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四川省遂宁中学八年级第二学段考试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cleanass300 文档编号:303706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211.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2013学年四川省遂宁中学八年级第二学段考试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2012-2013学年四川省遂宁中学八年级第二学段考试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2012-2013学年四川省遂宁中学八年级第二学段考试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2012-2013学年四川省遂宁中学八年级第二学段考试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2012-2013学年四川省遂宁中学八年级第二学段考试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2-2013学年四川省遂宁中学八年级第二学段考试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鼓声是由于鼓面振动而产生的 B有物体振动就一定能听到声音 C一切物质都能传播声音,且在不同的物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 D声源振动时,空气中形成疏密相间的波,向远处传播 答案: B 试题分析:物体在真空中振动,没有介质向外界传播;如果这种振动的频率低于或高于人的听觉范围,即振动频率不在 20-20000赫兹之间人都听不到声音,所以 B错误;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速度一般不同;声音是以波的形式向外传播的。 考点: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声速 点评

2、: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熟知声音的产生以及声音的传播。 关于光的反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当入射光线与反射面的夹角为 20时,反射角也为 20 B入射光线靠近法线时,反射光线也靠近法线 C入射角增大 5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也增大 5 D漫反射不遵守光的反射定律,镜面反射才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答案: B 试题分析:入射角是入射光线与法线之间的夹角;当入射光线与反射面的夹角为 20时,入射角是 70,所以反射角也是 70;入射光线靠近法线时,入射角减小,则反射角也减小,所以反射光线也靠近法线, B 正确;入射角增大 5时,反射角也最大 5,所以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也增大 10;无论是漫反

3、射还是镜面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考点:光的反射定律 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熟知光的反射定律 光线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若入射角为 45,则折射角可能为( ) A 0 B 32 C 45 D 58 答案: D 试题分析:根据光的折射定律,可知,当光线从水中斜射到空气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所以比 45大,故选 D。 考点:光的折射定律 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熟知光的折射定律 如图所示,一束光线斜射入容器中,并在容器中形成一光斑,这时往容器中逐渐加入水,则光斑的位置将( ) A慢慢向左移动 B慢慢向右移动 C慢慢向水面移动 D在原来位置不动 答案: A 试题分析:一束光线斜射入容器中,并在容器

4、中形成一光斑,这时往容器中逐渐加入水,根据光的折射定律,知此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所以光斑向左移动,故选 A。 考点:光的折射定律 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熟知光的折射定律 在木制的门板上钻一个小孔,眼睛通过小孔可以观察到门外一定的范围,如图所示。为了扩大观察的范围,在小孔中嵌入各种形状的玻璃制品。则在图中的四个截面中能获得最大观察范围的是( )答案: D 试题分析:如图甲,没有任何光学元件,直接通过小孔,看到的范围 如图乙,小孔内放入玻璃砖,要光线从小孔左侧进入右侧眼睛,经过两次折射,如图光线能进入人的眼睛,人眼看到的范围稍微增大 如丙图,小孔内放入凸透镜,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能使会聚光线提

5、前会聚,要是光线 进入人的眼睛,观察到的范围变窄 如丁图,小孔内放入凹透镜,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凹透镜使光线错后会聚,要使光线进入人的眼睛,观察到的范围变宽 乙图和丁图观察范围都变宽,由于玻璃砖两次折射后的光线与原始光线是平行的,要使光线进入人的眼睛,观察到的范围只是稍微增大凹透镜的发散作用越强,观察到的范围越大故选 D。 考点: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凹透镜的发散作用 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理解透镜的会聚作用是使原来的光路变窄凹透镜的发散作用是使原来的光路变宽 小丽和小刚用相同的相机对远处的同一景物进行拍照,洗 出的底片分别为图甲和乙所示,则( ) A小丽离被拍景物距离远 B小刚和小丽离被拍景

6、物距离一样远 C小刚要使底片上的像与小丽的一样大,小刚移动位置后,镜头要往前伸 D小刚要使底片上的像与小丽的一样大,小刚移动位置后,镜头要往后缩 答案: D 试题分析:由图可知,甲图的像大于乙图的像,根据物远像近像变大,即物体离凸透镜远,则像距小,像也小,所以乙图的物体离照相机远,即小丽拍摄的物体离相机近;小刚要使底片上的像与小丽的一样大,小刚应靠近拍摄物,同时镜头往后缩,选 D。 考点:凸透镜成像规律 点评:要解决此题,首先知道照相机是根据凸透镜成像原理制成的需要掌握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知道成实像时的动态变化规律是:物近像远像变大,物远像近像变小 当物体距离凸透镜 8cm时,在透镜另一侧光屏上成

7、一个清晰放大的实像,若保持物体与光屏的位置不变,把凸透镜向光屏方向移动 2cm,则在光屏上又成一清晰的缩小的像。则凸透镜的焦距为( ) A f2cm B 2cmf4cm C 4cmf5cm D 5cmf8cm 答案: C 试题分析:当物体距离凸透镜 8cm时,物距为 8cm,即 u=8cm;在透镜另一侧光屏上成一个清晰放大的实像,说明 f u 2f,即 f 8cm 2f;若保持物体与光屏的位置不变,把凸透镜向光屏方向移动 2cm,则物距增大为 10cm,则在光屏上又成一清晰的缩小的像,说明 10cm 2f,所以 4cmf5cm,故选 D。 考点:凸透镜成像规律 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熟知凸透镜

8、成像的特点 某同学制作了一个眼球模型(如图),模型中的凸透镜相当于晶状体,烧瓶的后壁相当于视网膜,烧瓶里放有一种透明液体相当于玻璃体,则图示表示的眼球模型和应采取的矫正措施分别是( )。 A远视眼模型,用凸 透镜矫正 B近视眼模型,用凹透镜矫正 C近视眼模型,用凸透镜矫正 D远视眼模型,用凹透镜矫正 答案: B 试题分析:由图所示,光线经过晶状体后,汇聚在视网膜前,所以是近视眼模型;需要佩戴凹透镜进行矫正。 考点:眼睛与眼镜 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熟知近视眼和远视眼以及矫正方法 在 “人面桃花相映红 ”这句诗中,用光学知识解释桃花红的原因是( ) A桃花能发出红光 B桃花吸收红光 C桃花反射红

9、光 D桃花反射所有色光 答案: C 试题分析: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并且物体是什么颜色,反射与它相同的色光;所以桃花红是由于桃花反射红光造成的。 考点:物体的颜色 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知道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由什么决定 下列四个现象中,有一个形成的原因与另外三个不同,这个现象是( ) A教室靠左前方的同学看到黑板上有一小块光斑 B对着镜子梳妆时能看到镜中的自己 C晴天树荫下地面上有许多的光斑 D河水中映出了岸上柳树的倒影 答案: C 试题分析: A是光的反射; B是光的反射; C是光的直线传播; D是光的反射,故选 C。 考点:光的反射、光的直线传播 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是能够区分

10、现实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属于哪种光现象 如图所示,下列四个现象中,能用光的折射解释的是( ) A放大的字 B小孔成像 C手影 D倒影 答案: A 试题分析: A是光的折射; B是光的直线传播; C是光的直线传播; D是光的反射,故选 A。 考点:光的折射、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 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是能够区分光的反射、折射以及直线传播 声波既能传递信息也能传递能量。下面实例中,主要利用声波传递能量的是( ) A渔民利用声呐探测鱼群 B利用超声波 江水 “击碎 ”成水雾,增大房内空气湿度 C利用超声波探查金属、陶瓷等材料制品内部结构 D利用鸣枪声警告歹徒 答案: B 试题分析: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声音

11、可以传递能量;渔民利用声呐探测鱼群,属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利用超声波江水 “击碎 ”成水雾,增大房内空气湿度,属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利用超声波探查金属、陶瓷等材料制品内部结构,属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利用鸣枪声警告歹徒,属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考点:声音与信息、声音与能量 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是能够区分声音是传递信息还是能量 1994年,苏梅克 列维彗星裂成二十多块碎片,撞向木星,产生了巨大的爆炸,但是身处地球的人们却没有听到一丝的声响,这是因为( ) A彗星的碎片太小了,没有分量 B爆炸产生的声音太弱,人们听不见 C太空是理想的真空,所以声音不能传播 D木星与地球相距太远,声音传不过来 答案:

12、 C 试题分析: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太空中是真空,没有传播声音的介质,所以声音不能传播,因此地球上的人也听不到声音。 考点:声音传播的条件 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知道真空不能传声。 在索马里海域,我国海军护航编队使用 “金嗓子 ”(又名 “声波炮 ”)震慑海盗,它的声波定向发生器外观类似喇叭,能发出 145dB以上的高频声波,甚至比喷气式飞机引擎的声音还要刺耳。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声波具有能量 B声波定向发生器喇叭状外观可以减少声音的分散,从而增大响度 C使用 “金嗓子 ”时,护航官兵戴耳罩是在接收处减弱噪声 D “金嗓子 ”发出的声波是次声波 答案: D 试题分析:人的听觉范围是 2

13、0-20000赫兹之间,我们把高于 20000Hz的声波称为超声波,低于 20Hz的声波称为次声波,超声波和次声波都是人耳听不到的,但题中说得金嗓子是人耳能听到的,所以不是次声波, D称为。 考点:声与能量、响度、减弱噪声的途径、超声波与次声波 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熟知超声波和次声波都是人耳听不到的声音。 你认为下列情况中没有发出噪声的是( ) A中午,同学们在教室里学习、休息时,有些同学大声嬉戏 B半夜时,有人引吭高歌 C课堂上老师正在讲课,个别同学在小声讲话 D在歌剧院中,女高音歌唱家引吭高歌 答案: D 试题分析:从物理学角度看,杂乱、振动无规律的声音都是噪声;从环境 保护角度看,凡是

14、影响人们正常的生活、休息、和学习的声音都是噪声中午,同学们在教室里学习、休息时,有些同学大声嬉戏,影响到人们的休息,属于噪声;半夜时,有人引吭高歌,影响到人们的休息,属于噪声;课堂上老师正在讲课,个别同学在小声讲话,影响到工作,所以属于噪声; 在歌剧院中,女高音歌唱家引吭高歌属于乐音,故选 D。 考点:噪声 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熟知噪声的定义。 正在拉二胡的同学不断用手指去控制琴弦,这样做的目的是( ) A使二胡发出不同的音调 B为了获得更好的音色 C为了获得更大的响度 D阻止琴弦振动发音 答案: A 试题分析:物理学中把声音的高低称为音调,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的振动快慢有关,物体振动越快,音

15、调就越高不断用手指上下移动去控制琴弦,这样做是为了改变二胡发出声音的音调,从而会有美妙的音乐。 考点:音调及其影响因素 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知道音调的影响因素。 图所示是学校楼梯中的一部分,从 A到 B是长短不同的铁护栏,在不损坏公物的前提下,一个同学用一根木棍迅速从 B到 A逐一敲过铁护栏,此过程一定发生改变的是声音的( ) A音调 B音色 C响度 D音色和响度 答案: A 试题分析:用木棒敲过从 A到 B是长短不同的铁护栏,铁护栏的长度不同,振动快慢不同,频率不同,音调一定不同,故选 A。 考点:频率及音调的关系 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知道频率与音调的关系。 台湾歌手周杰伦曾与著名高音歌

16、唱家宋祖英联袂 “英伦组合 ”,当周杰伦放声唱一段本草纲目之时,宋祖英乘坐升降机迎着曲调轻声伴唱辣妹子缓缓入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周杰伦的声音响度大,音调高 B周杰伦的声音响度小,音调低 C宋祖英的声音响度大,音调高 D宋祖英的声音响度小,音调高 答案: D 试题分析:周杰伦放声歌唱,响度很大,但音调很低宋祖英轻声伴唱,响度很小,但音调很高,故选 D。 考点:响度与音调 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熟知声音的三大特性以及他们的决定因素。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一种新型锁 “ 声纹锁 ”已经面世,只要主人对着 “声纹锁 ”说出事先设定的暗语,它就会自动打开,别人即使说出相同的暗语也打不开,

17、这种 “声纹锁 ”辨别声音主要是依据( ) A音色 B响度 C音调 D声速 答案: A 试题分析:音色:发声体的声音品质,由发声体本身的特征决定是区别声音的重要标志只要主人对着 “声纹锁 ”说出事先设定的暗语,它就会自动打开,别人即使说出相同的暗语也打不开,是由于主人的音色与其他人的不同。 考点:音色 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熟知音色以及影响因素。 下列现象中利用回声的是( ) A渔民利用声呐探测鱼群 B雷雨天时,先看到闪电后听见雷声 C大礼堂的墙壁被装修成坑坑凹凹的 D录音棚内用软泡沫塑料隔音 答案: A 试题分析:渔民利用声呐探测鱼群,是回声的利用, A正确;雷雨天时,先看到闪电 后听见雷声

18、 ,是由于光速大于声速;大礼堂的墙壁被装修成坑坑凹凹的,是防止回声,不是利用;录音棚内用软泡沫塑料隔音,属于减弱噪声。 考点:回声及其应用 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是分析是利用回声还是防止回声的危害 实验题 在进行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探究中, ( 1)如图甲所示,一束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在光屏上形成了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由图可知,该凸透镜的焦距是 cm; ( 2)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调节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大致 ,目的是使像能成在光屏中央;某次 实验中,若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不能在光屏上得到像,其原因可能是 ; ( 3)调整后,把烛焰放在

19、距凸透镜 26cm处时(如图乙),在凸透镜另一侧前后移动光屏,会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 的实像(填写像的性质); (填光学仪器 )就是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工作的; ( 4)在上一过程中,用黑纸将凸透镜遮掉一半,光屏上能否得到完整的像? 答: _。答案:( 1) 11.0 ( 2)在同一高度 不在同一高度(或蜡烛在一倍焦距以内,成虚像) ( 3)缩小 照相机 ( 4)能 试题分析:如图甲所示,一束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在光屏上形成了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由图可知,该凸透镜的焦距是 11.0cm;在,实验中,要求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目的是使像能成在光屏中央;如果

20、在这个实验中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不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根据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可知,当物体放在焦点处时不成像,在焦点之内时成虚像,并且光具座不够长,则光屏不会接收到像等等;调整后,把烛焰放在距凸透镜 26cm处时,此时物距大于 2倍焦距,成像的特点是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是照相机;所以若 将镜头的一般遮住,剩余的一般仍是凸透镜,故仍能成一个完整的像,但此时透过镜头的光线少了,所以此时所成的像应该比原来暗一些 考点: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熟知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 小丽用两把伞做了一个 “聚音伞 “的实验,在右边伞柄的 A点挂一机械钟,当她的耳朵位于 B点时听不到声音,把另一把伞放

21、在左边的图示位置后(如图所示),在 B点听到了手表的滴答声。这个实验表明声音像光一样可以发生_现象, “聚音伞 ”增大了人听到声音的 _。( 2分)答案:反射 响度 试题分析:声 音在传播时,以波的形式以声源为球心向四周空间传播,声音的能量很快分散开,离声源越远,响度越小,但根据光反射现象凹面镜对光的会聚作用来类比,声音在反射时也能会聚,使其能量集中,则在能量集中处听到声音的响度便大了; 由于 A、 B两间只能空气而没有液体或固体,因而传声的介质是空气; 考点:回声、响度 点评: 填空题 用焦距不变的照相机给某个同学拍完全身像后,想再拍一张半身像,则照相机应 该同学,同时镜头离底片 一些(均填

22、 “靠近 ”或 “远离 ”)。 答案:靠近 远离 试题分析:照相机是凸透镜的应用,把物体放在二倍,焦距之外,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根据物远像近像变大的原理,给某个同学拍完全身像后,想再拍一张半身像,需要她的像变大,所以物距减小,像距变大,所以照相机应该靠近该同学,同时镜头与底片远离一些。 考点: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点评:焦距本题的而关键是熟知物远像近像变大的含义。 清晨,草地或树叶上的露珠下面的叶脉看起来比实际大,这是因为露珠相当于 镜,我们看到的是 、 的虚像。 答案:凸透 正立 放大 试题分析:草地或树叶上的露珠相当于凸透镜,当物体在一倍焦距之内时,物体成正 立放大的虚像,所以看到叶脉比实际的大

23、。 考点:凸透镜的应用 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熟知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并会解决实际问题。 要想利用凸透镜使小灯泡发出的光变成平行光,应该把小灯泡放在凸透镜的 _处。 答案:焦点(或一倍焦距处) 试题分析: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一束平行于主光轴的平行光经凸透镜折射后会交在凸透镜的焦点上根据光路是可逆的,将小灯泡放在凸透镜的焦点上,在另一侧也可以得到一束平行光 考点:凸透镜的光路 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熟知凸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 电影银幕和教室里的投影屏幕都是用粗糙白板布制成的。表面粗糙,能使照射到它上面的光发生 _,而白色表面可以反射 _光,所以,处于屏幕前不同位置的人都可以看到色彩正常的画面。

24、 答案:漫反射 所有色光 试题分析:电影银幕和教室里的投影屏幕都是用粗糙白布制成的是为了让光线射到上面发生漫反射,让各个地方的人都能看到画面或者黑板上的字;荧幕做成白色,因为白色能反射各种颜色的光,故不同位置的观众都可以看到色彩正常的画面 考点:漫反射、物体的颜色 点评:就本题的关键是知道白色的物质反射所有的色光,黑色物体 吸收所有的色光。 小明身高 1.70m,他站在平面镜前 3m处,像与小明距离是 _m;如果小明以 0.2m/s的速度向镜面前进 5s后,小明在镜中的像高 _m,像到镜面的距离是 m。 答案: 1.70 2 试题分析:平面镜成像特点:所成的像是虚像;像与物大小相等;它们到平面

25、镜的距离相等;它们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小明距离平面镜 3m,所以他的像也距离平面镜 3m,所以像和小明的距离是 6m;小明以 0.2m/s的速度向镜面前进 5s后,小明前进的距离是 ,所以小明到镜面的距离变为2m,所以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也是 2m,由 于像和物体的大小相等,所以小明在镜中的像高 1.70m。 考点:平面镜成像特点 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熟知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在历代诗人们赞美桂林山水的诗篇中写有 “群峰倒影山浮水,无山无水不入神 ”的著名诗句,诗中写的 “倒影 ”是由于光的 形成的。清澈见底的漓江看起来比实际 (填 “深 ”或 “浅 ”),这是由于光的 形成的。 答案:反射 浅 折射

26、 试题分析:平静的水面相当于平面镜,所以看到湖水中的岸边树木的倒影是平面镜成像,即光的反射形成的;光线从水中射向空气,会在水面发生偏着,使水底看起来比实际的要浅些,属于光的折射 现象。 考点:光的反射、光的折射 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熟知光的反射和光的折射定律。 在 2009年 CCTV春节晚会上, “笑星 ”小沈阳模仿阿宝等歌星唱歌的声音令人惊叹。小沈阳的歌声是由于声带的 产生的,现场观众听到的声音是通过 传播的。我们之所以能听出来小沈阳模仿的是哪位歌星,是根据声音的 判断的,他最后一句 “高音 ”让人叫好,这个 “高 ”指的是声音的 。 答案:振动 空气 音色 音调 试题分析:声音是由物体

27、的振动产生的,小沈阳的歌声是由于声带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现场观众听到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的;模仿歌星,是根据声音的音色判断的;他最后一句 “高音 ”让人叫好,高是指音调高。 考点: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三大特性 点评:此题是一道声学的综合性的试题,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熟知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以及声音的三大特性。 我们应该避免在公众场所高声喧哗,在公众场所高声喧哗会产生_污染,这里的高声喧哗的 “高 ”是指声音的 _。 答案:噪声 响度 试题 分析:噪声是指影响人们工作、休息的声音,在公共场所高声喧哗,会产生噪声;高声喧哗是指声音的响度大。 考点:噪声的产生、响度 点评:解决

28、本题的关键是熟知噪声的定义,以及声音的特性。 计算题 小刚上午 9点正出发骑车前往相距 12km的外婆家,动身前他打电话告诉了外婆他到达的时间,他先以 15km/h的正常速度骑了 12min,因在路边书摊买书用了 6min,为了不迟到,他随后以 18km/h 的速度骑行,最终按时到达外婆家。 求: (1)小刚在全程的平均速度; (2)小刚在电话里约定的到达时间。 答案: (1)15km/h (2)9点 48分 试题分析:( 1)小刚买书前走的路程为 s=vt=15km/h h=3km, 小刚买书后走的路程为 s= s总 -s=12km-3km=9km,买书后至到达外婆家的时间为 t= =0.5

29、h=30min, 那么小刚在全程的平均速度 ( 2)小刚在路上一共花费的时间为 12min+6min+30min=48min, 由于小刚上午 9点出发骑车前往外婆家,所以他在电话里约定的到达时间应是9: 48 考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熟知速度公式以及变形公式的应用 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 为 1530m/s,为开辟新航道,探测船的船底装有回声探测仪,探测水下有无暗礁。探测船发出的声音信号经 0.6s被探测仪接受,则障碍物到与船之间的距离是多少? 答案: m 试题分析: 发出的声音信号 0.6s后被探测仪器接收, 超声波从船所在的位置到暗礁的时间 t=1/20.6s=0.3

30、s, 暗礁到船的距离: s=vt=1530m/s0.3s=459m 考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熟知速度公式以及变形公式。 某兵工厂生产了一批新式步枪。为测试子弹飞行的平均速度,一士兵手持步枪在空旷的靶场瞄 准 510m外的靶子射击,枪筒傍边的声波探测器先后探测到两次较强声波,并在示波器上显示出来(如图)。已知:第一次是枪响的声波,第二次是子弹击中靶的声波,示波器上每一大格时间相差 1s。 求: (1)两次声音的时间间隔? (2)子弹飞行的时间? (3)子弹飞行的平均速度?(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 340m/s) 答案: (1)2.1s (2)0.6s (3)850m/s

31、试题分析:根据题意,知每一大格是 1s,里面有 10个小格,所以两次声音的时间间隔是 2.1s;由于第二次是子弹击中靶的声波,然后又传回被探测器接收,所以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用的时间是 ,所以子弹飞行的时间是 2.1s-1.5s=0.6s; 子弹飞行的平均速度为 。 考点:速度的公式及其应用 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是需要考虑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作图题 如图 ,一束光线垂直射向玻璃棱镜 ,请在图中画出光通过棱镜的大致路径。( 4分) 答案: 试题分析:光线从空气进入玻璃时,因是垂直照射,所以方向不变;当从玻璃中斜射入空气时,折射光线远离法线,其大致路径如下图: 考点:作光的折射光路图 点评:解决

32、 本题的关键是熟知光的折射规律,并会利用作图。 如图所示,平面镜前有一点光源 S, S发出的一束光线被平面镜反射后经过P点,请作出该光线的光路图。( 4分) 答案: 试题分析:过镜面作出点 S的对称点 S,即为点光源 S在平面镜中的像,连接SP与镜面交于 O点,即为入射点(反射点),连接 SO就得到入射光线,如下图所示: 考点:平面镜成像的相关作图 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熟知平面镜成像的作图。 完成图中的透镜的光路图。( 4分) 答案: 试题分析: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过焦点,过光心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传播方向不改变如下图所示: 凹透镜指向另一侧焦点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 考点:透镜的光路图 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熟知凸透镜和凹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