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学年广东省揭阳市揭西县七年级上学期期末政治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eastlab115 文档编号:308491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2.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2014学年广东省揭阳市揭西县七年级上学期期末政治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3-2014学年广东省揭阳市揭西县七年级上学期期末政治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3-2014学年广东省揭阳市揭西县七年级上学期期末政治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3-2014学年广东省揭阳市揭西县七年级上学期期末政治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3-2014学年广东省揭阳市揭西县七年级上学期期末政治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3-2014学年广东省揭阳市揭西县七年级上学期期末政治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单选题 “想要得到别人的友谊,自已就得先向别人表示友好 ”,这表明在交往过程中需要 A相互尊重 B发挥我们的主动性 C有共同的爱好 D同喜同悲 答案: B 试题分析:因为人际交往是双向性的。如果我们想获得理解,就要袒露自己的真实思想;如果我们渴望人际交往中的温暖,就要献出自己的信任。同样我们要想得到别人的友谊,就要先向别人表示友好,体现了我们在交往中的主动性。所以答案:选 B。 考点:理解正确交往的做法。 人际交往的前提和基石 A公平 B正义 C平等 D宽容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教材知识,平等待人是人际交往

2、的前提和基石,所以答案:选C。 考点:平等待人是交往的前提。 生活的润滑剂是 A公平 B正义 C平等 D宽容 答案: D 试题分析:宽容指的是宽厚和容忍,原谅和不计较他人。以一种谅解和包容的心态和行为去对待与自己不同的观点和意见、与自己不同的性格和志趣、甚至是别人的过错和冒犯,达到人与人的多样化的共处与合作。宽容有利于我们与他人合作,也就是生活的润滑剂,所以答案:选 D。 考点:正确认识宽容在交往中的作用。 善良就像一把钥匙,能打开友谊大门,为我们赢得朋友,这就表明 A善良的人最容易赢得友谊与朋友 B善良需要有真诚的心 C善良的人不做别人不喜欢的事 D善良的人不做别人不接受的事 答案: A 试

3、题分析:善良的人具有平等、尊重、宽容和理解、关心等优良的品质。在现代社会,平等与尊重、宽容与理解、关心与互助、负责与合作,是成功人际交往的条件,是文明交往的内在基础,是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所以答案:选 A。 考点:对宽容、换位、平等、尊重等考点的理解。 与人为善的根本是 A以恰当的方式表现我们的友善 B乐于助人 C友好地对待陌生人 D以善良之心回报友善之情 答案: B 试题分析:与人为善,就是以善良之心待人。帮助他人是善心和爱心的表现。美好生活离不开人与人的相互帮助。所以与人为善的根本就是帮助他人,所以答案:选 B。 考点:正确理解与人为善的含义。 尊人者,人尊之,这说明 A自尊,就是要接纳珍

4、爱自己 B尊重是相互的 C自尊必须自立自强 D自尊要做到自重自律 答案: B 试题分析:一个人要得到别人的尊重,首先要尊重别人。只有尊重他人,才能得到别人对自己的尊重,这就是受人尊重的奥秘。所以答案:选 B 考点:尊重他人的要求。 马斯德说过: “告诉你使我达到目标的奥秘吧,我唯一的力量就是我的坚持精神。 ”这句话启示我们 A事业有成取决于智力的高低 B事业有成取决于客观条件的好坏 C事业有成取决于一个人是否有自信心 D坚强的人总会坚持不懈地实现目标 答案: D 试题分析:坚强意志是成功的保证,它能让我们在艰难条件下甚至在逆境中取得优异成绩。题文中 “坚持精神 ”就是指坚强的意志品质,所以只有

5、 D符合答案:。 考点:塑造坚强的意志品质。 托尔斯泰说过:人活着要有生活目标;一辈子目标,一段时期目标,一个阶段目标,一年目标,一个月目标,一天目标 ”这就启示我们 A设立的目标要可行 B自强的人 ,总会把目标转化为行动 C设立的目标要长远 D脚踏实地 ,分段实现目标 答案: D 试题分析:目标有长期喝短期目标之分,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长期奋斗目标。有了长期的目标,就不怕暂 时的挫折,不会因为眼前的困难而畏缩不前。根据托尔斯泰的话,告诉我们要分段实现目标,所以答案:选 D。 考点:树立正确的生活目标。 论语上说 :土不可不弘毅 ,任重而道远 .这说明 A设立的目标要可行 B自强的人 ,总会把

6、目标转化为行动 C设立的目标要长远 D脚踏实地 ,分段实现目标 答案: C 试题分析:目标有长期喝短期目标之分,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长期奋斗目标。有了长期的目标,就不怕暂时的挫折,不会因为眼前的困难而畏缩不前。 “任重而道远 ”说明了树立目标要长远,所以答案:选 C。 考点:正确认识目标的作用。 将自己看成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人,心中只有自己,忽视别人的需要、感觉与想法,这种人属于 A自卑的人 B自恋的人 C自尊的人 D自信的人 答案: B 试题分析:题文中将自己看成是世界上最重要人,心中只有自己,不管别人的想法,这属于自恋的表现,所以答案:选 B。 考点:正确认识自我。 材料:华罗庚的读书法 华

7、罗庚的读书法是 “厚薄 ”法。他把读书过程归结为 “由厚到薄 ”和 “由薄到厚 ”两个阶段。他认为:当你对书的内容真正有了透彻的了解,抓住了全书的要点,掌握了全书的精神实质后,书就由厚到薄了,愈是懂得透彻,就愈有薄的感觉。如果在读书过程中,你对各章节又作深入的探讨,在每页上加添注解,补充参考资料,这样书又会愈读愈厚。因此,读书就是由厚到薄,又由薄到厚的双向过程。 结合材料请回答: ( 1)华罗庚的读书法是什么? ( 2)你认为我们应如何选择学习方法? 答案:( 1)华罗庚的读书法是 “厚薄 ”法。 ( 2)学习有法,学无写法。恰 当的学习方法和策略是实现学习目标的有效手段,但学习方法和策略多种

8、多样。因此,我们在选择学习方法时,需要针对具体的学科,个人习惯与能力等,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策略,这样才能顺利打开知识宝库大门。 试题分析:( 1)学生通过阅读材料,直接从材料中找到答案:即可。华罗庚的读书法是 “厚薄 ”法。 ( 2)根据材料,结合教材知识回答。在我们的学习中,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的学习方法。每个人在不同的学习阶段,学习方法都会有所不同。最重要的一点是:我们不能照搬别人的方法,而应根据自己的性格特征、思维特点去探索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这就是所谓 “学习有法,学无定法,贵在得法 ”。只有适合自己的方法,才是最好的方法。 考点:( 1)知识概括。( 2)学会学习的正确做法。 “

9、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这说明符合文明礼貌的要求,我们应做到 A尊老爱幼 B关爱弱者 C语言文明 D态度诚恳 答案: C 试题分析:我们对人有礼貌主要表现在语言、态度和行为等方面。语言文明、态度亲和、举止端庄是与人友好交往必备的素养。 “良言 ”体现的是语言文明,所以答案:选 C。 考点:讲文明有礼貌的做法。 人际关系和谐的润滑剂是 A文明礼貌 B有知识 C守纪律 D学会宽容他人 答案: A 试题分析:讲究文明礼貌的作用: 它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不仅反映一个人的教养,还反映一个社会的精神风貌; 有利于人与人之间建立亲切、和睦的关系;所以人际关系和谐的润滑剂是讲文明有礼貌,所以答案:

10、选 A。 考点:正确认识人际交往。 我们社会化的基本要求是 A做一个社会的人 B与人交往,并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C关注社会,了解社会 D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奉献自己青春 答案: B 试题分析:根据教材知识,与人交往,并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是我们社会化的基本要求。所以答案:选 D。 考点:对社会化的了解。 研究表明,文化教育有利于运动员提高心理素质和思维能力,在无形中影响其竞技水平,这说明 A受教育越多,运动员的竞技水平越高 B竞技体育的实质是教育与科学技术水平的较量 C教育是体育的一部分 D教育对一个人综合素质的提高至关重要 答案: D 试题分析:通过接受教育,唤醒潜力,发展才智,才能摆脱愚昧,增

11、长才干,丰富人生,享受现代文明,在职业活动和其它活动中获得成功。所以答案:选D。 A 说法不对,受教育高低跟竞技水平高低没有直接关系。 BC 本身说法错误。 考点:正确认识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 要提高学习的效率与效果,我们应该 A选择名校学习 B把全部时间花在学习上 C要求父母陪伴学习 D培养良好的学习态度、习惯与方法 答案: D 试题分析:根据教材知识,习惯对学习的重要影响: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获取优良的学习成绩,塑造健康人格,使人受益终生。所以答案:选 D。 考点:提高学习效率的方法。 下列行为符合终身学习理念的是 A活到老学到老 B学无止境 C温旧知新 D水滴石穿 答案:

12、A 试题分析:根据教材知识终身学习是指社会每个成员为适应社会发展和实现个体发展的需要,贯穿于人的一生的,持续的学习过程。所以答案:选 A,活到老学到老,体现了终身学习。 考点:正确认识终身学习的含义。 “人们的每种行为都会产生一定的社会后果 ”,这就说明 A做人应该对自己的学习负责 B做人应当对自己的生活负责 C做人应当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D末成年人做错事应由学校负责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题文的意思,行为都会产生一定的后果。行为和后果具有一致性,有行为就会有后果,某种后果一定是由某些行为引起的。所以我们做人首先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故答案:选 C。 AB说法片面。 D说法错误。 考点:行为不

13、同结果不同。 “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这说明我们要全面了解自己,可以 A在多重比较中认识自己 B在自我观察和内省中认识自己 . C通过镜子认识自己 D从别人的态度中认识自己 答案: D 试题分析:根据教材知识,认识自己的途径(有三种): 自我探索; 与他人比较; 倾听他人评价。 “以人为镜 ”说明要从别人的评价中全面认识自己,所以答案:选 D。 考点:正确全面认识自己的方法。 “人贵有自知之明 ”这说明我们要全面了解自己,可以 A在多重比较中认识自己 B在自我观察和内省中认识自己 C通过镜子认识自己 D从别人的态度中认识自己 答案: B 试题分析:根据教材知识,认识自己的途径(有三种): 自

14、我探索; 与他人比较; 倾听他人评价。 “自知之明 ”说明要靠自我探索,所以答案:选 B。 考点:正确认识自己的方法。 建设良好的班集体需要有为维护集体利益和正常秩序、保证活动 有秩序进行的一系列行为准则,这说明良好班集体建设需要 A树立共同的奋斗目标 B各成员团结友爱和互帮互助 C严明的纪律 D各成员担负相应的责任 答案: C 试题分析:在集体里,除了自觉遵守集体纪律,服从集体利益外,我们还提倡张扬个性。在集体中主动地提出自己的建议,发挥自己的特长,坚持自己的兴趣,张扬自己的个性。题文中 “行为准则 ”体现了集体的纪律,所以答案:选 C。 考点:建设良好班集体的要求。 一个良好新集体建立的动

15、力与方向是 A共同的奋斗目标 B各成员团结友爱和互帮互助 C严明的纪律 D各成员担负相应的责任 答案: A 试题分析:根据教材知识,怎样创建优秀的新集体(班集体): 要有共同的奋斗目标,拥有前进的动力; 各尽其能,发挥所长,奉献集体; 团结协作,互助前行。所以答案:选 A。 考点:建设良好班集体的方法。 社会是一张无与伦比的 “大网 ”,我们每个人就是 A一张 “小网 ” B “网 ”上的一个结点 C “网 ”上的一条直线 D有些人就成为漏 “网 ”之鱼 答案: B 试题分析:社会是一张大网,我们每个人就是这网的一个结点,与我们相连的每一条线都是与他人交往的结果。如果把社会比做大网,社会是由人

16、组成的,所以每个人就是 “网 ”上的一个结点。答案:选 B。 考点:正确认识社会交往关系。 服务和奉献社会,最主要是 A踏踏实实,立足本职 ,做好自己应做的事 B积极投身社会实践活动 C关注社会,了解社会 D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答案: A 试题分析:根据教材知识,服务和奉献社会,最主要的就是踏踏实实,立足本职,做好自己应做的事;所以答案:选 A。 考点:服务社会、奉献社会青少年 的做法。 简答题 我们应如何培养自信的品质? 答案:我们培养自信的品质应做到( 1)自信就在我们的心中,要让自信重放光芒,就该相信自己是独特的、有价值的。我们每个人都是一个宝藏,自信就是挖掘宝藏的最强大动力。( 2)了

17、解和认识自己,才是真正的自信。( 3)自信是我们每个人成功经验的累积。( 4)自信源于为断充实和发展自己。 试题分析:根据教材知识,回答青少年的做法。中学生培养自信的品质,应该做到: 看到进步与长处。因为,进步会让我们对自己充满信心;发现自己的长处是自信的基础; 增强信心与实力。因为信心要建立在实力的基础上,实力才是撑起信心的最重支柱; 做自信的中国人。因为,我们个人的自尊自信是建立在民族自尊自信的基础之上的,一个人如果没有民族自信心,他的自信就没有任何意义和价值。 考点:培养自信的做法。 探究题 材料:曾经在珠海发生过这样一幕: 120多名中国打工仔迫于韩国女老板的淫威整齐划一地 “伤心一跪

18、 ”。这一跪令国内舆论哗然 ,而当时只有一个叫孙天帅的小伙子,孤独而坚强地站着: “你们跪什么?不就炒鱿鱼吗?不就是一个工作吗? ”孙天帅的悲愤让工友们警醒:做一个人,有一样相当重要的东西需要捍卫,那就是自尊,尤其是民族的自尊。 请你结合课本有关知识和材料回答: ( 1)什么是自尊? ( 2)我们为什么要捍卫民族的自尊? 答案:答:( 1)自尊是一种自己尊重自己、爱护自己,并期望受到他人、集体和社会的尊重与爱护的心理需要。自尊是对自己尊严和价值的肯定。它是以一个人对自己的正确认识和评价为基础的。 ( 2)因为;自尊是一种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自强的 基础。一个民族的尊严,需要每一个国人去维护和捍卫。一个民族正是因为有了那些挺直脊梁,宁折不弯,有着铮铮铁骨的人,才有了庄严的身影。自尊才有可能自强。一个民族只有不受制于其他民族才能崛起,才能真正强大起来。 试题分析:( 1)从教材中找到自尊的含义即可。自尊是一种自己尊重自己、爱护自己,并期望受到他人、集体和社会的尊重与爱护的心理需要。自尊是对自己尊严和价值的肯定。它是以一个人对自己的正确认识和评价为基础的 ( 2)学生结合教材知识,回答捍卫民族尊严的意义即可。 考点:( 1)自尊的含义。( 2)维护民族自尊的原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