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1届北京市房山区中考二模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A铁 B铝 C氧 D硅 答案: C 试题分析:地壳里各元素的含量由多到少的顺序排列依次是氧,硅,铝,铁,因此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故选 C 考点:地壳中元素的分布与含量 点评:熟练掌握地壳里各元素的含量排序,并能灵活运用,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目前我市各小区在大力提倡垃圾分类回收。下列可回收的废品中,属于同类物质的是 A废旧报纸、光盘 B易拉罐、废电线 C包装纸箱、塑料袋 D玻璃瓶、塑料瓶 答 案: B 试题分析:根据各种物质的成分进行对比,也可从材料的种类进行分析。 A、报纸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而光盘是
2、塑料制品,不是同类物质,错误; B、易拉罐和废电线都是金属制品,属于金属材料,是同类物质,正确; C、包装纸箱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塑料袋是塑料制品,不是同类物质,错误; D、玻璃瓶的主要成分是无机硅酸盐,塑料瓶是塑料制品,属于有机合成材料,不是同类物质,错误。故选 B 考点:物质的简单分类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物质的分类方法,熟练掌握物质的组成成分和物质的分类知识,是解题的关键;另外,通过本题也有利 于学生树立环保意识。 每个人都要有安全意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电器起火时,先用水扑灭 B乘坐地铁时,可以携带鞭炮 C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前,先做 “灯火试验 ” D厨房里液化气大量泄漏时,立刻
3、打开抽油烟机排气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安全常识进行分析判断。 A、电器着火时,直接用水灭火会引起触电,应先关闭电源,故 A错误; B、易燃易爆品引燃后会对人身和财产造成危险,乘坐地铁时,不能携带鞭炮,故 B错误; C、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需要用点燃的蜡烛等,做 “灯火实验 ”,若火焰熄灭或燃烧不旺,说明 二氧化碳含量较高,不宜立即进入菜窖,故 C正确; D、液化气是易燃易爆物,接触明火或电火花等吗,有可能会爆炸,而打开抽油烟机会产生电火花,故 D错误。故选 C 考点:易燃物和易爆物安全知识 点评:关注生命安全是当今社会的热点,也是化学考查的重点,所以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要注意积累相关方面
4、的知识,特别是生产、生活中易燃易爆物的安全问题等。 如右图实验,放置 12周后,装置中能出现的现象是 A铁钉不变化 B铁钉逐渐消失 C试管中的液面 上升 D试管中的液面不变化 答案: C 试题分析:铁能与空气中的氧气、水反应生成铁锈,故试管中的氧气会被消耗,压强也随之减小,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试管中的液面会上升,并形成一段液柱,故选 C 考点: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 点评:这是一道理化综合题,难度不大,理解和熟练掌握铁生锈的原理,并能据此分析相关反应的现象,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今年 4月 22日是第 42个世界地球日,主题为 “珍惜地球资源 转变发展方式 ”。保护地球是我们每个公民应尽的义
5、务和责任,下列举措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A使用节能电器 B少开 私家车,多乘公共交通工具 C某些工业废水处理后可循环使用,以节约水资源 D为解决 “白色污染 ”问题,应将所有废弃塑料采用焚烧的方法处理 答案: D 试题分析:从节能、环保的角度进行分析,只要是保护水资源,保护空气不受污染,节约能源的举措都是正确的。 A、使用节能电器,节约能源的同时,还减少了对化石燃料的燃烧,正确; B、少开私家车,多乘公共交通工具,可以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也就可减少尾气排放,保护环境,正确; C、某些工业废水经处理后可以循环使用,节约了水资源,正确; D、将所有废弃塑料采用焚烧的方 法处理,会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
6、错误。故选 D 考点:防治空气污染的措施,常用燃料的使用与其对环境的影响,白色污染与防治 点评:解答本题要充分理解节能环保的重要性,并掌握节能环保的主要措施,只有这样才能对相关方面的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 下列除杂方法正确的是 A用硫酸铜溶液除去铁粉中混有的铜粉 B用稀硫酸除去氯化钠中混有的碳酸钠 C用碳酸钙除去氯化钙溶液中混有的稀盐酸 D用点燃方法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的一氧化碳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物质的性质和除杂的基本原则分析,在除去杂质的同时,不能引入新 的杂质,且原理要简单,过程要简洁;一般除杂剂的选择要不能与原物质反应,除杂后原物质的质量不能减少,可以增加。 A、用硫酸铜溶液不能除
7、去铁粉中混有的铜粉,反而会把原物质铁除去,故 A错误; B、用稀硫酸除去氯化钠中混有的碳酸钠,反应后会带入新的杂质硫酸钠,故 B错误; C、碳酸钙能除去氯化钙溶液中混有的稀盐酸,而过量的碳酸钙可以用过滤的办法除去,不会带入新的杂质,故 C正确; D、由于二氧化碳不可燃,也不助燃,故二氧化碳中混有的少量一氧化碳不能被点燃,故 D错误。故选 C 考点:物质除杂或净化的探究,气体的净化(除杂) 点评:在解此类题时,首先要分析需要鉴别的物质的性质的差异,然后再选择适当的试剂和方法,要求除杂剂只会与杂质反应,不与原物质反应。 以下是根据一些反应事实推导出的影响化学反应的因素,其中不合理的是 序号 化学反
8、应事实 影响化学反应的因素 A 铁丝在空气中很难燃烧,而在氧气中能剧烈燃烧 反应物浓度 B 铜片在空气中很难燃烧,铜粉在空气中较易燃烧 反应物的种类 C 碳在常温下不与氧气反应,而在点燃时能与氧气反应 反应温度 D 双氧水在常温下分解缓慢,而在加入二氧化锰后迅速分解 催化剂 答案: B 试 题分析:根据影响化学反应速度的因素分析。 A、铁在空气中不能燃烧,但是可以在氧气中剧烈燃烧,二者只是氧气的浓度的不同,故可以得出是由氧气的浓度影响了反应,故 A正确; B、铜片和铜粉只是形态大小不同,二者属于同种物质,反应情况不同,是因为物质与氧气的接触面大小不同,故 B错误; C、碳在常温下不反应,但是在
9、点燃的条件下可以和氧气反应,二者只是温度的不同,说明温度可以影响化学反应,故 C正确; D、双氧水在常温下分解缓慢,加入二氧化锰后,反应加快,而二氧化锰本身的化学性质与质量都未改变,说明催化剂可以影响化学反应速 率,故 D正确。故选 B 考点: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探究 点评:影响化学反应速度的因素主要有:温度、反应物的浓度、催化剂等,在判断影响因素时要注意用控制变量法来进行分析判断。 在下图中,四位同学说的是关于同一个化学反应的内容,这个反应是 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 B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 C二氧化碳与水反应 D一氧化碳在氧气中燃烧 答案: D 试题分析:根据化学方程式的意义分析判断。 A、红磷
10、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 4P+5O2 2P2O5,该反应中各物质的微粒数之比为 4: 5: 2,故 A错误; B、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常温下就能进行,不需点燃,且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故 B错误; C、二氧化碳与水反应, 常温下就能进行,不需要点燃,故 C错误; D、一氧化碳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2CO+O2 2CO2,从化学方程式看,符合这四个条件,故 D正确。故选 D 考点:化学方程式的概念、读法和含义,反应类型的判定 点评:化学方程式是最重要的化学用语之一,应用广泛,是考查的重点和热点,了解方程式的读法,理解方程式的含义,明确方程式中体现的信息,是解题的关键。 梳理化学知识有利
11、于理解和记忆,使你的学习更轻松。以下内容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 物质的性质 与用途 B 安全常识 乙醇具有可燃性 可作燃料 N2性质稳定 可作灯泡填充气 NaHCO3能与酸反应 可治疗胃酸过多症 室内装修污染 由甲醛引起 煤气中毒 主要由 CO2引起 工业用盐中毒 由 NaNO2引起 C 区分常见物质 D 日常生活经验 O2和 CO2 用带火星的木条 KMnO4和 CaCO3 观察颜色 Ca(OH)2溶液和 NaOH溶液 用稀盐酸 食品干燥剂 常用 CaO 将硬水软化 可用过滤法 清洗油污 用合成洗涤剂乳化 答案: A 试题分析:根据常见物质的性 质分析判断。 A、乙醇具有可燃性,燃烧时放出大量
12、的热,故可作燃料; N2性质稳定,能作保护气,作灯泡填充气能延长其使用寿命;胃酸的主要成分是盐酸, NaHCO3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二氧化碳,故可治疗胃酸过多症,所以正确; B、二氧化碳无毒,只是不能供给呼吸, CO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且一旦结合就难以分离,使血红蛋白携氧能力降低,造成中毒,所以错误; C、 Ca(OH)2溶液和 NaOH溶液都是碱溶液,与稀盐酸都能反应,且无明显现象,故二者不能用盐酸区分,所以错误; D、过滤是把不溶性的固体和液体分开的方 法,硬水中含有较多可溶的钙镁化合物,用过滤的方法不能把可溶的物质分离出来,所以错误。故选 A 考点:常见气体的用途,常见气体
13、的检验与除杂方法,硬水与软水,乳化现象与乳化作用,酸、碱、盐的鉴别,亚硝酸钠、甲醛等化学品的性质与人体健康 点评:化学来源于生产、生活,也服务于生产、生活,与生产、生活相关的化学知识,是中考热点之一,在学习过程中要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领会知识,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 现欲将粗盐提纯,并用制得的精盐配制质量分数一定的氯化钠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蒸发滤液时,待蒸发皿中滤液蒸干 后停止加热 B配制溶液需要经过计算、称量、量取、溶解、装液、贴标签等步骤 C粗盐溶解和进行过滤操作时,都用到玻璃棒,玻璃棒的作用相同 D配制溶液时必备的仪器有托盘天平、酒精灯、量筒、烧杯、玻璃棒等 答案: B 试
14、题分析:根据基本实验操作的注意事项分析判断。 A、蒸发滤液时,待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时,便应停止加热,利用余热蒸干,说法错误; B、配制溶液需要经过计算、称量、量取、溶解、装液、贴标签等步骤,说法正确; C、粗盐溶解时,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过滤操作时,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说法错误; D、配制溶液时必备的仪器有托盘天平、量筒、烧杯、玻璃棒等,因为无需加热,故不需要酒精灯,说法错误。故选 B 考点:氯化钠与粗盐提纯,实验操作注意事项的探究,实验步骤的探究 点评:本题是对基本实验操作的考查,熟练掌握粗盐提纯和配制溶液的正确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x、 y两物质(不含结晶水)溶解度曲
15、线如图所示,在 t2 时分别往两份 100g水中加入 30克 x和 30克 y充分搅拌后,将溶液均降温至 t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t1 时, x、 y两溶液均已饱和 B t1 时, x、 y的溶解度相等,且两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C t2 时, x、 y两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等,且两溶液均已饱和 D t2 时, x、 y两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不相等,且两溶液均不饱和 答案: B 试题分析:根据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分析判断。 A、 t2 时, x的溶解度大于 30g, y的溶解度等于 30g,分别往两份 100g水中加入 30克 x和 30克 y充分搅拌后,则 x形成的是不饱和溶液, y是饱和溶液
16、;将溶液均降温至t1 ,由于 y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增大,故 y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 故 A不正确; B、 t1 时, x、 y的溶解度相等,且大于 30g; x、 y降温后都无晶体析出,溶液中的溶质仍为 30g,故 x、 y两溶液质质量分数一定相等,故 B正确; C、 D、 t2 时, y的溶解度是 30g, x的溶解度大于 30g,故 t2 时分别往两份 100g水中加入 30克 x和 30克 y充分搅拌后,两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等,但 x形成的是不饱和溶液,y是饱和溶液,故 C、 D均不正确。故选 B 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与溶解度的关系 点
17、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对固体溶解度的概念的理解和固体溶解度曲 线的意义,以此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4g氯化镁、氯化钙和氯化钠组成的混合物中,含有镁元素 2.4g,钙元素 4g,混合物中钠元素与氯元素的质量比为 A 23142 B 46213 C 4671 D 2371 答案: D 试题分析:根据物质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方法,由镁元素的质量求出氯化镁的质量,进而可求氯化镁中氯元素的质量;同理可求出氯化钙的质量和氯化钙中氯元素的质量;根据混合物总质量求出氯化钠的质量,然后分别求出氯化钠中氯元素和钠元素的质量;把三部分的氯元素质 量相加就是混合物中氯元素的质量,再和
18、钠元素相比就可求出答案:。 解:混合物中氯化镁的质量为 2.4g( 100%) =9.5g, 则氯化镁中氯元素的质量为 9.5g 100%=7.1g; 混合物中氯化钙的质量为 4g( 100%) =11.1g, 则氯化钙中氯元素的质量为 11.1g 100%=7.1g; 所以,混合物中氯化钠的质量为 44g-9.5g-11.1g=23.4g, 则氯化钠中氯元素的质量为 23.4g 100%=14.2g, 钠元素的质量为: 23.4g-14.2g=9.2g; 所以混合物中氯元素的质量为 7.1g+7.1g+14.2g=28.4g, 则混合物中钠元素与氯元素的质量比 =9.2g: 28.4g=23
19、: 71。故选 D 考点: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根据物质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进行综合分析解题的能力,熟练掌握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是解题的关键,在平时的学习中要注意多训练。 在 酸雨 水体富营养化 温室效应 白色污染等环境问题中,其中由化石燃料燃烧造成的是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化石燃料燃烧会生成大量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物质,二氧化碳是一种温室气体,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物质溶于水能生成显酸性的物质,容易形成酸雨,故酸雨、温室效应等是由化石燃料燃烧造成的;当水中营养元素含量过高时容易造成水中植物过度生长,即水体富营养化;而白色污染是指
20、难降解塑料污染,这些都与化石燃料的燃烧无关,故水体富营养化、白色污染等不是由化石燃料燃烧造成的。故选 A 考点 :常用燃料的使用与其对环境的影响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环境污染方面的知识,解答时要充分理解化石燃料燃烧生成物的性质,并且与环境污染方面联系起来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下列有关物质用途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小苏打用于焙制糕点 B碳酸钙可用作补钙剂 C烧碱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D盐酸可用于清除铁锈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物质的性质进行分析。 A、小苏打(碳酸氢钠)受热易分解,是发酵粉的主要成分,可用于焙制糕点,正确; B、碳酸钙含有钙元素,能与盐酸(胃酸)反应生成易溶于水的
21、氯化钙,可 做补钙剂,正确; C、烧碱具有极强的腐蚀性,不能用于改良土壤,错误; D、盐酸能与铁锈(氧化铁)反应,生成易溶于水的氯化铁,可用于除铁锈,正确。故选 C 考点:常用盐的用途 ,中和反应及其应用 ,人体的元素组成与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 , 酸的化学性质 点评: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熟练掌握常见物质的性质,依据物质的性质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下列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 葡萄酿成酒 B木柴燃烧 C面包发霉 D灯泡通电发光 答案: D 试题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A、葡萄糖酿成酒的过程中有
22、新物质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错误; B、木柴燃烧的过程中有二氧化碳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错误; C、面包发霉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错误; D、灯泡通电发光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正确。故选 D 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分析变 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就属于化学变化,反之就是物理变化。 下列物质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是 A水 B铁 C氧气 D氯化钠 答案: B 试题分析: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有金属单质、固态非金属单质和稀有气体等。 A、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故 A错误; B、铁是一种金属单质,是由铁原子直接构成的,故
23、B正确; C、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的,故 C错误; D、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故 D错误。故选 B 考点: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 点评:理解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 掌握常见物质的微粒构成,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我国使用的铁锅是有益于人类健康的理想炊具,其主要原因是 A能补充铁元素 B不易生锈 C资源丰富 D价格便宜 答案: A 试题分析:从有益于人体健康角度分析。 A、使用铁锅烹调的食物中留有人体需要的铁元素,铁是合成血红蛋白的主要元素,缺乏会患贫血,所以正确; B、生铁是极易生锈的,也与题意无关,所以错误; C、铁资源丰富,这是使用铁锅的主要原因,但不
24、是有益于人体健康的原因,所以错误; D、价格是物质用途需考虑的因素之一,但不是有益于健康的理由,所以错误。 故选 A 考点:人体的元素组成与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 点评: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就要理解和熟记人体的元素组成与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 下列物质与水混合,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A白醋 B食用油 C食盐 D酒精 答案: B 试题分析:溶液的本质特征是均一性、稳定性,属于混合物;白醋、食盐、酒精等物质易溶于水,能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即能和水形成溶液,食用油不溶于水,不能和水形成溶液。故选 B 考点:溶液的概念、组成及其特点 点评:解答本题要分析物质的水溶性,如果物质易溶于水,就能够
25、和水形成溶液 ,如果物质不溶于水,就不能够和水形成溶液。 “金银铜铁锡 ”俗称五金。在这五种金属中,金属活动性最弱的是 A铁 B银 C金 D铜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钾、钙、钠、镁、铝、锌、铁、锡、铅、氢、铜、汞、银、铂、金),越靠前的金属化学性质就越活泼,活动性就越强,越靠后的金属化学性质就越不活泼,活动性就越弱,故选 C。 考点: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点评:理解和熟练掌握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下列化学肥料中,属于磷肥的是 A KNO3 B NH4Cl C K2SO4 D Ca(H2PO4)2 答案: D 试题分析:含有氮元素的肥料称为氮肥,含有
26、磷元素的肥料称为磷肥,含有钾元素的肥料称为钾肥,同时含有氮、磷、钾三种元素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肥料称为复合肥。 A、 KNO3中含有钾元素,属于钾肥,故选项错误; B、 NH4Cl中含有氮元素,属于氮肥,故选项错误; C、 K2SO4中含有钾元素,属于钾肥,故选项错误; D、 Ca(H2PO4)2中含有磷元素,属于磷肥,故选项正确。故选 D 考点: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化肥的分类方面的知识,解答时要分析化肥中含有 哪种或哪几种营养元素,然后再根据化肥的分类方法确定化肥的种类。 下列图中的事例,能说明分子间的间隔变小的是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的
27、,构成物质的微粒具有如下特征: 体积和质量都很小, 微粒之间存在间隔, 微粒是在不断运动的。 A、炒菜时能闻到香味是因为菜中含有香味的分子运动到了我们的鼻子之中的缘故,说明了分子在不断地运动,错误; B、注射器中的空气在推压的过程中体积会变小,是由于空气分子之间的 间隔变小导致体积变小,正确; C、 A中的液体会慢慢变红,是因为 C中的浓氨水具有挥发性,挥发出来的氨气分子运动到了 A烧杯中使无色酚酞变红的,说明了分子在不断地运动,错误; D、湿衣服能晾干是因为衣服中的水分子运动到了空气中的缘故,说明了分子在不断地运动,错误。故选 B 考点: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 点评:熟练记忆分子
28、和原子的性质,并能利用分子和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是解答此类题的方法。 对危险化学品要在包装标签上印有警示性标志。氢氧化钠和浓硫酸应选用的标志是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根据氢氧化钠和硫酸有强腐蚀性,以及各标志的含义判断。 A、图为爆炸品标志,不是腐蚀物品标志,所以 A错误; B、图为易燃品标志,与腐蚀性无直接关系,所以 B错误; C、图为剧毒品标志,能使人或动物中毒,与腐蚀性无关,所以 C错误; D、图为腐蚀品标志,所以 D正确。故选 D 考点:几种常见的与化学有关的图标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了解各个标签所代表的含义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下列化学用语中的 “2”能 表示 “
29、2个原子 ”的是 A 2H B 2H2 C 2Na D 答案: A 试题分析:根据标在元素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的个数,标在化学式前面的数字表示分子的个数,标在元素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离子所带电荷数,标在元素符号正上方的数字表示该元素化合价的数值,进行解答。 A、 2H表示 2个氢原子,故 A正确; B、 2H2表示 2个氢分子,故 B错误; C、 2Na+表示两个钠离子,故 C错误; D、 表示 +2价的镁元素,故 D错误。故选 A 考点:化 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化学符号中不同位置的数字的意义和各种化学符号的书写和意义,要求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化学式及周围数字的
30、意义,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多写多练。 常温下,一些物质的近似 pH如下,其中显酸性的物质是 A苹果汁 pH=3 B鸡蛋清 pH=8 C牙膏 pH=9 D草木灰水 pH=11 答案: A 试题分析:根据溶液酸碱性和 pH的关系进行判断。常温时,当溶液的 pH大于 7时,溶液呈碱性;溶液的 pH小于 7时,溶液呈酸性;溶液的 pH等于 7时,溶液呈中性。根据题意可知,苹 果汁的 pH=3,小于 7,故呈酸性。故选 A 考点:溶液的酸碱性与 pH值的关系 点评:本题较简单,只要熟练掌握 pH的大小与溶液的酸碱性的关系,就能轻松解答。 下列图示的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中,正确的是 A过滤 B称量固体 C检查装置
31、气密性 D加热液体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 A、过滤时要用到玻璃棒引流,玻璃棒下端要靠在三层滤纸上,使待滤液沿玻璃棒缓慢流入漏斗中,图中无玻璃棒,且漏斗下端也没有紧靠烧 杯内壁,故 A错误; B、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 “左物右码 ”的原则,图示操作正好相反,故 B错误; C、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时,要把导管的一端放入水中,用手握住试管外壁,如果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故 C正确; D、给液体加热时,要注意试管内液体的量,液体太多,加热沸腾会溅出,故试管内液体不能超过其容积的 1/3,故 D错误。故选 C 考点:实验操作注意事项的探究 点评:熟练掌
32、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就能轻松解答;所以,熟悉常见仪器的使用方法与注意事项,掌握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是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 填空题 ( 8分)三位同学用下图所示装置做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实验。当观察到玻璃管 A中的粉末由红色逐渐变为黑色时,停止加热,继续通一氧化碳,冷却到室温,停止通气,同时观察到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实验装置 小明认为:依据上述实验现象可以判断出生成的黑色固体为金属铁。 小红认为:仅从上述实验现象,不足以证明生成的黑色固体为金属铁,她增加了一个实验:用磁铁靠近生成的黑色固体,看到有黑色固体被磁铁吸引。于是得出生成的黑色固体为金属铁的结 论。 小光通过查询有关
33、资料得知: ( 1)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在加热条件下,可发生如下反应: 3 Fe2O3 + CO 2 Fe3O4+ CO2 ( 2)四氧化三铁( Fe3O4)为黑色固体,有强磁性,能够被磁铁吸引。 因此,小光认为小明和小红的结论都不能成立,你是否同意他的说法? ,请具体说明你的理由 。 小光欲通过实验检验生成的黑色固体是否含有金属铁。请你帮他设计实验并填写下表。 实 验 步 骤 实 验 现 象 实 验 结 论 除上述方 案,还可以采取另一种实验方案,所用的试剂是 ,将该试剂与黑色固体混合,通过观察 ,判断黑色固体中是否含金属铁。 答案:同意 根据资料可知,在此条件下会发生反应: 3Fe2O3 +
34、CO 2Fe3O4+ CO2,生成的Fe3O4也是黑色固体且能被磁铁吸引,同时生成的 CO2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 2分) 实 验步 骤 实 验 现 象 实 验 结 论 取少量黑色固体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稀盐酸 若产生气泡 若没有气泡产生 则黑色固体中含金 属铁 则黑色固体中不含金属铁 硫酸铜溶液 是否有红色固体生成 (方法合理得分) 试题分析:由题意 “生成的黑色固体 ”,和资料中的: “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在加热条件下,可发生如下反应: 3Fe2O3+CO 2Fe3O4+CO2”和 “四氧化三铁( Fe3O4)为黑色固体,有强磁性,能够被磁铁吸引 ”,所以只由现象,不能确定生成物;故小光认
35、为小明和小红的结论都不能成立。 小光欲通过实验检验生成的黑色固体是否含有金属铁,可利用铁的性质分析,铁属于氢前的活泼金属,可以和稀酸反应,产生氢气;或与一些比它不活泼的金属盐溶液发生有明显现象的置换反应来判断。 如取少量黑色固体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稀盐酸,观察是否有气泡产生;如果有气泡产生,则黑色固体中含有铁; 除上述方案外,还可以采取另一种实验方案,所用的试剂是硫酸铜溶液,将该试剂与黑色固体混合,通过观察是否有红色固体生成,判断黑色固体中是否含金属铁。 考点: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金属活动性的顺序及其应用 点评:理解和掌握金属活动性的顺序及其应用,是解题的关键;此外,还要能熟练结合实验现象推测
36、反应本质。 ( 6分)下列 A D是初中化学中的四个实验,请按要求填空: ( 1) A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 ( 2) B实验中正极产生的气体是 (写化学式);由此实验得出水是由 组成的。 ( 3) C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为剧烈燃烧、 、生成一种黑色固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 4) D实验燃烧匙中所盛药品红磷要过量,其原因是 。 答案:( 1)蜡烛由低到高依次熄灭 ( 2) O2 氢元素和氧元素 ( 3)火星四射 3Fe + 2O2Fe3O4 ( 4)使氧气完全反应 试题分析:( 1)由于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气,且二氧化碳不可燃,也不支持燃烧,所以会看到下层的蜡烛先灭,上层的后灭; ( 2
37、)实验 B为电解水的实 验,水通电生成氢气和氧气,且正极产生的是氧气,负极产生的是氢气;水通电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是由氢元素组成的,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的,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 3)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一种黑色固体(四氧化三铁),其反应方程式为 3Fe + 2O2Fe3O4; ( 4)实验 D是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中红磷要过量,为的是使瓶中的氧气能完全反应,否则所测氧气含量将偏低。 考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空气组成的测定,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电解水实验,书写化学方程 式 点评:本题考查了四个基本实验,难度都不大,只要在平
38、时的实验操作中,规范操作,认真观察,就能较好的完成解答,所以要求学生要重视平时的分组实验,要按要求认真去做。 ( 7分)在公共场所进行卫生防疫时,消毒剂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 1)氢氧化钠能杀灭细菌、病毒和寄生虫卵等,它的俗名为 。 ( 2)过氧化氢溶液常用于伤口消毒。在生物酶的催化作用下,过氧化氢可发生分解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 ( 3)过氧乙酸( CH3COOOH)是被广泛使用的高效消毒剂,它不稳定易分解放出一种常见的气体单质,并生成醋酸( CH3COOH),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若一瓶 19%的过氧乙酸溶液因久置而完全分解,所得溶液中醋酸的质量分数为 (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 4)
39、 2008年 5月 12日汶川特大地震导致灾区部分水源严重污染,为保障当地群众饮水安全,有关卫生防疫部门使用了多种消毒剂进行杀菌、消毒。主要有:净水片( Na2FeO4)、优氯净 (C3O3N3Cl2Na)、二氧化氯 (C1O2)、 “84”消毒液 (有效成分为NaClO)。 制取 Na2FeO4的反应为: 2Fe(OH)3+3NaClO+4NaOH=2Na2FeO4+3X+5H2O, X的化学式为 。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消毒杀菌的过程是化学变化 B C3O3N3Cl2N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232.5 C C3O3N3Cl2Na中 C、 O元素的质量比为 3: 4 D ClO2、 N
40、aClO和 C3O3N3Cl2Na中均含氯元素, ClO2中氯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答案:( 1)烧碱(或火碱、苛性钠) ( 2) 2H2O2 2H2O+O2 ( 3) 2CH3COOOH=2CH3COOH+ O2 15.6% ( 4) NaCl ACD(答对 2个得 1分,错答得 0分) 试题分析:( 1)氢氧化钠俗称烧碱、火碱、苛性钠; ( 2)根据题意,结合学过的过氧化氢的分解分析可知,在生物酶的催化作用下,过氧化氢可发生分解生成水和氧气,故化学方程式为 2H2O2 2H2O+O2; ( 3)根据题意可知,过 氧乙酸( CH3COOOH)易分解放出一种常见的气体单质,并生成醋酸( CH3C
41、OOH),结合质量守恒定律可知,该常见的气体单质为氧气,故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CH3COOOH=2CH3COOH+ O2; 过氧乙酸能分解生成醋酸和氧气,要求所得溶液中醋酸的质量分数,需要求得醋酸的质量,可设过氧乙酸溶液质量为 100g,则溶质过氧乙酸的质量为 100g19%=19g,水的质量为: 100g-19g=81g,再设生成的醋酸的质量为 x,则有 2CH3COOOH=2CH3COOH+ O2 152 120 19g x 152: 120=19g: x 解得 x=15g 所以所得溶液中醋酸的质量分数为 100%=15.6% ( 4)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原子的种类和
42、个数不变,即化学方程式左右两边原子种类、个数相同;结合题干中的化学方程式可知,左边比右边多 3个 Na原子和 3个 Cl原子,故 X的化学式为 NaCl; 结合题意及化学式分析。 A、消毒杀菌的过程是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过程,故 A正确; B、 C3O3N3Cl2Na的相对分子质量 =123+163+143+35.52+23=220,故 B错误; C C3O3N3Cl2Na中 C、 O元素的质量比 =( 123):( 163) =3: 4,故 C正确; D ClO2、 NaClO和 C3O3N3Cl2Na中均含氯元素,要比较其中氯元素的质量分数,可先将每个化学式中的 Cl变成 1个,则化学式的相
43、对分子量越小,氯元素的质量分数就越大,由此可知, ClO2中氯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故 D正确。故选 ACD 考点:书写化学方程式,相对分子质量的概念及其计算,元素质量比的计算,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根据化学反应方 程式的计算 点评:本题是一道综合题,侧重于计算,所以熟练掌握化学式的计算,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 6分)用 “ ”和 “ ”分别代表两种不同的单质分子 A2和 B2,它们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化学反应,其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 请回答下列问题: ( 1)每个生成物分子由 个原子构成 ( 2)上图所表示的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写图示编号)。 ( 3)该反应的基本类型
44、为 。 ( 4)参加反应的 B2与生成物分子的个数比为 。 ( 5)若 28g B2完全反应,得到 34g产物。已知 A2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2,则生成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 答案:( 1) 4 ( 2)图 1、图 2 ( 3)化合反应 ( 4) 1:2 ( 5) 17 试题分析: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反应前的 6个 A2分子全部参加反应 ,而 3个 B2分子中有 1个分子剩余,只有 2个分子参加反应,且反应生成 4个 BA3分子。 ( 1)由图 3可知,每个生成物分子由 4个原子构成; ( 2)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从微观上看,就是由同种分子构成的,图 1、图 2中都只有一种分子,故属于
45、纯净物; ( 3)根据图示可知,该反应可表示为 6A2+2B24BA3,符合 “多变一 ”的化合反应的特点,故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 4)根据反应的表达式 6A2+2B24BA3,可知参加反应的 B2与生成物 BA3分子的个数比 =2: 4=1: 2; ( 5)根据反应微观示意图,该反应的化学方程 式可表示为 3A2+B22BA3,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结合题意可知, 28g B2完全反应,得到 34g产物,则参加反应的 A2的质量=34g-28g=6g, 设生成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x 3A2+B22BA3 6 2x 6g 34g 6:2x=6g: 34g 解得 x=17 即生成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46、17。 考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反应类型的判定,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点评:构成相同的分子为同种物质的分子,构成不同的分子为不同种物质的分子,含有不同种分子的物质为混合物,含有同种分子的物质为 纯净物;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且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是单质分子,不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是化合物分子;只要能正确判断变化中的物质的构成,以及粒子个数关系,就能正确解答此类题。 ( 5分)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关系越来越密切。 (1)下列各类食物中蛋白质含量最丰富的是 (填序号,下同)。 (2)人体缺乏碘元素易引起甲状腺肿大,碘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右图所示。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 是 。
47、加碘食盐中的碘是指碘单质 碘的原子序数是 53 新鲜蔬菜、瓜果中含丰富的碘元素 碘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126.9 (3)下列生活中的物品,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 橡胶轮胎 不锈钢锅 棉布围裙 塑料保鲜盒 (4)我们穿的衣服通常是由纤维织成的,常见的纤维有棉花、羊毛、涤纶等,用灼烧法可初步鉴定这三种纤维,其中灼烧后产生烧焦羽毛气味的纤维是 。 棉花 羊毛 涤纶 (5)科学家预测 “氢能 ”将是 21世纪最理想的新能源 。氢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 答案:( 1) ( 2) ( 3) ( 4) ( 5) 2H2 + O2 2H2O 试题分析:( 1) 草莓、 西红柿中富含维生素; 大米的主要成分是糖类; 鸡蛋中富含蛋白质,故选 。 ( 2)根据碘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信息分析。 加碘食盐中加的是碘酸钾,故加碘食盐的碘是指碘元素,错误; 53代表的是碘的原子序数,正确; 蔬菜、瓜果中富含维生素,而碘主要存在于海产品中,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