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八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物理卷(带解析).doc

上传人:bonesoil321 文档编号:304340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347.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2013学年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八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物理卷(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2012-2013学年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八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物理卷(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2012-2013学年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八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物理卷(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2012-2013学年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八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物理卷(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2012-2013学年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八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物理卷(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2-2013学年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八年级上学期 10月月考物理卷(带解析) 选择题 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界蕴藏着无限的奥秘,科学家们是通过什么方法去认识它们的 A猜想假设 B科学探究 C设计实验 D交流合作 答案: B 试题分析:学习物理的方法与科学家们去认识自然界的基本研究方法一样都是科学探究科学探究是科学家们去认识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界的基本研究方法,也是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重要方法故选 B 考点:物理学方法 点评:本题考查科学探究的重要性,让学生充分理解科学探究,并了解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 如图是甲同学在云南香格里拉风景区拍摄的晨雾照片。雾的形成过程属于 A液化 B汽化 C凝固 D熔化 答

2、案: A 试题分析: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为液态的小水滴,属于液化现象;故A正确; 考点:液化及液化现象 点评:分析生活中的热现象属于哪种物态变化,关键要看清物态变化前后,物质各处于什么状态;另外对六种物态变化的吸热和放热情况也要有清晰的认识 一个体温计的示数为 38 ,若没有甩,就用它去测量体温 37. 5 和 39 的病人体温,则该体温计的示数分别是 A 37.5 和 39 B 37.5 和 38 C 38 和 39 D 38 和 38 答案: C 试题分析:体温计特殊构造和使用方法,即使用前必须用力甩,如果用没甩的体温计测病人的体温,若被测病人的体温比原来病人的体温高,则准确,如果低

3、,则显示原来的示数 故本题中:两次测温后,他的记录数据是 38 和 39 。故选 C 考点:体温计的使用及其读数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体温计的构造,以及使用方法的了解和掌握,是一道基础题。 如图所示, “狼外婆 ”叫门时,小白兔能分辨出门外不是自己的外婆,主要是依据声音的 A音调 B响度 C振幅 D音色 答案: D 试题分析:音色反映的是声音的品质与特色,它跟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小白兔和狼发声声带结构不同,所以发出声音的音色就会不同,故小白兔可以通过音色辨别是不是它的外婆;故选 D 考点:音色 点评:解决此类问题要会根据响度、音色和音调的定义区分乐音特征的三个因素。 如图所示,是小明研

4、究松香熔化时,画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其中正确的是 答案: D 试题分析:松香是非晶体,晶体和非晶体的重要区别是晶体有一定的熔点,非晶体没有 A图,不断放出热量,温度降低到一定程度,继续放出热量,温度保持不变,是晶体的凝固图象不符合题意 B图,不断放出热量,温度不断降低,是非晶体凝固的图象不符合题意 C图,不断吸收热量,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继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是晶体的熔化图象不符合题意 D图,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不断升高,是非晶体的熔化图象符合题意 故选 D 考点:熔化和凝固的温度 时间图象;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点评:晶体熔化时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非晶体熔化时吸收热量,温度不断升高

5、,根据这个特点判断是晶体还是非晶体。 把冰 水混合物拿到零摄氏度的房间里,下列说法正确是 A冰的总量会减少,因冰的熔点是 0 ; B水的总量会增加,因水的凝固点是 0 ; C冰的总量不会变化,水的总量也不会变化; D不能确定。 答案: C 试题分析:冰熔化的条件:达到熔点,不断吸收热量水凝固的条件:达到凝固点,不断放出热量物体之间存在温度差,才会发生热传递,温度相同不会发生热传递 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 0 ,放在 0 房间里,温度相同,不能发生热传递,冰在熔点,无法吸热,不会熔化;水在凝固点,不能放热,不会结冰;所以冰、水的质量都保持不变 考点:熔化与熔化吸热特点;凝固与凝固放热特点 点评:解决

6、此题要知道熔化过程需要吸热,凝固过程需要放热,当物体间有温度差时才会有热传递现象发生 如图所示是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现象,针对各种现象的解释,其中正确的是 A甲图:玻璃上的小水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 B乙图:棒冰冒 “白气 ”是棒冰升华形成的 C丙图:花草上的小露珠是草叶分泌出来的 D丁图:热风干手机的作用是加快手上的水蒸发 答案: D 试题分析: A、玻璃上的小水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故本选项说法错误; B、棒冰冒的 “白气 ”不是棒冰升华形成的,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故本选项说法错误; C、花草上的小露珠不是草叶分泌出来的,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故本选项说法错误; D

7、、热风干手器的作用是加快手上的水分蒸发,故本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 D 考点:生活中的凝华现象;蒸发及其现象;液化及液化现象 点评:掌握自然界中的一些现象的成因是解答本题的关键,其次还应知道各种物态变化的实质物态变化的习题,必须分清原来是什么状态,后来变为什么状态,然后根据物态变化的概念判断 如图所示,将盛有水的小试管放入盛水的烧杯中 ,用酒精灯给烧杯加热,烧杯中的水沸腾,继续加热,则试管中的水: A温度为 100 ,并沸腾 B温度略低于 100 C经较长时间,才能沸腾 D温度为 100 ,但不沸腾 答案: D 试题分析:当大烧杯中的水沸腾后,尽管不断吸热,但烧杯中的水温度不再升高,保持水的沸点温

8、度不变;小试管中的水从大烧杯中吸热,温度达到水的沸点后,就和烧杯中的水的温度一样,就不能从烧杯中继续吸热,这时虽然达到了沸点,但不能吸收热量,所以不会沸腾 故选 D 考点:沸腾及沸腾条件 点评:此题考查了液体的沸腾条件和热传递的条件,要把握住沸腾条件是温度不但达到沸点,而且还能不段吸热,热传递的条件是必须存在温度差异。 下列现象或做法中不能说明声波可以传递能量的是 A蝙蝠靠超声波捕食 B利用超声波消除肾结石患者的结石 C用声波清洗精细的机械 D人突然暴露在 150dB的噪声环境中,鼓膜会破裂出血 答案: A 试题分析: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如:隆隆的雷声预示着一场可能的大雨, “声呐 ”的利用、医

9、用 “B超 ”等;声音能够传递能量,如:利用声波来清洗钟表等精细的机械, “超声波碎石 ”等 A、蝙蝠靠超声波捕食,利用了声音可以传递信息,符合题意; B、利用超声波消除肾结石患者的结石,说明了声音可以传递能量,不符合题意; C、用声波清洗精细的机械,说明了声音可以传递能量,不符合题意; D、人突然暴露在 150dB的噪声环境中,鼓膜会破裂出血,说明了声音可以传递能量,不符合题意 故选 A 考点:声与能量 点评:本题考查了声音的利用,利用声可以传递信息,也可以传递能量,属于基本内容 2008年 9月 25日 21时 10分 “神舟七号 ”载人飞船发射成功。于 9月 28日下午 5时许成功着陆。

10、神七的航天英雄翟志刚、刘伯 明、景海鹏在太空舱中可以直接对话,但他们与胡锦涛总书记进行天地对话时,必须借助电子通信设备进行交流。其原因是 A用通信设备对话是为了方便 B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C太空中噪声太大 D声音只能在地面上传播 答案: B 试题分析: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播声音飞船内有空气,可以直接对话,但在飞船外是真空,所以工作时,必须借助电子通讯设备才能进行对话故选 B 考点:声音的传播条件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声音传播的条件的了解和掌握,是中考的热点 小明的发言声音太小,老师要他大声重复一次,老师是要求小明提高声音的 A音调 B频率 C响度 D音调及响度 答案: C 试题

11、分析:声音的特性有三个:音调、响度和音色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与振动频率有关;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距声源的远近和振幅有关;音色又叫音品是指声音的品质与特色,它跟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该题中老师觉得小明的发言声音太小,即想让他说话声音大一些,故老师是要求小明提高声音的响度 故选 C 考点: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 点评:解决此题要结合声音的三个特征进行分析解答牢记各自的决定因素 下列措施中哪个是通过控制噪声声源来减少噪声的:答案: B 试题分析:知道减弱噪声的方法: 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在人耳处减弱噪声然后分析四个选择项中的措施,两者对应得到答案: A、街头的噪声监测器,能

12、够知道噪声的响度大小,但不是减弱噪声的措施故 A不符合要求 B、摩托车上安装消声器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 B符合要求 C、电铃在抽成真空的钟罩中振动,是在声音的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 C 不符合要求 D、佩戴头盔,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故 D 不符合要求 故选 B 考点:防治噪声的途径 点评:明确减弱噪声与监测噪声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这是此题容易迷惑人的地方弄清楚每一个选项分别是在哪一方面减弱噪声的,再去根据题目要求作答 实验题 在观察水的沸腾的实验中,某个小组观察到沸腾前和沸腾时的气泡在上升过程中的两种情况,如图所示,则图 是沸腾前的情况。 该小组还得到下列的实验数据(见下表) 时间 /min 0 1

13、 2 3 4 5 6 7 8 9 10 11 温度 / 60 70 80 90 95 99 99 97 99 99 99 99 ( 1)从记录的数据看出,第 min 时的数据明显有错误。 ( 2)从记录的数据可知水的沸点是 。沸腾的规律是 _ ( 3)实验得到的结论与水在标准大气压下的沸点 100 有明显的差异,其原因可能是: _ . (至少填一种 ) ( 4)根据记录的数据画出其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如图中图线 a所示,若其他条件不变,仅将水的质量增加,则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图线正确的是 ( ) A a B b C c D d 答案:甲;( 1) 7;( 2) 99; 水沸腾时不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

14、 3)当地气压低于标准大气压,不是纯水等; ( 4) C 试题分析:掌握水沸腾前和沸腾时的现象区别:沸腾前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减小;沸腾时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增大;甲图中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减小,所以是沸腾前的现象;图乙中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变大,所以是沸腾时的现象; ( 1)观察数据表格,从第 5分钟水的温度到达 99 不再升高,因此水的沸点应为 99 ,在沸腾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所以第 7分钟的数据有错误; ( 2)从第 5分钟水的温度到达 99 不再升高,因此水的沸点应为 99 ,水沸腾过程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 ( 3)水的沸点跟气压有关,随着气压的增大而升高,随气压的

15、降低而减小;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才是 100 ;如果当地气压低于标准大气压,则沸点将低于 100 ;另外,如果水中含有杂质,则也会出现该情况。 ( 4)若其他条件不变,仅将水的质量增加,水需要吸收的热量要增大,才能达到沸点,所以到沸腾的时间将拖后;同时水的沸点不会变,所以选 c。 考点:探究水的沸腾实验 点评:进行实验时,当出现故障时,要认真分析故障原因,这是中考实验要考查的重点利用好液体沸腾的条件(达到沸点、继 续吸热)、热传递的条件(有温度差)是解答( 6)小题的关键 用温度计测量烧杯中水的温度,下图所示的几种做法中正确的是 ( )答案: C 试题分析: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时,正

16、确的方法是: 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 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的液柱上表面相平 A、温度计的玻璃泡接触了容器底部此选项错误; B、温度计的玻璃泡接触了容器壁此选项错误; C、温度计的玻璃泡与液体充分接触此 选项正确; D、温度计的玻璃泡与液体接触的太少此选项错误故选 C 考点:温度计的使用及其读数 点评:温度计是日常生活和物理实验中经常使用的基本测量工具,需要我们熟练掌握其使用和读数方法 小明同学在做完 “观察水的沸腾 ”实验后又进一步研究了沸水自然冷却过程中温度

17、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将实验数据记录在下表中: 时间/min 0 5 10 15 25 35 45 55 65 温度 / 100 71 55 45 35 28 24 22 22 ( 1)从表格中的数据可知环境的温度为 ( 2)请在右面坐标图中通过描点画出上述温 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 3)根据图像,你发现的规律是: 。 ( 4)如果有一天你要喝一杯奶茶,可以有两种方法供你选择: 先将滚烫的热茶冷却 5 min,然后加一匙冷牛奶; 先将一匙冷牛奶加进滚烫的热茶中,然后冷却 5 min; 结合本次探究,你认为方法 的冷却效果更好。 答案: (1)22; ( 2) ; ( 3)温度随着时间不断降低,但

18、降低得越来越慢(先快后慢直至室温); 、 试题分析:( 1)由实验数据可知,第 55分钟以后温度是 22 ,以后不再发生变化了,可知环境的温度 为 22 ; ( 2)利用描点法画出表格中各数据的坐标点,再用圆滑的曲线连接,如下图; ( 3)观察图像的变化趋势,可知道温度随着时间不断降低,但降低得越来越慢。 ( 4)由图象可以看出,水在自然冷却的过程中温度在降低,而且开始时温度降低很快,后来温度降低很慢,所以采用第 种办法效果更好。故答案:为: 考点:探究水的沸腾实验 点评:水在自然冷却过程中,温度变化越来越慢。 噪声是一种严重的环境污染,小明想比较几种材料(毛衣、报纸、棉花、泡沫塑料)的隔音性

19、能,来选择一种隔音性能好的材料做耳罩的填充物,实验器材除 了待检测的材料外,还有:音叉、机械闹钟、鞋盒 (1)本实验中适合做声源的是 _ (2)小明将声源放入鞋盒内,在其四周塞满待测材料,再盖上盒盖,他设想了两种实验比较方案,你认为最佳的是 _ A让人站在距鞋盒一定距离外,比较所听见声音的响度 B让人一边听声音,一边向后退,直至听不见声音为止,比较此处距鞋盒的距离 (3)下面的表格是为了上述两种实验方案而设计的,其中与方案 B对应的是表_ (4)待测材料隔声性能由好到差的排列顺序为 _ 答案: (1)机械闹钟 (2)B (3)表二 (4)棉花 泡沫 毛衣 报纸 试题分析:( 1)因机械闹钟发声

20、有规律并且振幅相同,所以选择它作为声源较为合适; ( 2)因方案 A中的响度没法测量,所以方案 B较为合适; ( 3)距鞋盒越近,说明隔音效果越好,所以隔音性能由好到差的排列顺序为:棉花塑料泡沫衣服报纸; 考点:声音的产生;防治噪声的途径 点评:解决此类实际应用题目,要结合声音的产生和防止噪声的途径进行分析解答 下表是某同学做海波熔化实验过程中记录的数据: (1) 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在图中完成海波的熔化曲线。 (2) 请你通过分析表格中的数据回答以下问题: 海波属于 (填 “晶体 ”或 “非晶体 ”),它的熔点是 ; 在 8 min 10min是海波的 过程,此过程是 (填 “吸热 ”或 “放热

21、 ”)过程,海波处于 状态, 此过程中海波的能量是 (填 “减少 ” 或 “不变 ” 或 “增加 ”)的。 答案: (1) ; ( 2) 晶体 48 熔化 吸热 固液共存 增加 试题分析:( 1)首先进行描点,后将点用平滑的曲线连接起来( 1)如图: ( 2)根据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晶体温 度保持不变,不变的温度是晶体的熔点来解答此题熔点是晶体熔化时的温度,晶体在熔化时保持熔点温度不变;由图象和晶体熔化的特点可知:从第 8 分钟到第 10 分钟海波的温度保持在 48不变,这个温度就是海波的熔点,说明海波是晶体。 从图象可以看出,在 0min 8min的时间内,海波还没有达到熔点,处于固态;

22、在 8min 10min处于熔化过程,继续吸热,温度不变,属于固液共存态;第 10分钟开始海波的温度又继续上升,此时海波所处的状态为液态 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所以海波的能量是增加的。 考点:熔化与熔化吸热特点;晶体的 熔化和凝固图像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晶体熔化图象的了解和掌握,是中考的热点 填空题 图中温度计的示数是 _ 我国南极科考队成功到达南极的最高点“冰穹 ”,该地的气温达零下 80 以下,用图示的温度计 _(选填 “能 ”或 ”不能 ”)测量该地的气温。 答案: .5 ;不能 试题分析:温度计上 1 之间有 10个小格,所以 1个小格代表的是 0.1 ,即此温度计的分度值为

23、0.1 ;观察水银的位置,所以示数是 39.5 ; ( 2)使用温度计时不要超过其测量范围,此温度计的测量范围是 35-42 ,低于 35 ,不能准确测量,高于 42 ,会把温度计胀破,零下 80 以下,不能测量。 考点:温度计的使用及其读数 点评:温度计或体温计是日常生活和物理实验中经常使用的基本测量工具,需要我们熟练掌握其使用和读数方法 “掩耳盗铃 ”是大家非常熟悉的故事,从物理学角度分析盗贼所犯的错误是:既没有阻止声音的 ,又没有阻止声音的 ,只是阻止声音进入自己的耳朵。 答案:产生; 传播 试题分析:( 1)声音由物体的振动产生;铃声是由于铃的振动产生, “掩耳盗铃 ”不能阻止声音的产

24、生;( 2)声音由物体的振动产生;声音的传播靠介质,气体、液体、固体都可作为传播声音的介质;真空不能传声地球表面有空气,可以传播声音, “掩耳盗铃 ”不能阻止声音的传播; 故答案:为:( 1)产生;( 2)传播(说明:两空中的内容,顺序可颠倒) 考点:防治噪声的途径 点评:运用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知识可做出解答,还要注意物理知识与生活的联系 穿着被雨淋湿的衣服,容易使人着凉感冒,这是由于 引起的。 答案:水蒸发吸热温度降低 试题分析: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称为汽化现象,汽化有蒸发和沸腾两种形式,汽化是个吸热的过程穿 着被雨淋湿的衣服,容易着凉感冒,是因为衣服上的水分蒸发带走人体的热量,即蒸发

25、吸热造成的 考点:液化及液化现象;蒸发及其现象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生活中的物态变化现象,我们要能够利用我们所学的物理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物态变化现象。 下列现象属于物态变化的哪一种 (1)寒冷的冬天,窗户上有冰花: ; (2) 樟脑丸变小了: 。 上述变化中要吸热的是 (填序号 )。 答案:凝华;升华;( 2) 试题分析:物体直接由气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华,凝华要放热寒冷的冬天,窗户上的冰花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凝华要放热; 物 体直接由固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升华,升华要吸热;樟脑丸变小,是升华现象,升华吸热 考点:生活中的凝华现象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生活中物态变化的判断,和吸放热情况的判

26、断是一道基础题 声音是由于物体的 而产生的,敲锣发声时,用手按住锣面后 ,锣声停止 ,这是因为 。 答案:振动;物体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试题分析:要解答本题需掌握: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当锣被敲响时,用手按住锣面,锣声消失了,这是因为锣面停止了振动,还说明了振动停止发声停止 考点:声音的产生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声音的产生的理解和掌握 如图是小刚所做的一个听声的实验,他将衣架悬空挂在细绳的中央,请小强用铅笔轻轻敲打衣架,使声音通过 传入他的耳朵。接着,小刚将细绳绕在手指上,再用手指堵住双耳来听敲打衣架的声音,通过比较发现 ,固体传声的本领比空气 _(强 /弱 )。 答案:空气;强

27、试题分析: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它可以在气体中传播,也可以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并且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最快,在气体中传播速度最慢 第一次将衣架悬空挂在细绳的中央时,用铅笔轻轻敲打衣架发出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到他耳朵里;第二次将细绳绕在手指上,再用手指堵住双耳,此时敲打衣架的声音是通过细绳传到耳朵里,所以声音要强些; 故答案:为:空气,强 考点: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声音的传播条件 点评:此题考查了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特点,结合不同介质分析传播的不同点 铁匠师傅打铁时,将烧红的铁块放在冷水中,会听到 “嗤 ”的一声,同时看到水面上冒出一股 “白烟 ”,在这个过程中,水先后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28、 和 。 答案:汽化;液化 试题分析:物体由液 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汽化的条件是吸热;物体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液化的条件是放热将烧红的铁棒插入水中,水的温度会升高,汽化出大量的水蒸气,水蒸气上升遇冷液化形成液态的小水珠,附着在空气尘埃中,就是 “白烟 ” 故答案:为:汽化;液化 考点: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液化及液化现象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汽化和液化这两种物态变化在科技生活中的应用,要对各种物态变化的现象和应用要有所了解 如图所示,敲击右边的音叉时,能看到左边音叉旁悬挂的泡沫塑料小球会 ;如果在月球上进行同样的实验,则 ,这是因为 。 答案:弹起(有理即可);看到小球不动;月球

29、上是真空,不能传声 试题分析:当在空气中做这个实验,当用小锤敲击右边音叉时,引起音叉的振动,音叉的振动又引起周围空气的振动,空气的振动引起左边音叉振动,使得小球弹起; 但在月球上没有空气,缺少传播振动的介质,所以当右边音叉叉股振动,左边音叉不会振动,小球当然也不被弹开; 考点:声音的传播条件;物理学方法;声音的产生 点评:解决此类问题要结合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条件进行分析解答 汶川大地震,给人们造成了几十年不遇的特大灾害。地震时产生的 (选填“超声波 ”、 “次声波 ”或 “电磁波 ”)对建筑物、人的器官功能的破坏性很大,使人产生恶心、晕眩、旋转感等症状,严重的会造成内脏出血破裂,危及生命。由于它

30、的破坏性大,并且它的频率 20Hz(选填 “高于 ”、 “等于 ”或 “低于 ”),人耳却无法直接听到,所以要尽量远离地震源。 答案:次声波; 低于 试题分析:通常情况下,人耳能听到声音的频率范围是 20 20000Hz地震时会产生次声波,由于人耳能听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是 20 20000Hz,次声波的频率低于 20Hz,人耳无法听到 考点:超声波与次声波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次声定义的了解情况,同时 要知道次声的特点和人耳的听觉范围 如图所示的超声波速度测定器可以测出高速运动中网球的速度,该仪器是利用超声波的 效应而实现的,此装置 (能 /不能)探测出高速公路上违章超速的汽车速度。 答案:多

31、普勒;能 试题分析:振动频率高于 20000赫兹的声波叫超声波,超声波在生产、科学、医疗等方面有很多的应用比如:利用超声波的定向性好制成了雷达;利用超声波的多普勒效应制成了速度测定器,可以探测出高速公路上违章超速的汽车速度。 考点:超声波与次声波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超声波的特点和应用的了解和掌握 综合题 2007年 12月 22日上午,位于海面下几十米深处的 “南海一号 ” 商船被打捞浮出海面,这是中国考古史上的又一突破 . “南海一号 ”商船长约 30米,是目前发现的最大的宋代船只,如图所示。 很早以前,我国考古队员就利用超声波方向性好的特点制成了一种装置安装在船上,用它发出的超声波

32、对 “南海一号 ”沉船进行了细致的探测。 ( 1)题中所指探测装置的名称是什么? ( 2)已知超声波在海水中的速度为 1500m/s,如果探测装置发出的信号后,从发出到遇到沉船,再到接受返回信号所花时间是 0.024s,则沉船在海面下多深处? (注: 该小题必须有必要的运算过程 ) ( 3)该装置能不能用来探测月球与地球之间的距离?为什么? 答案:( 1)声呐( 2) 18m( 3)不能、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试题分析:( 1)人们受蝙蝠利用超声波定位的启示,利用超声波方向性好的特点制成了超声波探测仪 -声纳,用声纳来探测海底沉船、鱼群等 ( 2)从发出超声波到接受到返回信号所花时间是 2.

33、410-2s,则超声波传到海底的时间为 1.210-2s超声波在海水中的速度 v=1500m/s,超声波传到海底的时间 t=1.210-2s,所以沉船在海面下的深度为: s=vt=1500m/s1.210-2s=18m ( 3)因为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而月球上没有空气,所以不能利用超声波探测地球到月球的距离 答:( 1)题中所指探测装置的名称是声呐;( 2)沉船在海面下 18m 处;( 3)该装置能不能用来探测月球与地球之间的距离因为月球上是真空,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考点:超声波与次声波;速度公式及其应用;声音的传播条件 点评:本题的解题关键有三个:( 1)了解声纳的用途( 2)知道超声波

34、传到海底的时间是总时间的一半( 3)知道超声波是声波和真空不能传声的知识 请你认真阅读下 列几份资料,并思考回答题后的问题。 资料 资料 1: “大气压 ”是描述大气对地面物体压力的物理量,离地面越高的地方,空气越稀薄,那里的大气压越小;离地面越深的地方 (如比地面低得多的矿井 ),大气压越大。 资料 2:科学家在研究水的沸点和海拔高度之间关系时 ,通过实验测出不同高度处的水的沸点大约值。 (如表所示 ) 海拔高度 h/km 0 1 3 6 9 水的沸点 t/ 100 97 91 80 70 资料 3:在制糖工业中,要用沸腾的办法除去糖中的水分。为了是糖在沸腾的时候不致变质,沸腾的温度要低于

35、100 。 资料 4:如图所示,为青山、海湾、东京三个城市的等高地形图。 问题 (1)根据你对上述资料的分析思考,你认为在海拔 8.848 km的珠穆朗玛峰顶上,水的沸点大约是 . (2)资料 2给出了水在不同高度处的沸点,决定水沸点高低的因素是 “大气压 ”。请你将水的沸点和大气压之间的关系用文字写出来: (3)制药时为了从溶液中提取抗菌素,要用加热的方法使溶液中的水沸腾而除去水分,但抗菌素不能在超过 80 的混度下提取,应采用的方法是 ( ) A. 增加容器内的气压,使水的沸点低于 80 B. 缩短加热沸腾的时间 C. 降低容器内的气压,使水的沸点低于 80 D. 用微火加热使其沸腾 (4

36、)假如你是制糖集团的老总,准备在青山、海湾、东京三个城市之中选择某个城市办 “制糖 ”分厂,在其它条件都相同的情况下,你会将厂办在哪个城市?并请说明你选择的理由。 答 答案:( 1) 70.5 -70.51之间均可( 2)水的沸点随大气压减小(增大)而降低(升高);( 3) C 、青山 因为青山海拔高度高,气压低,沸点低。 试题分析:( 1)气压增大时,水的沸点就会升高;高山上,气压比较低,低于标准大气压,水的沸点就低于 100 ;( 2)液体的沸 点跟气压的大小有关,气压增大,沸点升高;气压减小,沸点降低;( 3)一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 ,而抗菌素不能在超过 80 的温度下提取那么

37、既要水沸腾,同时又不能超过 80 ,怎么办?根据沸点与气压的关系,应该降低容器内的气压,沸点也会随之降低;( 4)为了使糖中水分沸腾,又不影响糖的质量,必须让水在较低的温度下沸腾,根据上面表中高度与沸点的关系,以及资料 3中三地海拔高度可以确定 具体:( 1)在海拔 3km的高原,水的沸点为 91 ;在海拔 6km的山上,水的沸点为 80 ;而在海拔 8848m的珠穆朗玛峰,水的沸 点只有 70.45 是因为高山上的气压低,所以水的沸点低 ( 2)液体的沸点随着表面气压的增大而升高,随气压减小而降低 ( 3) A、增加容器内气压,水的沸点会升高,高于 80 , A的说法是错误的;B、降低容器内

38、气压,水的沸点也会降低,低于 80 ,此方法是可行的; C、如果不降低气压,即使缩短加热沸腾时间,水的温度仍为 100 ,并不能降温, C方法不可行; D、如果不降低气压,即使用微火加热,水的温度仍为 100 ,并不能降温, D方法不可行 ( 4)要保证糖的质量不受影响,必须让糖中的水在较低的温度下沸腾,而水的沸点随 高度的增加而降低,则应选海拔较高的地方办制糖厂 故答案:为:( 1) 70.45;( 2)液体的沸点随着表面气压的增大而升高,随气压减小而降低 ( 3) C;( 4)青山 考点:沸腾及沸腾条件;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大气压强与高度的关系 点评:该题考查学生分析、处理材料获取信息的能

39、力,涉及到的物理知识点有液体沸点与气压的关系和大气压与高度的关系,属于中档题。 如图是 “雨的形成 ”实验装置,用酒精灯将烧瓶内的水加热沸腾后,水蒸气从细玻璃管口喷出,在离管口稍远处,可以看到雾状的 “白气 ”。如果这时在管口处放置一块玻璃片,会 发现正对管口的玻璃片表面有 _,玻璃片的温度将 _(选填 “升高 ”、 “降低 ”或 “不变 ”)。我国是水资源严重缺乏的国家,节约用水应从我做起,请你写出日常生活中的一项节约用水措施: 。答案:小水珠(小水滴);升高;二次用水等 试题分析:水沸腾后产生大量的水蒸气,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滴形成 “白气 ”;如果这时在管口放置一玻璃片,水蒸气遇冷液化成

40、的小水滴附着在玻璃片上,玻璃片的温度将升高,因为液化放热二次用水是节约用水措施之一。 考点:液化及液化现象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液化及其现象, 以及液化放热的了解和掌握,是一道基础题 小明猜想水中加入别的物质后一定会对水的凝固点产生影响,为了验证,他将一些盐放入水中,并把盐水用容器盛好放入冰箱,研究盐水的凝固过程 .每隔一定时间,小明就观察盐水状态、测出温度,并将凝固过程记录的温度数据画成了凝固图像如图所示。 (1)从图像中可以看出盐水从第 10分钟开始凝固,凝固过程用了 _分钟。 (2)从图像中得到晶体的液态物质在凝固时的温度将 _。 (填 “变大 ”“变小 ”或“不变 ”) (3)凝固

41、点为 _ 。实验验证了小明的猜想,因为与水相 比,凝固点变 _ 了 (选 “高或低 ”) (4)如果将一个装有冰水混合物的试管放入正在熔化的盐冰水混合物中如图所示,试管中的冰水混合物中的冰会 _ (选填 “变多 ”、 “变少 ”或 “不变 ”)。 答案: 、 10 、不变 、 -20C, 低 、变多 试题分析:( 1)根据图象可知:凝固过程是温度保持不变的那一段, 盐水从第 10分钟开始凝固,到第 20分钟凝固完成,凝固过程用了 10分钟; ( 2)晶体凝固特点,放热温度不变; ( 3)从图象可知:温度保持不变的温度是 -2 ,故该盐水的凝固点是 -2 ; 又知:水的凝固点是 0 , 与水相比

42、,盐水的凝固点变低; ( 4)( 3)根据晶体凝固的条件可知:冰水混合物会向盐冰水混合物放热,由此确定冰水混合物中的水会有部分结冰,则可判断冰的变化 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 0 ,而盐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 -2 ; 冰水混合物会向盐冰水混合物放热; 冰水混合物中的水会达到凝固结冰的条件, 冰水混合物中的冰会变多 故答案:为:( 1) 10;( 2) -2,低;( 3)变多 考点:熔化和凝固的探究实验;熔化和凝固的温度 时间图象 点评:解决此题的根据是要读懂晶体凝固的图象,特别是要弄明白究竟 哪段是凝固过程 在学习吉他的演奏过程中,小明发现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是受各种因素影响的,他决定对此进行研究,

43、经过和同学们讨论,提出以下猜想: 猜想 1: 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 猜想 2: 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 猜想 3: 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 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他们找到了下表所列的 4 种规格的琴弦,因为音调的高低取决于声源振动的频率,于是借来了一个能够测量振动频率的仪器进行实验。 编号 材料 长度( cm) 横截面积( mm2) A 铜 60 0.76 B 铜 60 1.02 C 铜 100 0.76 D 尼龙 100 ( 1)为了验证猜想 1,应选用编号为 _的琴弦进行实验; ( 2)为了验证猜想 2,应选用编号

44、为 _的琴弦进行实验。 ( 3)表中有的材料的规格还没有填全,为了验证猜想 3,必须知道该项内容:请在表中填上所缺数据。 答案: 、 A、 B 、 A、 C 、 0.76 试题分析:猜想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琴弦的长短、琴弦的材料有关,实验探究时应采用控制变量法,即探究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与琴弦的横截面积的关系时,控制琴弦的长度和材料不变;探究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与琴弦的长短的关系时,控制横截面积和材料不变;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与琴弦的材料的关系时,控制横截面积和长度不变 (1)验证猜想 1: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载面积有关,应控制琴弦的长度与材料

45、相同,而横截面积不同,由表中实验数据可知,符合要求的实验编号是: AB; (2)由表中 实验数据可知,编号为 AC 的两根琴弦的材料和横截面积相同,长度不同,利用它们可探究音调高低跟琴弦的长度的关系 (3) 由表中实验数据可知,编号为 CD的两根琴弦的长度和横截面积相同,材料不同,利用它们可探究音调高低跟琴弦的材料的关系故答案:为:应该为0.76 考点:控制变量法与探究性实验方案;声音的传播条件 点评:本题考查了声音的传播和音色以及探究影响琴弦发出声音音调高低的因素,关键是控制变量法的掌握和运用。 教室的窗玻璃是双层的,课间,同学在窗外敲玻璃时,小明感觉双层玻璃与单层玻璃的振动情况不一样,于是

46、他 想探究 “受敲击时,双层玻璃和单层玻璃的振动强弱情况 ”为此,小明进行了以下实验: 将单层玻璃板固定在有一定倾角的斜面上,把玻璃球靠在玻璃板的右侧,把橡胶球悬挂在支架上靠在玻璃板的左侧(如图) 随意拉开橡胶球,放手后让其敲击玻璃板,玻璃球被弹开,记下玻璃球被弹出的距离,共做 10次 换成双层玻璃板重复上述实验 (1)实验后,发现玻璃球被弹开距离的数据比较杂乱,这与实验中的哪一操作不当有关? _ 小明改 进后,重做了实验,获得了如下数据: (2)受到橡胶球的敲击时,玻璃板振动的强弱是通过 _来反映的 (3)根据上表中的实验数据分析,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 答案: )随意拉开橡胶球,放手后让其敲击玻璃板 (2)玻璃球被弹开距离的大小 (3)受敲击时,双层玻璃的振动比单层玻璃的弱 试题分析:当随意拉开橡胶球,没有控制橡胶被拉开的距离不变,就会出现玻璃球被弹出的距离没有什么规律。受到橡胶球的敲击时,玻璃板振动的强弱 是通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