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2届江苏省泰兴市九年级 3月月考化学试卷与答案 选择题 地震等自然灾害发生时,常常有如下现象发生,其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森林失火 B房屋倒塌 C冰雪融化 D树枝折断 答案: A 某种玉石的主要成份是 NaAlSi2O6,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其中硅元素的化合价为 +4价 B这种玉属于氧化物 C这种玉含有 10个原子 D这种玉由四个元素组成 答案: A 下列做法会加剧温室效应的是 A大力植树造林 B鼓励私人使用小汽车代替公交车 C骑自行车上下班 D大量利用太阳能、风能和氢能等新能源 答案: B 下列离子能在 pH = 11的水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A Cl-、 NO3-、 Ag+、 H+
2、 B Na+、 NO3-、 OH-、 Fe3+ C SO42-、 NO3-、 K+、 Na+ D NO3-、 Cl-、 CO32-、 K+ 答案: CD 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进行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常温下,铁比铜更容易生锈 B在氧气中灼烧时,铁丝要比铜丝反应剧烈 C铜活动性不强,故铜不能与硝酸银溶液反应得到金属银 D在同一硫酸中反应时,铝片比锌片反应剧烈 答案: C 善于归纳知识,利于培养素质。小林同学整理的下列内容有错误的是 A除杂的方法 B化学物质中的 “三 ” 粗盐提纯 溶解、过滤、蒸发 木炭粉中混有铁粉 用磁铁吸引 CO2中混有 CO 点燃 三大化石燃料 煤、天然气、石油 三种还原
3、剂 C 、 H2、 CO2 三种可燃性气体 CO 、 H2、 CH4 C安全常识 D化学与生活 厨房煤气管漏气 -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 实验时碰倒酒精灯着火 -用湿抹布盖灭 冬天用煤炉取暖 -保证室内通风 人体缺铁会引起贫血症 多吃水果蔬菜利于补充维生素 用活性炭净水器可净化饮用水 答案: AB 将质量相等的铝粉和铁粉分别与同体积、同质量分数的稀硫酸反应。反应情况如下图所示。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可能铝粉、铁粉和硫酸均有剩余 B可能铝粉、铁粉均反应完,硫酸有剩余 C可能硫酸、铝粉均反应完,铁粉有剩余 D可能硫酸、铁粉均反应完,铝粉有剩余 答案: D 下列鉴别物质的方法中,不可行的是 A用嗅气味的
4、方法鉴别白酒和食醋 B用酚酞试液鉴别稀硫酸和 Na2SO4 溶液 C用点燃的方法鉴别羊毛和涤纶 D用水鉴别 NaCl和 CaCO3固体 答案: B 向装有 10g稀硫酸的烧杯中,不断慢慢滴加 5的 Ba(OH)2溶液至过量。小烧杯中有关量的变化情况见下图。其中肯定不正确的 A B C D 答案: B 化学实验中,人的五官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下列五官的使用符合实验要求的是 答案: C 11. 下列不是氧气用途的是 A焊接金属的保护气 B医疗急救 C潜水 D助燃剂 答案: D 小军同学在做家庭小实验时向热的大米粥中加入碘酒,发现未变蓝色。面对 “异常 ”现象,他不应该采取的做法是 A向老师请教
5、B查找相关资料,探究原因 C反复实验。并观察是否有相同现象 D认为自己做错了,继续做其它实验 答案: D 地震后饮用水等生活设施会遭到严重破坏。下列不能用于净化饮用水的物质是 A漂白粉 B明矾 C硫酸铜 D二氧化氯 答案: C 以下的 “水 ”属于纯净物的是 A雨水 B消毒水 C泪水 D蒸馏水 答案: D 下列各图标中,哪个表示的是 “禁止烟火 ” A B C D 答案: D 下列物质中,属于溶液的是 A白酒 B牛奶 C泥水 D豆浆 答案: A 如下图所示是元素周期表中钠元素的信息,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电子数为 11 B元素名称为钠 C元素符号为 Na D原子质量是22.99 答案: D
6、 .重金属的毒性主要是由于它与人体内酶的 SH基结合而产生的。误食重金属后,可尽快喝适量牛奶或鸡蛋清解毒。牛奶和鸡蛋清富含的营养素是 A糖类 B蛋白质 C油脂 D维生素 答案: B 今年初春,我国南方部分地区旱情非常时期严重,有些地方省组织开展了大规模的人工降雨活动。下列物质可用于人工降雨的是 A食盐 B干冰 C蔗糖 D面粉 答案: B 实验室常用的下列仪器中,所用的材料属于复合材料的是 A用玻璃制作的 B用不锈钢制作 C用塑料制作 D用铁丝和石棉制作 集气瓶 的坩埚钳 的药匙 的石棉 答案: D 填空题 近年,公交车燃烧事故偶有发生。在事故原因调查中,有些是因有人携带了易燃物上车造成火灾的。
7、 (1)当空气中悬浮着一定量的汽油时,一个小火星就足以使其燃烧,这说明汽油的着火点较 (选填 “高 ”或 “低 ”);汽油主要成分的化学式为 C8H18,完全燃烧时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加油站必备的消防用品之一是沙子,用沙子灭火的原理是 。 (3)乘坐汽车、火车等公共交通工具时,下列物品禁止携带的是 (填序号 )。 A鞭炮 B瓶装饮料 C书刊杂志 D酒精 (4)这些事故引发了人们对公共交通消防安全问题的讨论,下列观点合理的是 。 A公交车上要配备消防器材 B公交车上坐椅用阻燃材料制成 C对司乘人员进行消防安全知识培训 答案: (1) 低 2C8H18 + 25O2
8、16CO2 + 18H2O (2) 将可燃物与空气隔绝 (3) A、 D (4) A、 B、 C 化学世界千变万化,请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1)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时产生白烟的反应 ( 2)实验室加热一种固体制取氧气 ( 3)光合作用 ( 4)不能用铁桶配制波尔多液的原因 答案:( 1) ( 2) (3) (4)Fe+CuSO4= FeSO4+Cu 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则该粒子是 ,它与钠离子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 答案: Cl_ NaCl 下图是某厂家生产的熟黑芝麻包装袋上的部分说明, 其中能提供能量的物质有 、 (填写两种即可);还缺少的一种营养素是 ;补充铁元素可以预防 。一
9、般在人体内不能合成,要从食物中获得的一类营养素是 。 答案:糖类、脂肪或蛋白质;水;贫血。维生素 下图标出的是有关热水瓶的组成物质,请回答下列问题。 ( 1)所标物质中为金属材料的是 (写一种即可 ),为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 ( 2)使用几天后,瓶胆内壁有水垢出现,这是因为水的硬度较大的缘故。请你写出鉴别硬水与软水的方法: ( 3)可用厨房中的一种常用物质 (写名称 ) 除去瓶胆内壁的水垢 (水垢的主要成分是 CaCO3)。 ( 4)生活中人们是把水煮沸了饮用的,你觉得这样做的作用是(写两点) 、 。 答案:( 1)不锈钢或铝薄片 塑料( 2)取样,加肥皂水振荡,若泡沫较多为软 水,浮渣较多为
10、硬水( 3)食醋( 4)消毒、把硬水软化 下图是 A、 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1)10 时,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是 A B。 (2)20 时,将 10g B物质加入 50g水中充分溶解,所得溶液的质量是 g。 (3)若使 A物质从它的饱和溶液中大量析出,最适宜的方法是 (填 “冷却 ”或 “蒸发 ”)。 (4)30 时, A与 B的溶解度相等。把 60 的 A、 B两种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30 ,两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 A B。 答案:( 1) 生活处处有化学。请用下列物质的化学式填空: 浓盐酸 烧碱 纯碱 生石灰 硝酸钾 食盐 可用于金属除锈的是 ; 可用于配制生理盐水
11、的是 ; 可用作化肥的是 ; 常用作食品干燥剂的是 ; 属于碱的是 。 答案: (1)HCl (2)NaCl (3)KNO3 (4)CaO (5)NaOH 计算题 家庭食用面碱(主要成分为 Na2CO3)中往往混有少量 NaCl。李童同学为测定食用面碱中碳酸钠的含量,设计并进行了以下实验: 称取面碱样品 3.4g于烧杯中,加入 20mL水,搅拌至样品全部溶解; 向其中加入足量的 CaCl2溶液,至不再生成沉淀为止; 过滤并将所得沉淀干燥后 ,称得质量为 3.0g(不考虑操作中的质量损失 )。 请计算:食用面碱中 Na2CO3的质量分数是多少?(精确到 0.1%) 答案: .5% 探究题 在实验
12、操作考试中,同学们用到 HCl、 Na2CO3、 NaOH、 Ba(NO3)2等溶液。实验结束时,老师指出,废液一定要进行无害化处理,尽量实现绿色排放。如何处理废液缸里的废液?同学们进行了讨论和实验: ( 1)小明认为如果废液呈酸性或碱性,会腐蚀管道、污染水源。他取废液缸里的废液于试管中,观察到废液呈白色浑浊状态,用 pH 试纸测得废液的 pH 9,此时废液显 性。 于是,小明向试管中加入稀盐酸,边加边测试,直到 pH 7,同时观察到沉淀逐渐溶解,并有少量气泡产生。小明觉得废液经过如上处理后可以放心倒掉。这个实验过程中可能发生了 个复分解反应,其相关的化学方程式是(任写一个) 。 ( 2)小亮
13、认为,小明的方案不完善,因为小明对废液中含有的 Ba2+没有处理,而 Ba2+是重金属离子,会造成更严重的污染。小亮采用了另外一种方案:他另取废液缸里的废液于试管中,向试管中加入 ,直至废液 pH 7,且沉淀不再增加。他觉得废液这样处理后才可以倒掉。 ( 3)老师肯定了小亮的方案,因为他考虑得更全面。小亮方案的优点在于 。 答案:( 1)碱 3 2HCl+Na2CO3=2NaCl+H2O+CO2 HCl+NaOH=2NaCl+H2O 2HCl+BaCO3=BaCl2+H2O+CO2(说明:任写其中一个即可) ( 2) H2SO4(稀硫酸 ) ( 3)既使溶液显示中性,又除掉了 Ba2 分析 :
14、 根据 pH与溶液酸碱性的关系回答 根据废液中的成分及它们和盐酸的性质回答 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比较两方案,得出优点 解: pH 7,溶液呈碱性; pH=7,溶液呈中性; pH 7,溶液呈酸性 同学们用到 HCl、 Na2CO3、 NaOH、 Ba( NO3) 2等溶液,又因溶液呈碱性,所以其中不含盐酸,且含有氢氧化钠;又因有白色沉淀,根据溶液中可能含有的物质,确定沉淀只能是碳酸钡;是否还含有碳酸钠和硝酸钡中的一种,无法进一步确定,但硝酸钡不和盐酸反应,所以反应可能有三个,可能是:2HCl+Na2CO3=2NaCl+CO2+H2O或 HCl+NaOHNaCl+H2O或2HCl+BaCO3BaC
15、l2+H2O+CO2 Ba2+是重金属离子,会造成更严重的污染,如加入稀硫酸,既除去了废液中碱,又使钡离子转化成了难溶性的硫酸钡沉淀,不会再产生钡离子 故答案:为: 碱性; 2HCl+Na2CO3=2NaCl+CO2+H2O( HCl+NaOHNaCl+H2O; 2HCl+BaCO3BaCl2+H2O+CO2等) 稀硫酸( H2SO4), 既除去了废液中碱,又使钡离子转化成了难溶性的硫酸钡沉淀 点评 : 化学来源于生产、生活,也应服务于生产、生活,与人类生产、生活相关的化学知识,历来是中考的热点 . 小林仔细阅读加碘食盐(食盐中加入了碘酸钾)包装袋上的说明,提出问题与同学讨论并进行实验探究。
16、问题一:食盐加碘可以有效地预防 。 问题二:食盐是比较稳定的,而说明中强调 “防热 ”是否因为受热会造成碘的损失 实验一探究温度对碘损失率的影响 老师指导他们将一定浓度的碘酸钾溶液分成 5等份,于不同温度下加热十分钟后,用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测定碘酸钾浓度,计算碘损失率并记录如下: 温度 30 水浴 50 水浴 80 水浴 100 水浴 煮沸 碘损失率 ( ) 0 0.3 0.67 1 5.56 分析上表可得出的结论是 。 实验后,小林建议妈妈烧菜时最好是菜出锅前再放碘盐。 问题三:烧菜时加醋对碘的损失率是否也有影响 实验二探究酸碱性对碘损失率的影响 (1)此组对照实验,要控制在碘酸钾溶液的浓度
17、和质量、加热的 和 均相同,溶液的 不同的条件下进行。 (2)实验中需要调节溶液的酸碱性,下列物质不能选用的是 (填序号 )。 A氢氧化钠 B纯碱粉末 C食盐晶体 D食醋 答案:问题一:甲状腺肿 (或碘缺乏症;大脖子病等 ) 实验一温度越高,碘损失率越大 (1) 时间 温度 酸碱性 (或酸碱度; pH) ( 2) C 草酸的化学性质与碳酸相似。已知草酸在受热条件下分解,仅生成三种氧化物。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对此展开探究: 小刚首先根据草酸中含有氢元素元素,可推测生成物中含有 。 小刚对生成的其他产物进行猜测、验证: 假设一生成物中有二氧化碳 实验一: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实验现象是 ,小
18、明据此判断生成物中含有二氧化碳。 假设二生成物中有一氧化碳 实验二:小明用下图装置进行实验,从而证明生成 物中含有一氧化碳。 请回答: A装置中红色固体粉末是 (填化学式 ), A装置中的实验现象是 。 讨论交流: 小芳认为,小明的 “实验二 ”不需要 B 装置也能够推断出生成物中含有一氧化碳,是否支持小芳的观点: (填 “支持 ”或 “不支持 ”),请说出你的理由 。 小芳认为,从环保的角度看, “实验二 ”装置有一个缺陷,请你指出该缺陷 ,处理的方法是 。 答案:( 1)水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Fe2O3 红色固体变为黑色 支持 只要根据红色固体变为黑色,就可判断三种氧化物中一定含有一氧化碳
19、 缺少尾气处理装置 将尾气通到酒精灯的火焰上 (其他合理答案:均给分 ) 分析: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草酸分解生成三种氧化物,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生成水则一定含有氢元素,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能将黑色的氧化铜还原为红色的铜,一氧化碳有毒,进行实验时须要进行尾气处理 解答:( 1)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生成水则一定含有氢元素,所以本题答案:为:氢; ( 2)生成物中含有二氧化碳,则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能将黑色的氧化铜还原为红色的铜,所以本题答案:为: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uO,黑色固体变成红色; ( 3) 生成
20、的二氧化碳和水不能将氧化铜还原为铜,所以只要观察到黑色粉末变红即可证明生成了一氧化碳,一氧化碳有毒,必须进行尾气处理,所以本题答案:为:支持, 只要根据氧化铜由黑色变为红色,就可判断三种氧化物中一定含有一氧化碳,缺少尾气处理装置,将尾气通到酒精灯的火焰上 点评:本题为信息给予题,完成此类题目,可以依据题干提供的内容,获取有用的信息,结合已有的知识进行 推断题 下图物质的转化关系,其中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已省略。 A、 D均为黑色固体, B为胃酸的主要成分, C为蓝色溶液, D、 E、 F均为单质。 ( 1)请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B , D 。 ( 2)反应 的现象是 。 (3)写出反应 的化学方程式 , 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 答案:( 1) H2 Cu ( 2)黑色粉末逐渐溶解,溶液由无色变成蓝色 ( 3)Fe+ 2HCl FeCl2 + H2 置换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