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广西省平果初中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测试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syndromehi216 文档编号:304008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282.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2013学年广西省平果初中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测试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2012-2013学年广西省平果初中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测试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2012-2013学年广西省平果初中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测试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2012-2013学年广西省平果初中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测试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2012-2013学年广西省平果初中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测试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2-2013学年广西省平果初中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测试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空气成分中,体积分数约占 21%的是 A氧气 B氮气 C二氧化碳 D稀有气体 答案: A 试题分析:空气成分中,体积分数约占 21%的是氧气,氮气占 78%,二氧化碳占 0.03,稀有气体占 0.94%. 考点:空气的组成 点评:属于最基本知识点的考察,中考中常作为一个选项出现判断对错,注意记忆的准确性。 火箭常用偏二甲肼( C2H8N2)、液态氢等作为燃料,而用液态氧、四氧化二氮( N2O4)等作助燃剂。下列有关偏二甲肼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偏二甲肼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60 B一个偏二甲肼分子是由 2个碳

2、原子、 8个氢原子和 2个氮原子构成的 C偏二甲肼中碳、氢、氮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 2: 8: 2 D偏二甲肼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40% 答案: C 试题分析:偏二甲肼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由题,根据化学式,一个偏二甲肼分子是由 2个碳原子、 8个氢原子和 2个氮原子构成的,偏二甲肼中碳、氢、氮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 ,偏二甲肼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 考点:化学式的意义 点评:化学式的意义在最近几年的中考中出现较多,难点在于审题上,注意细心读题,不要想当然。 下列化学方程式中,书写完全正确的是 A 2H2O = O2+ 2H2 B 4P + 5O2 =2P2O5 C Fe +CuSO4 =Cu+

3、FeSO4 D KMnO4 =K2MnO4 + MnO2 + O2 答案: C 试题分析: A选项缺少通电这个条件; B选项缺少条件点燃; D 选项缺少加热这个条件,而且没有配平。 考点: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点评:中考很少直接在选择题里考查方程式的书写,一般在填空题里,注意不要缺少条件,化学式要写对,另外注意配平。 下表是元素周期表中的一小部分,其中碳元素的部分信息缺失,下列有关该元素的认识错误的是 A该元素对应原子的质子数为 6 B该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 C该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 6 D该元素位于周期表中的第二周期 答案: C 试题分析:该元素在硼和氮之间,所以该元素对应原子的质子数为 6,

4、最外层电子数为 4,碳原子偏旁部首为石字旁,属于非金属元素,该元素有两个电子层,位于周期表中的第二周期。 考 点:原子结构 点评:原子结构的相关知识点是中考的热点题型,要熟知其中的较为琐碎的知识点。 在化学变化前后一定发生变化的是: A元素的种类 B元素的化合价 C分子的种类 D原子的数目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变化前后元素种类一定不发生变化,化合价不一定发生变化,原子数目一定不发生变化,分子种类一定发生变化。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较为重要,注意积累总结。 下列物质的化学符号书写正确的是 A水银 Ag B氧化铝 Al2O3 C液氧

5、O D氢氧化镁 MgOH 答案: B 试题分析: A选项中,水银是由汞元素组成的,应该是 Hg; C中液氧是液态的氧气,应该是 ; D氢氧化镁化学式应该为 。 考点:化学符号的书写 点评:本题较为简单,中考并不会直接这样考查,但很重要,要注意细心。 当空气受 SO2严重污染时,可通过飞机喷洒 X粉末,使空气中的 SO2含量明显降低,该过程发生的反应是 2X +2SO2+O2=2CaSO4 +2CO2。 X的化学式是 A CaO B CaCO3 C Ca(OH)2 D Na2CO3 答案: B 试题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该过程发生的反应是 2 CaCO3 +2SO2+O2=2CaSO4 +2C

6、O2,化学反应前后各原子种类、数量均不发生变化。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点评:这种类型的题目是中考必考题型,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均可能出现,注意细心。 关于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它们分别属于三种元素的离子 B它们都有相对稳定的结构 C由前两种粒子直接构成的物质是MgF2 D它们的核外都有 2个电子层 答案: A 试题分析:以上粒子结构示意图从左往右代表的微粒分别是: ; ; Ne。所以他们是代表两种离子和一种原子,他们最外层都达到了八个电子的稳定结构,由前两种粒子直接构成的物质是 MgF2,它们的核外都有 2个电子层。 考点:原子结构示意图 点评:原子结构示意图属于中考中的

7、热点题型,出现率较高,但是并不难,注意仔细审题,另外元素周期表中前二十号元素排列要会背诵。 某化合物在一定条件下与 O2反应,生成 N2和 H2O,由此得出的关于该物质元素组成的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A一定含有氮元素 B一定含有氢元素 C一定含有氧元素 D可能含有氧元素 答案: C 试题分析:由题反应物只有这种化合 物和氧气,而生成物里有氮气和水,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所以这种化合物中一定含有氮元素和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氧元素可能完全来自氧气,也可能一部分来自氧气另一部分来自这种化合物中。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点评:本题是利用质量守恒定律来推断反应物种所含有的元素种类,关于质量守恒的推断题

8、目比较重要,要重视,要注意细心。 已知某两种物质在一定重要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其微观示意图如图下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的反应物和生成物中共有四种分子 B该反应的反应物都是单质 C反应物中两种物质的分子恰好完 全反应 D该反应中生成物有单质和化合物 答案: A 试题分析:由图知该反应的反应物和生成物中共有四种分子;单质是指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纯净物,所以由图反应物既有化合物又有单质,根据图可知,反应后并不是反应物恰好完全反应,还有两个 分子剩余,剩余的并没有参加反应,不属于生成物,所以生成物里只有化合物,没有单质。 考点:化学反应的意义 点评:此题利用微观图来考察化学反应的意义,且属于不是

9、恰好完全反应的类型,注意判断剩余物质的分类。 某化合物由 A、 B两种元素组成,其原子个数比为 1 : 3。其中, A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40%, B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16,则 A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A. 32 B. 80 C.40 D. 16 答案: A 试题分析:某化合物由 A、 B两种元素组成,其原子个数比为 1 : 3,则知道其化学式为 ,设 A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则由质量分数的定义有:,解得, 。 考点:元素质量分数定义 点评:考察对元素质量分数定义的应用,中规中矩写出化学式,按照定义一步步求出即可。 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 X、 Y、 Z、 W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

10、应,一段时间后,测得有关数据如下表。则关于此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物 质 X Y Z W 反应前的质量( g) 2 1 16 16 反应后的质量( g) 12 m 8 14 A Y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B该反应的基本类型为分解反应 C参加反应的 Z与 W的质量比为 4:1 D反应后生成 X的质量为 12 g 答案: C 试题分析:物质 X反应后质量增大 10g,为生成物 ,Z物质反应后质量减少 8g,为反应物, W反应后质量减少 2g,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物减少总质量等于生成物增加总质量,知此反应为 X物质分解生成 Z和 W的反应, Y物质反应前后质量不变, m=1, Y可能是催化剂也可能是不

11、参加反应的杂质,参加反应的Z与 W的质量比为( 16g-8g) : (16g-14)= 4:1,反应后生成 X的质量为 12 -2=10g。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点评:关于质量守恒定律的题目一直是中考的热点,属于必考题目,形式比较灵活,可以考选择也可以考大题,注意理清关系。 如图,四位同学正在讨论某一个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意义。下列四个化学方程式中,同时符合这四位同学所描述的是 A S + O2 SO2 B C + O2 CO2 C 2H2 + O2 2H2O D 2C + O2 2CO 答案: c 试题分析:四个反应都是在燃烧的条件下进行的,且都是化合反应,各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 2:1:2

12、,排除 A、 B。 C项各物质质量比为 1:8:9, D项各物质的质量比为 3:4:7。 考点: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点评:化学方程式的意义直接在中考选择题里出现比较少了,在填空题里出现的较多,注意细心。 鉴别日常生活中的下列各组物质,其操作不正确的是 A软水和硬水:滴加肥皂水 B氧气和二氧化碳:滴加澄清石灰水 C氮气和二氧化碳:伸入燃着的木条 D水和双氧水:加入少量二氧化锰 答案: C 试题分析: A滴加肥皂水产生气泡较少且表面有浮渣的为硬水; B滴加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是二氧化碳; C伸入燃着的木条,氮气和二氧化碳均能使其立马熄灭,因为它们都不支持燃烧; D 加入少量二氧化锰,双氧水中会有气泡冒

13、出。 考点:鉴别常见化学物质 点评:对于常见化学物质的鉴别属于中考的必考点,选择填空均可出题,考察形式较为灵活,注意积累总结。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A氧 B铝 C硅 D铁 答案: B 试题分析:地壳中元素含量的排列顺序是氧、硅、铝、铁,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 考点:地壳中元素的含量 点评:这类题目在中考 中常作为选择题的一个选项出现,注意审题,看清题意。 以下是百色市部分县区的特色产业,其生产过程主要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平果电解铝 B德保蛤蚧酒 C田东石化 D隆林木雕 答案: D 试题分析:电解铝是在通电的条件下铝的化合物分解为铝的反应,属于化学变化;酿酒的过程属于化学变化;石化类工

14、厂主要利用石油为原料来制得一系列化工产品,涉及诸多物理和化学变化,主要为化学变化;木雕是利用天然的木材经过雕刻加工而成,主要是物理变化。 考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判别 点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判别向来是中考的必考点,常在单项选择题里面比较靠前的位置出现,属于简单题。 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澄清石灰水 B新鲜空气 C大理石 D金刚石 答案: D 试题分析:澄清石灰水是氢氧化钙的水溶液,属于混合物;新鲜空气中含有氧气、氮气、二氧化碳和稀有气体等,属于混合物;大理石主要成分为碳酸钙,还含有其他杂质成分;金刚石是由碳原子组成的纯净物。 考点: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 点评: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

15、属于中考热点题型,常在填空题和单选中出现,较为简单。 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的是 A木炭 B铁丝 C酒精 D红磷 答案: B 试题分析: A 木炭在氧气中剧烈燃烧发出白光; B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物质; C 酒精在氧气中剧烈燃烧发出蓝色火焰; D红磷在氧气中燃烧冒出大量白烟。 考点:常见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现象 点评:本题属于对化学常识的考察,近几年中考加大了对化学常识记的考查力度,特别是和生活联系较为紧密的。 喝牛奶可以补钙,这里的钙指的是 A分子 B原子 C元素 D单质 答案: C 试题分析:喝奶补钙补的是钙元素,并不特指钙原子,是指钙元素在化合物中的存在状态。 考

16、点:元素和人体健康 点评:本题属于常识性题目,考查基础,较为简单,应注意积累。 将密封良好的方便面从平原带到高原时,包装袋鼓起,是因为袋内的气体分子 A间隔增大 B质量增大 C体积增大 D个数增多 答案: A 试题分析:方便面从平原带到高原时外界大气压减小,内外压强差增大,包装袋鼓起,是因为袋内的气体分子间隔增大,包装袋内外并没有物质的交换所以袋内的气体分子质量不变,体积不变,个数不变。 考点:气体分子间隔 点评:关于气体分子运动的考察一直是热点,经常喝日常生活中的现象相结合,注意审题,理清思路。 下图所示的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取用固体粉末 B倾倒液体 C加热液体 D过滤 答案: A 试题分析

17、: A 取用固体粉末注意试管平放; B 往试管中倾倒液体要贴着试管壁;C 用试管加热液体时试管中的液体体积不能超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否则容易因沸腾冲出试管; D 过滤时应用玻璃棒引流,漏斗下端紧靠烧杯。 考点:实验室基本操作 点评:关于实验室的基本操作属于中考的必考题型,但是可以考的操作比较有限,应注意总结。 下列化学反应中属于有氧化物生成的化合反应的是 A将二氧化锰加入过氧化氢溶液中 B蜡烛燃烧 C加热高锰酸钾 D铁丝燃烧 答案: D 试题分析: A将二氧化锰加入过氧化氢溶液中,发生的是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水和氧气的分解反应; B蜡烛燃烧是蜡烛中的石蜡和氧气反应生成水和二氧化碳的反应,不属于化合

18、反应; C加热高锰酸钾发生分解反应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 D 铁丝燃烧是铁和氧气发生化合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的过程。 考点:常见化学反应的判别 点评:常见化学反应属于必考题型,但是考察形式比较多样,选择题中出现近年也比较多见,注意总结,记忆时注意细心。 化学用语是学习和交流化学知识的通用语言。以下化学符号所表示的意义最多的是 A Fe B O C H+ D 2H2O 答案: A 试题分析: A项 Fe的意义有:表示铁元素,表示铁这种物质,表示一个铁原子;B项 O的意义有:表示氧元素,表示一个氧原子; C H+的意义有:表示一个氢离子,表示一个氢离子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 D 表示两个水分子。

19、 考点:化学式的意义 点评:化学式的意义属于比较重要的考点,虽然可 以有几种不同的考查形式,但是本质都是一样的,注意审题。 我国新交规自 2013年 1月 1日起执行以来,交通执法部门加大了道路车辆驾驶违法行为的检查力度。交警常用装有重铬酸钾( K2Cr2O7)的仪器检测司机是否酒后驾车,因为酒中的乙醇分子可以使橙红色的重铬酸钾变为绿色的硫酸铬。重铬酸钾中铬元素 (Cr)的化合价为 A +3 B +5 C +6 D +7 答案: C 试题分析:化学式各元素化合价总和为零,设重铬酸钾中铬元素 (Cr)的化合价为 ,则有 ,解得, 。 考点:元素的化合价 点评:关于元素的化合价一般在填空题中考察较

20、多,选择题中直接考查较少,但属于重点,较为简单。 水是生命之源,我们应该了解水、爱护水资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为使水中的悬浮杂质沉降,可在水中加入适量的明矾 B自来水厂常用 ClO2消毒, ClO2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 -1 C通过过滤的方法可以将水中所有杂质与水分离开来 D利用煮沸水或过滤的方法都可以降低水的硬度 答案: A 试题分析: A 加入明矾可以使水中悬浮的杂质聚集而沉降; B 根据化学式中各元素化合价总和为零, ClO2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 +4; C通过过滤的方法仅可以将水中不溶于水的杂质与水分离开来; D利用过滤的方法都不可以降低水的硬度。 考点:关于水资源的相关知识点 点评:关

21、于水资源的考题近几年有越来越热的趋势,并不是每年都考,但是关于水资源的相关知识点和常识却非常重要。 填空题 (5分 )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及构建微观粒子模型是化学学科的特点。 ( 1)在水、铜和氯化钠 3种物质中,由分子构成的是 _; ( 2)食醋中含有醋酸 (CH3COOH)。醋酸由 种元素组成,其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 为 。 ( 3) A、 B、 C、 D表示四种物质,其微 观示意图见下表。 A和 B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 C和 D,其化学方程式为: ,若 16gB参加反应,则生成 D的质量为 g。 答案:( 1)水( H2O) ( 2) 3 40 ( 3) 2H2S + O2 2

22、S+2H2O 18g 试题分析:( 1)水直接由水分子构成( H2O),氯化钠由氯离子和钠离子构成,铜由铜原子构成;( 2)醋酸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其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 3)根据微观示意图可以判断 A为, B为 , C为 S, D为 H2O,所以反应方程式为 2H2S + O2 2S+2H2O,由质量守恒定律若 16gB参加反应,则生成 D的质量为 18g。 考点: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点评:关于化学方程式的意义的题型属于中考必考题型,考大题的可能性非常大,注意计算时要细心,理清关系。 (5分 )化学用语填空 : ( 1) 1个磷原子 ;( 2) 2个锌离子 ; ( 3) 3个水分子

23、 ;( 4)氧化钙 ; ( 5)氯化铝中铝元素显 +3价 。 答案:( 1) P ( 2) 2Zn2+( 3) 3H2O ( 4) CaO ( 5) 试题分析:一个磷原子为 P; 2个锌离子为 2Zn2+; 3个水分子为 3H2O;氧化钙为 CaO;氯化铝中铝元素显 +3价 ,注意元素化合价和离子所带电荷的书写区别。 考点:常见化学用语 点评:属于中考必考知识点,但中考一般会穿插在其他知识点中,不会直接单独考,较为简单。 (5分 )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它能改善人们的生活。请从 “ A一氧化碳 B氮气 C活性炭 D干冰 E.石墨 ”中选择适当的物质填空 (填序号 ): ( 1)可用作保护气的是 ;

24、( 2)可用于人工降雨的是 ; ( 3)可用于冶炼金属的是 ;( 4)可用作净水剂的是 ; ( 5)可用作电极的是 。 答案:( 1) B ( 2) D ( 3) A ( 4) C ( 5) E 试题分析:( 1)氮气化学性质较不活泼,可以用作保护性气体;( 2)固态二氧化碳气化时吸热,使周围环境温度降低,小液滴聚集变大,成为雨滴落下;( 3)在冶炼金属时常用一氧化碳等还原性物质作为原料;( 4)活性炭含有很多小孔,吸附性较强,可用来净化水质;( 5)石墨能导电,且化学性质比较稳定,常用作电极材料。 考点:身边的化学现象 点评:生活中常见的化学现象和化学知识属于中考必考点,要求学生们能够做到能

25、用学过的只是解释生活中常见的化学现象,平时要注意积累总结。 计算题 ( 3分)右图是小明同学在一厕所围墙上看到的某化肥广告,根据该广告 图片回答下列问题: ( 1)尿素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 ; ( 2)尿素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 ( 3)该广告说明中的 肯定是虚假的,试通过计算说明。 答案:( 1) 3:1 ( 2) 60 ( 3)该尿素的广告中的含氮量为 50是虚假的。 试题分析:( 1)根据尿素的化学式,尿素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 12:4=3:1;( 2)尿素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 3)尿素中的含氮量(氮的质量分数): 纯尿素中: 所以该尿素的广告中的含氮量为 50是虚假的。 考点:化学

26、式的计算 点评:化学式的计算属于中考必考题型,一般在计算题的第一道题里面,较为简单,但注意要细心,尤其是计算质量分数。 ( 4分)石灰石是百色老区丰富的矿产资源之一。某兴趣小组为测定本地石灰石中主要成份 CaCO3的质量分数,称取 12.5g 的石灰石样品敲碎置于烧杯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反应产生 CO2的质量和时间关系如下图(假设:石灰石中的杂质不与盐酸反应 ,也不溶于水 )。 请你仔细阅题和观察图像的数据,认真分析,解答下列问题: ( 1)反应时间达到 时,碳酸钙与盐酸恰好完全反应; ( 2)求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答案:( 1) t2 ( 2) 80。 试题分析:( 1)根据坐

27、标曲线线图,随着时间的进行,在 t2时二氧化碳的质量不再增加,而盐酸是足量的,说明此时碳酸钙与盐酸恰好完全反应。 ( 2)解:设 12.5g石灰石样品中 CaCO3的质量为 X CaCO3 + 2HCl= CaCl2 + H2O + CO2 100 44 X 4.4g X=10g 石灰石样品中 : 答 : 石灰石样品中的 CaCO3质量分数为 80 考点: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点评:这是化学反应联系方程式的计算题,这种题目是每年中考的压轴题,必考题,这类题目的 难点在于把坐标曲线表示的意义和题干联系起来。 探究题 ( 14分)下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常用的实验装置,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 1)请写出图

28、中标有字母的仪器名称: a b (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填字母序号,下同),收集装置是 。检验二氧化碳是否已集满的方是 。 ( 3)实验室若用装置 B制取氧气,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 4)某活动小组对教材中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实验并不太满意,于是决定进行创新设计。经查阅资料得知:甲酸( HCOOH)在浓硫酸催化及加热的条件下分解生成一氧化碳气体和水,实验室常用此方法制取一氧化碳。在老师的指导下,同学们设计了一氧化碳的制取、可燃性及还原性的综合实验方案(如下图)。 根据题目提供的信息及实验装置图,完成下面相关各项。 写出实验室制取一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 。 写出 A

29、、 B、 C各处的实验现象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实验现象 化学方程式 A B C 说出你对该实验设计的评价(优、缺点),并阐述你的观点: 。 答案:( 1) a.铁架台 b.酒精灯 ( 2) B C 将燃着的木条置于集气瓶口,若木条熄灭,则已集满。 ( 3) 2H2O2 2H2O+O2 ( 4) HCOOH CO+ H2O 实验现象 化学方程式 A 黑色粉末逐渐变红色 CO+CuO = Cu+CO2 B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Ca(OH)2 + CO2 = CaCO3+ H2O C 尾气燃烧,产生蓝色的火焰 2CO+O2 2CO2 优点: a.把 CO的制取、可燃性及还原性实验合在一起完成,增强了综

30、合性和直观效果。 b. CO和 CO2的一些性质可形成对比。 c.改进了处理尾气的点燃方式,节能环保。 d.前面装石灰水的集气瓶,可有效防止加热 CuO时因 CO不纯导致发生器发生爆炸等。 缺点: a.实验仪器多,装置相对复杂。 b.加热浓硫酸,实验必须小心安全。 c.操作不当可能造成漏气或发生爆炸的危险等。(合理理由,即可等分) 试题分析:( 1) a是铁架台, b是酒精灯;(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用的是大理石和稀盐酸,不需要加热,检验是否收集满只需要放在瓶口即可;( 3)实验室制取氧气是利用二氧化锰催化过氧化氢溶液来进行的;( 4) 经查阅资料得知:甲酸( HCOOH)在浓硫酸催化及加

31、热的条件下分解生成一氧化碳气体和水,所以方程式为 HCOOH CO+ H2O, A中发生的是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反应, B中是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的方程式, C是处理剩余一氧化碳的方程式; 优点合情合理即可,最直观的是尾气燃烧为还原氧化铜供能,既处理了尾气又提供能量,可谓节能环保。 考点: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装置 点评:这类题在中考中经常出现,考察的是常见的装置,但是反应却比较新颖,其实是换汤不换药,道理一样。 ( 8分)某实验小组对 “载人宇宙飞船或潜水艇中一般都要安装盛放过氧化钠( Na2O2)颗粒的装置 ”感 到非常好奇,设计实验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过氧化钠是否为一种制氧剂?与人呼出的

32、哪种气体发生反应? 【查阅资料】 人呼出的气体中主要成分是 N2、 O2、 CO2和水蒸气等。 CO2 + 2NaOH=Na2CO3 + H2O。 【提出猜想】过氧化钠与人呼出的 N2或 CO2或水蒸气反应并生成氧气。 【进行实验】 实验 :验证过氧化钠与氮气反应并生成氧气。 ( 1)实验操作如右图所示。 ( 2)实验现象及结论:观察到 _现象, 判断过氧化钠与氮气没有发生反应。 实验 :验证过氧化钠与水蒸气反应并生成氧气。 ( 1)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了如下图所示装置。其中 A装置的作用是_,发生的变化是 _变化。 A B C ( 2)实验现象及结论: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过氧化钠与水蒸气发

33、生反应并生成氧气。 实验 :验证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并生成氧气。 ( 1)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了如下图所示装置。(提示: C装置中的氢氧化钠溶液用于吸收可能未反应的二氧化碳)A B C D ( 2)实验记录 实验操作 主要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及解释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向装置中加入药品。 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向A装置中缓慢加入稀盐酸。 A装置中观察到的现象有 _, C装置中有气泡出现。 A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 一段时间后用带火星的木条在 D内进行检验。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并生成氧气。 【实验反思】 ( 1)根据实验 和 ,过氧化钠与二氧化

34、碳或水蒸气反应后,还产生了另一种物质,该物质是 _ _(填 “单质 ”或 “化合物 ”)。 ( 2)某同学对实验 的设计提出疑问:该实验不能证明二氧化碳与过氧化钠确实发生了反应,你认为他的理由是 _ _。 答案:实验 :燃着木条熄灭;实验 :产生水蒸气 物理 实验 : A装置中观察到的现象:大理石表面产生气泡,并逐渐减少。 A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aCO3 + 2HCl= CaCl2 + H2O + CO2 实验反思:( 1)化合物 ( 2)二氧化碳中混有水蒸气,而水蒸气与过氧化钠反应也生成氧气。 试题分析:实验 中氮气不支持燃烧,收集满会在瓶口处溢出来,实验 中 A装置主要用来产生

35、水蒸气, 属于物理变化,实验 : A装置中大理石和稀盐酸会发生反应放出二氧化碳气体,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aCO3 + 2HCl= CaCl2 + H2O + CO2,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或水蒸气反应后,还产生了另一种物质,该物质是化合物,因为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另一种生成物里面一定会有钠元素和碳元素,该反应使用的二氧化碳未干燥,水蒸气也能和过氧化钠反应。 考点:实验探究中的化学思维 点评:这是一道非常典型的探究题,题目给的知识点没有学过,较为陌生,但是重点考察的反应的思想,装置等,所以这种题目不要害怕,仔细审题即可。 推断题 ( 4分)已知 A、 B两种为黑色粉末, A为氧化物, C 为无色气

36、体, D为红色固体。 A、 B、 C、 D四种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 (箭头所指的为生成物 ) 请推断回答: ( 1)写出 A、 C的化学式: A C ( 2) A和 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经分析,反应物中元素化合价升高的物质为还原剂,具有还原性。根据信息判断 2KI+Cl2=I2+2KCl 中还原剂(反应物中具有还原性的物质)是 。 答案:( 1) CuO CO2 ( 2) C+2CuO 2Cu+CO2 KI 试题分析: C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 C是二氧化碳, A、 B两种为黑色粉末,A为氧化物,可知道为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 A为氧化铜, C为二氧化碳;反应方程式为 C+2CuO 2Cu+CO2, KI中碘元素为 -1价,反应后存在于碘单质中,为零价,反应前后化合价升高,为还原剂。 考点:木炭还原氧化铜的推断题 点评:常见的化学反应经常作为推断题的素材出现,中考题中经常有考察,但不是每年都出大题,有时在选择题中出现,这种题要是平时要注意积累和总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