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学年江苏泰兴市新市初中七年级上期期中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arrownail386 文档编号:308664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79.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2014学年江苏泰兴市新市初中七年级上期期中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3-2014学年江苏泰兴市新市初中七年级上期期中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3-2014学年江苏泰兴市新市初中七年级上期期中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13-2014学年江苏泰兴市新市初中七年级上期期中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13-2014学年江苏泰兴市新市初中七年级上期期中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3-2014学年江苏泰兴市新市初中七年级上期期中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某校历史学习小组要考察我国最早的原始人类生活的遗址,他们应该去 A北京周口店 B陕西西安 C浙江余姚 D云南元谋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我国最早的原始人类生活遗址。在云南省元谋县发现的元谋人,其生活年代距今约 170万年前,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要考察我国最早的原始人类生活遗址,他们应该去云南省元谋县。故本题答案:为D。 考点:冀人版七年级上册 中华文明的起源 祖国境内的早期人类 战国时期有一户人家:老大因作战有功获得爵位,老二在家勤于耕作免除徭役,老三则被国君派往小县为吏。据此判断这户人家

2、最有可能生活在 A齐国 B秦国 C燕国 D楚国 答案: B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商鞅变法的相关内容。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纷纷进行改革。秦孝公任用商鞅进行变法。商鞅变法的内容涉及到土地私有,奖励耕战,建立县制。题中老大因作战有功获得爵位,老二在家勤于耕作免除徭役,属于奖励耕战。老三则被国君派往小县为吏则是建立县制。故答案:选 B。 考点:冀人版七年级上册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大变革的时代商鞅变法 战国时期商鞅变法的措施中,最能触犯奴隶主贵族特权的是 A承认土地私有 B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C奖励耕战 D推行县制 答案: C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商鞅变法的措施中,最能触犯奴隶主贵族特权的是。

3、商鞅变法规定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免除徭役,在战争中立了功的人,按照军功的大小授予爵位土地和住宅。贵族无军功就不能享受特权。等于废除了贵族地主的特权。因此遭到地主贵族强烈反对。故答案:选 C。 考点:冀人版七年级上册 国家的产生和社 会的变革 大变革的时代商鞅变法 下图中,目前世界上已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是 答案: A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目前世界上已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司母戊鼎 1939年于河南安阳殷墟商代晚期墓出土。高 1.33米 , 口长 1.10米,重达 875千克 。司母戊鼎是前已发现的中国古代形体最大和最重的青铜器,在世界上也是仅见的,反映出商代青铜冶铸业具有极高水平。故答

4、案:选 A 。 考点:冀人版七年级上册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甲骨文和青铜器 三峡水利枢纽工程是一项化水害为水利的跨世纪工程,战国时期李冰父子也修筑了具有同样性 质的一项著名水利工程,它是 A都江堰 B长城 C大运河 D赵州桥 答案: A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战国时期李冰父子也修筑的著名水利工程。战国时期,各国都修建水利工程。其中秦国李冰父子修建的都江堰最为著名,它消除了岷江水患,灌溉了大片农田。至今仍发挥着 “行水灌田,泄洪平灾 ”的作用。故答案:选 A。 考点:冀人版七年级上册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大变革的时代商鞅变法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历史大变革时期,它反映在思想文化领域内出现了

5、 A春秋争霸战争 B战国兼并战争 C百家争鸣 D铁器牛耕的推广使用 答案: C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历史大变革反映在思想文化领域内出现。本题关键词为思想文化领域内, A. 春秋争霸战争 B. 战国兼并战争都属于政治军事领域, D.铁器牛耕的推广使用属于经济领域。只有 C. 百家争鸣属于思想文化领域。故答案:选 C。 考点:冀人版七年级上册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孔子和百家争鸣 他打破贵族对文化的垄断,首创私学,实行教育公平;他创立的儒家学派思想,成为中国几千年来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他是 A孟子 B庄子 C韩非子 D孔子 答案: D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孔子的教育和思想

6、成就。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核心思想是仁。他又是著名的教育家,主张因材施教,有教无类,意思就是对教育对象不区分,他兴办私学,打破贵族对文化的垄断。故本题答案:选 D。 考点:冀人版七年级上册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孔子和百家争鸣 下列诸子百家的思想中,值得我们利用和借鉴的法家主张是 A “因材施教 ”和 “温故而知新 ” B “兼爱 ”“非攻 ” C法治、中央集权 D “无为而治 ” 答案: C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诸子百家的思想中值得我们利用和借鉴的法家主张。 “因材施教 ”和 “温故而知新 ”是儒家代表人物孔子的主张; “兼爱 ”“非攻 ”是墨家墨子的主张; “无为而治 ”是道家代表人

7、物庄子的思想。只有 C. 法治、中央集权是法家韩非子的主张。故答案:选 C。 考点:冀人版七年级上册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孔子和百家争鸣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 李白在诗中称颂的 “秦王 ”是 A秦孝公 B秦穆公 C嬴政 D汉武帝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问主要考查李白在诗中称颂的秦王是谁。题中所给材料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 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反映的是秦始皇灭六国,完成统一这一历史事件。故本问答案:为秦始皇嬴政。故答案:选 C。 考点:冀人版七年级上册 同一国家的建立 秦朝的统一 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哪一朝代?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秦朝 答案: B 试

8、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哪一朝代。商朝时期,盛行占卜。记录占卜的文字被刻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称为甲骨文。甲骨文主要对于我们研究商朝历史有重要作用,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商朝。故答案:选 B。 考点:冀人版七年级上册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夏商的兴亡 最近,电视剧卧薪尝胆被多家电视台播放。该剧反映了哪一历史人物的事迹 A周文王 B吴王阖闾 C越王勾践 D晋文公 答案: C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卧薪尝胆反映了哪一历史人物的事迹。春秋时期,吴越两国争霸。越王勾践战败被吴国俘虏。越王勾践虽受辱,但不放弃复国梦想,每天卧薪尝胆,终于逃出吴国,并成为春秋时期的一位霸主。故答案

9、:选C。 考点:冀人版七年级上册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 历史教师在介绍我国某一原始人类时,提到 “他们生活在距今约 70-20 万年,已经会使用天然火,过着群居的生活 ”,此原始人类应该是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山顶洞人 D半坡人 答案: B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北京人的生产生活情况。北京人距今生活年代大致为70-20万年前,考古人员在北京人遗址中发现了大量木炭和几处较大的灰烬堆,说明他们已经会使用天然火,并过着群居的生活。故本题答案:选 B。 考点:冀人版七年级上册 中华文明的起源 祖国境内的早期人类 被后人尊奉为中华民族人文始祖的是 A黄帝 B炎帝 C炎帝和黄帝

10、D蚩尤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 “中华民族人文始祖 ”是谁。黄帝是距今四五千年黄河流域的部落联盟首领。黄帝时期有许多发明创造。属于生产技术方面的,教会人们驯养牲畜,发明车船,建造宫室;属于物质生活方面的,有制衣裳、旃冕 等;其中当然有不少是黄帝以后的发明创造,但也反映了黄帝族获得的辉煌成就。故本题答案:选 A。 考点:冀人版七年级上册 中华文明的起源 华夏之祖的传说 下列有关我国夏、商、周三代兴亡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禹建立了夏朝 B汤灭夏建立商朝 C周文王建立周朝 D周武王建立周朝 答案: C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关于夏、商、周三代兴亡的不正确的叙述。周文王在位时期,周只是商朝

11、统治之下的一个小国。公元前 1046年,周武王带领军队进攻商朝,在牧野战胜纣王军队之后灭商,建立起统一的周朝。因此周武王建立周朝,而不是文王。故本题答案:选 C。 考点:冀人版七年级上册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夏商的兴亡 我国漫长的原始社会结束,奴隶社会开始的标志是 A炎帝和黄帝部落联盟 B禹建立夏朝 C尧成为部落联盟首领 D原始农耕的出现 答案: B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原始社会 结束,奴隶社会开始的标志。禹建立了夏朝,他死后,他的儿子启继承了王位,从此 “世袭制 ”代替了 “禅让制 ”, “公天下 ”变成了 “家天下 ” 。这一事件标志着我国原始社会结束,奴隶社会建立。故答案:选 B。

12、 考点:冀人版七年级上册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夏商的兴亡 “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反映的政治制度是西周的 A郡县制 B分封制 C礼乐制 D中央集权制 答案: B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 “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反映的政治制度是西周的什么制度。 “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是周天子为了巩固政权,并有效地统治国家,大规模的分封诸侯,让他们全权管理封地内的事务。这就是西周的分封制。故本题答案:选 B。 考点:冀人版七年级上册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西周的盛衰 商朝统治时期,由于水患,都城曾多次迁移。后把都城迁到殷,商朝统治开始稳定下来,这位迁都的商王是 A商汤 B夏桀 C周平王 D盘庚 答案: D

13、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商朝把都城迁到殷,使商朝统治开始稳定下来的商王。 商朝统治时期 ,由于水患,都城曾多次迁移。公元前 1300年 ,商王盘庚将都城迁到殷,从此商朝统治开始稳定下来。故本题答案:选 D。 考点:冀人版七年级上册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夏商的兴亡 他对内整顿朝政,对外 “尊王攘夷 ”,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他是 A周武王 B齐桓公 C晋文公 D楚庄王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后,在齐桓公的支持下,改革内政发展生产,大开铁矿,发展渔盐业,组成 3万人的常备军,使齐国成为当时最强大的诸侯国,提出 “尊王攘夷 ”的口号,并在葵

14、丘会盟中 确立了霸主地位。故本题答案:选 B 。 考点:冀人版七年级上册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 成语 “朝秦暮楚 ”与下列哪项关系密切? A春秋时期大国争霸的形势 B战国时期 “合纵 ”“连横 ”的形势 C秦国和楚国的地理位置 D秦国楚国灭亡的时间 答案: B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成语 “朝秦暮楚 ”产生的背景。战国时期,秦国逐渐强大起来。想要灭掉六国,它采用 “远交近攻 ”的策略,六国就联合起来共同对抗秦国。这个过程中就产生了苏秦,张仪这些纵横家。这些诸侯国态度摇摆不定,故称为 “朝秦暮楚 ”。故答案:选 B。 考点:冀人版七年级上册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春秋五霸

15、和战国七雄 综合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0分) 材料一 卫鞅曰: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桀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 ”秦孝公曰: “善 ”。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 史记 商君列传 材料二 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为了富国强兵,对本国的政治、经济制度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改革。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卫鞅在秦国的变法。 ( 1)材料中的 “变法 ”指哪一历史事件?( 2 分)写出其中任一项内容。( 2 分) ( 2)根据材料二,请指出这一事件的目的是什么?( 2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事件在秦国会产生什么积极影响? (2分 ) ( 3)对该变法的评价,刘鹏和王

16、芳产生了分歧(见下图)。 请问:评价历史上变法(改革)成功或失败的原则是什么?( 2分) 答案:( 1)商鞅变法 (2分 ) 编制户口,加强刑法; 承认土地私有;奖励耕战;推行县制; (2分 ) ( 2)富国强兵 (2分 ) 秦国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为以后兼并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分 )。 ( 3)改革是否顺应历史潮流;改革措施是否正确。(言之有理即可) (2分 ) 试题分析:( 1)本题主要考查材料中的 “变法 ”指哪一历史事件,并写出其中任一项内容。卫鞅指商鞅,他主张变法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商鞅变法的内容涉及到土地私有,奖励耕战,建立县制。故本题答案:为:商鞅

17、变法;编制户口,加强刑法; 承认土地私有;奖励耕战;推行县制;(任一条) ( 2)本题主要考 查商鞅变法的目的及其对秦国的积极影响。题目要求 “根据材料二,请指出这一事件的目的 ”,可见答案:在材料二中。材料二: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为了富国强兵,对本国。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改革,可以判断改革目的是:富国强兵。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经济和军事力量明显增强。为秦统一六国奠定基础。故本题答案:为:富国强兵; 秦国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为以后兼并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 3)本题主要考查评价历史上变法(改革)成功或失败的原则。变法的结果是:商鞅被处死,但变法获得了成功。对于商鞅变法的认识,可以看其对

18、时代发展的作用,而不能只看个人的利益。改革要顺应历史潮流 ;故本题答案:为:一场变革的成功和失败的标准,不在于实施变法的人的生与死,而在于变法的目的是否达到。改革要顺应历史潮流。 考点:冀人版七年级上册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大变革的时代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0分) 材料一: 孔子的思想主张有: “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 “为政以德 ”、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等。 材料二: 中人以上,可以语上(深奥的学问)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材料三: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 道德经 ( 1)孔子是哪一学

19、派的创始人 ( 2分)其思想核心是什么?( 2分) ( 2)战国时的孟子继承并发展了孔子的思想,他又进一步提出了什么主张?( 2分) ( 3)材料二体现了孔子怎样的教育思想?( 2分) ( 4)材料三反映的是与孔子同一时期哪一思想家的主张?( 2分) 答案:( 1)儒家 (2分 ) 仁和礼 (2分 ) ( 2)仁政,民贵君轻 (2分 ) ( 3)因材施教 (2分 ) ( 4)老子 (2分 ) 试题分析:( 1) 本题主要考查孔子创立的学派和他的思想核心。根据材料一:孔子主张爱人,使民以时 ”, “为政以德 ”、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可以看出孔子的核心思想是 “仁 ”, “礼 ”,他是儒家

20、学派的创始人。故本题答案:为儒家学派; “仁 ”、 “礼 ”。 ( 2)本问主要考查战国时期孟子的思想主张。孟子:战国时期儒家学派代表人物。战国时期,社会动荡不安,从而形成了不同派别争相发表对社会对国家的见解。孟子继承了孔子仁的主张,并将其发展为仁政,主张民贵君轻;故本题答案:为仁政,民贵君轻。 ( 3)本题主要考查材料二体现了孔子怎样的教育思想。根据材料二,孔子根据每个人的智商和接受能力,基础等因素,主张对 “中人以上 ”者,可 以传授深奥的学问, “中人以下 ”则不可以。由此可见,孔子主张因材施教。故本题答案:为:因材施教。 ( 4)本题主要考查材料三反映的是与孔子同一时期哪一思想家的主张

21、。根据材料三所给内容,提到: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福祸相依。这是朴素辩证法的内容,其提出者为春秋末年的老子,与孔子生活在同一时期。故本题答案:为:老子。 考点:冀人版七年级上册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孔子和百家争鸣 问答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0分) 周平王即位,把都城迁到洛邑,以避开犬戎族的进攻。平王时期,周王室势力已经衰弱,诸侯以强并弱,齐、楚、晋等开始强大起来,政权也由地方诸侯掌握。 ( 1)从材料可以看出,当时诸侯已经不把周王室放在眼里,这与周初分封诸侯的初衷背道而驰。那么,周初分封的主要目的是什么呢?( 2分) ( 2)材料中的 “周平

22、王东迁 ”之后这一阶段称为什么时期?( 2分) ( 3)后来,晋国分裂成了哪三个国家?( 2分 ) ( 4)秦始皇结束了这一分裂局面,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是什么?( 2分 )统一于何时?( 2分 ) 答案:( 1)为了 巩固对周边的统治 (2分 ) ( 2)春秋时期 (2分 ) ( 3)韩赵魏三家分晋 (2分 ) ( 4)秦朝 (2分 ) 公元前 221年 (2分 ) 试题分析:( 1)本题主要考查周初分封的主要目的。西周建立之初,为了巩固政权,并有效地统治国家,西周实行分封制,周天子把土地和人民,分给亲属、功臣及古帝王的后代,封他们为诸侯。故本题答案:目的:为了巩固对

23、周边的统治。 ( 2)本题主要考查 “周平王东迁 ”之后这一阶段称为什么时期。根据题意:平王时期,周王室势力已经衰弱,诸侯以强并弱,齐、楚、晋等开始强大起来,政权也由地方诸侯掌握。可见此时周 王对诸侯的控制力明显减弱,所以是春秋时期。故本题答案:为:春秋时期。 ( 3)本题主要考查晋国分裂成了哪三个国家。公元前 376年,韩、赵、魏废除晋国的最后国君,最终完成三家分晋的历程。三家分晋是以新旧势力斗争为表现形式的晋国社会变革的结果,是中国古代历史从春秋时代进入战国时代的重要标志之一。故本题答案:为:韩赵魏三家分晋 ( 4)本题主要考查秦始皇结束了分裂,完成统一的时间和其建立的政权的名称。公元前 230年到公元前 221年,秦王赢政先后灭掉韩赵魏楚燕齐六国,结束了诸侯分裂割据的局面,完成了统一,建立了秦朝。故 本题答案:为:秦朝 公元前 221年 考点:冀人版七年级上册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西周的盛衰;冀人版七年级上册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 秦的统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