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名校联盟 2014-2015学年山东临沭青云镇中初一 10月调研生物卷(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关于科学观察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科学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 B科学观察必须借助有关用具才能进行 C观察时要全面、细致和事实就是,并及时记录下来 D观察时要积极思考,多问几个为什么 答案: B 试题分析:科学探究表现出几方面的飞跃: 从感官观察扩展到仪器观察科学仪器作为人的感官的延长和补充,日益克服感官的生理局限性,不断开拓认识的视野,并使观察走向精确化和定量化; 从自然状态的观察扩展到实验中的观察); 从人脑指导下的观察扩展到电脑参与下的观察; 从地面观察扩展到太空观察从而,使人们开始摆
2、脱只在地球表面上观察的局限性 科学观察不只是感性活动,而且是由科学理论知识和科学思维方法武装起来的认识活动,理性思维渗透于观察过程的始终正因为如此,科学观察才能达到客观性、全面性和系统性,才可能透过现象发 现本质科学发现往往源于用心的观察与研究只有具备了准确的头脑,科学发现才有可能降临单凭我们的感官进行观察还不能对事物做出可靠的判断,因此经常要借助于一些仪器和工具来帮助我们做出准确的判断但是不一定必须借助有关工具才能进行故选: B 考点: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下列不能说明生物适应环境的例子( ) A仙人掌的叶退化成刺 B鲫鱼体色与水的颜色保持一致 C生活在雪地的北极熊的毛为白色 D蚯蚓的活动使土
3、壤变得疏松 答案: D 试题分析: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如沙漠上的植物必须耐旱才能生存 A仙人掌,叶片退化成刺,可以降低蒸腾作用,减少水分的散失,适应干旱缺水的沙漠环境,故不符合题意; B鲫鱼体色与水的颜色保持一致,不易被敌害发现,是鲫鱼对环境的适应故不符合题意; C北极被冰雪覆盖,环境颜色为白色,北极熊体色为白色,与环境颜色一致,不易被敌害发现,是北极熊对北极环境的一种适应故不符合题意; D蚯蚓的活动使土壤变得疏松,是生物蚯蚓对环境的影响故符合题意故选: D 考点: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下列实例不能反映生物对环境的适 应的是( ) A竹节虫的身体与竹枝极为相像; B壁虎身体的颜色与环境色彩几
4、乎融为一体; C企鹅生活在寒冷的极地,它的皮下有厚厚的脂肪; D鱼离开了水一段时间就会死亡 答案: D 试题分析: A枯叶蝶的形态与枯叶极为相像,不容易被敌害发现而生存下来,是枯叶蝶对环境的一种适应, A正确; B壁虎身体的颜色与环境色彩几乎融为一体,不容易被周围的敌害发现而生存下来,是壁虎对环境的一种适应, B正确; C企鹅的皮下有厚厚的脂肪,可以起到保温作用,减少热量的散失,适应寒冷的极地的极地生活, C正确; D鱼离开了水一段时间后就会死亡表明生物只能适应一定的环境,属于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D错误故选: D 考点: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下表是对几种生物体内农药含量的测定结果: 这些生物与
5、生物之间有着吃与被吃的关系,请问下列哪一条食物链的联系是正确的 ( ) A ABCDE B EDCBA C DABCE D CEBAD 答案: D 试题分析:生物富集作用是指环境中一些污染物(如重金属、化学农药等),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的过程因为这些污染物具有化学性质稳定、不易 分解的特点,会在生物体内积累而不易排出,所以随着营养级的升高而不断积累,最终危害到人类的安全依题意,由表可知: C表示生产者, E表示初级消费者, B表示次级消费者, A表示三级消费者, D表示四级消费者选项 D正确 .故选: D 考点:食物链和食物网 能量在食物链的传递中递减,而农药残留在食物链中却 ( )
6、A少量增加 B富集 C减少 D不变 答案: B 试题分析:动物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从而使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在生态系统的各营养级中流动有毒物质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营养级别越高的生物,体内积累的有毒物质就越多,因为环境中有些污染物(如重金属、化学农药等)具有化学性质稳定、不易分解的特点,会在生物体内积累而不易排出;随着营养级的升高而不断积累,最终危害到人类的安全(富集)故选: B 考点:食物链和食物网 下列食物链中,正确的是( ) A草 兔子 狐狸 狼 B植物遗体 真菌 动物 C猫头鹰 老虎 种子 D青蛙 蛇 鼠 猫头鹰 答 案: A 试题分析: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和消费者以及消费
7、者和消费者之间存在着吃与被吃的关系,这种各种生物之间由于食物关系而形成的一种联系,叫作食物链。例如,兔吃草,狐吃兔,狼吃狐 , 这就是一条食物链,可表示为:草 兔 狐 狼。食物链一般以植物为基础,由植物到食草动物,再到食肉动物,后者可以捕食前者 , 故选: A 考点:食物链和食物网 施用农药 “DDT”的地区,虽然只占陆地面积的一小部分,可是远在南极的动物体内也发现了 DDT,这种现象说明( ) A DDT挥发性极强 B这些南极动物可能是从施药地区迁去的 C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有许多是全球性的 D考察队把 DDT带到南极 答案: C 试题分析:生物富集作用是指环境中一些有害物质(如重金属、化学
8、农药等),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的过程因为这些有害物质具有化学性质稳定、不易分解的特点,会在生物体内积累而不易排出,所以随着营养级的升高而不断积累,危害最大的是这一食物链的最高级消费者物质循环是周而复始的,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施用农药 “DDT”的地区,虽然只占陆地面积的一小部分,可是远在南极的动物体内也发现了 DDT,这说明 DDT通过食物链的传递,已加入 全球性的物质循环当中,可见,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有许多是全球性的故选: C 考点:生物富集 下列哪些生态系统有 “绿色水库 ”之称( ) A海洋生态系统 B农田生态系统 C森林生态系统 D淡水生态系统 答案
9、: C 试题分析:森林生态系统是陆地上最复杂的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中的生物成分以高大的乔木为主,森林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如森林能缓解水资源危机,森林可以促进水分循环和影响大气环流,增加降水,所以有 “绿色水库 ”之称。故选: C 考点:生态系统的类型 下列那种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最强( ) A呼伦贝尔大草原 B青海湖 C人工蔬菜大棚 D西双版纳热带雨林 答案: D 试题分析: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即生态平衡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越多,食物链和食物网越复杂,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强生态系
10、统靠自身的调节能力维持相对稳定,但是这种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A草原生态系统:分布在干旱地区,降雨量很少,缺乏高大植物,动植物种类少, A错误; B青海湖属于淡水生态 系统包括河流生态系统、湖泊生态系统和湖泊生态系统、池塘生态系统等,由淡水体与其中的生物组成淡水生态系统不仅为人类提供饮用、灌溉及工业用水的水源,在调节气候等方面也有重要的作用, B错误; C人工蔬菜大棚是农田生态系统:人工建造的,主要以农作物为主,动植物种类相对较少, B错误; D热带雨林全年高温多雨,无明显的季节区别,植物能持续生长,造成树木生长密集且长绿,热带雨林是一种茂盛的森林类型,是生物的乐园,不论是动物还是植物,都是
11、陆地上其他地方所不可比的, D正确故选: D 考点:生态系统中的类型 使用显微镜时,如果光线较强应该选用( ) A大光圈和凹面镜 B小光圈和平面镜 C小光圈和凹面镜 D大光圈和平面镜 答案: B 试题分析:显微镜视野亮度的调节:小光圈通过的光线少视野暗,平面镜只能反射光线不能改变光线强弱,因此用小光圈、平面镜调节会使视野变暗;大光圈通过的光线多视野亮,凹面镜使光线汇聚,视野亮度增强,用大光圈、凹面镜调节,会使视野变亮题干中在光线太亮,为了控制进光量,使视野变暗,应该选用较小的光圈、平面镜故选: B 考点: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使用方法 某同学在使用显微镜时发现,物像在视野的左上方,若想把它移至视野
12、中央应将玻片标本向( )移动。 A右下方 B左上方 C右上方 D左下方 答案: B 试题分析:我们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是上下左右均颠倒的物像,所以我们移动玻片标本时,标本移动的方向正好与物像移动的方向相反如我们向右移动玻片标本,而在显微镜内看到的物像则是向左移动的所以如果物像位于视野左上方,要想把它移到视野中央,应该向左上方移动玻片标本,物像才向右下方移动移到视野中央故选 B 考点:使用显微镜和制作临时装片 某同学用显微镜观察蛔虫 卵时发现视野中有一小污点,为了判断此污点位于玻片上,还是位于显微镜的镜头上,该同学进行了如下操作: 移动玻片,结果视野中的污点不移动; 移动转换器,将低倍物镜转换成
13、高倍物镜,结果视野中原先的污点仍然存在。由此可以推测视野中的小污点最可能位于( ) A玻片上 B低倍物镜 C高倍物镜 D目镜上 答案: D 试题分析:用显微镜进行观察时,视野中出现了的小污点,小污点的位置只有三只可能,目镜、物镜或玻片标本,判断的方法是转动目镜或移动玻片转动目镜小污点动就在目镜,不动就不在目镜;移动载玻片,小污点移动就在 载玻片,不动就不在载玻片;如果不在目镜和载玻片,那就一定在物镜上题干中: 移动玻片,结果视野中的污点不移动 移动转换器,将低倍物镜转换成高倍物镜,结果视野中原先的污点仍然存在说明小污点一定在目镜故选: D 考点:使用显微镜和制作临时装片 在干燥多风的沙漠地区进
14、行绿化,选择的最理想植物是( ) A根系发达、矮小丛生的灌木(如沙棘) B根系发达、树冠高大的乔木(如杨树) C根系浅小、地上部分较大的植物(如仙人掌) D根系浅小、生长快速的大叶植物(如白菜) 答案: A 试题分析: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如沙漠上的植物必须耐旱才能生存沙漠干旱缺水,温度较高,植物的蒸腾作用非常旺盛因此沙漠植物必须根系发达,可以吸收到沙漠深处的水分,提高吸水能力;矮小丛生的灌木,可以降低蒸腾作用,减少水分的散失,适应干旱缺水的沙漠环境故选 A 考点: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下列哪项不是生物的活动影响生存环境的实例( ) A银杏树在秋天落叶 B植物的蒸腾作用增加了空气的湿度 C草履
15、虫能吞食有机质净化污水 D蚯蚓的活动改良了板结的土壤 答案: A 试题分析:银杏树在秋天落叶是为了 降低蒸腾作用以适应寒冷的冬季环境,体现了生物能适应环境、环境温度对生物的影响;植物的蒸腾作用增加了空气的湿度体现了生物(植物)对环境的影响;草履虫能吞食有机质净化污水,表明生物(草履虫)能影响环境;蚯蚓的活动改良了板结的土壤说明生物影响环境故选: A 考点: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下列现象中的物体属于生物的是( ) A机器人弹钢琴 B火山爆发时岩浆喷出 C钟乳石在慢慢长大 D馒头上长出 “白毛 ” 答案: D 试题分析:生物具有七大基本特征: 除病毒以外,生物一般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生物能够进行新陈代
16、谢; 生物能够生长发育; 生物能繁殖后代; 生物能对外界的刺激做出反应; 生物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生物一般能适应一定的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区分生物与非生物关键是看有无生命现象机器人的行为受人的操纵,它无生命现象;火山喷发和钟乳石长大是自然现象;馒头上的 “白毛 ”是霉菌,它具有生物的基本特征,如:生长故选: D 考点:生物的特征 将调查到的生物分为植物、动物、其他生物三大类的依据是( ) A用途 B生活环境 C形态结构 D个人喜好 答案: C 试题分析:为了了解生物的多样性,更好地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弄清它们之间的亲缘关系,我们需要对生物进行分类,它是研究生物的一种基本方法生物学家根据生物体
17、的形态结构等特征把它们分成不同的等级并对每一类群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等特征进行科学的描述,以弄清不同类群之间的亲缘关系和进化关系分类的主要依据是生物在形态结构方面的特征可见 A正确,符合题意故选: C 考点:生物的分类及分类单位 调查的不正确叙述是( ) A人口普查也是调查 B森林资源的清查是调查 C要对调查的对象逐个进行 D对调查的结果进行整理和分析 答案: C 试题分析: A我国定期的人口普查是调查,故不符合题意 B我国每五年进行的一次森林资源清查也是调查;故不符合题意 C当调查的范围很大时,不可能逐个调查,可以选取一部分调查对象作为样本故符合题意 D对调查获得的数据要进行整理和分析,否则
18、就失去了调查的意义;故不符合题意故选: C 考点:调查的基本方法 生物圈的范围是( ) A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的全部 B大气圈和水圈的全部、岩石圈的上部 C大气圈的底部、水圈和岩石圈的全部 D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答案: D 试题分析:生物圈是生物与环境构成的一个统一的整体,是最大的生态系统,它包括了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及其生存的全部环境,它为生物提供了营养物质、阳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等生存的基本条件,适合生物的生存,生物圈的范围:以海平面为标准来划分,生物圈向上可到达约 10千米的高度,向下可深入 10千米左右深处,厚度为 2 0千米左右的圈层,包括大气圈的
19、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包括森林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农田 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等,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故选: D 考点:生物圈的范围 对于生活在田野中的蝗虫来说,它的生活环境是指( ) A田野中的植物和蛇、蛙等动物 B阳光、空气、温度、水分等非生物因素 C A与 B的总和 D A与 B的总和再加上田野中的其它蝗虫 答案: D 试题分析: A只是指的生活环境中的生物因素,当然生物因素还有除了这只蝗虫以外的其他蝗虫,为错误项 B只是指的生活环境中的非生物因素,为错误项 C生物因素还有除了这只蝗虫以外的其他蝗虫,为错误项 D生活环境不光包括生物因
20、素还有非生物因素,为正确项故选: D 考点:生态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 2003 年 10 月 15 日, “神舟五号 ”成功发射,杨利伟成功绕地球飞行 20 小时,你认为 “神舟五号 ”的太空仓中,应携带哪些维持生命所需的物质( ) A空气 B食物、水 C空气、食物、水 D水 答案: C 试题分析:生物生存的基本条件是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还有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在飞向太空时,必须携带维持生命的物质,太空是一个高真空的环境,没有空气,因此宇航员必须携带人呼吸所必须的氧气,在细胞的线粒体里,在氧的作用下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供人体进行各项生命活动,所以必须有营养物质氧气和营养物质的运输
21、都必需在水中进行,水是构成细胞的主要成分,因此还必需携带水分故 C是正确的故选 C 考点:生物生存的环境条件 学家曾对世界上最深的海沟 马里亚纳海沟进行科学考察,发现海沟深处有鱼虾,但没有绿色植物, 其原因是海沟深处( ) A没有二氧化碳 B没有阳光 C没有营养物质 D水温太低 答案: B 试题分析:光在海水中的穿透性有浅到深越来越弱,最浅处光最强,有红光也有蓝紫光,有利于绿藻利用,所以是绿藻;往下一些红光穿透性不强被海水吸收,能利用起来用作光合作用的只剩蓝紫光,褐藻有利于吸收蓝紫光,是褐藻;再往下,蓝紫光也被吸收一部分,是红藻;最深处没有光,因此没有绿色植物生存故选: B 考点:环境对生物的
22、影响 果农在移栽植物幼苗的初期,幼苗往往会出现萎蔫现象,是下列哪种条件缺乏引起的( ) A空气 B水分 C阳光 D营养物质 答案: B 试题分析: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环境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有生物只有当植物体内的水分充足时,植物体才会硬挺,保持直立的姿态移栽植物时会损伤部分幼根和根毛,影响其吸水,这样使植物体内容易缺水、萎蔫,不易成活;移栽植物时要带一个土坨,可以保护幼根和根毛,通过根的吸水能力,提高成活率因此移栽植物幼苗的往往会出现萎蔫现象,是因为缺乏水分造成的故选 B 考点: 环境对
23、生物的影响;根对水和无机盐的吸收 地球上一切陆生生物的 “立足点 ”是( ) A大气圈 B岩石圈 C水圈 D以上三项 答案: B 试题分析:生物圈是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生物圈的范围:以海平面为标准来划分,生物圈向上可到达约 10千米的高度,向下可深入 10 千米左右深处,厚度为 20 千米左右的圈层,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大气圈中的生物主要集中于下层,即与岩石圈的交界处鸟类能高飞数千米,昆虫以及一些小动物可被气流带至高空,甚至在22000米的平流层中还 发现有细菌和真菌限制生物向高空分布的主要因素有缺氧、缺水、低温和低气压大气圈中的生物主要有
24、昆虫、鸟类、翼手类、漂浮在空中的细菌等微生物;岩石圈是地球表面的固体部分它的表面大多覆盖着土壤,是一切陆生生物的 “立足点 ”在这一圈层内,有郁郁葱葱的森林,一望无际的草原,绚丽多彩的奇花异草,还有五颜六色的昆虫,种类繁多的飞禽走兽,以及大量的细菌、真菌岩石圈也是人类的 “立足点 ”在岩石圈中,生物分布的最深记录是生存在地下 2500 3000米处石油中的石油细菌,但大多数生物生存于土壤上层几十厘米之内限制生物向土 壤深处分布的主要因素有缺氧和缺光;水圈的大部主要指的是海平面 150米以内, 150米以下无光,不适合生物的生存,但也有少量的生物故选: B 考点:生物圈的范围 在进行实验研究时,
25、为了增强实验的说服力,一般还应同时设计( ) A分组实验 B重复实验 C独立实验 D对照实验 答案: D 试题分析: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其中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故选: D 考点: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竹节虫的身体与竹枝极为相似,这属于( ) A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B环境对生物的制约 C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D环境对生物的适应 答案: C 试题分析: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如沙漠上的植物必须耐旱才能生存竹节虫的身体与竹枝极为相似,不容易被敌害发现,有利于防御敌害,保护自己,是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故选 C 考点: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26、综合题 食物链 ( 1)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是 ,图中动物可统称为 。 ( 2)在这个生态系统中,数量最多的生物是 ,数量最少的生物是 。 ( 3)在此食物网中,总共有 条食物链,请写出最长一条食物链为 。 ( 4)图中所有生物若要构成一个良好完整的生态系统,还缺少 和 。 ( 5)如果鼠的数量减少,短期内蛇的数量怎样变化 。 ( 6)蛇和鼠之间是 关系 ( 7)鹰体内的能量最终来源于 。 ( 8)在生态系统中,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进行着 _和 _的流动。能量流动是 _( 2分) ( 9)某些有毒物质在生物体内是难以分解、无法排出的,通过食物链不断_。 ( 10)在这个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
27、和所占的比例总维持在 的状态,这就叫做 。( 2分) ( 11)生态系统具有 的能力,而且这种能力是有一定 限度的,如果外界干扰超过了这个限度,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 答案:( 1)草;消费者;( 2)草;鹰;( 3) 5;草 鼠 蛇 鹰;( 4)非生物部分;分解者;( 5)光照;明亮和阴暗 ;( 6)减少;( 7)阳光;( 8)物质;能量;逐级递减;( 9)富集( 10)相对稳定;生态平衡( 11)自动调节 试题分析:( 1)绿色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是生产者,动物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它们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随着摄食,食物中的物质和能量也进入动物体内,动物是生态系统的消费者;因此,该图中属生产
28、者的是草,属消费者的生物是兔、鼠、狐、蛇和鹰共 有 5种 ( 2)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是沿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能量在沿食物链的流动过程中会逐级减少,即在一个生态系统中生产者的数量最多,营养级别最高的生物的数量最少;因此该食物网中草的数量最多,鹰的数量最少 ( 3)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食物链;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有很多条食物链,这些食物链相互关联,就形成了食物网;该食物网中共有 5条食物链,分别是:草 兔 鹰;草 兔 狐;草 鼠 狐;草 鼠 鹰;草 鼠 蛇 鹰最长的一条食物链是草 鼠 蛇 鹰 ( 4)生态系统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生物部
29、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和水等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动物是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细菌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图中所有生物若要构成一个良好完整的生态系统,还缺少非生物部分和分解者。( 5)如果鼠的数量减少,短期内蛇的数量怎样变化减少 ( 6)兔以草为食,鹰以鼠为食,蛇以鼠为食,因此兔与草、鹰与鼠、蛇和鼠的关系是捕食关系 ( 7)在生态系统中只有绿色植物才能进行光合作用固定太阳能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并 储存能量,同时释放出氧气,有机物中储存着来自阳光的能量因此,鹰体内的能量最终来源于太阳能 ( 8)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是沿食物链
30、和食物网流动的,能量在沿食物链的流动过程中会逐级减少 ( 9)某些有毒物质在生物体内是难以分解、无法排出的,通过食物链不断富集。 ( 10)生态平衡是指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生态平衡是一个动态的平衡,生物的种类数量不是不变、而是相对稳定生态系统中动物的数量取决于这个生态系统中的植物数量,如草 兔,兔多了草就少,草少了兔就被饿死,兔因饿死数量 减少,草的数量就会慢慢增多,草多了,兔因食物充足数量也慢慢增多,但最终草的数量远大于兔的,达到一种动态的平衡,并维持一定的比例因此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现象叫生态平衡( 1
31、1)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如果外界干扰超过了这个限度,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故答案:为:( 1)草;消费者;( 2)草;鹰;( 3) 5;草 鼠 蛇 鹰;( 4)非生物部分;分解者;( 5)光照;明亮和阴暗 ;( 6)减少;( 7)阳光;( 8)物质;能量;逐级递减;( 9)富集( 10)相对稳定;生态平衡( 11)自动调节 考点: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生态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的流动保持生态平衡的重要意义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探究题 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 1、提出问题: _( 3分) 2、作出假设: _( 3分)
32、 3、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 ,叫做 _。设置对照实验,能够保证实验结果只是由所研究的变量引起的。在 “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 ”活动中,研究的变量是 _,设置了 和 两种环境。 4、在完成实验的基础上回答下列问题: ( 1)把 10只鼠妇放在培养皿中央,在培养皿的左侧盖上黑纸板, 5min后会出现的结果是 _( 2分)。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2分)。 ( 2)在( 1)中,若房间的光线很暗, 5min后观察, _出现( 1)中的结果( 填 “能 ”或 “不能 ”) ( 3)、小露同学在完成探究( 1)时,发现 10只鼠妇均躲
33、在了黑纸板下,她轻轻地将培养皿的右侧放入潮土,在慢慢的取下黑纸板, 5min后会出现的结果是_。由此又能够得出的结论是: 3分 (4)假设的提出不是凭空臆造的,需要有较丰富的 _( 2 分)。当实验结果不符合假设时,应该怎么做( ) A放弃实验不再探讨此问题 B修正实验结果以符合假设 C重新提出假设再进行实验 D不再做此实验直接提出结论 ( 5)在设计实验时,注意了使鼠妇的生活环 境除 _外都保持相同,形成了 _两种环境的对照。 ( 6)实验中用了 10只鼠妇而不用 1只是为了 _。( 2分) ( 7)实验完毕后,用过的鼠妇应怎样处理? _。( 2分) 答案:( 1)光对鼠妇的生活有影响吗?(
34、合理即可);( 2)光对鼠妇的生活有影响;( 3)鼠妇大都在潮土处;鼠妇喜欢生活在潮湿的环境中;( 4)生活经验和严密的逻辑, C;( 5)光照;明亮和阴暗 ;( 6)减少由偶然性引起的误差,提 高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7)放回适合鼠妇生活的大自然 试题分析:( 1)提出问题:尝试从日常生活、生产实际或学习中发现与生物学相关的问题根据鼠妇的生活环境,提出的问题是:光对鼠妇的生活有影响吗?(一定是问句 “? ”) ( 2)作出假设:应用已有知识,对问题的答案:提出可能的设想作出的假设是:光对鼠妇的生活有影响 ( 3)( 2)按上面的步骤进行探究,当 10只鼠妇都躲到了黑纸板下边时,再将解剖盘未放
35、黑纸板的一侧放入潮土,该实验探究的是 “鼠妇喜欢生活在潮湿的环境中 ”,实验变量是有无水,在设计实验时,要给鼠妇提供潮 湿和干燥两种环境观察鼠妇对环境的选择,就是形成以水为惟一变量的对照实验组,对照实验是唯一变量实验,因此探究过程中,实验变量应该始终保持有 1个 5分钟后结果鼠妇又会爬到未放黑纸板放入潮土的一侧,根据实验结果,可以得出结论:鼠妇喜欢生活在潮湿的环境中 ( 4)提出问题后,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问题的答案:提出可能的设想,估计假设的可检验性假设的提出不是凭空臆造的,需要有较丰富的生活经验和严密的逻辑,当实验结果不符合假设时,要检查实验方案是否完整,是否符合探究要求,方法步
36、骤是否合理,并通过实验重新检验 假设如果没有问题的话,需要重新提出假设再进行实验,看是否结论与假设相符合选 C. ( 5)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 “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光 ”,实验变量是有无光照,在设计实验时,要给鼠妇提供明亮和阴暗两种环境,各放入等量的鼠妇若干只,过一段时间后,观察鼠妇对环境的选择如果阴暗环境中鼠妇多,则说明假设是正确的;如果明亮环境中鼠妇多,则说明假设是错误的就是形成以光照为惟一变量的对照实验 ( 6)不能用 1只鼠妇,如果只用 1只鼠妇做实验,结果具有很大的偶然性(如采集的鼠妇生病或受处于特殊生长时期等),不足以说明问题本实 验用 10只鼠妇做实验,可以减小误差,提高实验的准确性 ( 7)要养成关爱动物的好习惯,保护动物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这样对于保护我们生存的环境非常有利,所以要把鼠妇放回到适宜它生长的自然环境中 故答案:为:( 1)光对鼠妇的生活有影响吗?(合理即可);( 2)光对鼠妇的生活有影响;( 3)鼠妇大都在潮土处;鼠妇喜欢生活在潮湿的环境中;( 4)生活经验和严密的逻辑, C;( 5)光照;明亮和阴暗 ;( 6)减少由偶然性引起的误差,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7)放回适合鼠妇生活的大自然 考点:探究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