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1届北京市东城区中考二模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把少量下列物质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搅拌,可以得到溶液的是 A食盐 B面粉 C食用油 D牛奶 答案: A 试题分析: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食盐可以溶于水形成溶液,面粉、食用油、牛奶都不能形成溶液。选 A。 考点:溶液的特征。 点评:根据溶液的特征判断,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下列对金属和金属材料的认识中,不正确的是 A生铁和钢的性能完全相同 B铁在潮湿的空气中容易生锈 C赤铁矿的主要成分是 Fe2O3 D回收废旧金属有利于节约金属资源 答案: A 试题分析:生铁是含碳 2%-4.3%的铁的合金,钢是含碳 0.03%-2%的铁的合金
2、,它们的性能不全相同;铁在潮湿的空气中容易和水蒸气、氧气共同作用而生锈;赤铁矿的主要成分是 Fe2O3;回收废旧金属有利于节约金属资源。选 A。 考点:生铁和钢;铁的锈蚀、赤铁矿、金属材料的回收和利用。 点评:纯金属和合金都是金属材料,铁在潮湿的空气中容易和水蒸气、氧气共同作用而生锈,每年都造成很多金属的损失。 用分子的观点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一滴水中大约有 1.6l021个水分子,说明分子很小 B石油气加压后可贮存在钢瓶中,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隙 C水沸腾时可掀起壶盖,说明分子大小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D在太阳下晾湿衣服干得快,说明分子运动速率与温度有关 答案: C 试题分析:微粒有分子、原
3、子和离子,微粒的性质有:微粒很小;微粒不断运动;微粒之间有间隔。一滴水中大约有 1.6l021个水分子,说明分子很小;石油气加压后可贮存在钢瓶中,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隙;水沸腾时可掀起壶盖,说明分子之间的间隔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在太阳下晾湿衣服干得快,说明分子运动速率与温度有关。选 C。 考点:微粒的性质。 点评:微粒的性质有:微粒很小;微粒不断运动;微粒之间有间隔。 根据下表中 pH的数据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物质 盐酸 CuSO4溶液 NaCl溶液 水 Na2CO-3溶液 NaOH溶液 pH 7 7 A pH7的溶液一定是碱溶液 C pH=7的一定是水 D盐溶液可能显酸性、碱性或中性 答案:
4、D 试题分析: pH7的溶液一定是碱性溶液; pH=7的一定是中性溶液;盐溶液可能显酸性、碱性或中性。选 D。 考点:溶液的 PH;酸碱性。 点评:酸溶液一定是酸性的,但酸性溶液不一定是酸溶液;碱溶液一定是碱性的,但碱性溶液不一定是碱溶液;盐溶液可能显酸性、碱性或中性。 保护环境是我们应共同关注的社会问题。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SO2、 NO2排入大气会形成酸雨 B CO2的过量排放将导致温室效应 C随意丢弃塑料垃圾会造成 “白色污染 ” D推广大量使用农药、化肥以提高农作物产量 答案: D 试题分析: SO2、 NO2排入大气会形成酸雨; CO2的过量排放将导致温室效应;随意丢弃塑料垃圾会
5、造成 “白色污染 ”;大量使用农药、化肥会导致环境污染,不利于环境保护。选 D。 考点:酸雨的形成;温室效应;白色污染;化肥和农药的合理使用。 点评:化肥和农药的合理使用可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但大量使用农药、化肥会导致环境污染。 对下列各主题知识的整理完全正确的是 A 环境保护 B生活常识 废旧电池 随意丢弃 生活污水 处理后排放 防煤气中毒 室内放一盆水 人体缺铁 引起缺铁性贫血 C 化学反应类型 D性质与用途 盐酸和石灰水混合 中和反应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 置换反应 乙醇有可燃性 用作燃料 活性炭有吸附性 用于净化水 答案: D 试题分析:随意丢弃废旧电池会导致水体污染和土壤污染;一氧化碳
6、不易溶于水,也不与水反应,在室内放一盆水不能防煤气中毒;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是两种化合物反应,生成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的反应,不是置换反应; D说法全对。选 D。 考点:环境保护;元素与人体健康;一氧化碳的性质;中和反应;置换反应;水的净化。 点评:酸和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是中和反应,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是置换反应。 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右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是 A 40 时,丙的溶解度最大 B由 60 降温至 40 时,甲析出的晶体最多 C 40 时,乙和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同 D 40 时, 100 g水中加入
7、 50 g 丙,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33.3% 答案: C 试题分析:由溶解度曲线图可知: 40 时,甲的溶解度最大;由 60 降温至 40时,乙析出的晶体最多; 40 时,乙和丙的溶解度相同,故它们此时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同; 40 时,丙的溶解度是 40g, 100 g水中加入 50 g 丙,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28.6%。选 C。 考点:溶解度;溶解度曲线图。 点评: 40 时,乙和丙的溶解度曲线相交于一点,说明此时它们的溶解度相同。 下列除去杂质 (少量 )的方法正确的是 选项 物质 杂质 除去杂质的方法 A CO2 CO 点燃 B CaO CaCO3 加水溶解
8、、过滤 C NaCl溶液 Na2CO3 加入适量石灰水,过滤 D FeCl2溶液 CuCl2 加过量铁粉,过滤 答案: D 试题分析: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具有灭火的作用,二氧化碳中混有少量的一氧化碳,不能用点燃的方法除去;氧化钙会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故氧化钙中混有少量碳酸钙不能加水除去;碳酸钠可以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钠,其中氢氧化钠会混入氯化钠溶液中,一次氯化钠溶液中有碳酸钠不能用石灰水除去;氯化铜与铁反应,生成铜和氯化亚铁, D 正确。选 D。 考点:除杂。 点评:物质除杂时,要根据主要物质和杂质的性质来选择合适的方法,不能除去主要物质,也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盐酸
9、和滴有酚酞的 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时,溶液 pH变化如下图所示,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实验是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盐酸 B x点时,溶液中只含有一种溶质 C y点表示盐酸和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 D y点和 z点时,溶液均呈现无色 答案: B 试题分析:由图中 PH曲线可知,溶液原来的 PH大于 7,可见原来是碱性溶液,故该实验是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盐酸; x点时,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了一部分,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是氢氧化钠和氯化钠; y点时,溶液 PH=7,表示盐酸和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 y点时溶液 PH=7,呈中性, z点时,溶液 PH小于 7,溶液呈酸性,酚酞在酸性和中性条件下都不变色,故 y
10、点和 z点时,溶液均呈现无色。选 B。 考点:溶液的 PH曲线;酸与碱反应;酸碱指示剂。 点评:溶液的 PH大于 7,溶液呈碱性;小于 7,溶液呈酸性;等于 7,溶液呈中性。 利用右图可以制取并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移动铜丝能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B实验中浸有石蕊溶液的棉花会变蓝 C可以用稀硫酸代替稀盐酸完成实验 D可以用铁丝代替铜丝来进行实验 答案: A 试题分析:由题中图示可知,移动铜丝,让装有石灰石的尼龙袋接触或者离开盐 酸,就能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实验中浸有石蕊溶液的棉花会变红;不可以用稀硫酸代替稀盐酸完成实验,因为硫酸与碳酸钙反应生成硫酸钙是微溶物质,会覆盖在碳酸
11、钙的表面,阻止反应的进一步进行;不可以用铁丝代替铜丝来进行实验,因为铁的活动性强于氢,会与盐酸反应生成氢气和氯化亚铁的。选 A。 考点:实验装置的使用;酸碱指示剂;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金属活动性。 点评:盐酸挥发出来的氯化氢气体和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接触到石蕊试液后,都会使它变红色的。 在 FeSO4和 CuSO4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锌粉,充分反应后得 到一定量固体。过滤后向固体中加入少量稀硫酸,有气泡产生。对固体成分的说法正确的是 一定含有 Zn 一定含有 Fe 一定含有 Cu 可能含有 Zn 可能含有 Fe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 Zn的活动性强于铁,铁的活动
12、性强于铜,在 FeSO4和 CuSO4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锌粉后,锌会先与硫酸铜反应,再与硫酸亚铁反应,分反应后得到一定量固体。过滤后向固体中加入少量稀硫酸,有气泡产生,说明有铁存在,则固体中一定会有铜,若锌粉的量足够多,将硫酸亚铁中的铁全部置换出来后还有剩余的话,则固体中将还有锌。选 B。 考点:金属活动性顺序;化学反应中的量关系。 点评:金属活动性数序表中,排在氢前面的金属能与酸反应,置换出酸中的氢,排在前面的金属能从盐溶液中把后面的金属置换出来。 甲物质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一定质量的甲和 48g乙按下图所示充分反应,当乙完全反应时,可 生成 44g丙和 36g丁,则甲中所含各元素
13、的质量比为 A C:H=12:1 B C:H=3:1 C C:H:O=6:1:8 D C:H:O=3:1:4 答案: D 试题分析:由已知 “将一定质量的甲与 48g乙按下图所示充分反应,当乙反应完全时,生成 44克丙和 36克丁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则可求甲参加反应的质量为: 44+36-48=32克;结合模型图可推测丙为二氧化碳,丁为水,则 “44g丙和36g丁 ”二氧化碳中的碳元素的质量为 44克 ;,水中氢元素的质量为 36克 ;因为碳元素、氢元素都来自甲,故甲中各元素的质量比 m( C): m( H) =12: 4;生成物中的氧元素的质量是 44+36-12-4=64g,而反应物中
14、氧气提供的氧元素的质量是 48g,所以甲中含有的氧元素的 16g,所以碳氢氧的质量比是 3: 1: 4。选。 考点: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微观粒子模型图。 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灵活应用质量守恒定律来分析、解答问题。 将 60 的硝酸钾饱和溶液降温至 20 ,不发生变化的是 A溶液的质量 B溶质的质量 C溶剂的质量 D溶质的质量分数 答案: C 试题分析: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将 60的硝酸钾饱和溶液降温至 20 ,硝酸钾将结晶析出,则溶液的质量减小;溶质的质量减小;溶剂的质量不变;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选 C。 考点:溶解度;溶液;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 点
15、评:各种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情况不同,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 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 CO + O2 CO2 B 2HgO = 2Hg + O2 C 2H2O2 2H2O O2 D NaOH + H2SO4 = NaSO4 + H2O 答案: C 试题分析: 2CO + O2 2CO2 2HgO 2Hg + O2 2H2O2 2H2O O2 2NaOH + H2SO4 = + 2H2O 考点: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点评:书写化学方程式要遵循客观事实和质量守恒定律两个原则,注意化学式要正确,不要忘记反应条件、气体或者沉淀符号。 下列是生活中常见物质,其中
16、属于纯净物的是 A空气 B蒸馏水 C可乐饮料 D铝合金 答案: B 试题分析:混合物是由不同种物质组成的,而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空气 、可乐饮料、铝合金都是混合物,蒸馏水是纯净物。选 B。 考点:纯净物与混合物。 点评:混合物是由不同种物质组成的,成分复杂;而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成分单一。 锌铬黄( ZnCrO4)可用于制防锈涂料,其中铬元素的化合价是 A +1 B +2 C +6 D +7 答案: C 试题分析:设锌铬黄( ZnCrO4)中铬元素的化合价是 X。( +2) +X+( -2)4=0; X=+6.选 C。 考点:化合价及其计算。 点评: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
17、 下列物质的名称(或俗称)与化学式相符的是 A熟石灰 CaO B硫酸铜 CuSO4 C氧化铝 AlO D氯化铁 FeCl2 答案: B 试题分析:熟石灰: ;硫酸铜 : CuSO4;氧化铝: ;氯化铁:。选 B。 考点:化学式的书写;物质的俗名。 点评:识记内容,难度不大,关键是书写化学式时要注意根据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的原则检验其正误。 下列物质在氧气中充分燃烧,只生成二氧化碳的是 A氢气 B天然气 C酒精 D一氧化碳 答案: D 试题分析:氢气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水;天然气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酒精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一氧化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选 D。
18、 考点:氢气、天然气、酒精、一氧化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的产物。 点评:不同的物质燃烧的产物不同,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下列物质可用于人工降雨的是 A纯碱 B干冰 C蔗糖 D活性炭 答案: B 试题分析:人工降雨是将空气中的水蒸气凝结成小水珠;干冰升华可以吸热,使空气中的水蒸气凝结成小水珠而降雨;纯碱、蔗糖、活性炭都不能使水蒸气凝结成小水珠。选 B。 考点:干冰的性质与用途。 点评:性质决定用途,干冰升华可以吸热,使空气中的水蒸气凝结成小水珠而形成人工降雨。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电解氯化钠的水溶液不可能得到的物质是 A NaNO3 B H2 C Cl2 D NaOH 答案: A 试题分析:根据质量守恒
19、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不变,其质量也不变,遵守质量守恒定律。氯化钠的水溶液中不含 N 元素,电解氯化钠的水溶液不可能得到 NaNO3。选 A。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 点评: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个数和质量都不变,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下列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 A蒸发食盐水 B取固体粉末 C加热液体 D倾倒液体 答案: C 试题分析:蒸发食盐水时,用玻璃棒搅拌,防止液体飞溅出来;取固体粉末用纸槽送入试管底;加热液体时,液体的体积应不超过试管容积的 1/3,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倾倒液体时,试剂瓶口紧挨着试管口,标签对着手心,瓶塞倒放。选 C
20、。 考点:蒸发食盐水、取固体粉末、加热液体、倾倒液体。 点评:做实验时,要按照正确的方法操作,才能保证实验的安全和成功。 下列由 “CO2”获得的有关信息中,不正确的是 A二氧化碳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B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 +4 C二氧化碳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3:8 D每个分子中含有 1个碳原子和 1个氧分子 答案: D 试题分析:由 “CO2”可知:二氧化碳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二氧化碳中氧元素为 -2价,碳元素的化合价为 +4;二氧化碳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12:162=3:8;每个二氧化碳分子中含有 1个碳原子和 2个氧原子。选 D。 考点:化学 式及其意义。 点评:根
21、据化学式,我们可知很多信息,如物质的元素组成、元素质量比、化合价、原子个数比等。 下列有关分子、原子和离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粒子 B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C原子是不能够再分的粒子 D离子是带电荷的原子 答案: C 试题分析: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粒子;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其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分子、原子都是能够再分的粒子;原子得失电子形成离子,离子是带电荷的原子。 考点: 分子、原子、离子的特征和相互关系。 点评: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原子得失电子就会形成离子。 下列事故处理方法正确的是 A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 B家
22、用电器着火时,立即用水浇灭 C发现燃气泄漏时,立即打开排风扇 D高层住房着火时,立即打开所有门窗 答案: A 试题分析: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可以隔绝空气灭火;家用电器着火时,立即切断电源,不可浇水;发现燃气泄漏时,不可立即打开排风扇,防止电火花引起爆炸,应该关闭阀门,打开门窗通风;高层住房着火时,若立即打开所有门窗,则更多的空气进入房内,促使燃烧更旺。选 A。 考点: 事故的科学处理。 点评:使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处理突发事故,可以将损失减到最小。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洗洁精除去餐具上的油污是 “乳化作用 ” B煤、石油、乙醇是三种重要的化石燃料 C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同时伴随着能量变化
23、 D使用乙醇汽油能减少污染,节约石油资源 答案: B 试题分析:洗洁精除去餐具上的油污是 “乳化作用 ”;煤、石油、天然气是三种重要的化石燃料;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同时伴随着能量变化;使用乙醇汽油能减少污染,节约石油资源。选 B。 考点:乳化作用;化石燃料;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资源利用和保护。 点评:煤、石油、天然气是三种重要的化石燃料,其储存量是有限的,节约能源,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填空题 ( 7分)钢铁是使用最多的金属材料。 ( 1)下图为实验室炼铁的装置图, 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将反应后的气体通过装置 B和 C,收集较纯净的 CO并循环使用, B中应盛放的试剂是 浓溶液。 ( 2
24、)工业上可用酸清洗锈蚀的金属。将生锈的铁片和生锈的铜片 铜锈的成分Cu2(OH)2CO3同时放入一定量盐酸中,可能发生的化学反应有: 铜锈溶解: Cu2(OH)2CO3+ 4HCl= 2CuCl2 + 3X + CO2,则 X的化学式为 ; 铁锈溶解:化学方程式为 ; 有金属单质生成:化学方程式为 。 ( 3)某化学小组欲测定一种钢样品中铁的含量,实验操作如图所示,实验结果记录如下表: 反应时间 t0 t1 t2 t3 烧杯和药品质量 /g 55.7 55.6 55.5 55.5 经计算,这种钢样品中铁的含量是 % (精确到 0.1 )。 有同学提出,灼烧可使钢中的碳转化为二氧化碳,钢样品质量
25、会减轻。但是他们将一定量的钢样品灼烧后,发现质量反而增加了,其原因是 。 答案:( 1) 3CO + Fe2O3 3CO2 +2 Fe 氢氧化钠(或 NaOH) ( 2) H2O Fe2O3 + 6HCl = 2FeCl3 + 3H2O CuCl2 + Fe = Cu + FeCl2 ( 3) 98.2 钢中含碳量少,所以碳减少的质量,远小于铁转化为氧化物时增加的质量 试题分析:( 1)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反应方程式为: 3CO + Fe2O3 3CO2 +2 Fe;因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要吸收二氧化碳,应该使用氢氧化钠浓溶液,B中应盛放的试剂是氢氧化钠浓溶液。 ( 2) 铜锈溶解: Cu2(
26、OH)2CO3+ 4HCl= 2CuCl2 + 3X + CO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 X的化学式为 H2O; 铁锈溶解:化学方程式为: Fe2O3 + 6HCl = 2FeCl3 + 3H2O; 铁的活动性强于铜,有反应: CuCl2 + Fe = Cu + FeCl2; ( 3) 由题中数据可知,反应停止后共计生成氢气 0.2g,设这种钢样品中铁的质量是 X。 Fe+2HCl= + 56 2 X 0.2g 56: 2=X: 0.2g X=5.6g 样品中铁的质量分数为: =98.2。 有同学提出,灼烧可使钢中的碳转化为二氧化碳,钢样品质量会减轻。但是他们将一定量的钢样品灼烧后,发现质量反而
27、增加了,其原因是钢中含碳量少,但是碳减少的质量,远小于铁转化为氧化物时增加的质量。 考点:氧化铁的还原;化学方程式;质量守恒定律;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 点评:书写化学方程式要遵循客观事实和质量守恒定律两个原则,注意化学式要正确,不要忘记反应条件、气体或者沉淀符号。 根据化学方 程式计算,要注意解题的步骤,设、写、找、列、解、答。 ( 6分)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下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请依据此表回答有关问题。 第 1周期 1 H 1.008 2 He 4.003 第 2周期 3 Li 6.941 4 Be 9.012 5 B 10.81 6 C 12.01 7 N 14.01 8
28、O 16.00 9 F 19.00 10 Ne 20.18 第 3周期 11 Na 22.99 12 Mg 24.31 13 Al 26.98 14 Si 28.09 15 P 30.97 16 S 32.06 17 Cl 35.45 18 Ar 39.95 ( 1)第 2周期中,铍( Be)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第 3周期中,属于金属元素的有 (填元素名称)。 ( 2)氧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 第 3周期中某元素与氧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该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 则 x = , m = 。 ( 3)从原子序数分别为 1、 8、 11、 12、 17的五种元素中,选择适当的元素组成物质
29、,则这些物质之间能发生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只写一个,下同) ,能发生置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答案:( 1) 9.012(或 9) 钠、镁、铝 ( 2) 6 16 ( 3) NaOH + HCl = NaCl + H2O 或 Mg(OH)2 + 2HCl = MgCl2 + 2H2O Mg + 2HCl = MgCl2 + H2 (或 2Na + 2HCl = 2NaCl + H2) 试题分析:( 1)第 2 周期中,铍( Be)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9.012(或 9)。第 3周期中,属于金属元素的有钠、镁、铝 . ( 2)原子的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第
30、 3周期中某元素与氧元素的化学性质 相似,结合其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 x =6, m =16. ( 3)从原子序数分别为 1、 8、 11、 12、 17的五种元素中,选择适当的元素组成物质,则这些物质之间能发生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NaOH + HCl = NaCl + H2O 或 Mg(OH)2 + 2HCl = MgCl2 + 2H2O,能发生置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g + 2HCl = MgCl2 + H2 (或 2Na + 2HCl = 2NaCl + H2)。 考点:元素周期表;相对原子质量;原子结构示意图;置换反应;中和反应;化学方 程式。 点评:原子的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最
31、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是中和反应,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是置换反应。 ( 5分)空气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更要保护空气。 ( 1)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 。人类生存离不开氧气,克服高原反应的方法之一是吸入氧气,其原因是 。 ( 2)下列变化中,没有氧气参加的是 (填序号)。 A天然气燃烧 B光合作用 C食物变质 D电解水 ( 3)二氧化碳和氨气( NH3)在高温、高压下反应,生成尿素 CO(NH2)2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 4) “低碳经济 ”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发展模式。下列做法
32、符合 “低碳经济 ”的是 (填序号)。 提倡绿色出行 大力发展火力发电 研制和开发新能源 提倡使用一次性木筷 增强室内自然采光 答案:( 1) 21% (或 1/ 5) 氧气可供呼吸 ( 2) B D ( 3) CO2 + 2 NH3 CO(NH2)2 + H2O ( 4) 试题分析:( 1)按体积分数计算,空气中含有 78%的氮气, 21%的氧气, 0.03%的二 氧化碳, 0.94%的稀有气体, 0.03%的其他气体和杂质。克服高原反应的方法之一是吸入氧气,其原因是氧气可供呼吸。 ( 2)光合作用是植物将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和氧气的过程,电解水是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分解为氧气和氢气的过程,
33、这两个过程没有氧气参与反应。 ( 3)二氧化碳和氨气( NH3)在高温、高压下反应,生成尿素 CO(NH2)2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CO2 + 2 NH3 CO(NH2)2 + H2O。 ( 4) 提倡绿色出行; 研制和开发新能源; 增强室内自然采光都可以减少碳的排放,符合 “低碳经济 ”理 念。 考点:空气的组成;光合作用;电解水;化学方程式;低碳经济理念。 点评:识记内容,难度不大,注意书写化学方程式要遵循客观事实和质量守恒定律两个原则,注意化学式要正确,不要忘记反应条件、气体或者沉淀符号。 ( 6分) 小东按右图所示配方自制一瓶果汁汽水。请回答: ( 1)蔗糖( C12H22O11)
34、属于 (填 “有机物 ”或 “无机物 ”)。 ( 2)该配方中能为人体提供维生素的物质是 ;含量最多且是人体 重要营养素之一的物质是 ;能为人体提供能量的物质是 (填序号)。 A蔗糖 B水 C小苏打 ( 3)汽水中的气体是柠檬酸(注:属于酸类物质中的一种)与配方中的 反应生成的,人体胃液中的酸可与该成分反应,其化学方程式是 。 答案:( 1)有机物 ( 2)果汁 水 A ( 3)小苏打 (碳酸氢钠或 NaHCO3) NaHCO3 + HCl = NaCl + H2O + CO2 试题分析:( 1)蔗糖( C12H22O11)属于有机物。 ( 2)果汁能为人体提供维生素,水是人体含量最多且是重要
35、营养素之一,蔗糖能为人体提供能量。 ( 3)汽水中的气体是柠檬酸(注:属于酸类物质中的一种)与配方中的小苏打(碳酸氢钠或 NaHCO3)反应生成的,人体胃液中的酸可与该成分反应,其化学方程式是 NaHCO3 + HCl = NaCl + H2O + CO2。 考点:有机物;营养物质;化学方程式。 点评:书写化学方程式要遵循客观事实和质量守恒定律两个原则,注意化学式要正确,不要忘记反应条件、气体或者沉淀符号。 计算题 ( 2分)现有 1000g溶质质量分数为 10的氯化钠溶液,其中所含溶质的质量是 g;若将此溶液稀释为 4的稀溶液,需加水 g。 答案: 1500 试题分析: 1000g溶质质量分
36、数为 10的氯化钠溶液中所含溶质的质量为:1000g10%=100g; 设,若将此溶液稀释为 4的稀溶液,需加水 Xg, 1000g10%=( 1000+X)4%, X=1500g。 答: 1000g溶质质量分数为 10的氯化钠溶液中所含溶质的质量 100g;若将此溶液稀释为 4的稀溶液,需加水 1500g。 考点: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 点评:浓溶液稀释成稀溶液后,溶质的质量不变。 ( 4分)为测定一瓶久置的烧碱中氢氧化钠的含量,某同学取 25.0 g样品,溶于水得到 100g溶液,再加入 100g足量稀硫酸,充分反应至不再产生气体,测得溶液质量为 197.8g。 请计算: ( 1)反应
37、产生 CO2的质量。 ( 2)样品中 NaOH的质量分数。 ( 3)最后所得溶液中钠元素的质量。 答案:( 1) 2.2g ( 2) 78.8% ( 3) 13.6g。 试题分析:( 1)反应停止后,整个系统减少的质量就是反应释放的二氧化碳的质量,故 CO2的质量 = 100 g +100 g-197.8 g = 2.2g; ( 2)要计算样品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可以先计算出碳酸钠的质量,再计算氢氧化钠的质量。 解:设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为 x Na2CO3 H2SO4= Na2SO4 + H2O + CO2 106 44 x 2.2g 解得 x 5.3 g 则样品中 NaOH的质量为: 25
38、g-5.3 g =19.7 g ( 3)钠元素的质量就是氢氧化钠和碳酸钠中钠元素的质量之和。 即:所得溶液中钠元素的质量 = 答:( 1)反应产生 CO2的质量为 2.2g。 ( 2)样品中 NaOH的质量分数为 78.8%。 ( 3)最后所得溶液中钠元素的质量为 13.6g。 考点: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元素的质量计算。 点评:注意分析,所得溶液中钠元素的质量就是氢氧化钠和碳酸钠中钠元素的质量之和。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要注意解题的步骤,设、写、找、列、解、答。 探究题 ( 6分)根据下列三组实验回答问题。 ( 1)图中仪器 a的名称是 ;三组实验都用到的玻璃仪器是 。 ( 2)指出甲实验中不正
39、确的操作 。 ( 3)乙实验中,燃烧匙中装入的药品应为 ,其反应的实验现象是 。 ( 4)丙实验中,正确的操作顺序为(填序号): 。 答案:( 1)量筒 烧杯 ( 2)没使用玻璃棒搅拌 ( 3)红磷 剧烈燃烧、放热、产生大量白烟 ( 4) 试题分析:( 1)图中仪器 a 的名称是量筒,三组实验都用到的玻璃仪器是烧杯。 ( 2)甲实验中不正确的操作没使用玻璃棒搅拌。 ( 3)乙实验中,燃烧匙中装入的药品应为红磷;其反应的实验现象是剧烈燃烧、放热、产生大量白烟。 ( 4)丙实验中,配置一定质量分数的蔗糖溶液的正确操作顺序为:计算、称量(量取)、溶解、装液,即: 。 考点:常见仪器的名称;燃烧法测定
40、空气中氧气的组成;实验现象;配置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 点评:燃烧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组成,所用的可燃物燃烧后不能有气体生成,装置不能漏气; 红磷的量要充足;等到装置冷却后才能打开止水夹。配置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的正确操作顺序为:计算、称量(量取)、溶解、装液。 ( 5分)某化学小组对 “SO2能否与 H2O 反应生成酸 ”的课题开展探究。 【查阅资料】 ( 1) SO2有毒,常温下是一种无色气体,易溶于水。 ( 2)酸能使蓝色的石蕊试纸变成红色。 【实验过程】 ( 1)常温下,实验室用稀硫酸与固体亚硫酸钠反应制取 SO2。下列气体的制备装置能用于制备 SO2的是 (填序号)。 A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
41、 B稀盐酸与大理石反应制二氧化碳 C过氧化氢分解(二氧化锰作催化剂 )制氧气 ( 2)右图 A中,实验时, A中蓝色石蕊试纸的颜色始终没有变化,由此得出的结论是 。 ( 3)右图 B中,在通入 SO2之前,将滴管内的水滴到试纸上, 试纸颜色没有发生变化, 由此得出的结论是 ,当有 SO2通过时,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由此得出的结论是 。 ( 4)该实验中尾气处理的方法是:将其通入 溶液中。 答案:( 1) B C ( 2) SO2不能使蓝色石蕊试纸变红 ( 3)水不能使蓝色石蕊试纸变红(或证明水没有酸性) SO2与 H2O 反应生成酸 ( 4)氢氧化钠(或 NaOH) 试题分析:( 1)常温
42、下,实验室用稀硫酸与固体亚硫酸钠反应制取 SO2。属于固体与液体反应不要加热的类型,气体的制备装置可用 BC 装置。 ( 2)右图 A中,实验时, A中蓝色石蕊试纸的颜色始终没有变化, SO2不能使蓝色石蕊试纸变红。 3)右图 B中,在通入 SO2之前,将滴管内的水滴到试纸上,试纸颜色没有发生变化, 由此得出的结论是水不能使蓝色石蕊试纸变红,当有 SO2通过时,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由此得出的结论是 SO2与 H2O 反应生成酸,酸能使蓝色石蕊试纸变红。 ( 4)要处理该实验中的尾气,方法是将其通入氢氧化钠溶液中。 考点:气体 制取装置的选用;石蕊试纸;尾气处理。 点评:选择气体制取装置时,
43、要根据反应物的特征和生成气体的性质来选择合适的装置。紫色石蕊试液遇到酸性物质变红色,遇到碱性物质变蓝色。 ( 8分)为探究四瓶未知无色溶液的成分,甲、乙、丙三组同学分别设计了如下实验。已知四种溶液分别是 Na2CO3、 NaOH、 Ca(OH)2和稀盐酸中的一种。 【实验过程】 甲组实验方案:将四瓶溶液标号分别为 1、 2、 3、 4,只利用紫色石蕊溶液进行实验。 实验步骤和操作 实验现象和结论 ( 1)如图所示: 2号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 则 2号溶液是 另三支试管中溶液均由无色变蓝色 ( 2)另取 1、 3、 4号溶液,分别滴加 2号溶液 3号溶液中有气泡放出, 则 3号溶液是 另外二支试
44、管中溶液无明显变化 ( 3)另取 1、 4号溶液,分别滴加 1号溶液中有白色沉淀析出, 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另一支试管中溶液中无明显变化 乙组实验方案:不用其他试剂进行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任取三种溶液于三支试管中,分别滴加第四种溶液 一支试管中有气泡放出 其余二支试管中溶液无明显变化 第四种溶液为稀盐酸 一支试管中有白色沉淀析出, 其余二支试管中溶液无明显变化 第四种为 Na2CO3溶液 三支试管中溶液均无明显变化 第四种为 NaOH溶液 【实验分析】 经过交流后,发现实验结论 (填序号)是不正确的;若该结论作正确,对应的实验现象应是 。 丙组实验方案:将四种溶液编号为 1
45、、 2、 3、 4,不用其他试剂进行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如图所示: A、 B、 C均无明显变化 D中有沉淀析出 标号为 1、 2、 3、 4的溶液依次为(用化学式表示): 或 答案:甲组实验:( 1) 稀盐酸 ( 2) 碳酸钠溶液 ( 3) 3号溶液 Na2CO3 + Ca(OH)2 = CaCO3 + 2NaOH 乙组实验: 一支试管中有气泡放出、一支试管中有白色沉淀析出、一支试管中无明显现象 丙组实验: NaOH、 Ca(OH)2、 HCl、 Na2CO3 或 HCl、 Na2CO3、 NaOH、 Ca(OH)2 试题分析:( 1)色石蕊试液遇到酸性物质变红色,遇到碱性物
46、质变蓝色。 甲组实验方案:将四瓶溶液标号分别为 1、 2、 3、 4,分别滴入紫色石蕊试液, 2号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则 2号溶液是稀盐酸; ( 2)另取 1、 3、 4号溶液,分别滴加 2号溶液,即滴加稀盐酸, 3号溶液中有气泡放出, 则 3号溶液是碳酸钠溶液; ( 3)另取 1、 4号溶液,分别滴加 3号溶液,即滴加碳酸钠溶液, 1号溶液中有白色沉淀析出,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Na2CO3 + Ca(OH)2 = CaCO3+ 2NaOH; 乙组实验方案:不用其他试剂进行实验,根据表中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论 是不正确的;若该结论是正确的,则对应的实验现象应是一支试管中有气泡放出、一支试管中有白色沉淀析出、一支试管中无明显现象; 丙组实验方案:将四种溶液编号为 1、 2、 3、 4,不用其他试 剂进行实验, A、B、 C均无明显变化, D中有沉淀析出,则标号为 1、 2、 3、 4的溶液依次为NaOH、 Ca(OH)2、 HCl、 Na2CO3 或 HCl、 Na2CO3、 NaOH、 Ca(OH)2 考点:物质推断;化学式;化学方程式;实验方案设计与探究。 点评:推断物质的关键是要设计合理的实验,根据特有的实验现象来得出结论。 推断题 ( 6分) 甲、乙、丙是由 C、 H、 O、 Cl、 Ca中的几种元素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