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学年河北省保定东仙坡中学八年级上第一次段考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progressking105 文档编号:308964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138.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2014学年河北省保定东仙坡中学八年级上第一次段考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2013-2014学年河北省保定东仙坡中学八年级上第一次段考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2013-2014学年河北省保定东仙坡中学八年级上第一次段考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2013-2014学年河北省保定东仙坡中学八年级上第一次段考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2013-2014学年河北省保定东仙坡中学八年级上第一次段考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3-2014学年河北省保定东仙坡中学八年级上第一次段考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 2分)以下数据符合现实的是( ) A课桌的高度约 120cm B成年人走两步的距离大约 3m C正常人走路的速度约 1.1m/s D 1min内你的脉搏跳动的次数约 20次 答案: C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对生活中常见物体物理量的估测,结合对生活的了解和对物理单位的认识,找出符合实际的选项即可 解: A、课桌的高度约 80cm左右,所以 A不符合实际情况; B、成年人走两步的距离大约 1.5m,所以 B不符合实际情况; C、正常人走路的速度约 1.1m/s,所以 C符合实际情况; D、 1min内人

2、的脉搏跳动的次数约 75次左右,所以 D不符合实际情况 故选 C 点评:物理学中,对各种物理量的估算能力,是我们应该加强锻炼的重要能力之一,这种能力的提高,对我们的生活同样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 2分)在月球上,宇航员之间只能靠无线电交谈,是由于( ) A宇航员在月球上距离远,声波传不到 B宇航员在月球上说话时,声带不振动 C月球上没有空气,不能传播声音 D无线电只能在真空中传播 答案: C 试题分析: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它既可以在气体中传播,也可以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电磁波能够在真空中传播 解:月球上没有空气,而声音不能在真空中进行传播,所以宇航员不能直接进行对话,需

3、要利用无线电交流 故选 C 点评:解决此类问题要结合声音的传播条件和电磁波的传播进行分析解答,比较简单 ( 2分)( 2005 攀枝花)水中游得最快的旗鱼,速度可达 108km/h,陆地上跑得最快的猎豹,每秒可跑 40m,空中飞行最快的褐海燕,每分钟能飞行5km比较它们的速度大小,则( ) A猎豹最大 B旗鱼最大 C褐海燕最大 D三者一样大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 求出猎豹和褐海燕的运动速度,将速度单位换算统一,进行比较 解:旗鱼的速度 ; 猎豹的速度 ; 褐海燕的速度 故选 C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物体运动速度的比较,解题的关键是物体速度的换算 ( 2分)北京一月份的平均气温是 -4.7

4、,这一温度的正确读法是( ) A零下摄氏 4.7度 B摄氏零下 4.7度 C摄氏负 4.7度 D负 4.7摄氏度 答案: D 试题分析:关于零下的温度有两种读法:负多少摄氏度或者零下多少摄氏度 解: “-4.7 ,读作:零下 4.7摄氏度或者负 4.7摄氏度 故选 D 点评:注意零下的温度读法,读数时摄氏度不能分开,并且要数字在前,单位在后 ( 2分)如图所示,在 A、 B、 C、 D四个图象中,其中属于晶体凝固图象的是( ) 答案: C 试题分析:凝固图象整个过程中温度有下降的趋势,若在凝固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则为晶体的凝固图象,否则为非晶体的凝固图象; 熔化图象整个过程中温度有上升的趋势,

5、若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则为晶体的熔化图象,否则为非晶体的熔化图象 解: A、图整个过程温度有上升的趋势,且有一段时间温 度保持不变,所以是晶体的熔化图象,不符合题意 B、图温度有上升的趋势,且整个过程中温度都在不断上升,所以是非晶体的熔化图象,不符合题意; C、图整个过程温度有下降的趋势,且有一段时间温度保持不变,所以是晶体的凝固图象,符合题意; D、图整个过程中温度有下降的趋势,且整个过程中温度都在不断下降,所以是非晶体的凝固图象,不符合题意; 故选 C 点评:此题考查了对晶体、非晶体熔化或凝固图象的分析,首先根据温度的变化趋势判断出熔化或凝固图象,然后根据晶体和非晶体的特点判断 (

6、2分)给冰水混合物加热,在冰的熔化的 过程中( ) A冰的温度升高,水的温度不变 B冰的温度不变,水的温度升高 C冰和水的温度都不变 D冰和水的温度都升高 答案: C 试题分析:冰是晶体,有固定的熔点和凝固点并且在熔化和凝固的过程中温度会保持不变 解: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 0 ,恰好是冰的熔点,水的凝固点,吸热的时候冰会熔化,但是在熔化的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 故选 C 点评:本题考查熔化与熔化吸热的特点,注意晶体的熔化和凝固过程温度会保持不变 ( 2分)下列物质中属于晶体的是( ) A蜡 B铁块 C松香 D玻璃 答案: B 试题分析:常见的晶体有各种金属,海波,冰、食盐、固态的酒精等;常见的非晶体

7、有石蜡、玻璃、沥青、松香 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是晶体有确定的熔点和凝固点,而非晶体没有 蜡、玻璃、松香没有确定的熔点和凝固点,是非晶体;各种金属都有确定的熔点和凝固点,是晶体 故选 B 点评:( 1)识记常见的晶体和非晶体 ( 2)晶体和非晶体的重要区别:晶体有一定的熔点,非晶体没有熔点 ( 2分)( 2006 荆州)给体温计消毒的下列方法中,正确的是( ) A用酒精棉球擦一擦 B在酒精灯上烤一烤 C在开水中浸泡一下 D甩一甩后再放在入水中煮沸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于体温计工作原理、量程的了解以及如何正确使用温度计的方法体温计的工作原理是利用了液体的热胀冷缩,其量程是 35

8、42 解:体温计的工作原理是利用了液体的热胀冷缩,其量程为 35 42 由于沸水的温度为 100 ,超出了温度计的量程,所以选项 C、 D不正确 酒精灯火焰的温度超出了体温计的量程,所以选项 B不符合题意 故选 A 点评:本题的解题关键是了解体温计的量程和使用方法 ( 2分)如图所示的是一支常用体温计下列关于该体温计的说法中,正 确的是( ) A示数是 7.6 B分度值是 1 C不能离开被测物体读数 D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要从体温计的读数、分度值、读数时能否离开被测物体以及温度计原理来解答体温计的分度值是 0.1 ,根据分度值和液面位置可以读出温度值,由于体

9、温计液泡上方有缩口,所以可以离开被测物体读数,温度计都是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 解: A、体温计的分度值是 0.1 ,根据图中液面位置可知温度为 37.5 ,故 A错误; B、体温计分度值可以从 35-36 之间有 10个小格得出,每个小格为 0.1 ,这就是分度值,故 B错误; C、由于体温计的特殊结构(有缩口),它是能离开被测物体读数,故 C 错误; D、体温计的工作原理就是液体热胀冷缩的规律,故 D正确 故选 D 点评:本题综合考查了液体温度计的原理、体温计的分度值、读数,属于识记性内容,比较简单最好和实验室温度计对比记忆 ( 2分)( 2012 鄂州模拟)在演示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

10、产生的实验中(如图),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泡沫塑料球,球被多次弹开在此实验中,泡沫塑料球的作用是( ) A使音叉的振动尽快停下来 B使音叉的振动时间延长 C将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 D使声波多次反射,形成回声 答案: C 试题分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但这种振动往往不易观察,需要将实验效果进行 “放大 ” “转换法 ”是中学物理中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可以借助某些物体的特性来研究看不到或不易观察到物质,形象直观据此判断 解:正在发声的音叉与不发声的音叉的区别在于:正在发声的音叉在振动,而不发声的音叉没有振动; 由于音叉振动的幅度过小,人眼无法直接观察和区分,所以用 “转换法 ”将

11、这个实验效果进行放大; 当把悬挂的泡沫塑料球紧靠在正在发声的音叉上时,音叉的振动将泡沫塑料球弹开,即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成泡沫塑料球的振动以便于观察和进一步的研究; 故选 C 点评:此题就是用转换法来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的,是初中物理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应当掌握 ( 2分)对于速度公式 v= 理解正确的是( ) A路程越长,速度越快 B时间越长速度越慢 C匀速运动时,时间越长路程越长 D时间越短,速度越快 答案: C 试题分析: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根据速度公式分析答题 解: A、由 v= 可知, s=vt,路程 s等于 v与 t的乘积,速度快,路程不一定长,故 A错误; B、由 v=

12、 可知,速度等于路程与时间的比值,时间长速度不一定小,故 B错误; C、由 v= 可知, s=vt,匀速运动时,速度 v是定值,间越长路程越长,故 C正确; D、由 v= 可知,速度等于路程与时间的比值,时间越短速度不一定越快,故D错误; 故选 C 点评:理解速度的定义公式,并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是解决该题的关键 ( 2分)在筷子上捆一些棉花,做一个活塞用水蘸湿后插入两端开口的竹管中用嘴吹管的上端,并上下推拉活塞,就能吹出美妙的乐曲 “上下推拉活塞 ”改变的是( ) 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以上三者都有 答案: B 试题分析: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振动快慢有关,物体振

13、动越快,音调就越高 解:用嘴吹管的上端,管内空气柱因发生振动会产生声音,上下推拉活塞时,空气柱的长度发生改变,因此空气柱的振动快慢会发生改变,所以会发出不同音调的声音 故选 B 点评:此题考查了声音的产生原因及影响声音音调的因素,会结合概念解释现象 ( 2分)下列事例中,属于利用声传递能量的是( ) A用声呐探测海底深度 B医生用听诊器为病人检查身体 C用超声波清洗眼镜 D听到隆隆的雷声预示着可能要下雨 答案: C 试题分析:( 1)声音可以传递能量,例如利用声波传递能量来清洗钟表等精密的机械,还可以清除人体内的结石; ( 2)声音还可以传递信息,例如医生利用听诊器来听病人的心肺就是利用声波传

14、递信息 解: A、利用声呐探测海洋深度,是利用了声波传递信息,不符合题意; B、医生用听诊器诊断疾病,是利用了声波传递信息,不符合题意 C、利用超声波来清洗眼镜是利用了声音能传递能量,符合题意; D、听到雷声就能知道可能下雨,是利用了声波传递信息,不符合题意; 故选 C 点评:声音能传递信息和能量广泛应用于科技领域和日常生活中 ( 2分)关于误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实验中的错误叫误差 B认真测量可以避免误差 C产生误差是由于未遵守操作规则 D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 答案: D 试题分析:测量时,受所用仪器和测量方法的限制,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总会有差别,这就是误差我们不能消灭误差

15、,但应尽量的减小误差 误差不是错误,测量错误是由于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读数时粗心造成的,是不该发生的,是能够避免的 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都可以减小误差,但不能消灭误差 解: A、误差不是错误测量错误是由于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读数时粗心造成的,是不该发生的,是能够避免的 B、误差与测量的人、测量工具、测量环境有关,因此,任何测量中的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只能努力减小误差,不可能消除误差 C、不遵守操作规程产生的是错误,不是误差; D、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 故选 D 点评:此 题考查的是我们对于误差的了解,误差是我们测量时不可避免产生的,是正常的,

16、我们要正视误差 ( 2分)一群大雁排成 “人 ”字形,向北飞行,若以头雁为参照物,其他大雁是( ) A静止的 B向东飞 C向北飞 D向南飞 答案: A 试题分析:判断物体的运动和静止,首先确定一个参照物,被研究的物体和参照物之间如果发生位置的变化,被研究的物体是运动的,否则是静止的 解:若以头雁为参照物,其他大雁也是向北飞行,并且相对于头雁的位置没有发生改变,故是静止的 故选 A 点评:一个物体的运动状态的确定,关键取决于所选取 的参照物所选取的参照物不同,得到的结论也不一定相同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 2分)某物体从 A处运动到 B处,它在前一半路程中的速度是 6m/s,它在后一半路程中

17、的速度是 4m/s,那么这个物体在全程 AB 中的平均速度是( ) A 5m/s B 10m/s C 2m/s D 4.8m/s 答案: D 试题分析:设总路程为 s,算出前一半路程用的时间 t1,后一半路程用的时间 t2,则总时间为 t=t1+t2,用公式 v= 计算出平均速度 解:设总路程为 s,则前、后一半路程均为 ,前一半路程用的时间 t1= = ,后一半路程所用的时间 t2= = , 物体全程时间 t=t1+t2, 全程平均速度 v= = = = = =4.8m/s 故选 D 点评:平均速度是指一段时间内的路程和这段时间的比值,等于总路程除以总时间,不等于速度的平均值,这是很多学生容

18、易出错的地方 ( 2分)要测量 1分硬币的厚度,使测量结果的误差较小,下列方法中最佳的是( ) A用刻度尺仔细地测量硬币地厚度 B用刻度尺多次测量硬币的厚度,然后求平均值 C用刻度尺测量 10个 1分硬币叠加起来的总厚度,再除以 10,求平均值 D用刻度尺分别测量 10个 1分硬币的厚度,然后求平均值 答案: C 试题分析:测量物体的长度时,若被测物体的长度小于或接近刻度尺的分度值,需要用累积法 解:被测物体的长度小于或接近刻度尺的分度值,需要用累积法, A、 B、 D三个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 C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长度的特殊测量方法 -累积法;易错点在于:很多同学会认为多次测量求平均值,从

19、而选择 D ( 2分)如图是运动物体的 s-t图象,能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图象是( ) A( 1)( 3) B( 2)( 3) C( 2)( 4) D( 1)( 4) 答案: B 试题分析:看清楚图象中的横坐标和纵坐标所代表的物理量,再根据图象的形状判断物理量间的关系或变化规律 解:( 1)图象表示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且速度与时间成正比;是匀加速直线运动; ( 2)图象表示物体的速度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是匀速直线运动; ( 3)图象表示通过的路程与时间成正比,即物体的速度不变,是匀速直线运动; ( 4)图象表示路程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是静止状态; 故选 B 点评:图象能很直接的反应

20、物体的运动规律,对于图象题,首先看清两个坐标轴所表示的物理量,再顺着图象看随横坐标轴变化,纵坐标轴如何变化,找到物体的运动规律 ( 2分)将敲响的鼓面用手一按,响声马上消失,这是因为( ) A声波传到人体中去了 B鼓面停止了振动 C鼓的振动频率变低了,人耳听不到 D声音的振幅太小 答案: B 试题分析: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解:将敲响的鼓面用手一按,使锣面的振动停止了,发声就停止了,所以响声消失是鼓面振动停止的结果 故选 B 点评:声音是 由振动产生的,发声停止的原因是振动停止 ( 2分)( 2011 房山区一模)下列实验与实例,能说明声音产生原因的是( ) A往鼓

21、面上撒一些泡沫屑,敲鼓时发现泡沫屑不停地跳动 B美妙的歌声使人心情愉快,发动机的噪声使人心烦 C邮电局电话亭用玻璃制成,隔音效果比较好 D两个宇航员在国际空间站外进行太空行走,即使相距很近也要通过电话进行交谈 答案: A 试题分析:解决此题的关键是要明确以下知识点: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凡是妨碍人们正常的工作、学习和休息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都是噪音; 不同的物体表面,其吸收和反射声音的效果是不同的,一般情况下,光滑的表面能更好的反射声音; 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它既可以在气体中传播,也可以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但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解: A

22、、在鼓面上撒一些泡沫屑,敲鼓时见到泡沫屑不停地跳动,可研究声音产生的原因,符合题意; B、美妙的歌声是乐音,即能使人心情愉快,发动机的声音是噪声,使人心烦,这里没有涉及到声音的传播条件,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C、电话亭用玻璃制成,是由于玻璃表面光滑,不易于吸收声音,是声音的优良反射体,这样传到电话亭外面的声音较少,起到了良好的隔音效果,故不符合题意; D、由于真空不能传声,故两个宇航员在国际空间站外进行太空行走,即使相距很近也要通过无线电话进行交谈,这说明了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 A 点评:此题考查了声音的产生原因和声音的传播条件,要结合相关的声学知识进行判断分析 (

23、2分)某同学先后对同一鼓面轻敲和重击各一次,两次发出声音的( ) A音调不同 B响度不同 C音色不同 D音速 不同 答案: B 试题分析:物理学中把人耳能感觉到的声音的强弱称为响度,响度的大小和振幅有关 解:先轻敲一下鼓面,再用力敲一下鼓面,因两次敲鼓面的振幅不同,所以听到鼓面发出的声音的响度不同 故选 B 点评:解决此类问题要结合声音的响度去分析解答 ( 2分)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B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C响度大比响度小的声音传播的快 D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便停止传播 答案: B 试题分析:(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24、,固体、液体、气体都能够传声,真空不能传声 ( 2)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的种类有关,固体传声最快,液体次之,气体最慢;声速还与介质温度有关,同一介质,温度越高,声速越大 ( 3)声音在传播过程中,碰到障碍物,有一部分声能被反射回来这种反射回来的声叫 “回声 ” 解: A、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该选项说法正确; C、声音传播的快慢与响度大小无关,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不会停止传播,而是会反射 回来形成回声,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 B 点评:本题考查了声音的产生、传播以及声速的相关知识,属于声学基础知识的考查,比较简单

25、( 2分)( 2005 河北)控制噪声是城市环境保护的主要项目之一下列措施不能减弱噪声的是( ) A大街小巷两旁种草植树 B市区禁止机动车鸣笛 C摩托车的排气管上加消声器 D在一些主要干道旁设置噪声监测设备 答案: D 试题分析:解决此类题目要结合防治噪声的途径进行解答,知道防治噪声可以从噪声的产生、噪声的传播及噪声的接收这三个环节进行防治,根据选项判断是否符合防治 噪声的途径 解: A、道路两旁种草植树,是在噪声的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可以减弱噪声,不符合题意; B、市内禁止机动车鸣笛,是在在噪声的产生处减弱噪声,可以减弱噪声,不符合题意; C、消声器可以在声源处减弱噪声,不符合题意; D、噪

26、声监测设备只是能够监测噪声的分贝,但不能减弱噪声,符合题意; 故选 D 点评:此类问题是考查对防治噪声途径的理解情况,要结合实例进行分析解答,此类问题是中考的热点问题,要重点掌握 实验题 ( 5分)如图所示,这是小明设计的 “测量平均速度 ”的实验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 1)这个实验的原理是 v= ( 2)选用的器材除小车、木板、垫块和金属挡板处,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是 和 ( 3)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 (选填 “大 ”或 “小 ”) ( 4)实验测得的数据如表所示则小车在 OC段运动的平均速度是 m/s 小车由 O至 A 小车由 A至 B 小车由 B至 C 路程 s/cm 30

27、 30 30 时间 t/s 3 2 1 答案:( 1) v= ;( 2)刻度尺;秒表;( 3)小;( 4) 0.15 试题分析:( 1)测平均速度的实验原理是平均速度公式 ( 2)实验中需要用刻度尺测物体的路程,用秒表测物体的运动时间 ( 3)斜面倾角越小,物体速度变化越慢,物体运动时间长,越便于时间的测量 ( 4)根据表中实验数据求出物体的运动路程与运动时间,然后由平均速度公式求出平均速度 解:( 1)这个实验的原理是 v= ( 2)选用的器材除小车、木板、垫块和金属挡板处,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是刻度尺和秒表 ( 3)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小 ( 4)由表中实验数据可知,小车在

28、OC段的路程: s=30cm+30cm+30cm=90cm=0.9m, 运动时间 t=3s+2s+1s=6s, 小车的平均速度 v= = =0.15m/s; 故答案:为:( 1) v= ;( 2)刻度尺;秒表;( 3)小;( 4) 0.15 点评:本题考查了测平均速度的实验原理、注意事项、求平均速度,熟练掌握基础知识即可正确解题 ( 2分)某同学为测定物理书的纸张厚度,采取如下步骤: 选学生用三角尺,检查零刻度是否磨损 取物理书内 100页叠齐、压紧 量出一叠纸的厚度 L 计算每张纸的厚度 d= ,上述步骤中有一步是错误的,它是第 步,应改为 答案: d= 试题分析:一张纸的厚度太小,甚至小于

29、大多数刻 度尺的分度值,无法直接测量,可以先测出 n张纸的总厚度,再除以 n,就是一张纸的厚度注意张数是页数的二倍 答: 因为一张纸是 2页, 100页应该是 50张,所以应该用总厚度除以 50,而不是100,即第 步是错误的,应该改为 d= 点评:此题为我们提供了已知长度测量的特殊方法 -累积法,或叫 “以多求少 ”,注意张数和页数的区别 填空题 ( 2分)牛奶加果汁冻成冰棍,这在物态变化过程中叫 ,这一过程要 热 答案:凝固;放 试题分析: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是凝固,凝固过程放出热量 解: 牛奶加果汁冻成冰棍,牛奶和果汁由液态变成固态是凝固现象,这个过程要向外放热 故答案:为:凝固;放 点评

30、:本题考查了凝固及凝固要放热等知识,本题是一道基础题 ( 2分)如图所示温度计,它们的示数分别是:甲是 ;乙是 答案: -22 ; 58 试题分析:温度计在使用前要先观察其量程和分度值,注意液柱是在零刻度线的上方还是下方 解:由图知:两只温度计上 10 之间有 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温度是 1 ,即温度计的分度值都为 1 ; 在甲温度计上,液柱上面的示数是 20 ,下面是 30 ,因此温度在 0 以下,读数 -22 ; 在乙温度计上,液柱上面的示数是 60 ,下面是 50 ,因此温度在 0 以上,读数 58 故答案:为: -22 ; 58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温度计的正确读数及注意事

31、项,特别注意温度计中的液柱是在零摄氏度的上方还是下方 ( 3分)单位换算: 1.5h= min= s 3m/s= km/h 答案:; 5400; 10.8 试题分析:要解决此题需掌握: 1h=60min, 1min=60s; 1m/s=3.6km/h 解: 1.5h=1.560min=90min, 90min=9060s=5400s; 3m/s=33.6km/h=10.8km/h 故答案:为: 90; 5400; 10.8 点评:此题考查了时间和速度单位的换算,掌握基本换算关系是关键 ( 1分)固体分晶体和非晶体两类它们的一个重要区别就是 有一定的熔点 答案:晶体 试题分析:固体可以分为晶体和

32、非晶体两类 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晶体有固定的熔点,熔化过程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非晶体没有熔点,熔化过程中不断吸收热量,温度逐渐升高 解:固体可以分为晶体和非晶体两类,二者的区别是晶体有固定的熔点,非晶体没有; 故答案:为 晶体 点评:本题要求学生知道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晶体有固定的熔点和凝固点,非晶体没有,是一道基础题 ( 2分)如图所示,是甲、乙两个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根据图象可知,运动速度比较大的是物体 乙的速度是 m/s 答案:甲; 0.05 试题分析:( 1)取相同的路程,找出所用的时间,利用速度公式比较甲乙的速度大小; ( 2)选取图象上一段路程对应的时间,根

33、据 v= 求出乙速度的大小 解:( 1)由图可以看出,甲乙同时运动 40cm时,甲用时 3s,而乙用时 8s,根据速度公式 v= 可知,运动相同的路程,甲用时少,故甲的运动速度大; ( 2)由图可知乙物体在 8s内运动 40cm,乙物体的速度: v= = =5cm/s=0.05m/s 故答案:为:甲; 0.05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速度公式的掌握和运用,能从 s-t图象得出相关信息是本题的关键 ( 4分)如图是甲乙两种物质的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从图中信息可知 (甲或乙)是晶体,该晶体的熔点是 ,该晶体熔化共用 min,在第16min该晶体是 态 答案:甲; 232; 21;固液共存

34、试题分析:( 1)固体分晶体和非晶体,晶体和非晶 体的重要区别是晶体有一定的熔点,非晶体没有 ( 2)晶体熔化特点:晶体熔化过程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解:( 1)甲物质吸收热量温度上升、不变、升高,是晶体的熔化过程乙物质吸收热量温度不断升高的过程,是非晶体的熔化过程 ( 2)对于甲, 0-15min固体的甲吸收热量,温度不断升高;达到熔点, 15-36min继续吸热,温度保持 232 不变,完成熔化过程,因此它的熔点是 232 ,熔化过程持续的时间是 36min-15min=21min,在第 16min 该晶体处于熔化过程,是固液共存状态 故 答案:为:甲; 232; 21

35、;固液共存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晶体的熔化图象,要学会从图象中找出与晶体有关的信息,学会观察分析物质熔化或凝固的图象,关键是掌握晶体的熔化特点: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 ( 3分)如表是北京西 -拉萨的 T27次空调特快列车的运行时刻表,试从这个表中求出: T27次列车从西安到格尔木要运行 h,所运行的路程是 km,平均速度为 km/h 经停车站 到站时刻 发车时刻 运行距离( km) 北京西 始发站 21: 30 0 石家庄 23: 55 23: 58 277 西安 09: 06 09: 21 1200 兰州 15: 56 16: 11 1876 西宁 19: 04 19: 12 2092 格尔木

36、 06: 21 06: 41 2922 那曲 16: 51 16: 57 3742 拉萨 21: 00 终点站 4064 答案:; 1722; 82 试题分析:找到 T27次列车从西安到格尔木的发车时间和到达的时间求出列车运行时间,从列车时刻表中找出距离,根据速度公式求出平均速度 解:列车从 09: 21出发,在第 2日 6: 21到达,所以列车运行时间 24-9: 21+6:21=21h, 列车运行 2922km-1200km=1722km, 列车运行的平均速度: v= = =82km/h 故答案:为: 21; 1722; 82 点评:本题考查速度的计算,关键是学会看列车时刻表,能计算列车运

37、行时间、距离 ( 1分)如图停表的读数是 分 秒 答案:; 37.5 试题分析:停表内侧数字的单位是 min,外侧数字的单位是 s,在 1s内有 2个小格,所以分度值为 0.5s 解: 由图知,内侧指针指在 3以后接近 4,表示 3min且超过 3.5min,外侧指针指在37和 38中间小格处,表示 37.5,所以停表的读数为 337.5 故答案:为: 3; 37.5 点评:此题属于易错题,指针在 37和 8中间,具体是 7.5s还是 37.5s,要根据分针所在位置确定 ( 2分)老师的讲课声是通过 传入我们耳朵的;小明的眼镜脏了,拿到眼镜店用超声波进行清洗,说明超声波具有 答案:空气;能量

38、试题分析: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需要介质来传播,即气体、液体和固体都能传播声音; 声音能传递信息,也能传递能量,超声波也是声音 解:课堂上老师讲课的声音是由声带的振动产生的,它是通过空气传入我们耳中的小明的眼镜用超声波来清洗,就是因为超声 波可以传递能量 故答案:为:空气;能量 点评:解决此类问题要结合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进,声音能传递能量进行分析解答 ( 1分)小明对着高楼大喊一声之后,经过 0.2s听到回声,小明与高楼之间的距离是 m 答案: 试题分析:人发出的声音经高楼反射后再传到人耳(回声),知道整个过程用的时间,可以求出声音从人传到高楼的时间,再利用速度公式求此人与高楼之间的距离

39、 解:声音从从人传到高楼的时间: t= 0.2s=0.1s, v= , 小明与高楼之间的距离: s=vt=340m/s0.1s=34m 故答案:为: 34 点评:本题考查了回声测距离,弄清声音从小明传到高楼的时间是解题的关键 ( 2分)如图所示,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物体 A的长度是 cm 答案: mm; 3.10 试题分析:( 1)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值为相邻的刻度线表示的长度; ( 2)起始端没从 0开始,把 1.00cm处当作 “0”刻度,读出末端刻度值,减去1.00cm即为物体长度,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解: ( 1)图示刻度尺 1cm又分为 10个小刻度,故最小刻度值为 1m

40、m; ( 2)物体末端刻度值为 4.10cm,物体 A长度为 4.10cm-1.00cm=3.10cm 故答案:为: 1mm; 3.10 点评:刻度尺是初中物理中基本的测量工具,使用前要观察它的量程和分度值,使用时刻度要紧贴被测物体,读数时视线与刻度垂直,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 1分)肖华坐在行驶的汽车人里看到路旁的树在后退 “树在后退 ”是以 为参照物的 答案:汽车(自己) 试题分析:首先确定被研究的物体,看被研究的物体与所选的标准,即参照物之间的相对位置是否发生了改变,如果发生改变,则物体是运动的;如果未发生变化,则物体是静止的 解:坐在行驶的汽车人与汽车一起 向前运动,以汽车(自己)为

41、参照物,路旁的树与汽车(自己)之间的位置不断发生变化,是运动的,故 “树在后退 ”是以汽车(自己)为参照物的 故答案:为:汽车(自己) 点评:掌握由物体的运动和静止能选择参照物,根据参照物能判断物体的运动和静止 ( 1分)小强同学用刻度尺先后三次测量同一个物体的长度,各次测量的数据分别为 15.23cm、 15.21cm、 15.22cm,则测量结果应为 cm 答案: .22 试题分析:为减小误差,应多次测量求平均值,把平均值作为被测物体的长度 解:被测物体的长度为 =15.22cm,则物体的长度是15.22cm; 故答案:为: 15.22 点评:知道为减小误差应进行多次测量,取多次测量值的平

42、均值作为测量结果是正确解题的前提与关键 ( 2分)一个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它在第 8秒的速度是 1m/s,则它在第 4秒的速度是 m/s,在前 4秒内通过的路程是 米 答案:, 4 试题分析:匀速直线运动是指物体沿直线做快慢不变的运动 速度的计算公式为 v= 的变形公式 s=vt进行计算 解:物体在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物体的速度不会发生变化,或者说物体的速度是时刻相等的,题目中给出在第 8秒的速度是 1m/s, 那么,物体在任何时刻的速度都是 1m/s, 物体在前 4秒内通过的路程为: s=vt=1m/s4s=4m, 故答案:为: 1, 4 点评:需要注意的是题目中问前 4秒的路程,注意时间是

43、 4s而不是 1s,这是非常容易出错的地方 ( 1分)在公路上行驶的大货车与小轿车的速度之比是 3: 5,它们通过的路程之比是 1: 3,大货车与小轿车所用的时间之比是 答案: 9 试题分析:已知速度的比和路程的比,求时间之比;利用速度公式变形 t= 计算即可 解: v= , 大货车与小轿车所用的时间之比: t 大 : t 小 = : = = =5: 9 故答案:为: 5: 9 点评:本题考查了利用速度公式及其变形公式进行计算,相对比较简单 ( 1分)一列 200m的火车以 10m/s的速度,匀速通过 700m长的山洞,从火车头刚要进山洞到火车尾刚离开山洞共需要 s 答案: 试题分析:火车过山

44、洞的路程是山洞长度与火车长度之和,知道火车的速度,由速度公式的变形公式可求出火车通过山洞所用的时间 解:火车通过山洞经过的路程: s=L车长 +L洞长 =200m+700m=900m; 火车的速度 v=10m/s, 由 v= 得:需要的时间 t= = =90s; 故答案: 为: 90 点评:本题考查了路程公式的应用,解题的关键是应知道火车过山洞的路程等于火车长度与山洞长度之和 ( 2分)水银的熔点为 -39 ,那么水银在 -40 为 态,在 -38 为 态 答案:固;液 试题分析:晶体高于熔点是液态,低于熔点是固态,等于熔点可能是固态,可能是液态,可能是固液共存 解:水银的熔点是 -39 ,它

45、在 -40 时低于熔点,是固态;在 -38 时高于熔点是液态 故答案:为:固;液 点评:判断物质的状态,首先知道物质的熔点,然后根据晶体高于熔点是液态,低于熔点是固态,等于熔点可能是固态,可能是液态,可能是固液共存进行判断 ( 1分)物理学上把标准大气压下 的温度规定为 0 答案:冰水混合物 试题分析:根据摄氏温度中 0 和 100 的规定进行填空,即: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 0 ,一个标准气压下沸水温度是 100 解: 摄氏温度规定: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 0 , 1 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为 100 故答案:为:冰水混合物 点评:液体的沸点与气压有关,所以说明沸水的温度时,必须强调是 “1标准大气

46、 压下 ” ( 2分)( 2000 长沙)声音是由发声体的 而产生的,声音要靠 传播 答案:振动;介质 试题分析:物体振动才能发声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解: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都能传播,但真空不能传播 故答案:为:振动;介质 点评:本题需要学生掌握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属于基础题 ( 2分)( 2011 无锡)日常生活中我们常说声音 “震耳欲聋 ”,这是指它的 很大;我们能够辨别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是由于它们的 不同 答案:响度,音色 试题分析:响度的大小主要与声音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振幅越小,响度越小 音色反映的是声音的品质与特色,它跟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 解: “震耳欲聋 ”是说声音的振幅较大,声音的响度也会很大; 因为不同的乐器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所以我们可以通过它们的音色判断乐器的种类; 故答案:为:响度,音色 点评:解决此类问题要会根据响度、音色和音调的定义区分乐音特征的三个因素 计算题 ( 6分)一辆汽车从甲地到乙地,前 300m的速度是 20m/s,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