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2届江苏省南京市建邺区中考一模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真空不能传声是通过实验与推理的方法获得的 B发出较强声音的喇叭能使它前面的烛焰 “跳舞 ”,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 C课堂上听到老师的讲话声 ,说明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 D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相同 答案: D 如图所示是质量是 200g固体的熔化实验装置,根据实验数据绘制出的曲线图,有图可知该物质是 ( 选填 “晶体 ”或 “非晶体 ”) 在该物质熔化过程中,如果将试管从烧杯中拿出来,该物质将停止熔化将试管放回烧杯后,该物质又继续熔化说明该固体熔化时需要热量同时温度 (选填 “升高 ”
2、或 “降低 ”或 “不变 ”), 实验中,热只能自发的由酒精灯的火焰传递给水,却不会反过来传递,说明能量的转移具有 _ _性 .根据图象和相关知识,该物质从第 6分钟至第 8分钟共吸收 J热该物质的液态的 C=3103J/(kg )。如果从开始记录到刚沸腾时,完全燃烧了热值为 3.0107J kg的酒精 5g根据图像信息和相关知识,可估算出,此过程中,热转化效率是 。 答案:晶体,不变,方向, 2.4104 , 64 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保持不变时,闭合开关后,当滑动变阻器滑片 P向右滑动过程中,则 ( ) A电压表 V示数变大 ,R1消耗的电功率变大 B电流表 A2示数变小, R1与 R2上的
3、电功率之比变小 C电流表 A1示数不变,电压表 V与电流表 A2示数比值不变 D电压表 V示数不变,变阻器接入电路部分消耗的电功率变大 答案: B 关于家庭电路与安全用电,下列做法中正确的是:( ) A家庭电路中的地线可以不接地 B发现有人触电后,应立即用手把触电人拉离电线 C保险丝被烧断后,可用铜丝代替保险丝接入电路 D发现家用电器或电线失火时,必须先切断电源后再救火 答案: D 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图中能够说明电磁感应现象的是( )答案: B 完全相同的甲乙两容器,装有相同体积的液体,将一蜡块分别放入两容器中,静止时如图所示,关于蜡块受到的浮力 F 甲 和 F 乙 ,容器底受到液体的压强P
4、 甲 和 P 乙 大小说法正确的是 ( ) A F 甲 F 乙 p 甲 =p 乙 B F 甲 =F 乙 p 甲 =p 乙 C F 甲 F 乙 p 甲 p 乙 答案: C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电动汽车的核心部件 电动机是热机的一种 B现行核电站,主要利用核聚变,将核能最终转化为电能的 C汽车发动机用水作冷却液,主要是利用水比热容大的特点 D汽车司机开车时要系好安全带,是为了减小刹车时人的惯性 答案: C 以下估测与实际情况相符的是 ( ) A中学生的密度大约是 0.5103 kg/m3 B手电筒的额定功率约为 40W C人体感觉最舒适的温度约为 37oC D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 5 km
5、/h 答案: D 如图所示的四个实例中,为了增大压强的是 ( )答案: C 关于粒子和宇宙,下列认识中正确的是 ( ) A宇宙是一个有层次的天体结构系统,恒星是绝对不动的 B固体、液体很难被压缩是因为分子间存在引力 C在下列微观粒子中,空间尺度从大到小的排列是:原子、原子核、夸克、质子 D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 答案: D 下列光现象中,如图所示,由于光的折射而形成的是 ( ) 答案: C 五千年的华夏文明,创造了无数的诗歌辞赋,我们在欣赏这些诗歌辞赋时,不仅要挖掘其思想内涵,还可以探究其中所描述的自然现象与物理规律,下面是某位同学对部分诗句中蕴涵的物理知识的理解: “
6、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 高 ”是指声音的特征 “响度 ” “露似珍珠月似弓 ” 露实际是小水珠,是由冰熔化形成 “人画桃花相映红 ” 桃花是光源,发出的红光映红了人的脸 “孤帆一片日边来 ”“ 孤帆 ”运动,是以江岸为参照物的 其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 C 祖国山河一年四季美景如画 。如图所示中关于山河美景的描述,属于凝华现象的是( ) 答案: C 实验题 物理与生活总是密切相关,很多有趣的物理实验也可以借助身边的用品进行。以下就是小红进行的一些小实验: ( 1)用一张硬塑料卡片用相同的力先后快拨和慢拨塑料梳齿,可听到卡片发出的声音的 (选填 “响度 ”、 “音调 ”或
7、 “音色 ”)不同。 ( 2) 如图乙所示,在干燥的天气里,小红用塑料梳子梳头发,发现头发越梳越蓬松,是因为 ,头发会随梳子离开而飘起是因为 。 (3)如果沿着箭头的方向用力吹气可以观察到头发 会 飘起,这是因为气体流速越大,压强 。 答案: (1)音调 , (2)同种电荷相排斥,异种电荷相吸引 (3)越小 如图所示是 “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的情景:竖立的透明玻璃板下方放一把直尺,直尺与玻璃板垂直;两支相同的蜡烛 A、 B 竖立于玻璃板两侧的直尺上,以 A蜡烛为成像物体 (1)为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 _ _(较明亮较黑暗 )环境中进行;此外,采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虽然成像不如平面镜清晰
8、,但却能在观察到 A蜡烛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 _ _,巧妙地解决了确定像的位置和大小的问题 (2)点燃 A蜡烛,小心地移动 B蜡烛, 直到与 A蜡烛的像 _ _为止,说明 ;进一步观察 A、 B两支 蜡烛在直尺上的位置,像和物到玻璃板的距离 _ _ (3)为证实上述有关成像特点是否可靠,你认为应采取 _ _操作 A保持 A、 B两支蜡烛的位置不变,多次改变玻璃板的位置进行观察 B保持玻璃板位置不变,多次改变 A蜡烛的位置,进行与上述 (2)相同的操作 答案: (1) 较黑暗, B蜡烛 (2) 完全重合, 像和物大小相等, 相等 (3)B 在探究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的活动中小明
9、这一合作小组的实验如图所示 。 (1) 实验中要测量出每次木块与水平放置的木板间的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应沿木板水平拉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由图甲可知木块此时受到的滑动摩擦力为 N,其依据是 。 (2)小明做了 4次实验,实验数据如下表 ,根据实验数据,请你帮助他用描点法在方格纸上画出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与压力的关系图。 (3) 分析图像可得出:在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大小成 。 ( 4)实验快结束时,爱打网球的小明想判断网球鞋和运动鞋那个防滑效果更好。请您利用上述仪器,写出实验方法: 。 答案: (1) _0.8 二力平衡 (2) (3)正比 ( 4) 将 网球鞋放在水平桌面
10、上,运动鞋放在网球鞋上, 用弹簧秤水平匀速直线拉动网球鞋,记下弹簧秤的示数;再将两只鞋交换位置,弹簧秤水平匀速直线拉动运动鞋,记下弹簧秤的示数,比较两次弹簧秤的示数,示数大的防滑效果更好 如图所示 ,在探究 “物体动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时让仅质量不同的小车分别从同一斜面上的同一高度由静止开始下滑 ,撞击水平面上的同一位置的相同木块上 ( 1)本实验研究的是 (选择 “木块 ”、 “小车 ”或 “斜面 ”)的动能与它的 的关系。 ( 2)实验中通过观察 来比较动能大小的。 ( 3)此实验的正确结论是 。 ( 4)本实验在比较动能大小时采用的是 “转化法 ”,下列四例实验中,用此物理研究方法
11、相同的是 。 A在研究磁体周围的磁场情况时引入磁感线。 B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实验的基础上经分析推理而得出的。 C在奥斯特实验中通过通过小磁针的偏转判断电流周围存在磁场。 D比较不同材料的隔声性能。 答案: (1) _小车 质量 (2) 木块移动距离的大小 (3)在速度一定时,运动物体的质量越大,动能越大 ( 4) C 如图所示 ,在探究 “物体动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时让仅质量不同的小车分别从同一斜面上的同一高度由静止开始下滑 ,撞击水平面上的同一位置的相同木块上 ( 1)让仅质量不同的小车分别从斜面的同一高度滑下是为了 。 ( 2)实验中通过观察 来比较动能大小的。 ( 3)此实验的正确结
12、论是 。 如果木板绝对光滑,此结论 (选填 “成立 ”、 “不成立 ”或 “不一定成立 ”)。 ( 4)本实验在比较动能大小时采用的是 “转化法 ”,下列四例实验中,用此物理研究方法相同的是 。 A在研究磁体周围的磁场情况时引入磁感线。 B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实验 的基础上经分析推理而得出的。 C在奥斯特实验中通过通过小磁针的偏转判断电流周围存在磁场。 D比较不同材料的隔声性能。 答案: (1) 控制小车与木块刚要接触时的速度相等 (2) 木块移动距离的大小 (3) 在速度一定时,运动物体的质量越大,动能越大 成立( 4) C 小华利用如图 25甲所示的电路探究 “电流与电阻的关系 ”.已知电源电
13、压为6V且保持不变,实验用到的电阻 R的阻值分别为 25、 20、 15、 10,滑动变阻器的规格 “0 50”. 图 26 ( 6)将 R换成插有铁心的螺线管,则当滑片 P向左滑动时,它能够吸起大头针的数量将 _。 答案:( 1)略 ( 2) 2( 3)定值电阻 R短路 (4)20( 5) 0.5( 6)增多 在 “探究影响电流做功多少的因素 ”活动中,同学们设计了如图甲、乙、丙三个电路 经过讨论,认为不应该选择图甲电路,原因是 为研究电流做功与电流的关系,应该选择图 所示的电路 利用图丙电路研究某问题,当闭合开关后,发现两灯都不亮,电压表 V1有示数,电压表 V2无示数,则电路发生的故障是
14、 学习电功率知识后,小明想测灯泡的额定功率,将标有 “12V 6W”灯泡 L1和 “6V 4W”灯泡 L2按图丙电路连接,再接入电流表经分析,能测出灯泡 的额定功率 答案: 无法使用控制变量法 乙 L1断路 L1 请你读出如图所示的各测量工具的示数,并把它们填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 1)圆筒的直径 d 为 cm; ( 2) 温度计的示数是 _ _。答案: (1) 1.20 (2) -26 填空题 如图所示,刚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当烛焰在 8cm刻线处时,移动光屏可得到 像(选填 “放大实 ”、 “放大虚 ”或 “缩小实 ”),应用在幻灯机 (选填 “照相机 ”、“幻灯机 ”或 “放大镜 ”)
15、上,如果此时给透镜的左侧戴上近视眼镜,则光屏应向 (选填 “远离 ”或 “靠近 ”)透镜处移动,才能再次得到清晰的像。答案:放大实, 幻灯机,远离 如图所示, R1=15,电源电压恒定。闭合 S,断开 Sl,电流表示数是 0.4A;若再闭合 S1,发现电流表示数前后之比 4:7,则电源电压是 V,开关都闭合时 R2消耗的电功率是 W。 答案:, 1.8 在 “测定小灯泡的电功率 ”实验中,电源电压 6 V,小灯泡 L的额定电压是 2 .5,电阻大约 l0左右,可供选用的滑动变阻器 R1和 R2的最大阻值分别为 14、50,实验电路如图所示。 ( 1)应该选用的滑动变阻器是 (选填 “R1”或
16、“R2”); ( 2)电路正确连接后闭合开关,发现小灯泡不亮,但电流表有示 数, 接下来应进行的操作是 (填序号 ); A更换小灯泡 B检查电路是否断路 C向左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 D向右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 ( 3)如图是根据实验数据绘成的 UI 图象。根据图象提供的信息, 可计算出小灯泡的额定功率是 答案:( 1) R2 (2)C (3)0.5 如图所示是小华家的电能表表头图,家中同时工作的用电器的总功率 不能超过 W.当小明家只有一台电器工作时, 3rnin内电能表指示灯闪烁了 18次,则该电灯消耗的电能是 J,它的电功率为 W。 答案:, 36000, 200 价值 1333333元的 “
17、寿山田黄冻石 ”是石中精品 ,小明用天平和量筒测量一块寿山石的密度。 在调节天平时,发现分度盘上的指针偏向右侧,如图甲所示。此时应将平衡螺母向 (选填 “左 ”或 “右 ”)端调。然后用调节好的天平测寿山石的质量,用量筒测量它的体积如图所示,寿山石的密度是 g/cm3。 答案:左, 2.63 朝鲜 将 4月 12日至 16日间利用弹道导弹技术 发射 地球观测 卫星 “光明星 3号 ”, “银河 3号 ”运载火箭发射后,在上升过程中,重力势能 _ _ (选填 “增大 ”、 “减小 ”或 “不变 ”),而其与空气摩擦导致内能 _ _ (选填 “增大 ”、 “减小 ”或 “不变 ”),此内能改变是通
18、过 _ _ 的方式实现的。 答案:增大,增大,做功 如图所示,是 2011年 7月 30日我国蛟龙号载人潜水器,第四次下潜至 5182米海底。潜水器的外壳选择了钛合金板作主材,这主要是因为这种合金的硬度 (填“大 ”或 “小 ”)。潜水器的体积为 50米 3,在向下潜水的过程中 ,受到水的 压强 (选填 “变大 ”、 “不变 ”或 “先变大后不变 ”),受到水的浮力将 (选填 ”变大 ”、 “不变 ”或 “先变大后不变 ”),在整个 “探底 ”活动中,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受到海水的最大浮力约为 _ _N(海水的密度近似取: 1103千克米 3)。 答案:大 ,变大 ,先变大后不变, 5105 神舟
19、八号与天宫一号经过地面引导(地面测控站的引导)、自动寻的(自动追踪、捕捉)、最终逼近、对接合拢四个步骤,于 2011年 11月 3日凌晨,在距离地球 350公里外的太空中成功对接(如图 8)其中地面引导、自动寻的都是通过 传播 信息的;神舟八号飞船电源帆板因为采用了新的太阳电池片,发电能力提高了50%,电源帆板工作时把 能转化为电能,这种能源是 能源(选填 “可再生 ”、或 “不可再生 ”) 答案:电磁波、太阳、可再生 计算题 如图所示,工人在 10s内用滑轮组将质量为 l0kg的箱子匀速竖直升了 2m,此时的机械效率为 80%(不计绳重和摩擦,取 g=10N/kg)。 求: (l) 工人做的
20、有用功; (2) 工人施加的拉力; (3) 工人所做总功的功率。 答案: (l)200J(2)62.5N(3)25W 如图甲所示电路,电源电压为 6V不变,滑动变阻器的滑片 P从 a端移动到 b端,定值电阻 R1两端的电压随滑动变阻器 R2阻值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问: ( 1)当 R2为 10时,电压表的示数是多少? ( 2)当电压表示数为 2V时, R1的阻值是多少? ( 3)滑动变阻器的滑片 P在 b端时,电阻 R1的功率是多少? 答案:( 1) 3V( 2) 10(3) 0.1W 作图题 按要求完成下列各图 请根据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完成光路。 ( 2)如图丙所示,使用羊角锤拔钉子,动力作用在锤柄上的 A点请作出拔钉子时所用最小动力 F1的示意图及阻力 F2的力臂 L2。 ( 3)根据图丙所示的磁感线方向标出磁极名称和小磁针的 N 极。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