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北京市西城区中考二模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孙刚 文档编号:303242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1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1年北京市西城区中考二模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2011年北京市西城区中考二模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2011年北京市西城区中考二模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2011年北京市西城区中考二模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2011年北京市西城区中考二模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1年北京市西城区中考二模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A氧 B硅 C铝 D铁 答案: C 试题分析:地壳中元素含量的多少顺序为:氧、硅、铝、铁、钙、钠、钾、镁,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选 C。 考点:地壳中元素的含量。 点评:识记内容,牢记地壳中元素的含量即可。 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B白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白雾 C镁条与稀盐酸反应有热量放出 D点燃棉花和羊毛都产生烧焦羽毛气味 答案: C 试题分析: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白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白烟; 镁条与稀盐酸反应有热量放出; 点燃羊毛

2、产生烧焦羽毛气味,而点燃棉花则没有。 选 C。 考点:木炭、白磷、棉花、羊毛燃烧的现象;镁条与盐酸反应的现象。 点评:识记内容,难度不大,注意不要将反应的结论当成是现象即可。 下列对燃烧和爆炸的认识错误的是 A爆炸不一定是化学变化 B可燃物与氧气接触面积越大,燃烧越剧烈 C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即可发生爆炸 D有易燃易爆物的场所,严禁穿化纤类衣服 答案: C 试题分析: 爆炸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如气球充气太多而爆炸; 可燃物与氧气接触面积越大,燃烧越剧烈,故有 “火要虚 ”的说法; 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并且可燃物还要与氧气充分接触才会燃烧或者爆炸; 有易燃易爆物的场所,严禁穿化纤类衣服,防

3、止化纤摩擦产生静电,产生电火花而引起爆炸。 选 C。 考点:爆炸;燃烧的条件。 点评:可燃物在有限空间内发生急速燃烧,容易引起爆炸; 燃烧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才可以: 1、有可燃物; 2、可燃物与氧气接触; 3、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下列关于 “相等 ”的说法错误的是 A化学反应前后分子个数一定相等 B化合物中元素的正负化合价总数相等 C原子中质子数与核外电子总数相等 D溶液加水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一定相等 答案: A 试题分析:化学反应前后分子个数不一定相等,但原子个数一定相等; 化合物中元素的正负化合价总数相等,其代数和为零; 原子中质子数与核外电子总数相等,原子对外不显电性; 溶液加水

4、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一定相等,改变的只是溶剂的质量。 选 A。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化合价;原子的构成;溶液的组成。 点评: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个数、质保持不变; 化合物中各元素的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 原子中,质子数 =核电荷数 =核外电子数 =原子序数。 溶液由溶剂和溶解了的溶质共同组成。 下列有关金属的说法正确的是 A铁、铝、铜均为银白色 B生铁炼成钢就是把生铁变为纯铁 C铝在空气中不易被腐蚀是因为其化学性质稳定 D在自行车支架上喷油漆既美观又防锈 答案: D 试题分析:铁、铝均为银白色,铜是紫红色金属; 生铁炼成钢就是把生铁变为含碳量较少的铁的合金; 铝在空气中不易被腐蚀是因为铝的

5、表面生成了一层致密的氧化物保护膜,组织氧气与铝进一步反应; 在自行车支架 上喷油漆既美观又防锈,因为油漆将铁和氧气、水隔绝开来了。 选 D。 考点:金属的颜色;生铁和钢;铝的自我保护;金属防锈。 点评:生铁是含碳量 2%-4.3%的铁的合金,钢的含碳量是 0.03%-2%。 铝在空气中不易被腐蚀是因为铝的表面生成了一层致密的氧化物保护膜,组织氧气与铝进一步反应。 下列对知识的整理错误的一组是 A化学与健康 B化学与能源 多吃水果有利于补充维生素 用工业盐(亚硝酸钠)腌制蔬菜 煤、石油、天然气都属于化石能源 风能、太阳能等属于新能源 C化学与应用 D化学与安全 用食醋除去水壶中的水垢 用活性炭除

6、去冰箱中的异味 点燃可燃性气体前先验纯 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先做 “灯火试验 ” 答案: A 试题分析:多吃水果有利于补充维生素;不能用工业盐(亚硝酸钠)腌制蔬菜,因为亚硝酸钠有毒; 煤、石油、天然气都属于化石能源;风能、太阳能等属于新能源; 用食醋除去水壶中的水垢,醋酸与碳酸钙、氢氧化镁可以发生化学反应;用活性炭除去冰箱中的异味,因为活性炭具有很强的吸附性; 点燃可燃性气体前先验纯,防止可燃性气体不纯而爆炸;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先做 “灯火试验 ”,防止菜窖内有大量二氧化碳而使人缺氧窒息。 选 A。 考点:食物中的营养素;能源;活性炭;二氧化碳的性质。 点评:食物中的营养素有蛋白质、油脂、糖类、

7、水、无机盐和维生素。 煤、石油、天然气都属于化石能源,属于不可再生能源; 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以除去异味和水中的素色; 二氧化碳不能供给呼吸,也不能支持燃烧,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先做 “灯火试验 ”。 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右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40 时,甲溶液的质量分数一定大于乙溶液的质量分数 B当乙中混有少量甲时,可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 C 20 时, 100 g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是 30 g D 20 时,分别在 100 g水中加入 50 g甲、乙,加热到 40 ,甲、乙溶液均为饱和溶液 答案: D 试题分析:由图示中甲乙溶解度曲线可知, 40 时,甲的溶

8、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但 40 时,甲溶液的质量分数不一定大于乙溶液的质量分数,因为没有说明甲乙溶液是否饱和; 虽然甲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但当乙中混有少量甲时,不能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 方法提纯,因为甲的量太少; 20 时,甲的溶解度是 30g, 100 g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是 23 g; 20 时,分别在 100 g水中加入 50 g甲、乙,甲乙都有剩余,加热到 40 ,甲乙的溶解度都不超过 50g,故此时甲、乙溶液均为饱和溶液。 选 D。 考点:溶解度;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 点评:溶解度是物质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中溶解达到饱和状态时,溶解的溶质质量; 溶质质量分数 = 。 有

9、以下说法: 烧碱暴露在空气中质量会增加; 浓硫酸暴露在空气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会增大; 石灰水暴露在空气中溶液的质量会增加 ; 浓盐酸暴露在空气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会减小; 久置空气中的生石灰质量会增加。其中正确的是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 烧碱暴露在空气中,会吸水潮解,并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质量会增加; 浓硫酸暴露在空气中会吸水,溶质的质量分数会变小; 石灰水暴露在空气中,氢氧化钙会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溶液的质量会减小; 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暴露在空气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会减小; 久置空气中的生石灰,因吸水而变质,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还会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

10、,质量会增加。 选 C。 考点:浓硫酸、氢氧化钙、浓盐酸、氧化钙、氢氧化钠的性质与保存; 点评:保存物质,要根据物质的性质,选择合适的保存方法,否则,容易导致药品变质而不能使用。 石头纸是一种新型、环保纸张,坚固且不易燃烧。它是将碳酸钙粉末加上15的聚乙烯塑料和 5的胶合剂,经特殊工艺处理后制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聚乙烯塑料是一种天然有机高分子材料 B石头纸的普遍应用不能减少对树木的砍伐 C用稀盐酸和石灰水可检验出石头纸中是否含碳酸根 D石头纸和普通纸都不易与氧气发生反应 答案: C 试题分析:由题意可知,聚乙烯塑料是一种有机合成高分子材料; 石头纸的原料不是树木,故石头纸的普遍应用,能减少

11、对树木的砍伐; 碳酸根与盐酸反应会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故用稀盐酸和石灰水可检验出石头纸中是否含碳酸根; 石头纸不易与氧气发生反应,但普通纸易与氧气发生反应。 选 C。 考点:有机合成高分子材料;碳酸根的检验。 点评:碳酸根与盐酸反应会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故 可以用稀盐酸和石灰水可检验碳酸根。 下列 4个坐标图分别表示 4个实验过程中的某些变化,其中正确的是 A B C D 高温煅烧一定质量 向一定量铁粉中加 向 pH=2的稀盐酸中 向接近饱和的硝酸的碳酸钙 入稀盐酸 加入 pH=12的氢氧化钠溶液 钾溶液中加硝酸钾固体 答案: A 试题分析:碳酸

12、钙在高温条件下分解为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气体,固体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逐渐增大,但当碳酸钙全部分解后,固体中的钙元素的质量分数不再改变, A正确; 向一定量铁粉中加入稀盐酸,随着稀盐酸的增加,溶液的质量是不断增加的,不会不变, B错误; 向稀盐酸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时,稀盐酸与氢氧化钠发生中和反应, pH值不断增大,但是不会等于加入的碱的 pH值,而应该略小, C错误; 向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加硝酸钾固体,溶质质量分数应该从大于零的某点开始上升,当溶液饱和以后,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不再增加, D错误。 选 A。 考点: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溶解度; PH;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 点评:溶解度是物质在一定

13、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中溶解达到饱和状态时,溶解的溶质质量; 溶质质量 分数 = 。 20 时,把少量生石灰放入盛有饱和石灰水的烧杯中。下列关于烧杯中溶液的叙述错误的是 A溶剂的质量一定减小 B溶质的质量一定减小 C溶液一定变浑浊 D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减小 答案: D 试题分析: 20 时,把少量生石灰放入盛有饱和石灰水的烧杯中。生石灰将与水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故有溶剂的质量一定减小;溶剂减少,溶解的溶质的质量一定减小,即有溶质析出,故溶液一定变浑浊。但因温度不变,氢氧化钙的溶解度不变,仍是 20 时的饱和溶液,故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选D。 考点:溶液;溶解度;溶质质量分数。 点评:溶液

14、的质量等于溶剂和溶解了的溶质的质量之和; 溶解度是物质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中溶解达到饱和状态时,溶解的溶质质量; 溶解度是温度的函数,温度不变,则物质的溶解度不变。 将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放在试管内加热一段时间后,测得反应后生成氧气的质量小于原高锰酸钾质量的 10%,则反应后的固体物质与原高锰酸钾的质量比可能是 A 7175 B 7179 C 8079 D 8179 答案: A 试题分析:解:设原有高锰酸钾的质量为 x,生成氧气的质量是高锰酸钾质量的 10%,即 0.1x,剩余固体质量为 y。 2KMnO4 【 K2MnO4+MnO2】 +O2 316 284 32 M N 0.1x 反应

15、掉的高锰酸钾质量为 M=( 3160.1x) /32 反应后剩余固体质量为 N=( 2840.1x) /32 反应后的固体物质与原高锰酸钾的质量比 ( 2840.1x) /32: ( 3160.1x)/32=71: 79,但题中说明生成的氧气质量小于高锰酸钾的 10%,高锰酸钾分解的更少,即生成固体质量小,两者的比值小于 71: 79,选 A。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点评:这是一道估算类 题目,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先预设反应生成的氧气质量是原高锰酸钾质量的 10%,这是解题的关键。 法医常用马氏试砷法来证明是否砒霜中毒,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R + 8HCl + 4Zn = 4ZnCl

16、2+ 3H2O + 2As + H2,则砒霜( R)的化学式为 A As2O2 B As2O C AsO D As2O3 答案: D 试题分析: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R + 8HCl + 4Zn = 4ZnCl2+ 3H2O + 2As + H2,可知,生成物质有 As和 O,故可推得砒霜( R)的化学式为 As2O3。选 D。 考点:化学方程式;质量守恒定律。 点评:化学反应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各原子的种类、个数、质量都不变。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水变成水蒸气,这一过程属于化学变化 B通入二氧化碳的紫色石蕊溶液呈红色,说明二氧化碳显酸性 C为了降低水的硬度,生活中常采用加热煮沸的方

17、法处理硬水 D配制 100 g10%的氯化钠溶液的主要步骤是:称量、溶解、装瓶贴标签 答案: C 试题分析:水变成水蒸气,这一过程只是水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大了,属于物理变化; 通入二氧化碳的紫色石蕊溶液呈红色,是因为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了碳酸,碳酸使紫色石蕊变红色; 为了降低水的硬度,生活中常采用加热煮沸的方法处理硬水; 制 100 g10%的氯化钠溶液的主要步骤是:计算、称量(量取)、溶解、装瓶贴标签。 选 C。 考点: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二氧化碳的性质;软水与硬水;配置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 点评: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两者的区别在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18、。 配置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主要步骤是计算、称量(量取)、溶解、装瓶贴标签。 下列图标中, 表示 “禁止烟火 ”的是答案: D 试题分析: A是爆炸品标志; B表示禁止燃放烟花爆竹; C是腐蚀品标志; D表示严禁烟火。 选 D。 考点:常见的安全标志。 点评:牢记这些安全标志,在生活中遵守有关要求,保证安全。 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火药爆炸 B衣服晾干 C蜡烛燃烧 D粮食酿酒 答案: B 试题分析: 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两者的区别在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火药爆炸、蜡烛燃烧、粮食酿酒都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衣服晾干是物质形态改变,属于物

19、理变化。选 B。 考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辨别。 点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在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下列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A SO2 B H2SO4 C O2 D Al2(SO4)3 答案: A 试题分析: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SO2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属于氧化物;含有 三种元素, H2SO4不是氧化物;是单质, O2 不是氧化物; Al2(SO4)3 由三种元素组成,不是氧化物。选 A。 考点:氧化物。 点评: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与元素的化学性质密切相关的是 A原子核外电子层数 B原子最外层电子数 C

20、原子核内中子数 D相对原子质量 答案: B 试题分析: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原子的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选 B。 考点: 原子的构成。 点评: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原子中,质子数 =核电荷数 =核外电子数 =原子序数。原子的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 下列物质中,含有氧分子的是 A二氧化碳 B蒸馏水 C空气 D双氧水 答案: C 试题分析:二氧化碳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 蒸馏水由水分子构成; 空气是混合物,含有氧气,氧气由氧分子构成; 双氧水由过氧化氢分子构成。 选 C。 考点:物质的构成。 点评:氧

21、气由氧分子构成,氧气中含有氧分子。 二氧化铅( PbO2)是生产汽车蓄电池的电极材料,其中铅( Pb)元素的化合价是 A -4 B +1 C +2 D +4 答案: D 试题分析:设二氧化铅( PbO2)中铅( Pb)元素的化合价是 X。 X+( -2) 2=0,X=+4价。选 D。 考点:化合价及其计算。 点评:化合物中各元素的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 下列化学用语书写正确的是 A一氧化碳: Co B铜离子: Cu+2 C氢氧化镁: Mg(OH)2 D氧化铝: AlO 答案: C 试题分析:一氧化碳: CO; 铜离子: Cu2+; 氢氧化镁: Mg(OH)2; 氧化铝: Al2O3。 选 C。

22、 考点:化学符号的书写及其意义。 点评:元素用元素符号表示;原子用元素符号表示,若表示原子个数,就在元素符号前标上适当的数字;分子用化学式表示,表示分子的个数,就在化学式前加上适当数字表示;离子则在元素符号右上角标上适当的电荷数就行了,化合价标注在元素符号的正上方。 下列各组中的俗名和化学名称均表示同一种物质的是 A生石灰 氢氧化钙 B酒精 乙醇 C火碱 碳酸氢钠 D食盐 氯化钾 答案: B 试题分析:生石灰 氧化钙; 酒精 乙醇; 火碱 氢氧化钠; 食盐 氯化钠。 选 B。 考点:物质的俗名。 点评:识记内容,难度 不大,牢记即可。 根据右图 R2-的离子结构示意图,推测 m的值为 A 10

23、 B 16 C 18 D 20 答案: B 试题分析:由题意可知,图中是 R2-的离子结构示意图,则 R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是 2+8+6=16,原子中,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即 m的值为 16.选 B。 考点:原子结构示意图;原子的构成。 点评: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圆圈内的数字表示质子数,外面的弧线表示电子层,弧线上的数字表示该电子层上的电子数。质子数大于核外电子数的是阳离子;小于核外电子数的是阴离子;等于核外电子数的是原子。 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原子中,质子数 =核电荷数 =核外电子数 =原子序数。 下列解释错误的是 A “酒香不怕巷子深 ”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 B

24、热胀冷缩说明分子大小随温度改变而改变 C石油气经压缩后存放在钢罐中说明分子间有间隔 D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说明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 答案: B 试题分析: “酒香不怕巷子深 ”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分子运动,会传入人的鼻孔中,人们会闻到酒香; 热胀冷缩说明分子之间的间隔大小随温度改变而改变; 石油气经压缩后存放在钢罐中说明分子间有间隔,而且气体分子间的间隔很大,容易被压缩; 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说明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即氢分子和氧分子分解后又组合成水分子。 选 B。 考点:微粒的性质。 点评:微粒的性质有:微粒很小;微粒不断运动;微粒之间有间隔。 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下列

25、关于碳元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5 B 硼 10.81 碳 7 N 氮 14.01 A该元素为非金属元素 B该元素对应原子的质子数为 6 C含有该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有机物 D C60是由该元素组成的单质 答案: C 试题分析:由图中信息可知:碳元素为非金属元素; 碳元素处于硼元素和氮元素之间,对应原子的质子数为 6; 有机物是含碳的物质,但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不都是有机物,如碳酸盐。 C60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 选 C。 考点:元素周期表;有机物。 点评:元素周期表中的元素都按照一定的规律排列,一横行是一个周期,一竖行是一族; 有机物是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但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盐类除外。 填空题 甲

26、、乙、丙、丁、戊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下图中的五个圆分别表示这五种物质,用两圆相切表示这两种物质能发生反应, “”表示物质间的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 ( 1)若单质甲粉末与化合物戊均为黑色固体,丙和无色气体丁反应可以生成甲。戊的化学式是 ,乙和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 2)若甲是铜绿的主要成分碱式碳酸铜【化学式为 Cu2(OH)2CO3】,甲与酸反应生成一种盐及两种氧化物丁和戊,乙是胃酸的主要成分,乙与丙、丙与丁反应均可生成戊且无明显现象。甲和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丙和丁反应 的化学方程式是 。 ( 3)若五种物质所含元素为 H、 C、 O、 Na、 Ca、 S

27、中的两种或三种,甲与丙属于同一类 物质,且相对分子质量由甲到戊依次增大。丙的俗称是 ,甲和丁反应的化学方 程式是 。 答案:( 1) Fe3O4 Fe2O3+ 3H2SO4 = Fe2(SO4)3+ 3H2O(写氧化铁与盐酸反应等可得分) ( 2) Cu2(OH)2CO3+ 4HCl 2CuCl2 +CO2+3H2O 2NaOH + CO2 Na2CO3+H2O ( 3)熟石灰或消石灰 2NaOH+ H2SO4 Na2SO4+2H2O 试题分析:( 1)若单质甲粉末与化合物戊均为黑色固体,丙和无色气体丁反应可以生成甲。则甲是铁,乙是酸,硫酸或者盐酸均可,丙是氧化铁,丁是氢气,戊是四氧化三铁,戊

28、的化学式是 Fe3O4,乙和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Fe2O3+ 3H2SO4 = Fe2(SO4)3+ 3H2O,或者 Fe2O3+ 6HCl = 2FeCl3+ 3H2O。 ( 2)若甲碱式碳酸铜【化学式为 Cu2(OH)2CO3】,甲与酸反应生成一种盐,即氯化铜,及两种氧化物丁和戊,即水和二氧化碳,乙是胃酸的主要成分,即盐酸,乙与丙、丙与丁反应均可生成戊且无 明显现象,则丙是氢氧化钠,丁是二氧化碳。甲和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Cu2(OH)2CO3+ 4HCl 2CuCl2 +CO2+3H2O,丙和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NaOH + CO2 Na2CO3+H2O。 H、 C、 O、 Na、

29、 Ca、 S中的两种或三种可组成的常见物质有:水、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氧化钠、氧化钙、甲烷、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碳酸、硫酸、碳酸钠、碳酸钙等。一氧化碳和甲烷与其它物质不反应,碳酸不稳定,可排除。两圆相切表示这两种物质能发生反应,甲与丙属于同一类物质,且相对分子质量由甲到戊依次增加 ,甲若为水或者其它氧化物,则丙为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氧化钠、氧化钙中的一种,不符合两圆相切表示这两种物质能发生反应的已知条件,而相对分子质量由甲到戊依次增加,所以甲应为氢氧化钠,丙为氢氧化钙,氢氧化钙俗名熟石灰或消石灰;按相对分子质量,乙为二氧化硫或二氧化碳,丁为硫酸,戊为盐,且能与硫酸反应,只能是碳酸盐,

30、为碳酸钠、碳酸钙;所以甲和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NaOH+H2SO4=Na2SO4+2H2O。 考点:物质推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氢氧化钙的俗称;物质分类;相对分子质量。 点评:本题难度较大,根据题意,展开合理的联想,再带入题目进行验证,是解答推断题的常用方法。 书写化学方程式要遵循客观事实和质量守恒定律两个原则,注意化学式要正确,不要忘记反应条件、气体或者沉淀符号。 金属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研究金属的性质可以更好地利用金属。 ( 1)铝、铁、铜是常见金属。下列生活用品中,主要利用金属导热性的是_(填序号)。 ( 2) “淬火 ”是金属热处理常用的方法。宝剑淬火过程中,铁在高温下和水蒸气发

31、生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和另一种气体单质,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该反应属于基本反应 类型中的 反应。 ( 3)将一定量铁粉加入到硫酸锌、硫酸铜的混合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滤液中的溶质一定有 。 ( 4)取一定量镁、锌、铁三种金属,分别加入溶质质量分数相等的稀盐酸,充分反应后,生成氢气的质量相等。下列做法与此结果相符的是 (填序号)。 A相同质量的三种金属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 B 2.4 g镁、 6.5 g锌、 5.6 g铁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 C向足量的镁、锌、铁中加入稀盐酸的质量比为 232 D足量的三种金属与等量的稀盐酸反应 答案:( 1) ( 2) 3Fe +4H2O(气 ) Fe3O4 +4

32、H2 置换 ( 3) FeSO4、 ZnSO4 ( 4) BD( 2分) 试题分析:( 1)题中生活用品中, 铜制火锅主要利用金属导热性; ( 2)铁在高温下和水蒸气发生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和另一种气体单质,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Fe +4H2O(气 ) Fe3O4 +4H2,该反应是单质与化合物反应,生成了新的单质和新的化合物,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置换反应。 ( 3)铁的金属活动性强于铜,但弱与锌,故将一定量铁粉加入到硫酸锌、硫酸铜的混合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滤液中的溶质一定有 FeSO4、 ZnSO4。 ( 4)取一定量镁、锌、铁三种金属,分别加入溶质质量分数相等的稀盐酸,充分反应后,生成

33、氢气的质量相等。则有两种可能性, 1、金属都足量,盐酸的量相等,且盐酸全部反应完,因为氢气中的氢元素都来源于盐酸; 2、 2.4 g镁、6.5 g锌、 5.6 g铁(或者镁、锌、铁的质量是 2.4、 6.5、 5.6的相同倍数)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金属全部反应完。选 BD。 考点:金属的性质与应用;化学方程式;置换反应;金属活动性;化学反应中的数量关系。 点评: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了新的单质和新的化合物,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置换反应。 工业上用 CaSO4、 NH3、 CO2制备硫酸铵晶体 (NH4)2SO4,过程如下图所示。 ( 1)硫酸铵在农业生产上的一种用途是 _,它属于 (填

34、 “酸 ”、 “碱 ”或“盐 ”)。 ( 2)操作 中需要使用的玻璃仪器有 ;从滤液中得到硫酸铵晶体,正确操作顺序是 (填序号)。 a过滤 b加热浓缩 c冷却结晶 ( 3)用 CaSO4、 NH3、 CO2制备硫酸铵的化学方程式是 。 答案:( 1)作氮肥(答化肥得分) 盐 ( 2) 漏斗、玻璃棒 烧杯 bc a ( 3) CaSO4+2NH3+CO2+H2O =CaCO3+(NH4)2SO4( 2分) 试题分析:( 1)硫酸铵含有 N,在农业生产上的一种用途是作氮肥,它属于盐。 ( 2)操作 是过滤,其中需要使用的玻璃仪器有漏斗、玻璃棒 烧杯;从滤液中得到硫酸铵晶体,正确操作顺序是 b加热浓

35、缩; c冷却结晶; a过滤,即 bca。 ( 3)用 CaSO4、 NH3、 CO2制备硫酸铵的化学方程式是 CaSO4+2NH3+CO2+H2O =CaCO3+(NH4)2SO4。 考点:化学肥料;过滤;蒸发结晶;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点评:化学肥料中,含 N的是氮肥;含 P的是磷肥;含 K的是 钾肥,同时含有多种营养元素的是复合肥。 书写化学方程式要遵循客观事实和质量守恒定律两个原则,注意化学式要正确,不要忘记反应条件、气体或者沉淀符号。 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习的特点。 ( 1)上图中 A是 _。 ( 2)在铜、氯化钠、二氧化碳三种物质中,由分子构成的是 _。 ( 3)葡萄

36、糖酸钙【化学式为 (C6H11O7)2Ca】由 _种元素组成,其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 。 ( 4)下图为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该反应中 B与 D的质量比是 _(结果用最简整数比表示)。 对此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_(填序号)。 a反应前后各元素化合价均未改变 b用同种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物质 c加入催化剂可提高产物质量 d利用此反应可减少有毒气体的排放 答案:( 1)原子 ( 2)二氧化碳 ( 3) 4 72 11 ( 4) 4 1 bd 试题分析:( 1)上图表示了分子、原子、元素和物质之间的关系,其中 A是原子。 ( 2)在铜、氯化钠、二氧化碳三种物质中,由分子构成的是二氧化碳;铜由铜原子构成

37、;氯化钠由氯离子和钠离子构成; ( 3)葡萄糖酸钙【化学式为 (C6H11O7)2Ca】由 C、 H、 O、 Ca四种元素组成,其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 1212: 122=72 11。 ( 4)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NO2+4CO 4CO2+ N2。 该反应中 B与 D的质量比是 428: 28=4: 1。 由此反应可知: b用同种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物质; d利用此反应可减少有毒气体( NO2和 CO)的排放。选 bd。 考点:物质的构成;微粒;物质的元素组成;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比;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化学反应中的物质质量比。 点评: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化合物中各元素的质量

38、比等于各元素相对原子质量与原子个数乘积的比。 化学反应中物质的质量比就等于化合物相对分子质量与其系数乘积的比。 水是生命活动中的重要物质。 ( 1)下表为某品牌营养素饮料标签的部分内容,请根据表中信息回答问题。 营养成分 糖类 钠 钙 锌 维生素 C 维生素 B6 含量 /500 mL 22.5 g 16 mg 16 mg 3.0 mg 100 mg 0.56 mg 该饮料含有六大营养素中的 种;该饮料中的 元素对预防青少年佝偻病有益;该饮料 pH为 3.5,此饮料呈 性(填 “酸 ”、 “碱 ”或 “中 ”)。 ( 2)图为电解水的实验装置,负极产生的气体是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

39、3)保护水资源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下列防止水污染的措施可行的是 。 A抑制水中所有动植物生长 B不任意排放工业废水 C禁止使用农药和化肥 D生活污水处理后再排放 答案:( 1) 4 钙 酸 ( 2)氢气 2H2O O2+2H2( 3) BD 试题分析:( 1)该饮料含有六大营养素中的 4种,即糖类、无机盐、维生素和水;该饮料中的钙元素对预防青少年佝偻病有益;该饮料 pH为 3.5,此饮料呈酸性。 ( 2)电解水的实验装置中,负极产生 的气体是氢气,正极产生的是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H2O O2+2H2。 ( 3)保护水资源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B不任意排放工业废水;D生

40、活污水处理后再排放,是防止水污染的可行措施。而抑制水中所有动植物生长,会破坏水中的生态平衡;禁止使用农药和化肥,又不利于农业生产。选 BD。 考点:食物中的营养素;元素与人体健康;溶液的 PH,电解水;化学方程式;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点评:食物中的营养素有糖类、无机盐、维生素、蛋白质、油脂和水; 电解水的实验证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PH大于 7的溶液是碱性的,小于 7的是酸性的,等于 7的是中性的。 计算题 摩托罗拉公司研发了一种由甲醇( CH3OH)为原料的新型手机电池。电池反应的原理为: 2CH3OH + 3O2 + 4NaOH = 2Na2CO3 + 6H2O。若消耗了 3.

41、2 g甲醇,可生成多少克水? 答案: .4 g 试题分析:解:设生成 H2O的质量为 x。 2CH3OH + 3O2 + 4NaOH = 2Na2CO3 + 6H2O 64 108 3.2 g x 64 108 =3.2 g x x = 5.4 g 答:能生成 5.4 g的 H2O。 考点: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 点评: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要注意解题的步骤,设、写、找、列、解、答。 现有 Na2CO3和 Na2SO4的固体混合物共 18 g,将它放入 98 g20%的 H2SO4溶液中,充分反应后溶液呈酸性;向此酸性溶液中再逐滴加入 84 g10%的 Na2CO3溶液,恰好完全反应。计算所得溶液

42、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结果精确到0.1%) 答案: .6% 试题分析:解:设参加反应的 Na2CO3的质量为 x,生成 Na2SO4的质量为 y,生成 CO2的质量为 z。 Na2CO3 + H2SO4 = Na2SO4 + H2O+ CO2 106 98 142 44 x 98 g20% y z 106: 98=x: 98 g20% x =21.2 g 98: 142= 98 g20%: y y=28.4 g 98: 44= 98 g20%: z z=8.8 g 原固体混合物中 Na2CO3质量为: 21.2 g-84 g10%=12.8 g Na2SO4总质量为: 28.4 g+(18

43、g-12.8 g)=33.6 g 反应后所得溶液中硫酸钠的质量分数为: 答:反应后所得溶液中硫酸钠的 质量分数为 17.6% 考点: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 点评: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要注意解题的步骤,设、写、找、列、解、答。 溶质质量分数 = 。 探究题 根据下图所示实验,回答问题。 ( 1)实验 A 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说明相同条件下, CO2的密度比空气大,且 。 ( 2)实验 B中只有铜片上的白磷燃烧,由此证明可燃物的燃烧条件是 。 ( 3)实验 C中红磷要过量,其目的是 ,红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 。 答案:( 1)蜡烛由低到高逐次熄灭 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 2)温度

44、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和需要接触氧气 ( 3)充分消耗空气中的氧气 4P+5O2 2P2O5 试题分析:( 1)实验 A中观察到的现象是蜡烛由低到高逐次熄灭,说明相同条件下, CO2的密度比空气大,且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 2)实验 B中只有铜片上的白磷燃烧,由此证明可燃物的燃烧条件是温度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并需要与氧气接触。 ( 3)实验 C中红磷要过量,其目的是充分消耗瓶内空气中的氧气,红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 4P+5O2 2P2O5 考点:二氧化碳的性质;燃烧的条件;燃烧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点评: CO2的密度比空气大,且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可以用于灭火。 燃烧必须同时具备

45、三个条件才可以: 1、有可燃物; 2、可燃物与氧气接触; 3、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燃烧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要保证红磷足量,装置不漏气,温度冷却到室温后再打开止水夹,才能保证实验成功。 课外小组同学在实验室进行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实验。 【查阅资料】 常温下,甲酸( HCOOH)是无色易挥发的液体,在浓硫酸作用下易分解。 甲酸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 HCOOH CO+ H2O。 铁与氯化铁溶液在常温下发生反应生成氯化亚铁。 【实验设计及操作】 ( 1)利用下列装置完成用纯净、干燥的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实验,并检验气态产物。 若各步均反应完全,装置的连接顺序为 _尾气处理(填序号)。 实

46、验时先点燃甲中的酒精灯,一段时间后再点燃丁中的酒精喷灯,目的是 ;装置乙的作用是 。 装置丁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_。 ( 2)为检验氧化铁是否反应完全,同学们设计如下实验方案:从装置丁中取出少量反应后的固体粉末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稀盐酸,若观察到有大量气泡产生且溶液变为浅绿色,则说明氧化铁已完全反 应。上述判断是否正确,理由是_。 答案:( 1) 甲 乙 戊 丁 丙 ( 2分,有错不得分) 产生 CO气体,排尽装置内的空气,防止加热爆炸 除去 CO中的甲酸气体 红色粉末变成黑色 Fe2O3 + 3CO 2Fe + 3CO2 ( 2)不正确,未反应的氧化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溶液,氯化铁溶液与生成的铁反应,溶液也可变为浅绿色。 试题分析:【实验设计及操作】 ( 1) 若各步均反应完全,装置的连接顺序为甲 乙 戊 丁 丙 尾气处理。 实验时先点燃甲中的酒精灯,一段时间后再点燃丁中的酒精喷灯,目的是产生 CO气体,排尽装置内的空气,防止加热爆炸;装置乙的作用是除去 CO中的甲酸气体。 装置丁中观察到的现象是红色粉末变成黑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Fe2O3 + 3CO 2Fe + 3CO2。 ( 2)从装置丁中取出少量反应后的固体粉末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稀盐酸,若观察到有大量气泡产生且溶液变为浅绿色,不能说明氧化铁已完全反应。因为未反应的氧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