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广东佛山南海盐步中学初一上9周学习质量测练历史卷(带解析).doc

上传人:registerpick115 文档编号:303932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87.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2013学年广东佛山南海盐步中学初一上9周学习质量测练历史卷(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12-2013学年广东佛山南海盐步中学初一上9周学习质量测练历史卷(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12-2013学年广东佛山南海盐步中学初一上9周学习质量测练历史卷(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2012-2013学年广东佛山南海盐步中学初一上9周学习质量测练历史卷(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2012-2013学年广东佛山南海盐步中学初一上9周学习质量测练历史卷(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2-2013学年广东佛山南海盐步中学初一上 9周学习质量测练历史卷(带解析) 选择题 假如你穿越时空隧道回到 170万年前的中华大地,你最可能见到的情景是 A元谋人在采集食物 B北京人在打制石器 C山顶洞人在捕鱼 D黄帝大战蚩尤 答案: A 试题分析:我国境内发现的远古居民主要有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元谋人生活在距今约一百七十万年,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北京人生活距今约七十万年至二十万年;山顶洞人生活距今约三万年。河姆渡居民生活在距今大约七千年前。只有 A符合题意。 170万年前,北京人、山顶洞人、河姆渡人尚未出现。 考点:本题考查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 点评:本题难度较低,考查

2、学生对课文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此外学生还需掌握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在用火方面的区别。元谋人知道用火、北京人学会使用天然火和保存火种,山顶洞人学会人工取火。火的使用使人类进化过程中的一大进步。 战国时期出现 “百家争鸣 ”局面的根本原因是 A私学的兴盛 B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大变革的出现 C频繁的争霸战争 D学术的繁荣和思想的活跃 答案: B 试题分析:根据 “百家争鸣 ”的历史背景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各派纷纷立书著说发表意见,并互相辩论,形成了 “百家争鸣 ”的学生局面。这是由社会变革引起的,同时春秋战国时期是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发展的过度时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决

3、定的。故选 B项。 考点:本题考查 “百家争鸣 ”的根本原因。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春秋时期学术繁荣、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学生需要熟悉各家各派的思想主张。 最能代表两千多年前我国的音乐文化已达到很高水平的是 A编钟 B铜钟 C古筝 D笛子 答案: A 试题分析:春秋战国时期盛行 “钟 鼓之乐 ”,这是一种以编钟和鼓为主要乐器演奏的音乐,在湖北随州出土了大量的钟鼓乐器,其中以整套编钟最为珍贵。这反映了我国古代音乐发展的较高水平。 A符合题意。 考点:本题考查春秋时期的音乐艺术。 点评:本题难度较低,根据课文所学的基础知识就可以作答,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 班上来了一位新同学,他

4、在自我介绍的时候说,他的姓和中国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的名称相同,请问他姓 A夏 B唐 C周 D秦 答案: D 试题分析:根据题意可知,中国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是秦朝,说以该同学姓秦。选 D 夏朝是我 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但夏商周是原始奴隶社会,A、 C不符合题意。唐朝是我国封建社会发展的顶峰时期,也是历史上的第二次大一统。 B不符合题意。 考点:本题考查秦朝的政治制度。 点评:本题难度较低,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和知识的迁移能力。秦朝建立一套中央集权的封建制专制制度一直影响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 唐朝大诗人李白的诗句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中的

5、 “秦王 ”是 A秦孝公 B秦始皇 C秦穆公 D秦惠文王 答案: B 试题分析:诗的大意是:秦王横扫天下,那如老虎一样看着诸侯的气势多么雄大啊。他挥剑割断浮云,那各国诸侯就全都向西来朝拜秦王了。这是也李白对秦始皇功过是非的评价。李白认为秦始皇最大的历史功绩就是统一六国。 “秦王 ”指的就是秦始皇。选 B。 考点:本题考查秦统一六国。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本题以李白的诗句来考查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理解能力。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分裂的局面、开创统一的新局面,秦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今天汉字的渊源是 A金文 B甲骨文 C大篆 D小篆 答案: B 试题 分析:我国有文字可

6、考的历史是从商朝开始的。商朝人把文字可写在龟甲或者兽骨上面,这种文字已经具备汉字结构的基本形式,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被称为 “甲骨文 ”。现代汉字就是根据甲骨文一步一步发展而来的。其演变过程:甲骨文 金文 小篆 隶书 楷书 行书。 考点:本题考查甲骨文。 点评:本题难度较低,考查学生对课文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甲骨文在一次偶然的机遇中发现, 19世纪末,著名学者王懿在买回来的药材里,发现了龟甲和兽骨上刻有符号,他断定这是中国失传已久的古老文字。甲骨文就这样被发现了。中国甲骨文和埃及的象形文字、苏 美尔人发明的楔形文字等被称为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 春秋后期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的标志是 A铁工具

7、的使用 B铜工具的使用 C石器的使用 D钢的使用 答案: A 试题分析:春秋时期开始出现铁农具,到战国时,铁农具使用范围扩大,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使土地利用率和农作物产量显著提高。 A符合题意。商朝是青铜器的灿烂时期, B错误。石器是在原始社会早起, C错误。生铁、熟铁和钢都是铁和碳的合金,堪称铁氏三兄弟。只是含碳量不同。钢比铁更锐利、坚韧。但在春秋时,主要以铁的使用为主。 考点:本题考查铁农具的出现。 点评:本题难度较低,考查学生对课文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人类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历经了打制石器时代 - 磨制石器时代 陶器时代 青铜器时代 铁具时代的过程。 “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

8、谓之 天府 也 ”,使成都地区成为“天府之国 ”的是 A赵州桥 B大运河 C都江堰 D灵渠 答案: C 试题分析: A赵州桥是隋朝工匠李春设计的现存最老的石拱桥。 B大运河是隋朝隋炀帝开凿的沟通南北经济的重要河道。 A、 B不符合题意。都江堰是战国时期秦属太守李冰主持修建的,都江堰消除水患、灌溉农田、两千多年来一直造福四 川人民。所以四川获得 “天府之国 ”的美称。 C符合题意。灵渠是秦始皇时期,为了开发东南、岭南等地区,发展那里的经济而修建的。 D 也不符合题意。 考点:本题考查都江堰。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本题还可以改为: 2008年 5月 12日,四川省的汶川地区发生

9、了 8.0级的大地震。一项战国时期修建的伟大的水利工程,在经受了两千多年的岁月考验后,又在这次地震灾难中安然无恙。该水利工程是( ) A郑国渠 B灵渠 C 都江堰 D大运河 以下是小李同学对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内容进行的整理,其中错误的是: A夏朝出现甲骨文 B西周实行分封制 C孔子创立儒家学派 D商鞅在秦国主持变法 答案: A 试题分析:甲骨文是在商朝出现的,商朝人把文字刻在龟甲或者兽骨上,被称为甲骨文。 A 错误。西周为了巩固统治,实行分封制。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春秋时期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实施变法改革,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经济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

10、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B、 C、 D都是正确的。 考点:本题考查甲骨文的出现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归纳总结的能力。 秦始皇统治时期,市场上鞋子没人买,拐杖却是抢手货,这说明 A秦朝人民习俗,喜欢拄拐杖 B秦朝法律的残暴 C市场竞争的必然结果 D人民为了赶时髦 答案: B 试题分析:秦始皇统治时期,市场上鞋子没人买,拐杖却是抢手货,其原因是秦国主张以法之国,商殃变法后,实行连坐、腰斩酷刑,例如犯一点小错误,不是砍手就是砍腿。说明了秦朝法律的残暴。选 B项。 A、 C、 D 均不符合题意。 考点:本题考查秦的暴政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秦朝暴政表现在徭役

11、繁重、赋税沉重、刑法残酷、这是秦朝最终灭亡的根本原因。 某一法令于公元前 15年 2月 1日颁布并开始执行,到公元 30年 1月 31日废止,这一制度一共实施了多少年? A 43年 B 44年 C 45年 D 46年 答案: B 试题分析:因为公元纪年法,没有公元 0年,所以该法令从公元前 15年 2月 1日颁布并开始执行,到公元 30年 1月 31日废止,可以计算为: 15+30-1=44。故选 B答案:。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时间的计算 点评:本题难度较大,学生很容易选择 C答案:。抓住没有公元 0年是关键。表示历史时间的常用词汇有很多,如公元、世纪、年代、时代、朝代、年号等 下列事物

12、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青铜器 陶器 石器 铁器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商朝是青铜器的灿烂时期,陶器最早出现在河姆渡原始居民,石器是我国原始居民使用的劳动工具,铁器在春秋时期开始出现。因此其顺序是 - - - ,故选 C答案:。 考点:本题考查人类使用劳动工具的进程 点评:本题难度较低,根据课文的相关内容就可以作答,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 传说中 “一心治水,在外多年,三过家门而不入 终于获得成功。 ”的部落联盟首领是 A黄帝 B尧 C舜 D禹 答案: D 试题分析:黄帝是华夏族的祖先,被后世尊称为 “人文初祖 ”。尧舜禹是继黄帝之后黄河流域部落联盟首领,尧生活简朴、克己爱民。舜宽厚待

13、人、以身作则。禹领导人民治水有功、三过家门而不入。故选 D项。 考点:本题考查古代历史人物。 点评:本题难度较低,大禹治水是课文相关的史实,对学生来说非常熟悉,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 成语文字优美,有的还是历史故事的代名词。依据以下故事,判断成语: 楚庄王时期,楚国大举北进,长驱直入周天子所在伊水、洛水流域,并派人向周王室询问九鼎的大小重量。这个故事所指的成语是 A一箭之仇 B退避三舍 C问鼎中原 D朝秦暮楚 答案: C 试题分析:公元 685年,齐襄公死了,他的长子纠和次子小白回国奔丧,均想继位。途中,纠的谋士管仲射了小白一箭,从此结下深仇。小白即位后,号称齐桓公。鲍叔牙屡向桓公荐贤,说管仲乃

14、是天下奇才,倘能重用,必兴齐国。齐桓公以社稷为重,捐弃前仇,重用管仲,从而使齐国成为春秋霸主。不符合题意。城濮之战时,晋楚两军相遇,晋军以报答楚王为名退避三舍,诱敌深入,大败楚军。 B不符合题意。楚庄王北伐,并向周天子的使者询问九鼎的重量,大有夺取周朝天下之势。符合题意。战国时期,秦楚两个诸侯大国相互对立,经常作战。有的诸侯小国为了自身的利益与安全,时而倾向秦,时而倾向楚。比喻人反复无常。也不符合题意。 考点:本题考查历史典故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历史典故的熟悉和理解能力。通过历史典故来考查学生的相关知识,是常考的知识点。如:下列成语的出处与历史人物不对应的是( ) A.退避三舍 -

15、晋文公 B.卧薪尝胆 -勾践 C.纸上谈兵 -赵括 D.破釜沉舟 -陈胜 夏令营的老师带领同学们再现了西周时期成千上百奴隶在一起耕作和战国时期以个体家庭为单位生产的场景,这种耕作方式变化的原因是: A磨制石器代替打制石器 B青铜器代替石器 C铁器牛耕的使用和推广 D奴隶获得了自由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关键是要理解 “西周时期成千上万奴隶在一起耕作和战国时期以个体家庭为单位生产的场景 ”这句话的意思。这就是说在西周的时候是奴隶集体耕种、在战国的时候是以个体家庭为单位进行耕作。这就说明了战国时期人们征服自然的能力增强了、这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而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工具的进步有着密切的联系。战国

16、时期铁器、牛耕的使用和推广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因此个体家庭劳动也就可以取代了成千上万人的集体劳动。 C 符合题意。 考点:本题考查铁器、牛耕的使用和推广。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本题以夏令营为切 入点,考查学生对战国时期生产方式变化的理解。生产力是推动社会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生产力的发展一定程度上要依靠生产工具的改进和更新。 初一( 1)班的同学们性格各异:小刚得到老师夸奖后做事更努力;小强喜欢老师给他定个目标,然后完成;小勇独立性很强,自己设计任务,自己完成。请问老师应采取什么样的态度才能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A “有教无类 ” B “当仁不让 ” C “温故而知新

17、” D “因材施教 ” 答案: D 试题分析: “有教无类 ”是指孔子认为,不应为贫富,贵贱,智愚,善恶等原因把一些人排除在教育对象之外,对谁 都进行教育。不符合题意。当仁不让就是遇到应该做的事就积极主动去做,不推让。 B也不符合题意。 “温故才知新 ”,温习已学的知识,并且由其中获得新的领悟; C也不符合题意。班上同学由于性格差异,为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就必须根据他们的个性特点来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 D符合题意。 考点:本题考查孔子的教育思想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孔子是春秋晚期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的教育思想一直影响至今。 下列既是春秋五霸,又是战国七雄

18、之一的诸侯国是 A晋国 B吴国 C齐国 D宋国 答案 : C 试题分析:春秋五霸分别是:齐桓公、楚庄王、秦穆公、吴王夫差和越王勾践。战国七雄分别是:齐、楚、燕、韩、赵、魏、秦。故选 C项。 考点:本题考查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学生容易记错战国七雄所在的地理位置。如战国七雄在最西边的是哪个国家(秦国)。学生可以记为:东南西北上中下,齐楚秦燕赵魏韩。 下列关于孔子思想主张的描述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仁 ”就是要爱人,理解体贴别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B “礼 ”就是要求人们能够约束自己,加强个人修养 C主张以 “德 ”教化人民,反对严酷的刑罚 D

19、主张实行 “法治 ”,制定严酷的刑罚镇压人民的反抗 答案: D 试题分析:孔子是春秋晚期大思想家、大教育家,是儒家学派创始人,他提出“仁 ”的学说, “仁 ”包含一切美德。他主张 “爱人 ”,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爱惜民力, “为政以德 ”。他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A、 B、 C、都是属于孔子的思想主张。主张 “法制 ”的是法家代表人物韩非子。故选 D。 考点:本题考查孔子的政治思想。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孔子思想主张的识记能力。孔子是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周游列国向各国君主宣传自 己的政治主张,他希望君主能施以仁政,不要战争,以德治国,但在当时的历史时期,孔子的政治主张很难收到统治

20、阶级的欢迎。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对这句话理解较为准确的是 A要敢于坚持正确的意见 B学习态度要端正 C学习时要独立思考 D要坚持自己的理想,不随波逐流 答案: B 试题分析: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译文: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是聪明的态度,孔子告诉我们的道理是:人在面对自己不会的问题时,一定要摆着实事求是的态度,知道就是知道,不要不懂装懂、弄虚作假,学习也是一样,遇到不明白的问题要虚心向人请教。符合题意。 考点:本题考查孔子的教育思想。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孔子在教育方面的思想,如因材施教、温故而知新等治学态度和方法在我们今天

21、的学习中仍具有指导意义。 有个学生对北京人一天的生活进行描述,你认为正确的一句是 A一个北京人在 原始森林中用弓箭射死了一头野兽 B大家很高兴,马上钻木取火烧烤捕到的野兽 C并将吃剩下的野兽肉放入陶罐内,待明天食用 D晚上,大家住在洞穴中,洞口燃着一堆大火以驱赶野兽和照明 答案: D 试题分析:北京人生活在距今大约 70万年至 20万年,他们在险恶的环境里往往几十个人在一起,共同劳动,过群居生活, A错误。在用火方面, 北京人已经会使用天然火,还会保存火种,他们用火来烧烤食物,驱赶野兽、照明、防寒。但他们还不会制作陶器和钻木取火。山顶洞人学会人工取火,河姆渡居民会制作陶器 B、 C错误。只有

22、D符合题意 。 考点:本题考查北京人的生活状况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需要学生对课文知识的理解和把握。北京人生活在北京周口一带,他们过着群居生活想,形成了早期的原始社会。 王山在 “十一 ”长假期间,参观了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遗址,他去的是 A陕西省 B北京市 C云南省 D浙江省 答案: C 试题分析: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是元谋人,元谋人生活在距今约 170万年的云南省元谋县。半坡原始居民生活在陕西西安附近的半坡村,北京人、山顶洞人生活在北京周口店一带、河姆渡原始居民生活在浙江省。 C符合题意。 考点:本题考查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 点评:本题难度较低,考查了学生对课文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

23、以旅游景点和名胜古迹来考查历史知识,这是一种新颖、独特的命题形式,学生需要重视。 随着适应、利用和改造自然能力的提高,原始人类学会了种植庄稼,开始了原始农耕生活。其中以水稻为主要种植作物的是 A河姆渡原始居民 B半坡原始居民 C大汶口原始居民 D山顶洞人 答案: A 试题分析:我国原始农耕生活是从河姆渡居民和半坡原始居民开始的, C、 D可以排除。北方种粟、南方种植水稻,这是由环境因素决定。河姆渡原始居民生活 在长江流域、雨量充沛,适合水稻种植;半坡原始居民生活在黄河流域、北方天气寒冷,不适合水稻生长,只能种粟。故选 A。 考点:本题考查我国原始农耕时代。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学生可以从河姆渡

24、原始居民和半坡原始军民所属河流、居住房屋、种植农作物等方面来比较他们的差异。 韩非子在描述远古社会自然环境时,写到 “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 ”因此,古人最需要的是 A学会制造工具 B住在山洞里 C懂得用火驱赶野兽 D过着群居生活 答案: D 试题分析: “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 ”。意思就是,在原始社会里,人口稀少,到处都是森林草原,蒙兽虫蛇很多,人类生存环境十分恶劣。单靠个人的力量,无法生活下去,因此,他们往往几十个人在一起,共同劳动,过着群居生活。这才有可能战胜险恶的生存环境。 D符合题意。 考点:本题考查北京人的生活 点评:本题难度较大,学生往

25、往认为火的使用,是古人最需要的。但关键是要理解题意 “人民少而禽兽众 ”人来要战胜禽兽,只有依靠集体力量。 在河南濮阳距今六千多年的墓葬中,出土的贝壳堆塑的龙是中国目前发现的早期龙的形象。中国人自称是 “龙的传人 ”,龙的形象突出地反映了 A中国人善于想象 B华夏族是由不同部落融合而成 C中华民族的锐意进取精神 D中华民族的团结友爱传统 答案: B 试题分析:在传说炎黄时期,就出现了贝壳雕塑的龙虎图,在河南濮阳距今6000多年前的墓葬中,出土了贝壳堆塑的龙,这是目前中国发现的早期的龙形象。龙是多种动物的复合体,角似鹿,头似蛇,腹似蜃,鳞似鱼,爪似鹰,掌似虎,耳似牛。这一形象喻示龙是众多部落图腾

26、的融合体,反 映出不同部落之间从战争走向联合,进而构成华夏族主题的历程。 B符合题意。 考点:本题考查华夏族的起源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龙作为一种中国人喜爱的形象,经历了数千年而不衰,并被不断赋予吉祥、和谐、积极进取、不怕困难等精神含义。在今天, “龙的传人 ”已经成为流传在中国人当中最有亲和力和号召力的字眼。 1998年有一个游戏叫轩辕圣战录,内容讲述轩辕氏联合炎帝,打败了一个会呼风唤雨、制造迷雾的大魔头。游戏中的大魔头是指 A尧 B舜 C蚩尤 D大禹 答案: C 试题分析:尧舜禹是继黄帝之后,我国黄河流域杰出的部落联盟首领。尧生活简朴、克己爱民。舜宽厚待人、以身作则。禹领导人民治水有功、三

27、过家门而不入。他们都是通过 “禅让制 ”当选为部落联盟首领。 A、 B、 D不符合题意。黄帝联合炎帝,在涿鹿一战中大败蚩尤。游戏中的大魔指的就是蚩尤。故选 C。 考点:本题考查炎黄战蚩尤 点评:本题难度较低,根据课文相关历史事件就可以作答,考查学生对历史事件的识记能力。 我国神话传说中,黄帝之后,黄河流域先后出了三个有名的人物叫尧、舜、禹,他们都是通过推举的方式成为部落联盟首领的。历史上把这种 产生首领的办法称为 A禅让制 B投票制 C世袭制 D选举制 答案: A 试题分析:尧舜禹都是我国黄河流域杰出的部落联盟首领。相传,尧年老的时候,征求各部落首领的意见,推举舜做他的继承人。舜年老的时候,采

28、用同样的办法把位置转让给治水有功的禹。这种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历史上叫做 “禅让制 ”,这就是尧舜禹的禅让。 A 符合题意。投票制和选举制是源于近代,B、 D可以排除。 C世袭制是指,禹建立夏朝,禹死后,启继承父位,从此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公天下 ”变成了 “家天下 ”。 C也不符合题意。 考点:本题考查禅让制 点评 :本题难度适中,尧舜禹的禅让是课文基础知识,在学习这个内容的时候,应该引导学生思考尧舜禹为什么能当选为部落联盟的首领,他们身上有哪些优秀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夏朝建立于约公元前 2070年,这一年属于 A 21世纪 70年代 B公元前 21世纪 70年代 C公元前 20世纪

29、70年代 D 20世纪 70年代 答案: B 试题分析:表示历史时间的常用词汇有很多,如公元、世纪、年代、时代、朝代、年号等。其中公元纪年是世界上最通用的时间纪年法,比如本题时间 “公元前 2070年 ”就是公元纪年法。世纪纪年法:每 100年称为一个 “世纪 ”,公元前 1年到公元前 100年为公元前 1世纪,公元 1年到公元 100年为公元 1世纪,因此公元前 2070年应该表述为公元前 21世纪 70年代。 B符合题意。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历史时间的不同表述方式。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理解能力和对历史时间的表述能力。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的夏朝标志我国漫长的原始社会结束、奴隶社

30、会开始了。 史载: “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这反映了西周 A实行禅让制 B实行分封制 C确立世袭制 D推行郡县制 答案: B 试题分析:禅让制是在尧舜禹时期, A错误。世袭制从启开始的, C错误。郡县制是秦朝秦始皇在地方推行的一种行政管理制度。 D也不符合题意。西周统治者为了巩固统治,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 B符合题意。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西周分封制。 点评:此题还可以改为: “周幽王烽火戏诸侯 ”、 “孔子周游列国 ”,与 “诸侯 ”“列国 ”的产生相关的制度是: A禅让制 B分封制 C世袭制 D郡县制 成为我国封建社会正统思想并对后世的思想文化产生巨大

31、影响的学说是 A儒家 B道家 C法家 D墨家 答案: A 试题分析: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把儒家学说作为封建正统思想,持法家、道家、墨家等各家学说的读书人均受到排斥。 A符合题意。 考点:本题考查儒家思想 点评:本题难度较低,考查学生对课文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特别指出,秦始皇、汉武帝为了实现大一统,他们都加强了对人们的思想控制,但他们对儒家思想的态度截然相反,秦始皇持法家思想而 “焚书坑儒 ”,汉武帝持儒家思想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 观察下图,你认为目前世界上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是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商朝是我国青铜文化的 灿烂时期,青铜器品

32、种多、工艺精美。著名的司母戊大方鼎高 1.33米,长 1.1米,重 832.84千克,是世界现存最大的青铜器,说明了当时青铜工艺水平高超 , A符合题意。 B是造型奇特的四羊方尊,C是三足鼎, D是三星堆青铜立人像。 考点:本题考查商朝的青铜器发展水平 点评:本题难度较低。本题以实物图片的形式展现了商朝高超的青铜工艺水平,以此来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商代是我国青铜文明的灿烂时期,除了司母戊大方鼎之外、还有造型奇特的四羊方尊、青铜面具、玉虎、玉象等等。 最近穿越剧盛行,假如你穿越到战国时期的秦国,你会 A因为参加文化考试而被授爵 B因为从事商业贸易而暴富 C因为邻居犯法而被连累 D由国君任命为乡长

33、 答案: C 试题分析:通过考试的办法选拔人才是从隋唐时期开始, A错误。秦朝实行重农抑商政策,不符合题意,商鞅变法建立县制,由国君派官吏治理,但尚无乡一级的行政机构。不符合题意。商鞅为了巩固统治,在从家庭到乡里到军队都实行 “连坐法 ”,就是要使得人民互相保证,互相监视,互相揭发,一人有罪,五人连坐。符合题意。 考点:本题考查秦国的法令、制度。 点评: 商鞅变法措施中,对当代地方行政管理制度有重要影响的是 A允许土地私有 B重农抑商 C实行 “连坐法 ” D推行县制 答案: D 试题分析:商鞅变法包括土地买卖、奖励耕战、建立县制等内容。其中。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这个措施影响重大,

34、到秦始皇时期,进一步推行郡县制,天下分 36郡,郡下设县。郡县制的推行,在我国历史上影响深远。故选 D。 考点:本题考查商鞅变法的措施。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县制始于商鞅变法,秦始皇时期进一步推行,一直影响至今。 商鞅变法后的秦国,一个农民如果想获得爵位,最好的办法是 A多生产粮食布帛 B去经商发财而得到政府的奖赏 C去当兵在战场上杀敌立功 D大力开垦荒地而得到政府的奖赏 答案: C 试题分析:公元前 356年,商鞅在秦孝公支持下开始变法。法令规定: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特

35、权。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根据商鞅变法的内容,一个农民如果想获得爵位只好去当兵在战场上杀敌立功。故选 C。多生产粮食布帛,只能免除徭役, A不符合题意。 B商业只是允许自由买卖、未涉及到奖励,也不符合题意。大力开垦荒地而得到政府的奖赏,但也不能获得爵位, D不符合题意。 考点:本题考查商鞅变法。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商鞅变法的目的、内容、措施等方面都是经常考查的知识点,学生需要重点掌握。 论语云: “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 ”这则材料反映了什么历史事实 A晋文公称霸 B齐桓公称霸 C勾践称霸 D楚庄王称霸 答案: B 试题分析:晋文公称霸是指城濮之战中,晋

36、军打败楚军,确立晋文公的霸主地位。晋楚争霸数百年,后来楚庄王打败楚军,做了中原霸主。勾践卧薪尝胆,经过长期准备最终灭掉吴国。 A、 C、 D都与管仲无关。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改革内政,发展生产、改革军制、组建强大军队。通过改革,齐国富国强兵,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 B符合题意。 考点:本题考查春秋五霸。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和知识的迁移能力。春秋争霸各国当上霸主的方式不同,齐国通过管仲改革来奠定霸主地位,晋楚争霸、吴越争霸则通过战争来实现。 西周时期,周 王对墓葬用品的规定严格,如:用鼎制度就明确规定为 “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大夫五鼎,元士三鼎或一鼎 ”。材料反映的本质

37、问题是 A西周社会呈现等级森严的特征 B西周社会的腐败现象严重 C西周手工业中冶铜业十分落后 D西周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 答案: A 试题分析:从天子、到诸侯、大夫、再到元士,不同等级的人,墓葬用鼎数量不一样。这是由他们的身份和地位决定的。在西周实行的是分封制,从天子到奴隶,层层分级,形成了森严的等级制度 。 A符合题意。 考点:本题考查西周的分封制。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 。西周的分封制目的是为了巩固统治,但是到后来分封制导致了诸侯之间反目成仇,最后西周分崩离析。 综合题 春秋战国是我国历史上的政治大动荡、社会大变革、文化空前繁荣时期。请 回忆所学内容,根据要求作答。( 15

38、分) (一)了解春秋五霸 材料一 周平王即位,把都城迁到洛邑,以避开犬戎族的进攻。平王时候,周王室势力已经 衰弱,诸侯以强并弱,齐、楚、秦、晋开始强大起来,政权也由地方诸侯掌控。 ( 1)从材料一可以看出,当时诸侯已经不把周王室放在眼里,这与西周初年分封诸侯的初衷 背道而驰。那么,西周初年实行分封制的主要目的 是什么呢?( 2分) ( 2)请列举春秋时期三个著名的霸主?( 3分) (二)走进诸子百家 材料二 由分立趋向统一的春秋战国时期,造就了孔子、老子等一大批杰出的思想家,学术 思想繁荣,形成了 “百家争鸣 ”的局面。其中,对后世影响最大的思想家是孔子。 材料三 墨子 孟子 庄子 韩非子 (

39、 3)据材料二,指出孔子创立的学派及其思想的核心。( 6分) ( 4)请你将材料三中的人物填写在相应的括号里( 4分) 顺其自然 ( ) 以法治国 ( ) 民贵君轻 ( ) 兼爱非攻 ( ) 答案: (1) 为了巩固统治。 (2) 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等。 (3) 儒家学派。 “仁 ”和 “礼。 (4) 顺其自然 ( 庄子 ) 以法治国 ( 韩非子 ) 民贵君轻 (孟子 ) 兼爱非攻 (墨子 ) 试题分析:( 1)根据材料的意思,本题涉及到的知识点是西周的分封制。西周实行分封制的目的是为了巩固封建统治。 (2)春秋五霸是春秋时期五个被推为盟主的国君,主要有齐桓公、宋襄公、晋文

40、公、秦穆公、楚庄王等。 (3)孔子是春秋晚期大思想家、大教育家。是儒家学派创世人,他提出 “仁 ”的学说。 ( 4)庄子认为水行要成舟,路行要坐车,治 理国家也一样顺其自然, “无为而治 ”。韩非子主张依法治国,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孟子是战国时期儒家的代表人物,他主张 “仁政 ”治国,民为贵君为轻。墨子是墨家的创始人,他主张 “兼爱 ”“非攻 ”。 考点:本题考查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和诸侯争霸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能力。本题涉及的知识点较多,涵盖了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制度、诸子百家的思想主张以及诸侯争霸等方面的内容。需要学生开阔思维、综合分析。 阅读下列材料

41、:( 15分) 材料一 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为了富国强兵,对本国的政治、经济制度进 行了不同程度的改 革。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商鞅在秦国的变法。 材料二 商鞅方升图 ( 1)根据材料一,请指出商鞅变法的目的是什么?( 2分)变法得到了谁的支持?( 1分) ( 2)他变法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6分) ( 3)材料二属于商鞅变法的什么措施?( 2分) ( 4)他的变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4分) 答案:( 1)富国强兵,秦孝公 (2)措施: 编制户口,加强刑罚; 奖励生产; 奖励军功; 承认土地私有; 推行县制; 统一度量衡( 6点, 1点 1分) ( 3)统一度量衡( 2分) ( 4)使秦国富强起来

42、,国力大增,为以后 兼并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4 分) 试题分析:( 1)根据材料 “各国为了富国强兵 ”可知,商鞅变法的目的就是想让秦国强大起来。最后在秦孝公的大力支持下实行变法改革。 ( 2)公元前 356年,商鞅在秦孝公支持下开始变法。法令规定: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特权。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根据变法内容,可以知道,商鞅变法的措施主要有承认土地私有;奖励生产;奖励军功;推行县制等方面。 (3)根据商鞅方升图可知,这是在器量方面采取的措施。就是要统一度量衡。 ( 4)商鞅变法使秦国经济发展、国家富强、成为战国后期最强大的国家。为秦灭六国奠定基础。 考点:本题考查商鞅变法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商鞅变法是个重点内容、可以和管仲改革、北魏孝文帝改革一起进行考查,在学习过程中需注意知识的前后联系和同类比较分析,系统掌握改革变法类的知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