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四川省遂宁中学八年级第一学段考试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terrorscript155 文档编号:303702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31.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2013学年四川省遂宁中学八年级第一学段考试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12-2013学年四川省遂宁中学八年级第一学段考试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12-2013学年四川省遂宁中学八年级第一学段考试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012-2013学年四川省遂宁中学八年级第一学段考试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012-2013学年四川省遂宁中学八年级第一学段考试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2-2013学年四川省遂宁中学八年级第一学段考试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关于科学探究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自然界中发生的现象,在实验室内不可能重现 B进入实验室后,首先要熟悉各种仪器的使用方法 C科学家有广博的知识,不需要进行科学探究也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D实验完毕后,不需要整理仪器,这是实验员的事 答案: B 试题分析:自然界中发生的现象,有些不能在实验室重现,但大部分都可以在实验条件下进行验证进入实验室,不要急于进行实验,需要先熟悉仪器的使用方法,注意事项和量程、分度值 任何正确结论的得出,都建立在大量实验和客观事实之上,科学家掌握的知识也是在此基础上得到的 完整的实

2、验过程应该包括实验器材的整理,所以完毕后要对器材进行整理,不能一走了之此选项错误故选 B 考点:物理学方法 点评:在开始物理实验探究之前,需要掌握实验的意义和基本的注意事项 据报道:城南某街道安装了一种新型太阳能路灯。该路灯的能源全部由位于顶部的太阳能电池板提供,它还能将多余的能量储存在蓄电池里。这种能量转化和储存的方式是 ( ) A太阳能转化为内能,再转化为电能 B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再转化为化学能 C太阳能转化为内能,再转化为化学能 D大阳能转化为电能,再转化为光能 答案: B 试题分析:太阳能路灯,是通过太阳能电池板把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多余的要储存在蓄电池里,是把电能转化为化学能,故选 B

3、。 考点:能量的转化 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根据题意判定能量的转化。 下列的实验和实例,能说明声音的产生或传播条件的一组是 ( ) 在鼓面上放些碎纸屑,敲鼓时可观察到纸屑在不停地跳动; 放在真空罩里的手机有来电时,只见指示灯闪烁,听不见铃声; 拿一张硬纸片,让它在木梳齿上划过,一次快些,一次慢些,发现两次的声音不同; 锣发声时用手按住锣,锣声立即消失了。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 在鼓面上放些碎纸屑,敲鼓时可观察到纸屑在不停地跳动;说明发声的物体正在振动; 放在真空罩里的手机有来电时,只见指示灯闪烁,听不见铃声;说明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拿一张硬纸片,让它在

4、 木梳齿上划过,一次快些,一次慢些,发现两次的声音不同;两次所听到的声音的音调不同,是探究音调与频率的有关; 锣发声时用手按住锣,锣声立即消失了,说明发声的物体正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停止,故选 D。 考点: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知道声音产生的条件,以及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2008年汶川大地震给灾区人民的生命和财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有关专家指出:地震后缺乏必要的自救措施是使丧生人数增多的一个原因,以下关于被埋在废墟下的人自救措施中,最佳的是( ) A大声呼救 B见缝就钻,说不定能从废墟中爬出来 C静下来等待营救人员营救 D用硬物敲击墙壁或管道向营救人员求救 答案: D 试题

5、分析:地震后,当我们被埋在废墟下时,大声呼救或静下来等待营救等都不能使外界的营救人员知道,可以通过用硬物敲击墙壁或管道,让声音通过固体传播出去,向外界发出信息求救。 考点:声速 点评:知道声音可以在固体中传播是解答此题的关键,属于基础题 龟兔赛跑的寓言故事,说的是兔子瞧不起乌龟,它们同时从同一地点出发后,途中兔子睡了一觉,醒来时发现乌龟已到了终点,整个赛程中 ( ) A兔子始终比 乌龟跑得慢 B乌龟始终比兔子跑得慢 C比赛采用相同时间比路程的方法 D比赛采用相同路程比时间的方法 答案: D 试题分析:龟兔赛跑是它们同时从同一地点出发后,然后到达同一地点,所以路程是相同的,但乌龟先到,所以乌龟用

6、的时间短,所以平均速度大,所以乌龟运动的快,这是采用相同的路程比时间的方法;兔子没睡觉前,兔子跑在前面,所以一开始兔子速度大。 考点:运动快慢的比较 点评: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基本方法有三种: ( 1)在时间相同的情况下比较运动路程的长短,路程长的运动的快; ( 2)在路程相同的情况下比较运动时间的长短,运动时间短的运动的快; ( 3)在运动时间和路程都不相同的情况下,比较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单位时间内通过路程长的运动的快 甲乙两物体通过的路程之比为 43,速度之比为 32,则它们行驶时间之比为( ) A 98 B 89 C 21 D 12 答案: B 试题分析:根据题意知, , ,根据速度公

7、式,得故选 B。 考点:速度公式的应用 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熟知速度公式的应用。 甲、乙、丙三人的运动速度分别为 V 甲 =3m/s, V 乙 =0.2km/min, V 丙 =10km/h,三人速度大小关系是( ) A V 甲 V 乙 V 丙 B V 乙 V 甲 V 丙 C V 丙 V 甲 V 乙 D V 甲 V 丙 V 乙 答案: B 试题分析: V 甲 =3m/s=33.6 km/h=10.8 km/h; V 乙 =0.2km/min=0.2 =12 km/h,所以选 B。 考点:速度单位的换算 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是会进行单位换算。 如果一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物体共运动了 6s,已知它在

8、前 4s内通过 20m的路程,那么它在第 6s的速度是( ) A 20m/s B 10m/s C 5m/s D无法确定 答案: C 试题分析:物体在 4s内通过 20m的路程,速度为 ,由于该物体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所以第 6s的速度也是 5m/s。 考点:匀速直线运动、速度计算 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熟知匀速直线运动的含义。 一位勇敢的漂流者坐橡皮船在湍急的河水中漂流而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以岸边的树木为参照物,人是静止的 B以河水为参照物,人是静止的 C以船为参照物,河水是运动的 D以河水为参照物,人是运动的 答案: B 试题分析:漂流者坐橡皮船在湍急的河水中漂流而下,人和岸边的树

9、木之间由位置的改变,所以人是运动的;漂流者与水流保持相同的速度,所以相对于河水来说,人是静止的;同理以人为参照物,河水是静止的。故选 B。 考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参照物 点评:判断物体的运动和静止,首先确定一个参照物,如果被研究的物体和参照物之间没有发生位置的改变,被研究的物体是静止的,否则是运动的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一位法国飞行员在战斗中看到有一个 “小虫 ”,用手抓来一看,原来是一颗德国制造的子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这颗子弹是从对面的飞机上射来的 B这颗子弹是从地面上射来的 C这颗子弹相对于这架法国飞机是运动的 D这颗子弹和这架法国飞机具有相同方向、相同大小的速度 答案:

10、D 试题分析:子弹在飞行员身旁,飞行员能够用手抓住,说明子弹和飞行员之间保持相对静止,即二者之间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满足这种情况的条件是子弹和飞机运动的方向相同,并且二者的速度也一样,故选 D。 考点:参照物、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 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是了解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 要测量 1分硬币的厚度,使测量的误差较小,下列方法中最佳的是( ) A用刻度尺仔细地测量硬币的厚度 B用刻度尺多次测量硬币的厚度,然后求平均值 C用刻度尺测量 10个 1分硬币叠起来的总厚度,再除以 10,求平均值 D用刻度尺分别测量 10个 1分硬币的厚度,然后求平均值 答案: C 试题分析:由于硬币的厚度较小,所以可

11、采取累积法,或称测多算少法;即测出多个物体的长度后,除以物体的个数选 C。 考点:长度的测量 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知道何时使用累积法。 工人师傅用游标卡尺测得某工件长 0.07530m,如果你用手中的三角板去测量,其结果应是( ) A 0.07m B 0.075m C 0.0753m D 0.07540m 答案: C 试题分析:三角板的分度值是 0.1cm用厘米做单位就要保留两位小数,用米做单位就要保留四位小数故选 C 考点:长度的测量 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熟知长度的测量。 如图所示,用刻度尺测一木块的长度,下列记录 正确的是( ) A 2.20cm B 2.2cm C 13.40cm D

12、 2.40cm 答案: A 试题分析:由图中的刻度尺可以看出其分度值为 1mm,起始端刻度值为11.00cm,终端刻度值为 13.20cm,木块的长度为 13.20cm-11.00cm=2.20cm;故选 A。 考点:长度的测量 点评:刻度尺不是 0起点的刻度尺,测量时刻度尺的示数与刻度尺测物体的起点读数的差就为物体的长度 下列说法中正确是( ) A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以消除因测量工具不精确而产生的误差 B学生用钢尺的最大测量长度为 15cm,因此无法用它来测量长度约为 50cm的课桌的宽度 C测量时选用的工具越精密越好 D测量长度时,也可以使用零刻度线磨损的尺子 答案: D 试题分析:测量值和

13、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测量时的误差是不可能绝对避免的,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但不能消除;学生用钢尺的最大测量长度为 15cm,也用它来测量长度约为 50cm的课桌的宽度;测量时并不是仪器越精密越好,要选择合适的刻度尺;测量长度时,若零刻度线已经磨损的尺子 ,可以从其他整刻度开始。故选 D。 考点:长度的测量 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熟知刻度尺的使用 在图给出的城市道路交通标志中,与声音有关的是(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 A中图像表示通过该桥梁 的机动车辆质量不能超过 30t; B中图表示禁止鸣笛; C中表示注意安全; D中表示通过此路段的机动车速度不能超过20km/

14、h故选 B 考点:物理常识 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是对于交通标志牌含义的了解,是一道常识题,同时也体现了物理知识应用于生活的物理理念 实验题 某同学为测定物理书的纸张厚度,采取如下步骤: 选学生用三角尺,检查零刻度是否磨损 取物理书内 100页叠齐、压紧 量出一叠纸的厚度 L 计算每张纸的厚度 d L/100 上述步骤中有一步是错误的,它是第 步,应改为 。( 2分) 答案: d=L/50 试题分析:取了 100页的纸张,即 50张纸,每张纸的厚度应该是 d=L/50 考点:长度的测量 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是区别纸张也页数。 有两位同学测同一支钢笔的长度,甲测得的结果是 12.82cm,乙测得的

15、结果是 12.8cm。 ( 1)若这两位同学在测量时都没有出现错误,则结果不同的原因是 。 ( 2)如果这两位同学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都是 1mm,则 同学的测量结果是错误的,原因是 。( 3分) 答案:( 1)分度值不同 ( 2)乙 没有估读 试题分析:甲测得的结果是 12.82cm,乙测得的结果是 12.8cm,若这两位同学在测量时都没有出现错误,则结果不同的原因是:这两同学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不同;记录结果应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故乙的结果是错误的 考点:刻度尺的使用 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是长度测量中应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如图所示,敲响右边的音叉时,左边的乒乓球会 _,说明左边的音叉在 _

16、。解释其原因是:右边被敲击的音叉作为声源,它的声音在_中向外传播时,引起左边音叉的共振,使乒乓球由静止变为运动,这说明声音能够传递 。( 4分) 答案:弹起 振动 空气 能量 试题分析: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的音叉响,且悬挂在线上的紧靠在左边音叉的乒乓球会弹开,这是因为乒乓球获得了能量 通过乒乓球的运动,我们可以分析判断左边音叉在振动 由图可知,当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所以说明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发生了振动,而我们并没有直接敲响左边的音叉,证明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给左边的音叉的,所以空气是能传递声音的敲响音叉引起乒乓球的振动充分说明声音能够传递能量 考点:声与能量、声音的产生、

17、声音的传播条件 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熟知声音产生的条件、声音与能量 有一个同学 ,用下面的方法测量小钢球运动的平均速度。 在水平桌面上的一条直线上标出 A、 B、 C三个点,拿一根分度值为 1mm的米尺紧靠直线, A、 B、 C三点在米尺上对应的读数如图所示。 当小钢球沿直线运动经过 A、 B、 C三点时,该同学用手表记下了小钢球经过 A、B、 C三点时对应的时刻,如图所示。 则小钢球在通过 AB、 BC 和 AC 各段路程中,平均速度分别为: vAB=_cm/s; vBC=_cm/s; vAC=_cm/s。( 6分) 答案: .00 2.00 2.40 试题分析: AB段的路程 sAB=3

18、6.5cm-6.5cm=30cm;小球从 A到 B的时间tAB=10h30min5s-10h29min55s=10s;则小球从 A到 B的平均速度; BC 段的路程 sBC=66.5cm-36.5cm=30cm;小球从 B到 C的时间 tBC=10h30min20s-10h30min5s=15s;则小球从 B到 C的平均速度 ; AC 段的路程 sAC=66.5cm-6.5cm=60cm;小球从 A到 C得时间 tAC=10h30min20s-10h29min55s=25s;则小球从 A到 C的平均速度 考点:速度 点评:解决本题的 关键是弄清速度公式中路程与时间的一一对应关系。 填空题 公路

19、上有三辆车正在同向行驶,其中一辆是小明与父母乘坐的旅游客车,小明看见前面的小轿车与他的距离保持不变,后面的大卡车离他越来越远,以旅游客车为参照物,小轿车是 _的,大卡车是 _的(填 “静止 ”或 “运动 ”),大卡车的速度比小轿车的速度 。 答案:静止 运动 慢 试题分析:判断一个物体是否运动,关键看它与所选的参照物之间的位置是否发生了变化,如果发生了变化,则它是运动的,如果没有发生变化,则它是静止的由题意知,旅游车与小汽车之间距离保持不变,所以以旅游客车为参照物,小轿车是静止的;后面的大卡车离他越来越远,大卡车是运动的;由于大卡车离的越来越远,所以大卡车慢。 考点: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 点评:

20、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熟知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参照物不同,物体的运动状态不同。 有两支刻度相同,但材质不同的刻度尺 A和 B,在常温( 25 )时测同一长度结果相同;在温度 40 时测同一 长度分别为 LA和 LB,但 LA LB,已知测量方法完全正确,则造成这样结果的原因是物体具有 的性质;若将这两支刻度尺拿到寒冷的室外测同一长度,结果分别为 LA和 LB,则 LA_LB(填 “ ”、“ ”或 “=”)。 答案:热胀冷缩 试题分析: LA LB可知: B在不同温度下的热胀冷缩的变化比较明显,在高温下 B比 A的长度长,刻度间的距离变大,测量物体长度比实际长度小,而 A没B的变化明显,刻度间的距离没

21、有 B的大,而在室外,低温使刻度尺变短,而此时 B的变化较明显,刻度间的距离变得比 A的更小,所以 B测量时所 得的读数比 A的要大即: LA LB。 考点:长度的测量 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知道不同材料的刻度尺热胀冷缩的性质不同。 目前直接利用太阳能的途径有两种:一种是把太阳能转化为 能,如用太阳能热水器加热水;另一种是把太阳能转化为 能,如太阳能电池。 答案:内 电 试题分析:目前人们直接利用太阳能的方式有两种:其一是把太阳能转化为内能,此过程能量是以热传递的方式发生的转移,其二是把太阳能转化为电能 考点:能量的转化 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熟知太阳能的利用。 某段铁路由长度为 L的铁轨一根

22、接一根地铺成。一列火 车在匀速前进,车内一位旅客想要测量火车的速度。他测出火车经过铁轨接缝时连续发生 N 次振动的时间间隔为 t,则计算车速 v的关系式 v=_ _。 答案:( N-1) L/t 试题分析:火车经过铁轨接缝时连续发生 N 次振动,通过了 ( N-1)根铁轨(去掉开始的第一次振动声音),每根铁轨长为 L,通过路程为( N-1) L,时间为 t,所以速度 v=( N-1) L/t。 考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点评:火车经过铁轨接缝时连续发生 N 次振动,通过了 ( N-1)根铁轨是本题的关键 一人骑车作变速直线运动,从甲地骑行 540米到达乙地,用了 3分钟;休息半分钟后,从乙地再骑

23、行 180米到达丙地,用了 1.5分钟。则该人从甲地到乙地的平均速度是 _m/s,从乙地到丙地的平均速度是 _m/s,从甲地到丙地的平均速度是 _m/s。 答案: 2 2.4 试题分析:根据题意,知从甲地骑行 540米到达乙地 =540m,则该人从甲地到乙地的平均速度是 ;从乙地再骑行 180米到达丙地 =180m, ,从乙地到丙地的平均速度是;从甲地到丙地的路程 ,时间,从甲地到丙地的平均速度是 考点:速度公式的应用 点评 :解决本题的关键是速度公式中的路程、时间的一一对应关系。 坐在行驶的汽车上的乘客以 为参照物是静止的。车在行驶中,司机看到汽车仪表如图所示,汽车此刻的速度是 ,司机又看到

24、路边如图的标志牌,在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从标志牌位置到涪江三桥至少需要 h。答案:汽车 60km/h 1.5 试题分析:坐在行驶的汽车上的乘客与汽车之间没有位置的改变,所以相对于汽车是静止的;汽车仪表显示的速度是 60km/h, 从标志牌位置到涪江三桥距离是 120km,最大时速是 80km/h,所以 考点: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速度公式的 应用 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熟知标志牌的含义。 2008年 5月 12日,汶川发生 8.0级特大地震。地震时震源的震动以横波和纵波两种形成向外传播,两种波在地震中的传播速度不一样,首先到达的是纵波,这时人们会感到上下颠簸,接着传来的是横波,又会感到左右摇摆

25、。已知本次地震,纵波在地壳中的浅层以 6km/s速度传播,横波以 3.5km/s速度传播,某个地震观测站测得纵波到达的时间是 14时 30分,横波到达的时间是 14时 31分 40秒,则两种波到达的时间差为 _s,该观测站距地震震源处约_km。 答案: 840 试题分析:两波到达的时间差 t=14h31min40s-14h30min=1min40s=100s; 设该观测点到地震处得距离为 S,则: 由此得出 S=840km 考点:速度公式的应用 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熟知速度公式的应用,会对公式进行变形。 坐在安静的物理考场,请仔细想一想:你平时走路时的步幅约为50_,上体育课时你跑 100m

26、所需时间约为 16_,你的头发丝的直径约为 70 (填合适的物理量单位)。 答案: cm s um 试题分析:你平时走路时的步幅约为 50cm,上体育课时你跑 100m所需时间约为 16s,你的头发丝的直径约为 70um。 考点:长度、时间的估测 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是对生活中的一些数据进行正确的估测。 两岸同胞期待已久的空中直航 2008年 12月 15日正式启动,空运航路的 “越弯取直 ”使上海到台北的航程由原来绕飞香港的 2075km缩短为 960km,上午 8时,东航 MU2075航班从上海机场起飞直飞台北, 9时 40分抵达台北机场,该次航班飞行的平均速度为 _km/h,合 _m/s

27、。 答案: 160 试题分析:根据题意,知路程 s=960km,时间 t=9时 40分 -8时 =1h40min=5/3h 该次航班飞行的平均速度为 : 考点:速度的计算、速度单位的换算 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熟知速度公式的应用,以及速度单位的换算,记住的换算关系。 某同学测一物体长度 5 次,测量结果分别是: 17.82cm、 17.79cm、 17.81cm、17.28cm、 17.81cm,其中一次错误的结果是 ,物体的实际长度是 。 答案: .28cm 17.81cm 试题分析:根据同学的测量数据可知,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1mm,在进行长 度的测量时所记录数据的倒数第二位应该是 7或

28、8,所以 17.28cm这个记录数据是错误的。所以物体的长度是 。 考点:长度的测量 点评:在进行长度的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物理学分为力学、热学、电磁学、声学、光学等许多分支学科,研究不同的学科需要不同器材,依据你在实验室中的收获,写出:温度的测量仪器是 ,质量的测量仪器是 。 答案:温度计 天平 试题分析:实验室中我们常用温度计测量液体的温度,用天平称量物体的质量 考点:物理常识 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知道实验室常用的测量工具的用途。 计算题 一列火车全长 200m,匀速通过一座 70m长的桥用时 18s,若该车用同样的速度通过一个山洞,用时 1.5min,该山洞的长度是多少米

29、? 答案: m 试题分析:根据题意,求得火车的速度 ;以同样的速度通过山洞,则山洞的长度 。 考点:速度的计算 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是考虑火车的长度。 某人站在正对着悬崖匀速行驶的船上对着远处悬崖高喊一声,经过 2s后听到回声,若船行驶的速度是 5m/s,空气中的声速是 340m/s,人听到回声时,船离悬崖多远 答案: m 试题分析:设人听到回声时船与悬崖的距离为 S则声音由发声处到悬崖再到人的耳中,声音传播的路程为: 5m/s2s+S+S;经过 2s后听到回声,所以声音传播的路程等于 340m/s2s; 则 5m/s2s+S+S=340m/s2s, S=335m 考点:速度公式的应用 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是需要考虑船也是运动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