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北京小博士学校八年级上学期第三次月考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terrorscript155 文档编号:307869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23.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2014北京小博士学校八年级上学期第三次月考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13-2014北京小博士学校八年级上学期第三次月考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13-2014北京小博士学校八年级上学期第三次月考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2013-2014北京小博士学校八年级上学期第三次月考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2013-2014北京小博士学校八年级上学期第三次月考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3-2014北京小博士学校八年级上学期第三次月考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流星落在地球上会产生巨大的声音,但它落在月球上,即使宇航员就在附近也听不到声音,这是因为( ) A月球表面受到撞击时不发声 B撞击声太小,人耳无法听到 C月球表面没有空气,声音无法传播 D撞击月球产生的是超声波 答案: C 试题分析:流星落在地球上,撞击地球使地球振动发声,声音在空气中传播我们就听到声音,流星如果落在月球上,也能引起月球的振动,但月球表面为真空,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所以即使宇航员就在附近也听不到声音,答案:选 C。 考点:声音的传播条件 小明同学发现学校楼道中的过道灯,在夜晚天黑时,用力拍

2、掌灯就亮了,而白天无论怎样用力拍掌,灯都不亮。后来老师告诉小明:过道灯是由光控和声控开关同时来控制的,其中光控开关受到光照时断开,声控开关接收到声音时闭合。那么你认为图所示的楼道开间,连接正确的是( ) 答案: D 试题分析 :按照题目要求:过道灯,在夜晚天黑时,用力拍掌灯就亮了,而白天无论怎样用力拍掌,灯都不亮,说明光控和声控在电路中互相影响,只有达到共同条件时才起作用,所以两者一定为串联,答案:选 D. 考点:电路的设计 下面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电流表的量程就是它的测量范围 B使用电流表时,选用的量程越大越好 C无法确定电流表量程时,选用最小量程的接线柱试触 D如果选用较大的量程,可

3、以将电流表直接接在电源的两极 答案: A 试题分析:电流表的量程就是它的测量范围,使用电流表时应根据要求选用量程,能用小量程时不用大量程,绝不是量程越大越好,在无法确定电流表的量程时,选用大量程试触,这样可以保护电流表,电流表绝不可以接在电源两极。 考点:电流表的使用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橡胶、塑料、玻璃、水和空气都是绝缘体 B绝缘体不能导电是因为它们内部没有电子 C各种酸、碱、盐的水溶液都能导电 D纯净的水是导体,因为水能电解 答案: C 试题分析:在 A选项中含有杂质的水是导体, B选项中绝缘体不能导电是因为它们内部的电子不能 自由移动, C选项是对的,各种酸、碱、盐的水溶液都是导

4、体,都能导电。 D选项中纯净的水是绝缘体。 考点:导体和绝缘体区别 在室内,将一支温度计从酒精中抽出,它的示数将( ) A一直升高 B一直降低 C先升高后降低 D先降低后升高 答案: D 试题分析:在室内,将一支温度计从酒精中抽出,温度计上的酒精蒸发,蒸发吸热温度计示数降低,接着当酒精蒸发完后,温度计又置于室内空气中,温度计示数又恢复到室温,所以,温度计的示数先降低后升高。 考点:蒸发吸热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夏天,我们看到的冰糕冒 “白汽 ”是一种汽化现象 B深秋的早晨,枯草上的霜是水凝固形成的 C高压锅是利用液体沸点随液面上方气体压强的增大而降低,使食物容易被煮熟 D电冰箱是利用制

5、冷物质迅速蒸发吸热,使电冰箱内温度降低 答案: D 试题分析:夏天,我们看到的冰糕冒 “白汽 ”是一种液化现象;深秋的早晨,枯草上的霜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高压锅是利用液体沸点随液面上方气体压强的增大而增大,使食物容易被煮熟,电冰箱是利用制冷物质迅速蒸发吸热,使电冰箱内温度降低。答案:显然选 D。 考点:物态变化 关于雨、露、霜、雾的成因,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雨水是水的液化形成的 B露水是水的汽化形成的 C霜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 D雾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 答案: C 试题分析:雨水的形成是水蒸气的液化;露水的形成也是水蒸气的液化;霜的形成是水蒸气的凝华;雾的形成是水蒸气的液化。 考点:物态变

6、化 关于四种光学仪器的成像情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实像 B照相机成正立、缩小的实像 C幻灯机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D近视眼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答案: C 试题分析:放大镜使用时,物体到透镜的距离小于焦距,成正立放大的虚像而不是实像, A错;照相机使用时物体到透镜的距离大于二倍焦距,像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成倒立、缩小的实像而不是正立缩小的实像, B错;幻灯机使用时物体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像在二倍焦距以外,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我们看到正立的图像是因为投影片倒立插的缘故, C对;近视眼镜为凹透镜,成正立缩小的虚像。 D错。 考点:透镜成像 下列关于成像问题的

7、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利用针孔照相机能得到倒立的像 B站在岸边能看到水里的物体,其实都是物体的虚 像 C有时摄影师让我们离他近些,是想让底片中的像更大 D平面镜能使房间看起来更宽敞,是因为像比物体离镜子更远 答案: D 试题分析:针孔照相机利用用的是小孔成像,成倒立的实像, A对;站在岸边能看到水里的物体,有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也有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 B也对;凸透镜成实像时,物体靠近凸透镜像就远离凸透镜且像变大,答案: C 对;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同, D错,不正确的选 D. 考点:像的区别 下面是一些正在振动的物体:甲:手臂以每秒 1次的频率上下挥动;乙:蝙蝠的嘴发出频率为

8、 105Hz的振动;丙:用小锤敲音叉,音叉发生 256Hz的振动,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我们只能听见音叉发出的声音,所以丙是声源,其他不是声源 B甲、乙、丙都是声源,我们都能听到它们发出的声音 C甲、乙、丙都是声源,我们只能听到丙发出的声音 D甲和丙是声源,我们能看见振动或听到声音;乙不是声源,因为我们既看不见振动,也听不到声音 答案: C 试题分析:正在振动发声的物体叫声源,甲乙丙物体都振动所以都是声源,人耳听到声音的频率范围为 20Hz到 20000Hz,甲:手臂以每秒 1次的频率上下挥动频率为 1Hz,乙:蝙蝠的嘴发出频率为 105Hz的振动,不在人耳的听觉范围内所以听不到,而丙:用

9、小锤敲音叉,音叉发生 256Hz的振动,振动频率在人耳的听觉范围所以我们能听到丙发出的声音。 考点:声源的定义、人耳的听觉范围 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俗话说 “隔音有耳 ”,说明固体也能传声 B “震耳俗聋 ”主要说明声音的音调高 C “闻其声而知其人 ”主要根据音色来判断的 D声音在真空中不可以传播 答案: B 试题分析:隔墙有耳说明固体可以传声,震耳欲聋说明声音的强度大,也就是响度大。关于音调指的是声音的高低,也就是频率的高低。闻其声而知其人是辨别发声体,凡是辨别发声体用到的都是音色;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所以声音在真空中不可以传播。答案:选 B。 考点:声音的特征 下列说

10、法不正确的是( ) A镜面反射遵从光的反射规律 B平行光束经平面镜反射后,仍然是平行光束 C漫反射不遵从光的反射规律 D漫反射中入射的平行光束经反射后,不再是平行光束 答案: C 试题分析:光的反射不论是镜面反射还是漫反射只要是反射都 遵从光的反射定律,平行光束经平面镜反射,由于法线相互平行,所以反射后仍然是平行光束;而漫反射中法线不平行,入射的平行光束经漫反射后,不再是平行光束。不正确的选 C。 考点:光的反射 潜望镜观察的像是下列情况中的哪一种( ) A正立缩小的实像 B正立等大的实像 C倒立放大的虚像 D正立等大的虚像 答案: D 试题分析:潜望镜是两个互相平行的平面镜组成的,平面镜成像

11、的特点:等大、等距、正立、虚像,所以潜望镜观察的像是正立等大的虚像,答案:选 D 考点:平面镜成像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月亮是一个巨大的光源 B光在真空中的速度是 340m/s C影子的形成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 D漫反射不遵守光的反射规律 答案: C 试题分析:正在自行发光的物体叫光源,月亮反射的是太阳光,不是自行发光,因此月亮不是光源, A错;光在真空中的速度是 3108m/s, B错;影子的形成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 C对;漫反射也是反射,只要是反射都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D错。 考点:光的传播与反射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猴子看见水中的 “月亮 ”,水中的 “月亮 ”到水面的距离

12、等于井中水的深度 B利用照相机照相时,人离镜头的距离应在一倍焦距到两倍焦距之间 C幻灯机投影灯片时,银幕到镜头的距离应大于两倍焦距 D用焦距为 10cm的放大镜去观察邮票。想看清楚邮票上的细微之处,这时放大镜与邮票间的距离应等于 10cm。 答案: C 试题分析: A选项中考查的是平面镜成像,而平面镜成像时像距等于物距,因此猴子看见水中的 “月亮 ”,水中的 “月亮 ”到水面的距离等于水到月亮的距离; B选项中利用照相机照相,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人离镜头的距离在凸透镜的二倍焦距以外 ,幻灯机投影时物距大于二倍焦距,选 C;放大镜使用时物距应小于焦距而不应等于焦距。 考点:凸透镜成像 双选题

13、如图所示电路,开关 S始终闭合,要使小灯泡 L1、 L2串联,必须闭合开关 ,要使 L1、 L2并联,必须闭合开关 ;若闭合开关 ,则将造成电路短路。 答案: S2、 S1S3、 S1S2S3 试题分析:如图电路,要使小灯泡 L1、 L2串联,电流只有一条路径,从正极开始,经过 L1后要经过 L2电流就要经过 S2,所以必须闭合 S2,要使 L1、 L2并联,电流分别经过 L1、 L2,所以必须闭合 S1S3,若闭合所有开关,电流将不经过任何用电器,造成电路短路。 考点:串并联电路判断 玻璃棒和丝绸摩擦,玻璃棒带 电,丝绸带 电,是因为摩擦过程中,玻璃棒失去了 ,丝绸得到了 。 答案:正、负、

14、电子、电子 试题分析:物理学中规定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为正电荷,由于相互摩擦的物体带上等量的异种电荷,所以丝绸带负电荷,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子的转移,得到电子的物体带负电荷,失去电子的物体带正电荷,所以玻璃棒和丝绸摩擦过程中,玻璃棒戴正电荷应该是失去了电子,丝绸得到了电子。 考点:摩擦起电 实验题 完成图中的光路图。( 2分) 答案: 试题分析:凸透镜的特殊光线有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过另一方的焦点,过光心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传播方向不变。 考点:凸透镜的特殊光线 填空题 宋朝著名文学家范成大到海拔 3700m的峨眉山旅游,发现在山上 “煮米不成饭 ”,他认为是山上的泉水太冷,

15、实际上这是由于高山上的 较低,导致水的沸点 的缘故。 答案:气压、低 试题分析:水的沸点与气压有关:气压升高沸点升高,气压降低沸点降低,高山上由于海拔高气压低,所以水的沸点降低的缘故。 考点:水的沸点与气压关系 干冰(固态 CO2)暴露在常温下时,会直接由固态变为 气态,这种现象叫 ,用干冰在舞台上产生的淡淡白雾,是由于干冰 ,使周围空气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 形成的 。 答案:升华、升华吸热、液化、小水珠 试题分析: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做哦升华,用干冰在舞台上产生的淡淡白雾,是由于干冰升华吸热,使周围空气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 考点:物态变化 节日用的

16、一组彩灯串联着 20只小灯泡,已知插头处的电流为 150mA,那么在第八只和第九只小灯泡之间处的电流为 A,通过第二十只小灯泡的电流为 A。 答案: 0.15、 0.15 试题分析:节日彩灯串联 20只小灯泡,插头处的电流为 150mA,由于串联电路电流处处相等,那么在第八只和第九只灯泡之间处的电流为 150mA,通过第二十只小灯泡的电流为 150mA。 考点:串联电路的特点 根据实物图画出电路图,并回答问题:当开关闭合后,甲、乙两个电流表的示数如图所示,那么流过甲灯的电流为 A,流过乙灯的电流为 A,干路中的电流为 A。( 5分) 答案:电路图见下图 1.12 0.28 1.4 试题分析:从

17、图中可以看出为并联电路,期中甲电流表测量的是干路电流,乙电流表测量的是乙灯的电流,甲电 流表用的是大量程读数为 1.4A,乙电流表读数为 0.28A,所以甲灯的电流为 1.4A-0.28A=1.12A,干路电流为 1.4A。 考点:识别电路图 在下列几种物态变化现象中,属于凝固的是 ;属于升华的是 ;其中 是 (填 “放热 ”或 “吸热 ”)过程。 晾在室外的湿衣服变干了。 夏天,揭开冰棒包装纸后会看到冰棒冒 “白汽 ” 冬天,河面上结了一层冰 放在衣柜里的樟脑丸会越来越小,最后 “消失 ”了 严冬的深夜,教室窗玻璃的内表面上有一层冰花 铺柏油马路时,将沥青块放在铁锅中加热 答案: 、 、放热

18、 试题分析: 晾在室外的湿衣服变干了,水变成了水蒸气属于汽化,是吸热过程。 夏天,揭开冰棒包装纸后会看到冰棒冒 “白汽 ”,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成的小水珠,是放热过程。 冬天,河面上结了一层冰,是水的凝固,凝固放热。 放在衣柜里的樟脑丸会越来越小,最后 “消失 ”了,物质由固态变为气态是升华现象,属于吸热过程。 严冬的深夜,教室窗玻璃的内表面上有一层冰花,是室内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玻璃凝华成的小冰晶,是放热过程。 铺柏油马路时,将沥青块放在铁锅中加热,沥青熔化,是吸热过程。 考点:物态变化的吸放热 如图所示是 “研究凸透镜 成像 ”实验的原理图,若在光屏上(光屏未画出)能得到清晰放大的烛焰实像,则

19、蜡烛可能置于透镜左边 a、 b、 c、 d四点中的 点上,此成像特点可应用在 上。 答案: C、幻灯机等 试题分析:凸透镜成像实验时,若在光屏上得到清晰放大的实像,物体到透镜的距离应该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由图可知 a、 b、 c、 d四点只有 c 点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成像可应用在幻灯机、投影仪、电影机等上。 考点:凸透镜成像 如图所示,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所用的光学仪器是 透镜。能够成一个放大的图像的原因是物体距离 透镜 时,成一个 立、 的 像。 (2)小明把这个透镜朝向太阳,在透镜的另一侧距离透镜 5cm处找到一个极小亮的点,那么,小明想要利用这个透镜获得一个缩小的像

20、,应当把物体放在距离透镜 处。 (3)小明利用这只透镜研究透镜的成像规律。实验时,应当将透镜放在蜡烛和光屏的 ,并且调整它们的高度和位置,使它们的中心大致在 上。 答案: (1)凸、小于焦距、正、放大、虚 (2)大于 10cm (3)中间,同一高度 试题分析:( 1)由图可知使用的是放大镜,放大镜是物理中的凸透镜,所以光学仪器是凸透镜,放大镜使用时要求物距小于焦距,成 一个正立、放大的虚像。( 2)小明把这个透镜朝向太阳,在透镜的另一侧距离透镜 5cm处找到一个极小亮的点,此凸透镜的焦距为 5cm,小明想要利用这个透镜获得一个缩小的像,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时成缩小的像,所以,应把物体放在距离透镜大

21、于 10cm 处。( 3)做凸透镜成像实验时,要求凸透镜在蜡烛和光屏之间,并且它们的中心在同一高度。 考点:凸透镜成像实验 小牛有一块焦距为 5cm的凸透镜,若想用它做一个模型照相机,则景物到凸透镜的距离应 ;若想用它做投影仪的镜头,则胶片到凸透镜的距离应 ;若想将它作为放大镜使用,则被观察的物体 到凸透镜的距离应 。 答案:大于 10cm, 大于 5cm小于 10cm, 小于 5cm 试题分析:凸透镜成像应用照相机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物距应该在二倍焦距以外,即景物到凸透镜的距离应大于 10cm,投影仪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物距应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即胶片到凸透镜的距离应大于 5cm小于 10

22、cm,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物距应小于焦距,即被观察的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应小于 5cm。 考点:凸透镜成像 入射光线与平面镜的夹角是 60o,则反射角大小是 ,某人站在穿衣镜前 1m处,他在镜中的像到他的距离为 m。 答案: 30o 2 试题分析:光反射时,反射角等于入射角,而入射角和入射光线与平面镜的夹角互补,入射光线与平面镜的夹角是 60o,入射角为 30o,所以反射角大小事30o,平面镜成像时像距等于物距,人站在穿衣镜前 1m处,物距等于 1m,像距等于 1m,他在镜中的像到他的距离是像距加物距为 2m。 考点:光的反射、平面镜成像 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后,被分解成各种色光,这是光的 现象

23、,有三种色光适当混合能产生其他色光,这三种色光分别是红光、 和蓝光。 答案:色散、绿光 试题分析:光的色散是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分解成各种色光,因此太阳光经过三 棱镜后,被分解成各种色光,是光的色散现象,三种色光适当混合能产生其他色光时,这三种色光就是三基色为红光、绿光、蓝光。 考点:光的色散 由于光的 现象,教室里不同位置上的同学都能看到黑板上的粉笔字。(填“漫反射 ”或 “镜面反射 ”) 答案:漫反射 试题分析:教室里不同位置上的同学都能看到黑板上的粉笔字,说明粉笔字反射的光线是任何方向都有,而这种现象只能是漫反射,所以由于光的漫反射现象,教室里不同位置上的同学都能看到黑板上的粉笔字。 考点

24、:漫反射 为了提醒人们不忘国耻,警惕日本帝国主义势力的抬头,在南京大屠杀 50周年之际,南京市民捐资铸造了警世钟,警世钟高 3m,口径约 2m,当用木棒撞击大钟时,大钟振动的振幅 (填 “很大 ”或 “很小 ”),而振动的频率 ,能发出洪亮而低沉的声音。 答案:很大、很小 试题分析:本题从最后洪亮而低沉的声音入手,洪亮说明声音的响度很大,而声音的响度与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因此大钟振动的振幅很大,低沉说明声音的音调很低,而声音的音调与声源振动的频率有关,频率越小,音调越低,所以大钟振动的频率很小。 考点:响度、音调与什么因素有关 东林书院名联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表明声音

25、可以在 中传播;用小提琴和二胡演奏 “二泉映月 ”乐曲时,我们可以根据声音的 不同来加以辨别。 答案:空气、音色 试题分析: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这些声音通过空气传到我们的耳朵,表明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用小提琴和二胡演奏 “二泉映月 ”乐曲时,不同的乐器发出的音色不同,我们根据音色就能判断何种乐器在演奏。 考点:声音的传播介质、音色 音乐厅正在举行音乐会,男中音在放声高歌,女高音轻声伴唱,又有多种乐器伴奏,这时男中音的 比女高音的大,而女高音的 比男中音的高,音乐会的声音听起来有丰富的立体感,这主要是由于人的听 觉具有 效应。 答案:响度、音调、双耳 试题分析:我们平时说的男中音男高

26、音指的是歌手的音调高低,放声高歌时声音的响度很大,轻声伴唱时响度很小,因此男中音在放声高歌,女高音轻声伴唱,又有多种乐器伴奏,这时男中音的响度比女高音的大,而女高音的 音调 比男中音的高,音乐会的声音听起来有丰富的立体感,是因为人的听觉具有双耳效应。 考点:声音的特征 计算题 某人站在铁路旁,看见远处的铁路检修工人用小铁锤向铁轨敲了一下,他贴近铁轨,过了一会儿听见了两次敲击声。若两次声音间隔为 0.5s,该人离敲击处 183.6m,求声音在铁轨 中传播的速度是多少米 /秒?(已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 340m/s)( 5分) 答案: 4590m/s 试题分析:某人站在铁路旁,看见远处的铁路

27、检修工人用小铁锤向铁轨敲了一下,过了一会儿听见了两次敲击声。第一次是通过铁轨传播的,第二次是通过空气传播的,根据题意得 : - t代入数据 解得 V2=4590m/s 考点: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计算 简答题 如图所示,让水蒸气从玻璃管中冒出来,喷到另一个盛有凉水的烧瓶上,将会发生什么现象?经过一般时间,烧瓶中凉水的温度有无变化?这个实验可用来探究什么问题?( 5分) 答案:烧瓶底部有水滴滴下,烧瓶中的凉水的温度会升高。这是因为当高温的水蒸气喷到盛有凉水的烧瓶时,水蒸气放热液化成水。由于烧瓶吸热,故瓶内的水温会升高,该实验可以研究液化放热。 试题分析:高温的水蒸气喷到盛有凉水的烧瓶时,水蒸气

28、遇冷液化成小水珠,所以会发生烧瓶底部有水滴滴下的现象,由于液化是一个放热的过程,烧瓶吸热,所以瓶内的水温会升高,该实验可以研究液化放热。 考点:液化放热 (1)如图所示,这只眼睛存在什么视力问题? (2)要想使这只眼睛得到矫正,应该戴什么透镜?为什么这样做能使眼睛看清楚物体?( 4分) 答案:( 1)物体成像在视网膜前,形成近视。( 2)应戴合适的凹透镜。因为凹透镜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通过凹透镜的光线再经过折射后,使像成在视网膜上。 试题分析:由于平行光线进入眼睛后没有到达视网膜就会聚一点,成像在视网膜前,是近视眼,应戴合适的凹透镜。因为凹透镜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通过凹透镜的光线再经过折射后,

29、使像成在视网膜上。 考点: 作图题 如图所示的方框中各有一个透镜,图中画出了光线通过透镜前后的传播方向,请在方框中填入 适当的透镜。( 4分) 答案: 试题分析:根据透镜对光线的作用可知: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A图平行光线经折射后发散应该是凹透镜, B图平行光线经折射后会聚应为凸透镜, C图会聚光线折射后平行对光线起到发散作用应为凹透镜, D图对光线起到会聚作用应为凸透镜。 考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作图 作出 A、 B、 C在平面镜中所生成的像( 2分) 答案: 试题分析:作出平面镜中的像,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具体步骤为:分别过 A、 B、 C作平面镜的垂线,分别在对应的直线上作出 A、B、 C的对称点 A、 B、 C连接 A、 B、 C即为所求作的像,由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所以用虚线作出。 考点:平面镜作图 如图所示, S为发光点, S是 S在平面镜中的像, S发出的一条入射光线的反射光线在 AB方向上,请在图中画出平面镜的位置及这条入射光线。( 2分) 答案: 试题分析:作法:因为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所以先连接 S和S,作 SS的垂直平分线即为平面镜,延长 BA过 S于平面镜的交点即为入射点,过入射点连接 S为入射光线。见图。 考点:光的反射作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