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北京市平谷区中考一模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cleanass300 文档编号:307876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155.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2014北京市平谷区中考一模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2013-2014北京市平谷区中考一模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2013-2014北京市平谷区中考一模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2013-2014北京市平谷区中考一模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2013-2014北京市平谷区中考一模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3-2014北京市平谷区中考一模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空气成分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是 A氮气 B氧气 C二氧化碳 D稀有气体 答案: A 试题分析:空气的主要成分(按体积分数):氮气( N2) 78%,氧气( O2) 21%(氮气比氧气约为 4: 1),稀有气体 0.94%,二氧化碳( CO2) 0.03%,其它气体和杂质 0.03%,空气成分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是氮气,故选 A 考点:空气的成分 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加热液体 B过滤 C稀释浓硫酸 D称量固体 答案: A 试题分析: A、加热液体时盛液量一般不超过试管容积的 1/3,使试管与桌面约成 45的角度(增大受热

2、面积,防止暴沸),管口不能对着自己或别人(防止液体喷出伤人),正确, B、过滤操作注意事项: “一贴二低三靠 ”, 其中 “三靠 ”:( 1)漏斗下端的管口紧靠烧杯内壁,( 2)用玻璃棒引流时,玻璃棒下端轻靠在三层滤纸的一边,( 3)用玻璃棒引流时,烧杯尖嘴紧靠玻璃棒中部,错误, C、稀释浓硫酸时应把浓硫酸沿烧杯壁慢慢注入水里,并不断搅动使产生的热量迅速扩散,切不可把水直接倒入浓硫酸中,错误, D、称量固体时,应遵守 “左物右码 ”的原则,错误,故 选 A 考点:实验操作的注意事项 下列物质溶于水时,溶液温度明显降低的是 A氯化钠 B硝酸铵 C浓硫酸 D氢氧化钠 答案: B 试题分析: A、氯

3、化钠溶于水,温度无明显变化, B、硝酸铵溶于水时,溶液温度明显降低, C、浓硫酸和 D、氢氧化钠溶于水时,溶液温度明显都升高,故选 B 考点:物质溶解时的吸热、放热现象 下列是人体中几种体液的正常 pH,酸性最强的是 A胆汁 (6.87.4) B唾液 (6.67.1) C血液 (7.357.45) D胃液 (0.81.5) 答案: D 试题分析: PH 7,溶液呈酸性,且 PH越小,酸性越强,所以酸性最强的是胃液 (0.81.5),故选 D 考点:溶液的酸碱度 将密封良好的方便面从平原带到高原时,包装袋鼓起,是因为袋内的气体分子 A间隔增大 B质量增大 C体积增大 D个数增多 答案: A 试题

4、分析:将密封良好的方便面从平原带到高原时,包装袋鼓起,说明体积变大了,主要是由于是因为袋内的气体分子间隔增大,故选 A 考点:分子的基本性质 下列物质露置于空气中,质量会减少的是 A浓硫酸 B浓盐酸 C氢氧化钠 D氯化钠 答案: A 试题分析: A、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所以露置于空气中质量会增大, B、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所以露置于空气中,质量会减少, C、氢氧化钠易吸收空气的二氧化碳和水分,所以露置于空气中质量会增大, D、氯化钠露置于空气中,质量不变,故选 A 考点:物质的挥发性、吸水性,潮解 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 2P + 5O2 P2O5 B 2NaOH + H2SO4 Na2S

5、O4 + H2O C CO2 + Ca(OH)2 CaCO3+H2O D 2Fe + 6HCl 2FeCl3 + 3H2 答案: C 试题分析: A、没有条件,需要燃点的条件,错误, B、没有配平,应在 H2O前面配数字 “2”,错误, C、正确, D、铁与盐酸反应生成 FeCl2,错误,故选 C 考点: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下列实验方案中,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分离碳酸钠和氢氧化钠的混合物 加入过量氢氧化钙溶液,过滤 B 除去氯化钠固体中的少量碳酸钠 加入适量稀硫酸,充分反应后,蒸发 C 检验一氧化碳气体中含有少量的二氧化碳 澄清石灰水,观察澄清石灰水的变化 D 鉴别

6、氯化钠溶液、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 各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分别滴加无色酚酞溶液,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 答案: C 试题分析: A、分离碳酸钠和氢氧化钠的混合物,加入过量氢氧化钙溶液,虽然氢氧化钙能与碳酸钠反应,但生成了其他的物质碳酸钙,并没有得到碳酸钠,而且由于氢氧化钙溶液是过量,所以所得的氢氧化钠溶液中还含有过量氢氧化钙,错误, B、除去氯化钠固体中的少量碳酸钠,加入适量稀硫酸,虽然硫酸会与碳酸钠反应,但生成新的杂质硫酸钠,错误, C、检验一氧化碳气体中含有少量的二氧化碳,加入澄清石灰水,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含二氧化碳,正确, D、鉴别氯化钠溶液 、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各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

7、分别滴加无色酚酞溶液,由于无色酚酞溶液遇酸性溶液或中性溶液都不变色,所以不能鉴别,错误,故选 C 考点:物质的分离、提纯或鉴别 氨基酸分子中含有氨基( NH 2,具有碱的性质)和羧基( COOH ,具有酸的性质)。 氨基酸分子具有的性质是 ( ) A只能与硫酸反应,不能与氢氧化钠反应 B只能与氢氧化钠反应,不能与硫酸反应 C既能与硫酸反应,又能与氢氧化钠反应 D既不能与硫酸反应,又不能与氢氧化钠反应 答案: C 试题分析:因为氨基酸分子中含有氨基( NH 2,具有碱的性质),故能与酸反应,又含有羧基( COOH ,具有酸的性质),能与碱反应,所以氨基酸分子具有的性质是:既能与硫酸反应,又能与氢

8、氧化钠反应,故选 C 考点:酸、碱的化学性质 向 100g水中不断加入固体 A或改变温度,得到相应的溶液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资料: A的溶解度 温度 / 20 30 40 50 60 溶解度 /g 37.2 41.4 45.8 50.4 55.2 A 中 A的质量分数最大 B 中 A的质量分数相等 C 的溶液为饱和溶液 D 中没有固体存在 答案: D 试题分析: A、因为 A在 30 时,溶解度为 41.4g,所以在 25 时,在 100g水中加入 37.2g+4.2g=41.4g时,并不会完全溶解,而当升温到 60 时,未溶解的又会全部溶解,所以溶质质量分数增大,自然 中 A的质量分数就不

9、是最大,错误, B、溶液 中是 100g水中溶解了 41.4gA,而溶液 中是 100g水溶解了50.4g,故 中 A的质量分数不相等,错误, C、 的溶液为饱和溶液,而 溶液,是在 60 时,溶解度为 55.2g,而此时 100g水中的 A物质质量才50.4g,所 以为不饱和溶液,错误, D、 中没有固体存在,正确,故选D 考点: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溶解度 下列 CO2的制备装置中,不能起到 “随开随制,随关随停 ”效果的是( )。 答案: B 试题分析:要做到 “随开随制,随关随停 ”效果,实际上就是能随时做到固体跟液体分离,只有 B不能做到,故选 B 考点:实验装置的优劣对比 甲烷在一

10、定量的氧气中燃烧,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 物质 甲烷 氧气 水 二氧化碳 X 反应前质量 /g 3.2 11.2 0 0 0 反应后质量 /g 0 0 7.2 4.4 待测 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 X不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B反应后 X的质量为 2.8 g C X中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 12 D反应中甲烷与氧气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47 答案: C 试题分析: A、 X反应前是 0g,反应后是 7.2g,故 X是生成物,不是该反应的催化剂,正确, 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的质量不变,所以 X的质量=3.2g+11.2g-7.2g-4.4g=2.8g,正确, 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

11、应前后的元素质量不变,甲烷中的碳元素质量 =3.2g12/16100%=2.4g,氢元素的质量为 0.8g,而 反应后 7.2g水中氢元素质量也为 0.8g,说明 X中不含氢元素,故 X中两种元素是碳元素和氧元素,由于 4.4g二氧化碳中碳元素质量=4.4g12/44100%=1.2g,而反应前的碳元素质量为 2.4g,所以 X中碳元素质量=2.4g-1.2g=1.2g,所以氧元素质量 =2.8g-1.2g=1.6g,故 X中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g1.6g=3: 4,错误, D、反应中甲烷与氧气的化学计量数之比即参加反应的甲烷与氧气的分子个数比 =3.2g/16: 11.2g/32=4:

12、7,正确,故选 C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下 列方法能鉴别氧气和空气的是 A闻气味 B将集气瓶倒扣在水中 C观察颜色 D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 答案: D 试题分析:氧气能支持燃烧,所以鉴别氧气和空气,可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若复燃,为氧气,若无明显变化,为空气,故选 D 考点:氧气的性质 决定元素种类的是 A核外电子数 B中子数 C最外层电子数 D质子数 答案: D 试题分析:元素是具有相同质子数(或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因此:元素的种类由原子的质子数决定,质子数不同,元素种类不同,故选 D 考点:元素的概念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A硅 B氧 C铝 D铁 答案: C

13、 试题分析:元素在地壳中含量前三位:氧、硅、铝,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故选 C 考点:地壳中元素的含量 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蜡烛燃烧 B冰雪融化 C香水挥发 D干冰升华 答案: A 试题分析: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反之,则是物理变化。 A、蜡烛燃烧是蜡烛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有新物质的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B、冰雪融化,是物质状态的改变 ,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 C、香水挥发是构成香水的分子不断地运动,没有新物质的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干冰升华,固体二氧化碳变为气体,只是物质状态的改变 ,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故选 A 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

14、化的判别 碳酸钠可用于制造玻璃,其俗称是 A小苏打 B熟石灰 C生石灰 D纯碱 答案: D 试题分析:碳酸钠俗称纯碱, A、小苏打是碳酸氢钠的俗称, B、熟石灰是氢氧化钙的俗称, C、生石灰是氧化钙的俗称,故选 D 考点:物质的俗称 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有黑色固体生成的是 A红磷 B木炭 C甲烷 D铁丝 答案: D 试题分析: A、红磷燃烧生成白色固体五氧化二磷, B、木炭燃烧生成无色气体二氧化碳, C、甲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D、铁丝燃烧生成黑色固体四氧化三铁,故选 D 考点:物质燃烧的现象 豆类、动物肝脏中含有丰富的铁和锌,这里的 “铁 ”、 “锌 ”是指 A原子 B分子

15、C元素 D单质 答案: C 试题分析:豆类、动物肝脏中含有丰富的铁和锌,这里的 “铁 ”、 “锌 ”是指元素,故选 C 考点:元素的分布 下列物质中,属于溶液的是 A牛奶 B豆浆 C冰水 D糖水 答案: D 试题分析:溶液的概念: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溶液的基本特征:均一性、稳定性的混合物,故选 D 考点:溶液的形成 下列生活中的做法,不利于节约用水的是 A用淘米水浇花 B用洗过衣服的水冲马桶 C隔夜的白开水直接倒掉 D洗手打肥皂时暂时关闭水龙头 答案: C 试题分析: A、用淘米水浇花和 B、用洗过衣服的水冲马桶都属于一水多用, D洗手打肥皂时暂时关闭水

16、龙头,属于直接节约,而 C、隔夜的白开水直接倒掉属于浪费水,故选 C 考点:节约用水 草木灰是一种农家肥料,其有效成分是 K2CO3,它属于 A钾肥 B磷肥 C氮肥 D复合肥 答案: A 试题分析:草木灰是一种农家肥料,其有效成分是 K2CO3,含营养元素 K,属于钾肥,故选 A 考点:化学肥料 下列物品所使用的材料中,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A钛合金表链 B紫砂壶 C手机塑料外壳 D真丝围巾 答案: C 试题分析: A、钛合金表链属于金属材料, B、紫砂壶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 C、手机塑料外壳属于有机合成材料, D、真丝围巾属于天然纤维,故选 C 考点:有机合成材料 下列物质中,含有氧分子的是

17、 A O2 B MnO2 C CO2 D H2O2 答案: A 试题分析:要含有氧分子,则必须要有氧气, A、 O2由氧分子构成,含有氧分子, B、 MnO2由二氧化锰分子构成, C、 CO2含二氧化碳分子, D、 H2O2含过氧化氢分子,故选 A 考点:物质的构成 牙膏中的含氟化合物对牙齿有保护作用。一种氟原子的原子核内有 9个质子和 10个中子,该原子的核电荷数为 A 7 B 9 C 10 D 19 答案: B 试题分析:在原子中,质子数等于核电荷数等于电子数,一种氟原子的原子核内有 9个质子,故该原子的核电荷数为 9,故选 B 考点:原子的结构 填空题 ( 5分)某化学小组在课外活动时利

18、用下图装置进行实验 (图中铁架台等仪器已略去)。 ( 1)若乙中盛有澄清的石灰水,通过分液漏斗加入稀盐酸后关闭活塞,同时打开止水夹,看到乙试管液体中有气泡冒出,澄清的石灰水未变浑浊。 写出甲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 澄清石灰水未变浑浊的可能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_。 ( 2)若乙中盛有 NaOH溶液,通过分液漏斗加入稀盐酸后关闭活塞,同时打开止水夹,乙中未观察到明显现象;一会儿后再关闭止水夹,发现甲中液体流入乙中,乙中有 气泡产生最终得到无色溶液。 写出乙中产生气泡的化学方程式 _。 乙中所得无色溶液中的溶质是 _(写出所有可能)。 答案:( 1) CaCO3+2HCl=CaCl2

19、+H2O+CO2 Ca(OH)2+2HCl= 2H2O+CaCl2 ( 2) Na2CO3+2HCl=2NaCl+H2O+CO2 CaCl2、 HCl、 NaCl或 CaCl2、 NaCl 试题分析:( 1)通过分液漏斗加入稀盐酸后,与试管中的石灰石反应,所以甲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aCO3+2HCl=CaCl2+H2O+CO2,产生的二氧化碳进入到乙中,所以澄清的石灰水会变浑浊,但看到澄清的石灰水未变浑浊,说明加入的稀盐酸也随着压强的增大进入到了乙中,所以澄清石灰水未变浑浊的可能原因是: Ca(OH)2+2HCl= 2H2O+CaCl2 ( 2)若乙中盛有 NaOH溶液,通过分液漏斗加

20、入稀盐酸后关闭活塞,同时打开止水夹,乙中未观察到明显现象,是因为发生了反应: 2NaOH + CO2 = Na2CO3 + H2O,此时再关闭止水夹,发现甲中液体(含有 CaCl2,可能含有过量的盐酸),流入乙 中,与生成的碳酸钠发生反应,所以看到乙中有气泡产生,化学方程式为: Na2CO3+2HCl=2NaCl+H2O+CO2,因为终得到无色溶液,说明碳酸钠反应完全,否则会继续与溶液中 CaCl2的反应,生成白色沉淀,而盐酸有可能也恰好跟碳酸钠反应完全,也有可能过量,所以乙中所得无色溶液中的溶质是: CaCl2、 HCl、 NaCl或 CaCl2、 NaCl 考点:酸、碱、盐的化学性质 (6

21、分 )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A B C D E 实验仪器 a的名称是 _。 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所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_(填字母序号,下同 )。 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是,二氧化锰起 _作用,所选用的收集装置是 _或 E。 用排空气法收集一瓶氧气,验满时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瓶口,若观察到_,说明瓶中已充满氧气。 答案:( 1)酒精灯 ( 2) 2KMnO4 K2MnO4 + MnO2 + O2 A ( 3)催化 C ( 4)木条复燃 试题分析:( 1)常见仪器的识记 (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2KMnO4 K2MnO4 + MnO2 +

22、O2,发生装置的选择依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由于是固体在加热条件下反应,所以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A ( 3)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是,二氧化锰起催化作用,收集装置的选择依据:生成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由于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且不易溶于水,所以选用的收集装置是 C或 E ( 4)验满的方法是:带火星的木条放在瓶口,若观察到木条复燃,说明瓶中已充满氧气 考点:常见仪器的识记,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原理,发生、收集装置的 选择依据,气体的验满的方法 ( 7分)金属在生产和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 ( 1)下列金属制品中,利用金属导电性的是 (填字母序号 )。 A黄金饰品 B铝蒸锅 C铜导线 (

23、 2)钢铁生锈的条件是 。 ( 3)工业上用一氧化碳和赤铁矿炼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 4)利用废旧电池铜帽(含 Cu、 Zn)制取海绵铜( Cu),并得到硫酸锌溶液,主要流 程如下(反应条件已略去): 过程 中分离操作的名称是 。 过程 中有气体产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AE 中含铜、锌两种元素的物质有 (填字母序号)。 答案:( 1) C ( 2)与水和氧气同时接触 ( 3) 3CO + Fe2O3 高温 2Fe+3CO2 ( 4) 过滤 Zn+H2SO4=ZnSO4+H2 A C 试题分析:( 1) A、黄金饰品是利用它的金属光泽, B、铝蒸锅是利用导热性,C、铜导线利用金属导电

24、性,故选 C ( 2)钢铁生锈的条件是:与水和氧气同时接触 ( 3)工业上用一氧化碳和赤铁矿炼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CO + Fe2O3 高温 2Fe+3CO2 ( 4) 过程 中进行分离操作后,分别得到固体和溶液,所以名称是:过滤, 由于废旧电池铜帽(含 Cu、 Zn)在加入同时稀硫酸和氧气,根据提供的信息,金属铜、锌都会发生反应,故溶液 A应是硫酸锌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故要得到硫酸锌溶液,物质 B应该为 Zn,所以过程 中有气体产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Zn+H2SO4=ZnSO4+H2 AE 中含铜、锌两种元素的物质有 A C 考点:金属的性质和用途,铁生锈的原理,炼铁的原理 (

25、6分)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人们积极寻找不含碳元素的燃料。经研究发现 NH3燃烧的产物没有污染,且释放大量能量,有一定应用前景。其微观示意图如下所示: ( 1)上述化学反应过程中,属于氧化物是 _(填序号); ( 2) A物质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 _价,在化学反应前后,元素化合价没有发生改变的是 _元素; ( 3)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其基本反应类型属于_。 ( 4) 参加反应的 A与 B的最简整数质量比为 。 答案:( 1) D ( 2) -3 H ( 3) 4NH3+3O2 2N2+6H2O 置换 ( 4) 17:24 试题分析:( 1)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结

26、合微粒 的结构示意图,属于氧化物的是 D,化学式为: H2O ( 2)结合微粒的结构示意图: A 的化学式为 NH3,化合价的一般规律告诉我们: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 0,氢元素的化合价为 +1,所以 A物质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 -3,在化学反应前后,氢元素化合价没有发生改变,都是 +1价 ( 3)结合微粒的结构示意图: A的化学式为 NH3, B为 O2, C为 N2, D为:H2O,所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NH3+3O2 2N2+6H2O,反应前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后也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所以基本反应类型属于置换反应 ( 4) 根据上面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参加反应的

27、 A与 B的最简整数质量比 =417:332=17: 24 考点:氧化物的概念,化合价的一般规律,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基本反应类型 ( 5分)物质的用途与其性质密切相关。 ( 1)干冰常用作制冷剂,是因为干冰易 _。 ( 2)活性铁粉常用作食品双吸剂,利用它可以吸收食品包装袋内的 _。 ( 3)熟石灰常用来处理泄漏的硫酸,其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_。 ( 4)碳酸氢钠可用于治疗胃酸(主要成分是盐酸)过多,其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_。 ( 5)硅是信息技术的关键材料。高温下氢气与四氯化硅( SiCl4)反应可制得高纯度的硅,同时生成氯化氢。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 答案:( 1)升华

28、吸热 ( 2)水和氧气 ( 3) Ca(OH)2+H2SO4=CaSO4+2H2O ( 4) NaHCO3+HCl=NaCl+H2O+CO2 ( 5) SiCl4+2H2高温 4HCl+Si 试题分析:( 1)干冰常用作制冷剂,是因为干冰易升华吸热,使周围的温度降低 ( 2)活性铁粉常用作食品双吸剂,是根据铁粉会与氧气和水存在的情况下生锈,从而使氧气和水消耗,所以利用它可以吸收食品包装袋内的水和氧气 ( 3)熟石灰常用来处理泄漏的硫酸,发生中和反应,化学方程式为:Ca(OH)2+H2SO4=CaSO4+2H2O ( 4)碳酸氢钠可用于治疗胃酸(主要成分是盐酸)过多,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N

29、aHCO3+HCl=NaCl+H2O+CO2 ( 5)高温下氢气与四氯化硅( SiCl4)反应可制得高纯度的硅,同时生成氯化氢。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SiCl4+2H2高温 4HCl+Si 考点干冰的用途,铁生锈的原理,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6分 )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 ( 1)下列食物中,富含糖类的是 _(填字母序号,下同 ),能提供大量油脂的是 _。 A橄榄油 B蔬菜 C米饭 ( 2)下列服装所使用的材料中,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_(填字母序号)。 A纯棉帽子 B羊毛衫 C涤纶运动裤 ( 3)食用下列食品有损身体健康的是 _(填字母序号)。 A. 用纯碱和发酵的面团蒸制的馒头 B. 霉变的

30、大米 C. 用甲醛浸泡过鸡翅 ( 4)汽车是重要的交 通工具。 汽车使用天然气作燃料,排放污染较低。天然气的主要成分为 _。 充电 完成车用铅酸电池充电的反应: 2PbSO4 + 2H2O Pb + 2H2SO4 + _。 答案:( 1) C, A ( 2) C ( 3) BC ( 4) CH4 PbO2 试题分析:( 1)米饭中含有淀粉,属于糖类,故选 C,而蔬菜是含有丰富的维生素,能提供大量油脂的是橄榄油,故选 A ( 2)有机合成材料包括: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 A、纯棉帽子是属于天然纤维, B、羊毛衫也是属于天然纤维, C、涤纶运动裤属于合成纤维,故 C ( 3)霉变的大米中含有黄

31、曲霉素,使人致癌,人不能食用,甲醛会使蛋白质变质,不能用甲醛浸泡鸡翅,故选 B、 C ( 4) 天然气的主要成分为甲烷,化学式为: CH4,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微观解释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个数不变,可推出化学式为: PbO2 考点:人体重要的营养物质,合成材料,质量守恒定律微观解释 计算题 (3分 )汽车尾气系统中使用催化转化器,可降低 CO、 NO等有毒气体的排放,其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2CO+2NO 2CO2+N2,当有 2.8gCO被转化时,计算同时被转化的 NO的质量。 答案: 试题分析:根据化学方程式: 2CO+2NO 2CO2+N2中 CO和 NO的质量关系,即可算出 N

32、O的质量 解:设被转化的 NO的质量为 x 2CO+2NO 2CO2+N2 56 60 2.8g x = x= =3g 答:被转化的 NO的质量为 3g 考点: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的计算 (3分 )将 Na2CO3和 NaCl固体混合物 32.9g放入烧杯中,此时总质量为202.9g,加入 326.9g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待没有气泡逸出后再次称量,总质量为 521.0g。计算所得溶液中溶质 的质量分数 (CO2的溶解忽略不计 )。 答案: 试题分析:首先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不变,可先求出产生的气体二氧化碳的质量 =202.9g+326.9g-521.0g=8.8g,再根据化

33、学反应方程式: Na2CO3+2HCl=2NaCl+H2O+CO2可知,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是 NaCl,但 NaCl来自两部分,一是反应生成的,二是原固体混合物中含有的,生成的 NaCl可通过化学方程式来求解,原固体混合物中含有的 NaCl可通过混合物 32.9g减去 Na2CO3的质量 解:反应生成的 CO2质量 =202.9g+326.9g-521.0g=8.8g 设 Na2CO3的质量为 x,生成的 NaCl的质量为 y。 Na2CO3+2HCl=2NaCl+H2O+CO2 106 117 44 x y 8.8g x=21.2g y=23.4g 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 100%=

34、10% 答: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10%。 考点: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的计算 探究题 ( 6分)依据表中的元素所组成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回答下列问题。 元素名称 氢 碳 氧 氯 钠 钙 元素符号 H C O Cl Na Ca ( 1) A、 B组成元素相同,一定条件下可发生反应 AB+C,则 C物质是_。 ( 2) D、 E、 F含有相同的金属元素, F俗称小苏打,已知在溶液中 D与 F反应生成 E和 B,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 ( 3)向某红色溶液中滴加 D溶液,溶液颜色经历红色 紫色 蓝色的变化过程,且无气体、无沉淀产生。则原红色溶液中的溶质是_, D物质是 _。 ( 4)向 X

35、物质的饱和溶液中加入物质 Y,溶液变浑浊,在向其中加入足量稀盐酸,溶液变澄清、无气体产 生。则溶液变浑浊的原因是_填序号 。 X是 Ca(OH)2、加入的物质 Y是 CO2,二者发生反应生成 CaCO3; X是 Na2CO3、加入的物质 Y是 Ca(OH)2,二者发生反应生成 CaCO3; X是 Ca(OH)2、加入的物质 Y是 CaO, CaO与水反应消耗溶剂使Ca(OH)2析出; X是 Ca(OH)2、加入的物质 Y是 CaO, CaO与水反应生成的 Ca(OH)2不能再溶解; X是 Ca(OH)2、加入的物质 Y是 CaO, CaO与水反应放热使 Ca(OH)2溶解度减小而析出; 答案:

36、( 1) O2 ( 2) NaHCO3+NaOH=Na2CO3+H2O ( 3) HCl和紫色石蕊 NaOH ( 4) 3、 4、 5 试题分析:( 1) A、 B组成元素相同,一定条件下可发生反应 AB+C,可以推断 A应该是过氧化氢溶液,发生分解反应,生成 B是水,同时还生成氧气,所以 C物质是 O2 ( 2) D、 E、 F含有相同的金属元素, F俗称小苏打,即碳酸氢钠,而 D、E、 F含有相同的金属元素,即钠元素,已知在溶液中 D与 F反应生成 E和 B(水),依据表中提供的元素种类,可以推出是 NaHCO3和 NaOH发生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NaHCO3+NaOH=Na2C

37、O3+H2O ( 3)向某红色溶液中滴加 D溶液,溶液颜色经历红色 紫色 蓝色的变化过程,且无气体、无沉淀产生,明显是紫色石蕊试液遇酸碱变色的情况,紫色石蕊在酸溶液中变红,在中性溶液显紫色,在碱性溶液中显蓝色,所以则原红色溶液中的溶质是: HCl和紫色石蕊, D物质是: NaOH溶液 ( 4)向变浑浊的溶液中加入足量稀盐酸,溶液变澄清、无气体产生,说明这种浑浊的物质能与盐酸反应,但不会生成气体,所以排除了不溶性的碳酸盐,故 都错误, X是 Ca(OH)2、加入的物质 Y是 CaO, CaO与水反应消耗溶剂使 Ca(OH)2析出,正确, X是 Ca(OH)2、加入的物质 Y是 CaO, CaO与

38、水反应生成的 Ca(OH)2不能再溶解,正确, X是Ca(OH)2、加入的物质 Y是 CaO, CaO与水反应放热使 Ca(OH)2溶解度减小而析出,正确 考点:制取氧气的原理,酸、碱的化学性质, Ca(OH)2的溶解度 ( 8分) NaOH能与 CO2发生化学反应,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然而,在化学课上老师向 NaOH溶液通入 CO2后无明显现象。提出问题:如何通过实验证明 CO2与 NaOH发生了反应。 【查阅资料】 CaCl2溶液可与 Na2CO3溶液发生复分解反应。 向 CaCl2溶液中通入 CO2,无明显现象;在水溶液中 CaCl2不与 CO2、H2CO3等物质反应。 【实验一】证

39、明反应物之一 CO2消失了 ( 1)同学门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向充满 CO2的广口瓶中滴入 NaOH溶液。一会儿后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并据此现象判断 NaOH与 CO2发生了化学反应。 ( 2)老师提出上述实验不足以证明 NaOH与 CO2发生了化学反应。其理由是 _。据此,你认为上 述实验应做的改进是_ 。 【实验二】证明有新物质 Na2CO3生成 同学们经过思考、讨论,分别设计了以下两个实验方案: 方案一:打开瓶塞,向实验一所得的溶液中加入饱和的石灰水,若观察到有白色沉淀产生,证明有新物质 Na2CO3生成。 方案二:打开瓶塞,向实验一所得的溶液中加入 CaCl2溶

40、液,若观察到有白色沉淀产生,证明有新物质 Na2CO3生成。 ( 1)写出方案二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 ( 2)你认为上述实验方案不可行的是 _,理由是_。 答案: CO2+2NaOH=Na2CO3+H2O 【实验一】( 1)气球变鼓 ( 2)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也能使气球变鼓,不能证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改进:设计对比试验,用同样体积的水与同样的二氧化碳,观察气球的形变 【实验二】( 1) CaCl2+ Na2CO3= CaCO3+ 2NaCl ( 2)方案一,理由是装置中有剩余的二氧化碳气体,水中也能溶解部分二氧化碳,能使 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试题分析: NaOH能与 CO2发

41、生化学反应,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2NaOH=Na2CO3+H2O 【实验一】( 1)如右图所示的实验,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向充满 CO2的广口瓶中滴入 NaOH溶液,发生了反应使二氧化碳的体积减少,压强降低,所以气球变鼓 ( 2)上述实验不足以证明 NaOH与 CO2发生了化学反应。其理由是: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也能使气球变鼓,不能证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有可能是二氧化碳溶解在水中,为了排除这种可能性,应设计对比试验,用同样体积的水与同样的二氧化碳,观察气球的形变的程度, 【实验二】( 1)方案二:打开瓶塞,向实验一所得的溶液中加入 CaCl2溶液,若观察到有白色沉淀产生,发生的化学方程式为: CaCl2+ Na2CO3= CaCO3+ 2NaCl ( 2)方案一不可行,原因是装置中有剩余的二氧化碳气体,水中也能溶解部分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考点: CO2与 NaOH发生了反应的探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