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3-2014学年江苏省淮安市清河区八年级下学期期末思品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单选题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全面深化改革 “必须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关键在于 A保证人人财产与地位相同 B保护社会弱势群体免遭侵害 C理智对待社会不公平现象 D社会为每个人提供公平机会 答案: D 试题分析: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公平正义的认识。根据教材知识,公平是相对的,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公平,所以 A的观点是错误的; B项保护社会弱势群体免受侵害,是体现了正义,但与题意不符; C项是对待不公平的态度,与题意不符,正确答案:选 D 考点:公平正义 郑州市和靖江市
2、水污染事件再次给我们饮水安全敲响警钟。据有关部门统计显示,我国水污染事故近几年每年都在 1700起以上。水库水源地水质有 11%不达标,湖泊水源地约 70%不达标,地下水水源地约 60%不达标。全国有 2.8亿居民使用不安全饮用水。这表明 A我国水污染的趋势不可遏制 B发展经济最终必然污染环境 C应走 “边污染边治理 ”道路 D保护我国的水环境任重道远 答案: D 试题分析: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环境问题的认识。题文中的水污染严重,警示我们必须保护环境,采取措施治理水污染问题,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必须把保护环境放在突出的位置。其中 ABC的观点都是错误的。正确答案:选 D 考点:环境问题 2014年
3、1月 1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 201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张存浩、程开甲两位院士共同获得 2013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我国设立最高科学技术奖,大力发展科学技术的理论依据是 A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B信息技术是当代科技革命的核心 C科学技术丰富了人们的 文化生活 D发展科技是我国现阶段一切工作的中心 答案: A 试题分析: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科技的认识。注意题文中的关键词 “理论依据 ”,发展科技的理论依据是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其中 B项科技的核心是创新; C项叙述正确,但不是理论依据; D项我国现阶段一切工作的中心是经济建设。正确答案:是 A。 考点:科技 2014
4、年 4月下午 16时,世界最长高原铁路隧道 青藏铁路新关角山隧道贯通。新关角隧道全长 32.645公里,最高海拔 3497.45米,建设人员破解了多项世界技术难题。隧道通车后,青藏铁路列车穿越关角山的时间将由现 在的 2小时缩短为 20分钟,西藏与内地的联系将更加紧密。这一成就表明 我国一贯重视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 发展民族经济和振兴西部地区主要靠中央政府的扶持 我国积极推进各民族实现共同繁荣 改革开放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此题以青藏铁路新关角山隧道贯通为背景,旨在考查学生对民族问题的认识。加强西藏与内地的联系,为了促进西藏的发展,实现民族共
5、同繁荣。对于组合式选择题,可以用排除法,其中 的观点是错误的,发展民族经济和振兴西部地区主要靠西部地区人民的努力。排除 ,选 D 考点:民族问题 新疆乌鲁木齐市 5 22暴恐事件发生后,新疆各族干部群众对暴徒丧心病狂的恐怖袭击感到震惊和愤慨,纷纷强烈谴责这一暴力恐怖案件,并表示坚决支持党中央严厉打击暴力恐怖犯罪的措施,更加坚定地维护 新型民族关系,巩固国家统一,把新疆建设得更加美好。 A平等团结互助 B民族歧视压迫 C民族剥削压榨 D大杂居小聚居 答案: A 试题分析 :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新型民族关系的认识。根据教材知识,我国各族人民形成了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新型民族关系。所以正确答案:选
6、A。其中 BC 是错误选项, D是民族居住特点。 考点:新型民族关系 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 A自强不息 B爱国主义 C勤劳勇敢 D改革创新 答案: B 试题分析: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教材基础知识的掌握。根据教材知识,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勤劳勇敢、团结统一、爱好和平、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其中 AC 是民族精神的内容, D是时代精神的核心。所以正确答案:选 B 考点:民族精神 下列行为不属于侵犯别人隐私权的是 A将朋友的犯罪证据交给公安机关 B未经同意在网上查看好朋友的聊天记录 C偷看别人的存折账户和密码 D父母、老师查看学生的私人信件 答案: A 试题分析: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隐私权
7、的认识,根据教材知识,隐私权的内容有:公民的住宅、个人信息、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等,其中 BCD都侵犯了他人的隐私权。但是,如果个人的私生活和个人信息与公共利益、社会政治生活有关,则不属于隐私,不受隐私权的保护,犯罪的证据与公共利益有关,不属于隐私。所以正确答案:选 A 考点:隐私权 小刚新买的手机在保修期内出了质量问题,因为没有索取购物发票,致使其维权艰难。这主要告诉消费者要 A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B增强维权意识,取得维权凭证 C善于识别各种消费陷阱,防止上当 D 知悉商品服务的真实情况 答案: B 试题分析:此题旨在考查消费者维权问题。题文中的小刚因为没有索取发票,导致依法求偿权得不到维护,
8、可见小刚是知道维权的,所以 A不符合题意, CD叙述正确,但与题文不符,正确答案:选 B 考点:消费者维权的意识 小明的爸爸通过淘宝网购买了一台血糖治疗仪,收货后发现该血糖仪的产品生产批号是假的,属伪劣产品。你认为小明爸爸可以采取的正确做法是 与淘宝公司有关人员协商解决 向行政部门投诉 请求消费者协会调解解决 自认倒霉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此题旨在考查消费者的维权途径。根据教材知识,消费者维权可以与侵权者协商,请求消费者协会调解;向有关部门申诉;根据与经营者达成的仲裁协议,提请仲裁机构仲裁;向人民法院起诉等。如果自认倒霉,只会助长侵权者的气焰。所以正确答案:选 B 考点:消费
9、者维权途径 “小时候,妈妈为我端水洗脚;长大后,我为妈妈端水洗脚。 ”从法律的角度看,这则电视公益广告词体现了 A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B和睦平等的家庭美德 C权利和义务是相统一 D父母和子女相互帮助 答案: C 试题分析: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权利义务关系的认 识。根据教材知识,权利义务具有一致性。我们每个人既是享受权利的主体,也是履行义务的主体、我们不仅要增强权利观念,依法行使权利、维护权利。而且要增强义务观念,以法律履行义务。题文中妈妈履行了抚养子女的义务,子女履行了孝敬父母的义务。他们同时都享受到了权利。所以正确答案:选 C 考点:权利义务的一致性 “既然成为一粒种子,就要萌发出希冀的尖牙,
10、既然成为一个音符,就要奏响属于自己的旋律 ”。这首小诗告诉我们 A从众心理是不可取的 B要保持对事物的好奇心 C要保持个性不盲从 D要杜绝不良嗜好和习惯 答案: C 试题分析: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个性的认识,注意题文中的关键词 “自己的旋律 ”,表明作为中学生,要保持自己的个性,避免盲目从众,所以正确答案:选C.其中 A的观点太绝对,对于从众心理,要一分为二的看待,如果追随的是好的事情,是可以的。 BD比符合题意。正确答案:选 C 考点:个性 下列有关 “法律 ”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是法律的最主要特征 法律只约束被统治者的行为 我国法律是全体公民意志的体现 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
11、体现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法律的认识。根据教材知识,法律具有三个显著特征:由国家制定或认可;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具有强制性;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所以, 正确, 错误。 我国法律是全体人民意志的体现,不是公民。所以正确答案:选 B 考点:法律的特征和本质 “一个具有拾金不昧高尚品德的人,一般不会为贪图钱财而最终走上贪污、盗窃、抢劫等违法犯罪的道路 ”。这句话说明 A法律有助于提高人们的道德水准 B提高道德水平,有利于公民懂法 C提高道德水平,有助于公民守法 D凡违背道德的行为都是违法行 为 答案: C 试题分析:此题旨在考查道德水平高低与违法犯罪的
12、关系。根据教材知识,道德水平低、法制观念淡薄,就容易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道德水平高、法制观念强,就不会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题文中品德高尚的人不会走上犯罪的道路,说明道德水平高有助于公民守法。正确答案:选 C。其他 ABD观点都是错误的。 考点:道德水平高低与法律 在我国,一切组织或者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是 A宪法 B法律 C刑法 D道德 答案: A 试题分析: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宪法的认识。根据教材知识,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和法律效力,宪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事业组织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必须
13、予以追究。所以正确答案:选 A 考点:宪法 我国公民享有的最基本的权利是 A劳动权 B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C人身自由权 D受教育权 答案: C 试题分析: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教材基础知识的掌握。根据教材知识,人身自由权是我们参加各种活动,充分享受其他各种 权利的基本保障,没有人身自由,其他的自由也难以享受。所以正确答案:选 C. 考点:人身自由权 关于违法行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不履行法律规定义务的行为 B做出法律所禁止的一切行为 C所有犯罪行为都是违法行为 D所有违反道德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 答案: D 试题分析: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违法行为定义的认识。根据教材知识,凡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或做出法律
14、所禁止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其中 AB观点片面, D项混淆了道德和法律,观点错误,犯罪属于严重的违法行为,所以正确答案:选 D 考点:违法行为 简答题 ( 16分)党中央、国务院关于领导干部带头在公共场所禁烟有关事项的通知下发后,我市各个学校都积极开展了创建无烟学校的活动。 ( 1)请你谈谈对创建无烟学校的活动意义的认识。 ( 2)我们青少年应如何抵制不良嗜好和不良诱惑 答案:( 1)有助于青少年杜绝不良嗜好,培养良好的生活方式( 2分);有利于青少年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 2分);有利于营造健康文明的校园生活环境( 2分);有利于抵制不良诱惑,树立科学的人生态度( 2分)。 ( 2)提高自我
15、保护意识和防范能力( 2分);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 2分);增强明辨是非能力( 2分) ;遵纪守法,培养高雅情趣( 2分)。 试题分析:( 1)回答此题注意认真阅读材料,找到材料与教材知识的结合点,用政治语言组织答案:,切入点要准,角度要多元化。注意设问中的关键信息“无烟学校 ”,其中 “烟 ”对于学生来说是不良诱惑; “学校 ”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场所。创建无烟学校的意义就可以从抵制不良诱惑对未成年人的身心发展、生活方式、人生态度的影响,以及为学生提供良好校园环境的角度来回答。( 2)设问的主体是青少年,回答的切入点也就是青少年,青少年由于年龄小,要抵制不良诱惑,从辨别是非的能力、心理、道
16、德、法律等方面回答。 考点:不良诱惑 探究题 ( 16分)今年 “六 五 ”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为 “向污染宣战 ”,旨在体现我们党和国家对治理污染紧迫性和艰巨性的清醒认识,彰显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宗旨情怀和强烈的责任担当精神,倡导全社会共同行动,打一场治理污染的攻坚战,努力改善环境质量,保卫我们赖以生存的共同家园。 ( 1)如何正确认识我国的资源形势 ( 2)面对严峻的资源形势,请你从国家和中学生的角度各提两条建议。 答案:( 1)我国资源总量丰富,总量大类型齐全( 2分);但人均占有量严重短缺( 2分);资源存量地区差异较大( 2分);资源利用 率低,浪费严重( 2分)。 ( 2)从国家角度
17、: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科教兴国战略,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2分);坚持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完善立法,合理开发和利用资源( 2分)。 从中学生角度:从自身做起,积极宣传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重要性( 2 分);从小事做起,从小养成节约资源的良好习惯,同浪费资源的行为作斗争( 2分)。 试题分析 :( 1)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教材基础知识的掌握。对我国资源形势的认识,可以从资源国情及利用情况开回答。 ( 2)设问要求从国家和中学生两个角度,为缓解资源形势提建议。国家的角度:国策、战略的坚持、完 善立法、加大执法、严惩浪费的角度回答;中学生的角度:从学习环保知识 -宣传环保政策 -落实环保行动 -依法同浪费
18、行为作斗争这几个角度组织答案:。注意看分答题,角度要多元化。 考点:资源问题 近来,食品安全事故频发,党和国家对此高度重视。我区某校八年级二班同学决定开展一次探究活动。现邀请你参加他们活动,一起分析、解决问题。 新西兰奶粉被检出双氰胺、镉大米、掺假羊肉、肯德基和真功夫等冰块菌落超标、瞎果门、 “地沟油变身食品原料,百余企业涉案 ”、方便面被曝含重金属、纸塑包装疑似迁移出塑化剂等食品安全事件 层出不穷,人们的舌尖神经再次绷紧起来。 与法同行 ( 1)上述食品安全事件等主要侵犯了消费者哪些权利 今年,在强化执行国务院发布的食品安全举报奖励办法的基础上,江苏省政府将广泛发动和正确引导公众参与,形成生
19、产安全产品、销售安全产品、使用安全产品的良好社会氛围。 分清是非 ( 2)请从 “分清是非 ”角度分析举报食品安全问题是一种怎样的行为 其基本要求是什么 今年 “两会 ”期间,李克强总理在记者招待会指出:食品安全是餐桌上的民生、餐桌上的经济。强化市场监管,食品应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解决好食品安全,见证、检验着我们党的政策主张和政府的执政能力。 学会负责 ( 3)有同学认为,只要强化市场监管,食品安全问题就能得到解决。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 1)人身安全权( 2分)、知情权( 2分)。 ( 2)正义的行为( 2分)。一是不要侵犯他人的基本权利( 2分);二是面对不良社会现象,要勇敢地
20、加以制止( 2分)。 ( 3)观点不正确( 1分)。政府强化市场监管,有助于解决食品安全问题( 2分)。但是,解决食品安全问题还需要国家坚持依法治国方略,依法打击食品生产、加工、销售等各个环节的违法行为( 2分);还需要生产者销售者等加强道德修养,加强行业自律( 2分);还需要消费者掌握必要的消费知识,理智消费,做个成熟的消费者( 2分);还需要社会各界与大众传媒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加强食品安全宣导( 1分)。 试题分析:( 1)此题旨在考查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注意结合材料,题文中的食品安全,主要涉及到消费者的安全权、知情权、公平交易权。 ( 2)注意设问中的关键词 “举报 ”,对问题食品的举报,是每个公民的权利。是正义行为。其基本要求从敢于斗争并合法斗争的角度回答。 ( 3)回答辨析题,主要从以下三个步骤:判断 深入分析 总结。 此题中认为 “只要 就能 ” 观点是错误的。 解决食品安全问题,强化市场监管是正确的, 但是除此之外,还需要国家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依法治理食品问题;生产经营者的道德水平、消费者的维权意识、社会各界的支持等都会影响食品问题的解决。总体从是什么 为什么 怎么做回答。 考点: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正义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