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届贵州省凯里市大风洞正钰中学中考预测(二)历史卷(带解析).doc

上传人:towelfact221 文档编号:306254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58.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届贵州省凯里市大风洞正钰中学中考预测(二)历史卷(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2012届贵州省凯里市大风洞正钰中学中考预测(二)历史卷(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2012届贵州省凯里市大风洞正钰中学中考预测(二)历史卷(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2012届贵州省凯里市大风洞正钰中学中考预测(二)历史卷(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2012届贵州省凯里市大风洞正钰中学中考预测(二)历史卷(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2 届贵州省凯里市大风洞正钰中学中考预测(二)历史卷(带解析) 选择题 19世纪 40年代下半期,广州对外贸易出现下降趋势(见下图)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广东人民拒绝使用洋货 B南京条约签订后开放五口通商 C鸦片战争后中外贸易缩减 D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鸦片战争影响的认识,根据所学知识, A项表述错误, B项正确, 1842年,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了南京条约,五口通商后,外国商品潮水一般涌入中国,冲击了中国的对外贸易,导致广州外贸出现下降的趋势, C项错误,鸦片战争后英国对中国的贸易增加了, D项错误,清王朝闭关锁国的时候,仅留广州一地和外国通商,

2、本题选 B。 考点:鸦片战争的影响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察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外国强迫清政府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它使中国开始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中国也开始步入近代,对中国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许多方面都产生了重要影响,同学们要追识记和理解 。 由 “原则民主 ”向 “程序民主 ”演进,是近代美国民主政治制度的突出特点。为美国 “原则民主 ”(指自由、平等原则 )奠定思想基础的文件是 A人权宣言 B权利法案 C独立宣言 D 1787年宪法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美国独立战争的认识,题目中的关键信息是 “由 “原则民主 ” (指自由、平等

3、原则 )向 “程序民主 ”演进, 1776年 7月 4日大陆会议在费城正式通过独立宣言。它提出平等,自由的思想,标志着英国在北美的殖民地和英国正式分裂,走向独立建国的道路, A是法国大革命时期颁布的法律文献, D是英国光荣革命后颁布的限制君权的法律文献, D是美国独立战争结束后,颁布的一部宪法,本题选 C. 考点:美国的独立宣言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察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独立宣言用法律形式巩固了资产阶级革命成果,宣布了美国脱离英国统治而独立,提出平等,自由的思想,是美国独立战争时期重要的法律文献, 1776年 7月 4日被定为美国国庆日,解答此题,学生首先要对题目中的信息分析清楚

4、,然后在结合所学知识得出答案:。 列宁的新经济政策 A使苏联由传统的农业国变成了强盛的工业国 B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 发展 C其重点发展重工业 D是苏俄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实行的经济政策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俄国经济恢复的认识,根据所学知识,三年内战结束后,苏联实行了新经济政策,通过一定限度内的恢复和发展资本主义,发展市场经济,使俄国经济得到了恢复和发展, A项是苏联通过两个五年计划的建设实现的, C项是在一五计划中优先发展的, D项表述错误,新经济政策是在一战后实行的经济政策,本题选 B。 考点:苏俄的新经济政策 点评:本题难度较大,考察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和分析理解能力,

5、新经济政策是俄国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上有效探索,它以市场和货币关系,通过一定限度内的恢复和发展资本主义来巩固苏维埃政权,发展俄国的社会主义经济,苏俄在 1921 年 3 月开始实行经济政策,后来在 1936 年被斯大林模式取代。 下列出现在三次科技革命中的成果及其发明者,联系错误的一组是 A第一次科技革命 蒸汽机车 史蒂芬孙 B第一次科技革命 改良蒸汽机 瓦特 C第二次科技革命 汽车 卡尔 本茨 D第三次科技革命 相对论 爱因斯坦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三次科技革命成果的认识,根据所学知识,第一次工业革命中的交通工具方面, 1814年,史蒂芬孙发明的蒸汽机车试车成功, A正确

6、,第一次工业革命中,瓦特改良了蒸汽机, B正确,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德国人卡尔 本茨发明了汽车, C正确,所以,本题选 D。 考点: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察学生对历史知识点的识记能力,三次科技革命都改变了世界面貌,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同时也带来了环境,生态等一系列问题,三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同学们要熟记,三次工业革命的发明:第一次:蒸汽机,火车,汽船,第二次:内燃机,汽车,电灯,飞机,第三次:电子计算机,互联网。 俄国农奴制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的共同之处是 A从根本上改变了旧的政治体制 B优先进行经济制度的改革 C采取自上而下的方式进行 D通过资产阶级革命的方式进行变革制度

7、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俄国 1861年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的比较的认识,根据所学知识分析题目,改革前两国都是落后的封建国家,两国改革后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但都还保留了旧的政治体制,方式都是自上而下的改良方式,改革后都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改革后都改变了社会性质,由原来的封建社会变成了资本主义社会,日本通过明治维新摆脱了民族危机,但俄国当时没有民族危机,本题选 C。 考点:俄国 1861年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的比较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察学生比较历史问题的能力,比较题要找出比较项,两个变法都有变法的目的,性质,措施和结果以及意义影响等,找出比较 项然后再进行分析判断,最后得出正

8、确的答案:。 赫鲁晓夫 “是徘徊在新旧时代十字路口的一名代表人物,它的一只脚跨进了新时代,而另一只脚又由于历史的原因,仍然深陷在旧时代的泥淖之中而不能自拔。 ”这里 “仍然深陷在旧时代的泥淖之中而不能自拔 ”的主要是指 A不能改变农业水平落后的局面 B不能从根本上摆脱斯大林模式的束缚 C改革难以使苏联重工业得到发展 D改革在理论上不能取得重大突破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苏联改革的认识,根据所学知识,苏联在斯大林时期形成了高集中的政治和经济体制,这种体制使经 济缺乏活力, 20世纪八九十年代,苏联开始了改革,先后经历了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的改革,但都失败,失败的根本原因是对苏联高度

9、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不能从根本上触动,对斯大林模式只是小修小补,最终使苏联改革进入死胡同,后来又经历了戈尔巴乔夫的改革, 1989年,苏联解体,分裂成诸多国家, A项和题意不符, C项表述错误, D项不符合题意,本题选 B。 考点:赫鲁晓夫的改革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察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和分析理解能力,斯大林时期形成的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对苏联社会的影响很大,它造成苏联农重轻比例严重失调,严重 影响了苏联人民的生产生活,戈尔巴乔夫的改革最终导致苏联解体,社会主义运动遭到巨大挫折,这给我国的改革开放提供了教训,所以我国的改革始终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社会主义道路,才取得了今天这样的成就。 世

10、界大战后期,使德军陷入苏军和英美盟军东西夹击的军事行动是 A凡尔登战役 B诺曼底登陆 C北非登陆 D斯大林格勒战役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诺曼底登陆的认识,根据所学知识, 1944年 6月,盟军官兵在英国南部海岸集结进行了诺曼底登陆战役,诺曼底登录战役的成功,使德国陷入东西两线作战的境地,加速了德国法西斯的灭亡, A项是一战的战役, B项是二战时期苏非洲战场的战役, D项是二战也是整个二战的转折点的一次战役,本题选 B。 考点:诺曼底登陆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察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一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面对共同点威胁,世界人民团结一致,共同作战,最终取得世

11、界了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二战的教训告诉我们:和平来之不易,我们要倍感珍惜,诺曼底登陆是教材的基础知识也是考试命题的重点, 同学们要重点识记和理解。 小明准备撰写一篇关于 “冷战 ”的历史小论文。以下哪些词汇应该出现在他的论文当中 A “铁幕 ”演说杜鲁门主义北大西洋公约 B “铁幕 ”演说北大西洋公约朝鲜战争 C雅尔塔会议杜鲁门主义北大西洋公约 D雅尔塔会议马歇尔计划欧共体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冷战政策的认识,根据所学知识, 1946年 3月 ,英国前首相丘吉尔在美国富尔顿发表的反苏、反共演说 ,又称铁幕演说正式拉开了 冷战的 序幕,杜鲁门主义的提出是冷战开始的标志,马歇尔计划

12、的实施是杜鲁门主义的具体运用,北 约和华约的成立把冷战推向高潮, 19世纪 90年代,苏联解体标志着冷战结束,因此排除 B,C,D三项,本题选 A。 考点:冷战政策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察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 “冷战 ”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为遏制共产主义运动,维护和巩固资本主义秩序采用的手段,其特点就是为了遏制共产主义,采用除战争外的任何手段。冷战 政策的内容及标志同学们要熟记: 1:丘吉尔发表 铁幕演说 揭开冷战序幕标志, 杜鲁门主义 的提出标志冷战正式开始, 马歇尔计划 是冷战的具体运用和实施,目的是稳定欧洲资本主义秩序,控制欧 洲,北约集团成立( 1949),与 “华

13、约 ”对峙,冷战达到高潮,造成了世界不安宁,但双方势均力敌,都不敢轻易动武 下面是二战后美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变化表。对该表反映的美国经济发展状况的描述,较为正确的是 年 份 1950 1955 1965 1975 1982 1985 1994 1999 国内生产总值 年均增长率( %) 8.7 5.6 6.3 0.8 1.9 3.3 3.9 4 A.一直萎靡不振 B.保持繁荣稳定 C.起伏变化明显 D.保持攀升势头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二战后美国经济发展变化的认识,阅读题目表格,发现美国从 1950 年到 1999 年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处于不稳定的变化状态,有时高,有

14、时低,甚至还出现 1975年负增长的情况,根据表格信息判断,美国从 1950 年到 1999 年经济的发展状况是起伏变化明显, A,B,D 三项不符合题意,排除,本题选 C。 考点: 50年代到 90年代美国经济的变化情况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察学生对表格信息的解读和对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解答表格题,首先要仔细阅读表格信息,找出解题有用的信息,然后结合表格中的有用信心和教材 知识相连接,最后在分析判断得出正确答案:。 美国本土生产的香蕉虽然仅占世界总产量的 0.02,但其水果跨国公司却控制了世界 66的香蕉供应。 20世纪 90年代,欧盟委员会给予欧洲生产商的香蕉优惠政策,使美国公司的香蕉进

15、入欧洲面临关税、配额和销售的障碍。对欧盟的这种做法理解正确的是 欧盟要保护成员国利益 欧盟成员国之间步调一致,互相帮助 欧盟对外尽量用 “一个声音说话 ” 欧盟不愿与美国进行经济交往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欧盟成立的认识,题目材料反映的是欧盟为了恢复和发展经济;摆脱美国的控制(或欧洲各国不想沦为超级大国的附庸),促进各国的交流和合作以及有利于欧洲经济的发展以实现 “欧洲成员国之间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题目中的 欧盟不愿与美国进行经济交往明显表述错误,应排除,本题选 B。 考点:欧盟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察学生解读材料信息和对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欧盟的成立和不断

16、扩大,对美国的霸权提出了挑战,也对世界政治经济格局产生了重大影响,欧盟在世界经济力量中占据一极,推动了世界向政治,经济多极化的趋势 发展,同学们要对欧共体和欧盟的成立的时间,步骤,意义影响重点掌握。 下列史实对促进民主与法制建设起到积极作用的是 1789年法国人权宣言的通过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1949年 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制定的共同纲领 1982年 12月通过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促进民主与法制建设起作用的史实的认识,该题是组合型选择题,用排除法解答最简洁,根据所学知识,题目中的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错误, 一战给

17、人民带来了灾难,破坏了社会经济,排除 后,得出答案: B。 考点:促进民主与法制建设的法律文献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察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民主与法制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充满了曲折性,但无论是资产阶级还是无产阶级都不断的通过立法来推动民主和法制的进程,人权宣言,共同纲领和 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都反映了民主和法制的进程不断发展,这三个法律文件是教材的基础知识,也是考试命题的重点,同学们要注意识记和理解。 对于当今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表述不准确的是 A两极格局解体,促进了世界多极化趋势 B虽矛盾和冲突不断,但总的趋势是走向缓和 C是战胜国意志强加给战败国而导致的国际格局变化 D有

18、利于抵制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维护世界和平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的认识,根据所学知识,二战后形成了美苏对峙的两极格局,两极格局下,虽然矛盾重重,但总的趋势是走向缓和, 20世纪末期,东欧巨变,苏联解体,标志着两极格局结束,世界向着多极化趋势发展,因此, A, B两项正确,两极格局结束后,俄罗斯,中国,日本,欧盟的经济实力不断增长,对美国的霸权地位和强权主义提出挑战和抵制,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因此 D项正确, C项表述错误,一战的凡尔赛 -华盛顿体系是战胜国意志强加给战败国而形成的国际格局,两极格局是美苏在雅尔塔会议上确立并战后形成的国际关系格局,本题选 C。

19、 考点: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察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和理解能力,国家实力是一个国家能否在国际舞台上发挥作用的关键,我们一定要坚持改革开放,发展我们的经济,欧盟的成立使我们认识到团结合作的重 要性,我们应当积极抓住机遇,积极参与,趋利避害,防范风险,勇敢地迎接挑战。日本经济的飞速发展给我们的经济建设提供了借鉴,在发展经济中一定要根据国情制定经济政策,大力发展科技教育,引进外资,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文明富强的新中国而奋斗。 下列图示能够准确全面表述各事件之间相互关系的是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启蒙运动的影响的认识,根据所学知识,启蒙运动直接推动了法国大革命

20、,美国独立战争受启蒙思想影响,并证明启蒙思想家提出的思想观点及社会学说的可行性。法国大革命从根本上动摇了欧洲的封建专制制度的基础, 有力地推动了欧洲资产阶级及拉丁美洲的民族独立的运动。法国大革命受美国独立战争的推动。也影响了拉丁美洲的独立运动,美国独立战争对法国大革命和位丁美洲独立革命起了重大推动作用, A项是个简单的影响过程,不能表达它们之间的关系,错误, B, D项表达错误,它们之间的关系混乱,因此,本题选 C。 考点:启蒙运动和法国,美洲资产阶级革命的关系 点评:本题难度较大,考察学生对历史知识关系的识记和分析理解能力,该题历史线索多,知识点之间的关系复杂,稍微不慎 ,就会选错答案:,解

21、答此题,一要求学生对相关的历史知识(如这几个知识点 的意义影响)相当熟悉,二是要求学生对这些知识点之间的关系要分析判断的非常准确才能得出正确答案:。 2009年是我国澳门回归 10周年纪念。我国能够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的根本原因是 A我国综合国力的大大增强 B “一国两制 ”伟大构想的可行性 C我国同各国的关系空前友好 D祖国统一是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香港,澳门回归原因的认识,根据所学知识,改革开放后,我国的综合国力大大增长,为解决台湾,香港,澳门问题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B一国两制构想是邓小平提出的伟大构想,是指导港澳回归的主要指导思想,但如果没有 A项的

22、综合国力的增强,我们提出再多的构想也不能实现。 C同各国的关系友好跟香港澳门能够回归的原因的关系不大。 D项只是反映了中国人民的美好愿望,但如果没有坚强的实力做后盾,愿望只是一种空想,根本无法实现,因此,本题选 A. 考点:澳门回归的原因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察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和分析理解能力,香港、澳门回归后的事实充分证明,实力是处理国家关系的先决条件,落后就要挨打,弱国无外交是旧中国给我们的最大警示,所以,我们要坚持改革开 放,把我们的祖国建设的更加强大, “一国两制 ”方针是条件,是具有强大的生命力的,香港、澳门顺利回归以后的发展充分证明, “一国两制 ”已经首先在解决香港、澳门问题

23、中得到了成功的运用,并为解决其他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可供借鉴的宝贵经验。 2009年 2月,法国佳士得拍卖行非法拍卖圆明园鼠首和兔首铜像的消息引起了海内外华人的极大关注。 “圆明园鼠首和兔首铜像 ”流失海外是在 A鸦片战争期间 B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C甲午中日战争期间 D八国联军侵华期间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罪行的 认识,题目以 2009年,法国佳士得拍卖行非法拍卖圆明园鼠首和兔首铜像的消息为素材命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攻进北京,抢劫了圆明园的国宝其中包括兽首并火烧了圆明园,因此本题选 B。 考点: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在中国的罪行

24、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察学生提取材料信息的能力和分析理解能力,本题以2009年 2月,法国佳士得宣布,将拍卖圆明园鼠首和兔首铜像为素材命题,容易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材料选择题也是考试常见的一种题型,做这种题型的关键是要对材料的有效信息进行提取并结合所学知识解答,提醒同学 们以后在学习中要对教材中的有关图片,材料和诗句等素材,注意分析,理解和把握。 近代中国人民在探索救国救民道路上,经历了向日本、美国和苏俄学习的发展过程。其中向苏俄学习开始于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新文化运动史实的识记能力,新文化运动前期以批判封建思想为主,后期增

25、添了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内容, 191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后,中国看到了希望,开始向俄国学习, 1918年,李大钊创立每周评论,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 A项是地主阶级发起的自救运动 ,B项是资产阶级维新派发动的运动, C 项是资产阶级革命派发起的旨在推翻清政府的革命运动,本题选 B。 考点:新文化运动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察学生对历史问题的识记能力,新文化运动是一场思想运动,前期以科学民主为主,后期以宣传马克思主义为主,教材中的基础知识也是考试命题的重点,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内容,性质和影响也是学生重点掌握和识记的内容。 词汇出现频率的高低可以反映国家政治、经济、文化主题的变化。下列词汇在 20

26、世纪上半期的报刊中经常出现。其中属于 1905年的是 A废除科举制 兴中会成立 定军山拍摄完成 B创办商务印书馆 张謇实业救国 创办新青年杂志 C兴中会成立 废除科举制 京张铁路全线通车 D创办京师大学堂 出现有声电影 定军山拍摄完成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 1905年发生的历史史实的认识,根据所学知识,1905年,清政府实行新政,宣布废除科举制, 1905年,孙中山在香港的檀香山成立兴中会,标志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开始,京师大学堂是 1898年维新变法设立的,张謇实业救国是在辛 亥革命后,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标志着新文化运动开始,京张铁路全线通车是在 1909

27、年,商务印书馆是在 1897年创立的,有声电影是 1910年出现的, 1905年,我国第一部电影定军山拍摄完成,因此本题选 A 考点: 1905年发生的历史史实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察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同学们要注意把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三者结合起来,一般来说,一定时期的思想文化一定会反映当时的政治经济,平时报纸,新闻电影,电视,图片,漫画以信息量丰富,总能找到当时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的影子,解答问题时,出 现政治经济文化的一个方面,一定要从两外两个方面去寻找答案:。 “每一场革命都有它自身的传奇,毛泽东率领数万工农红军所完成的战略转移,就是中国革命史是的伟大传奇 ”。材料所说的 “伟大

28、传奇 ”是指 A北伐战争 B红军长征 C井冈山会师 D抗美援朝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红军长征经过的认识,题目中的关键信息是 “毛泽东率领数万工农红军所完成的战略转移 ”其中的战略转移是红军的长征,根据所学知识,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后, 1934年,红军从江西瑞金出发,开始长征,1935年遵义会议后,红军在毛泽东的正确军事指挥下,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四渡赤水河,爬过雪山,越过草地,最后在甘肃会宁胜利会师,取得了长征的胜利, A项是国民革命时期的高潮事件, C项是毛泽东创建中国革命道路的事件, D 项是新中国成立后发生的保家卫国事件,根据所学知识,本题选 B。 考点:红军长征

29、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察学生的识记能力,本题以长征为题材,重现当时的场景,命题形式灵活,学生的学习兴趣高,另外本题的命题角度还可以把这道题变成组合型选择题,长征的过程属于教材基础知识,学生根据课本能直接得出答案:,属于送分题 。 “介石先生慧鉴: 先生领导全国民族进行空前伟大的民族革命战争,凡我国人无不崇仰。 此物此志,知先生必有同心也。敬祝健康!并致民族革命之礼!毛泽东谨启。民国二十七年九月二十九日。 ”根据材料判断,这封信写于 A北伐战争时期 B抗日战争时期 C重庆谈判期间 D解放战争时期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抗日战争的认识,题目中的关键词句是 “先生领导全国民族进行空前伟

30、大的民族革命战争 ”和 “民国二十七年九月二十九日 ”,解答本题有两个信息可用,一是题目中的 “伟大的民族革命战争 ”根据所学知识是指抗日 战争,二是 “民国二十七年 ”换算成公元纪年是: 1912+27-1=1938年, 1938年是抗日战争时期,因此本题选 B。 考点:抗日战争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察学生对材料信息的解读和分析理解能力, 1937年 7月 7日,日本发动七七事变,全民族的抗战开始,国民党的抗战态度也发生了变化,抗战初期,国民党积极抗战,在正面战场连续组织了几次大规模的会战如淞沪会战,太原会展,武汉会战,徐州会战等等,阻止了日本大规模的进攻,也为八路军,新四军开辟敌后抗日根

31、据地创造了条件。 2008年 11月 3日,大陆海协会会长陈云林率团踏上 宝岛台湾。这次历史性的访问,显示两岸交往已进入制度化协商阶段,也表明两岸关系已有实质性突破。近代以来,台湾与大陆的关系经历了分离 统一 分离的过程,这一过程与下列哪些事件直接相关 马关条约签订 辛丑条约签订 抗日战争胜利 渡江战役胜利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台湾和祖国大路关系的认识,根据所学知识, 1895年马关条约规定:割辽东半岛,台湾岛,澎湖列岛及附属岛屿给日本,从此台湾和祖国分离, 1945年,抗日战争的胜利,台湾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1949年,人民解放战争以秋风扫落叶之势追剿国民党军

32、队,蒋介石败退台湾,造成了祖国和大陆的重新分离直到现在,辛丑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本题选 A。 考点:台湾和祖国大陆的关系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察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台海两岸人民都是炎黄子孙,实现和平统一是两岸人民的共同心愿,台湾人民历来为了维护祖国和领土的主权完整不懈的斗争,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历史上有两次国共合作,历史上的国共合作,合则双赢,分则不利的事实警示 着两岸同胞,和平统一是两岸同胞的共同心愿,现阶段,加强联系,加强合作,是当务之急。 解放战争仅仅进行了一年,敌我形势就出现了根本性的转变;战争进行了三年,中国人民就在这场伟大的战争中获

33、得最后胜利。出现这种局面的原因不包括 A国民党统治腐败、政治孤立 B共产党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C得到美国的援助和支持 D共产党有科学的指导思想和自己的军队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解放战争胜利原因的认识,根据所学知识, A项正确,国民党统治腐败,政治上陷入孤立是国民党失败的主要原因, B项正确,共产党领导的解放战争是是为人民谋福利的,得到了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C项错误,解放战争中,美国积极支持国民党内战,给国民党军队提供大量的内战物资,因此它不是解放战争中国人民取得胜利的原因, D项正确,中国共产党有毛泽东思想的正确指导和拥有一只自己的人民军队,本题选 C。 考点:解放战争

34、胜利的原因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察学生对历史问题的识记和分析理解能力,经过三年的解放战争,中国人民最终取得了胜利,解放战争的胜利,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终结,也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国从此走上了民 主,独立和富强之路。 有人曾经说:改革开放前,新中国的经济发展模式只有两种,即 “一五 ”建设模式和 “大跃进 ”模式。对 “一五 ”建设模式认识正确的是 A工业和农业并重 B优先发展重工业 C注重市场经济的调节作用 D注重各方面协调发展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我国工业化起步的认识,根据所学知识,为了有计划的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我国制定了第一个五年计划,它的基本

35、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的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的培养建设人才,从 1953年开始,到1957年底,我国基本完成了一五计划的各项建设指标,建立了一大批重工业企业,开始改变我国工业落后的局面,本题选 A。 考点:第一个五年计划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察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一五计划意义重大,它使我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开辟了广阔前途;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造道路;积累了社会主义有计划建设的宝贵经验。 北京晚报在 2008年举行 “影响北京五十年 ”活动中有这样一段介绍:北京晚报 1958年创刊,

36、因为一些原因后来一度停刊,于 1980年复刊 下列各组 口号与上述 “创刊 ”、 “复刊 ”时间相符的是 A “鼓足干劲,力争上游 ”“以阶级斗争为纲 ” B “利用、限制、改造 ” “改革开放 ” C “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拨乱反正 ” D “实现四个现代化 ”“可持续发展 ”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探索建设社会主义和拨乱反正的认识,根据所学知识, A项中的 “鼓足干劲,力争上游 ”符合 1958年的社会状况,但以阶级斗争为纲是 20世纪 60-70年代的思想路线,不符合 1980年的特征,排除, B项利用、限制、改造是 1953年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政策,不符合 195

37、8年的特征,改革开放适合 1980年的社会特征, C项 “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符合 1958年的社会特征, 1980年,从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至 1982年党的十二大 ,中国共产党在这段历史时期的主要任务 是拨乱反正,符合 1980年的社会特征。 D年月日,根据毛泽东的提议,周恩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正式提出四个现代化的战略目标。 1992年 8月,中国政府提出促进中国环境与发展的“十大对策 ”其中就包括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因此,本题选 C。 考点:社会主义建设的总路线和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 考察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总路线的提出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迫切要求

38、改变我国经济文化落后的普遍愿望,随着党对中国社会主义矛盾的错误认识,使得党不能集中全力地搞建设,从而不能把八大的任务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总路线贯彻执行下去, “以阶级斗争为纲 ”的基本路线,后来取代了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地位,偏离了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科学的发展观要求的是可持续发展。也就是说 , 要在发展经济的同时 , 充分考虑环境、资源和生态的承受力 , 保持人和自然的和谐关系 , 实现自然资源的持久利用 , 实现社会的持久发展。 “周恩来并不打算改变任何 个坚持反共立场的领导人的态度,但他改变了会议的航向。 ”周恩来改变万隆会议航向,主要是因为 A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提出了 “求同存异 ”

39、方针 C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D英法美等帝国主义国家没有参加会议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周恩来 “求同存异 ”方针的认识,根据所学知识, A项是周恩来总理于 1953年 12月底在会见来访的印度代表团时中印两国在中国西藏地方的关系问题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项 1955年在万隆会议(亚非会议)上为了改变一些国家对我国的不屑态度,也为了自身发展、和平,而提出 “求同存异 ”的方针。该方针的提出成为解决国家之间的关系准则,促使了万隆会议的圆满成功, C项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是在抗日战争胜利后, D项改革开放后,随着国家实力的增长,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本题选 B。 考点:求

40、同存异方针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察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 “求同存异 ”这个方针不但能在社会制度不同的亚非国家之间架设友好相处的桥梁,也能使得许多本来敌对的国家和平共处,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当然也为新中国国际威望的迅速提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且至今仍然具有重要意义。 改革开放后,我国的就业和社会 保障制度开始调整、变革。以下选项正确的是 从前的 “铁饭碗 ”逐步被打破 自主择业逐渐被人们所接受 开始建立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医疗保险制度改革迈出步伐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我国改革开放后社会就业和保障制度的认识,根据所学知识,改革开放后,我国在农村和城市先后进行了

41、改革,使生产关系更加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逐步扩大了企业自主权,原来的铁饭碗被打破,自主择业成为主流,实行改革开放后 ,我国开始进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 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努力 ,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 的社会保障体系已初步建立起来。我国开始建立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医疗保险制度也逐渐建立并发展起来,因此 都正确,本题选 D。 考点:改革开放后,我国的就业和社会保障制度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察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社会保障首先是治国安邦、稳定社会的根本大计 ,社会保障与社会稳定密切相关。 特别是对处于经济体制转轨和社会结构转型时期的中国 而言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对于维护当时社会稳定、调动

42、广大职工的劳动热情发挥了重 .要作用。 综合题 哥伦布开辟了欧洲到美洲的航线。 1992年 是哥伦布航行到美洲 500周年,欧洲许多国家纷纷举行纪念活动,为其建碑,但也引起美洲印第安人后裔的强烈不满,他们打出一条标语上写: “你们庆祝的是我们的苦难 ”。 (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 “欧洲许多国家纷纷举行纪念活动,为其立碑 ”的主要原因? (4分 ) ( 2)对哥伦布开辟欧洲到美洲的航线,有人歌颂,有人谴责。产生分歧的主要原因是人们出于不同的目的和动机,怀着不同的情感和心态,采用不同的标准和方法看待这一历史事件。客观、公正地评价历史事件应遵循哪些主要标准和方法? (6分 ) ( 3)何理解美洲

43、印第安人后裔的标语 “你们 庆祝的是我们的苦难 ”?( 2分) 答案: ( 1)哥伦布航行美洲以后,欧洲人在美洲的殖民掠夺,给欧洲带来了巨额财富,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共 4分) ( 2) 是否顺应历史发展潮流。 是否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是否符合人民的利益和愿望 把历史事件置于特定的历史环境中加以评价,主观目的和客观作用分别评价 具体历史事件具体分析 全面的观点,一分为二的方法。(共 6 分) ( 3)哥伦布航行美洲以后,欧洲人在美洲的殖民掠夺,给印第安人带来了巨大的灾难。(评分说明:能够回答出其中的一层含义即可, 2分)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 新航路开辟影响的认识,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

44、学知识,解答如下: ( 1)欧洲国家之所以给哥伦布立碑,原因在于哥伦布新航路开辟后,欧洲殖民者开始了殖民掠夺,给欧洲带来了巨大财富,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 2)该题牵涉到对历史问题的评价,评价一个历史问题,我们应采取 是否顺应历史发展潮流。 是否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是否符合人民的利益和愿望 把历史事件置于特定的历史环境中加以评价,主观目的和客观作用分别评价 具体历史事件具体分析 全面的观点,一分为二的方法去认识和评价。 ( 3)根据所学知识和对新航路开辟影响的理解,在 对哥伦布的评价上,欧洲人和美洲人所持的态度不同,解答本题需要学生对哥伦布开辟欧洲到美洲的新航路产生的影响从两个方面认识,

45、对欧洲来说,新航路的开辟给美洲带来才财富,促进了欧洲的发展,所以欧洲人赞誉哥伦布,而对美洲来说,哥伦布到美洲后,大肆掠夺美洲的财富,给美洲带来了灾难,所以反对。 考点:新航路开辟的影响和评价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察学生对新航路开辟的史实,影响和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新航路的开辟是世界历史上的一件大事,在很多方面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是考试命题的重点,本题是材料题,解答材料题一看问题,二是带着 问题读材料,三是联系课本知识分析判断材料反映的是什么历史史实和知识点,最后归纳得出答案: 解读材料,回答问题。( 12分) 材料一: 1462公里,这是从上海到北京的空间距离。然而,从诞生于上海到在北京执掌

46、全国政权,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的奋斗历程,走了整整 28年。多少危急时刻,多少重大关头,中国共产党人以非凡的智慧和勇气,推动了一次次伟大的历史转折。 在历史的关节点上 ( 1)请结合所给材料将下列表格补充完整。( 6分) 重大关头 重要历史事件 伟大历史作用 日出东方 中国革命的面目焕然一新了。 星火燎原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开始。 力挽狂澜 遵义会议 灯塔指引 为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和实现中国光明的前途准备了条件。 开国大典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材料二:从新中国成立到中华民族走上伟大复兴的今天,我们国家又奋斗了 60年。在这 60年间,建设与改革的历程同

47、样光辉而艰辛。社会主义制度建立、改革开放全面推进、科技飞速发展、统一大业向前迈了一大步、外交事业进入崭新时期 不朽的业绩,定格在一个又一个历史的关节点上。 ( 2)建国以来我国在各方面取得成就的国内外有利因素有哪些?( 4分) ( 3)通过以上问题的探究,你从中获得哪些启示?( 2分) 答案: 1)重大事件: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1 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 1 分);中共七大( 1分)。历史作用: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1分);实现了中国的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中华民族开启了新的历史纪元。( 1分)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1分) ( 2)国内: 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 实践相结合,制定出符合中国国情的路线方针政策; 广大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热情在新的社会制度下得到发挥; 我们党审时度势,及时纠正工作中出现的失误,并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和平、稳定的政治环境。国际: 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 有利的国际环境:国际形势趋于缓和,世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