物质的溶解度小于 25g, D正确。 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图的含义;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变。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固体物 质的溶解度曲线所表示的意义。 用一种试剂一次就能将澄清石灰水、氢氧化钠溶液、稀盐酸三种无色溶液区别开是 ( ) A无色酚酞试液 B二氧化碳气体 C碳酸钠溶液 D氯化钡溶液 答案: C 试题分
7、析:用一种试剂把三种溶液区分开,必须要有三种不同的现象才行,因此要选择一种至少能够和这三种溶液中的两种发生反应且都有明显不同现象的物质。 A、无色酚酞遇到澄清石灰水、氢氧化钠溶液都变红, A错;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和氢氧化钠溶液也能反应但没有明显的实验现象,和盐酸不反应,也无现象, B错;碳酸钠溶液和澄清石灰水 反应有沉淀生成,和氢氧化钠反不反应,和稀盐酸反应有气泡产生, C正确;氯化钡溶液和这三种溶液都不反应, D错。选 C。 考点:物质的鉴别。 点评:用一种试剂把三种溶液区分开,必须要有三种不同的现象才行。 下列物质的名称、俗名与化学式完全对应的是: ( ) A氯化钠食盐 NaC
8、l2 B碳酸氢钠纯碱 NaHCO3 C氢氧化钙熟石灰 CaO D氢氧化钠火碱 NaOH 答案: D 试题分析:氯化钠俗称食盐,其化学式为: NaCl;碳酸氢钠俗称小苏打,其化学式为 NaHCO3,纯碱是碳酸钠的俗称,其化学式为 Na2CO3;氢氧化钙俗称为熟石灰、消石灰,其化学式为 Ca( OH) 2,而 CaO 为氧化钙,俗称生石灰;氢氧化钠,俗称火碱、烧碱、苛性钠,其化学式为 NaOH。选 D。 考点:物质的名称、俗称、化学式。 点评:有些物质组成和名称很接近,如生石灰、熟石灰、纯碱、烧碱等,要注意区分。 下列物质长期露置在空气中,质量增加且变质的是 A氯化钠固体 B氢氧化钠固体 C浓硫酸
9、 D浓盐酸 答案: B 试题分析:食盐固体在空气中不会发生变化;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在空气中会吸水但不会变质;氢氧化钠在空气中易潮解并和二氧化碳发生化学反应而质 量增加;浓盐酸具有挥发性,在空气中质量会减少。 考点:常见酸碱盐的性质及贮存。 点评:了解物质的性质,就知道它的保存方法和注意事项了。 现有甲、乙、丙、丁四种金属,将它们分别投人盐酸中,只有丙、丁发生反应并产生气泡;将丁投入丙的硝酸盐溶液中,有金属丙析出,将甲投入乙的硝酸盐溶液中,有金属乙析出。这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 A丁丙甲乙 B乙甲丙丁 C丙丁甲乙 D丁丙乙甲 答案: A 试题分析:金属活动性顺序为: K、 Ca、 Na、 Mg、
10、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氢前的金属能与酸发生置换反应,且位置越靠前,反应越剧烈;位置在前的金属能把位于其后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将这四种金属粉末分别投人相同浓度的盐酸中,只有丙、丁发生反应并产生气泡,说明丙和丁排在氢前,将丁投入丙的硝酸盐溶液中,有金属丙析出,说明丁在丙的前面,将甲投入乙的硝酸盐溶液中,有金属乙析出,说明甲在乙前,故四者的顺序为:丁丙甲乙。选 A。 考点: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点评: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氢前的金属能与酸发生置换反应,且位置越靠前,反应越剧烈;位置 在前的金属能把位于其
11、后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物质的用途和性质密切相关。下列用途主要是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A活性炭用于防毒面具 B金刚石作装饰品 C铜丝作导线 D氢气作高能燃料 答案: D 试题分析: 物理性质是指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味道、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导电性、挥发性、吸附性等;化学性质是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氧化性、酸性、碱性等。题中氢气做高能燃料是利用的氢气的可燃性,属于化学性质。 活性炭具有吸附性、金刚石 硬度大、铜丝有导电性都是物理性质;氢气作高能燃料,是因为具有可燃性,是化学性质。选 D。 考点: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的差
12、别和应用。 点评: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的差别就在于是否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 下图所示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检查装置气密性 B往试管中加入锌粒 C加热液体 D固体药品的取用 答案: A 试题分析:往试管中加入锌粒,要将试管横放,否则胡打破试管底;加热液体时,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 1/3;固体药品取用时,应将瓶塞倒放,用完后应及时盖好瓶塞,防止污染药品;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操作正确。选 A。 考点:常见的实验操作和注意事项。 点评:实验操作要规范,否则易导致实验失败或发生危险。 已知某两种物质在光照条件下能发生化学反应,其微观示意图如下: (说明:一种小球代表一种原子 )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13、图示中的反应物都是单质 B图示中共有 4种分子 C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D该图示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答案: B 试题分析:由图可知:该反应是一种化合物和一种单质反应,生成物是两种新的化合物。化学反应都遵守质量守恒定律。选 B。 考点:化学反应类型的判断。 点评:每一个化学反应都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某种植蔬菜的专业户,不慎用污水浇灌了蔬菜,蔬菜上市销售时检测出蔬菜中铅、铜、铬、锌等重金属含量超标,这里提到的铅、铜、铬、锌是指: A原子 B元素 C分子 D单质 答案: B 试题分析:蔬菜上检测出的铅、铜、铬、锌等重金属指的是铅、铜、铬、锌元素。 考点:元素;分子、原子;单质。 点评:元素是具有相同核
14、电荷数的同一类原 子的总称。 故选 A 卡拉 OK歌厅的装修材料使用了许多吸音材料,如泡沫、海绵等。它们燃烧后会产生大量的浓烟。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泡沫、海绵是可燃物 B泡沫、海绵的着火点很高 C燃烧的浓烟中含大量有毒气体 D着火时尽快用湿布捂住口鼻,撤向安全处 答案: B 试题分析:泡沫、海绵是有机物,火点很低,易引起燃烧,具有可燃性,是可燃物;泡沫、海绵是有机合成材料,含有囟素,燃烧时会产生大量有毒气体;湿布能起到过滤的作用,可以防止人吸入大量燃烧产生的有毒气体引起中毒。选 B。 考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易燃物的安全知识。 点评:火灾无情,安全重于泰山。 填空题 (12分 )实验室常用
15、下图装置来制取氧气: (1)写出图中有标号仪器的名称: a 、 b ; (2)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来制取氧气时,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填序号 ),反应方程式为 。 (3)实验室制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 。检验二氧化碳是否集满的方法是 。 (4)实验室常用氯化铵固体与碱石灰固体共热来制取氨气。常温下 NH3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 NH3 极易溶于水,其水溶液呈碱性。 制取氨气反应的方程式: 2NH4Cl + Ca(OH)2 CaCl2 + 2NH3+ 2X。 X的化学式为: 。 制取并收集 NH3,应该从上图中选择的发生装置是 ,收集装置是 。 NH3是一种碱性气体,干燥时
16、不能选用下列干燥剂中的 (填序号 )。 A固体氢氧化钠 B浓硫酸 C生石灰 答案: (1) a酒精灯、 b铁架台; (2) B , 2H2O2 2H2O+O2 (2分 ) (3)CaCO3+2HCl=CaCl2+H2O+CO2(2分 );用燃着的木条伸到集气瓶口处,若熄灭,则已集满 (4) H2O ; A , D; B 试题分析: 1、题中 ab两仪器分别是:酒精灯和铁架台; 2、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来制取氧气是固体和液体反应不要加热的类型,发生装置可以选择 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H2O2 2H2O+O2;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是: CaCO3+2HCl=CaCl2+H2O+
17、CO2;验满二氧化碳的方法是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熄灭,则说明二氧化碳已经集满; 4、实验室用氯化铵固体与碱石灰固体共热来制取氨气,属于加热固体制取其他的类型,应该选择 A装置,常温下 NH3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 NH3 极易溶于水,收集装置应该选择 D 装置;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由 2NH4Cl + Ca(OH)2 CaCl2 + 2NH3+ 2X推断, X的化学式为: H2O。 5、 NH3是一种碱性气体,干燥时不能选用浓硫酸做干燥剂,因为浓硫酸会与氨气反应生成硫酸铵。 考点:常用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与选取方法;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18、点评:解题时明确依据反应物的状态和条件选择发生装置,根据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选择收集装置及方程式的书写 (9分 )最近,西南 五省市持续严重干旱,保护水环境、珍爱水资源,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不论是河水还是海水,你认为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 _。下列能确认水是由氧元素和氢元素组成的实验是 (填序号 )。 A水的蒸馏 B水的蒸发 C水的电解 D水的净化 (2)下图是某些国家的人均水量和世界人均水量 (m3/人 )。由图中可以看出我国是一个水资源 的国家。举出你在生活中节约用水的一点做法: _; (3)有一杯主要含有 MgCl2和 CaCl2的硬水。某兴趣小组设计出
19、软化水的部分实验方案,请你一起来完成。可供选用的物质有: Ca(OH)2溶液、 NaOH溶液、饱和 Na2CO3溶液、肥皂水 实验步骤 现 象 结论或化学方程式 取少量水样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 Ca(OH)2溶液,直到不再产生沉淀 有白色沉淀产生 MgCl2+Ca(OH)2=Mg(OH)2 +CaCl2 继续向上述试管中滴加 ,直到不再产生沉淀 有白色沉淀产生 化学方程式: 过滤 滤液澄清 取上述滤液少许于试管中,滴加少量 ,振荡 证明硬水已软化 答案: (1)水分子; C (2) 短缺 ;洗手、洗脸时随时关闭水龙头 (答案:合理即可 ) (3) (饱和 )Na2CO3溶液; CaCl2+Na
20、2CO3=2NaCl+CaCO3(只写此化学方程式即给分,再写 Ca(OH)2+Na2CO3 2NaOH+CaCO3不扣分也不加分 ) 肥皂水,产生较多泡沫 试题分析: 1、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水的化学性质由水的分子保持,电解水实验实验证明了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 2、我国是水资源短缺的国家,生活中的节水措施很多:如随时关闭水龙头,淘米水浇花,洗衣水拖地等; 3、 硬水软化就是除去水中过多的钙镁离子,要除去钙离子可以使用碳酸钠溶液,碳酸钠能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l2+Na2CO3=2NaCl+CaCO3; 硬水含有较多的钙镁物质,滴加肥皂水
21、会有较多沉淀物生成,泡沫少,所以区别硬水和软水可使用肥皂水,若滴加肥皂水后,产生较多泡沫,则证明硬水已软化。 考点:我国水资源的状况;保护水资源和节约用水;水的组成;硬水与软水。 点评:鉴别硬水和软水使用的试剂是肥皂水,节约用水,人人有责。 (10分 )铝、铁、铜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金属。 (1)铝制品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能,现在世界上铝的年产量已超过了铜。请将方框内横线上的正确答案:填写在答题纸上。 (2)防止金属腐蚀已成为科学研究和技术领域中的重大问题。光亮的铁钉在下列几种情况下,最不容易生锈的是 (填字母序号 )。 (3)某校化学实验室废液桶中收集了溶解大量 FeSO4和 CuSO4(是重金
22、属污染物之一 )的废水,若直接排放到下水道既造成污染又造成浪费。某化学课外小组同学运用所学化学知识对废水进行处理,并回收硫酸亚铁晶体和铜,实验方案如下: 请回答: X是 (写名称 ),将其加入废水后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Y是 (写名称 ),利用其除去固体中的杂质,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答案: (1) 失 ; +3 ; Al2O3 。 (2) B (3) 铁; Fe +CuSO4 FeSO4 + Cu; 硫酸, Fe + H2SO4 FeSO4 + H2 试题分析: 1、由铝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铝原子最外层有 3 个电子,在反应中,容易失去 3个电子,显 +3价,铝的氧化物化学式为:
23、 Al2O3; 2、铁生锈是铁和氧气、水发生的复杂的化学反应,题中 B图铁钉完全浸在植物油中,不与氧气和水接触,最不容易锈蚀; 3、根据题意可知,课外小组的同学要从含硫酸亚铁和硫酸铜的废水中回收铜和硫酸亚铁晶体,则加入废水中的过量金属应该是铁,发生的反应为: Fe +CuSO4 FeSO4 + Cu;因加入的铁是过量的,过滤后所得的固体中除了铜外,还有铁,因此要加入稀硫酸除去铜中的铁,反应的方程式为: Fe + H2SO4 FeSO4 + H2。 考点:原子结构示意图;化合价;化学方程式;物质推断;除杂。 点评:本题综合性较强,难度较大。 (5分 )2009年 12月 7日 192个国 家在丹
24、麦首都哥本哈根举行为期两周的气候变化会议,要求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要推行一种低能耗和高效能、以较少的温室气体排放 (节能减排 )获得较大产出的新低碳经济发展模式 ,请问: (1)近年来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不断上升的主要原因是 。 (2)科学家正在研究将二氧化碳加氢转化成甲烷、甲醇 (CH3OH)、甲酸 (HCOOH)等化工原料,这些化工原料属于 (填 “无机化合物 ”或 “有机化合物 ”)。 (3)科学家经过研究,发现二氧化碳在一定条件下可转化为乙烯 (是生产塑料的原料 ),其化学方程式为: 2CO2+6H2=乙烯 +4H2O,则乙烯的化学式是 。 (4)下列做法中不符合 “低碳经济 ”理念的
25、是 (填序号 ) ; 改造或淘汰高能耗、高污染产业; 大力发展火力发电; 研制和开发新能源替代传统能源; 优化建筑设计,增强室内自然采光,减少照明用电。 (5)请你另举一例在日常生活中你能做到符合 “节能减排 ”的做法 。 答案: (1)化石燃料的燃烧大量增加。 (2)有机化合物 (3) C2H4; (4) ; (5)随手关灯 (或步行代替乘车等 )。 试题分析: 1、导致空气 CO2的含量显著增加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产生的二氧化碳多了,原因是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造成的;二是环境吸收的二氧化碳少了,主要是森林被破坏造成的。 2、有机化合物是指含碳的化合物(碳的氧化物、碳酸、碳酸盐除外),甲
26、烷、甲醇( CH3OH)、甲酸( HCOOH)等符合有机化合物的定义,是有机物。 3、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乙烯分子中应含有两个碳原子和四个氢原子,故化学式为 C2H4。 4、所谓 “低碳经济 ”理念是指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减少能源消耗的经济发展方式。 改造或淘汰高能耗、高污染产业符合 要求; 大力发展火力发电,会大量使用化石燃料,会产生空气污染物,不符合要求; 研制和开发新能源替代传统能源,能减少空气污染物的排放,符合要求; 优化建筑设计,增强室内自然采光,减少照明用电,能间接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可以减少空气污染物的排放,符合要求; 5、 “节能减排 ”从我做起,如随
27、手关灯、纸双面用、步行或骑自行车出行等。 考点: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自然界中碳的循环;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化学式的推断。 点评:本题知识面涉及较广,思维跨度大,要求有学生整合知识的能力,难度较大。 (6分 ) 2010年春节联 欢晚会上,刘谦的魔术表演激起了人们强烈的好奇心,并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魔术表演的热潮。在学校科技节活动中,一位九年级同学给低年级同学表演了一组化学小魔术,请你利用所学化学知识揭开其中之谜。 魔术一 “奇花变色 ” 道具如图 18-1所示,该魔术可观察到 “铁树 ”上浸有无色酚酞试液的棉团由白色变为 色。该魔术中没有涉及的性质是 (填字母序号 )。 A氨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28、 B氨分子有一定质量 C浓氨水具有挥发性 D氨气的水溶液显碱性 魔术二 “瓶吞鸡蛋 ” 道具如图 18-2所示,将注射器中 NaOH浓溶液注入瓶中,片刻 后会看到鸡蛋被“吞 ”入瓶中。该魔术中涉及的化学反应为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 魔术三 “清水 变 牛奶 ” 道具如图 18-3所示,当 A溶液加到烧杯中,无色溶液变成白色浊液。若 A为酸溶液,则 A、 B的可能组合: A为 ; B为 。 (只需写一组 ) 答案:魔术一:红 ; B 魔术二: 2NaOH+CO2=Na2CO3+H2O 魔术三: H2SO4 ; BaCl2 (答案:合理即可 ) 试题分析:魔术一:浓氨水中挥发出来的氨气,会溶解
29、在棉花团上的水中,生成显碱性的氨水,氨水能使无色的酚酞试液变红,所以棉团由白色变为红色。涉及到的相关性质有: 1、浓氨水具有挥发性; 2、氨分子是在不断运动到的; 3、氨气溶解在水中形成的溶液显碱性。 魔术二: “瓶吞鸡蛋 ”的原理是:注射器中的氢氧化钠溶液可以将锥形瓶中的二氧化碳反应掉,导致瓶内气压减小,外界大气压把鸡蛋压入瓶内。涉及的反应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 2NaOH+CO2=Na2CO3+H2O。 魔术三: “清水变牛奶 ”的原理是:二种无色的溶液混合后发生化学反应生 成白色沉淀。常见的酸溶液有稀盐酸和稀硫酸,能和稀盐酸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的物质是硝酸银溶液;能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的,
30、是可溶性的钡盐的溶液,如 BaCl2等(其他合理答案:都可以)。 考点:微粒的性质;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酸碱指示剂;碱的化学性质;书写化学方程式。 点评:极具观赏性的魔术中寓含了化学知识。 (8分 )家庭厨房就是一个化学小世界, “柴米油盐酱醋茶 ”中包含着许多化学知识。 (1)蔬菜、水果为人体所提供的主要营养素是 ,米饭、馒头等食物所含的糖类是供给人体 的主要物质。 (2)现如今家庭厨房中的 “柴 ”趋向洁净,有电能、煤气、天然气,还有液化石油气。天然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 我们在使用天然气等燃料过程中,有时会闻到一些特殊气味,这是加入的乙硫醇的气味,如果厨房中闻到浓烈的乙硫醇的特殊气味,下列
31、应急措施可行的是 (填写序号 ) A检查并关闭气源阀门,防止气体进一步泄漏 B轻轻打开门窗通风 C立即打开抽排油烟机排气,将泄漏出的气体尽快排出室内 (3)茶叶、肉松、膨化食品等常采用真空充气包装,所充入的气体可能是_。 某些食品包装袋内常有一小包物质,用来吸收氧气和水分,以防止食品腐败 ,常称 “双吸剂 ”。下列物质属于双吸剂的是 (填写序号 )_ A碳粉 B铁粉 C氯化钙 D生石灰 (4)味精是烹制菜肴的调味品,味精的鲜味与溶液的酸碱度有关,当 pH为 67时鲜味最强;味精的鲜味还与温度有关,其水溶液经 120 以上长时间加热,不仅鲜味消失,而且生成对人体有害的焦谷氨酸钠。据此,下列认识不
32、正确的是 (填写字母代号 )_ A谷氨酸钠在加热条件下生成焦谷氨酸钠是物理变化 B菜烧熟起锅后再放味精比炒菜过程中加入味精更有利于人体健康 C加入味精时,应 避免在酸性或碱性较强的条件下使用 D研究问题的一种有效方法是通过实验 答案: (1)维生素 ; 能量 (热量 )。 (2) CH4 2O2点燃 CO2 2H2O ; AB (3) N2 (答案:合理即可 ) B (4) A 试题分析: (1)蔬菜、水果为人体所提供的主要营养素是维生素,米饭、馒头等食物所含的糖类是供给人体能量(或者热量)的主要物质。 ( 2)天然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 CH4 2O2 CO2 2H2O ;如果厨房中闻到浓烈的
33、乙硫醇的特殊气味,则说明天然气泄露了,应采取的措施是: 1、检查并关闭气源阀门,防止气体进一步泄漏; 2、轻轻打开门窗通风; ( 3)真空充气包装所充入的气体要不能与食品反应,安全可靠,可能是氮气(其他合理答案:也可以)。某些食品包装袋内常有 “双吸剂 ”,用来吸收氧气和水分,以防止食品腐败,双吸剂一般是铁粉,铁粉可以吸水,还能与氧气发生缓慢氧化,吸收氧气; ( 4)由题中所给信息可知:味精的鲜味与溶液的酸碱度有关,当 pH为 67时鲜味最强;味精的鲜味还与温度有关,其水溶液经 120 以上长时间加热,不仅鲜味消失,而且生成对人体有害的焦谷氨酸钠。所以,在菜烧熟起锅后再放味精比 炒菜过程中加入
34、味精更有利于人体健康;加入味精时,应避免在酸性或碱性较强的条件下使用。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本题说明研究问题的一种有效方法是通过实验。谷氨酸钠在加热条件下生成焦谷氨酸钠,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 考点:物质的性质;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化学与生活。 点评: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厨房就相当于我们的家庭实验室,学习化学帮助我们更健康的生活。 (4分 )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它能改善我们的生活。请从 “A二氧化碳 B氢氧化钠 C熟石灰 D尿素 E盐酸 ”中选择适当的物质填空 (填序号 ) (1)用于农作物肥料的 物质是 ; (2)可用于人工降雨和灭火的物质 ; (3)用于金属除锈的重要化工原料 ; (
35、4)改良酸性土壤的物质 。 答案: (1) D ; (2) A ; (3) E ; (4) C 。 试题分析: (1)用于农作物肥料的物质是尿素; (2)可用于人工降雨和灭火的物质二氧化碳; (3)用于金属除锈的重要化工原料盐酸; (4)改良酸性土壤的物质熟石灰。 考点:物质的用途;化学与生活。 点评: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物质有什么性质就决定它会有什么用途。 (3分 )按要求写出下列名称或符号。 (1)2个氧分子 ; (2) 2N ; (3)2个亚铁离子 ; 答案: (1) 2O2 ; (2) 2个氮原子 ; (3) 2Fe2+ ; 试题分析:原子用元素符号表示,若表示原子个数,就在元素符号前
36、标上适当的数字;分子用化学式表示,表示分子的个数,就在化学式前加上适当数字表示;离子则在元素符号右上角标上适当的电荷数就行了。 (1)2个氧分子: 2O2; (2) 2N: 2个氮原子; (3)2个亚铁离子: 2Fe2+ 考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点评:原子用元素符号表示,分子用化学式表示,离子则在元素符号右上角标上适当的电荷数,若表示原子、分子、离子的个数,就在其符号前标上适当的数字。 计算题 (6分 )为防止玉树地震灾区的病菌传播,防疫人员使用了 “漂白粉 ”来杀菌消毒, “漂白粉 ”的有效成分为次氯酸钙 化学式为: Ca(ClO)2。请回答: (1)钙、氯、氧三种元素的原子个数
37、比为 。 (2)钙、氯、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 。 (3)次氯酸钙中氯元素的质量分数是 (精确到 0.1%)。 (4)若灾区饮用水每 50kg至少需要漂白粉 250g,则消毒一桶水 (约 20kg)至少须加漂白粉 g。 答案: (1)1 2 2 ( 1分) (2) 40 71 32 (1分 ) (3)49.7% (2分 ) (4)100 (2分 ) 试题分析: 1、由次氯酸钙的化学式 Ca(ClO)2可知:钙、氯、氧三种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 1 2 2; 2、化合物中各元素的质量比是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与原子个数的乘积之比。次氯酸钙中钙、氯、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 40: 35.52: 162=40:
38、 71: 32。 3、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分数 = ; 次氯酸钙中氯元素的质量分数 = =49.7%; 4、解:设若灾区饮用水 每 50kg至少需要漂白粉 250g,则消毒一桶水 (约 20kg)至少须加漂白粉 X克。 则有: 50: 250=20: X X=100克 考点:化合物中原子个数比;元素质量比;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化学式中原子个数比、元素质量比和质量分数的计算,难度不大。 (10分 )小强买来一包黄铜 (铜、锌合金 ),包装说明如右图,他对包装说明上的质量分数产生了疑问,他称取 20g黄铜样品放入烧杯中,然后往烧杯中加入稀硫酸 93.7g,恰好完全反应,反应后称得
39、烧杯内物质共 113.5g。 (1)反应产生氢气 g。 (2)通过计算判断该黄铜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是否与包装说明相符 (计算结果精确到 0.1%,下同 )。 (3)计算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答案: (1) 0.2 (2)因为 67.5 70%,所以与包装说明不相符 (3)16.1 探究题 (11分 )过氧化钠 (Na2O2)是一种淡黄色固体。在一次科技活动中,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将包有 Na2O2固体的棉花放入了如右图 1的实验中,发现了高低不同的两根蜡烛,下面的蜡烛先熄灭,上面的蜡烛后熄灭;同时也惊奇地发现棉花燃烧了起来。 (1)实验过程中 “下面的蜡烛先熄灭 ,上面的蜡烛
40、后熄灭 ”的现象说明二氧化碳具有 、 的性质。 (2)棉花为什么会燃烧呢?小组同学认为棉花要燃烧,除了满足 “棉花是可燃物 ”这一条件,还另需满足 a: 、 b: 两个条件。 【提出问题】:在上述实验中是如何给棉花提供 a和 b这两个燃烧条件的呢? 【查阅资料】: 1在常温下 Na2O2和 CO2能发生化学反应。 2无水硫酸铜为白色固体,吸水后变为蓝色。 【设计实验】:经过讨论后,小组同学设计了如下图 2的实验进行探究。 【实验步骤】: 检查整套装置的气密性; 把相关的试剂放入对应的仪器内(D装置的 U型管内放 有足量的 Na2O2固体,烧杯内盛有饱和的澄清石灰水 ),并按图 2组装整套实验仪
41、器; 用力推动针筒的活塞,把稀盐酸注入试管内; 一段时间后,在 P处放置一根带火星的小木条,观察现象。 注:整个实验中不考虑稀盐酸的挥发和空气对实验的影响, B装置可除去二氧化碳气体中混有的水蒸气。 【实验现象】: 无水硫酸铜没有变蓝色; 带火星的小木条复燃; 饱和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实验分析】: D装置的烧杯内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原因是 。 【得出结论】: “小木条复燃 ”说明 Na2O2和 CO2反应产生的一种气体,使图 1中的棉花满足了燃烧的一个条件; “饱和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说明 Na2O2和CO2反应 _(填 “吸收 ”或 “放出 ”)热量,使图 1中的棉花满足了燃烧的另一个条
42、件。 【拓展提高】 : Na2O2和 CO2反应除生成一种气体外,还生成了一种固体,小明认为生成的固体是 NaOH,小红认为是 Na2CO3,同学们经过思考后认为 同学的猜想是错误的,理由是: 。 Na2O2和 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答案: (1)CO2密度比空气大、 CO2不 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的性质。 (2) a: 与氧气接触、 b: 温度达到着火点 【实验分析】: Na2O2和 CO2反应放出热量,使石灰水温度升高,氢氧化钙的溶解度减小,析出氢氧化钙固体。 (2分 ) 【得出结论】:放出 【拓展提高】 : 小明,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反应物中没有氢元素所以不能生成 NaOH。 2
43、Na2O2 2CO2=2Na2CO3+O2 (2分 ) 试题分析: 1、从现象上看,二氧化碳的可以向液体一样从一个容器倒入另一容器,使底部蜡烛先熄灭,上面的蜡烛后熄灭,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 2、棉花是可燃物,要燃烧还要满足两个条件,即: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 【实验分析】: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题中因为有 Na2O2和CO2反应放出热量,使石灰水温度升高,氢氧化钙的溶解度减小,析出氢氧化钙固体,才看到 D装置的烧杯内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拓展提高】 : 题中小明的猜想是错误的,因为在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反应物中没有氢元素所 以不能生成 NaOH。 由题意可推知, Na2O2和 CO2反应生成 Na2CO3和 O2,所以, Na2O2和 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Na2O22CO2=2Na2CO3+O2。 考点:二氧化碳的性质;影响固体溶解度的因素;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的能量变化;质量守恒定律;书写化学方程式;燃烧的条件。 点评:本题考查了很多知识点,涉及二氧化碳的性质、燃烧的条件、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影响因素和质量守恒定律等,难度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