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届江苏省无锡市东亭中学九年级反馈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brainfellow396 文档编号:305695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98.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届江苏省无锡市东亭中学九年级反馈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2届江苏省无锡市东亭中学九年级反馈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2届江苏省无锡市东亭中学九年级反馈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2届江苏省无锡市东亭中学九年级反馈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2届江苏省无锡市东亭中学九年级反馈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2届江苏省无锡市东亭中学九年级反馈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家庭小实验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用电池 “锌皮 ”与食醋反应制氢气 B用铅笔芯做导电性实验 C用烧碱溶液浸泡树叶,制作 “叶脉书签 ” D用柠檬酸和小苏打自制汽水 答案: B 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中和反应有盐和水生成,因此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B置换反应一定有单质生成,所以有单质生成的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 C碱性溶液能使无色酚酞变红,因此能使酚酞变红的一定就是碱 D氧化物中含有氧元素,而含氧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氧化物 答案: D 下列四个图像分别表示对应的四种操作过程,其中

2、表示正确的图像是 A向 pH 1的酸溶液中不断加水 B在稀硫酸中加入氢氧化钡溶液,溶液的导电性变化的情况 C某温度下,向一定量的水中持续加入食盐并不断搅拌 (m:加入食盐的质量, A%:溶质质量分数 ) D足量的的锌、铁与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 M与反应时间 t的关系图 答案: B 地沟油中含有一种强烈致癌物黄曲霉素 B2( C17H14O6),长期食用会引起消化道癌变。 下列关于黄曲霉素 B2的说法正确的是 A黄曲霉素 B2是由碳、氢、氧元素组成的 B黄曲霉素 B2由 17个碳原子、 14个氢原子和 6个氧原子构成 C黄曲霉素 B2中碳元素、氢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是 1

3、7:14:6 D黄曲霉素 B2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答案: A 下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物质的溶解度为 60g B t 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C升高温度可使不饱和的甲溶液变为饱和 D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答案: B 下列现象或事实,用微粒的相关知识加以解释,其中不正确的是 现象或事实 解释 A 热胀冷缩 原子或分子大小随温度改变而改变 B 酒香不怕巷子深 分子不断地运动 C 氧气可供人呼吸,一氧化碳有毒 构成物质的分子不同,物质的性质不同 D 水通电后生成氢气和氧气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 答案: A 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所选用的试剂

4、(括号内)正确的是 A氯化钠溶液中的碳酸钠(稀硫酸) B氢氧化钠溶液中的碳酸钠(氯化钙) C二氧化碳中的水蒸气(浓硫酸) D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氧气) 答案: C 生活中的下列现象,不能说明气体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少的是 A烧开水时,沸腾前有气泡逸出 B喝下汽水感到气体冲到鼻腔 C揭开啤酒盖,有大量的泡沫溢出 D夏季黄昏,池塘里的鱼常浮出水面 答案: C 下列关于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氯化钠固体溶于水溶液温度降低 B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蓝紫色火焰 C打开盛有浓盐酸的瓶口出现大量白雾 D稀硫酸中加入铜粉,产生大量气泡 答案: C 下列物质不能与水形成溶液的是 A植物油 B蔗糖 C高锰酸钾

5、D硝酸钾 答案: A 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不锈钢 B石灰石 C纯碱 D硫酸铜溶液 答案: C 侯德榜是我国杰出的化学家,由他创立的 “侯氏制碱法 ”中有这样一个反应: 2NaHCO3 加热 Na2CO3+H2O+x,则 x的化学式是 A CO2 B CO C H2 D CH4 答案: A 用数轴表示某些化学知识直观、简明、易记。下列数轴表示错误的是 A银、铜、铁的金属活动性强弱 B物质形成溶液的 pH C根据铁的含碳量,将其分成生铁和钢 D硫及其化合物与化合价的关系 答案: B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稀释浓硫酸时,应将浓硫酸缓慢注入水中,并不断地搅拌 B测某溶液的 pH,用玻璃棒蘸

6、一滴待测液到干燥的 pH试纸上,跟标准比色卡对照 C把碳酸氢铵和农家肥料草木灰(碱性)混合使用,会降低肥效 D不慎将浓酸溶液沾到皮肤上,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 3-5%的氢氧化钠溶液 答案: D 王大爷家里种的麦子有部分倒伏了,伴有叶色枯黄。你认为可使用下列化肥中的 A尿素 B过磷酸钙 C碳酸钾 D硝酸钾 答案: D 填空题 ( 1)在 “氢氧化钠、小苏打、大理石、过磷酸钙、氯化钠 ”的物质填空: 发酵粉成分之一的是 ; 常用的建筑材料是 ; 常用作磷肥的是 ; 可配置生理盐水的是 ; ( 2)某抗酸药的说明书部分内容如下图所示: 说明书 主要成分:碳酸镁 适 应 症:用于缓解胃酸过多引起的

7、胃痛。 用 法:嚼碎后服用 注意事项:胃溃疡患者慎服。 。 答案:( 1) 小苏打 大理石 过磷酸钙 氯化钠 ( 2) D CO32- MgCO3+2HCl=MgCl2+H2O+CO2 增大药物与胃酸的接触面,充分反应 用恰当的化学方程式表示下列反应,并注明基本反应类型。 ( 1)正常雨水的 pH约为 5.6的原因: ( ) ( 2)水通电分解 ( ) ( 3 用氢氧化镁治疗胃酸过多: 答案: (1)CO2+H2O=H2CO3 化合反应 (2) 2H2O 2H2+ O2 分解反应 (3)Mg(OH)2+2HCl=MgCl2+2H2O 下面是有关实验室制取、收集、干燥气体的装置图,请按要求回答有

8、关问题。 (1)写出仪器 a的名称: 。 (2)请写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的化学方程式: ;收集二氧化碳时,发生装置内有大量气泡产生,但是收集了足够时间后,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处验满时,燃着的木条却没有熄灭,可能的原因是: (答一点即可 )。 (3)请写出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_ ;若用该反应原理制取并收集一瓶纯净干燥的氧气,所选装置的连接顺序是 (填字母 )。 (4) 氨气( NH3)是一种密度比空气小且极易溶于水的气体。实验室可用加热氯化铵和氢氧化钙的固体混合物制取并收集氨气,可选择的装置组合是 ;所发生的化学方程式为 。 答案:( 1)锥形瓶 ( 2) CaCO3 2HC

9、l CaCl2 CO2 H2O 装置漏气 ( 3) 2KMnO4 K2MnO4 +MnO2+ O2 AFC ( 4) AD 2NH4Cl+Ca(OH)2 CaCl2+2H2O+2NH3 氯化铁能腐蚀铜,工业上常用此原理生产印刷线路板。以下是印刷线路板的生产及废液的处理过程: 请回答下列问题: ( 1)步骤 中发生了两个反应: 2FeCl3+Fe=3FeCl2和 ; ( 2)滤渣的成份有 ,步骤 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 3)该流程中可以循环、回收利用的物质是: 。 答案:( 1) Fe+CuCl2=FeCl2+Cu ( 2) Fe、 Cu(或铁、铜) 2HCI+Fe=FeCl2+H2

10、( 3) FeCl3、 Cu或 FeCl2、 Cu 探究题 小刚、小军、小红对一久置的 NaOH白色粉末的成分进行探究并测定其成分的含量。 (一)成分的确定 三位同学都作出以下的猜想: 可能是 NaOH; 可能是 Na2CO3; 可能是NaOH与 Na2CO3的混合物做出 猜想的依据是 (化学方程式表示)。 为了验证 猜想,他们分别做了下面的实验。 ( 1)小刚取少量白色粉末于试管中,再滴加稀 HCl,有气泡产生,由此可推出白色粉末中一定含有 ,肯定猜想 (填序号)是错误的。 ( 2)小军又取少量白色粉末溶于水,向所得溶液中滴加酚酞试液,溶液变为红色由此小军结合小刚的实验,认为猜想 是正确的小

11、红却认为小军的所得结论不确切,因为 。 ( 3)为探究白色粉末是否含有 NaOH,小红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沉淀 B的化学式为 ;在操作 1中要用到玻璃棒,其作用是 。 小刚认为小红的这个方案也有问题,理由是 。 但只要稍加改进,就可以证明粉末中还含有 NaOH,则小刚改进的方法是: 。 小刚对小红的实验作了正确的改进后进行了实验,实验现象和小红的一致,由此确定猜想 是正确的。 二、各成分含量的测定三位同学利用电子天平共同作了以下测定实验实验数据记录如下: 称 量 项 目 称 量 时 间 质量( g) 试样 10.00 装置 +稀硫酸质量 241.20 装置 +稀硫酸质量 +试样 反应开始后

12、15秒 249.20 装置 +稀硫酸质量 +试样 反应开始后 35秒 249.00 装置 +稀硫酸质量 +试样 反应开始后 55秒 249.00 试通过分析表中数据计算出试样中碳酸钠的成份的质量分数( 3分)。 答案:(一) CO2+2NaOH=Na2CO3+H2O ( 1) Na2CO3 ( 2)溶液中存在 Na2CO3也会使酚酞变红 ( 3) CaCO3; 搅拌,加快溶解速率 Na2CO3与 Ca(OH)2反应后也有 NaOH生成,因此这个方案不能证明白色粉末中是否含有 NaOH ; 改进方案:将滴加澄清石灰水改为过量的 CaCl2(或 Ba(NO3)2或 Ca(NO3)2或BaCl2) 计算 : 二氧化碳的质量为: 10g+241.2g-249.0g=2.2g (1分 ) 计算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 53% (1分 ) 计算格式 (1分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