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北京市顺义区中考一模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amazingpat195 文档编号:306623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28 大小:565.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年北京市顺义区中考一模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2012年北京市顺义区中考一模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2012年北京市顺义区中考一模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2012年北京市顺义区中考一模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2012年北京市顺义区中考一模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2年北京市顺义区中考一模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在以下所述的四位科学家中,以其名字命名电阻单位的是 A欧姆 B伏特 C瓦特 D焦耳 答案: A 试题分析:物理学上的很多单位都是以科学家的名字命名的,例如欧姆、安培、伏特、瓦特、焦耳等;欧姆是德国科学家,以他的名字命名了电阻的单位。 A、电阻的单位是以欧姆的名字命名的,符合题意; B、电压的单位是以伏特的名字命名的,不合题意; C、功率的单位以瓦特的名字命名,不合题意; D、功和能的单位是以焦耳的名字命名的,不合题意。 故选 A。 考点:此题考查的是电阻的单位。 点评:在国际单位制中,为了纪念科学家在物理学研究中的杰出贡献,好多单

2、位以他们的名字来命名的,例如:电压 -伏特、电流 -安培、电阻 -欧姆、功和能量 -焦耳、功率 -瓦特、力 -牛顿、压强 -帕斯卡等。 保持平衡状态的某一物体,它所受的力当中有两个互相平衡的力 F1和 F2,如果其中的 F2突然消失,物体可能出现的运动情况是 A物体沿 F1的方向运动,速度逐渐增大 B物体沿 F2的方向运动,速度逐渐减小,最后停止不动 C物体沿 F1的方向运动,速度逐渐减小,最后停止不动 D物体先沿 F2的方向运动,后来又向 F1的方向运动 答案: AD 试题分析: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当物体受平衡力作用时,物体将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如果其中一个力突然消失,物

3、体此时受到的一定是不平衡的力,因此,它的运动状态一定会改变,其改变的情况主要取决于原来物体运动的方向与物体所受合力的方向。据此可对各选项做出逐一分析。 ( 1)如果物体原运动方向与 F1的方向相同,当 F2突然消失。则物体继续沿 F1的方向运动。且速度逐渐加大,速度不可能减小;故 A正确、 C错误; ( 2)如果物体原运动方向与 F2的方向相同,当 F2突然消失,则物体会由于惯性将继续沿 F2的方向运动,速度逐渐减小,直到速度为零,然后它又向 F1的方向作加速运动。故 B错误、 D正确。 故选 AD。 考点:此题考查的是平衡力的知识。 点评:物体受到平衡力的作用时,物体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

4、动状态。 物体受到非平衡力的作用时,物体的运动状态一定发生改变,可能是物体的运动方向发生改变,可能是物体的运动速度大小发生改变,可能是物体的运动方向和运动速度都发生改变。 一个小球由 A点自由下落时,相继经过 B、 C两点,如图所示, AB=BC(忽略空气阻力),则下 列分析中正确的是 A.物体在下落过程中,一定受非平衡力的作用 B.在 AB、 BC 两段内的平均速度相等 C.在 AB、 BC 两段内重力做功相等 D.在 A、 B、 C三点处物体具有的机械能相等 答案: ACD 试题分析:物体只受到一个力的作用,当然是非平衡力,在非平衡力的作用下,其运动状态不断变化(如速度不断增大);在忽略空

5、气阻力的条件下,势能和动能转化时,机械能守恒;重力做功 W=Gh;根据力和距离的大小关系可判断功的大小;由于物体下落时的速度再不断增大,其平均速度也就在增大。 A、物体下落只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作用,一 定受非平衡力,下落的速度不断增大;故 A正确; B、物体只受到重力作用,自 A点到 C点的过程中,速度一直在增大;故 AB段的平均速度一定小于 BC 段的平均速度;故 B错误; C、重力做的功 W=Gh;因为 AB=BC且重力不变,故在 AB、 BC 两段内重力做功相等;故 C正确; D、物体在陆续经过 A、 B、 C 三点时,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而在转化过程中,机械能守恒;故在 A、 B、 C

6、三点处物体具有的机械能相等;故 D正确; 故选 A、 C、 D。 考点:此题考查的是功和机械能的知识。 点评:抓住功的计算方法、机械能守恒条件以及物体受力与运动状 态的关系,可解决此题。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磁场对放入其中的小磁针一定有力的作用 B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时,导体中就一定会产生感应电流 C利用撒在磁体周围的铁屑可以判断该磁体周围各点的磁场方向 D奥斯特实验表明,通电导线周围存在磁场 答案: AD 试题分析:磁体周围存在着磁场,磁体间的相互作用就是通过磁场发生的;当闭合电路的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电路中才会产生感应电流;利用撒在磁体周围的铁屑可以判断该磁体周

7、围的磁场分布;奥斯特是发现电生磁现象的第一人; A、由于小磁针是磁体,故磁场对放入其中的小磁针一定有力的作用,故正确; B、只有闭合电路的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电路中才会产生感应电流,故错误; C、利用撒在磁体周围的铁屑可以判断该磁体周围的磁场分布,据铁屑是不能判断各点的磁场方向的,故错误; D、奥斯特是发现电生磁现象的第一人,奥斯特实验表明,通电导线周围存在磁场,故 正确; 故选 AD。 考点:此题考查的是此题考查的是磁场。 点评:该题注意了解磁场的性质、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磁场的分布及奥斯特实验的理解,是一道综合题,同学们应细心处理。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温度升高越多的物

8、体,吸收的热量越多 B在阳光照射下,地面温度高于湖水表面温度是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 C塑料吸盘能牢牢地吸附在玻璃上,说明分子间存在着吸引力 D物体吸收热量,内能一定增加,温度可能升高 答案: BD 试题分析: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内能的大小跟质量、温度、状态有关。水的比热容大,相同质量的水和其它物质比较,吸收或放出相同的热量,水的温度升高或降低的少。吸盘能吸住玻璃是大气压的作用。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增加,温度不一定变化,也可能是状态的变化。 A、内能的大小跟质 量、温度、状态有关,温度不是决定内能大小的唯一因素,不符合题意; B、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在同样的日照条件下,吸收相同的热量,水的温度变化小

9、,温度低,所以地面温度高于湖水表面温度,符合题意; C、挤出吸盘内的空气,是大气压把吸盘紧紧地压在玻璃上,不符合题意; D、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增加,但温度不一定升高。比如晶体在熔化的过程中吸热内能增加,但温度不变,符合题意。 故选 B、 D。 考点:此题考查的是比热容和热量的计算。 点评:( 1)对水的比热容大的理解:相同质量的水和其它物质比较,吸收或放出相同的热量,水的温度 升高或降低的少;升高或降低相同的温度,水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多。 ( 2)物体的内能发生变化,可能表现在物体的温度变化上,也可能表现在状态的变化上。 如图所示,质量为 70kg的小刚站在高台上通过滑轮组匀速提升货物。 第一次

10、提升货物的质量为 100kg,第二次提升货物的质量为 200kg。小刚第二次提升货物时对滑轮组做功的功率为 220W。已知滑轮 A、 B的质量均为 4kg,滑轮 C的质量为 8kg,绳重及滑轮的摩擦均可忽略不计, g取 10N/kg。关于小刚提升货物的分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第一次提升货物过程中滑轮组的机 械效率约为 83.3% B.第一次提升货物时,小刚对高台的压力为 500N C.第二次提升货物时,货物上升的速度为 0.4m/s D.第二次提升货物时,小刚对高台的压力为 800N 答案: A 试题分析:小刚对高台的压力等于他的体重加上绳子对他的拉力,首先分析在B处向上的拉力 FB,此

11、时,货物重和 C动滑轮重由三股绳子承担,故,其次在 B处又是一个动滑轮,有两股绳子承担 FB处向下的拉力和 B动滑轮的重,即小刚受到向下的拉力为 ,最后分析小刚对高台的压力 F=G 人 +F 拉 ;机械效率 ;根据公式计算出拉力上升的速度,再利用公式 计算出货物上升的速度。 A、 第一次提升货物时,在 B处的拉力为小刚受到向下的拉力为小刚对高台的压力 F=G 人 +F 拉 =m人 g+F 拉 =70kg10N/kg+200N=900N 故选项 A错误 B、第一次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故选项 B正确 C、第二次的拉力 F 拉 ,在分析选项 D的过程中应当能够解出, F 拉 =366.5N,根据公式

12、故选项 C错误 D、根据 A的解法,同样能够解出第二次小刚对高台的压力为 1066.5N 故选项 D错误 故选 B 考点:此题考查的是滑轮组的计算。 点评:在此题中,结构比较复杂,学生分析起来可能比较困难,因此,可让学生把两个滑轮组分解开来分析,把复杂问题简单化,明了化。公式 P=Fv的应用应当引起学生的注意。 如图所示。将圆台形状的容器放在水平桌面上。容器装 2kg水时,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是 p0;装 3kg水时,刚好把容器装满,此时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是 2p0,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力为 F,则 A容器如图甲, F 30N B容器如图甲, F 30N C容器如图乙, F 30N D容器如图乙,

13、F 30N 答案: D 试题分析:先确定容器形状:若容器为圆柱形,容器装 2kg水改为 3kg水,压强将变为 1.5p0;若容器为甲图,容器装 2kg水改为 3kg水,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将小于 1.5p0;若容器为乙图,容器装 2kg水改为 3kg水,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将大于 1.5p0;通过比较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力与水重的关系分析判断:上口大、下口小,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力小于水重;上口小、下口大,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力大于水重;直壁容器,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力等于水重。 ( 1)若容器为圆柱形,容器装 2kg水改为 3kg水,压强将变为 1.5p0;若容器为甲图,容 器装 2kg水改为 3kg水,水深变

14、化量比圆柱形容器小,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将小于 1.5p0;若容器为乙图,容器装 2kg水改为 3kg水,水深变化量比圆柱形容器大,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将大于 1.5p0;由此可见容器如图乙; ( 2)如乙图放置,水对容器底的压力: F=ps=ghs G, F 乙 30N。 故选 D。 考点:此题考查的是液体的压强和压力。 点评:上口大、下口小的容器,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力小于所装液体重;上口小、下口大的容器,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力大于所装液体重;圆柱形、长方体或正方体直壁容器,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力等于 所装液体重。 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不变,闭合开关 S后,滑动变阻器滑片自 a向 b移动的过程中 A电压表

15、V1示数变大, V2示数变大,电流表 A的示数变大 B电压表 V1示数变小, V2示数变大,电流表 A的示数变小 C电压表 V1示数不变, V2示数变小,电流表 A的示数变大 D电压表 V1示数不变, V2示数变大,电流表 A的示数变小 答案: B 试题分析:电路的动态分析问题,是中考热点题型之一,首先要弄清电路的连接情况,定值电阻 R1与滑动变阻器 R2串联, V1测 R1的电压, V2测 R2的电压,然后根据欧姆定律来分析各表变化。 方法一:滑动变阻器滑片自 a向 b移动的过程中, R2的电阻变大 电路的总电阻就变大 由于电源电压不变,导致电路中的总电流变小 电流表 A示数变小 依据 U1

16、=IR1, R1不变, I变小,所以 U1变小 电压表 U1示数变小 依据U2=U-U1,电源电压 U不变, U1变小,所以 U2变大。 方法二:串联电路中 ,即电压与电阻成正比,当滑动变阻器滑片自 a向 b移动的过程中, R2占总电阻的比例增大,分得电压也增大; R1占总电阻的比例减小,分得的电压也减小;电路中的电流随总电阻的增大而减小。 故选 B。 考点:此题考查的是动态电路的分析。 点评:电路的动态分析问题,解题之前要弄清: 看懂电路图,弄清各电表测量哪些用电器的哪些物理量; 弄清改变电阻的方法,利用滑动变阻器改变电阻还是利用开关改变电阻; 解题方法有两种: 方法 :按这样的顺序分析:局

17、部电阻如何变化 总电阻如何变化 由于电源电压不变,导致电路中电流如何变化 依据 U=IR分析不变的电阻两端的电压如何变化 依据 U 变化的电阻 =U 总 -U 不变的电阻 分析变化的电阻两端的电压如何变化。 方法 :串联电路中 ,即电压与电阻成正比,由此可知串联电路中按电阻的比例分配电压,电阻所点比例分数越大,分得的电压比例就越大。 室内温度为 20 ,此时用蘸有少量酒精的棉花涂抹一下温度计的玻璃泡,随着酒精的迅速蒸发,图中能比较正确反映温度计示数随时间变化的是( D)答案: D 试题分析:蒸发具有致冷作用,能使温度下降;但酒精蒸发后,受周围温度的影响,温度计的示数又会上升。酒精蒸发吸热,能使

18、它附着的温度计温度下降;随着酒精的迅速蒸发掉后,受空气温度的影响,温度计的示数又会上升,直到和周围温度示数相同时,不再上升; D图象与事实相符合 。 故选 D。 考点:此题考查的是蒸发吸热。 点评:此题通过图象和文字相结合的方式考查了蒸发特点和现象,要注意分析;大部分学生知道酒精蒸发吸热,使温度计温度降低,没有考虑酒精蒸发完毕后温度的回升,从而错选了 B,因此在解题时要认真审题,弄清题意再做题。 图是四种工具使用时的情景,其中属于费力杠杆的是答案: B 试题分析:结合图片和生活经验,先判断杠杆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和阻力臂的大小关系,再判断它是属于哪种类型的杠杆。用羊角锤起钉子时,羊角锤在使用过

19、程中,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是省力杠杆。用镊子夹砝码时,镊子在使 用过程中,动力臂小于阻力臂,是费力杠杆。 用剪子剪绳子时,剪子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是省力杠杆。用核桃夹子夹核桃时,核桃夹子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是省力杠杆。 故选 B。 考点:此题考查的是杠杆的分类。 点评:在此题中了解杠杆的分类,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省力杠杆,动力臂大于阻力臂; 费力杠杆,动力臂小于阻力臂; 等臂杠杆,动力臂等于阻力臂。 下列用品中,通常情况下属于导体的是 A橡皮 B塑料尺 C铁丝 D橡胶手套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导体和绝缘体的定义进行判断。容易导电的物体是导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是绝缘体

20、。 A、塑料尺不容易导电,是绝缘体。不符合题意。 B、玻璃板不容易导电,是绝缘体。不符合题意。 C、铁钉是金属,容易导电,是导体。符合题意。 D、橡胶手套不容易导电,是绝缘体。不符合题意。 故选 C。 考点:此题考查的是导体和绝缘体。 点评:常见的导体包括:人体、大地、各种金属、酸碱盐的溶液等。常见的绝缘体包括:塑料、陶瓷、橡胶、空气等。 下列家用电器中,利用电流热效应工作的是 A电熨斗 B电冰箱 C电风扇 D电视机 答案: A 试题分析:电流流过导体时导体发热,这种现象是电流的热效应。电流流过导体时导体周围产生磁场,这种现象是电流的磁效应。电流流过导体时导体发生化学变化,这种现象是电流的化学

21、效应。 A、电熨斗是利用电流的热效应工作的。符合题意。 B、电风扇是利用电流的磁效应工作的。不符合题意。 C、电冰箱是利用电流的磁效应工作的。不符合题意。 D、电视机主要是把电能转化为声能和光能。不符合题意。 故选 A。 考点:此题考查的是电流热效应。 点评:掌握电流的三种效应。知道一些用电器哪些利用电流的热效应,哪些利用电 流的磁效应,哪些利用电流的化学效应。 在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现象的是答案: D 试题分析:光在自然界中存在三种光现象:在日常生活中,激光准直、日月食、小孔成像和影子的形成等都表明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当光照射到物体界面上时,有一部分光被反射回

22、来发生反射现象;当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的会偏折,发生折射现象。 A、由于平静的水面相当于平面镜,桥在水中的倒影实际上是桥在水中所成的像,故是利用光的反射,即该选项错误; B、白光经过三棱镜形成白色光带,属于光的折射,故 该选项也是错误的 C、从后视镜中看车后景物,即是利用面镜成像,这是由于光的反射造成的,故该选项错误; D、屏幕上的手影,是应用了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原理,故该选项正确。 故选 D。 考点:此题考查的是光现象。 点评:正确区分三种光现象(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光的折射)。一般来说:见到影子、日月食、小孔成像就联系到光的直线传播原理;见到镜子、倒影、

23、潜望镜就联系到光的反射原理;见到水中的物体,隔着玻璃或透镜看物体就联系到光的折射原理。 在图所示的四个实例中,目的是为了减小摩擦的是 答案: B 试题分 析: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有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两个因素,增大摩擦的方法:增大压力;增大接触面粗糙程度。减小摩擦的方法:减小压力;减小接触面粗糙程度;使接触面脱离;用滚动代替滑动。 A、遇紧急情况时用力捏闸,通过增大压力来增大摩擦力。不符合题意。 B、给车轴加润滑油,使接触面脱离,减小摩擦,符合题意。 C、自行车的车把上刻有花纹,通过增大接触面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力。不符合题意。 D、自行车脚凳上刻有纹,通过增大接触面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力。不符

24、合题意。 故选 B。 考点:此题考查的是摩擦力和什么有关。 点评:知 道摩擦力大小的影响因素,解释生活中有关增大和减小摩擦力的问题,学以致用,充分体现理论与实际的联系。 下列措施中,为了加快蒸发的是 A农业灌溉中用管道输水代替沟渠输水 B用保鲜袋装蔬菜放入冰箱 C将湿衣服展开后晾在向阳、通风处 D给墨水瓶加盖 答案: C 试题分析: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三个:一是液体的表面积,二是液体的温度,三是液体表面空气的流动情况。针对这三个因素,可采取措施使蒸发的速度加快或减慢,据此来对本题中的选项做出判断。 A、农业灌溉中用管道代替沟渠来输水,使液体的表面积减小,同时控制了上方空气的流动,属减慢蒸发的措

25、施,故不合题意; B、用保鲜袋装蔬菜放入冰箱,既降低了温度,又减小了表面积,还控制了空气的流动,属减慢蒸发的措施,故不合题意; C、湿衣服展开后蒸发面积增大,向阳处温度较高,通风处空气流动快,属加快蒸发的有效措施,故符合题意; D、给墨水瓶加盖是为了控制液体表面积和上方空气的流动,属减慢蒸发的措施,故不合题意。 故选 C。 考点:此题考查的是蒸发快慢的三个因素。 点评:牢记影响蒸发快慢的三个因素,再结合实例进行具体分 析,即可做出正确的判断,只是分析时要注意分清是减慢蒸发还是加快蒸发,防止颠倒即可。 将体积相同的木块和石块浸没在水中,松手后,木块上浮、石块下沉,平衡后,两物体所受的浮力 A石块

26、大 B木块大 C一样大 D无法确定 答案: A 试题分析:浸没水中松开手后,木块上浮,静止时漂浮,排开水的体积小于木块的体积;石块下沉,排开水的体积等于石块的体积;已知木块和石块的体积相同,可以得出排开水的体积关系,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判断受到的浮力大小关系。浸没水中松开手后,木块上浮,静止时漂浮, V 排木 V 木 ,石块下沉, V 排石 =V 石 , V 木 =V 石 , V 排木 V 排石 , F 浮 =水 V 排 g, 二者受到的浮力: F 木 F 石 。故选 A。 考点:此题考查的是阿基米德原理。 点评:本题要求学生对阿基米德原理的掌握和运用,确定 “平衡后木块浮在水面、排水体积小,石块

27、沉入水底、排水体积大 ”是本题的关键。 实验题 小明用天平和量筒测量小石块的密度。他在调节天平时,发现指针偏向分度盘中央刻度线的左侧,如图甲所示。为使天平横梁水平平衡,他应将平衡螺母向 端调。然后用调节好的天平测量小石块的质量,天平平衡时右盘中的砝码质量、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乙所示,用量筒测量小石块的体积如图丙所示,则小石块的密度是 kg/m3。( 2分)答案:右, 试题分析:分度盘上的指针偏转情况指示了天平的平衡情况,在调节时,应向指针偏转的对侧移动平衡螺母;从图乙、丙中读出小石块的质量与体积,再利用密度的公式进行计算,即可得出结果。读数时要将天平的砝码质量与游码示数相加,量筒则要通过两次

28、的示数之差得出小石块的体积。 ( 1)读图甲可知,指针偏左,说明左侧质量偏大,因此,应将天平的平 衡螺母向右调节; ( 2)读图乙可知,小石块的质量: m=100g+5g+1g=106g; 读图丙可知,小石块的体积: V=80ml-40ml=40ml=40cm3; 小石块的密度: 。 考点:此题考查的是密度的测量。 点评:本题主要通过天平量筒测固体密度的实验,考查了天平、量筒的基本使用与读数方法,同时还考查了对密度公式的简单运用,是我们应该熟练掌握的基本实验技能。 如图所示实验装置,容器与粗细不均匀的水平管相连,管口装有阀门, A、B、 C为底部连通的敞口竖直管。容器中装有足量的水,当阀门打开

29、水流动时,三根竖直 管中的水柱最低的是 管(填: “A”、 “B”或 “C”)。( 1分)答案: B 试题分析:在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流体流速越大,压强越小。流体的流速小,其压强大。 当阀门打开水流动,在流过的水量一定的情况下,管的横截面积越大,水流速越慢,其压强越大,水的高度越大,由于 B处的水的流速最大,故该处的压强最小,水的高度最低。 考点:此题考查的是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点评:知道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并要求同学们能利用该关系解释实际问题。 小明用焦距为 10cm的凸透镜做实验,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在实验过程中,他保持凸 透镜的位置不变。 ( 1)改变蜡烛的位置,使其位于 10

30、cm刻度时,再移动光屏,发现烛焰在光屏上的像位置偏高,则应将光屏向调节。(填 “上 ”、 “下 ”) ( 2)调好光屏后在光屏上成清晰、倒立、的实像,光屏应在的刻度范围内。 ( 3)改变蜡烛的位置,使其位于 35cm刻度处,光屏应才能得到清晰的像。(填 “靠近透镜 ”或 “远离透镜 ”)( 4分) 答案:( 1)向上,( 2)缩小、 60cm 70cm,( 3)远离透镜 试题分析:在做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首先要使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三者的中心 在同一高度上,目的是为了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心;当物距大于 2 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像距在 2倍焦距和 1倍焦距之间;当物距介于 1倍焦距与 2倍焦

31、距之间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此时像距大于 2倍焦距。 ( 1)光屏上承接烛焰的像偏高,要想让像成在光屏的中央,应当将凸透镜向下调节。或将光屏向上移动;( 2)由图可知,改变蜡烛位置,使其位于 10cm刻度线处,此时 u=40cm 2f,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此时物体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像距 2f v f,所以光屏应在光具座的 60cm 70cm 的刻度范围内。( 3)由图可知,改变蜡烛位 置,使其位于 35cm刻度线处,此时 2f u=15cm f,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此时物体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此时像距大于 2 倍焦距,所以光屏应远离透镜才能得到清晰的像。 考点:此题考查的是探究凸透镜成像

32、的实验。 点评:此题要求学生一定要注意实验前的调整工作,为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应使凸透镜、烛焰、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处,同时还考查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及应用,要注意理解应用。 某同学利用图甲所示的电路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已知小灯泡 L的额定电压为 2.5V,定值电阻 R0的阻值为 20,电源电压 U保持不变。 ( 1)请根据图甲将图乙中的实验电路连接完整(导线不允许交叉) ( 2)开关 S连接触点 “1”,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从最左端移到最右端时,电流表的指针在图 20丙所示的位置,则电源电压 U _V。 ( 3)开关 S仍连接触点 “1”,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左移到某一位置时,电流表的示数为 0

33、.15A,则此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为 _ ;再将开关 S连接触点 “2”,电流表的示数为 0.2A,则小灯泡的实际功率为 _W;为了使小灯泡正常发光,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向 _滑动。( 5分) 答案:( 1)如图示, ( 2) 6,( 3) 20, 0.4,右 试题分析:由电路图连实物图,此电路是并联的。从电源正极开始,按照电流方向,先连其中一条支路,找到分点与合点,从分点开始连接另一条支路到合点,滑动变阻器在电路图和实物图中接入电路的部分要对应。 S 连接触点 “1”时,滑片处于最右端,只有 R0接入电路,根据 U=IR计算电源电压。根据 U=IR,先求 R0的电压,再根据串联电路电压特

34、点,求滑动变阻器电压,最后求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 S连接触点 “2”时,根据 U=IR,求滑动变阻器的电压,根据串联电压特点,求灯泡电压,根据 P=UI,计算灯 泡的实际功率。 要使灯泡正常工作,灯泡电压要增大,电路电流增大,电路总电阻减小,滑动变阻器电阻减小,滑片右移。 ( 1)从电源正极开始,按照电流方向依次连接电流表、滑动变阻器、 R0、触点“1”、 S,到电源负极,补全电路,滑动变阻器接右半段,接右下端接线柱。 分点在滑动变阻器和 R0之间任意接线柱,合点在 S点。 从分点开始,经灯泡、触点 “2”到 S点,如图。 ( 2) S连接触点 “1”,滑片移到最右端,只有 R0接入电路。

35、电流表使用的 0 0.6A量程,每一个大格代表 0.2A,每一个小格代表 0.02A,电流为 0.3A, 所以电源电压: U=IR0=0.3A20=6V。 ( 3)滑片左移某一位置,滑动变阻器与 R0串联, I1=I0=0.15A。 R0两端电压为: U0=I0R0=0.15A20=3V。 所以滑动变阻器电压为: U1=U-U0=6V-3V=3V。 所以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的电阻为: 。 S连接触点 “2”,电流表示数为 0.2A,灯泡与滑动变阻器串联, IL=I2=0.2A。 滑动变阻器电压: U2=I2R1=0.2A20=4V。 灯泡电压为: UL=U-U2=6V-4V=2V。 所以, PL

36、=ULIL=2V0.2A=0.4W。 要使灯泡正常发光,灯泡电压从 2V增大到 2.5V,电路电流要增大,总电阻减小,滑动变阻器连入电阻减小,滑动变阻器接右半段,滑片右移。 考点:此题考查的是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 点评:本题通过开关触点的变化、滑片移动,使电路处于不同状态,给人的感觉很乱,因此一定要弄清有几个过程,可以每个过程画一个等效电路,在图上标出已知量,对解题会有一定的帮助。 图是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的装置图。用弹簧测力计拉动绳子自由端,将重为 6N 钩码从 A位置匀速提升到 B位置,同时弹簧测力计从图中的 A 位置匀速竖直上升到 B 位置, 在这个过程中,弹簧测力计对绳的拉力为 2.5N

37、,则: (1) 总功是 J。 (2)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 。 (3) 若将三个钩码减少到两个,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将 (填: “增大 ”、 “减小 ”或“不变 ”)。( 3分) 答案:( 1) 0.375,( 2) 80%,( 3)减小 试题分析:由图可读出物体升高的高度、拉力端移动的距离,知道拉力大小,利用 W=Fs求拉力做的总功;利用 W=Gh求有用功,再利用效率公式求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使用滑轮组时,做的额外功不变,减少钩码的个数,减少了有用功,因此机械效率会变小。 ( 1)由图可知, s=15cm=0.15m, h=5cm=0.05m, 拉力做功: W 总 =Fs=2.5N0.15m=0.

38、375J, ( 2) W 有 =Gh=6N0.05m=0.3J, ; ( 2)整个滑轮组保持不变,即额外功不变。因为对重物做的功为有用功,减小钩码的个数,即减小了有用功,机械效率就会减小。 考点:此题考查的是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的实验。 点评:使用滑轮组做的有用功是提升物体重力做的功,额外功是克服动滑轮重力和绳子重力及摩擦做的功,总功是拉力做的功,机械效率等于有用功和总功的比值。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提升物体的物重有关,同一滑轮组,提升物体重力越大,机械效率越大。 下表是小红和晓伟同学在做 “研究电阻消耗的电功率与电阻阻值之间关系 ”的实验时,记录的一部分实验数据。请根据表中数据归纳电功率 P与电阻

39、 R的关系:在 的条件下, P = 。( 2分) R/W 2.5 3 3.5 4 4.5 5 6 7.5 U/V 2 2.4 2.8 3.2 3.6 4 4.8 6 P/W 1.6 1.92 2.24 2.56 2.88 3.2 3.84 4.8 答案:电流 I保持不变, P (0.8A)2R 试题分析:分析表中数据,看导体两端电压与电阻间有什么关系;根据功率公式 P=I2R,结合表中数据,分析计算,找出电功率与电阻的关系。 由表中数据知:导体两端的电压 U与导体电阻 R成正比,比值 ; 在电流 I保持不变的情况下, P=I2R,将 I=0.8A,代入上式得: P=( 0.8A) 2R。 考点

40、:此题考查的是研究电阻消耗的电功率与电阻阻值之间关系 .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归纳分析数据的能力,根据表中数据找出电压 U、电阻R、功率 P间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本实验应用了控制控制变量法。 某中学物理课外兴趣小组同学想探究当导体两端电压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随导体电阻变化的规律。通过实验得到了如图所示图像。根据图像可知: ( 1)当导体两端电压一定时,导体的电阻越大,通过导体的电流 。(选填 “越大 ”或 “越小 ”) ( 2)当导体电阻为 20时,该导体在 100s内消耗的电能为 J。( 2分) 答案:( 1)越小,( 2) 180 试题分析:分析 I-R 图象,根据图象找出电压一定时 ,

41、电流随电阻变化的关系;由 I-R图象找出电阻为 20时对应的电流,然后由 W=I2Rt求出电阻消耗的电能。 ( 1)由 I-R图象,可以看出,随电阻 R增大,通过电阻的电流越小; ( 2)由 I-R图象可知,当 R=20时,对应的电流 I=0.3A, 导体在 100s内消耗的电能 W=I2Rt=( 0.3A) 220100s=180J。 考点:此题考查的是导体的电流随导体电阻变化的规律。 点评:根据 I-R图象找出电压一定时, I与 R的关系、找出电流 I所对应的电阻R是本题的解题关键;要学会根据图象获取信息的能力。 如图所示,有 一可绕中点 O 转动的轻质细杆,杆上相邻刻度线之间的距离都是相

42、等的。小刚用这套实验器材探究杠杆平衡条件,他使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后,在杆的 A刻线处挂了 2个钩码后,在杆的 B刻线处也挂了 2个钩码,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当他在 B刻线处改挂 1个钩码后,杆失去了平衡。小刚由此得出结论:只有施加在杆中点两侧的力大小相等时,杆才能在水平位置平衡。请你利用上述器材通过实验说明小刚的说法是错误的。请你写出主要实验步骤和相应的实验现象。 ( 2分) 答案:主要实验步骤和现象: ( 1分) ( 1)使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后,在杆的中点 O 左侧距 O 点 1格处挂 2个钩码,在杆的中点 O 右侧距 O 点 1格处挂 2个钩码,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 2)在杆的中点 O 左侧距

43、 O 点 1格处挂 2个钩码,在杆的中点 O 右侧距 O 点2格处挂 1个钩码,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分析: ( 1分) 杆中点两侧施加的力大小不等,杆在水平位置也平衡了,说明小刚的说法是不正确的。(说明:实验步骤中不写( 1)不扣分) 试题分析:小刚的关键错误在于只改变了一侧的力的大小,而并未进一步探究在力相同时,改变力臂同样可使其平衡,根据这一思路设计实验,可充分说明小刚的说法是错误的。 主要实验步骤和现象: ( 1)使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后,在杆的左侧距 O 点 1格处挂 2个钩码,在杆的右侧距 O 点 1格处挂 2个钩码,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 2)在杆的左侧距 O 点 1格处挂 2个钩码,

44、在杆的右侧距 O 点 2格处挂 1个钩码,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分析:杆中点两侧施加的力大小不等,杆在水平位置也平衡了,说明小刚的说法是不正确的。 考点:此题考查的是杠杆的平衡条件。 点评:用实验来证明一种说法不正确,必须要找出其错误的关键点在哪里,然后有针对性地设计实验进行证明。 实验桌上有如下实验器材:满足实验要求的电源(电源两端的电压一定)、阻值已知的定值电阻和 开关各 1个,电阻箱(电路图符号 )一个,电流表一块,导线若干。请选用上述实验器材,设计一个实验证明:两个电阻 R1与 R2并联时,如果 R1的阻值保持不变,则电路中总电流 I与通过支路电阻 R2的电流I2的关系为: I = I2

45、 + b( b为常量)。请画出实验电路图,写出实验步骤,画出实验数据记录表。( 5分) 答案:实验电路图如图所示。 实验步骤: ( 1)调节电流表的零点,按电路图连接电路。 ( 2)断开开关 S,调节电阻箱 R2的阻值为适当的阻值。闭合开关 S,用电流表A测出通过电阻箱 R2的电流 I2;断开开关 S,将电流表 接在干路上,闭合开关S,用电流表 A测量通过干路的电流 I,将 I、 I2的测量数据记录在实验数据记录表中。 ( 3)断开开关 S,调节电阻箱 R2接入电路中的电阻值。闭合开关 S,用电流表A测量通过电阻箱 R2的电流 I2;断开开关 S,将电流表接在干路上,闭合开关S,用电流表 A测

46、量通过干路的电流 I,将 I、 I2的测量数据记录在实验数据记录表中。 ( 4)仿照步骤( 3),再做 4次实验,并分别将各次的 I、 I2测量数据记录在实验数据记录表中。 ( 1分) 实验数据记录表: ( 1分) 试题分析:根据实验目的可知定值电阻与电阻箱并联,且 电源的电压不变;根据并联电路:各用电器独立工作、互不影响可知,通过定值电阻的电流不变即为 b;调节电阻箱使其接入电路的电阻发生变化,分别用电流表测出通过变阻箱的电流和干路电流,将数据记录在实验记录表中;再分别多次改变电阻箱的阻值,把电流表的示数记录在实验记录表中。最后利用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分析数据即可得出关系。 定值电阻 R1与

47、电阻箱 R2并联,电流表测通过变阻箱的电流,如图所示: 实验步骤: ( 1)调节电流表的零点,按电路图连接电路。 ( 2)断开开关 S,调节电阻箱 R2的阻值为适当的阻值。闭合开关 S,用电流表A测出通过电阻箱 R2的电流 I2;断开开关 S,将电流表接在干路上,闭合开关S,用电流表 A测量通过干路的电流 I,将 I、 I2的测量数据记录在实验数据记录表中。 ( 3)断开开关 S,调节电阻箱 R2接入电路中的电阻值。闭合开关 S,用电流表A测量通过电阻箱 R2的电流 I2;断开开关 S,将电流表接在干路上,闭合开关S,用电流表 A测量通过干路的电流 I,将 I、 I2的测量数据记录在实验数据记

48、录表中。 ( 4)仿照步骤( 3),再做 4次实验,并分别将各次的 I、 I2测量数据记录在实验数据记录表中。 实验数据记录表: 1 2 3 4 5 6 I1/A I2/A I/A 考点:此题考查的是设计电路。 点评:本题通过题意设计电路图、设计实验和实验记录表考查了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与支路电流之间的关系,在探究的过程中来体会并会运用。 在探究水的沸腾、海波和石蜡的熔化规律时,小军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加热时间 /min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石蜡的温度 / 40 41 42 44 46 47 48 49 51 52 54 56 59 海波的温度 / 40 4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