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1-2012学年山东省莱州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学业水平测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假如时空倒流,你回到 170万年前的中华大地,你最可能看到的情景是 A元谋人正在采集食物 B北京人正在用火烧烤捕获的野兽 C山顶洞人正在用骨针缝制衣服 D河姆渡人正在捕鱼 答案: A 试题分析:我国境内发现的远古居民主要有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元谋人生活在距今约一百七十万年,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北京人生活距今约七十万年至二十万年;山顶洞人生活距今约三万年。河姆渡居民生活在距今大约七千年前。只有 A符合题意。 170万年前,北京人、山顶洞人、河姆渡人尚未出现。 考点:本题考查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
2、人类 点评:本题难度较低,考查学生对课文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此外学生还需掌握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在用火方面的区别。元谋人知道用火、北京人学会使用天然火和保存火种,山顶洞人学会人工取火。火的使用使人类进化过程中的一大进步。 按史记记载,一位诸侯国的国君为了报仇雪恨, “苦身焦思,置胆于座,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 ”。这位国君是 A吴王夫差 B齐桓公 C楚庄王 D越王勾践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关键词是 “置胆于座,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 ”这就是历史上 “卧薪尝胆 ”的典故。相传吴越争霸时,吴王夫差大败越王勾践,为报仇雪恨,勾践在屋里挂了一只苦胆,他不时会尝尝苦胆的味道,为的就是不忘
3、过去的耻辱。经过长期准备最终灭掉吴国。后来形容人刻苦自励,发奋图强。 D符合题意。 考点:本题考查古代历史人物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历史典故和历史人物再现的认识能力。本题还可以换个方式进行考查。(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偿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 请问卧薪尝胆指的是 A吴王夫差 B齐桓公 C楚庄王 D越王勾践 选 D) 这是西周分封略图,西周初年实行分封制是为了 A巩固对周边的统治 B镇压奴隶和平民的反抗 C加强诸侯国之间的联系 D密切同周边少数民族关系 答案: A 试题分析:西周为了巩固统治实行分封制,周天子把土地和人民,分给亲属、功臣,让他们
4、去做诸候。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缴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从天子作战。西周的分封制、开发了边远地区、加强了统治。我们可以看出,统治者的主观目的是为了加强和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选 A答案:。 考点:本题考查西周的分封制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需要学生在记忆能力的基础上,理解分封制的内容和影响。分封制在西周统治初期曾经起到积极作用,但后来受分封的诸侯之间反目成仇,经常发生战争,导致周朝分崩离析。 小张在阅读课外书籍时,看到书中这样写道 “在商朝,贵族征讨其他国家胜利后往往举行祭祀,向祖先报捷。 ”如果要验证它的真实性,最有说服力的文字资料是 A史记 B金文 C甲骨文 D铭文 答案:
5、 C 试题分析:研究历史离不开文字资料,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商朝开始的。商朝人把文字可写在龟甲或者兽骨上面,这种文字已经具备汉字结构的基本形式,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被称为 “甲骨文 ”。因此要验证其真实性、可以查阅甲骨文。 C符合题意。史记记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史事,是汉代司马迁所写的一部纪传体通史;金文 也称铭文 是商朝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 A、 B、 D可作为辅助材料,但不是最有说服力。 考点:本题考查甲骨文 点评:本题难度较低,考查学生对课文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甲骨文在一次偶然的机遇中发现, 19世纪末,著 名学者王懿在买回来的药材里,发现了龟甲和兽骨上刻有符号,他断定这是中国
6、失传已久的古老文字。甲骨文就这样被发现了。中国甲骨文和埃及的象形文字、苏美尔人发明的楔形文字等被称为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 唐朝诗人杜牧有一首诗写道: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其中的 “清明 ”是 24个节气之一。我国测定一年分为 24个节气是在 A夏朝 B战国 C西周 D商朝 答案: B 试题分析:夏朝我国就发明了历法,所以叫 “夏历 ”,也就是今天的农历。商朝时期,我国历法逐渐完备、一年分 12个月、大月三十天,小月二十九天,闰 年增加一个月。周朝主要在天文学方面取得成就,如鲁国天文学家关于哈雷卫星的最早记载、日食记录等。战国时期人们测定出一年 24个节气,以便安排农业生产
7、 ,这是历法上的重大成就。 B符合题意。 考点:本题考查我国古代历法上的成就。 点评:本题难度较低,考查学生对课文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节气:根据天气的变化,在一年中定出 24个点,每一个点叫一个节气。二十四节气包括: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等。 下列对长城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它是抵御匈奴的著名城防 B体现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创造性 C秦长城东起临洮,西至辽东 D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 答案: C 试题分析:长城在春秋战国时期已经修建,只是规模较小。秦始皇时期为了抵御北方匈奴族的进攻而大规模修建万里长城。秦长城东起辽东,西至临洮,蜿蜒万余里 、体现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创造
8、性、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 C不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秦朝的万里长城。 点评:本题难度较低,考查学生对课文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著名的 “万里长城 ”是世界建筑史上一大奇迹,见证了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秦朝统一中国之后建成万里长城。后经历代王朝陆续修筑,汉、明两代修筑的规模 更大得惊人,现存的长城为明朝所修筑由渤海之山海关伸展到甘肃省之嘉峪关,长城平均高度为 7.8米,平均底部阔 6.5米,而顶部为 5.8米。它每隔 100米便设一座长方形石台作为了望之用。长城有极高的旅游观光价值和历史文化意义。 2004年 4月,传媒报道,韩国拟将 “端午节 ”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消息传来立即在中国引起强烈
9、反响。 “端午节 ”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是为纪念哪一历史人物而设立 A孔子 B李冰 C屈原 D大禹 答案: C 试题分析:孔子春秋时期大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提出 “仁 ”的学说。李冰战国时期秦国 的蜀郡太守,主持修建都江堰。大禹治理洪水三过家门而不入。屈原战国时期楚国人、屈原虽忠事楚怀王,但却屡遭排挤,怀王死后又因顷襄王听信谗言而被流放,最终于五月五日投汨罗江而死。我国人民为纪念他,将每年农历五月初五都要定为端午节。 C符合题意。 考点:本题考查古代历史人物。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历史人物的识记能力。本题以社会热点为背景材料,体现了时政热点与学科知识相联系的命题要求,不仅拓
10、宽了学生的知识面,也较好的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关注传统文化的意识。 毛泽东讲 “百代都行秦政制 ”,这个 “制 ”指的是 A分封制 B郡县制 C宗法制 D世袭制 答案: B 试题分析:分封制始于西周,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就废除了。宗法制这种制度确立于夏朝,发展于商朝,完备于周朝,是由氏族社会父系家长制演变而来的,是王族贵族放按血缘关系分配国家权力,以便建立世袭统治的一种制度,影响于后来的各个封建王朝。世袭制始于启,是古代皇帝下台后,将皇帝的九五之尊转给自己的儿子的制度。秦始皇建立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地方推行郡县制、天下分为 36郡、郡下设县。郡县制的推行、在我国历史上影响深远,一直至今。 B
11、符合题意。 考点:本题考查郡县 制。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郡县制的理解能力。秦创立的一套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影响着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郡县制还一直影响至今。 公元前 218年咸阳人李良到南方经商,一路上发现各地使用的货币和咸阳的一样,这时全国通用货币的标准样式是下图中的哪一项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公元前 221年秦朝朝建立、定都咸阳。秦始皇统一六国后。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实现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的大一统。在货币方面、秦始皇规定在全国统一使用圆形方空铜钱。结合图示,只有 D符合题意。 A、 B、 C是秦统一之前的六国货币。 考点:本题考查秦始皇统一货币。
12、 点评:本题难度较低,本题图文结合,以图片的形式直观反应了秦的统一使用的圆形方孔铜钱,考查学生对课文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和对图片的辨别能力。 “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 ”,这里的 “坑 ”指的历史事件是: A坑杀长平之战的赵国降军 B坑杀少数民族俘虏 C坑杀起义的农民 D焚书坑儒 答案: D 试题分析:诗句的意思是说秦始皇的焚书坑儒事件,并没有使得百姓们臣服于他的暴政,反而是那些没有读过书的刘邦项羽之辈(泛指各地的农民起义者)推翻了秦朝统治。这里的 “坑 ”指的焚书坑儒,秦始皇为为了加强思想控制、发布焚书令、并把一批儒生活埋在咸阳。 D符合题意。 A、 B、 C都讲到坑杀。但与题意刘邦项
13、羽领导农民起义推翻清朝无关。 考点:本题考查焚书坑儒。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理解能力。本题由焚书坑儒联系到秦末农民起义的爆发。秦的灭亡根本原因是秦的暴政。本题从侧面考查了学生对的暴政的理解。 李白的诗 “秦 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这里指的是 A陈胜吴广起义 B楚汉之争 C秦完成统一 D长平之战 答案: C 试题分析:诗的大意是:秦王横扫天下,那如老虎一样看着诸侯的气势多么雄大啊。他挥剑割断浮云,那各国诸侯就全都向西来朝拜秦王了。这是也李白对秦始皇功过是非的评价。李白认为秦始皇最大的历史功绩就是统一六国。 C符合题意。陈胜吴广起义是秦末农民起义、
14、楚汉之争是项羽和刘邦之间的,长平之战是秦国和赵国之间的战争,与题意无关。 考点:本题考查秦统一六国。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本题以李白的诗句 来考查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理解能力。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分裂的局面、开创统一的新局面,秦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周幽王烽火戏诸侯 ”、 “孔子周游列国 ”,与 “诸侯 ”“列国 ”的产生相关的制度是 A禅让制 B世袭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的关键词是 “诸侯 ”“列国 ”的产生。禅让制是尧舜禹时期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那时没有国家、诸侯产生。 A不符合题意。禹死后、启继承父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B
15、与题意不符合。郡县制是秦始皇创造一套管理地方的行政制度。也没有诸国和列国出现。 A、 B、 D均不符合题意。西周为了巩固统治、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列国就是各个诸侯国的统称。 C符合题意。 考点:本题考查分封制。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能力。分封制在西周初期曾经起到过巩固统治的作用,但后来诸侯之间反目成仇、战争不断、最后导致周朝的分崩离析。 据 “夏商周断代工程 ”测定,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朝代夏朝建立于约公元前2070年,这一年即 A 21世纪 70年代 B公元前 21世纪 70年代 C公元前 20世纪 70年代 D 20世纪 70年代
16、答案: B 试题分析:表示历史时间的常用词汇有很多,如公元、世纪、年代、时代、朝代、年号等。其中公元纪年是世界上最通用的时间纪年法,比如本题时间 “公元前 2070年 ”就是公元纪年法。世纪纪年法:每 100年称为一个 “世纪 ”,公元前 1年到公元前 100年为公元前 1世纪,公元 1年到公元 100年为公元 1世纪,因此公元前 2070年应该表述为公元前 21世纪 70年代。 B符合题意。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历史时间的不同表述方式。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理解能力和对历史时间的表述能力。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的夏朝标志我国漫长的原始社会结束、奴隶社会开始了。 河南殷墟遗址被列为 2
17、006年第三十届世界遗产大会上我国的审议项目。你认为殷墟遗址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最主要是因为它向人们展现了哪个王朝的社会风貌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东周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讲到的是殷墟遗址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理由。殷是商代的都成,商朝因水患屡次迁都,直到盘庚迁都到殷才稳定下来,所以商朝又称殷朝。殷墟遗址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可以向人们展示商朝的社会风貌。 B符合题意。夏朝的都城在城阳、西周定都镐京、东周迁到都洛。 A、 C、 D均与殷墟遗址无关。 考点:本题考查商朝的都城 点评:本题难度较低,考查学生对课文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和理解能力。作为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项目,商代具有独特的历史文化背景、如
18、商代的甲骨文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之一, 商代的司母戊鼎是现存最大的青铜器。还有造型 奇特的四羊方尊等。 小说封神榜中有关 “炮烙之刑 ”“以酒为池 ”的描写,反映了统治者的极度暴虐腐朽,这与哪位统治者有关: A夏王桀 B商王纣 C周厉王 D周幽王 答案: B 试题分析:小说封神榜是根据武王伐纣的历史故事编写而成的,以神话小说的方式讲述了武王在姜尚等人帮助下西周建立、商朝灭亡的一部文学作品。“炮烙之刑 ”“以酒为池 ”指的是商朝末代暴君 商纣王。 C符合题意。夏王桀是夏朝的最后一个国王,也是历史上有名的暴君,他的暴政主要体现在修建豪华宫殿、饮酒作乐,自诩为太阳、把人当做坐骑。周厉王的暴 政主
19、要体现在 “道路以目 ”严密监视人们的言行等方面。周幽王是西周末代君主。制造 “烽火戏诸侯 ”的荒唐闹剧。 A、 C、 D均不符合题意。 考点:本题考查商朝末代君主。 点评:本题难度较低,考查学生对历史故事和人物再现的认识能力。综合分析夏商周的兴亡可以看出,夏商周灭亡的共同原因是王朝末代君主的残暴统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善于总结规律, 夏令营的老师带领同学们再现了西周时期成千上万奴隶在一起耕作和战国时期以个体家庭为单位生产的场景,这种耕作方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商业的兴盛 B水利工程的兴修 C铁器、牛耕的使用和推广 D劳动力的增加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关键是要理解 “西周时期成千上万奴隶
20、在一起耕作和战国时期以个体家庭为单位生产的场景 ”这句话的意思。这就是说在西周的时候是奴隶集体耕种、在战国的时候是以个体家庭为单位进行耕作。这就说明了战国时期人们征服自然的能力增强了、这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而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工具的进步有着密切的联系。战国时期铁器、牛耕的使用和推广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因此个体家庭劳动也就可以取代了成千上万人的集体劳动。 C 符合题意。 考点:本题考查铁器、牛耕的使用和推广。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本题以夏令营为切入点,考查学生对战国时期生产方式变化的理解。生产力是推动社会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生产力的发展一定程度上要依靠生产工具的改进和更新
21、。 战国策中对战国武器的描述 “陆断牛马,水击鹄雁,当敌即斩 ”这是因为随着经济的发展,青铜兵器得到改进而更锋利。此外,此时还出现了 A战车 B水兵 C铁兵器 D弓箭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题目意思,此兵器是在战国时出现的。中国古代战车可以追溯到黄帝时期、炎黄战蚩尤就曾经使用过战车;弓箭在原始社会就有了。 A、 D可以排除。水兵作为一个兵种,不是严格意义上的 “兵器 ”,商朝是我国青铜器灿烂时期,春秋时期,我国开始出现铁农具、到战国时期,铁农具使用的范围扩大。完全可以铸造成铁兵器。 C符合题意。 考点:本题考查铁兵器的出现。 点评:本题难度较低,考查学生对课文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中国古代主
22、要以陆军为主、一般设置有步兵、骑兵、战车兵、弓箭兵(弩兵)。水兵统一称为水军。 巨大的商代司母戊方鼎可以证明我国商周时期 A畜牧业发达 B原始农耕文明出现 C铁器开始使用 D青铜工艺水平高超 答案: D 试题分析:商朝是我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青铜器品种多、工艺精美。著名的司母戊大方鼎高 1.33米,长 1.1米,重 832.84千克,是世界现存最大的青铜器,说明了当时青铜工艺水平高超 。 D符合题意。畜牧业和司母戊大方鼎无必然联系。原始农耕文明出现是在河姆渡原始居民和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时期。B不符合题意。铁农具的出现是在春秋时期。 C也不符合题意。 考点:本题考查商朝的青铜器发展水平 点评:
23、本题难度较低。本题以司母戊大方鼎实物图片的形式展现了商朝高超的青铜工艺水平,以此来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商代是我国青铜文明的灿烂 时期,除了司母戊大方鼎之外、还有造型奇特的四羊方尊、青铜面具、玉虎、玉象等等。 著名学者余秋雨的生花妙笔,曾经给人们留下了一段优美的文字: “就在秦始皇下令修长城的数十年前,四川平原上已经完成了一个了不起的工程,它的规模从表面上看远不如长城宏大,却注定要稳稳当当地造福千年。长城的社会功用早已废驰,而它至今还在为无数田地输送汩汩清流。 ”请从此判断,余秋雨笔下的 “它 ”应是指 A都江堰 B郑国渠 C大运河 D六辅渠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的关键词是 “四川平原上已
24、经完成了一个了不起的工程 ”。郑国渠是最早在关中建设大型水利工程,大运河是隋朝隋炀帝时期修建的。六辅渠是古代关中地区六条人工灌溉渠道的总称,是汉武帝元鼎六年,左内史倪宽主持修建。 B、 C、 D均不符合题意。都江堰是战国时期秦属太守李冰主持修建的,都江堰消除水患、灌溉农田、两千多年来一直造福四川人民。 A 符合题意。 考点: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课文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和理解能力。李冰修建的都江堰虽然不入万里城那样闻名世界,但就实用功能而论、都江堰消除水患、灌溉农田、使四川平原变 得 “水旱从人、不知饥馑 ”,获得 “天府之国 ”的美称。 孔子曾说 “中上之人,可以语上(深奥的学问)也,中下之
25、人,不可以语上也。 ”这表明他提倡 A启发诱导 B因材施教 C温故而知新 D有教无类 答案: B 试题分析:这句话的意思是,孔子说: “具有中等以上才智的人,可以给他讲授高深的学问,在中等水平以下的人,不可以给他讲授高深的学问。 ”孔子向来认为,人的智力从出生就有聪明和愚笨的差别,即上智、下愚与中人。既然人有这么多的差别,那么,孔子在教学过程中,就提出 “因材施教 ”的原则。 考点:本题考查孔子的教育思想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孔子是春秋时期大思想家、儒家学派创始人,提出 “仁 ”的学说。孔子也是大教育家,他主张根据学生的智力水平的高低来决定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这对我国教育学
26、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他的因材施教、有教无类等很多教育思想对今天都具有指导意义。 秦始皇焚书坑儒是为了 A加强专制统治 B结束百家争鸣 C消灭读书人 D弘扬儒家文化 答案: A 试题分析:秦始皇为了加强思想控制,接受李斯的建议发布焚书令,除医药、占卜、种植的书籍外,其他的书全部烧掉。他还暗中把批评他的一批儒生活埋在咸阳,这就是 “焚书坑儒 ”。其目的是为了加强专制统治,选 A。 考点:本题考查秦始皇焚书坑儒。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一直以来,人们对秦始皇的功过是非的评价,可谓众说纷纭、褒贬不一。但是就某个特定的历史事件来评论的话,秦始皇的焚书坑儒最为惨无人道。 齐桓公能
27、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的最主要原因是 A领土广阔经济富庶 B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进行改革 C提出 “尊王攘夷 ”的旗号 D召集诸侯会盟 答案: B 试题分析:领土广阔经济富庶,这是齐国具有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提出 “尊王攘夷 ”的旗号是齐国争霸的手段和方式之一,召集诸侯会盟标志着齐国霸主地位的确立。齐桓公能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的最主要原因是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进行改革,因为管仲改革内政、发展生产,使齐国国富兵强,最终才确立霸主地位。 B符合题意。 考点:本题考查齐桓公成为第一个霸主的原因。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齐桓公是春秋五霸的第一个霸主,春秋五霸是春秋时期五个被推为盟
28、主的国君,有两 种说法:一种是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吴王夫差和越王勾践。另一种是说法: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宋襄公和楚庄王。 你认为下列哪种制度的出现标志着我国古代由 “公天下 ”变成了 “家天下 ” A禅让制 B王位世袭制 C郡县制 D中央集权制 答案: B 试题分析: “公天下 ”可以理解为生产资料的公有制、人人平等、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也没有剥削和压迫。天下一家; “家天下 ”可以理解为生产资料私有制,有国家、阶级、剥削和压迫的出现、打破了 “平等 ”。公元前 2070 年禹建立夏朝,禹死后,启继承父位,从此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公天下 ”变成了 “家天下 ”。 B符合题意,禅让制出现
29、在尧舜禹时期,尧舜禹作为部落联盟首领他们没有 “特权 ”,中央集权制、郡县制是秦始皇创立的一套封建专制制度。 A、 C、 D均不符合题意。 考点:本题考查世袭制 点评:本题难度较低,考查学生对课文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和理解能力。本题还可以换个方式来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禹死后,启继承父位。我国古代由“公天下 ”变成了 “家天下 ”,这标志着哪个制度出现 ,: A 禅让制 B王位世袭制 C郡县制 D中央集权制 选 B ) 苏辙的 涂山 “娶妇山中不肯留,会朝山下万诸侯。古人辛苦今为谁,只见清淮入海流。 ”这首诗称赞的是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治水英雄,他是: A盘古 B炎帝 C禹 D共工 答案: C 试题
30、分析:根据题意 “这首诗称赞的是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治水英雄 ”可知,这关于大禹治水的故事。相传很早以前,黄河经常泛滥,大禹带领自己的部落对黄河进行疏导,为此三过家门而不入。此后黄河再也没有泛滥,并且造福人类。选 C。盘古是中国古代传说时期中开天辟地的神,是中国历史传说中开天辟地的先祖。炎帝是黄河流域著名的部落联盟首领,与黄帝部落结盟,形成日 后的华夏族。共工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天神。为西北的洪水之神,传说他与黄帝族的颛顼发生战争,不胜,怒而头触不周山,使天地为之倾斜。 A、 B、 D均不符合题意。 考点:本题考查古代历史人物 点评:本题难度较低,考查学生对历史故事再现的认识能力。本题还可以从尧舜禹
31、的禅让来考查学生对禅让制的理解能和认识。尧舜禹当选为部落联盟首领、他们自身具有优秀的品质值得我们学习:尧生活简朴、克己爱民、舜宽厚待人、以身作则。禹治水有功、与群众同甘共苦,三过家门而不入。 填空题 春秋战国时期 _和 _的使用 和推广,标志着社会生产力的显著提高。 答案:铁农具 牛耕 试题分析:春秋时期,我国开始出现铁农具。春秋末年已经使用牛耕,牛耕是我国农业史上的一次革命。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使土地利用率和农作物产量显著提高, 考点:本题考查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 点评:本题难度较低,考查学生对课文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本题还需要理解的一个知识点是牛耕是我国农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 春秋时期,
32、齐桓公任用 _为相,积极改革内政,发展生产,齐国国富兵强;秦始皇采用 _的建议,焚书坑儒,加强思想统治。 答案:管仲 李斯 试题分析:春秋时期,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积极改革内政发展生产、齐国国富兵强、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秦始皇为了加强思想统治 ,接受李斯建议、发布焚书令,并把一批儒生活埋在咸阳,史称 “焚书坑儒。 考点:本题考查管仲改革和秦朝的焚书坑儒。 考点:本题难度较低,考查学生对课文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本题还可以就管仲改革和商鞅变法综合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能力。 禹死后, _继承父位,从而 _制代替了禅让制。 答案:启 世袭 试题分析:禹死后,启继承父位,世袭制代 替禅让制
33、, “公天下 ”变成 “家天下 ”。 考点:本题考查世袭制。 点评:本题难度较低,考查学生对课文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只要尧舜禹的禅让等相关知识点就可以作答。 黄帝部落联合炎帝部落,在 _战中打败蚩尤;公元前 260年,秦赵之间发生了激烈的 _之战。从此。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御秦国的进攻。 答案:涿鹿 长平 世界上最早的水稻和 _的农业生产区域分别位于我国的_和黄河流域。 答案:粟 长江流域 试题分析: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粟的国家,是半坡原始居民在黄 河流域种植的;我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是河姆渡居民在长江流域种植的。 考点:本题考查我国原始农耕生活。 点评:本题难度较低,考查学生对课文基
34、础知识的识记能力。本题还可以从河姆渡原始居民和半坡原始居民所属流域、居住房屋、种植农作物等方面来考查两者的差异。 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聪明睿智,光被遐荒,建此伟业,雄立东方。 ” 材料二 “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指南针,平定蚩尤乱。世界文明,唯有我先。 ” 请回答: ( 1)材料一是为称赞谁而写的祭文 ( 1分) ( 2)材料二的 “神州轩辕 ”指的是谁 ( 1分)他被尊称为什么 ( 2分) ( 3)材料二中的 “创造指南针,平定蚩尤乱 ”与哪个事件有关 ( 2分) ( 4) “轩辕 ”后来和哪个部落结成联盟 ( 2分)形成日后的哪一个民族 ( 2分) 答案: (
35、1)黄帝。 ( 2)黄帝; “人文初祖 ”。 ( 3)炎黄战蚩尤。 ( 4)炎帝;华夏族。 试题分析:( 1)这是毛泽东同志于一九三七年四月五日(清明节),亦即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前夕为表达抗敌御寇的坚强决心,与朱德总司令联名致祭陕西黄帝陵时所写的祭黄帝陵一文的开篇语。这是歌颂黄帝的丰功伟绩。 ( 2)材料二世 孙中山先生对黄帝的评价。神州轩辕就是神州大地、华夏始祖 黄帝。相传。黄帝打败蚩尤后,他还建造宫室、制作衣裳、教人们挖井,发明舟车,为后世衣食住行奠定基础。被尊称为 “人文初祖 ”。 ( 3)相传,在涿鹿之战中,蚩尤请来了风伯、雨师助阵,风雨大作,使黄帝、炎帝部众迷失方向。黄帝命部下制造指南
36、车辨别方向,才把蚩尤打败。 ( 4)黄帝部落和炎帝部落联合在涿鹿一战中大败蚩尤。从此炎帝和黄帝部落结成联盟,经过长期发展形成日后的华夏族。 考点:本题考查华夏之祖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本题两个材料都是古文,学生理解材料有一定的难 度,但是设问都是比较简单,学生只需根据课文所学的基础知识就可以作答。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孔子的学生冉求胆小,遇事退缩。孔子有意识地教育他,凡事要抓紧马上去做。学生仲由敢做敢为,但是不够稳重。孔子怕他冒失,就叮嘱他凡事要请教父兄以后再去做。 材料三 学生樊迟向孔子请教怎样耕田种菜,孔子却认为学那些知识没有出息。 ( 1)指出材料一中孔子的主要观点。(
37、 4分) ( 2)材料二反映了孔子什么样的教育思想 ( 2分) ( 3)简单说说我们应该怎样对待我国古代的传统文化 ( 4分) 答案: ( 1)以德治民 (或提倡 “仁 ”的学说);温故而知新。 ( 2)反映了孔子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 ( 3)我们要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孔子的教育思想、教育方法值得我们借鉴),但对待古代文化应一分为二的看待,剔除其糟粕,吸收其精华。 试题分析:( 1)材料一是两幅图,一幅讲到孔子的治国思想、一幅讲到孔子的教育思想。结合相关文字说明可以知道,孔子的治国思想是 “以德治民 ”;他的教育思想是 “温故而知新 ”。 ( 2)材料二讲到孔子的二个学生,由于两人个性
38、不同,孔子采取了对他们不一样的教育方法。这是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 ( 3)中国古代的传统 文化有精华的地方、也有糟粕之处。我们不能一味肯定或者否定、应该一分为二去看待。取之精华、去之糟粕。 考点:本题考查孔子的思想主张。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孔子思想的识记和理解能力。孔子是我国春秋时期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的儒家思想作为正统思想一直影响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他的教育思想至今仍然具有指导意义。当然对待古代文化,我们要坚持一份为二的观点,取之精华、去之糟粕。 阅读下列材料: 公元前 356年,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开始变法。这一天,在成阳城内,一名官员正在向下面围观的人
39、群大 声宣读变法法令: “一、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自由买卖;二、按照在前线杀敌的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相应的耕地、住宅和官职,没有军功就不能享受贵族特权;三、凡是奴隶从事农业生产,多交租锐,免其徭役;四、建立县制,全国划分 31个县,由国君直接委派官吏管理。 ”听了这些法令,人群中议论纷纷。不同阶层的人对法令褒贬不一。 请回答: ( 1)若你是材料一人群中的新兴封建地主,你会对法令中的哪项措施表示欢迎 ( 2分) ( 2)若你是人群中的奴隶主贵族,你会对法令中的哪一条措施最为不满 原因是什么?( 2分) ( 3)若你是人群中的农 民,你对法令看法如何 ( 2分) ( 4)你认为上述措施中哪项对
40、后世影响最大 ( 2分) ( 5)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商鞅变法使秦国逐渐强大起来,最后统一全国,由此请说出变法或改革与社会发展的辩证关系。( 2分) 答案: ( 1)地主: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自由买卖(第一项); ( 2)奴隶主贵族:按照在前线杀敌的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相应的耕地、住宅和官职,没有军功就不能享受贵族特权。因为这样就削弱了奴隶主贵族的特权。 ( 3)农民:欢迎改革的措施。 ( 4)建立县制(第四项): ( 5)顺应历史潮流的变法或改革是推动社会前进的强大动力。 试题分析:( 1)作为新兴地主阶级自然对有利于土地方面的改革和变法内容表示欢迎。即对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自由买卖。这
41、项表示支持。 ( 2)贵族本身掌握很大的特权,但改革后,贵族的权利大小与军功大小有直接联系,所以对第二条规定不满。 ( 3)根据改革内容,农民可以积极参军、也可以开垦土地多种粮食,这就有利于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民支持这样的改革。 ( 4)建立县制,全国划分 31个县,由国君直接委派官吏管理。这有利于中央对地方的管辖,这项制度一直沿用至今。影响最大。 ( 5)商鞅变法使秦国经济发展、国家富强、成为战国后期最强大的国家。为覃灭六国奠定基础。所以说改革是推动社会前进的强大动力。 考点:本题考查商鞅变法。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商鞅变法是个重点内容、可以和管仲改革、北魏孝文帝改革
42、一起进行考查,在学习过程中需注意知识的前后联系和同类比较分析,系统掌握改革变法类的知识。 问答题 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是世界领先的,也是在不断发展中得以完善的,请结合自己所学的历史知 识回答秦及以前古代地方制度推行的几个问题: ( 1)西周实行怎样的政治制度 哪些人有可能被分封为诸侯 这一制度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 6分) ( 2)秦朝在地方上推行什么制度 ( 2分) ( 3)西周和秦虽然实行不同的地方管理体制,但在当时都起到了巩固统一的作用,从中你得到了怎样的认识 ( 2分) 答案: ( 1)分封制。周天子的亲属、功臣。开发了边远地区:加强了统治,西周成为了一个强盛的国家。 ( 2)郡县制。 (
43、 3)国家制定政治制度,要根据实际情况,要不断进行创新。(答对意思即可)。 试题分析:( 1)根据材料的意思,本题 涉及到的知识点是西周的分封制。西周实行分封制的目的是为了巩固封建统治。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封给亲属、功臣,让他们当诸侯。西周的分封制在初期确实起到积极作用,国家得到有效的管理,边远地区也到开发,国家越来越强大。 ( 2)秦始皇创立一套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在中央设置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地方推行郡县制,分天下为 36郡,郡下设县。 ( 3)西周和秦朝是两个不同的历史时期,统治者管理国家的措施也不一样。这与我们今天所提倡的与时俱进、改革创新的理念相符。 考点:本题考查古代行政制度。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西周分封制和秦朝推行郡县制的理解能力。无论分封制还是郡县制,统治阶级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地方。两者也确实起到过很大的积极作用,特别是郡县制,对我国具有深远意义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