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2-2013学年天津市北辰区七年级上学期期中检测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最早进入氏族时期的远古人类是 A山顶洞人 B元谋人 C蓝田人 D北京人 答案: A 试题分析:根据课文所学知识,山顶洞人生活的集体,是由血缘关系结合起来的氏族。一个氏族有几十个人,有共同的祖先繁衍下来。他们居住在一起,使用公有的工具,共同劳动,共同分配食物,没有贫富贵贱的差。故选 A项。 考点:本题考查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点评:本题难度较低,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本题还可以改为:山顶洞人生活的集体是氏族 ,与北京人时期的原始社会最大的区别是( ) A.有血缘关系结合起来 B.会人工取火 C.掌握磨光和钻孔技
2、术 D.没有贫富贵贱的差别 宏伟的长城是我国人民智慧和独创性的特征。秦朝时修的长城是为了抵御下列哪个少数民族的进犯 A匈奴族 B鲜卑族 C羌族 D氐族 答案: A 试题分析:匈奴是我国北方游牧部落,他们经常南下骚扰我国北方边境人民,秦朝时期,为了抵御匈奴人的侵犯,北方的秦、赵、燕三国都陆续在边界上修筑过长城,其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抵御匈奴的进犯。秦始皇时修筑的西起临洮,东至辽东的万里长城是我国人民智慧和独创性的特征。故选 A项。 考点:本题考查秦修筑长城的目的。 点评:秦国北面如果没有修筑长城,秦国就必须派大军驻守北方重要通道和隘口,阻止匈奴南掠,而无法抽调大军兼并六国。可见,秦长城建成后,只需要
3、少量军队驻守,即可阻止匈奴南下。即使匈奴大军南下,由于有长城防御,秦国也可迅速 派兵赴救,因此秦长城起到了军事防御作用。 下列关于秦长城起止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西起嘉峪关,东到鸭绿江 B西起咸阳,东到辽东 C西起临洮,东到辽东 D西起长安,东到山海关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所学知识, “ 万里长城 ” 的名称,始于秦朝。秦始皇派蒙恬伐匈奴开始,到秦始皇死后,秦二世赐蒙恬死的时候为止,共用五年时间筑成。秦统一六国后,秦始皇派蒙恬将军带三百万人,北伐匈奴。蒙恬斥逐匈奴后,以黄河以南土地为四十四县,筑长城利用地形,沿黄河、阴山设立亭障要塞,北面和东面沿赵、燕的旧长城,两面利用秦 昭王的旧长城,
4、连接起来,西起临洮,东到辽东,绵延万余里。这条秦长城,在今天的长城以北很远的地方。秦长城是用夯土的办法筑成的。这虽是早期的夯筑办法,却创造了人类建筑史上的奇迹。故选 C项。 考点:本题考查秦长城的起止。 点评:本题难度较低,考查学生对课文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著名的 “万里长城 ”是世界建筑史上一大奇迹,见证了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秦朝统一中国之后建成万里长城。后经历代王朝陆续修筑,汉、明两代修筑的规模更大得惊人,现存的长城为明朝所修筑由渤海之山海关伸展到甘肃省之嘉峪关,长城平均高度为 7.8米,平均 底部阔 6.5米,而顶部为 5.8米。它每隔 100米便设一座长方形石台作为了望之用。 长城
5、有极高的旅游观光价值和历史文化意义。 结束春秋战国以来诸侯长期混战的局面,建立了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诸侯国是 A赵国 B楚国 C秦国 D燕国 答案: C 试题分析:公元前 221年,秦王嬴政陆续灭掉六国,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秦朝。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割据混战的局面,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建立了统一的多民族的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国家,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故选 C项。 考点:本 题考查秦统一六国。 点评:李白曾经对秦始皇统一六国给以高度的评价,他说 “秦王扫六合 虎视何雄载 . 飞剑诀浮云 , 诸侯尽西来 ”。李白称赞的秦王建立统一的秦帝国,开创中华封建王
6、朝之始的丰功伟绩。 追求与建立和谐、稳定的社会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墨子思想中体现这一特点的主张是 A “福兮,祸之所依;祸兮,福之所伏 ” B “兼爱 ”“非攻 ” C “斧斤以时入山林,林木不可胜用也 ” D “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 ” 答案: B 试题分析:根据题意,本题考查的是墨子的思想。 A项福祸相依体现的是老子的朴素的辩证思想, C项体现孟子关于利用自然规律办事的思想, D项是兵家的主张;墨子是墨家学派创始人,他主张 “兼爱 ” “非攻 ”,希望人们互助互爱,符合和谐、稳定的中国民族传统。故选 B项。 考点:本题考查墨子的思想主张。 点评:墨子主张 “兼爱 ” “非攻 ”,其实质是 “
7、爱利百姓 ”,以 “兴天下大利,除天下之害 ”为己任。所以墨家的言论行动,皆以国家、百姓、人民之利为准绳。本题还可改为:墨子主张 “兼爱 ”、 “非攻 ”,其思想代表( ) A.新兴地主利益 B.富商利益 C.奴隶主利益 D.平民利益 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中国封建社会正统思想,始于 A秦 朝 B汉朝 C唐朝 D清朝 答案: B 试题分析:根据所学知识,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把儒家学说作为封建正统思想,持法家、道家、墨家等各家学说的读书人均受到排斥。从汉武帝开始,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中国封建社会正统思想。故选 B 项。 考点:本题考查儒家思想 点评:本题难度较低,考查学生对
8、课文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特别指出,秦始皇、汉武帝为了实现大一统,他们都加强了对人们的思想控制,但他们对儒家思想的态度截然相反,秦始皇持法家思想而 “焚书坑儒 ”,汉武帝持儒家思想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 东汉著名科学家张衡所作二京赋,在颂扬汉朝国势隆盛社会繁荣的同时,也含着浓厚的 “恤民 ”气息,这里所说的二京指的是 A东京和西京 B北京和南京 C长安和洛阳 D镐京和殷 答案: C 试题分析:两京是指两个京师,汉代指西京长安和东京洛阳;汉朝分为西汉(前 202年 -9年)与东汉( 25年 -220年)两个历史时期,合称两汉;亦有以东汉与西汉的首都代指,合称两京。西汉为汉高帝刘邦所建立,建都
9、长安;东汉为汉光武帝刘秀所建立,建都洛阳。故选 C项。 考点:本题考查汉代的两大都城。 点评: “丝绸之路 ”就是古代的亚欧大陆桥。洛阳和长安,是 “丝绸之路 ”上交相辉映的东西两京,曾在 2000年间交替兴隆,迭为中国的政治中心。在丝路全盛的千余年间,长安、洛阳都是国际性都会。两座古都如唇齿相依 ,又若伯仲之间 ,构成黄河母亲怀中的 ”双璧 ” 。 汉朝长安城里叫做 “市 ”的地方是专门的 A居民区 B商业区 C办公区 D皇城区 答案: B 试题分析:汉朝城里有专门的商业区,叫做 “市 ”。市场上的商品繁多,有生产原料、工具、有日常用品、还有各种食品,令人眼花缭乱。活跃在城市里的车马行人熙熙
10、攘攘 ,显示了汉代城市的繁华。故选 B项。 考点:本题考查汉代的 “市 ”。 点评:长安为中国四大古都之首,同时也是与雅典、罗马和开罗齐名的世界四大古都之一。著名的丝绸之路就是以长安为唯一起点。唐代长安城下属有万年县和长安县取万年长安之意。 单于是我国古代哪一少数民族最高首领的称号 A匈奴 B契丹 C女真 D蒙古 答案: A 试题分析:单于是匈奴人对他们部落联盟的首领的专称,意为广大之貌。单于始创于匈奴著名的冒顿单于的父亲头曼单于,之后这个称号一直继承下去,直到匈奴灭亡为止。如汉书 匈奴传谓全称作 “撑犁孤涂单于 ”。 “撑犁 ”,匈奴语之 “天 ”, “孤涂 ”意为 “子 ”, “单于 ”意
11、为 “广大 ”。故选 D项。 考点:本题考查我国少数民族蒙古族。 点评:蒙古族自古就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蒙古族原有的优良传统和健康习俗,进一步与新的经济基础和社会关系相适应,得到充分的发扬。蒙古族人民非常好客,待人热情有礼、坦率诚恳,颇受 兄弟民族的称赞。各种在封建社会制度下形成的不利于民族繁荣发展的不健康的习俗,日渐消失。同时。又产生了许多适合于新的经济基础,或从原有习俗转化成的新的风俗习惯,如过去传统的每年七、八月间隆重举行祭神节日 “ 祭敖包 ”,已转化为草原上庆丰收、进行物资交流和举行射箭、摔跤、赛马的 “那达慕大会 ”。 汉元帝时,呼韩邪单于向汉朝提出 “
12、和亲 ”,符合下列哪种情况 A汉朝同意和亲是被迫的 B和亲对汉朝而言是屈辱的 C和亲是汉朝为了暂时避免匈奴骚扰 D和亲是汉匈民族间的和睦相处 答案: D 试题分析:根据史实,汉 武帝时期实施对匈奴大规模的反击,经过漠北战役之后,匈奴无力再与西汉对抗。汉元帝时 ,呼韩邪单于向汉朝提出和亲的请求。宫女昭君自愿前往 ,元帝就把昭君嫁给了呼韩邪单于。 “和亲 ”对汉朝来说,并非被迫也不是屈辱,而是汉匈民族间的和睦相处。呼韩邪单于和昭君 ,为汉匈两大民族的友好相处和文化交流 ,作出了重要的贡献。故选 D项。 考点:本题考查两汉和匈奴的和亲政策。 点评:史书记载,昭君和亲后, “边城晏闭,牛马布野 ,三世
13、无犬吠之警 ,黎庶亡干戈之役 ”。说明了汉朝与匈奴和平共处 .匈奴人民生活富足 .百姓安居乐业 . 展现出欣欣向荣的和 平景象 ,使北方出现了几十年的安定局面。 两汉时期汉与匈奴的关系实质上是 A中央与地方政权的关系 B统治民族与被统治民族之间的关系 C侵略与被侵略的关系 D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两个民族之间的关系 答案: D 试题分析:我国自古是个多民族国家。在两汉时期,匈奴和汉政权既有民族矛盾和民族战争,也存在和平友好的关系,但它们总是存在密切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联系,共同缔造着祖国的历史。从根本上来说两汉与匈奴不是中央和地方的关系,也不是侵略与被侵略的关系,而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两个民族之间的关系
14、。故选 D项。 考点:本题考查两汉与匈奴的关系。 点评:两汉对匈奴有时候是和亲政策,有时候是以战争为主。西汉自建立之后就一直受到匈奴的侵扰,自汉高祖一直到汉景帝时期一直对匈奴采取和亲政策。汉武帝时国力强盛,对匈奴采取战争手段,沉重的打击的匈奴,匈奴分列为南北匈奴,南匈奴臣服了汉朝。西汉后期采取了一些和亲政策,比如说著名的 “昭君出塞 ”就发生在西汉后期。东汉时期北匈奴占领了西域地区,后来通过对北匈奴的几次战争,基本消除了匈奴对汉朝的威胁。 人类希望和平安宁,温馨和谐。中国的道德经是世界上除圣经以外发行量最大的畅销书。此 书记载的是谁的言论 A孔子 B庄子 C孟子 D老子 答案: D 试题分析:
15、根据所学知识,道德经,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为其时诸子所共仰,传说是春秋时期的老子(即李耳,河南鹿邑人)所撰写,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老子是道家学派创始人、庄子是道家在战国时期的代表人物。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孟子是儒家在战国时期的代表人物。故选 D项。 考点:本题考查老子的道德经 点评:本题难度较低,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老子的思想中最具精华部分是辩证法的观点,认为任何事物都有矛盾对立的两方面,矛盾双方可以互相转化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 )提出要逐步实现“均衡教育 ”。我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言行中最
16、早能体现 “均衡发展 ”思想的是 A提出 “仁 ”的学说 B提出 “为政以德 ” C创办私学 D提出学习要 “温故而知新 ”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题意,本题考查的是孔子的教育思想。春秋晚期的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他提出 “仁 ”的学说,还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 、爱惜民力 “为政以德 ”。孔子又是大教育家,他提出有教无类、 “因材施教 ”等教育思想,他创办私学、广收门徒、先后培养学生有三千人。 A、 B是他的政治主张,可以排除。均衡教育就是要实现教育公平,而在古代社会,私学出现之前,教育是达官贵人子弟的专利,绝大多数的普通老百姓被拒绝于门外。因此孔子创办私学广收门徒很好的体现 “均衡发展
17、”思想。故选 C项。 考点:本题考查孔子的教育思想。 点评:本题以社会热点问题为切入点,考查孔子的教育思想。孔子是大教育家,是万世师表。他的温故而知新、因材施教、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等等教学 思想对我们今天的学习都具有指导意义。 很多同学爱吃米饭,你可曾想到,我国是世界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请你结合所学的历史知识判断,下列哪个地方的先民最早可以品尝香喷喷的米饭 A北京周口店人 B陕西半坡村人 C山东大汶口人 D浙江河姆渡人 答案: D 试题分析:我国原始居民的定居生活是从河姆渡居民和半坡原始居民开始的,河姆渡原始居民生活在距今约七千年,他们种植水稻,半坡原始居民生活在陕西半坡村,距今约五六
18、千年,他们种粟。因此做早吃到香喷喷米饭的是浙江河姆渡居民。北京周口店的北京人以野食为主、山东大汶口居民生活在距今约四五千年,不符合 “最早 ”二字。 D符合题意,故选 D项。 考点:本题考查我国原始农耕生活。 点评:我国原始农耕时代的三项世界性贡献包括: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粟的国家,我国也是世界上很早种植蔬菜的国家。 河姆渡原始居民 和半坡原始居民在粮食种植和房屋建筑等方面存在很多差异,造成这些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 B自然条件不同 C地域生活习惯不同 D生活时代不同 答案: B 试题分析:我国原始农耕生活是从河姆渡居民和半坡原始居民开始的,河姆渡
19、原始居民生活在长江流域、雨量充沛,适合水稻种植,长江流域气候丝润,因此他们住着干栏式房屋;半坡原始居民生活在黄河流域、北方天气寒冷,不适合水稻生长,只能种粟,他们居住半地穴式房屋起到了保暖的作用。因此可以说造成这些差异的主要原因是自然条件的不同。故选 B项。 考点:本题 考查河姆渡原始居民和半坡原始居民生产生活差异的原因。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通过比较可以发现两者相同的是都进入母系氏族公社的繁荣阶段 ;都已进入原始农耕时期 ;普遍使用磨制石器进入新石器时代,不同的是种植农作物和构建的房屋不同,这是由地域和环境的差异造成。 “洹水安阳名不虚,三千年前是帝都。 ”河南安阳殷墟遗
20、址向人们展现了哪个王朝的社会风貌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东周 答案: B 试题分析: “洹水安阳名不虚,三千年前是帝都 ”这是著名历史学家郭沫若曾留下的诗句。河南安阳殷墟遗是商代 的都城,自公元前 1300年盘庚迁殷,到公元前 1046 年商朝灭亡的 255 年间,这里一直是中国商代晚期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殷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献可考,并为甲骨文和考古发掘所证实的古代都城遗址,位居中国八大古都之首,距今已有 3300多年的历史。古称“北蒙 ”,又称 “殷虚 ”, “殷邑 ”,甲骨卜辞中又称为 “大邑商 ”、 “商邑 ”,是中国商代晚期的都城,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献可考、并
21、为甲骨文和考古发掘所证实的古代都城遗址。故选 B项。 考点:本题考查商朝的都城。 点评:安阳位于河南省最北部,地处晋、冀、豫三省 交汇处的安阳是一座集三千多年历史和自然文化遗产于一体的文化名城,是中国民族古老文化重要发祥地之一,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甲骨文的故乡,周易的发源地,红旗渠精神诞生地。 商周时期,手工业技术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 A纺织业 B制瓷业 C青铜制造业 D造纸业 答案: C 试题分析:商朝是我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青铜器品种多、工艺精美。著名的司母戊大方鼎高 1.33米,长 1.1米,重 832.84千克,是世界现存最大的青铜器,说明了当时青铜工艺水平高超。商
22、周时期的工艺美术最具代表性的为青铜器,故有 “青铜时代 ”之称。青铜器制造代表有巨大的司母戊鼎和造型奇特的四羊方尊等等。故选 C项。 考点:本题考查商周的青铜制造业。 点评:本题难度较低,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本题还可改为:巨大的商代司母戊方鼎可以证明我国商周时期 A畜牧业发达 B原始农耕文明出现 C铁器开始使用 D青铜工艺水平高超 从晋文公和齐桓公成就霸业的条件来看,决定性的因素是 A国家所处的地理位置 B统治者的个人能力 C改革促进国家 发展 D战争确立霸业 答案: C 试题分析:晋文公在赵衰、狐偃、贾佗、先轸、魏武子、介之推等人的辅助下成为春秋五霸之一。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经过管仲改革齐国
23、富国强兵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无论是齐桓公 ,还是晋文 ,都是任用贤臣来治理国家 ,这些贤臣通过改革对国家政策进行利民的调整 ,最终使本国强大起来。决定性因素是选用人才,推进改革,促进国家发展 。故选 C项。 考点:本题考查春秋争霸。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概括能力。在历史上,对 “春秋五霸 ”有两种不同的说法:一说 “五霸 ”是指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 秦穆公和楚庄王;另一说 “五霸 ”是指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和越王勾践。 小明观察了春秋争霸形势图和战国形势图,发现有一个诸侯国曾经是春秋时期的霸主,而在战国形势图上却找不到,该诸侯国应该是 A晋 B齐 C楚
24、D秦 答案: A 试题分析:春秋五霸是春秋时期五个被推为盟主的国君,即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吴王夫差和越王勾践。战国七雄分别是:齐、楚、燕、韩、赵、魏、秦。到了战国初年,晋国卿大夫中的韩、赵、魏三家,瓜分晋国。因此在战国形势图上找不到晋国。故选 A项。 考点:本题考查战国七雄。 点评:本题还需注意战国七雄的地理位置。这也是学生容易记错的一个知识点,如战国七雄在最西边的是哪个国家(秦国)。学生可以记为:东南西北上中下,齐楚秦燕赵魏韩。 在我国古代,人们常以 “牛 ”、 “耕 ”作为名、字,如孔子的弟子司马耕,字子牛;晋国有位大力士姓牛 字子耕,这反映了牛耕技术在当时备受人们推崇。牛耕的使用开始
25、于 A春秋战国时期 B秦汉时期 C隋唐时期 D宋元时期 答案: A 试题分析:牛耕技术出现以前中原地区使用称为耒耜的脚踏耕具。我国牛耕技术的使用,始于春秋战国时期。春秋战国之交,中国进入了铁器时代,铁器农具的出现及牛耕技术使用极大的提高了生产力。牛耕是我国农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 考点:本题考查牛耕的出现。 点评:本题难度较低,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本题还可以改为: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是 ( ) A精耕细作 B刀耕火种 C男耕女织 D铁犁牛耕 战国时期修建的著名水利工程都江堰位于哪一诸侯国境内 A齐国 B楚国 C秦国 D赵国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所学知识,战国时期修建的著名水利工程都
26、江堰是战国时期秦属太守李冰主持修建的,都江堰消除水患、灌溉农田、两千多年来一直造福四川人民。所以四川获得 “天府之国 ”的美称。该水利工程位于秦国境内,故选 C项。 考点:本题考查著名水利工程都江堰。 点评: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本题还可以改为: 2008年 5月 12日,四川省的汶川地区发生了 8.0级的大地震。一项战国时期修建的伟大的水利工程,在经受了两千多年的岁月考验后,又在这次地震灾难中安然无恙。该水利工程是( ) A郑国渠 B灵渠 C 都江堰 D大运河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人们最早用这一谚语是在 A商朝 B西周 C春秋时期
27、D战国时期 答案: D 试题分析:根据所学知识,早在战国时代,中国古人中就有了日南至,日北至的概念。随后人们根据月初,月中的日月运行位置和天气及植物生长等自然现象之间的关系,把一年平均分为二十四等份。并且给每等份取了专有 名称,这就是二十四节气。故选 D项。 考点: 点评:本题难度较低,考查学生对课文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节气:根据天气的变化,在一年中定出 24 个点,每一个点叫一个节气。二十四节气包括: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等。 在某地的一座祠堂外悬挂着一副对联: “哀怨托离骚,生面别开诗赋祖;孤忠报楚国,余风波及汉湘人。 ”它颂扬的是 A李冰 B孙武 C屈原 D扁鹊
28、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对联中的 “离骚、诗赋、楚国 ”等词可知,这幅对联歌颂战国时期伟大的爱国词人屈原。屈原战国时期楚国人、他的主要作品有离骚、九章、九歌、天问等。在诗中抒发了炽热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表达了对楚国的热爱,体现了他对理想的不懈追求和为此九死不悔的精神。他创造的 “楚辞 ”文体在中国文学史上独树一帜,与诗经并称 “风骚 ”二体,对后世诗歌创作产生积极影响。屈原虽忠事楚怀王,但却屡遭排挤,怀王死后又因顷襄王听信谗言而被流放,最终于五月五日投汨罗江而死。我国人民为纪念他,将每年农历五月初五都要定为端 午节。 考点:本题考查历史文化名人屈原。 点评:本题还可以改为: 2004年 4月
29、,传媒报道,韩国拟将 “端午节 ”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消息传来立即在中国引起强烈反响。 “端午节 ”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是为纪念哪一历史人物而设立 A孔子 B李冰 C屈原 D大禹 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罢兵西归 封诸侯,班赐宗彝 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曰齐。 材料二 见下图 请回答: ( 1)材料一中的 “尚父 ”指的是谁?他建立了哪一个诸侯国?( 4分) ( 2)材料二中的诸侯是哪些人?他 们从天子那里得到什么?对周天子有哪些义务?( 6分) ( 3)两则材料反应出西周实行什么政治制度?周天子为什么要实行这样的制度?( 4分) ( 4)西周实行这种制度
30、,起到了什么作用?( 2分) 答案:( 1)姜尚;齐国。( ( 2)天子的亲属和功臣;土地和平民、奴隶;必须服从天子的命令,向天子交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战士带兵随从天子作战。 ( 3)分封制;为了巩固统治。 ( 4)开发了边疆地区,加强了统治,使西周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 试题分析:( 1)根据材料一 “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曰齐 ” 尚父是姜尚,诸侯国是齐国。 ( 2)根据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封给亲属、功臣,让他们当诸侯。他们必须服从天子的命令,向天子交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战士带兵随从天子作战。 ( 3)根据材料的意思,本题涉及到的知识点是西周的分封制。
31、西周实行分封制的目的是为了巩固封建统治。 (4) 西周的分封制在初期确实起到积极作用,国家得到有效的管理,边远地区也到开发,国家越来越强大。 考点:本题考查西周分封制。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西周分封制的理解能力。无论分封制还是郡县制,统治阶级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地方 。两者也确实起到过很大的积极作用,特别是郡县制,对我国具有深远意义的影响。 读图,回答问题: 图一 图二 请回答: ( 1)图一中的人物是谁?( 2分) ( 2)图二反映了秦朝开创的什么制度?根据图二概括这一制度的具体内容。( 8分) ( 3)反映了 “百家争鸣 ” 中的哪家思想?( 2分) 答案:秦始皇 (
32、 2)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答出中央集权制亦可);内容:最高统治者称皇帝,总揽全国一切军政大权;中央政府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最后由皇帝决断;地方推行郡县制,由皇帝直接任命官员。 ( 3)法 家。 试题分析:( 1)看图可知,图中人物是秦始皇。 ( 2)根据图二结构,结合所学知识,秦始皇创立一套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这套制度中,皇帝个人的专断独裁,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中央集权是相对于地方分权而言的,其特点是地方政府在政治、经济、军事方面没有独立性,必须严格服从中央政府的命令,一切受制于中央。在中央设置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地方推行郡县制
33、,分天下为 36郡,郡下设县。这个制度一直影响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 ( 4)秦自商鞅变法后,一直以法家思想为统治思想。韩非子总结诸子百家 学说,创造了一套完整的中央集权的政治理论,为秦始皇创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奠定理论基础。 考点:本题考查秦始皇创立的中央集权专制制度。 点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对秦朝的影响:( 1)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对祖国疆域的初步奠定和中华民族的形成,起了重要作用。( 2)有利于封建经济的发展。( 3)建立了地主阶级对广大劳动人民的专制统治,使人民困苦不堪。对后世: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具有很大的开创性,它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王朝所沿用。
34、 填表题 儒家思想是我国古代思想文化的瑰宝,对后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请将相应的内容填在下列示意图的横线上。 儒家思想的形成、发展与演变答案:( 1)孔子; “仁 ”; ( 2)孟子; ( 3)焚书坑儒; ( 4)汉武帝;独尊儒术。 试题分析:( 1)根据示意图,本题考查儒家学说的提出和发展的历程。春秋时期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他提出 “仁 ”的学说,主张为政以德。 ( 2)战国时期儒家的代表人物是孟子,他发展了儒家学生提出 “仁政 ”。 ( 3)秦朝时,秦始皇为了加强思想统治,接受李斯的建议,实行 “焚书坑儒 ”。 ( 4)西汉,汉武帝接受董仲 舒建议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把儒家学生作为
35、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考点:本题考查儒家学生的确立和发展。 点评:儒家学生不仅对中国产生深远影响,而且在东亚各国都有广泛的影响。儒学和汉字、律令以及佛教一样,很早就传播到周围国家,并对那里的思想和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在韩国和日本,伦理和礼仪都受到了儒家仁、义、礼等观点的影响。 问答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卫鞅曰: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 ”孝公曰: “善。 ”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 -司马迁史记 商鞅列传 材料二: “始知李太守,伯禹亦不如。 ” 请回答: ( 1)材料一中 “卫鞅 ”指谁?他在材料中阐述的主要观点
36、是什么?( 4分) ( 2)变法的主要措施有哪些?他的变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6分) ( 3)材料二,这是后人称颂谁的诗?请你简单介绍他的成就。( 4分) 答案:( 1)商鞅;治理国家不一定只用一种方法,只要对国家有利,就不必效法古代的制度。 ( 2)措施: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建立县制,有国军直接派官吏治理。影响: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 3)李冰;主持修建了都江堰,消除了岷江水患,灌溉了大片农田,是成都平原获得 “天府
37、之国 ”的美称。(答出都江堰即可给分)。 试题分析:( 1)阅读材料可知,本题涉及的知识点是商鞅变法。商鞅认为世道不同、法律也不一样,并以商汤和武王为例,极力主张改变治理国 家的政策。最后在秦孝公的大力支持下实行变法改革。 ( 2)根据商鞅变法的内容来看,其变法措施主要包括经济方面,政治方面和军事方面的措施,影响: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为秦统一六国奠定基础。 ( 3)李太守是李冰。战国时期秦国人。他的贡献是在岷江中游修筑的都江堰。都江堰消除了岷江水患,灌溉了大片农田,使成都平原变得 “水旱从人,不知饥馑 ”,因而获得了 “天府之国 ”的美称。 考点:本题考查秦国强大的原因。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商鞅变法是个重 点内容、可以和管仲改革、北魏孝文帝改革一起进行考查,在学习过程中需注意知识的前后联系和同类比较分析,系统掌握改革变法类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