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河南省驻马店市二中八年级下学期期中素质测试生物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twoload295 文档编号:304480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1.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2013学年河南省驻马店市二中八年级下学期期中素质测试生物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2-2013学年河南省驻马店市二中八年级下学期期中素质测试生物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2-2013学年河南省驻马店市二中八年级下学期期中素质测试生物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2-2013学年河南省驻马店市二中八年级下学期期中素质测试生物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2-2013学年河南省驻马店市二中八年级下学期期中素质测试生物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2-2013学年河南省驻马店市二中八年级下学期期中素质测试生物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原始地球的大气中没有哪种物质 ( ) A氧 B二氧化碳 C甲烷 D氢 答案: A 试题分析:地质学家研究表明,地球大约是在 46亿年以前形成的,那时候地球的温度很高,地面上的环境与现在的完全不同:天空中或赤日炎炎,或电闪雷鸣,地面上火山喷发,熔岩横流,从火山中喷出的气体,如水蒸气、氢气、氨、甲烷、二氧化碳等构成了原始的大气层。 考点:原始大气的成分。 点评:此题为基础知识题,熟记原始大气层中没有氧气,即可轻松解题。 在人类进化过程中,最先发展的是 ( ) A使用工具 B使用语言 C大脑发达 D两足

2、行走 答案: D 试题分析:人类和现代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 现代类人猿包括:大猩猩、黑猩猩、长臂猿和猩猩,在人类发展和进化中的重大事件有:直立行走 -制造和使用工具 -大脑进一步发达 -语言的产生,直立行走是进化发展的基础,直立行走是人类脱离森里束缚,开拓新家园的标志,是使用工具制造工具的基础,由于使用工具、制造工具使人类的大脑更发达,在劳动交往 过程中产生了语言。 考点:直立行走的意义。 点评:此题是基础题,难度一般,能够理解直立行走的意义,即可解题。 创立了生物 “双名法 ”的科学家是 ( ) A巴斯德 B弗朗西斯科 雷迪 C海克尔 D林奈 答案: D 试题分析:自然界中的生物种类

3、极其繁多,每种生物都有它自己的名称,由于世界上各种语言之间差异很大,同一种生物在不同的国家、地区、民族往往有不同的叫法,名称不统一,常常造成混乱,妨碍了学术交流, 1768年,瑞典著名的植物学家林奈在自然系统这本书中正式提出科学的生物命名法 -双名法,按照双名法,每个物种的科学名称(即学名)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属名,第二部分是种加词,种加词后面还应有命名者的姓名,有时命名者的姓名可以省略,双名法的生物学名部分均为拉丁文,并为斜体字。 考点:生物学历史。 点评:此题是基础题,注意查询相关的资料,了解生物学家的突出贡献,即可正确答题。 在下列分类单位中,共同特征最多的是 ( ) A种 B纲 C

4、科 D门 答案: A 试题分析:生物学家根据生物之间的相似程度,把它们分成不同的等级,生物的分类单位从大到小依次以界、门、纲、目、科、属、种,生物所 属的等级越大,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越远,共同特征越少,生物所属的等级越小,生物的亲缘关系越近,界是最大的单位,种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同种的生物亲缘关系是最密切的,共同特征最多,界的亲缘关系最远,共同特征最少。 考点:生物的分类及分类单位。 点评:此题为基础题,解答此题需掌握生物的分类单位从大到小依次以界、门、纲、目、科、属、种,种是最小的单位,同种的生物亲缘关系比较近,共同特征最多。 生物分类的依据是 ( ) A分布的空间、数量 B性状差异的程度,

5、亲缘关系的远近 C形体的大小和生活环境 D形态和结构 答案: B 试题分析:自然界中的生物多种多样,生物学家根据生物的形态结构特征、营养方式、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以及在进化上的亲疏远近关系等,将生物分为若干类,如植物、动物、细菌、真菌、病毒五大类。 考点:生物的分类。 点评:此题是基础题,较易,熟知生物分类的依据,进行解题。 在漫长的地质历史演变过程中,最晚出现的是 ( ) A种子蕨 B类人猿 C人类 D被子植物 答案: C 试题分析:生物进化的历程是结构由简单到复杂,由水生到陆生,由低等到高等,在生命树上的位置越高,进化地位越高,出现的时间越晚,从生命 树上可以看出最晚出现的是人类。 考点:生

6、物进化的历程。 点评:此题是基础题,难度中等,熟记生物进化的历程,进行解题。 在农田、果园里长期使用农药,会发现农药灭虫的效果越来越差,这是因为有些害虫产生了抗药性。害虫产生抗药性的原因是 ( ) A害虫对农药进行选择的结果 B遗传的结果 C喷洒技术落后的结果 D自然选择的结果 答案: D 试题分析:达尔文把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叫做自然选择,遗传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首先害虫的抗药性存在着变异,有的抗药性强,有的抗药性弱,使用杀虫剂时,把抗药性弱的害虫杀死,这叫不适者被淘汰,抗药性强的害虫活下来,这叫适者生存,活下来的抗药性强的害虫,繁殖的后代有的抗药性强,有的抗药性弱,

7、在使用杀虫剂时,又把抗药性弱的害虫杀死,抗药性强的害虫活下来,这样经过若干代的反复选择,最终活下来的害虫大多是抗药性强的,在使用同等剂量的杀虫剂时,就不能起到很好的杀虫作用,导致杀虫剂的效果越来越差。 考 点:害虫抗药性的形成。 点评:此题较新颖,稍有一定的难度,解答时可以从自然选择和抗药性形成的过程方面来切入。 中生代陆地上繁盛的动植物分别是 ( ) A两栖类、蕨类 B鱼类、藻类 C哺乳类、被子植物 D爬行类、裸子植物 答案: D 试题分析:中生代时,爬行动物空前繁盛,故有爬行动物时代之称,或称恐龙时代,中生代的哺乳动物虽然分化成很多不同的类群,但所有这些哺乳动物都是些体型非常小的动物,中生

8、代时裸子植物空前繁盛,有的高达数十米,到了中生代末期被子植物才逐渐繁盛,今天的煤炭石油绝大部分是中生代时期的 裸子植物埋藏在地下形成的。 考点:生物进化的历程。 点评:此题是基础题,难度中等,熟记生物进化的历程,进行解题。 关于生物进化趋势的表述中,不合理的一项是 ( ) A单细胞生物 多细胞生物 B结构简单 结构复杂 C体形小的生物 体形大的生物 D低等生物 高等生物 答案: C 试题分析:化石是保存在地层中的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研究发现,不同的地层中埋藏着不同类型的生物化石:埋藏于较浅地层中的化石与现代生物结构比较相似,埋藏于较深地层中的化石与现代生物结构差别较大,并且越是古老

9、的地层中发掘的生物化石结构越简单、低等,水生生物的化石越多,越是晚期的地层中发掘的生物化石结构越复杂、高等,陆生生物化石越多,这说明生物进化的趋势是:从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所以化石记录显示,在越晚形成的地层里形成化石的生物越复杂、高等,陆生的越多,故 C不符合题意。 考点:生物进化的证据 -化石。 点评:此题是一道基础知识题,考查的是生物进化的证据 -化石,知道各类生物化石在地层中按照一定顺序出现的事实证明了生物进化的趋势。 在原始地球上,原始生命产生于 ( ) A原始大气中 B原始海洋中 C冷却降雨过程中 D上帝的恩赐 答案: B 试题分析:生命起源于非生命的物质,原始大

10、气(包括水蒸气、氢、氨、甲烷)在高温、紫外线以及雷电等一些自然条件的长期作用下,逐渐形成了许多简单的物,最终经过复杂的变化、漫长的时间在原始海洋里终于演变出原始的生命。 考点:生命的起源。 点评:此题为基础题,熟知原始生命形成的过程,即可解题。 填空题 人类祖先与类人猿分界的重要标志是 ( ) 。 答案:直立行走 试题分析:人类和现代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现代类人猿包括:大猩猩、黑猩猩、长臂猿和猩猩,在人类发展和进化中的重大事件有:直立行走 -制造和使用工具 -大脑进一步发达 -语言的产生,直立行走是进化发展的基础,直立行走是人类脱离森里束缚,开拓新家园的标志,是使用工具制造工具的基础,

11、恩格斯曾指出,直立行走是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 “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 ”,古猿的直立行走造成了前后肢的分工,直立 行走使古人类能够将前肢解放出来,使用工具,前肢所从事的活动越来越多,上肢更加灵巧。 考点:直立行走的意义。 点评:此题是基础题,难度一般,能够理解直立行走的意义,即可解题。 科学家们认为,人类进化的历程可分为( )( )( )( )等阶段。 答案:南方古猿 能人 直立人 智人 试题分析:人类的进化经历了:南方古猿 能人 直立人 智人四个阶段,其中南方古猿只能使用天然工具,能人能制造简单的工具(石器),直立人会打制不同用途的石器,学会了用火,智人已经学会了人工取火,会制造精细的石器和骨器

12、,能用骨针缝制兽皮衣物,可用标枪和长矛进行狩猎、捕鱼, “北京猿人 ”会打制不同用途的石器,学会了用火,应属于直立人阶段,中国华北地区旧石器时代晚期的人类化石,属晚期智人,因发现于北京市周口店龙骨山北京人遗址顶部的山顶洞而得名。 考点:人类的起源和进化。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人类的起源和进化的相关知识,难 度一般,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记相关的知识。 在动物界中,最古老、最低等、最原始、结构最简单的是 ( )动物,身体有两层细胞结构的是( )动物,种类最多、数量最大、分布最广的是( )动物;最低等的脊椎动物是( )类,最高等的脊椎动物是( )类。 答案:原生动物 腔肠动物 节肢动物 鱼类 哺乳 试题

13、分析:地球上最初没有生命,生命经历了从无到有的发展过程,产生了最初的生命,地球上最早出现的植物 -原始的单细胞藻类植物与最早出现的动物 -原始的单细胞动物,从生物进化树可见,无脊椎动物的进化历程:原始单细胞动物 原始腔 肠动物动物 原始扁形动物动物 原始线形动物动物 原始环节动物 原始软体动物动物 原始节肢动物动物 原始棘皮动物,脊椎动物的进化历程:原始鱼类 原始两栖类 原始爬行类 原始鸟类、哺乳类,在动物界中,最古老、最低等、最原始、结构最简单的是原生动物,只有一个细胞构成,身体有两层细胞结构的是腔肠动物身体只有一个消化腔,有口无肛门,种类最多、数量最大、分布最广的是节肢动物,最低等的脊椎动

14、物是鱼类,最高等的脊椎动物是哺乳动物。 考点:生物进化的历程。 点评:此题是基础题,难度一般,结合进化树分析得出生物进化的历程,即可解题。 连线题 连线 答案: 试题分析:神创论认为,地球及万物是上帝在大约 6000年以前,即公元前4004年 10月 26日上午 9: 00 钟创造出来的,自从被上帝创造出来以后,地球上的生命没有发生任何变化,在那个时代,大多数人相信世界是上帝有目的地设计和创造的,由上帝制定的法则所主宰,是有序协调、安排合理、美妙完善且永恒不变的,并且,那个年代所有著名的学者都毫不怀疑地相信圣经的字面解释,神创论的思想对那个时代的科学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自然发生论与神创论差

15、不多同样的古老,人们根据自己双眼对许多表面现象 的观察,如腐肉会产生蛆,久不洗澡会生虱子等,得出了低等生物是由非生命物质自然产生的这叫做自然发生论或自生论; 宇宙发生论认为宇宙中有无数的星球,生命可能起源于其他星球,人们提出地球生命来源于别的星球或宇宙的 “胚种 ”,根据是地球所有生物有统一的遗传密码及稀有元素埋在酶系中持有特殊重要作用等事实; 生生论:生物只能源于生物,非生命物质绝对不能随时自发地产生新生命; 化学进化论:主张从物质的运动变化规律来研究生命的起源,认为在原始地球的条件下,无机物可以转变为有机物,有机物可以发展为生物大分子和多分子体系直到最 后出现原始的生命体; 藻类植物的结构简单,无根、茎、叶的分化; 种子植物能产生种子,用种子繁殖后代,种子有种皮包被着; 鱼类生活在水中,体表有鳞片,减少水的阻力,用鳃呼吸,用鳍游泳; 鸟类多数营飞行生活,前肢变成翼,被覆羽毛,体温恒定,双重呼吸等; 哺乳类的体表被毛,体温恒定,体内有膈,胎生哺乳。 考点:生命的起源,各种植物和动物的特征。 点评:此题是基础题,考查的知识面比较广,难度一般,能够熟练掌握这些基础知识,即可解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