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北京市东城区中考二模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李朗 文档编号:303229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32 大小:502.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1年北京市东城区中考二模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2011年北京市东城区中考二模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2011年北京市东城区中考二模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2011年北京市东城区中考二模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2011年北京市东城区中考二模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1年北京市东城区中考二模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在国际单位制中,电功率的单位是 A焦耳( J) B伏特( V) C欧姆( W) D瓦特 (W) 答案: D 试题分析:根据国际单位制中规定物理量的主单位及符号:功的单位 -焦耳( J)、功率的单位 -瓦特( W)、电流单位 -安培( A)、电压单位 -伏特( V),进行判断在国际单位制中:焦耳是功的单位,安培( A)是电流的单位,伏特( V)是电压的单位, A、 B、 C不符合题意,故错误;电功率的基本单位是瓦特,故 D正确。 考点:此题考查的是电功率的单位。 点评:记住国际单位制中所学物理量的符号及其单位的符号,是学好物理的基础

2、。 如图所示电路图,把端点 A、 B接在电压 U不变的电源两端,只闭合开关S1,电压表的示数为 U1,电流表 A1的示数为 I1。把端点 C、 D 接同一电源两端,只闭合开关 S2,电压表的示数为 U2,电流表 A2的示数为 I2。把端点 A、 D接同一电源两端,只闭合开关 S1,电压表的示数为 U3,电流表 A1的示数为 I3。把端点 B、 C接同一电源两端,只闭合开关 S2,电压表的示数为 U4,电流表 A2的示数为 I4 。已知: R1=R3=12, U1=6V, U1 U3 =4 3, I3 I4 3 5。则 A定值电阻 R2=3 B电源两端电压 U =30V C把端点 B、 C接同一

3、电源两端,只闭合开关 S1,总功率 P=300 D把端点 B、 C接同一电源两端,闭合开关 S1、 S2,总电阻 R=2.5 答案: ABC 试题分析:根据题意先画出三种情况下的等效电路图;由已知比值关系求出 U3的大小,再根据欧姆定律结合图 1和图 2求出两电路图中电流的比值关系,根据电源的电压不变和欧姆定律结合三个电路图列出方程求出电阻 R2、 R4 的大小;进一步求出图 2中电流的大小,再根据串联电路的电压特点和欧姆定律求出电源的电压;最后根据 P= 求出把端点 B、 C接同一电源两端且只闭合开关 S1时的总功率,利用并联电路的电阻特点求出把端点 B、 C接同一电源两端且闭合开关 S1、

4、 S2时电路的总电阻。 解:把端点 A、 B接在电压 U不变的电源两端,只闭合开关 S1,等效电路图如图 1所示; 把端点 A、 D接同一电源两端,只闭合开关 S1,等效电路图如图 2所示; 把端点 B、 C接同一电源两端,只闭合开关 S2,等效电路图如图 3所示; 由图 1可得: U1=I1R2=6V- U1=6V, U1: U3=4: 3, U3=4.5V, 由图 2可得, I3R2=4.5V- 由 两式可得: = - 电源的电压不变, 由图 1和图 2可得: U=I1( R1+R2) =I3( R1+R2+R4), 由图 2和图 3可得: U=I3( R1+R2+R4) =I4R3, 把

5、 式、 R1=R3=12和 I3: I4=3: 5分别代入得: 12+R2=3R4, R2+R4=8, 解得 R2=3, R4=5, 代入 式可得 I3=1.5A, 由图 3可得电源的电压为: U=U3+I3( R1+R4) =4.5V+1.5A( 12+5) =30V; 当把端点 B、 C接同一电源两端,只闭合开关 S1时,电路为 R2的简单电路, 电路的总功率为 P= = =300W; 当把端点 B、 C接同一电源两端,闭合开关 S1、 S2时,电路为 R2、 R3并联, 此时电路的总电阻为 R= = =2.4 故选 ABC。 考点:本题考查了学生对串、并联电路的判断,串联电路的特点以及欧

6、姆定律、电功率公式的应用。 点评:关键是电路处于不同状态时电路串并联的辨别,难点在于将三种状态下的电流关系及电压关系联系在一起,列出等式进行求解。 在 A、 B、 C三个相同的烧杯内装有深度相同的液体,三种液体的密度关系是 1=23。将甲、乙、丙三个重力为 G 甲 、 G 乙 、 G 丙 的实心小球分别放在 A、 B、C的液体中,其中甲球在 A中沉入液体底部,乙球在 B中恰好悬浮,丙球在 C中漂浮在液面上。三个球的密度分别为 甲 、 乙 、 丙 ,体积关系是 V 甲 V乙 V 丙 ,三个球所受浮力分别为 F1、 F2、 F3,三个烧杯里的液体对杯底的压强分别为 p1、p2、 p3。以下关系中正

7、确的是 A 甲 乙 =丙 B G 甲 G 乙 G 丙 C F1 F2 F3 D p1 = p2 p3 答案: B、 C 试题分析:物体漂浮时浮力等于重力,物体密度小于液体密度;物体悬浮时浮力等于重力,物体密度等于液体密度;物体下沉时,浮力小于重力,物体密度大于液体密度;物体下沉时,完全浸没;悬浮时完全浸没;漂浮时有一部分体积露出水面;已知各个物体的体积,可求最后液体的深度,根据公式 P=gh可求液体压强的大小;根据浮力公式可求三个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 解:( 1) 甲下沉, 甲 1=2; 丙漂浮, 丙 3, 2 3, 乙 丙 ; 甲 乙 丙 ;故 A错误 ( 2) V 甲 V 乙 , 甲 乙

8、, F 浮 =液 v排 g, F 浮甲 F 浮乙 , G 甲 G 乙 ; ( 3)又 V 乙 =V 丙 , V 排乙 V 排丙 2 3, F 浮 =液 v排 g, F 浮乙 F 浮丙 又 F 浮乙 =G 乙 , F 浮丙 =G 丙 G 乙 G 丙 所以 G 甲 G 乙 G 丙 ;故 B正确, F 浮甲 F 浮乙 F 浮丙 ;也就是 F1 F2 F3;故 C正确 ( 4)因为甲下沉,乙悬浮,丙漂浮,又因为 V 甲 V 乙 =V 丙 , V 排甲 V 排乙 V 排丙 , 所以深度关系为 hA hB hC; 三个烧杯里的液体对杯底的压强根据公式 P=gh可知, P1=1ghA; P2=2ghB;P3

9、=3ghC; 所以 P1 P2 P3故 D错误。 故选 B、 C。 考点:此题考查的是物体沉浮条件的灵活运用。 点评:本题的关键知道物体漂浮时浮力等于重力,物体密度小于液体密度;物体悬浮时浮力等于重力,物体密度等于液体密度;物体下沉时,浮力小于重力,物体密度大于液体密度。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表 1:几种晶体的熔点(在标准大气压下) 晶体 熔点( ) 固态酒精 -117 固态水银 -39 冰 0 表 2:几种物质的比热容 物质 比热容 J/( kg ) 水 4.2103 冰 2.1103 沙石 0.92103 A质量相同的水和沙石吸收相同的热量,沙石升高的温度大于水升高的温度 B因为水的凝固点比

10、较低,机械的散热系统一般用水做制冷剂 C水结冰时放出热量,所以冰的温度一定比水的温度低 D在 -20 的寒冷环境中,水银是液态的 答案: A、 D 试题分析:晶体熔化时有固定的熔化温度叫熔点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 1 所吸收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质量等同,吸收的热量又相等,根据吸收热量的公式 Q=Cm t可知,比热容与升高的温度成反比,水的比热容大于沙石的比热容,即可判断 水的比热容大,相同质量的水和其它物质比较,升高或降低相同的温度,水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多;吸收或放出相同的热量,水升高或降低的温度少。水结冰温度要达到凝固点,同时要继续放热。水银在 -39 时才可能凝固。 A、水的比

11、热容大于沙石的比热容,水和沙石的质量等同,吸收的热量又相等,根据 Q=Cm t可知,沙石升高的温度大于湖水升高的温度符合题意。 B、水的比热容大,相同质量的水和其它物质比较,升高相同的温度,水吸收的热量多,所以汽车发动机用循环水冷却不合题意。 C、水结冰温度达到凝固点时,即 0 时同时要放热才能结冰 而冰的温度可能低于 0 不合题意。 D、水银的凝固点为 -39 , -20 高于 -39 ,此时水银是液态的符合题意。 故选: A、 D。 考点:此题考查了比热容和晶体的知识。 点评:在此题中了解有关比热容和晶体熔点的知识,内容较多,要注意辨别。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空中匀速下落的物体,重力势能

12、减小,动能增大 B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时,物体所受的合力一定不等于零 C晶体熔化需要吸热,非晶体熔化不需要吸热 D发电机是利用电磁感应现象的原理制成的 答案: BD 试题分析:动能的大小取决于物体的质量和运动的速度;而重量势能的大小取决于物体的质量和物体的高度;据牛顿第一运动定律可知,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即物体的运动状态只要改变,即其一定是受到力的作用造成的。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称为熔化,该过程中是吸热的;发电机是利用闭合电路的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而产生感应电流的原理制成的,即是利用电磁感应现象的原理制成的。 A、物体在空中匀速下落时,其质量不变,

13、速度不变,故动能不变;同时其质量不变,高度减小,故其重力势能减小,故该选项不 符合题意; B、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故只要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其一定是由于受到的合力不为零造成的,故该选项正确; C、不管是晶体还是非晶体,只要是熔化,都是吸热的,故该选项错误; D、发电机是消耗机械能,产生电能,故是利用电磁感应现象的原理制成的,故该选项正确; 故选 BD。 考点:此题考查了的动能和重力势能的影响因素、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的原因等。 点评:该题了解动能和重力势能的影响因素、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的原因、熔化吸热及发电机的原理等知识点,是一道综合题,同学们处理时一定要细心。 如图所 示电路

14、,开关 S闭合后,电流表 A1的示数大于 A2的示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只将 R1与 R2的位置对调,电流表 A1的示数一定不变, A2的示数一定变小 B若只将 R1与 R3的位置对调,电流表 A1的示数一定变大, A2的示数一定变小 C若用电压表 V1、 V2分别替换电流表 A1、 A2,电压表 V1的示数比 V2的大 D若只用电压表 V1替换电流表 A1,电压表 V1无示数,电流表 A2的示数变大 答案: C 试题分析:由 “开关 S闭合后,电流表 A1的示数大于 A2的示数 ”可推出 R1与 R3的关系,然后可确定 A2的示数可能变大。由 “开关 S闭合后,电流表 A1的示数大于 A

15、2的示数 ”可推出 R1与 R3的关系,然后可知电流表 A1的示数和 A2的示数。若只用电压表 V1替换电流表 A1,则电压表 V1测电源电压;电流表 A2由原来测R2和 R3的电流变为只测 R3的电流,因电阻大小没变,然后可知电流表 A2的示数变化。若电压表 V1、 V2分别替换电流表 A1、 A2,则三个电阻串联,电压表V1测 R2、 R3两端电压, V2测 R1与 R2的电压。 A、由图可知,电流表 A1测 R1和 R2的并联的电流,电流表 A2测 R2和 R3的电流;根据欧姆定律,并联电流与电阻成反比,所以 R1 R3,所以若只将 R1与R2的位置对调,电流表 A1的示数一定不变, A

16、2的示数可能变大,故本选项不正确; B、由 “开关 S闭合后,电流表 A1的示数大于 A2的示数 ”可知, R1 R3,所以若只将 R1与 R3的位置对调,根据欧姆定律,并联电流与电阻成反比,电流表 A1的示数一定变小, A2的示数一定变大,故本选项不正确; C、若只用电压表 V1替换电流表 A1,电压表 V1测电源电压,所以有示数,电流表 A2由原来测 R2和 R3的电流变为只测 R3的电流,所以电流表 A2的示数变小;故 本选项正确。 D、若电压表 V1、 V2分别替换电流表 A1、 A2,则三个电阻串联,电压表 V1测R2、 R3两端电压, V2测 R1与 R2的电压, 因为由 A可知,

17、 R1 R3,所以电压表 V1的示数比 V2的大,故本选项不正确。 故选 C。 考点:此题考查的是电路的连接。 点评:电流表相当于一根导线,电压表相当于开路,分析电路时去掉两表,简化电路而确认电路的连接方式是关键,灵活运用欧姆定律和串并联电路的特点是基础。 如图所示, A、 B重 G A:G B=1:3,用甲、乙两滑轮组分别匀速提升 A、 B两物体,在相同时间内两物体被提升高度分别为 hA和 hB, 2hA=5hB。已知两滑轮组动滑轮重分别为 G 甲 和 G 乙 ,且 G 甲 G 乙 =1 3。两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分别为 1和2,功率分别为 P1和 P2。若不计绳重和滑轮轴处摩擦,则下列判断正确

18、的是 A 1 :2 = 1 : 1 B : = 3 : 8 C P1 :P 2 = 5 :3 D A: B =2 : 5 答案: A 试题分析:知道两图提升物体重的大小关系和动滑轮重的大小关系,利用 F=( G 物 +G 轮 )求拉力的大小关系;又知道提升高度的关系,利用 s=nh求拉力端移动距离的大小关系,利用效率公式求两图效率之比;求出了拉力之比、拉力移动距离之比,利用 W=Fs求拉力做功之比,因为是在相同的时间内,可求拉力做功功率之比;知道在相同时间内两物体被提升高度关系,利用速度公式可得两物体移动速度的大小关系。 由题知, GA: GB=1: 3, G 甲 : G 乙 =1: 3 设

19、GA=G, G 甲 =G,则 GB=3G, G 乙 =3G, 不计绳重和滑轮轴处摩擦, F1= ( GA+G 甲 ) = ( G+G), F2= ( GB+G 乙 ) = ( 3G+3G), F1: F2= ( G+G): ( 3G+3G) =1: 6,故 B错; 1= = = , 2= = = , 1: 2= : = = = =1: 1,故 A正确; 拉力移动距离之比: sA: sB=4hA: 2hB = = =5: 1, 拉力做功之比: W1: W2=F1sA: F2sB= = =5: 6; 做功时间相同, 功率之比: P1: P2=W1: W2=5: 6,故 C错; 两物体移动速度之比:

20、 vA: vB= : =hA: hB=5: 2,故 D错。 故选 A。 考点:此题考查的是力学的综合计算。 点评:本题中了解速度的计算、功率的计算、使用滑轮组拉力的计算、机械效率的计算,根据题图确定 n的大小(直接从动滑轮上引出的绳子股数)是本题的突破口。 如图所示,甲、乙两个实心正方体对水平面的压强相同,边长 甲 =2 乙 。如果沿竖直方向将甲、乙分别切去厚度为各自边长 的部分,然后将甲切去部分叠放在乙的剩余部分上,将乙切去部分叠放在甲的剩余部分上,此时甲对水平面的压强 p 甲 ,乙对水平面的压强 p 乙 ,甲对水平面的压力 F 甲 ,乙对水平面的压力 F 乙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p 甲

21、 p 乙 B p 甲 p 乙 C F 甲 F 乙 D F 甲 = F 乙 答案: B 试题分析:根据边长的关系得出面积和体积的关系,根据固体压力等于其重力,压强就等于其重力除以底面积;充分利用题目中的条件,进行推导、转换后,可分析出压力及压强的大小关系。 a 甲 =2a 乙 ,则 S 甲 =4S 乙 、 V 甲 =8V 乙 ; 在切去之前,对水平面的压强相等(压强均设为 P),又因为对水平面的压力等于固体的重力(即 F=G),则 G 甲 =PS 甲 、 G 乙 =PS 乙 ;得 = = = ; 切去后,甲对水平面的压力 F 甲 = G 甲 + G 乙 = G 乙 ; 切去后,乙对水平面的压力

22、F 乙 = G 乙 + G 甲 = G 乙 ; 故 F 甲 F 乙 ;选项 C、 D错误; 切去后,甲对水平面的压强 P 甲 = = = ; 切去后,乙对水平面的压强 P 乙 = = = ; 故 P 甲 P 乙 选项 A错误, B正确; 故选 B。 考点:此题考查了固体压力与压强的知识。 点评:在此题了解固体压力与压强的知识,固体压力等于其重力,抓住题目中的重力关系及底面积关系,可分析出压力与压强的大小关系。 关于家庭电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空气开关自动切断,一定是出现了短路 B同时工作的用电器越多,总电阻越大 C使用试电笔时,人的手不能接触笔尾金属体 D控制灯泡的开关应串联在火线和灯泡之间

23、 答案: D 试题分析:家庭电路中电流过大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用电器短路,二是用电器的总功率过大。为了方便,家庭电路中的各个用电器都是并联在电路中的。测电笔是用来辨别火线和零线的工具,在使用时,手必须接触笔尾的金属体;为了安全,在接灯泡时,开关必须串联在火线和灯泡之间。 A、空气开关 “跳闸 ”是由于电流过大,有可能是由于用电器的总功率过大,也有可能是短路故该选项错误; B、家庭电路是并联,工作的用电器越多,相当于增大导体的横截面积,总电阻越小故该选项错误; C、测电笔是用来辨别火线和零线的工具,在使用时,手必须接触笔尾的金属体;故该选项错误; D、从安全用电的角度来分析,在接灯泡时,开关必

24、须串联在火线和灯泡之间,故该选项正确。 故选 D。 考点:此题考查的是家庭电路。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家庭电路的连接方式、电流过大原因和测电笔的使用等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如图所示的图象中能,正确描述各物理量之间关系的是答案: B 试题分析:物体的重力跟物体的质量成正比。水的密度是水的特 性,跟水的质量和体积都没有关系。水的压强跟深度有关在密度一定时,水的压强跟水的深度成正比。水的比热是水的特性,跟其它因素都没有关系。 A、如图,水的重力随水的质量的增加而减小。不符合题意。 B、水的密度是水的特性,是定值,跟水的体积无关,所以水的体积增大时,水的密度不变符合题意。 C、如图,水的压强不随深度的

25、增大而增大不符合题意。 D、水的比热是水的特性,是定值如图,温度升高,水的比热升高不符合题意。 故选 B。 考点:此题考查的是各物理量之间关系。 点评:水的密度和比热是水的特性,物质不变,密度和 比热不变,跟其它的因素都没有关系。 如图所示的实例中,没有应用连通器原理的是 A茶壶 B锅炉水位计 C船闸 D潜水艇 答案: D 试题分析:上端开口,下部连通的容器叫做连通器,连通器的特点是容器中的水不流动时,各个容器中液面总是相平的。 A、茶壶的壶嘴和壶身下部是相通的,构成了连通器,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B、锅炉水位计与炉身下端相通,是连通器的应用,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C、船闸的上游与闸室下面通过

26、阀门相通,当下游阀门关闭,上游阀门打开,上游与闸室内的水位逐渐相平,打开上游闸门,船就可以进入闸室;同理,船再进入下游,就通过了船闸所以船通过船闸使用了两次连通器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D、潜水艇利用的浮力,是通过改变自身重力实现上浮和下沉的,故该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 D。 考点: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连通器在生活中的应用这就要求我们平时要多观察、多思考 下列措施中,能使蒸发加快的是 A拧紧香水瓶的盖子 B用电吹风机吹潮湿的头发 C用地膜覆盖农田 D把新鲜的蔬菜装入 塑料袋 答案: B 试题分析: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三个,一是蒸发的表面积,二是周围的温度,三是空气的流动,运用这几方面的知识,对照选

27、项进行分析即可。 A、拧紧香水瓶的盖子,既减小了蒸发面积,又控制了空气流动,会使蒸发减慢,不合题意; B、电吹风机吹潮湿的头发,同时加快了空气流动、提高了温度、还增大了蒸发面积,可有效加快蒸发,符合题意; C、地膜覆盖农田,既减小了蒸发面积,又控制了空气流动,会使蒸发减慢,不合题意; D、把新鲜的蔬菜装入塑料袋,既减小了蒸发面积,又控制了空气流动,会使蒸发减慢,不合题意。 故选 B。 考点:此题考查的是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点评:解决此题的关键就是明确影响蒸发快慢的三个因素,并与实际例子相联系。 如图所示的现象中,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 A水中倒影 B日食形成 C小孔成像 D铅笔 “折断 ” 答

28、案: A 试题分析:要解决此题,需要掌握光的反射现象,知道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要掌握光的折射现象,知道水底看起来比实际的要浅、斜插入水中的筷子向上折、海市蜃楼、凸透镜成像都是光的折射。要掌握光沿直线传播现象,知道影子的形成、日月食的形成、小孔成像都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 A、水中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故本选项符合题意; B、日月食都是由于太阳、地球、月亮在同一直线上,若月亮在中间挡住太阳光便为日食;若地球在中间挡住太阳光,则为月食日月食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C、小孔成像属于光沿直线传播原理,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D、铅笔 “折断 ”如同插

29、入水中的筷子在水面处 “弯折 ”一样,是因为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发生折射,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 A。 考点:此题考查的是光的反射现象。 点评: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现象包括:小孔成像,影子的形成,日、月食的形成等;光遇到物体表面会发生反射:平面镜成像就是光的反射形成的;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偏折:钢笔错位、筷子变折、海市蜃楼,凸透镜成像等都属于光的折射现象。 对下列物体的质量和长度的估计值最接近实际的 是 A一角硬币的直径大约是 2 .5cm B一支签字笔的质量约为 500g C初中物理课本的长度约为 0.26m D一个鸡蛋的质量约为 0.5kg 答案: C

30、试题分析:不同物理量的估算,有的需要凭借生活经验,有的需要简单的计算,有的要进行单位的换算,最后判断最符合实际的是哪一个。 A、一角硬币的直径大约是 1cm,故 A错误 B、一支签字笔的质量约为 20g,故 B错误 C、初中物理课本的长度约为 26cm=0.26m,故 C正确 D、一个鸡蛋的质量约为 0.05kg,故 D错误。 故选 C。 考点:此题考 查的是长度的估测。 点评:物理学中,对各种物理量的估算能力,也是我们应该加强锻炼的重要能力之一,这种能力的提高,对我们的生活同样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如图所示的电路中,开关闭合后,三个灯泡并联的电路是 答案: D 试题分析:解答本题应掌握:串联

31、电路是将各元件依次连接,并联电路是将各用电器并列连接。由图可知: A中的三个灯泡依次连接,是串联电路,不符合题意; B 中的两个灯泡串联连接后又与另外一个灯泡并联,是混联电路,不符合题意; C 中的两个灯泡并联连接后又与另外一个灯泡串联,是混联电路,不符合题意; D中的灯泡都是并列连接在电源两端,故都为并联,符合题意; 故选 D。 考点:本题考查电路的串并联。 点评:在此题中了解电路的串并联,要求会认基本的串并联电路。 在内燃机的一个工作循环中,既有机械能转化为内能的过程,也有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过程,这两个能量转化的过程分别存在于 A吸气冲程和压缩冲程 B压缩冲程和做功冲程 C做功冲程和排气冲

32、程 D吸气冲程和排气冲程 答案: B 试题分析:内燃机的四个冲程中有两个冲程发生能量转化:压缩冲程和做功冲程。内燃机的四个冲程中有两个冲程发生能量转化,一是压缩冲程中机 械能转化为内能;二是做功冲程中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故选 B。 考点:此题考查的是内燃机的四个冲程。 点评:本题要求学生了解在内燃机的四个冲程中有能量转化的两个冲程:压缩冲程和做功冲程。 实验题 在下列各组实验中: ( 1)如图 (a)所示 ,从密封罩向外抽气的过程中,铃声越来越小,最后几乎听不到了。这个实验说明 : 。 ( 2)如图 (b)所示 ,将压强计的探头先后放入两种不同的液体中,这个实验主要是探究:液体的压强与 _的关

33、系。 ( 3)如图 (c)所示 ,闭合开关 S,根据电磁铁甲、乙吸引小铁钉的情况,可 以得出结论: 。 答案: (1) 真空不能传声 (2) 液体密度 (3) 电流相同时,线圈的匝数越多,磁性越强 试题分析: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由 p=gh知,液体压强与液体的密度和深度有关,探究时要采用控制变量法,观察图片获取有用的信息,看图中的操作过程控制了哪个物理量,改变了哪个物理量,最后确定它是探究液体内部的压强跟哪个物理量之间关系的。要探究电磁铁磁性与电磁铁线圈之间的关系,需要控制电流的大小不变,改变线圈的匝数我们通常通过使两个线圈串联来控制电流的磁性的强弱可以从吸引铁钉的情况看出来。

34、( 1)当用抽气机不断地抽取玻璃罩内的空气时(空气越来越少,最后连空气也没有了,几乎就是真空了),甲手机的振铃声越来越小,最后几乎听不到振铃声,这说明了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 2)根据公式 p=gh可知,液体压强与液体的密度和深度有关,该同学将微小压强计的探头先后放入两种不同液体中,观察图片还能发现,微小压强计的探头放在液面以下相同深度处,而且橡皮膜的朝向也是相同的,由此可知该同学控制了液体的深度相同,来研究液体内部的压强跟液体密度的关系; ( 3)因为串联电路中电流相同,所以可以通过改 变线圈匝数,观察电磁铁吸引大头针的多少,来确定电磁铁磁性的强弱与线圈匝数的关系图中

35、甲乙两个电磁铁串联,甲线圈的匝数多,吸引大头针数量多,所以说明电流相同时,线圈的匝数越多,磁性越强。 考点:本题是探究声音的传播条件、液体压强的特点及电磁铁的磁性强弱与电流大小和线圈匝数的关系的实验。 点评:在此题中用到了控制变量法,同时考查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图象及综合分析的能力。 如图是 “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的情景:竖立的透明玻璃板下方放一把直尺,直尺与玻璃板垂直,两支相同的蜡烛 A、 B竖立于玻璃板两侧的直尺上,以 A蜡烛为成像物体。 ( 1)采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能在观察到 A蜡烛像的同时,也观察到 ,解决了确定像的位置和大小的问题。 ( 2)点燃 A蜡烛,移动 B蜡烛,直到与

36、 A蜡烛的像重合为止。这时发现像与物的大小相等,进一步观察 A、 B两支蜡烛在直尺上的位置发现,像与物到玻璃板的距离 。 答案: B蜡烛 相等 试题分析:透明的玻璃板能在观察到 A蜡烛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蜡烛 B能否与 A的像完全重合,同时解决了位置和大小两个问题实验现象表明,像与物的大小相同,像和物的连线与玻璃板垂直,像和物到玻璃板的距离相等。( 1)因为玻璃板是透明的,能在观察到 A蜡烛像的同时还可以透过玻璃清楚的看到放在后面 B蜡烛,便于确定像的位置和大小( 2)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可知,点燃 A蜡烛,小心地移动 B蜡烛,直到与 A蜡烛的像完全重合为止,这时发现像与物的大小相等;进一步观

37、察 A、 B两支蜡烛在直尺上的位置发现,像和物的连线与玻璃板互相垂直;像和物到玻璃板的距离相等。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了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及其应用。 点评:这是光学中的一个重点,也是近几年来中考经常出现的题型,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并学会灵活运用。 如图甲所示,小文在探究凸透镜成像 规律时,将凸透镜 A固定在光具座上保持位置不变,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把烛焰与光屏的位置对换后,在光屏上将观察到倒立、 (选填 “放大 ”、 “缩小 ”或 “等大 ”)的实像。小文将光屏先后放在如图乙所示位置,在光屏上能观察到大小相等的光斑,凸透镜 B的焦距为 cm。答案:缩小 30 试题分析: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

38、小于像距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凸透镜的位置不变,调换蜡烛和光屏的位置,根据光路是可逆的,在光屏上会得到倒立、缩小的实像。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在主光轴上一点,这点是凸透镜的焦点,光线到达焦点 后继续传播,光线变得发散一些,把光屏放在A点能得到一个光斑,放到 B点能得到一个大小相同的光斑也就是焦点到光屏 A处光屏和到 B处光屏的距离是相等的,可以求出凸透镜的焦距。如图,光屏上能接到像,凸透镜成的是实像物距小于像距,像是倒立、放大的实像。凸透镜的位置不变,调换蜡烛和光屏的位置,根据光路是可逆的,在光屏上会得到倒立、缩小的实像。如图,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在主光轴上一点,

39、光屏放在 A处和放在 B处会得到大小相同的光斑,焦点到左右光屏的距离相等,所以凸透镜的焦点在 80cm处。凸透镜的焦距为: f=80cm-50cm=30cm。 考点:此题考查的是凸透镜成像。 点评: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会聚后的光线继续向外传播,在焦点左右是对称的学生容易忽略会聚后的光线传播。 做测定 “小灯泡的电功率 ”实验时,所用器材有:电压为 3V的电源,额定电压为 2.5V的小灯泡,以及符合实验要求的滑动变阻器、已调零的电流表和电压表、开关、导线若干。 ( 1)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甲的实物电路连接完整。 ( 2)连好电路闭合开关 S,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 P,发现小灯泡始终不亮,电压

40、表有示数,电流表无示数,则故障的原因可能是 出现断 路。(选填 “小灯泡 ”或 “滑动变阻器 ”) ( 3)排除故障后闭合开关 S,移动滑片 P到某处,电压表的示数如图乙所示。要测量小灯泡的额定功率,应将滑片 P向 (选填 “左 ”或 “右 ”)滑动。 ( 4)通过移动滑片 P,分别记录多组对应的电压表和电流表的读数,绘制成了图丙所示的 U-I图象,小灯泡的额定功率是 W。 答案: (1) 图略 (2) 小灯泡 (3)右 0.5 试题分析:测量小灯泡电功率的实验中,小灯泡和电流表串联,和电压表并联,根据灯泡的额定电压确定电压表的量程;电压表有示数,说明问题出在电压表两接线柱之间的电路, 非短路

41、(这样电压表示数为 0),只能是开路:小灯泡处开路;额定功率指灯泡在额定电压下发挥的功率,通过移动滑片使小灯泡电压表的示数等于灯泡的额定电压,这样计算出来的功率才是额定功率;注意题中求的是灯泡正常发光时滑动变阻器的功率,别看成计算小灯泡的额定功率。 解:( 1)小灯泡的额定电压为 2.5V,电压表量程选择 0-3V即可,连接实物图如右下图: ( 2)连好电路,闭合开关,移动变阻器滑片 P,发现小灯泡始终不亮,但电压表有示数,电流表无示数,说明在电压表两接线柱之间的电路是开路,小灯泡处开路; ( 3)为测额定功率 ,灯两端电压应为 2.5V,就要使滑动变阻器分压减小,连入电阻减小,应向右移动滑片

42、; ( 4)从图象中可以得知,当小灯泡两端电压为 2.5V时,通过灯泡的电流为0.2A,故小灯泡的额定功率: P=UI=2.5V0.2A=0.5W。 考点:此题考查的是测定 “小灯泡的电功率 ”实验。 点评:本题涉及电压表量程的选择、滑动变阻器的使用、电功率的计算,虽综合性强,但都属于基础知识,难度适中。 为探究 “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跟哪些因素有关 ”,小成设计了所示的实验电路。烧瓶中盛有质量相同的煤油,闭合开关 S1、 S2,用电阻丝(其 中 R 甲=R 丙 R 乙 )给煤油加热相同时间,观察并记录烧瓶中温度计示数的变化情况。 ( 1)比较烧瓶甲和烧瓶乙中温度计示数的变化,研究电热与 的

43、关系。 ( 2)比较烧瓶甲和烧瓶丙中温度计示数的变化,研究电热与 的关系。 ( 3)小成对此实验装置稍做改装,用改装后的装置测量未知液体比热容。测量时,分别在两烧瓶中装入水和待测液体,闭合开关,一段时间后分别用温度计测出水和待测液体升高的温度 t水 和 t,在忽略热损失的情况下,则待测液体的比热容 c=t水 c 水 t。 小成对此实验装置做出的改装是 _。 为了得出待测液体比热容的表达式 c=t水 c 水 t,实验中还需要增加一种测量仪器,说出该仪器名称和作用 _。 答案:( 1)电阻 ( 2)电流 ( 3)去掉烧瓶乙,闭合开关 S1、 S2; (或去掉烧瓶乙,烧瓶甲与烧瓶丙串联,闭合开关 S

44、2) 天平用天平称量等质量的水和待测液体 试题分析:( 1)和( 2)导体产生的热量与导体的电阻、电流、通电时间有关。当研究导体产生的热量与电阻的关系时,应控制导体中的电流、通电时间相同;当研究导体产生的热量与电流的关系时,应控制导体的电阻、通电时间相同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是 控制变量法再结合选择的电阻丝进行分析和判断即可。( 3)由吸热公式 Q 吸 =cm t可知,要想测量未知液体比热容,应让两瓶中水和未知液体的质量 m相等,吸收的热量相等,通过温度计读出它们升高的温度,再利用热量的公式变形计算出未知液体比热容的大小。 解:( 1)由图可知,电阻丝甲和乙串联,则通过电阻丝甲和乙中的电流和通电时

45、间相同,并且 R 甲 R 乙 电阻不相等,所以探究的是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与电阻的关系 ( 2)因为 R 甲 =R 丙 ,电阻丝甲和乙串联后又与电阻丝丙并联,因此通过电阻丝甲和丙中的电流不同,而电阻丝甲和丙的电阻和 通电时间相同,所以探究的是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与电流的关系 ( 3)由吸热公式 Q 吸 =cm t可知,应让两瓶中水和未知液体的质量 m相等,吸收的热量相等,为了保证吸收的热量相等,应该保证所选电阻丝的电阻、通过的电流和通电时间相等,所以应去掉烧瓶乙,让烧瓶甲与烧瓶丙串联,闭合开关 S2。为了让两瓶中水和未知液体的质量 m相等,所以应用天平称量等质量的水和待测液体。 考点:此题

46、考查的是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跟哪些因素有关。 点评:本题考查了可以利用控制变量法,并结合所选取的实验器材能确定研究的问题,并且可以把所学的物理知识在生活中加以应用近几年来实验不再只考我们课本中出现过的实验,比较常见的为探究性实验,要求我们不能只背答案:,而应注重理解。 小东猜想动能的大小可能与物体质量和运动速度有关,于是设计了如图甲、乙所示的实验,探究动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 1)如图甲所示,让不同质量的两个小球沿同一光滑斜面从 B处分别开始运动,然后与放在水平面上的纸盒相碰,纸盒在水平面上移动一段距离后静止。小球从同一高度开始运动的目的是使两 球到达水平面时具有相同的 _。得出的结论

47、是: _。 ( 2)如图乙所示,让质量相同的两个小球沿同一光滑斜面分别从 A处和 B处开始运动,然后与放在水平面上的纸盒相碰,纸盒在水平面上移动一段距离后静止,得出的结论是: _。 答案:( 1)速度 速度相同时,物体质量越大,动能越大 ( 2)质量相同时,物体速度越大,动能越大 试题分析:实验过程要采用控制变量法,当研究动能大小与质量的关系时,要让钢球沿斜面的同一高度下落,这样保证下落速度相同;当研究动能大小与速度的关系时,应选 择同一钢球,这样可以保证小球的质量相同。 ( 1)两球的高度相同,这样到达底端的速度相同,但它们的质量不同,所以可以探究动能与速度大小的关系; 质量越大的小球把平面上的纸盒撞击的更远,说明小球的动能越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