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12012 学年江苏盐都郭猛中学七年级第二学期期中检测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隋炀帝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暴君,下列历史史实与隋炀帝有关的是 建立隋朝 开通大运河 创立科举制 崇尚节俭 A B C D 答案: B 被后世称为 “画圣 ”的画家及其代表作是 A阎立本的步撵图 B吴道子的送子天王图 C虞世南的游春图 D顾恺之的洛神赋图 答案: B 2006年 7月 1日,青藏铁路建成通车(见图),火车终于修到了 “世界屋脊 ”,那么青藏铁路的路线与下列哪一事件的路线最相似 A张骞出使西域 B鉴真东渡日本 C文成公主入藏 D玄奘西游天竺 答案: C 在我国历朝历代的疆域图中,有一幅在今天
2、的西藏区域注着 “宣政院辖地 ”的疆域图,那么它是 A唐朝疆域图 B元朝疆域图 C明朝疆域图 D清朝疆域图 答案: B 下列关于纸币出现的原因叙述正确的是 A宋朝的造纸业发达 B纸币的制造比铁钱制造方便 C由于商业发展很快,携带铁钱不方便 D对外贸易中,对方不使用铁钱 答案: C 后来发展为著名瓷都的景德镇兴起于 A隋朝 B北宋 C南宋 D唐朝 答案: B 瓦子在宋代城市的盛行,主要是因为 A士大夫的提倡 B达官贵人的需要 C市民阶层不断壮大 D农民的需要 答案: C 下列叙述与回族的形成有关的是 A回族是汉族与畏兀儿人融合的结果 B汉族与女真、契丹等民族融合结果 C蒙古草原的统一 D信仰伊斯
3、兰教的波斯人、阿拉伯人,来中国后与汉、蒙、畏兀儿等民族融合的结果 答案: D 在广州等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的朝代是 A隋 B唐 C两宋 D元 答案: C 与北宋和南宋关系类似的政权是 A西汉与东汉 B西晋与东晋 C唐朝与后唐 D西魏与东魏 答案: B 我国历史曾出现过几次民族融合的高潮,实现民族融合的基本因素是 A封建统治者采取促进民族融合政策 B各民族之间的长期交往 C经济繁荣,社会生产的不断进步 D少数民族大量的内迁 答案: B 下列人物属于古代蒙古族的杰出统治者的是 完颜阿骨打 元昊 铁木真 耶律阿保机 忽必烈 A B C D 答案: C 郾城大战的交战双方是 A金与南宋 B辽与北宋 C金
4、与北宋 D辽与南宋 答案: A 宋元时期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其历史发展的主流是 A社会动荡不安与民族仇杀混乱 B政权分裂与社会倒退 C少数民族掌握中原政权与国家走向分裂 D经济中心南移与民族关系发展 答案: D 中国古代规模宏大的建筑工程很多,下列哪一古代的工程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 答案: C 科举制度是在 _逐渐完善的( ) A隋朝 B唐朝 C宋朝 D元朝 答案: B “和同为一家 ”反映了唐朝同哪个少数民族的友好关系 A回鹘 B吐蕃 C突厥 D南诏 答案: B 如图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生产实践中创制的新型灌溉工具,它所使用的动力是 A风力 B水力 C畜力 D人力 答案:
5、B 武则天遗言立无字碑,由后人评说自己的功过。下列是四位同学根据掌握的有关历史知识,为评价武则天撰写的一句碑文。你认为最恰当的应该是 A大大提高了妇女社会地位 B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C善于纳谏,开创了 “贞观之治 ” D励精图治,使唐朝进入全盛时期 答案: B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旨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通过该诗,我们可以判断作者的生活时代是在唐朝 A贞观之治时期 B武则天统治时期 C开元盛世时期 D宋太祖统治时期 答案: C 下列哪一古代帝王的一生经历充分说明了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 ”这句警世名言 A隋文帝 B唐太宗 C武则天 D唐玄宗 答案: D 毛泽东
6、的词沁园春 雪中被作者称为 “一代天骄 ”的历史人物是 A秦始皇 B汉武帝 C唐太宗 D成吉思汗 答案: D 宋朝人的书中记载说;昔汴都(即北宋都城东京)数百万家, 尽仰(依靠)石炭(古时称煤为石炭),无一家燃薪(柴)者。该材料与下列内容对应的是 : A丝织业 B制瓷业 C冶铁业 D采煤业 答案: D 莫高窟被称为世界最大的艺术宝库之一,主要是因为 A大批宝物被劫掠到国外 B有大量的碑刻书法 C有大量精美的彩塑和壁画 D建筑具有独特风格 答案: C 我国是茶的故乡,俗话说 “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 ”,那么饮茶之风在全 国盛行 A隋朝 B唐朝 C明朝 D清朝 答案: B 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
7、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7分 ) 材料一 : 材料二: 材料 1所示的唐代文化使者是谁?他主要出使哪个国家?( 2分) 材料二中的鉴真主要出使哪个国家? (1分 ) 依据材料 1, 2指出唐朝时期对外政策的特点?( 2分) 以上这种对外政策,对我们有何启示? (2分 ) 答案: 、玄奘 (1分 )。主要出使印度。 (1分 ) 、日本。 (1分 ) 、开放 (2分 ) 、坚持改革开放的对外政策,学习别人的长处,发展自己(其他意思相近即可) (2分 ) 材料一: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谁能载舟,亦能覆舟。 材料二: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如一。 材料三: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
8、,可以知得失。 这几句话出自哪一位皇帝之口?( 1分) 材料一是什么意思?说明了他认识到什么问题?( 3分) 材料二反映了什么样的民族政策?这种政策具体体现是什么?( 3分) 材料三中的镜子是谁?它重用的人才还有哪些?( 3分) 答案: 唐太宗 (1分 ) 君主好比是船,百姓好比是水;水能载船行走,也能把船掀翻。 (2分 )他认识到人民群众力量的伟大 (1分 ) 反映了比较开明的民族政策, (2 分 )体现在北方各族尊奉他为 “天可汗 ”。 (1 分 ) 镜子指魏征, (1分 )他重用的人才还有房玄龄、杜如晦。 (2分 ) 阅读下列材料: (8分 ) 材料一 宋代的社会经济、文化、科学技术得到
9、了高度发展,使得我国古代的经济重心完成了从黄河流域向长江流域的转移。 材料二 各地城市周围和农村交通要道附近出现了大量集市,逐渐形成大大小小的城镇,极大地促进了城市商业的繁荣。 ( 1)概述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主要历程和原因? (4分 ) ( 2)结合材料二,概括宋代商品经济发展的表现。 (2分 ) ( 3)商品经济的发展与政府采取的政策密切相关。简要说明宋代在对外贸易上采取的政策。 (2分 ) 答案:( 1)从唐朝中后期经济中心开始南移,到南宋最后完成。( 2分)南方地区长期处于相对稳定的环境,人口南迁;自然条件优越。( 2分) ( 2)出现了商业繁荣的集市、城镇、城市;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2 分) ( 3)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加以管理。( 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