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届浙江省台州市八校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联考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fuellot230 文档编号:306030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25.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届浙江省台州市八校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联考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2届浙江省台州市八校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联考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2届浙江省台州市八校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联考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12届浙江省台州市八校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联考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12届浙江省台州市八校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联考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2届浙江省台州市八校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联考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民以食为天 ”。下列过程主要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碾米 B酿酒 C洗菜 D淘米 答案: B 向含有 AgNO3、 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出的固体中滴加稀硫酸,有气体生成,则滤出的滤液中的溶质为 ( ) A有 AgNO3、 Fe (NO3)2 B有 Cu(NO3)2、 Fe (NO3)2 C只有 Fe (NO3)2 D有 AgNO3、 Cu(NO3)2、 Fe (NO3)2 答案: C 下图为实验室制取氢气的发生装置。若液面刚好不与锌粒接触而又无酸液可加,要得到氢气可

2、从长颈漏斗中加入适量试剂的一组是 ( ) 食盐水 硫酸钠溶液 氯化钡溶液 碳酸钠溶液 A B C D 答案: A 某两种物质在光照条件下能发生反应,其微观模型示意图如下,相同小球代表同种原子,原子间的短线代表原子的结合。下列从图示获得的信息中错误的是 ( ) A图示中共有 4种分子 B图示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C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D说明化学反应中原子不可分 答案: C 下列各组离子在水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 ) A Fe2+、 Ca2+、 CO32 、 OH- B Na+、 SO42 、 Cl 、 OH- C Ba2+、 H+、 Cl 、 OH D Ag+、 NH4+、 NO3-、 OH 答

3、案: B 下列图象对应叙述关系正确的是( ) A向 PH=3的溶液中加水 B一定质量的稀盐酸与锌粒反应 C向 H2SO4和 CuSO4混合溶液中加NaOH溶液 D煅烧一定质量的石灰石 答案: C 日常生活中遇到的下列污垢,不宜用盐酸清洗的是( ) A保温瓶内的水垢 B玻璃水槽内的黄色铁锈斑 C不锈钢茶杯内的茶垢 D盛石灰水的试剂内壁的白色固体 答案: C A、保温瓶内的水垢主要成分是碳酸钙与盐酸会反应,即CaCO3+2HCl=CaCl2+H2O+CO2; B、铁锈的主要成分是三氧化二铁与盐酸时会发生如下反应Fe2O3+6HCl=2FeCl3+3H2O; C、不锈钢茶杯的主要成分是铁,能和盐酸反

4、应损坏茶杯,所以不能用盐酸除茶杯内的水垢; D、盛石灰水的瓶内壁上的白色固体为碳酸钙,能和盐酸反应 故选 C 三国时的 “红脸 ”关云长与北宋时的 “黑脸 ”包公本是互不相干的著名历史人物,一首描述某一化学实验过程的诗将两人联系在一起,诗的内容如下: “包公静卧水晶房,轻风迎面喜洋洋,忽然一阵烈火起,烧得包公变云长,云长急令退烈火,只留轻风吹暖房。 ”诗中的 “包公 ”是指黑色 CuO 粉末, “云长 ”指的是红色的铜,则轻风是指( ) A C B CO2 C O2 D H2 答案: D 除去下列各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选用的试剂及操作方法均正确的是( ) 项目 物质 杂质 (少量 ) 试剂 操作

5、方法 A KNO3 MnO2 足量的水 溶解、过滤、蒸发 B H2 水蒸气 适量的 NaOH溶液 洗气 C 硝酸 盐酸 过量的硝酸银溶液 过滤 D CO2 CO O2 点燃 答案: A 小丽同学用连线的方式对某一主题知识进行如下归纳,其中有错误的一组是( ) A.性质与用途 天然最硬的物质 镶玻璃刀头 熟石灰呈碱性 改良酸性士壤 B.生活常识 防菜刀生锈 用湿布包起来 取暖防中毒 煤炉上放一壶水 C.元素与人体健康 人体缺碘 甲状腺肿大 人体缺氟 易生龋牙 D.环保与物质的利用 减少白色污染 使用可降解塑料 减少水质污染 禁止生产含磷洗衣粉 答案: B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答案: D 高

6、铁酸钾(化学式 K2FeO4)集氧化、吸附、凝聚、杀菌灯功能于一体,目前被广泛应用于自来水净化处理领域。高铁酸钾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 ( ) A +6价 B +5价 C +3价 D +2价 答案: A 在鸡蛋清中滴入无色酚酞试液显红色,滴入紫色石蕊试液显蓝色,由此可知,鸡蛋清的 pH值在 pH标准比色卡的区域可能是 ( )答案: D 小轩同学在实验室中测定某稀硫酸溶液的 pH,他的实验操作如下:先用蒸馏水将 pH试纸润湿,然后用玻璃棒蘸取待测试液于 pH试纸上进行测定,你认为小轩同学这样测得的结果与该溶液的实际 pH比较 ( ) A偏低 B不变 C偏高 D无法判定 答案: C 下图所示微观变化的

7、化学反应类型,与下列反应的反应类型一致的是( ) 答案: B 下列反应中属于中和反应的是 ( ) A Na2CO3 2HCl= 2NaCl H2OCO2 B SO2 2NaOH= Na2SO3 H2O C 2NaOH H2SO4= Na2SO4 2H2O D Zn CuSO4=ZnSO4 Cu 答案: C 感受厨房中的科学 根据你的生活体验,下列叙述符合实际的是( ) A食醋的 pH , 计算题 现代生活中,人们越来越注意微量元素的摄入。血红蛋白中的铁是人体内氧的输送者,缺铁易患贫血。 (1)一种添加了营养剂的 “铁强化 ”酱油已经面市。根据卫生部铁强化剂添加标准,每 100mL酱油中铁营养剂

8、添加量是 200mg,该营养铁元素质量分数为 12.5%。根据实验测得,酱油中铁只有 10%能被人体吸收,以某人一天使用 16mL该酱油计算,他一天从酱油中吸收的铁元素是多少毫克? (2)某贫血患者除正常饮食吸收铁元素外,还需服用含铁元素的某种药物。若治疗一个疗程需补充 1.12g铁元素,则服用药物中的铁元素相当于需要硫酸亚铁晶体 (FeSO4 7H2O)多少克? 答案:( 1)解: 16/100200mg12.5%10%=0.4mg ( 2分 ,列式和结果各1分) ( 2) 1.12gFe/ FeSO4 7H2O =1.12g56/278 =5.56g ( 2分 ,列式和结果各 1分) 简答

9、题 某同学设计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进行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试回答 : (l)该装置存在的一个主要问题是 。 (2)实验开始时 ,是先给氧化铜加热 ,还是先通人一氧化碳 ( 3)实验过程中 ,图中 A处能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答案: (1)缺少尾气的处理装置 ,而把一氧化碳直接排放到空气中了。 (2) 先通入一氧化碳 (3)黑色的固体逐渐变成亮红色的固体 , CuO+CO Cu+CO2 探究题 人体的汗液有咸味。小庭和小怡同学猜测汗液中可能含有氯化钠,为此她们准备做探究实验。她们想到两种提取汗液的方法,方法一:用胶头滴管直接吸取足量汗液转移到烧杯中,再加入适量

10、蒸馏水稀释;方法二:用出汗的手在盛有自来水的容器中清洗,再将清洗后的自来水部分转移到烧杯中。其中方法 是正确的。 在老师指导下,她们用正确的方法提取汗液,进行以下实验: ( 1)用试管取适量提取液,滴入硝酸钡溶液,没有出现白色沉淀,说明汗液中 (填: “有 ”或 “无 ”)硫酸和硫酸盐。 ( 2)用试管取适量提取液,滴入硝酸银溶液,发现有白色沉淀出现,加入稀硝酸后沉淀不溶解。由此可推测该白色沉淀物的化学式是 。 ( 3)将适量提取液倒入蒸发皿中加热蒸发,出现类似食盐的小颗粒。 你认为她能否仅凭上述三步实验得出 “这些小颗粒就是氯化钠 ”? 答案:方法一 或一 ( 1)无 (2) AgCl (3

11、) 不能 由于大量使用一次性塑料方便袋而造成的 “白色污染 ”已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某化学 研究小组的同学对某种塑料袋的组成进行分析研究 (资料显示该塑料只含 C、 H两种元素 )。他们设计了图 18所示的实验装置,使该塑料试样在纯氧中完全燃烧,观察实验现象、分析有关数据、推算元素含量。 (1)实验装置中有一处明显错误,请指出错误处,并写出(或在答题卷上画出正确图并用字母标注上哪一个装置)改正方法 (2) 装置 F的作用是 . (3) 若装置 C的玻璃管中放入的塑料试样质量为 5.9g,塑料试样充分燃烧后,装置 D 增重 7.2g,则该塑料试样中含氢元素的质量为 g;假设塑料的组成为 Cx

12、Hy,则装置 C 的玻璃管中反应 的化学方程式为 (化学计量数用含 x、 y的代数式表示,且可以是分数 ) (4)若装置中没有连接装置 B,将使该塑料试样中氢元素的质量测算结果 ( 填 “偏小 ”、 “ 偏大 ”或 “无影响 ” ) 答案: (1) B B中左边的导管应伸入液面下,右边的导管稍伸进瓶塞不能伸入液面下 (2) 防止空气中 CO2对实验的干扰 (3) 0.8 , CxHy+ (4x+y)/4O2=xCO2 +y/2H2O(其它合理答案:也可 ) (4) 偏大 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会产生二氧化碳,小明猜想:种子的萌发过程可能也会产生二氧化碳,他设计了如 图实验装置。打开 D 装置中的阀

13、门,水位下降,空气就会依次进入装置。 A B C D ( 1)按照实验设计意图,如果观察到 C装置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现象,则小明的猜想是正确的。但思维严密的小庭却认为实验还有漏洞,她建议在 ( 选填:AB、 BC 或 CD)之间再增加一个 C装置,就可以弥补上图实验设计的不足,那么,改进后的实验装置中,当观察到 现象时才能证明小明的猜想是正确的。 ( 2)请指出 D装置的一个优点: 。 答案: (1)AB, AB之间装置中的澄清石灰水不变浑浊而 BD之间装置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2)可以通过控制水流的速度来控制空气通入的速度;可以收集气体;防止外界的气体从右侧进入 C装置等 (答出一点即可

14、) 小明发现家中一枚戒指生满了铜绿,他和同学利用这枚戒指展开了研究性学习。 查阅资料 真金在空气中不会生锈,生满铜绿的 “金戒指 ”材质为铜锌合金; 铜长期露置在潮湿的空气中能生成铜绿,其主要成分是碱式碳酸铜,碱式碳酸铜受热易分解生成 CuO、 H2O 和 CO2。 据上述资料可推知,碱式碳酸铜由 种元素组成。 实验探究 将该枚戒指加入过量稀盐酸中,有气泡产生,溶液由无色逐渐变为蓝绿色。 ( 1)小明认为:气 体中除了含有 CO2,还可能含有少量 。 ( 2)小红认为蓝绿色溶液中的溶质只有氯化锌。小华认为溶液中的溶质除了氯化锌外, 还应该含有 、 。他取适量上述蓝绿色溶液,加入光亮的铁片,观察

15、到了现象: , ,证实了自己的观点。 ( 3)小娟取适量新制的 FeCl2溶液,加入锌粒,一段时间后,溶液颜色变浅。结合小华的实验可推知:铁、锌、铜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弱到强的顺序是 。 ( 4)小明想进一步探究 “金戒指 ”中铜元素的含量,取一枚同材质的 “金戒指 ”,称得质量为 3.8g。在老师的指导下,将 “金戒指 ”经浓硝酸氧化、碱化等步 骤处理后,最终得到纯净的氧化铜,称得质量仍然为 3.8g(实验过程中铜元素损失忽略不计)。则 “金戒指 ”中铜元素的质量分数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 答案:(或四等) ( 1分) H2 ( 1分) HCl , CuCl2(答案:可互换) (各 1分 ,

16、共 2分) 有气泡产生 有红色物质析出(溶液颜色变浅)(答案:可互换)(各 1分 ,共 2分) Cu、 Fe、 Zn(或 Cu Fe Zn) ( 1分) CuO 中 Cu% 64/(64 16)100% 80% ( 1分) 3.8gCuO 中 mCu 3.8g80% 3.04g ( 1分) 据 Cu元素守恒知: 3.8g“金戒指 ”中 mCu 3.04g “金戒指 ”中 Cu% 3.04g/3.8g100% 80% ( 1分) 推断题 有一包固体混合物,可能由硝酸钠、硝酸钡、氯化钙、碳酸钾中的一种或几种混合而成。为了确定其组成成分,进行如下实验: 请分析上述实验,完成下列问题: ( 1)原固体

17、混合物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 。 ( 2)白色沉淀 A中加入稀盐酸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 ( 3)原固体混合物中一定不含有的物质是 。 答案: (1)硝酸钡、碳酸钾 ( 2) BaCO3+2HCl=BaCl2+ H2O+CO2 (3) 氯化钙 信息分析题 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在测定由 NaCl和 Na2CO3形成的固体混合物组成时,进行了以下实验:取 40 g固体混合物配成溶液,平均分为四份,然后分别加入一定质量分数的 CaCl2溶液,实验数据见下表: 实验一 实验二 实验三 实验四 原固体混合物质量 g g g g 加入 CaCl2溶液质量 g g g g 生成的沉淀的质量 g g g 请分析表中

18、数据回答并计算 ( 4)要求写计算过程 ( 1)生成的沉淀是(填写化学式) 。 ( 2) 10g原固体混合物配成的溶液和足量 CaCl2溶液反应,最多生成沉淀质量为 g。 ( 3) = g。 ( 4)原固体混合物中 NaCl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答案: (1)CaCO3 ( 1分) (2)5 ( 1分) (3) 4 ( 1分) ( 4) CaCl2 + Na2CO3 = CaCO3 + 2NaCl 106 100 x 5g ( 1分) ( 1分) x = 5.3g ( 1分) 固体混合物中 NaCl的质量分数是 : 100% = 47% ( 2分 ,列式和结果各 1分) 锂元素 (元素符号为 Li)及其所形成的化合物,在通讯和航空航天领域中具有极其重要的用途。它的化合物氢氧化锂 (LiOH)是一种易溶于水的白色固体,有辣味,具有强碱性和腐蚀性。 (1)写出氢氧化锂的一条物理性质 ; (2)下表是部分物质的溶解性表,运用此溶解性表并结合你对复分解反应发生条件的理解,从表中选出一种盐,该盐能和 LiOH发生复分解反应,请你写出该盐的化学式: 。 OH- CO32- SO42- NO3- Ba2+ 溶 不 不 溶 Cu2+ 不 不 溶 溶 Li+ 溶 微溶 溶 溶 答案:白色或固体或辣味或易溶于水, CuSO4或 Cu(NO3)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