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学年江苏省仪征市大仪中学八年级12月月考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brainfellow396 文档编号:308718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248.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2014学年江苏省仪征市大仪中学八年级12月月考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13-2014学年江苏省仪征市大仪中学八年级12月月考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13-2014学年江苏省仪征市大仪中学八年级12月月考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2013-2014学年江苏省仪征市大仪中学八年级12月月考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2013-2014学年江苏省仪征市大仪中学八年级12月月考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3-2014学年江苏省仪征市大仪中学八年级 12月月考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同学们在学习光现象过程中有许多说法 ,我们从中选出四种: 光年是一个非常大的时间单位; “坐井观天,所见甚小 ”隐含了光的直线传播原理; 平静湖面上的 “倒影 ”,说明平面镜成 “与物等大正立的像 ”的规律不成立; 透过书桌上的玻璃板看玻璃板下面的字,看到的是字的虚像。对这些说法正误的判断,都正确的是( ) A 都正确 B 正确, 错误 C 正确, 错误 D 正确, 错误 答案: D 试题分析:光年是指光在一年中走过的距离,是长度单位, 错误。 “坐井观天,所见甚小 ”现象中青蛙在井底下,由于光沿直线

2、传播,所以能进入眼睛的光线范围很小,隐含了光的直线传播原理, 正确。平静湖面上的 “倒影 ”,是平面镜成像现象,水面相当于平面镜,成像 “与物等大正立的像 ”的规律成立, 错误。透过书桌上的玻璃板看玻璃板下面的字,是光的折射现象,看的字是光的反向延长线会聚成的虚像, 正确。 考点:光的传播,光的折射,光的反射 如图是两个并排而且深度相同的水池,一个装水,另一个未装水,在两池的中央各竖立着一只长度相同而且 比池深略高的标杆。当阳光斜照时就会在池底形成杆的影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未装水的池中标杆影子较长 B装水的池中标杆影子较长 C两池中标杆影子长度相同 D装水的池中标杆没有影子 答案:

3、 A 试题分析:对于没有装水的情况下,据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故在杆的后方会形成影子; 但是对于装水的情况来说,从杆的顶端射过的光线到达水面处会发生折射,由于在水中的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即折射光线比原来的光线(沿直线传播的情况)更靠近杆,故此时影子的长度会变小,故选 A 考点:光的折射 以下研究方法与研究通过乒乓球跳动的远近反映出振幅的大小的方法相同的是( ) A研究光时将它分成可见光和不可见光 B研究光的直线传播时引入光线 C研究影响蒸发快慢与温度关系时控制液体的表面积和液体表面上方空气流速不变。 D通过蜡烛火焰的情况来判断声音是否可以传递能量 答案: D 试题分析:通过乒乓球跳动的远近反映出振幅

4、的大小是转化法 .A、研究不可见光时把光分为可见光和不可见光是分类法,不符合题意; B、研究光的直线传播引入光线,光线表示光的径迹和方向,不符合题意; C研究影响蒸发快慢与温度关系时 控制液体的表面积和液体表面上方空气流速不变。是采用控制变量法,不符合题意; D、声音可以传递能量,把物体的振动转换成蜡烛火焰的摆动,可以证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符合题意故选 D 考点:转化法 舞台上经常用喷撒干冰 (固态二氧化碳 )的方法制造白雾 以渲染气氛对 “白雾 ”的形成,小明的解释是: (1)干冰升华吸热使周围环境温度降低; (2)气态二氧化碳液化形成白雾。对以上解释中: ( ) A第一句话存在科学性错误

5、B第二句话存在科学性错误 C两句话都存在科学性错误 D两句话都没有科学性错误 答案: B 试题分析:固态的干冰吸收热量直接变成气态的二氧化碳,这是物质的升华现象,因为干冰的升华过程需要吸热,所以使周围环境温度降低,第一句说法正确。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会液化成小水滴,从而形成 “白雾 ”, 第二句话存在科学性错误,所以 B正确。 考点:升华 小珍站在竖立的平面镜前,看到镜中自己灿烂的 “笑脸 ”。小刚拿一块与平面镜一样大小的不透明的硬纸板平行放置在平面镜之后,在平面镜前刚好看不到硬纸板。现在 ( ) A小珍看不到自己的 “笑脸 ” B小珍一样看到自己灿烂的 “笑脸 ” C小珍看到的 “笑脸 ”变模

6、糊了 D小刚在硬纸板上看到了小珍的 “笑脸 ” 答案: B 试题分析:由于成的像是虚像,在镜面后放置物体是不影响成像的,故在镜后放一物体并不防碍光的反射,同时也不会防碍成像,所以小珍一样看到自己灿烂的 “笑脸 ” 故选 B 考点:平面镜成像 如图所示,是光在空气和玻璃两种介质中传播的情形,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入射角等于 30 B折射角等于 50 C NN是界面 D MM的右边是玻璃 答案: D 试题分析:光在空气和玻璃两种介质分界面时要发生折射和反射。因为反射角和入射角相等,且分别位于法线的两侧,所以 MM为分界面, NN为法线,故入射角等于 60,折射角等于 40,根据折射规律,空气

7、中的角要大于玻璃中的角,所以 MM的右边是玻璃,故 D正确。 考点:光的反射,光的折射, 如图所示,画中的人出现了错误的判断。以下四幅光路中,能正确说明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的是( ) 答案: B 试题分析:当光从水进入空气发生折射时,根据折射规律,空气中的角要大于水中的角,故 B 正确。若延长进入人眼的光线,成像就在物体实 际位置的上方,所以看起来水变浅了。 考点:光的折射 如下图是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实验装置示意图,凸透镜的焦距是 20cm,如图的情景,眼睛可能观察到烛焰经凸透镜折射所成的虚像的是下列哪幅图?( ) 答案: B 试题分析:当 时凸透镜成像为正立放大的虚像。此时人在凸透镜

8、的另一侧通过凸透镜可以在物体的同侧看到虚像。所以 B正确 考点:凸透镜成像 有一天晚上小芳同学在未开灯的房间里看电视时,拿着一个凸透镜在电视机与对面白色墙壁间移动,忽然她看到墙壁上出现了电视机屏幕的缩小画面 .那么关于像的性质和这一成像原理的应用判断正确的是( ) A正立的像;放大镜 B倒立的像;投影仪 C正立的像;望远镜 D倒立的像;照相机 答案: D 试题分析:墙壁上出现电视机屏幕的缩小画面,说明是实像,因为实像是可以用光屏接收到的,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凸透镜的实像都是倒立的,因为是缩小的像,所以实际应用的有照相机。 考点:凸透镜成像 如图所示,以下成语与其物理知识相符的是( ) A凿壁偷

9、光 光的折射 B井底之蛙 光的反射 C猴子捞月 光的折射 D杯弓蛇影 光的反射 答案: D 试题分析:凿壁偷光、井底之蛙说明光沿直线传播。猴子捞月 “水中月 “是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杯弓蛇影是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 考点:光的反射,光的传播 广告公司在拍摄水果广告时,为了追求某种艺术效果,在暗室里用红光照射装在白色瓷盘中的红色苹果及黄色香蕉。站在旁边的摄影师将看到 ( ) A苹果呈黑色,瓷盘呈白色,香蕉呈黑色 B苹果呈红色,瓷盘呈黑色,香蕉呈黑色 C苹果呈黑色,瓷盘呈红色,香蕉呈红色 D苹果呈红色,瓷盘呈红色,香蕉呈黑色 答案: D 试题分析: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相同色光颜色所决

10、定的,与它不同的色光照在它上面时全部被吸收;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透过的相同色光决定,与它不同的色光被吸收。红光照射装在白色瓷盘,瓷盘反射红光,所以显示红色;红色的苹果反射红光,所以是红色;香蕉反射黄色,吸收红光,所以是黑色。 考点:物体的颜色 小芳吃雪糕时,看到雪糕周围冒 “冷气 ”,由此她联想到了泡方便面时碗里冒 “热气 ”的情景以下是她对 “冷气 ”和 “热气 ”的思考,其中正确的是( ) A “冷气 ”和 “热气 ”本质是相同的,它们都是汽化成的水蒸气 B “冷气 ”和 “热气 ”本质是不同的,前者是小水珠,后者是水蒸气 C “冷气 ”和 “热气 ”本质是相同的,都是液化形成的小水珠 D

11、 “冷气 ”和 “热气 ”本质是不同的,前者是液化形成的,后者是汽化形成的 答案: C 试题分析:看到雪糕周围冒 “冷气 ”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冰冷的雪糕液化成的小水珠;泡方便面时碗里冒 “热气 ”是碗里蒸发出的水蒸气,在上升过程中,遇到温度较低的空气液化成的小水珠;所以它们的本质是相同的,都属于液化现象 考点:液化 双选题 一代伟人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写到: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 , ”形容这种自然景象的主要物态变化有 _和 _。 答案:凝固、凝华 试题分析:千里冰封中的结冰是水由液态变为固态的凝固现象。万里雪飘的雪是水蒸气变为固态的凝华现象。霜和雪都是凝华现象。 考点:凝固、凝

12、华 人以 0.5m/s的速度向竖直放置的平面镜走近,人在平面镜中像的大小_(变大不变变小),经过 2s像与人之间的距离缩小 _m. 答案:不变 2 试题分析:平面镜成像时像的大小与物体大小相等,与物体距离平面镜的距离无关。经过 2s物体靠近平面镜 像也靠近平面 镜 1米,所以像与人之间的距离缩小 2m。 考点:平面镜成像 实验题 ( 5分)温度计的使用: ( 1)按照温度计的使用步骤,下面的操作次序依次为 。 a.取适当的温度计 b.估测被测物体的温度 c.让其与被测液体接触一定的时间 d.让温度计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 e.观察温度计的示数 ( 2)下图为某同学用温度计测量温水的温度时的情

13、景,指出他操作中的两处错误: ; 。 ( 3)图甲温度计的的示数是 ,乙的示数是 。 答案: badce 触底 视线没有与液柱凹液面相平 36.7 3 试题分析:( 1)测量温度之前要估测被测物体的温度,防止超过温度计的量程。放入液体中让温度计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让其与被测液体接触一定的时间,使示数达到稳定再读数。( 2)放入液体中让温度计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但不能与容器壁接触,读数时视线要与液柱凹液面相平。( 3)读数时视线要与液柱凹液面相平,不需要估读,在 0下的要读负值或者零下。 考点:温度计的使用 ( 4分)为了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小明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 1)图中的

14、光屏是一个可折转的硬纸板,此光屏在实验中的作用是: _ ; 用来验证 。 ( 2)在探究反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时,小明同学分别测出了反射角、入射角分别是 400,于是他就得出了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的结论。请问他这样做是否正确? _ ,理由是 _ 。 答案:( 1)显示光路 三线共面 ( 2)不正确 具有偶然性,应该多测几组数据。 试题分析: (1)沿着纸板入射光线,可以能够具体显示出光路。纸板是一个平面,可以观察三线是否共面。( 2)只测量一次实验数据就得出结论具有偶然性,不能有效减小误差,应该多测几组数据。 考点:探 究光的反射规律 填空题 如图所示,在一块硬纸板上挖一边长为 3 毫米的正方形的

15、“孔 ”。 把这块挖有方孔的纸板对准太阳光,当纸板和地面相距较远时,在地面上能观察到 亮斑(选填 “正方形状 ”或 “圆形 ”“三角形 ”),这是 造成的;再逐渐增大纸板与地面间的距离时 ,你会发现地面上那个亮斑将变 ( 选填 “大 ”或 “小 ”)。当纸板和地面相距非常非常近时,在地面上能观察到 亮斑(选填 “正方形状 ”或 “圆形 ”“三角形 ”)。 答案:圆形 光沿直线传播 大 正方形 试题分析:当纸板和地面相距较远时,此时发生小孔成像现象,在地面上成像和太阳一样,即能观察到圆形亮斑。这是光沿直线传播造成的。小孔与地面的距离越大,成像越大。当纸板和地面相距非常非常近时,此时小孔相对比较大

16、,纸板在地面形成影子,中间是和小孔形状相同的亮斑。 考点:光沿直线传播 ( 8分)小强用如图所示的实验器材探究 “平面镜成像特点 ”,请你帮他完成下列问题: (1)在实验中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来完成探究活动,是因为玻璃板有平面镜所不具有的 _(填 “反光 ”或 “透光 ”)的特点;实验中观察到棋子 A在玻璃板后面有两个几乎重叠的像,这是由于 _造成的。 (2) 在寻找棋子 A的像的位置时,眼睛应该在棋子的 _ _(选填 “A”或 “B”)这一侧观察,移动玻璃板后的棋子 B,使它与棋子 A在玻璃板中所成的像重合; 如果将棋子 A向玻璃板靠近,像的大小 _(选填 “变大 ”、 “变小 ”或 “不变

17、”),如图如果将玻璃板向右移动,发现镜中的像 _(选填 “向左移动 ”、 “ 向右移动 ”或 “不动 ”)。 (3)如果在实验中,但看不清棋子 A的像。想个办法看清棋子 A的像,方法是用手电筒 照 (填 “棋子 A”或 “棋子 A的像 ”) (4)( 2分)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过程中,小明把四个模型分别面对玻璃直立在桌面上,用于研究像与物左右位置的关系,其中能够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 答案:( 1)透光 玻璃板存在一定的厚度 ( 2) A 不变 不动 ( 3)棋子 A ( 4) A 试题分析:( 1)玻璃板是透光的,平面镜是不透光的。由于玻璃板存在一定的厚度,在前后两个反射面成两个像。(

18、2)因为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造成的,人应该在平面镜前面才可以看到像,所以在 A一侧观察,像和物体大小始终相等,物体不移动,则像也不动 。( 3)手电筒照 A时可以使光的反射增强,能够看清楚像。( 4)应该选择左右不对称的来进行实验。 考点:探究平面镜成像规律 魔术是深受同学们喜爱的节目,其中包含着许多科学原理。图甲是某同学自制的一只魔术箱,表演时他将开口的方形空箱面展示给观众,把纸币从空箱顶端的投币口投入,结果纸币 “不翼而飞 ”。原来魔术箱中有一块平面镜(如图乙),它与箱底的夹角为 _度,使观众觉得箱子里没有东西。观众不能看见平面镜后面的纸币是因为光具有 _性质。 答案:沿直线传播 试题分析

19、:从甲图观察口看到的是方 格子,而从乙图中可以看出,观察口正前方没有方格纸,因此它是利用平面镜成像得到的,故像刚好成在观察口的正前面,因此镜面与箱底的夹角为 45度;而观众不能看见平面镜后面的纸币是因为光具有直线传播的性质 考点:平面镜成像 鱼缸中只有一条小鱼,如图,而眼睛从 A点可以观察到两条,一条鱼的位置变浅,另一条鱼变大,前者由于 _形成的虚像;后者是由于鱼缸的右侧部分等效于 _ 答案:光的折射 放大镜 试题分析:从 A点可以观察到两条,一条是通过水面看到水下的鱼,这是由于光的折射造成的,由于折射看 到的位置在实际位置的上方,即变浅。另一条是通过鱼缸看到的,鱼缸相当于凸透镜,由于离的比较

20、近,凸透镜相当于放大镜,看到的鱼变大。 考点:光的折射,放大镜 学校请来摄影师给我们拍毕业照,列好队后,摄影师发现有几位同学没有进入取景框内,这时他重新调整照相机的正确方法是将照相机向 _ 移,(填 “前 ”或 “后 ”。镜头向 _(填 “前伸 ”或 “后缩 ”)。 答案:后 后缩 试题分析:摄影师发现有几位同学没有进入取景框内,说明像大了需要变小,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 “物距变大,像距变小,像变小 ”, 将照相机 向后移动增大物距,镜头向后缩减小像距。 考点:凸透镜成像 目前,青少年近视现象十分严重,近视眼在看远处物体时,物体的像落在视网膜的 _(选填 “前方 ”或 “后面 ”),需要配戴 _

21、透镜进行矫正,使远处物体在视网膜上成倒立、 _的实像。目前很多近视患者戴隐形眼镜来矫正视力。隐形眼镜是一种直接贴在角膜表面的超薄镜片,可随着眼球运动,其中心厚度只有 0.05mm,则此镜片的边缘厚度 0.05mm(选填 “小于 ”、 “等于 ”或 “大于 ”),此镜片对光有 _ 作用(选 填 “会聚 ” 或 “发散 ”)。 答案:前方 凹透 缩小 大于 发散 试题分析:近视眼在看远处物体时,物体的像落在视网膜的前面,远视眼是落在视网膜的后面。为了使像落在视网膜上面,需要发散光线,所以需要配戴凹透镜进行矫正,人的晶状体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远处物体在视网膜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隐形眼镜也是一种凹透镜

22、,所以边缘厚度大于中心厚度,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考点:近视眼的矫正 2008年 9月 25日晚 21:10,万众瞩目的 “神舟七号 ”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升空。 ( 1)飞船进入外层空间,当 “01号 ”航天员漫步太空 时,他与其他航天员的交谈必须借助无线电工具,这是因为 _;看电视直播时,不少人事先并不知道出舱的人是谁,但当听到: “神舟七号向祖国人民问好 ”的话音时,立刻兴奋地高呼: “是翟志刚! ”,这是根据 _判断的;当五星红旗在太空 “飘扬 ”时,阳光照射在红旗表面上时反射了 _光,使五星红旗更加鲜艳。 ( 2)在出舱任务中,我国自行研制的 “飞天 ”宇航服经受了严峻的太空环

23、境考验,头盔玻璃必须能减弱 _对眼睛和皮肤的损害。 答案:声音不能再真空中传播 音色 红 紫外线 试题分析:( 1)声音不能再真空中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在太空是真空状态,不能直接交谈。根据声音辨别人是利用声音的音色。不透明的物体反射与自己颜色相同的光,吸收与它颜色不同的色光。( 2)太空中具有很强的紫外线,对人的眼睛和皮肤有损害,可以通过头盔玻璃减弱。 考点:声音的传播,音色,物体的颜色,紫外线 一些人看不见的光、听不到的声音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如电视机的遥控器是利用 工作的,声呐是利用 工作的。物理中的光学仪器在生活中也有广泛的应用,如为了看清邮票上的细微之处,我们会用 镜观察;现代

24、家庭的防盗门上 都安装了 “猫眼 ”,便于我们看到门外更大范围内的情况, “猫眼 ”是利用 镜观察;为了夜间骑车安全,我们自行车的尾灯利用互成 度的 镜,将来自后方汽车的灯光沿原方向返回被司机看到。 答案:红外线 超声波 放大 凹透 90 两块平面 试题分析:电视机的遥控器是利用红外线。声呐是利用超声波的传播过程中的反射现象。看微小物体可以用放大镜观察。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所以看到的范围更大。自行车的尾灯利用互成 90度的平面镜,将来自后方汽车的灯光沿原方向返回。 考点:红外线 超声波 凸透镜 凹透镜的发散作用 平面镜的反射 人 们在道别时,挥动的手臂由于 _也会产生声音,但我们却听不到挥

25、手声,其原因是挥手声属于 _(超声波 /次声波)。在扬州创建 “全国文明城 ”期间,路政部门加强了城区噪声的监测与防治,如图是道路两侧的 “禁止鸣笛 ”标志,这属于在 _减弱噪声。 答案:振动 次声波 声源处 试题分析: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所以挥动的手臂由于振动也会产生声音。因为人耳的听觉频率范围是 20Hz-20000Hz,所以当频率低于 20赫兹时人耳是听不到声音的,挥手频率太小,属于次声波。减弱噪声有在声源处减弱 、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 “禁止鸣笛 ”是在声源处减弱。 考点:超声波与次声波,噪声的控制 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面适当的长度,拨动钢尺,就可听到钢尺

26、振动发出的声音。逐渐增加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钢尺振动发出声音的音调会逐渐变 。当钢尺伸出桌面超过一定长度时,虽然用同样的力拨动钢尺振动,却听不到声音,这是由于 。 答案:低 频率低于 20赫兹 试题分析:逐渐增加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振动变慢,所以音调会逐渐变低。因为人耳的听觉频率范围是 20Hz-20000Hz,所以当频率低于 20赫兹时人耳是听不 到声音的。 考点:音调的影响因素 (20分 )如图是小莉、小华和小明三人在做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的实验装置图: ( 1)小明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在透镜的另一侧移动光屏,直至屏上呈现出 的光斑,量出透镜到光斑的距离为 10cm。则此凸透镜的焦距

27、约是 cm. ( 2)小华在凸透镜成像实验中,把蜡烛放在该凸透镜的焦点上,凸透镜固定不动,将光屏向远离凸透镜的方向移动的过程中,在光屏上观察到的现象是大小_的光斑,把蜡烛放在该凸透镜的焦点内,凸透镜固定不动,将光屏向远离凸透镜的方向移动的过程中,在光屏上观察到 的现象是大小 _的光斑(填 “不变 ”、 “变大 ”、 “变小 ”) . ( 3)小莉同学做实验时,小华发现烛焰在光屏上的像如图上所示,若要使烛焰在光屏中心成像,只调节透镜,小莉应将透镜向 (选填 “上 ”或 “下 ”)移动 .改正后若实验时固定蜡烛与透镜,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屏上都不出现清晰像,原因可能是 。当蜡烛距离凸透镜 10.3c

28、m时,无论怎么样移动光屏都得不到像,原因是 _。 ( 4)小明将烛焰移至距凸透镜 15cm 处,移动光屏,使烛焰在屏上得 到清晰的 倒立、 实像, (选填 “照相机 ”、 “投影仪 ”或 “放大镜)就是应用这一原理制成的。 ( 5)小莉同学将自己的近视眼镜镜片放在了蜡烛与凸透镜(靠近凸透镜)之间,小明移动透镜和光屏,直到在光屏上得到了一个倒立缩小的清晰的像 .将近视眼镜镜片取下,发现光屏上的像变模糊了 . 为了使屏上的像重新变得清晰,在不移动蜡烛和凸透镜位置的前提下,小华应将光屏向 _(左 /右)移动 . ( 2分)下列四个选项中,正确表示小莉同学近视眼成像和近视眼矫正情况的是( )。 A.乙

29、 甲 B.丙 甲 C.乙 丁 D.丙 丁 ( 6)当烛焰通过凸透镜在光屏上成一实像时,如果小明用书遮挡住透镜下半部分,则实验时光屏上所成的像 (选填 “完整 ”或 “不完整 ”),像的明暗程度将 (选填 “变亮 ”或 “变暗 ”或 “不变 ”) . ( 7)( 2分)蜡烛通过凸透镜恰好在光屏上得到放大的清晰的像,若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把蜡烛和光屏的位置对调,则光屏上 ( ) A不能成像 B可以成像,但要适当移动位置 C可以成像,像大小不变 D可以成像,像变小 ( 8)蜡烛通过凸透镜恰好在光屏上得到放大的清晰的像,若拿下光屏,移动眼睛的位 置 ( “能 ”或 “不能 ”) 看到像。 ( 9)一物

30、距应只有唯一的像距,他们三人将蜡烛都放在透镜前 15厘米处时,但他们所测得的像距却并不相同,分别为 28cm, 30 cm, 31cm,他们的数据不是因为测量长度误差造成的,你认为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 10)小华又将两支点燃的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分别置于如图所示的位置时,光屏上 C、 D两处会得到清晰的烛焰像 .这像是 (选填 “缩小 ”、 “等大 ”或 “放大 ”)的烛焰的像 .用一厚纸板挡住 A处的烛焰,在光屏上 (选填 “C”或 “D”)处仍能得到一个清晰的烛焰像 . 答案:( 1)最小最亮 10 (2)不变 变大 ( 3)下 像距大光具座不够长 ( 4)放大 投影仪 ( 5)左

31、B (6)完整 变暗 ( 7) D ( 8)能( 9)移动光屏成像清晰程度不一样 ( 10)缩小 C 试题分析:( 1)太阳光看做平行光,经过凸透镜后会聚在焦点,成最小最亮的亮斑,透镜到光斑的距离为焦距。( 2)在焦点位置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是平行于主光轴的方向,其在光屏上是一个亮斑,由于光线平行,所以将光屏向远离凸透镜的方向移动的过程中,光斑不变,在焦点以内,从烛焰发出的光线经过凸透镜是一个发散光束,所以光屏越远光斑越大。( 3)凸透镜成像时物 像上下相反,图中像偏上,要在光屏的中心像要下移,则蜡烛要上移,蜡烛不动,凸透镜向下移动相当于蜡烛上移。屏上不出现清晰像,说明光屏没有处在成像的位置,有

32、可能是像距大光具座不够长。,也有可能是蜡烛处在 时不能成像。( 4) 15cm 处是 ,此位置成像是放大的,投影仪的原理就是利用成放大倒立的实像。( 5)因为近视眼成像是在视网膜之前,凸透镜相当于晶状体,光屏相当于视网膜,放近视眼镜相当于近视眼被矫正正常,拿掉眼镜则成像在光屏之前,所以光屏左移, B图正确。( 6)如果小明用书遮挡住透镜下半部分,则通过凸透镜的光线变少 ,像变暗,但仍能成像完整。( 7)成放大的清晰的像时物距 ,像距 ,对调时 ,成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所以 D正确。( 8)能在光屏上成像说明是实像,而实像也可以用眼睛看到。( 9)像距是光屏上成像最清晰时的位置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由于实验时判断清晰度不同,所以造成测量的像距不同。( 10)从图中可得物距大于相距,在 时 ,此时物距大于像距,所以成像是缩小的实像。凸透镜成像左右相反, A蜡烛和 D像对应, B蜡烛和 C像对应,所以挡住 A处的烛焰, B蜡烛仍在 C处成像。 考点: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