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3-2014学年江苏省东台市第一教研片八年级 12月月考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关于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 340m/s B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C大象的语言声音对人类来说是一种超声波 D声波不能传递能量 答案: B 试题分析: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在不同的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声音能传递信息,声音能传递能量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在真空中不能传声,故 A错误;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即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故 A错误;大象交流靠的是次声波,故 C错误
2、;声音能传递信息,声音能传递能量,故 D错误故选 B 考点:声音的综合利用;声音的传播条件;超声波与次声波 用滴管从瓶中吸取酒精,滴在手上,感觉凉凉的,小明就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提出了两种猜想,猜想 1:酒精的温度低于手的温度;猜想 2:酒精蒸发时吸热,有致冷作用,随后,他在烧杯中倒入适量酒精,用相同的温度计分别测量手的温度 t1和烧杯中酒精的温度 t2,并重复多次,均发现 t1t2,由此,他( ) A只能验证猜想 1 B只能验证猜想 2 C既能验证猜想 1,也能验证猜想 2 D既不能验证猜想 1,也不能验证猜想 2 答案: D 试题分析:酒精比较容易蒸发,蒸发吸热,所以酒精有致冷作用在分析过
3、程中,若要验证猜想 1,则酒精温度不能受酒精蒸发的影响;要验证猜想 2,则不应受前者的影响,注意控制变量在烧杯中倒入适量酒精,用相同的温度计分别测量手的温度 t1和烧杯中酒精的温度 t2,并重复多次,均发现 t1t2,只说明酒精温度低于手的温度,但酒精滴在手上,感觉凉凉的,可能有两个因素:可能是由于酒精的温度低于手的温度造成的,也可能是由于酒精蒸发时吸热,有致冷作用;实验中没有控制变量,故不能验证猜 1或猜想 2故选 D 考点:控制变量法与探究性实验方案 关于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速度 v与路程 s成正比 B路程 s与速度 v成正比 C当速度一定时,路程 s与
4、时间 t成正比 D速度 v与时间 t成反比 答案: C 试题分析: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速度保持不变,速度大小跟物体运动的距离和时间都没有关系即物体运动路程和时间成正比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速度v保持不变,速度 v跟路程 s无关,速度 v跟时间 t无关,故 A、 B、 D错误;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速度保持不变,物体运动路程 s和时间 t成正比,故 C正确故选 C 考点:速度公式的理解 下列数据中最接近事实的是 ( ) A我们所用物理教材的厚度约为 5cm B人步行速度约 4km/h C洗澡水的温度是 100 D正常人心脏跳动 1次时间约 0.2s 答案: B 试题分析:要对选项中涉及的几种物理量有个初
5、步的了解,对于选项中的单位,可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换算或转换,排除与生活实际相差较远的选项,找出符合生活实际的答案:我们所用物理教材的厚度在 1cm以内,达不到 5cm;故A错误;人步行的速度一般在 1.1m/s左右,根据速度单位间的关系得,1.1m/s=1.13.6km/h=3.96km/h,与 4km/h接近,故 B正确;洗澡水的温度略低于人的体温,较适合; 100 是沸水的温度,做洗澡水会将人烫伤;故 C 错误;正常人的脉搏在每分钟 60次多一点,即心脏跳动一次的时间接近 1s;远远大于0.2s;故 D错误故选 B 考点:长度的估测;温度;时间的估测;速度与物体运动 当甲突然向前开动时,与
6、之并排停放的在路边的乙车中驾驶员感觉自己在向后退,则他选择的参照物是 ( ) A甲车 B乙车 C路灯 D地面 答案: A 试题分析:研究物体的运动时,必须事先选定一个标准的物体,这个事先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要看这个物体与所选参照物之间是否有位置变化若位置有变化,则物体相对于参照物是运动的;若位置没有变化,则物体相对于参照物是静止的当甲车开动时,以甲 车为参照物,乙车(包括乘客)相对于甲车(参照物)位置不断变化,乙车的乘客觉得自己坐的这辆汽车在后退故选 A 考点:参照物及其选择 小明同学对物理课本进行了测量,记录如下:长为 25.91cm,宽为 18.35cm
7、那么他所用的刻度尺的分度值为 ( ) A 1mm B 1cm C 1dm D 1m 答案: A 试题分析:用刻度尺测长度,记录的结果要求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从记录的数据上分析,最后一位是估读的,倒数第二位是刻度尺的分度值由记录结果可知,倒数第二位的数字 9和 3所对应的毫米单位为刻度尺的最小分度值,即他所用的刻度尺的分度值为 1mm故选 A 考点:长度的测量 甲、乙是两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若甲、乙通过的路程之比为 2 3,所用的时间之比是 l 2,则甲、乙的速度之比是 ( ) A 3 2 B 3 l C 3 4 D 4 3 答案: D 试题分析:知道甲、乙两个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路程之比和
8、时间之比,利用速度公式 求出速度之比 故选 D 考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2013年 12月 6日到 12月 10日,我国大部分地区的空气被严重污染,有害物质含量严重超标,其中 PM2.5是天气阴霾的主要原因, 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 2.5 m的颗粒物,单个 PM2.5是隐藏在空气的浮尘中,容易被吸入人的肺部造成危害,下列关于 PM2.5颗粒物直径的单位换算正确的是 ( ) A 2.5m =2.5m10-6m B 2.5m =2.5 10-6m C 2.5m =2.510-6cm D 2.5m = 2.5 10-9m 答案: B 试题分析:长度单位间的换算关系是:1km=103m=
9、104dm=105cm=106mm=109m=1012nm期中 1m=10-4cm=10-6m换算的步骤为:原来的数字、乘号、进率、后来的单位, 2.5m=2.510-4cm=2.510-6m故选 B 考点:物理量的单位及单位换算 小超为了检验躺着和站立时身体长度是否有差异,下列几种尺子哪种最合适( ) A量程 15 cm,分度值 0.5 mm B量程 10 m,分度值 1 dm C量程 30 m,分度值 1mm D量程 3 m,分度值 1 mm 答案: D 试题分析:选择尺子的原则:一是能够满足测量要求,也就是尺子的最大测量值应该大于身高;二是尺子的精确度要高,因为身体长度差异非常小 A、
10、C选项尺子的量程太小,不能满足测量要求,都不合适; B 选项尺子的量程是 10m,满足测量要求,但分度值是 1dm,准确程度不高,测量结果误差太大,不合适;D选项尺子的量程是 3m,满足测量要求,分度值是 1mm,准确程度较大,测量结果误差较小,合适故选 D 考点:刻度尺的使用 图中蜡烛在光屏上成清晰缩小的像。下列哪一项操作可能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放大的像( ) A透镜不动,蜡烛 、光屏靠近透镜 B透镜不动,蜡烛、光屏向右移动 C透镜、光屏都不动,蜡烛向右移动 D蜡烛、光屏都不动,透镜靠近光屏 答案: B 试题分析:凸透镜成像的动态变化概括为: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物距增大,像距减小,像变
11、小;物距减小,像距增大,像变大);成虚像时,物近像近像变小光屏上能承接清晰的像是实像,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减小,像距变大,像变大光屏上能再次出现清晰的像,此时像是实像,要使像成放大的,要减小物距,增大像距透镜不动,蜡烛、光屏靠近透镜,像距和物距都减小,故 A错误;透镜不动,蜡烛、 光屏向右移动,物距减小,像距增大,故B 正确;透镜、光屏都不动,蜡烛向右移动,物距减小,像距不变,故 C 错误;蜡烛、光屏都不动,透镜靠近光屏,物距增大,像距减小,故 D 错误故选 B 考点: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及应用 下列成语涉及的光现象与其物理知识相符的是( ) A凿壁偷光 光的反射 B一叶障目 光的折射 C猴子捞月
12、 光的折射 D杯弓蛇影 光的反射 答案: D 试题分析: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光沿直线传播的例子有:小孔成像、影子的形成、日食和月食现象等;光在传播的过程中遇到障碍,就会发生光的反射,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就是光的反射,我们能够看到不发光的物体也是由于光的反射;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凿壁偷光,是利用光的直线传播,故 A错误;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是指一片叶子挡在眼前就看不见东西了,这是因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故 B错误;猴子捞月,水中的月亮是平面镜成像,利用了光的反射,故C错误;杯弓蛇影是弓在液面形成的 倒影,利用了光的反射,故 D正确故选
13、D 考点:光的反射;光直线传播的应用 学习了透镜知识后,小勇回家认真研究爷爷的老花镜,并得出以下结论,你认为他的这些结论中不妥当的是( ) A老花镜是一种凸透镜 B老花镜可以用来做放大镜 C老花镜能在阳光下点燃白纸 D爷爷原来是个近视眼 答案: D 试题分析:老花镜的镜片中间厚,边缘薄,因此是凸透镜,对光线起会聚作用,同时也可以用来当放大镜使用,故 ABC正确;近视眼是晶状体会聚能力增强,像呈在视网膜的前方,应佩戴凹透镜矫正;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远视眼是晶状 体会聚能力减弱,像呈在视网膜的后方,应佩戴凸透镜矫正,因此爷爷是个远视眼,故 D错误故选 D 考点:透镜及其分类 舞蹈演员站在平面镜
14、前训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演员在平面镜中成实像 B演员远离平面镜时,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变小 C演员靠近平面镜时,像远离平面镜 D演员以 0.5m/s的速度运动时,像也以 0.5m/s的速度运动 答案: D 试题分析: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是虚像,像和物体的大小相等,像和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像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简记为:正立、等大、对称、虚像演员在平面镜中成虚像,故 A错误;因像和物体的大小相等,故演员远离平面镜时,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的大小不变,故 B 错误;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与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则演员靠近平面镜时,像也靠近平面镜,故 C错误;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
15、体关于平面镜对称,故演员以0.5m/s的速度运动时,像也以 0.5m/s的速度运动,故 D正确故选 D 考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 、现象 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 ) A海市蜃楼 B水面 “折 ”枝 C水中倒影 D手影 答案: D 试题分析:海市蜃楼是一种由光的折射产生的现象,是由于光在密度不均匀的物质中传播时,发生折射而引起的;在炎热的沙漠中出的 “海市蜃楼 ”:就是太阳光遇到了不同密度的空气而出现的折射现象沙漠里,白天沙石受太阳炙烤,沙层表面的气温迅速升高由于空气传热性能差,在无风时,沙漠上空的垂直气温差异非常显著,下热上冷,上层空气密度大,下层空气密度小当太阳光
16、从密度高的空气层进入密度低的空气层时,光的速度发生了改变,经过光的折射,便将远处的绿洲呈现在人们眼前了,故 A不符合题意;插入水中的树枝好像弯折了,这是树枝反射的光进入人 眼时在水面发生了折射,故 B选项不符合题意;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平面镜成的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与物体等大、正立的虚像,故 C不符合题意;光被手遮挡后,在后边形成一个黑色的区域,叫做影子,即手影,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 D项符合题意故选 D 考点: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如图所示为海波的熔化图像,从图像中获得的信息说法正确的是( ) A海波的沸点是 48 B海波在 BC 段吸收了热量 C海波在 CD段是气态 D 6min
17、时海波已全熔化 答案: B 试题分析:海波是晶体,常温下是固态,加热时海波吸收热量温度升高,达到熔点,继续吸收热量,海波熔化,温度保持不变,这个不变的温度是熔点当海波全部熔化,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不断升高结合图像海波熔化过程( BC 段)中,温度保持不变,这个不变的温度是海波的熔点,熔点是 48 ,故 A错误;海波在 BC 段吸收了热量,但温度不变,故 B正确;海波在 AB段是固态,在BC 段是固液共存,在 CD段是液态,故 C错误海波 6min时开始熔化,到12min已全部熔化完毕,故 D错误故选 B 考点:晶体的熔化和凝固图像 实验题 读数( 3分) ( 1)图甲中,木块的长度为 _cm (
18、 2)图乙中表示一支温度计的一部分,它的示数是 _ ( 3)图丙中,该秒表的示数是 _s。 答案:( 1) 2.70( 2) 6( 3) 337.5 试题分析:( 1)使用刻度尺时要明确其分度值,起始端从 0开始,读出末端刻度值,就是物体的长度;起始端没有从 0刻度线开始的,读出起始端所对刻度值,再读出末端对应的刻度值,用末端对应的刻度值减去起始端所对刻度值即为物体长度,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图甲刻度尺上 1cm之间有10个 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 0.1cm=1m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木块左侧与 3.00cm对齐,右侧与 5.70cm对齐,所以木块的长度为L=5.
19、70cm-3.00cm=2.70cm ( 2)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时,先要弄清楚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读数时视线与液柱最高处所对刻度相垂直,并注意区分温度是零上还是零下温度计上 10 之间有 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温度是 1 ,即此温度计的分度值为 1 ;液柱最高处在 “0”的下方,所以显示的温度低于 0 ,为 -6 ( 3)秒表的中间的表盘代表分钟,周围 的大表盘代表秒,秒表读数是两个表盘的示数之和在秒表的中间表盘上, 1min中间有两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0.5min,指针在 “5”和 “6”之间,偏向 “6”一侧,所以分针指示的时间为5.5min=330s;在秒表的大表盘上,
20、 1s之间有 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0.1s,指针在 7.5s处,所以秒针指示的时间为 7.5s,即秒表的读数为330s+7.5s=337.5s故答案:为:( 1) 2.70( 2) 6( 3) 337.5 考点:长度的测量;温度计的使用与读数;时间的测量 在做 “观察水沸腾 ”的实验时。 ( 1) A组 同学用的是如图甲所示装置,他们测出的水温将偏 _(选填“高 ”或 “低 ”)。 ( 2)图乙是 B组同学在实验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此时水的温度是_ 。 ( 3) B、 C两组同学虽然选用的实验装置相同,但将水加热到沸腾用的时间不同,他们绘制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丙所示。分析图像可知
21、:水的沸点是 _ ,当时的大气压 _(选填 “ ”、 “ ”或 “ ”) l标准大气压; B、 C组得到 b、 c两种不同图像的原因可能是水的 _不同。 答案:( 1)高( 2) 92( 3) 98;质量 试题分析:( 1)用温度计测量液体的温度时,温度计的玻璃泡不能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其原因是容器底和容器壁的温度和液体的温度不同如图甲,由于酒精灯给水加热,容器底的温度高于水的温度,此时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了容器底,所以测出的水温会偏高 ( 2)温度计读数:首先确定零上还是零下,再确定每一个大格和每一个小格各代表的示数,从小数字读向大数字如图乙,零刻度在温度计的下方,液柱远离零刻度,是零上,每一
22、个大格代表 10 ,每一个小格代表 1 ,示数是 92 ( 3) 液体沸腾的特点:液体沸腾时不断吸收热 量,温度保持不变,这个不变的温度是液体的沸点由图丙知,水沸腾时,不断吸收热量,保持 98 不变,所以 98 是水的沸点 1 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 100 沸点跟气压有关,气压越高,沸点越高实验中水的沸点是 98 ,所以实验时气压小于 1标准大气压 如丙图, B、 C组得到 b、 c两种不同图象,两个小组水初温相同,从给水开始加热到水沸腾需要的时间长短不同,根据 知,可能是水的质量不同故答案:为:( 1)高( 2) 92( 3) 98;质量 考点:探究水的沸腾实验 小明在探究 “光反射时的规
23、律 ”时将一块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 上,再把一张纸板放置在平面镜上 ( 1)小明让一束光贴着纸板射到 O 点(如图甲),要使入射光线和其反射光线的径迹同时在纸板上出现,纸板与平面镜的位置关系是 _(选填 “一定垂直 ”、 “一定不垂直 ”或 “可以垂直也可以不垂直 ”) ( 2)小明探究反射角和入射角之间的关系时,三次改变入射角 i的大小(如图乙),实验所测数据如下表,他根据表中数据得出的结论和其他同学的结论并不一致请你根据表中的数据分析小明实验中出现错误的原因是_ 实验次数 入射角 反射角 第一次 20 70 第二次 30 60 第三次 50 40 答案:( 1)一定垂直( 2)把反射光线与镜
24、面的夹角当成了反射角 试题分析:( 1)要使入射光线和其反射光线的径迹同时在纸板上出现,则法线必须与平面镜垂直,并且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必须在同一平面内,因此纸板与平面镜的位置关系必垂直; ( 2)根据反射定律,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反射角是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入射角是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当入射角分别为 20、 30、 50时,反射线与法线的夹角,即反射角也应分别是 20、 30、 50,而 70, 60, 40正好是反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所以是把反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当成了反射角故答案:为:( 1)一定垂直;( 2)把反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当成了反射角 考点:光的反射定律 ( 1)为了探究光
25、的反射规律,同学们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 如果让光线逆着 OF的方向射向镜面,会发现反射光线沿着 OE方向射出,这表明 _ 小红探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时她将纸板 B向后折,纸板 B上 _(能不能)看到反射光线。 ( 2)同学们要探究 “凸透镜成像规律 ”选择的器材有凸透镜、蜡烛、光屏、光具座、火柴 某同学先将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调整凸透镜和白纸间的距离,直到太阳光在白纸上会聚成一个最小、最亮的点,如图所示,这一操作的目的是_; 将凸透镜、蜡烛和光屏放在光具座上进行实验时,某同学点燃蜡烛,沿光具座 移动光屏,发现光屏上的像不完整(如图所示),接下来的操作是_。 问题解决后,王聪经过
26、规范操作,测量准确,实验记录如下表: 序号 物距 u/cm 像距 v/cm 像的性质 1 30 00 10 91 a 2 16 00 16 00 倒立,等大,实像 3 12 00 24 00 b 4 6 00 / 正立、放大、虚像 根据上表信息可知凸透镜的焦距 f=_cm; 表格中有几项内容漏写了,请你帮助填补: a_;b_; 在第 4 次实验时,所成的像是虚像,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光屏上始终得不到像。为了观察到此时的像,眼睛和蜡烛应该在凸透镜的 _( “同 ”或 “异 ”)侧。 完成实验后,某同学拿一个近视眼镜放在蜡烛和透镜之间并调节光屏,使光屏上出现烛焰清晰的像(如图所示),而拿走近视眼镜则
27、烛焰的像变得模糊。那么在拿走近视眼镜后,下列操作能使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像的是 ( ) A将光屏适当远离凸透镜 B将蜡烛适当远离凸透镜 C将光屏适 当移近凸透镜或将蜡烛适当移近凸透镜 D同时将光屏和蜡烛适当远离凸透镜 答案:( 1) 光的反射中,光路是可逆的 不能( 2) 测量凸透镜的焦距 光屏向上移(或蜡烛向上移或凸透镜向下移) 8;倒立、缩小、实像;倒立、放大、实像;异 C 试题分析:( 1) 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都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光路是可逆的如果让光线逆着 OF的方向射向镜面,会发现反射光线沿着 OE方向射出,这表明光的反射中
28、,光路是可逆的 由光的反射定律可知: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在同一平面内,则她将纸板 B向后折不能接收到反射光线 ( 2) 凸透镜正对太阳光时,平行光线平行于主光轴,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在主光轴上一点,这点是凸透镜的焦点,测量凸透镜焦点到光心的距离是凸透镜的焦距这一操作的目的是是为了测量凸透镜的焦距 根据光线过光心不改变方向,判断凸透镜的移动情况由图可知,像成在光屏的上方,要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可以使蜡烛向上移动,或把凸透镜向下移动,或把光屏向上移动 凸透镜成像时, u=2f,成倒立 、等大的实像, v=2f,利用物距和焦距的关系求凸透镜的焦距由表格知 u=v=16cm,成倒立、等大的实像,所以凸透镜
29、的焦距 f=8cm第 1次实验:物距 u=30cm, u 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第 3次实验:物距 u=12cm, 2f u 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第 4次实验: u 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物像在凸透镜的同侧,眼睛观察虚像时,眼睛和蜡烛在凸透镜的异侧 近视眼镜是凹透镜,戴上近视眼镜像成在视网膜上,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取下凹透镜,光线会聚点向前移动使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像,光屏靠近凸透镜 故答案 :为:( 1) 光的反射中,光路是可逆的 不能( 2) 测量凸透镜的焦距 光屏向上移(或蜡烛向上移或凸透镜向下移) 8;倒立、缩小、实像;倒立、放大、实像;异 C 考点:光的反射定律;凸透镜成像规
30、律及其探究实验 填空题 一列长 200m的火车,以 72km h的速度匀速进入长为 2km的隧洞,火车完全在洞中的时间是 _s,火车上乘客看见洞中的路灯在后退,乘客是以 _为参照物 答案:;火车 试题分析:火车长度与隧洞长度之差是火车完全在洞中的路程, s=2000m-200m=1800m,火车速度 v=72km/h=20m/s,火车的运动时间:;研究物体的运动时,必须事先选定一个标准的物体,这个事先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要看这个物体与所选参照物之间是否有位置变化若位置有变化,则物体相对于参照物是运动的;若位置没有变化,则物体相对于参照物是静止的路灯相对于火车
31、位置不断变化,故以火车为参照物路灯在不停地往后退故答案:为: 90;火车 考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参照物及其选择 小明一家双休日驾车外出郊游,在汽车行驶的过程 中,小明同学观察了一下速度及里程表盘如图 10甲所示此时汽车的行驶速度为 _km h,汽车行驶了半个小时后表盘的示数如图 10乙所示,那么这段时间内汽车行驶的平均速度为 _km h 答案:; 80 试题分析:速度计上的单位是 km/h,根据指针指示读出速度值,图甲中速度计上的速度值为 80km/h;根据速度计上的里程数算出行驶路程,图甲中速度计上的里程数为 13561km,图乙中速度计上的里程数为 13601km,半小时内行驶的路程 s
32、=13601km-13561km=40km,汽车行驶的平 均速度:故答案:为: 80km/h; 80km/h 考点:变速运动与平均速度 体育课上,甲、乙、丙三位同学进行 50m赛跑,他们的成绩如下表所示:跑得最快的是 _同学,这里比较三人运动的快慢采用的是在相同_的条件下比较 _的方法。 答案:丙;路程;时间 试题分析: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基本方法有三种:( 1)在时间相同的情况下比较运动路程的长短,路程长的运动的快;( 2)在路程相同的情况下比较运动时间的长短,运动时间短的运动的快;( 3)在运动时间和路程都不相同的 情况下,比较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单位时间内通过路程长的运动的快由题意可知甲
33、、乙、丙三位同学通过的路程相同,丙用的时间最少,则获得第一名的是丙同学;这里比较三人赛跑快慢采用的方法是:在路程相同的情况下比较运动时间的长短,运动时间短的运动的快故答案:为:丙;路程;时间 考点:运动快慢的比较 诗句 “枯藤老树昏鸦 ”中,以老树为参照物枯藤是 _(选填 “运动 ”或“静止 ”),诗句 “小桥流水人家 ”中,以小桥为参照物 _是运动的。 答案:静止;流水 试题分析:研究物体的运动时,必须事先 选定一个标准的物体,这个事先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要看这个物体与所选参照物之间是否有位置变化若位置有变化,则物体相对于参照物是运动的;若位置没有变化,则
34、物体相对于参照物是静止的诗句 “枯藤老树昏鸦 ”中,被研究的物体是枯藤,枯藤和参照老树物之间没有位置的改变,所以以老树为参照物枯藤是是静止的诗句 “小桥流水人家 ”中,一个物体相对于小桥是运动的,一定要选择一个和小桥之间发生位置改变的物体,小桥和流水之间发生了位置的改变,故以小桥为参照物流水是运动的故答案:为:静止;流水 考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参照物及其选择 日食现象可以用光的 _的道理解释。观察日食时要注意保护眼睛,一种比较简易的观察日食的方法是用一盆滴有墨水的水来观看,这是利用了光的 _现象。当太阳光与水平面成 30角射到平静的水面上时,反射角是 _。 答案:直线传播;反射; 60 试
35、题分析:太阳光沿直线传播,遇到不透明的月球被挡住,地球上的人看不到太阳光,便形成日食 平静的水面是一个平面镜,太阳通过水面这个平面镜反射成像,通过观察日食的像间接观察日食,这是利用了 光的反射现象太阳光与水平面成 30,则入射角(入射光线与法线间的夹角)为 60,由光的反射定律知反射角是 60故答案:为:直线传播;反射; 60 考点:光沿直线传播的应用;光的反射及反射定律 一千多年前,唐朝的大诗人李白曾感叹长江的壮美景观: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从物理学的角度看,“两岸青山相对出 ”和 “孤帆一片日边来 ”所选的参照物分别是 _和_。 答案:孤帆
36、(行船);太阳 试题分析:研究物体的运动时,必须事先选定一个标准的物体,这个事先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要看这个物体与所选参照物之间是否有位置变化若位置有变化,则物体相对于参照物是运动的;若位置没有变化,则物体相对于参照物是静止的作者从不同参照物的角度来分析物体的运动状态,需要从古诗句中体会作者的意思所在 “两岸青山相对出 ”描述的是青山是运动的,参照物选择的是孤帆(行船),青山和孤帆(行船)之间的位置发生了改变,所以是运动的 “孤帆一片日边来 ”描述的是船是运动的,参照物选择的是太阳,船 和太阳的位置发生了改变,所以是运动的故答案:为:孤帆(行船);太阳 考点
37、: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参照物及其选择 用一根吸管做笛子,在吸管上有五个孔,其中一个是吹孔。嘴对着吹孔吹,由于吸管内空气柱发生 _产生笛声。用手指按住其他不同的孔吹笛,可以听到不同的声音,这主要改变了声音的 _(选填 “响度 ”“音调 ”“音色 ”)。 答案:振动;音调 试题分析: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笛子口琴等管乐器产生的声音是由内部的空气柱振动产生的,短的空气柱振动的快,频率高,音调高,长的空气柱振动的慢,频率低,音调低吹笛子发出的声音,是由笛子内部空气柱振动产生的;用手指按住不同的孔,改变了里面空气柱的长度,从而改变了声音的音调故答案:为:振动;音调 考点:声音的产生;频率及音调的关系
38、 温度一定时,声波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 _的(选填 “相同 ”或 “不同 ”)。图 6中蒙住双眼的小王能辨别周围同学的声音,这是因为不同人声音的 _不 同,同时还可以根据声音的 _来大致判断周围同学离他的远近(均选填 “响度 ”“音调 ”“音色 ”)。 答案:不同;音色;响度 试题分析:声音需要介质来传播,不同的介质中,声音传播的速度是不同的,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播的最快,在气体中传播的最慢;同一种介质中,温度不同时声音的传播速度也不同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和特色,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就不同我们能辨别不同的人的声音是因为他们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声音的响度跟发声体的
39、振幅(振动的幅度)和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因此蒙住 双眼的小王能根据声音的响度来判断周围同学离他的远近故答案:为:不同;音色;响度 考点: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 温泉的开发是人们利用地热的一种形式。冬天,温泉水面的上方笼罩着一层白雾这是水蒸气遇冷 _形成的小水滴;雪花飘落到池水中立刻不见踪影,这是雪花 _成水融入温泉水中 (填物态变化名称 )。 答案:液化;熔化 试题分析: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液化,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叫汽化;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固温泉水上面 笼罩着一层白雾,是温泉内的水先汽化为水蒸气,水蒸气遇到冷的空气液化形成
40、的小水滴,小水滴悬浮在空中形成白雾,属于液化现象;雪花落入池水中不见踪影,由固态变成液态,属于熔化现象故答案:为:液化;熔化 考点:液化及液化现象;熔化与熔化吸热特点 寒冬,坐满人的汽车门窗紧闭,水蒸气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玻璃车窗_侧(选填 “外 ”或 “内 ”),使玻璃变模糊,水蒸气变成水珠会_热量(选填 “吸收 ”或 “放出 ”)。 答案:内;放出 试题分析: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液化,液化是放热过程汽车内 人很多,会呼出很多水蒸气,而玻璃的温度较低,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玻璃会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玻璃上,使玻璃变模糊,所以小水珠在玻璃的内侧,此过程放出热量故答案:为:内;放出 考点:液化及
41、液化现象 小涵站在平面镜前 0.5m处观察自己在镜中的像,像到平面镜的距离是_m,她向后退的过程中,像的大小 _(选填 “变大 ”、 “变小 ”或 “不变 ”) 答案: .5;不变 试题分析: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物体在平面镜中成的像是虚像,物和像的大小相等,物和像的连线与镜面垂直,物和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小涵站在平面镜前 0.5m,小涵在平面镜中成的像和小涵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所以小涵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也是 0.5m小涵后退远离平面镜,小涵的像大小不变,跟到平面镜的距离无关故答案:为: 0.5;不变 考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 甲、乙两个物体同时从同一地点向西做直线运动,速度与时间关系
42、如图所示以甲为参照物,乙向 _做直线运动(选填 “东 ”或 “西 ”) 答案:东 试题分析:研究物体的运动时,必须事先选定一个标准的物体,这个事先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要看这个物体与所选参照物之间是否有位置变化若位置有变化,则物体相对于参照物是运动的;若位置没有变化,则物体相对于参照物是静止的由图象可知, v 甲 =15m/s,v乙 =10m/s,甲乙均向西运动,但 v甲 v 乙 ,故,以甲为参照物,乙向东做直线运动故答案:为:东 考点:运动的相对性 从 2012年 9月起,我国海监对钓鱼岛区域实行常态化的维权执法巡逻 “海监 50”绕钓鱼岛巡逻,以宣示主权,
43、以钓鱼岛为参照物,该船是 _的。(选填 “运动 ”或 “静止 ”) 答案:运动 试题分析:研究物体的运动时,必须事先选定一个标准的物体,这个事先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要看这个物体与所选参照物之间是否有位置变化若位置有变化,则物体相对于参照物是运动的;若位置没有变化,则物体相对于参照物是静止的以钓鱼岛为参照物,海监船相对于钓鱼岛来说位置发生变化,所以说海监船是运动的故答案:为:运动 考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计算题 小聪一家去北 京旅游,在上午 10:00时经过北京市郊公路的一个十字路口,他看到了如图所示的交通标志牌。 标志牌上的数字 “40”表示的意思是什么?
44、 在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计算说明汽车能否在中午 12点之前到达? 答案:( 1)汽车行驶速度不得超过 40km/h;( 2)能 试题分析:( 1)交通标志牌 “40”是限速的标志,表示的意思是行驶速度不能超过 40km/h; ( 2) “北京 60km”是指此地距离北京还有 60km;在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从此标志牌处匀速到达北京,最快需要的时间: ,10:00+1.5h=11:30,所以 能在 12:00前到达 答:( 1)汽车行驶速度不得超过 40km/h;( 2)能 考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张先生驾车从甲地到丙地旅游,汽车以 60km/h的平均速度行驶 0.5h到达途中的乙地,休息
45、0.5h后,再以 70km/h的平均速度行驶 1h到达丙地。请求: 从甲地到乙地,汽车行驶的路程 s1是多少 km? 从甲地到丙地,汽车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km/h? 答案:( 1) 30km( 2) 50km/h 试题分析:( 1)汽车从甲地到乙地的路程: s1=v1t1=60km/h0.5h=30km; ( 2)汽车从从乙地到丙地的路 程: s2=v2t2=70km/h1h=70km,从甲地到丙地的总路程: s=s1+s2=30km+70km=100km,从甲地到丙地行驶的总时间:t=t1+t3+t2=0.5h+0.5h+1h=2h,从甲地到丙地,汽车的平均速度 答: 从甲地到乙地,汽车行驶的路程 s1是 30km 从甲地到丙地,汽车的平均速度是 50km/h 考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甲乙两地的距离是 900km,一列火车从甲地早上 7:30出发,在当日 16:30到达乙地。列车行驶途中以 40m/s的速度匀速通过长度为 900m的桥梁,列车全部通过桥梁的时间是 25s。求: 火车从甲地开往乙地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km/h? 火车的长度 L是多少米? 答案:( 1) 100km/h( 2) 100m 试题分析:( 1)火车从甲地早上 7 30出发开往乙地,在当日 16 30到达乙地,则甲地开往乙地所用时间 t1=16 30-7 30=9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