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北京市顺义区中考一模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孙刚 文档编号:303245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28 大小:410.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1年北京市顺义区中考一模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2011年北京市顺义区中考一模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2011年北京市顺义区中考一模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2011年北京市顺义区中考一模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2011年北京市顺义区中考一模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1年北京市顺义区中考一模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物理量中,以科学家的名字伏特作为单位的物理量是 A电流 B电压 C电阻 D电功率 答案: B 试题分析:根据我们对电压、电流、电阻和电功率单位的了解来作答电压的单位是伏特;电流的单位是安培;电阻的单位是欧姆;电功率的单位是瓦特。 故选 B。 考点:此题考查的是此题考查的是我们对于电流、电压、电阻和电功率单位。 点评:在此题中学生对于电流、电压、电阻和电功率单位的了解,是一道基础题。 如图所示,分别用铁和铝做成两个外部直径和高度相等,但内径不等的圆柱形容器,铁容器装满质量为 m1的水后总重为 G1;铝容器装满质量为 m2的水后总

2、重为 G2。下列关系中可能正确的是 A G1G2,m1m2 C G1m2 D G1G2,m1m2 答案: BCD 试题分析:由于题中所给的条件是铁容器和铝容器的外部直径和高度相等,它们的重和各自装满水的质量都是一些不确定的因素,那么容器重 G1、 G2和水的质量 m1、 m2之间的关系怎样,我们分别对几个选项进行分析得出正确答案:。 AC、如果 G1 G2,而 铁 铝 ,则铁的体积应小于铝的体积 V 铁 V 铝 ,又容器与水的总体积相等,应有 m1 m2,故 A错、 C正确; BD、当 G1 G2时,如果满足 V 铁 V 铝 ,则有 m1 m2,反之,如果满足 V 铁 V铝 ,则有 m1 m2

3、,故 B、 D正确。 故选 BCD。 考点:此题考查的是密度公式、重力公式的应用。 点评:解决此题时,分析时要细心,因为容器重和各自装满水的质量都是一些不确定的因素,分析时有难度。 关于电和磁,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通电导线周围 存在磁场 B电动机工作时是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C发电机是利用电磁感应现象制成的 D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时,一定会产生感应电流 答案: AC 试题分析:本题根据电磁感应现象、电流的磁效应、磁场对电流的作用等基础知识来判断即可。 A、奥斯特实验表明通电导线周围存在着磁场,故该选项正确; B、电动机即通电能动,故是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的装置,故该选项错误; C、发

4、电机是通过运动产生电能,故是消耗机械能产生电能,故是利用电磁感应现象工作的,故该选项正确; D、当闭合电路中的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在电路中才会产生感应电流,故该选项错误; 故选 AC。 考点:此题考查的是电磁现象。 点评:该题考查磁现象中多个规律及概念,具有一定的迷惑性,需要对基础知识掌握并理解才能正确作答。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内能增加时,温度不一定升高 B在高山上烧水,水的沸点将高于 100 C当水的温度达到沸点时,水一定能够沸特腾 D钢丝很难被拉长,是因为分子间存在着引力 答案: AD 试题分析:温度升高,内能增大;但内能增大,温度不一定升高如晶体熔化时要吸 热,内

5、能增加,但温度不变大气压随海拔高度升高而减小,液体的沸点和气体压强有关,气压越小,沸点越低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现象叫汽化,汽化的方式有蒸发和沸腾两种,物质汽化需要吸收热量分子间既有引力又有斥力分子间的引力使得固体和液体能保持一定的体积。 A、物体内能增加,可能使物体的温度升高,也可能改变物体的状态,物体的温度不变此选项正确,符合题意。 B、水在 1标准大气压下沸点是 100 ,高山上空气稀薄,气压低于 1个标准大气压,气压越小,沸点越低,所以在高山上烧水,水的沸点将低于 100 此选项错误,不符合 题意。 C、水的温度达到沸点时,若停止加热,水不会沸腾此选项错误,不符合题意。 D、因为分子间存

6、在着引力,所以钢丝很难被拉长此选项正确,符合题意。 故选 AD。 考点:此题考查的是温度、热量与内能的关系。 点评:在此题中注意沸腾的条件,沸点与气压的关系,分子间的作用力具有较强的综合性,但题目难度不大,只要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即可解答。 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摩托车安装消声器是采用在声源处减弱的方法来减弱噪声的 B用大小不同的力先后敲击同一音叉,音叉发声的响度会不同 C我们听到的锣鼓声是 通过空气传入耳中 D用棉花团堵住耳道,就听不清外界的声音,说明声音不能在棉花中传播 答案: ABC 试题分析:减弱噪声有三条途径,即在声源出减弱、在人耳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

7、,即其和振幅及距离声源的距离有关,即振幅越大,其响度就越大;一切声音都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当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气体、液体和固体都能传播声音;)如雪、棉花等对于蓬松的物体能够吸收声音; A、摩托车安装消声器即是在声源处减弱,故该选项正确; B、当用不同的力敲鼓时,鼓膜的振动幅度不同,因而其所发出的响度就不相同,故该选项正确; C、空气可以传播声音,故我们在生活中听到锣鼓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入人耳朵的,故该选项正确; D、用棉花团堵住耳道,就听不清外界的声音是由于声音经过棉花时损失掉了很多,并不是棉花不能传播声音,故该选项错误。 故选 ABC。 考点:此题考查的是声现象。 点评:知道声音的传播介

8、质、噪音的控制方式及响度的影响因素是解决该题的关键 图所示容器内放有一长方体木块 M,上面压有一铁块 m,木块浮出水面的高度为 h1(图 a);用细绳将该铁块系在木 块的下面时,木块浮出水面的高度为 h2(图 b);将细绳剪断后(图 c),木块浮出水面的高度 h3为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把木块 M和铁块 m看做一个整体,图 a中排开水的体积 Va 排 与图 b排开水的体积 Vb 排 而图 c只研究长方体木块 M排开水的体积 VC 排 根据沉浮条件得出排水体积大小的关系,从而得出木块浮出水面的高度。 设长方体木块的底面积为 S,高为 h;把木块 M和铁块 m看做一个整体,两种情

9、况都是处于漂浮状态,浮力等于木块和铁块的总重力,浮力相等在同种液体中它们受到的浮力相等,排开液体的体积相等;即 Va 排 =Vb 排 。 又 Va 排 =Sh-Sh1, Vb 排 =Sh-Sh2+Vm,所以 Sh-Sh1=Sh-Sh2+Vm, Vm=S( h2-h1) - 由图 a可知:木块和铁块的漂浮时 F 浮 =G 木 +G 铁 ; 水 gS( h-h1) =木 gSh+铁 gVm- ; 将 式代入 式得: - 将细绳剪断后(图 c)木块漂浮; GM=FM 浮 ;即 木 gSh=水 gS( h-h3); - ; 将 式代入 式得: 故选 A。 考点:此题考查的是浮力的综合计算。 点评:解答

10、本题的关键是图 a与图 b中要把木块和铁块看作一个整体,利用图 a的重力和浮力关系,图 a与图 b中之间的浮力相等而得到的排开的水体积相等的关系得出木块高 h的表达式;知道在图 c中只是木块浮出水面,高度只决定于木块本身,本题难度较大。 某同学做电学实验,通过改变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电阻的大小,测量并记录了多组电压表和电流表的读数,根据表格中记录的数据分析,他所连接的电路可能是电路图中的哪一个 U/V 0.6 0.7 0.8 0.9 1.0 1.1 I/A 0.18 0.21 0.25 0.27 0.30 0.33 答案: B 试题分析:通过表格分析可知,电压表的示数可以变化,并且电流也是随着电

11、压的增大而增大,但比值不变,所以关键是看选项中哪一个符合题意。 解: A 中的电压表测得是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当滑动变阻器的阻值变大时,电压表示数变大,而电流表示数变小,与表格提供数据规律不一致,不符合题意; 因为电压表的示数可以变化,而 C、 D中的电压表示数不变,不符合题意; B中的电压表测得是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当电压表示数变大时,电流表示数也变大,且比值不变,符合题意; 故选 B 考点:此题考查的是电路的连接。 点评:解决此类电路图连接问题,要结合题意实际要求去分析,不可盲目乱猜 将一重为 1000N的建筑材料匀速运送到 6m高的楼上,站在楼上时,一个人可产生的平均拉力为 150N。

12、建筑工人用一个重 100N的滑轮和一根足够长的绳子,用图所示的滑轮将建筑材料拉到楼上。如果不计绳重和摩擦,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需要 4个人,效率为 91% B需要 4个人,机械效率为 83% C需要 3个人,机械效率为 91% D需要 3个人,机械效率为 83% 答案: A 试题分析:知道建筑材料与动滑轮的总重,利用 可求实际需要的拉力。这些力由多个人共同施加,而且平均不超过 150N,据此求解需要的人数; 知道建筑材料重和提升的高度,利用 W=Gh求出有用功,再用拉力乘以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求出总功,再利用效率公式求该装置的机械效率。 不计绳重和摩擦, , 需要 4个人,每个人的拉力才不会

13、超过 150N; s=2h=26m=12m, 故选 A。 考点:此题考查的是滑轮组机械效率的计算。 点评:本 题中注意掌握动滑轮拉力 F的计算、机械效率的计算,不计绳重和摩擦时利用 求拉力大小是本题的关键。 如图所示,当开关 S断开与闭合时,电流表示数之比是 14,则电阻 R1与R2之比是 A 23 B 13 C 41 D 14 答案: B 试题分析:当开关 S闭合时,两电阻并联,电流表 A测干路电流;当开关断开时,只有 R2接入电路;则由欧姆定律可求得电阻之比;由并联电路的特点可求得 R1中的电流。 当 S断开时,电流表测量通过 R2的电流;开关 S闭合时, R1与 R2并联;因 R2两端电

14、压不变,故通过 R2的电流不变,而电流表示数之比为 1: 4,故通过 R2的电流与通过 R1的电流之比为 1: 3;由欧姆定律得,电阻与电流成反比,故R1与 R2的电阻之比为 3: 1。 故选 C。 考点:此题考查的是欧姆定律及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 点评:在此题中要求学生了解欧姆定律及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因是选择题,故可直接利用比例关系求解 两个完全相同的圆柱形容器内分别盛有质量相同的水和酒精 ( )。为了使水对容器底的压强小于酒精对容器底的压强,应分别在两个容器内 (无液体溢出 ) A倒入相同质量的水和酒精 B倒入相同体积的水和酒精 C抽出相同体积的水和酒精 D抽出相同质量的水和酒精 答案:

15、 C 试题分析:两个容器完全相同,并且形状规则,上下一样粗细,所以此时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力等于液体的重力,已知水和酒精的质量关系,从而可利用公式G=mg判断重力的关系,已知底面积的关系,利用公式 判断出此时压强的关系。然后再根据各个选项提供的条件进行分析即可。 两个容器形状规则,上下一样粗细,从而可知, F=G, m水 =m酒精 , 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力为: F 水 =G 水 =m 水 g, F 酒精 =G 酒精 =m 酒精 g,从而可知, F 水 =F 酒精 ,又 两个容器完全相同,底面积 S相等, 由公式 可知,此时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为 p 水 和酒精对容器底部的压强为 p 酒 相等。 A、当

16、倒入相同质量的水和酒精时,那么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为 p 水 和酒精对容器底部的压强为 p 酒 仍然相等,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B、由水的密度大于酒精的密度可知,倒入相同体积的水和酒精时,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为 p 水 将大于酒精对容器底部的压强为 p 酒 ,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C、抽出相同质量的水和酒精和选项 A倒入相同质量的水和酒精的结果是一样的,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D、由水的密度大于酒精的密度可知,当抽出相同体积的水和酒精时,抽出的水的 质量大于酒精的质量,则剩余的容器中水的质量将小于酒精的质量,则由刚开始的解答可知,水对容器底的压强小于酒精对容器底的压强,故本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 D。

17、 考点:此题考查的是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力和压强。 点评:本题考查了对于形状规则的容器,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力等于液体的重力,以及利用公式 进行分析和判断。 甲、乙两人并排骑自行车前进,甲看到乙是静止的,甲选取的参照物是 A甲 B地面 C迎面驶来的另一辆车 D道路两旁的树木 答案: A 试题分析:一个物体是静止的,一定选择和该物体之间没有发生位置改变的物体为参照物。 A、甲乙两人并排骑自行车前进,甲看到乙是静止的,乙和甲之间没有发生位置的改变,以甲为参照物,乙是静止的符合题意。 B、乙骑自行车时,乙和地面之间发生了位置的改变,以地面为参照物,乙是运动的不符合题意。 C、乙骑自行车时,迎面驶来的另一辆车

18、,乙和迎面驶来的另一辆车之间发生了位置的改变,以迎面驶来的车为参照物,乙是运动的不符合题意。 D、乙骑自行车时,乙和道路两旁的树木之间发生了位置的改变,以道路两旁的树木为参照物,乙是运动 的不符合题意。 故选 A 考点:此题考查的是此题考查的是参照物的选择。 点评:同一物体的运动状态,如果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得出的结论可以不同,但都是正确的结论。 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答案: C 试题分析: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光沿直线传播的实例有:小孔成像、激光准直、影子、日食和月食等;光照在不同介质面上时,会发生反射现象,平面镜成像就是具体应用;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光的

19、传播方向就会发生偏转,即光的折射现象,池水看起来变浅,插入水中的筷子向上弯折,海市蜃楼等现象, 都是光的折射现象。 A、平静的水面相当于平面镜,上在水中形成 “倒影 ”是平面镜成像,平面镜成像属于光的反射,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B、手在墙上形成手影,是因为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C、根据光的折射,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或者其他介质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方向偏折,出现了铅笔好像在水面处折断了的现象,如同插入水中的筷子向上弯折的道理是一样的。 D、汽车观后镜,是利用凸面镜能使光线发散的特点扩大视野,是光的反射原理,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 C。 考点:此题考查的是光的折射、

20、光的直线传播 、光的反射。 点评:此题通过几个日常生活中的现象考查了对光的折射、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的理解,在学习过程中要善于利用所学知识解释有关现象,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图所示的四个实例中,目的是为了增大摩擦的是 答案: A 试题分析: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有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两个因素,减小摩擦的方法有:减小压力、使接触面变光滑即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变滑动为滚动、加润滑油、使两接触面分开增大摩擦的方法有:增大压力、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据此分析判断。 A、轮胎上制有花纹,增大了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从而增大了 摩擦,符合题意; B、轴承中装有滚珠,是将滑动摩擦变为滚动摩擦,是减小摩擦的

21、一种方法,不符合题意; C、给车轮的轴中加润滑油,使两接触面分开,减小摩擦,不符合题意; D、旅行箱下面的小轮可以变滑动为滚动,即减小了摩擦力,不符合题意。 故选 A。 考点:此题考查的是增大减小摩擦力的方法。 点评:增大、减小摩擦的现象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学习中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用所学物理知识对生活中的物理现象作出解释,这样才能做到举一反三,活学活用。 下列物态变化过程中,属于凝华的是 A夏天的早晨,草叶上出现露珠 B衣柜里的樟脑球慢慢变小 C寒冷的冬天,河水结成冰 D寒冷的冬天,室内窗户玻璃上出现冰花 答案: D 试题分析:解决此题需掌握: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现象叫物质的凝华

22、。 A、夏天的早晨,草叶上出现露珠,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不属于凝华,故 A错误 B、衣柜里的樟脑球慢慢变小,是升华现象,不属于凝华,故 B错误。 C、寒冷的冬天,河水结成冰,是凝固,不属于凝华,故 C错误。 D、寒冷的冬天,室内窗户玻璃上出现冰花,冰花是水蒸气凝华而成的,故 D正确。 故选 D。 考点:此题考查的是生活中物态变化现象 点评:本 题中了解生活中物态变化现象,物态变化知识是中考必考的知识点,需要掌握;分析物质状态变化前后的状态,结合六种物态变化的定义即可解决此题。 下列估测中,最接近实际的是 A普通课桌的高度约为 20cm B物理课本的长度约为 26cm C一个鸡蛋的质量约为 5g

23、 D一位普通中学生的高度约为 170mm 答案: B 试题分析:不同物理量的估算,有的需要凭借生活经验,有的需要简单的计算,有的要进行单位的换算,最后判断最符合实际的是哪一个。 A、普通课桌的高度约为 80cm, 20cm太低,不符合实际,故 A错误。 B、 物理课本的长度约为 26cm,符合实际,故 B正确。 C、一个鸡蛋的质量约为 50g, 5g不符合实际,故 C错误。 D、一位普通中学生的高度约为 170cm, 170mm=17cm 不符合实际,故 D 错误。 故选 B 考点:此题考查的是数据的估测。 点评:物理学中,对各种物理量的估算能力,也是我们应该加强锻炼的重要能力之一,这种能力的

24、提高,对我们的生活同样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与图所示实验电路相对应的电路图是图中的 答案: D 试题分析:从实物图可以判断出是并联电路,且 S2控制 L2, S1控制整个电路,故可以选择出正确的答案:因为电路是并联的,故 B选项不正确,又因为 S2控制 L2, S1控制整个电路,所以, A C不正确。 故选择: D 考点:此题考查的是电路。 点评:会判断出串并联电路,会根据实物图判断正确的电路图,注意电流从正极流出,最后回到负极。 实验题 小英按图甲所示的电路图连接实验电路,测量电阻 Rx的阻值。闭合开关 S,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 P后,观察到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分别如图乙、丙所示,则电流表的

25、示数为 ,电阻 Rx的阻值为 。 (2分 )答案: 0.1A, 25 试题分析:要弄清楚体温计、电压表和电流表的量程和分度值再去读数。根据电表的示数读出电压值 U和电流值 I,根据公式 求出电阻 Rx的阻值。 在电路图中,电压表测量的是电阻 Rx两端的电压,电流表测量的电阻 Rx中的电流。电流表用的是 0 0.6A量程,一大格表示 0.2A,里面有 10个小格,其分度值为 0.02A,因此电阻 Rx中的电流 I=0.1A;电压表用的是 0 3V量程,一大格表示 1V,里面有 10个小格,其分度值为 0.1V,因此电阻 Rx两端的电压U=2V+0.5V=2.5V。 电阻 Rx的阻值为 。 考点:

26、此题考查的是电流 表和电压表的正确读数问题。 点评:此题要求学生掌握电流表和电压表的正确读数问题,以及欧姆定律公式的灵活运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是初中物理中基本的测量工具,使用前要观察它的量程和分度值。读数时视线与刻度垂直。 小明在实验室测量酒精密度。他先用天平测出烧杯和杯内酒精(如图甲所示)的总质量为 50g,然后将一部分酒精倒入量筒,如图乙所示,则酒精的体积为 mL。接着他用天平测量烧杯和杯内剩余酒精的总质量,天平平衡时的情景如图丙所示,则烧杯和剩余酒精的总质量为 g。请你根据以上实验数据计算出酒精的密度为 _kg/m3。 (3分 ) 答案:, 26, 0.8103 试题分析:通过图乙可读出酒

27、精的体积;将图丙中砝码的质量与游码的示数相加,就是烧杯和剩余酒精的总质量;利用公式 可求出酒精的密度。 图乙中酒精的体积为 30ml;图丙中天平的示数为 20g+5g+1g=26g;酒精的密度。 考点:此题考查的是密度的测量。 点评:此题中要求学生会天平、量筒的读数,以及密度公式的运用,计算中要注意质量与体积的对应性。 图是李明同学做晶体熔化实验时所用的仪器,下表为他在探究某种物质的熔化规律时所记录的实验数据,请根据图 18和表中的实验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时间 /min 0 1 2 3 4 5 6 7 温度 / -4 -2 0 0 0 0 1 2 ( 1)在组装支架 a、 b、 c时的正确顺序

28、应是 _。 ( 2)该物质的熔点是 _ ; ( 3)该物质是 _ ;(选填: “晶体 ”或 “非晶体 ”) ( 4)加热 6min时,该物质处于 _态;(选填: “固 ”或 “液 ”) ( 5)数据表明开始 2min升温快,最后 2min升温慢,这是因为该物质处于液态时的比热比处于固态时的比热 。 (5分 ) 答案:( 1) c、 b、 a,( 2) 0,( 3)晶体,( 4)液,( 5)大 (5分 ); 试题分析:在组装实验器材时,先放好酒精灯,然后根据酒精灯火焰的高度再安装石棉网,再将试管装在支架上,放入烧杯中的水里,使装有萘粉的部分全部没入水中,最后在支架上悬挂一支温度计,用于测量晶体熔

29、化时的温度变化。晶体熔化时固定不变的温度就是它的熔点。区分晶体和非晶体的关键是看它有没有熔点。对于晶体的熔化图象要学会识别晶体的熔点和在各阶段中物体所处的状态。物体熔化是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熔化完毕后处于液态。运用公式Q吸 =cm t可以知道 ,当质量和吸收的热量相同时,比热 c和升高的温度 t成反比。 ( 1)在组装实验器材时,先放好酒精灯,根据酒精灯火焰的高度来调节烧杯的高度,再调节试管的高度,最后在支架上悬挂一支温度计,调节温度计的高度。 ( 2)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该物质在熔化时的温度保持在 0 不变,因此该物质的熔点是 0 ; ( 3)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是有没有熔点,因为该物质有一

30、定的熔点,所以该物质为晶体; ( 4)从表中的数据可以看出,在第 6min时,该晶体已经全部熔化完毕,该物质处于液态; ( 5)试管里面的冰的质量 m和受热时间相等(即吸收的热量 Q相等)时,根据公式 Q=cm t可以知道,温度升高的快慢 t和物质的比热 c成反比,水的比热容比冰大,因此开始的 2min(是固态的冰)温度升的快,最后 2min(是液态的水)温度升的慢。 考点:此题考查的是晶体熔化实验。 点评:此题要求学生在做实验时的基本操作能力和对数据的处理能力,以及对实验中出现现象的分析解释能力。对学生的能力要求很高。探究了晶体在熔化过程中的特点,并且考查了对实验装置的设置。是一道很好的实验

31、题目。 在图中,凸透镜焦距为 10cm,当把蜡烛放在 20cm刻度处时,通过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得到清晰 、倒立、 (选填 “放大 ”或 “缩小 ”)的实像;若保持透镜位置不变,把蜡烛在 45cm刻度处时,移动光屏,蜡烛 _在光屏上成像(选填 “能 ”或 “不能 ”), _就是利用凸透镜的这一特点来观察物体的(选填 “照相机 ”、 “放大镜 ”或 “幻灯机 ”)。( 3分) 答案:缩小、不能、放大镜 试题分析:先求出物距,根据物距和凸透镜焦距的关系,判断凸透镜的成像情况。实像和虚像的重要区别在于实像能用光屏承接,虚像不能用光屏承接。掌握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和应用: u 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32、,应用于照 相机和摄像机。 2f u 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于幻灯机和投影仪。 u 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应用于放大镜和老花镜。 蜡烛放在 20cm刻度处时,凸透镜放在 50cm 处,物距为: u=50cm-20cm=30cm,凸透镜焦距为 10cm, u 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若保持透镜位置不变,把蜡烛在 45cm刻度处时,物距为: u=50cm-45cm=5cm,凸透镜焦距为 10cm, u 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应用于放大镜。虚像不能在光屏上呈现。 考点:此题考查的是凸透镜成像实验。 点评:本题要注意蜡烛是一个刻度处,而不 是蜡烛和凸透镜的距离,此处容易出现错误。 掌握凸透

33、镜成像的三种情况和应用,是凸透镜成像习题的重要依据,一定要熟练掌握。 小明去国泰超市,走到电梯前发现电梯运动较慢,当他站在电梯上时又快了起来。小明根据所学的知识,画出如图所示的电路( R是一个压敏电阻)。小明分析:当人站在电梯上,压敏电阻的阻值减小,则电磁铁的磁性变 ,衔铁与触点 (填 “1”或 “2”)接触,电动机的转速变 。 (3分 ) 答案:强, 2 ,快 试题分析:本题中有两个电路,左侧为压敏电压与电磁铁串联,右侧为电机控制电路,当衔铁与触点 1接触时, R1与电 机串联,当衔铁与触点 2接触时,电阻断路,电机中电压增大。 当人站在电梯上时, R的阻值减小,电路中电流增大,电磁铁变强,

34、则衔铁被吸下,与触点 2接触,则电机上的电压增大,电动机转速变快。 考点:此题考查的是电磁继电器的应用。 点评:本题要求学生具有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本题中应认清电路的构造联系所学知识进行解答。 小华同学通过实验探究某液体内部的压强与深度的关系,根据实验数据绘出了如图所示的图像。 ( 1)该液体 50cm深处的压强是 pa。( 2)该液体的密度是 kg/m3。( 2分) 答案:( 1) 6103pa( 2) 1.2103 试题分析:将如图所示的图象中从 O点出发的直线延长,在横轴 50cm处即可从图象中直接看出该液体 50cm深处的压强。根据液体压强公式变形,即可求出该液体的密度。

35、 解:( 1)从图象中直接看出该液体 50cm处的直线与纵轴的交点是 6103pa。 ( 2)由 P=gh的 考点:此题考查的是液体的压强。 点评:本题是物理与数学综合题,所设情景与数学直角坐标系的图象相结合,图象可以使我们建立更多的感性认识,从表象中去探究本质规律,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李明在研究 “电流跟电阻之间的关系 ”时 ,设计了图所示的电路,通过调节滑动变阻器使电阻箱两端电压保持不变,改变电阻箱接入电路的阻值从而改变电流。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请你对表格中的数据进行分析,归纳出电流与电阻之间的关系式: 。 ( 1分) 实验次数 1 2 3 4 5 6 电阻 R/ 60 50 40

36、 30 20 10 电流 I/A 0.1 0.12 0.15 0.2 0.3 0.6 答案: I=6V/R或 I= 试题分析:因为 U=IR,因此根据表中的数据分析电流与电阻的乘积的关系,并根据电阻和电流乘积的关系表示出电流。从表中数据可以得出,电阻和电流的乘积都相等,即 6V,因此电流与电阻之间的关系式: 。 考点:此题考查的是研究 “电流跟电阻之间的关系 ”。 点评:本题要求学生对实验数据的分析能力,以及归纳实验结论的能力,是中考的热点问题。 夏天,将一罐可乐从冰箱中取出后放在桌面上,过一会儿可乐罐的外表面上会出现一些小水珠,李明认为这些小水珠是从可乐罐中渗出来的,请你自选器材,设计一个实

37、验证明李明的观点是错误的。要求写出:( 1)实验器材,( 2) 实验步骤和实验现象。( 3分) 答案:( 1)器材:天平、装有饮料的可乐罐、干布或毛巾( 1分) ( 2)实验步骤和实验现象:先用天平称出刚取出的可乐罐的质量 m1,过一段时间后,用抹布把可乐罐外的水抹去,再用天平称出可乐罐的质量 m2,如果m1=m2,则水不是从罐内渗出的,即李明的观点是错误的(其它意思表述均可)。 试题分析:可以根据质量的大小进行比较;因此先测量刚从冰箱中取出饮料是的质量,过一段时间后,饮料瓶外面出现小水珠,可以利用将饮料瓶外面的水处理干净后再进行测量,最后比较质量的大小;并根据实验思路选择合适的器材。 解:(

38、 1)器材:天平、装有饮料的可乐罐、干布或毛巾; ( 2)实验步骤和实验现象:先用天平称出刚取出的可乐罐的质量 m1,过一段时间后,用抹布把可乐罐外的水抹去,再用天平称出可乐罐的质量 m2,如果m1=m2,则水不是从罐内渗出的,即李明的观点是错误的。 考点:此题考查的是实验的设计。 点评:对于实验设计题,首先要求自己有明确的思路,然后根据思路进行分析器材;本题的关键是明确可以通过比较质量验证饮料瓶是否漏水,然后在确定器材、步骤以及实验现象。 实验桌上提供了 6个 50g附有挂钩的金属块, 0 5N的弹簧测力计 一个,适量的水和满足实验要求的量筒。请你利用提供的实验器材,设计实验证明:水对物体的

39、浮力与物体排开水的体积成正比。写出实验步骤并设计实验数据的记录表格。( 6分) 答案:实验步骤 :( 4分) ( 1)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读出量筒中水的体积 Vo并记录在表格中; ( 2)在调节好的弹簧测力计的挂钩上,挂上 6个金属块,测出 6个金属块的总重为 G并将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 3)手提弹簧测力计,使其中的一个金属块浸没水中,且不碰杯壁和杯底,测出金属块所受拉力 F1,读出此时量筒中水的体积 V1,将 F1的示数和 V1记录在表格中; ( 4)手提弹簧测力计,使其中的两个金属块浸没水中,且不碰杯壁和杯底,测出金属块所受拉力 F2,读出此时量筒中水的体积 V2,将 F2的示数和 V

40、2记录在表格中; ( 5)仿照步骤( 4),将 3 6个金属块依次浸没水中,且不碰杯壁和杯底,分别测出为 F3 F6;读出此时量筒中水的体积分别为 V3 V6,并记录数据在表格中; ( 6)根据 V 排 =V-V0和 F 浮 =G-F 拉 分别计算金属块排开水的体积 V 排 1 V 排 6及所受的浮力 F 浮 1F 浮 6并将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 7)整理实验器材。 实验数据的记录表格:( 2分) 浮力大小与排液体积成正比的数据记录表 试题分析:利用称重法测量钩码受到水的浮力,利用排水法测量钩码排开水的体积,将六个钩码依次浸入水中,测出受到的浮力和排开水的体积,记录入表格,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41、 ( 1)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记录此时量筒液面对应的刻度 V0,用调好的弹簧测力计测出 6个钩码的总重力记做 G。 ( 2)将 6个钩码挂在测力计的挂钩上,手提测力计,使其中的一个钩码没入量筒的水中,记录此时测力计的示数为 F1、量筒液面对应的刻度为 V1。 ( 3)仿照步骤( 2)分别将 2个、 3个、 4个、 5个、 6个钩码没入水中,测力计的示数分别为 F2、 F3、 F4、 F5、 F6;量筒中液面对应的刻度分别为 V2、 V3、V4、 V5、 V6。 ( 4)计算物体受到的浮力: F 浮 =G-F1、 F 浮 =G-F2、 F 浮 =G-F3、 F 浮 =G-F4、 F 浮 =G-F

42、5、F 浮 =G-F6; 计算物体排开水的体积: V 排 =V1-V0、 V 排 =V2-V0、 V 排 =V3-V0、 V 排 =V4-V0、 V 排=V5-V0、 V 排 =V6-V0; 数据记录表: G/N F/N V/m3 V 排/m3 F 浮 /N 相关试题 2011年北京市顺义区中考一模物理试卷(带) 免责声明 联系我们 地址:深圳市龙岗区横岗街道深峰路 3号启航商务大厦 5楼 邮编:518000 2004-2016 21世纪教育网 粤ICP备09188801号 粤教信息(2013)2号 工作时间 : AM9:00-PM6:00 服务电话 : 4006379991 V/cm3 V

43、排/cm3 G/N 填空题 小明家的电子式电能表上标有 “3200imp/( kW h) ”字样。当他家只开某个用电器时,发现在 10min 内电能表指示灯闪烁了 32 次,该用电器的功率为 W。若该用电器每天少开 1h,则 30天可以节电 kW h。 (2分 ) 答案:。 60, 1.8 试题分析:已知每消耗 1kw h的电能,电能表指示灯闪烁 3200次,可求指示灯闪烁 32次消耗的电能,根据公式 可求该用电器的功率。 根据公式 W=Pt可求节约的电能。 解:该用电器消耗电能 ,该用电器的功率为, 30天可节约电能 W 节 =Pt 总 =0.06kw1h30=1.8kw h。 考点:此题考

44、查的是电能和电功率的计算。 点评:本题的关键是公式及其变形的灵活运用,难点是对电能表参数物理意义的正确理解,解题过程中还要注意单位的换算。 木炭的热值是 3.4107J kg,完全燃烧 2kg木炭,能放出 _J的热量。 答案: .8107 试题分析:已知木炭的热值和质量,可利用公式 Q=mg计算木炭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 q=3.4107J/kg, m=2kg, 完全燃烧 2kg木炭放出的热量是: Q=mq=2kg3.4107J/kg=6.8107J。 考点:此题考查的是热量的计算。 点评:本题注意利用热量公式进行计算, 在计算过程中注意单位统一。 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 _m/s。 答案:

45、 试题分析:根据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填空。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宇宙中最快的速度,为 3108m/s。 考点:此题考查的是真空中的光速。 点评:了解真空中的光速是解决此题的关键,它是初中物理中的一个重要常数,要记住。 小明站在平面镜前 3m处,小明在平面镜中的像到镜面的距离是 m。 答案: 试题分析:根据平面镜成像的规律可知,像到镜面的距离和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结合小明到平面镜的距离即可确定小明的像到镜面的距离。小明到平面镜的距离为 3m,由于平面镜所成的像到镜面的距离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所以小明在平面镜中的像到镜面的距离也是 3m。 考点:此题考查的是平面镜成像。 点评:根据平面镜成像的规

46、律可知,物体在平面镜中成的像与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只要告诉了两者中的一个,就可以确定另一个。 一根阻值为 100的电阻丝,通电 8s,通过的电流为 0.2A,则电流通过电阻丝产生的热量为 J。 答案: 试题分析: 根据焦耳定律 Q=I2Rt可直接求解。 Q=I2Rt=( 0.2A) 21008s=32J。 电流通过电阻丝产生的热量是 32J。 考点:此题考查的是焦耳定律的计算。 点评:本题属于焦耳定律的基本运算,只要记住公式 Q=I2Rt即可求解。 如图所示电路,电源电压一定, R1 R2。当只断开开关 S3时,电路消耗的电功率为 19.2W,电阻 R1消耗的电功率为 P1;当只闭合开关 S3

47、时,电路消耗的电功率为 2.4W,电阻 R3消耗的电功率为 0.8W,电阻 R1消耗的电功率为 P1;则 P1 P1 _。 答案: 1 试题分析:当只闭合开关 S1、 S2时, R1、 R2并联,根据 表示出电路的总功率;当只闭合开关 S3时, R1、 R2、 R3串联,根据电阻的串联特点和欧姆定律表示出电流值的电流,再根据 P=I2R表示出 R1、 R2的功率之和, R3的功率,联立方程求出三电阻之间的关系,进一步表示出电源的电压,代入( 1)中的等式,解出 R1、 R2的关系;最后根据 和 P=I2R求出 P1: P1。 解:当只闭合开关 S1、 S2时, R1、 R2并联, 电阻两端的电压相等, , - 当只闭合开关 S3时, R1、 R2、 R3串联, 则电路中的电流 , P=I2R, P=P1+P2+P3, - - 由 两式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