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学年河南汝阳中学初二下期期末综合检测生物卷(带解析).doc

上传人:cleanass300 文档编号:309013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57.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2014学年河南汝阳中学初二下期期末综合检测生物卷(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2013-2014学年河南汝阳中学初二下期期末综合检测生物卷(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2013-2014学年河南汝阳中学初二下期期末综合检测生物卷(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2013-2014学年河南汝阳中学初二下期期末综合检测生物卷(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2013-2014学年河南汝阳中学初二下期期末综合检测生物卷(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3-2014学年河南汝阳中学初二下期期末综合检测生物卷(带解析) 选择题 酒精等 “绿色燃料 ”的研发备受世界关注,利用玉米秸秆生产燃料酒精的大致流程是:玉米秸秆 糖液 酒精。由糖液到酒精阶段需要的菌种是 ( )。 A酵母菌 B青霉菌 C曲霉菌 D乳酸菌 答案: A 试题分析:微生物的发酵在食品的制作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如酿酒时要用到酵母菌,在无氧的条件下,酵母菌能分解葡萄糖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在有氧的条件下,酵母菌会把葡萄糖分解成水和二氧化碳,故选 A。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发酵技术在食品制作中的应用。 下列有关生态系统功能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 A能量只能由较低营养级流向较高营养级

2、 B食物链中的营养级可以是无限的 C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可以长时期地保持动态平衡 D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最终以热能形式散失到环境中 答案: B 试题分析: A、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都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一般以取食的形式进入下一营养级,只不过能量流动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向下,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 A正确, B、能量在沿食物链流动过程中是逐级递减的,所以营养级越高获得能量越少,因此食物链中的营养级不可以是无限的,B错误, C、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所以生态系统能保持生态平衡, C正确的, D、生物通过呼吸作用把生物体内的能量利用后还原到环境中的是植物、动物和细菌真菌,终以热能的形式散失

3、到环境中, D正确,故选 B。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的流动,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知道能量是沿食物链流动并逐级递减的。 某河流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共有 4个营养级,分别用 a、 b、 c、 d表示。一年内输入这 4个营养级的能量数值如下 表: 营养级 a b c d 能量 (J m)2 141.10105 15.91105 0.88105 871.27105 该生态系统中初级消费者所属营养级是 ( )。 A a B b C c D d 答案: A 试题分析: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的流动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方向会逐渐减少的,根据能量从多到少依次是 d、 a、 b、 c,因此食物链是

4、dabc ,食物链是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由于食物关系而构成链条,它表示的是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其写法是:起点是生产者,依次是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三级消费者 一直到最高消费者,中间用箭头连接,箭头总是指向捕食者, d属于第一营养级, a第二营养级, b第三营养级, c是第四营养级,故选 A。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的流动,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知道能量是沿食物链流动并逐级递减的。 在如图所示的食物网中,要使 E的产量最高,把能量集中引向 E的食物链应是 ( )。 A ABCE B ABE C A D D ABC 答案: B 试题分析: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

5、逐级递减,由于生物自身的呼吸消耗,以及植物的残枝落叶和动物的骨骼、皮毛等难以被下一个营养级的生物利用,造成了能量在沿着食物链流动的过程中是逐级递减的,一般地说,再输入到下一个营养级的能量中,只有 10% 20%的能量能够流入下一个营养级,在一个生态系统中,营养级越多,在能量流动中消耗的能量就越多,所以要使 E的产量最高,把能量集中引向 E的食物链应是最短的那条食物链,即 ABE ,故选 B。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的流 动,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知道能量是沿食物链流动并逐级递减的。 如果在草原上使用高效灭鼠药,使鼠类在短时间内几乎全部死亡,则草原生态系统的各成分中,受影响最大的首

6、先是 ( )。 A生产者 B分解者 C初级消费者 D次级消费者 答案: D 试题分析:鼠类是植食性动物,为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以初级消费者为食,如果鼠类全部死亡,次级消费者就会因食物短缺而数量锐减,此外,有毒物质进入食物链后,由于生物富集现象,次级消费者体内有毒物质的含量更高,分解者不是捕食食物链的组成成分,受影响最小,故选 D。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生态系统的组成和各部分功能。 生态平衡是指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生物 ( )。 A数量不变 B比例不变 C数量和所占比例保持相对平衡 D数量暂时平衡 答案: C 试题分析: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现象就叫做生态

7、平衡,也就是说当生态系统处于平衡状态时,系统内各组成成分之间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能量、物质的输入与输出在较长时间内趋于相等,结构和功能处于相对稳定状态,在受到外来干扰时,能通过自我调节恢复到初始的稳定状态,故选 C。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生 态平衡的概念,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理解生态系统的概念。 在生态系统中,能把有机物变成二氧化碳和水等返回无机环境中的是 ( )。 A生产者 B消费者 C分解者 D三者都是 答案: D 试题分析:生态系统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生产者主要指绿色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释放氧气,同时把光能转化成化学能储存在

8、制造的有机物中,为自身和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消费者主要指各种动物,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在促进生物圈中的物质循环中起重要作用,但同时生产者和消费者等生物要进行呼吸作用,分解体内的有机物,产生二氧化碳和水,返回无机环境,并释放能量,分解者是指细菌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它们能将动植物残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 水归还无机环境,促进了物质的循环,故选 D。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生态系统的组成和各部分功能。 对 “草 昆虫 食虫鸟 鹰 ”这条食物链的正确叙述是 ( )。 A有 4个营养级、 2个次级消费者 B有 3个营养级、 1个生产者 C食虫鸟是第 3营养级、次级消费者 D有

9、3个营养级、 3个消费者 答案: C 试题分析: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这种关系的,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 初级消费者 次级消费者 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在 “草 昆虫 食虫鸟 鹰 ”中,草是第一营养级,昆虫是第二营养级,是初级消费者,食虫鸟是第三营养级,是次级消费者,鹰是第四营养级,是三级消费者,故选 C。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在一个稳定的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关系是 ( )。 A植物 草食动物 肉食动物 C植物 =草食动物 =肉食动物 D不一定 答案: B 试题分析: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是沿着食物链传递的,能量沿

10、食物链传递的规律是逐级递减的,因此越往食物链的末端,能量越少,因此生物的数量也随着食物链级别的升高而数量减少,可见在一个稳定的生态系统中植物的能量多于草食性动物中的能量,草食性动物中的能量多于肉食性动物中的能量,故选 B。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的流动,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知道能量是沿食物链流动并逐级递减的。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的景象已越来越少,下列哪项不是造成蛙类大量减少的主要原因 ( ) A栖息地和繁殖环境遭到破坏 B传染病的流行 C环境污染日趋严重 D人类的大量捕杀 答案: B 试题分析:威胁生物生存的原因有栖息地被破坏、偷猎(滥捕乱杀)、外来物种入侵、环

11、境污染、其他原因等,蛙类减少的原因:人类的大量捕杀,占威胁蛙类生存原因的 20%,栖息地的丧失使蛙类减少,占威胁蛙类生存原因的 60%,环境污染日趋严重,占威胁蛙类生存原因的 20%,因此不属于造成蛙类大量减少的主要原因的是传染病的流行,故选 B。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威胁生物多样性的原因,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知威胁蛙类生存的原因。 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就是在下列哪三个层次上采取保护战略和保护措施? ( ) A基因、染色体、细胞 B细胞、物种、生物圈 C基因、物种、生态系统 D物种、种群、生态系统 答案: C 试题分析:生物多样性是指一定范围内多种多样活的有机体(动物、植物、微生物)有规律地结合

12、所构成稳定的生态综合体,生物多样性通常有三个主要的内涵,即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遗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每种生物都生活在一定的生态系统中,当植物十分丰富的森林生态系统变成单一的农田后,生物种类会迅速减少 ,破坏了食物链,影响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当生态系统发生剧烈变化时,一些生物不在适应环境,迁走或死亡,如鸟类和哺乳类大量减少,鸟类减少,各种农林害虫失去天敌的控制,就大量繁殖起来,给农作物和树木造成了严重的危害,因此也会加速种类多样性和基因多样性的丧失,因此,要保护动物的多样性就要在遗传物质、物种和生态环境这三个层次来进行,故选 C。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生物

13、多样性的内涵,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生物多样性的内涵。 “试管婴儿 ”技术在生物学上依据的原理是 ( )。 A有性生殖 B无性生殖 C克隆技术 D基因 工程 答案: A 试题分析:试管婴儿有受精和在 3子宫内发育的过程,试管婴儿是从患有不孕症妇女的卵巢内取出成熟的卵子,将精子、卵子一起放入试管,体外培养三天左右,使卵子受精,然后再在 B超监视下将其送到母亲子宫,使之逐步发育成胎儿的过程,也就是说试管婴儿经过取卵 -受精 -植入三部曲,最后还是要在母亲子宫内发育成熟直至分娩,所以属于无性生殖,故选 A。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试管婴儿的培育过程,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知试管婴儿的培育过程。 在酿酒和制

14、作酸奶的过程中,利用的微生物是 ( )。 A酵母菌、乳酸菌 B枯草杆菌、酵母菌 C甲烷细菌、乳酸菌 D大肠杆菌、乳酸细菌 答案: A 试题分析:酿酒也要用到酵母菌,酿酒时在无氧的条件下,酵母菌发酵分解葡萄糖能产生酒精,酸奶是以鲜牛奶为原料,加入乳酸菌发酵而成,牛奶经乳酸菌的发酵后使原有的乳糖变为乳酸,易于消化,所以具有甜酸风味,其营养成份与鲜奶大致相同,是一种高营养食品,泡菜也是美味的小吃,制泡菜也要用到乳酸菌,乳酸菌发酵产生乳酸,使得菜出现一种特殊的风味,还不降低菜的品质,故选 A。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发酵技术在食品制作中的作用,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掌握常见的微生 物的发酵与食品制造的例子。 下

15、图是某营养元素循环简图,下列选项中哪一组合能分别代表 X、 Y、 Z三种生物 ( ) A分解者、消费者、生产者 B消费者、分解者、生产者 C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D生产者、分解者、消费者 答案: C 试题分析: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同时也能进行呼吸作用,吸收氧气,产生二氧化碳,消费者以生产者作为食物,并通过呼吸作用将体内的有机物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分解者将动植物的残体分解放出二氧化碳,由图解可知, X生物既能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又能吸收氧气,产生二氧化碳,可以判断出 X为生产者,而 X和 Y都被 Z分解,判断出 Z为分解者,靠分解动植物的遗体来维持生活

16、, Y直接或间接地以甲(植物)为食,又被 Z(分解者)分解,同时, Y又不断地进行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判断 Y为消费者,故选 B。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生态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解题的关键是理解和掌握生态系统的各部分。 下列哪一过程与发酵无关 ( ) A果酒暴露在空气中变酸 B水果放久了有酒味 C酒的酿制 D青菜的盐渍 答案: D 试题分析:发酵现象在食品的制作中的应用十分广泛,果酒暴露在空气中变酸,是因为空气中的乳酸菌发酵产生乳酸,从而使得酒出现酸味,苹果放烂了散发出酒味,是因为空气中的酵母菌发酵分解苹果中糖产生了酒精和二氧化碳的结果,酿酒要用到酒曲,酒曲的主要成分是酵母菌,在无氧的条

17、件下,酵母菌发酵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青菜的盐渍是在青菜上撒上盐,使其失水,渗出青菜中的水分,与发酵无关,故选 D。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发酵技术在食品制作中的作用,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掌握常见的微生物的发酵与食品制造的例子。 我国科学家成功地将生长快的鲤鱼的生 长激素基因导入味道鲜美但生长缓慢的鲫鱼体内,培育出的转基因鲫鱼 ( )。 A味美、生长慢 B味不美、生长快 C味美、生长快 D味不美、生长慢 答案: C 试题分析:普通鲫鱼味道鲜美但生长缓慢个体小,导入生长快的鲤鱼生长速度明显加快,个体大,说明鲤鱼个体的大小是由生长激素基因控制的,鲫鱼体内控制生长缓慢的基因改变,因此培养出转基因鲫鱼味美、生长

18、快,该实验说明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故选 C。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转基因技术的应用。 中科院动物所和福州大熊猫研究中心合作,通过将大熊猫细胞核植入去核后的兔子 卵细胞中,在世界上最早克隆出一大批大熊猫早期胚胎,表明我国大熊猫人工繁殖研究再次走在世界前列。下列表述与克隆无关的是 ( )。 A复制 B无性繁殖 C组织培养 D人类基因组计划 答案: D 试题分析: A、克隆就是从原型中产生出同样的复制品,它的外表及遗传基因与原型完全相同, A正确, B、克隆产生的个体,其遗传物质仅来自亲体一方,是无性生殖的结果, B正确, C、细胞的全能性是指细胞经分裂和分化后仍具有形成完整有机体的潜能或特性,

19、植物组织培养和动物体细胞克隆的理论基础是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具有全能性, C正确, D、人类基因组计划是要测定人类基因组的核苷酸序列,包括人体 DNA 所携带的全部遗传信息,在 24 条染色体上,是 22条常染色体和 XY染色体,与克隆无关, D错误,故选 D。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克隆技术的应用。 我国已培育出 “青虫不吃的青菜 ”,这是利用下列生物技术中的 ( )。 A克隆技术 B保鲜技术 C转基因技术 D发酵技术 答案: C 试题分析:科学家把一种生物的某个基因转入到另一种生物的遗传物质中,培育出的生物就有可能表现出转入基因所控制的性状,使得这种转入基因的生物发生了能遗传的编译,这一技术被称

20、为转基因技 术,因此科学家把抗虫基因转入青菜中培育出 “青虫不吃的青菜 ”,科学家所利用的生物技术是转基因技术,故选 C。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转基因技术的应用。 水果放久了会产生酒味是因为 ( )。 A乳酸菌发酵的结果 B酵母菌发酵的结果 C乳酸发酵的结果 D霉菌发酵的结果 答案: B 试题分析:微生物的发酵在食品的制作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如酿酒时要用到酵母菌,在无氧的条件下,酵母菌能分解葡萄糖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放久的水果往往散发出酒味,就是因为水果中的酵母菌在无氧时分解水果中的有机物,产生了酒精的缘故,故选 B。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发酵技术在食品制作中的作用。 从 “狼吃羊,羊吃草 ”这一事

21、实中可以看出:狼体内有机物所储存的能量最终来源于 ( )。 A狼 B羊 C草 D光 答案: D 试题分析:狼吃羊,狼体内的有机物来源于羊的体内,羊吃草,羊体内的有机物来源于草的体内,草体内的有机物是草进行光合作用自己制造的,因此狼体内有机物最终来源于草,故选 D。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的流动,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的流动特点。 下列关于生命起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生命起源于非生命物质 B生命起源于原始的陆地 C原始大气的主要成分是水蒸气、氨、甲烷 D现代地球上不可能形成原始生命 答案: B 试题分析:生命起源于非生命的物质,原始大气(包括水蒸

22、气、氢、氨、甲烷)在高温、紫外线以及雷电等一些自然条件的长期作用下,逐渐形成了许多简单的物,最终经过复杂的变化、漫长的时间在原始海洋里终于演变出原始的生命,故选 B。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地球上生命的起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知原始生命形成的过程。 下列哪项属于同源器官? ( ) A鲸的胸鳍和猴的前肢 B果蝇的翅和蜂 鸟的翅 C水螅的触手和蝙蝠的翼手 D青蛙的后肢和昆虫的翅 答案: A 试题分析:鲸属于哺乳类,猴也属于哺乳类,而同源器官指的是外形、结构相似,来源相同的器官,故鲸的胸鳍和猴的前肢是同源器官,选 A。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同源器官,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理解同源器官的概念。 竹林中的竹节虫,除

23、了体色与周围环境色彩一致外,其体形很像竹节。对其体形形成的正确解释是 ( )。 A变异的结果 B过度繁殖的结果 C人工选择的结果 D自然选择的结果 答案: D 试题分析:竹节虫的身体与竹枝极为相似,不容易被敌害发现而生存下来,是竹节虫对环境(竹枝)的一种适应,这样利于竹节虫捕食和避敌,是一种拟态现象,达尔文认为,这是竹节虫在长期的生存斗争过程中经过自然选择的结果,自然选择是自然界对生物的选择作用,是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人工选择是在不同的饲养条件下,原来的祖先产生了许多变异,人们根据各自的爱好对不同的变异个体进行选择,经过若干年的选择,使所选择的性状不断积累加强,最后选育出不同的品种,故选

24、D。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 已知物种 A的化石比物种 B的 化石在地层中出现的时间晚得多,由此可知( )。 A物种 A比物种 B数量多 B物种 A比物种 B结构复杂 C物种 A一定从物种 B进化而来 D物种 B一定从物种 A进化而来 答案: B 试题分析:化石在地层中出现的顺序,是人们研究生物进化的一个重要的方面,不同生物化石的出现和地层的形成,有着平行的关系,也就是说,在越古老的地层中,挖掘出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结构越简单,分类地位越低等,水生生物的化石也越多,在距今越近的地层中,挖掘出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结构越复杂,分类地位越高等,陆生生物的化石也越多,这种现象说明了生

25、物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逐渐进化而来的,另外,科学家还发现在最古老的地层中是没有化石的,说明地球上最初是没有生命的,如图是按年代依次形成的地层,其中物种 A化石 存在于最新近形成的地层,物种 B化石存在于古老的地层中,所以物种 A比物种 B复杂、高等,故选 B。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生物进化的证据 -化石,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理解化石的形成和分布规律。 生存斗争是由下列哪种原因引起的 ( ) A遗传和变异 B适应性 C过度繁殖 D生物的多样性 答案: C 试题分析:自然选择学说认为,绝大多数生物都有过渡繁殖的倾向,也就是说,生物能够产生大量的后代,而这些后代中能够生存下来的却是少

26、数个体,这种大量繁殖,少量生 存的原因是:在自然界中生物赖以生存的食物和空间都是非常有限的,任何生物要生存下去都要为争夺足够的食物和空间进行生存斗争,生存斗争包括生物同种个体 和不同种个体之间的斗争,以及生物与自然条件,在生存斗争中,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容易生存下来并繁殖后代,同时将有利变异遗传给下一代,而具有不利变异的 个体则容易被淘汰,故选 C。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自然选择学说,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掌握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其主要内容有四点:过度繁殖,生存斗争(也叫生存竞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 生物进化的内在因素是 ( )。 A产生了有利变异 B产生了遗传的变异 C产生了不利变异 D产生了

27、不遗传的变异 答案: B 试题分析:生物物在繁衍的过程中,会不断地产生变异,其中的许多变异是能够遗传的,是适应环境的有利变异,这些不断发生的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然后过度繁殖为自然选择提供了动力,以生存斗争为手段,达到适者(有利变异)生存与不适者(不利变异)被淘汰的结果,自然选择使不断变化的生物适应于不断变化的环境,因此遗传和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原始的材料,是自然选择的基础,是生物进化的内因,生存环境的变化是生物进化的外因,故选 B。 考点 :本题考查的是生物进化的原因。 黑猩猩的形态结构、生理都与人有许多相似之处,这证明 ( )。 A人类是由黑猩猩进化而来的 B人类是黑猩猩进化过程中的一个分支

28、 C黑猩猩是人类的原始祖先 D人类和黑猩猩有共同的祖先 答案: D 试题分析:在距今 1200多万年前,森林古猿广泛分布于非、亚、欧地区,尤其是非洲的热带丛林,后来由于环境的变化,森林古猿朝两个方面进化,一部分森林古猿仍然以树栖生活为主,慢慢进化成了现代类人猿,如黑猩猩、猩猩、大猩猩、长臂猿等,另一支却由于环境的改变被迫下到地面上来生活,慢慢的进化成了人类,可见人类和类人猿的关系最近,是近亲,它们有共同的原始祖先是森林古猿,选 D。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人类的起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记人和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 在我国北京周口店发现的北京猿人属于 ( )。 A能人 B直立人 C智人 D新人

29、 答案: B 试题分析:人类的进化经历了:南方古猿 能人 直立人 智人四个阶段,其中南方古猿只能使用天然工具,能人能制造简单的工具(石器),直立人会打制不同用途的石器,学会了用火,智人已经学会了人工取火,会制造精细的石器和骨器,能用骨针缝制兽皮衣物,可用标枪和长矛进行狩猎、捕鱼, “北京猿人 ”会打制不同用途的石器,学会了用火,应属于直立人阶段,中国华北地区旧石器时代晚期的人类化石,属晚期智人,因发现于北京市周口店龙骨山北京人遗址顶部的山顶洞而得名,故选 B。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人类的起源和进化。 原始生命诞生的重 要标志是 ( )。 A简单有机物的形成 B有原始的新陈代谢,能进行繁殖 C原始

30、大气的形成 D原始海洋的形成 答案: B 试题分析:生物具有以下特征: 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2、生物能够进行呼吸, 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 4、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5、生物能够生长和繁殖, 6、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生物有新陈代谢包括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生物能够进行呼吸,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新陈代谢体现了生物体的自我更新过程,故选 B。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生物的基本特征。 下列生物中属于竞争关系的是 ( )。 A水稻和杂草 B猫和老鼠 C蚂蚁和蚂蚱 D牛和人 答案: A 试题分析:稻田里的杂草和水稻争夺生存的空间、营养物质、水分等,杂

31、草直接影响水稻的长势,杂草越多,水稻的长势就越弱,反之杂草越少,水稻的长势就越好,所以稻田里的水稻和杂草之间是一种竞争关系,故选 A。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生物和生物之间的关系。 下列符合生物学意义的食物链是 ( )。 A营养物质 鼠 蛇 鹰 B大米 鼠 蛇 人 C青草 鼠 蛇 鹰 D阳光 草 鼠 蛇 人 答案: C 试题分析: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这种关系的,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 初级消费者 次级消费者 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只有 C是以绿色植物开始的,故选 C。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食物链,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记食物链的书写。 下列

32、食物链需要能量最多的是 ( )。 .草 兔 鹰 .草 兔 狗 人 .小麦 蝗虫 鸡 D.小麦 蝗虫 答案: B 试题分析:能量流动是指生态系统 7能量的输入(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把光能转化成化学能)、传递(流入下口营养级,流入分解者)和 散失(各生物的呼吸作用散失)的过程下口营养级的能量来源于上口营养级,各营养级的能量有三个去向: 该生物呼吸作用散失, 流入下口营养级, 流入分解者,因此能量在沿食物链流动的过程 7 逐级递减,营养级越少,能量流动消耗的越少,营养级越多,能量流动消耗的能量就越多,在 4个选项中: B、草 兔 狗 人,有 5个营养级,营养级最多,能量消耗的最多,故选 B。 考点:本

33、题考查的是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的流动。 在 “青草 食草昆虫 蜘蛛 食虫鸟 猫头鹰 ”中,占生态系统总能量比例最多和最少的生物依次是 ( )。 A猫头鹰和食草昆虫 B青草和猫头鹰 C食草昆虫和猫头鹰 D食草昆虫和青草 答案: B 试题分析:能量是沿食物链流动并逐级递减的,上一个营养只有 10%-20%的能量能流入下一营养级,因此营养级越低能量越多,营养级越高能量越少,在青草 食草昆虫 食虫鸟 猫头鹰这条食物链中,青草是生产者处于第一个营养级,食草昆虫处于第二个营养级,食虫鸟是第三个营养级,猫头鹰是第四个营养级,因此总能量最多的生物是青草,总能量最少的消费者是猫头鹰,故选 B。 考点:本题考查的

34、是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的流动,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知道能量是沿食物链流动并逐级递减的。 下图是一个陆地生态系统食物网的模式图,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 H为分解者 B最高级消费者为 H C生产者为 A D共有 5条食物链 答案: A 试题分析: A、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 A错误, B、食物链中不包括分解者, H 属于最高消费者, B 正确, C、其中生产者只有 A, B、 C、D、 E、 F、 G、 H都是消费者, C正确, D、在这个食物网中,食物链有: ABH , ACDH , ACF 一 H , ACDEF 一H , AEF 一 H ,共 5条, D正确,故选

35、 A。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食物链的概念组成以及生态系统具有自动调节能力。 下图是依据每一营养级生物的多少而绘制的,其中 “1”“2”“3”分别代表第一、第二、第三营养级,下面哪一条食物链与图相符合? ( ) A 123 B 213 C 321 D 231 答案: A 试题分析:一个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食物链,食物链中植物的数量大于植食性动物的数量,植食性动物的数量大于肉食性动物数量,生态系统中数量最多的是植物,如图 1的数量最多,应该是植物, 1是食物链的起始端,故选 A。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

36、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的流动。 从物质循环的观点看,人体内碳元素的最终来源是 ( )。 A食物所含有机物中的碳 B非生物环境中的碳 C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中的碳 D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 答案: C 试题分析: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把二氧化碳和水 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植物制造的有机物,不仅养活了植物自身,还为动物的生存提供食物,动物作为消费者,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通过消化和吸收,将摄取的有机物变成自身能够利用的物质,这些物质在动物体内经过分解,释放能量,同时也产生二氧化碳、尿液等物质,这些物质可以被植物利用,因此动物体中碳元素的最终来源是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故选 C。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生态系统中物

37、质和能量的流动。 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是随着下列哪项而进行的? ( ) A生态系统中的生物 B生态系统中的个别动物 C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D物质的循环 答案: D 试题分析:能量流动是随着物质循环而进行的,不是随着生态系统中的生物、个别动物、分解者而进行的,能量流动是随着物质循环而进行的,故选 D。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的流动。 生产者为消费者和分解者提供了 ( )。 A有机物质和能量 B水分和无机盐 C氧气和无机盐 D二氧化碳和能量 答案: A 试题分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非生物成分是生物赖以生存的物质和能量的源泉,为各种生物提供必要的营养物质和必

38、要的生存环境,如阳光、空气、土壤、水分等,生 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生产者主要指绿色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自身和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消费者主要指各种动物,在促进生物圈中的物质循环起重要作用,分解者是指细菌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它们能将动植物残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归还无机环境,促进了物质的循环,故选A。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生态系统的组成。 如果一个生态系统中的四种生物构成了食物链的关系,在某一时间内它们的相对关系如图所示,在一段时间内,若乙的数量增加,则会引起 ( )。 A甲、丁的数量增加,丙的数量下 降 B甲、丙的数量增加,丁的数量下降 C丙、

39、丁的数量增加,甲的数量下降 D甲、丙、丁的数量都增加 答案: C 试题分析:食物链和食物网中的各种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现象叫做生态平衡,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如果食物链或食物网中的某一环节出了问题,就会影响到整个生态系统,在食物链 “丙 甲 乙 丁 ”中,若乙的数量增加,则甲的数量因乙的增加而减少,丁的数量因乙的增加而增加,丙的数量因甲的减少而增加,故选 C。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根据图写出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根据食 物关系来解答此

40、题。 在草原生态系统中,下列哪条食物链的加强有利于增加鹰的数量 ( ) A草类 鼠 鹰 B草类 鼠 蛇 鹰 C草类 蝗虫 青蛙 蛇 鹰 D草类 食草昆虫 蜘蛛 青蛙 蛇 鹰 答案: A 试题分析:在草原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是从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固定太阳能开始的,通过食物链依次传递的,其特点是单向的、不循环的,并且是逐级递减的,因此含能量最多的是草,利用能量最少的是猫头鹰,通过食物链依次传递的,其特点是单向的、不循环的,并且是逐级递减的,每种生物的能量大多数用于自身生命活动,只有 10%左右进入下一个环节,可见环节越少,相对获得的能量就越多,所以 A草类 鼠 鹰这条食物链的环节最少,加强 A有

41、利于加强鹰的数量,故选 A。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的流动。 综合题 某同学到超市去调查,看到的食品有:汤圆、话梅、冰鱼、咸鱼等,请你联系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 1)话梅的保存方法是 ,冰鱼的保存方法是 。 ( 2)你喜欢吃话梅吗? “望梅止渴 ”是属于 反射(填 “非条件 ”或 “条件 ”),该反射活动的神经中枢位于 。 ( 3)从食品安全角度出发,我们在购买食品时,应着重关注食品包装袋上的哪些信息? 、 (至少写两种)。 答案:( 1)脱水 冷冻( 2)条件大脑皮层( 3)保质期食物成分 试题分析:( 1)话梅用的是脱水法,汤圆和冻鱼使用的防腐方法是冷冻法,原理是低温抑

42、制微生物的生长和大量繁殖。 ( 2)望梅止渴是出生后才有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复杂反射。 (3)在购买食品时应当关注食品包装上是否有质量安全图标,营养成分,是否有添加剂,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厂家和厂家地址等内容 . 考点:本题考查 的是食品保存的方法,反射的类型,食品安全。 下图是一个农田生态系统食物网。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 1)此图中共有 条食物链,其中最短的一条食物链是 。 ( 2)食草昆虫与植物之间的关系是 。 ( 3)假设由于某种原因,猫头鹰数量大量减少,试问鼠的数量将会 ,植物的数量将会 。 答案:( 1) 4植物 鼠 猫头鹰( 2)捕

43、食( 3)增加减少 试题分析:( 1)食物链是指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起点是生产者,终点是消费者,多条食物链构成食物网,图中有 4条食物链: 植物 鼠 猫头鹰, 植物 食草昆虫 食虫鸟 猫头鹰 , 植物 食草昆虫 食虫鸟 蛇 猫头鹰, 植物 食草昆虫 蛙 蛇 猫头鹰,其中最短的是植物 鼠 猫头鹰。 ( 2)食草昆虫以植物为食,它们之间的关系是捕食关系。 ( 3)如果猫头鹰数量大量减少,短期内鼠因天敌减少而数量会增加,草的数量会减少。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阅读材料分析回答: 西安八中陈重光同学家因为饲喂观赏小鸟而养黄粉虫。黄粉虫原是粮仓中的害虫,发育过程类

44、似于菜粉蝶。陈重光是一个善观察、爱动脑、勤动手的同学。她在饲养中发现,铺在养虫盒子里的泡沫塑料上有细小的噬咬痕迹,是黄粉虫在吃塑料吗?于是,她把黄粉虫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只喂麦麸和菜叶,试验组加喂塑料餐盒片。结果虫子确实在吃塑料盒。她又对试验组黄粉虫的粪便做了静电、燃烧、浸水等实验,发现其粪便不产生静电吸附、不可燃烧、不漂浮,并产生腐败臭味。经过一年多时间的试验,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她的这一发现在 2004年全国第 18届科技创新大赛中获得二等奖。 ( 1)你认为黄粉虫的发育过程属于 。 ( 2)在陈重光 “人造生态系统 ”的成分中,黄粉虫应属于 ;请写出其中的食物链: 。 ( 3)陈重光

45、所做实验的 “假设 ”和 “控制变量 ”分别是什么? 假设: ;变量: 。 ( 4)根据陈重光的试验结果,请你写出相关的结论: 。 答案:( 1)完全变态( 2)消费者农作物 黄粉虫 观赏小鸟( 3)黄粉虫能吃塑料塑料盒的有无( 4)黄粉虫能取食、消化和吸收塑料 试题分析:( 1)发育过程经过受精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且幼虫和成虫的形态结构差别明显,这样的发育过程叫完全变态。 ( 2)消费者主要指各种动物,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在促进生物圈中的物质循环中起重要作用。 ( 3)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探究的一般过程 是从发现问题、提

46、出问题开始的,发现问题后,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问题的答案:作出假设。 ( 4)由实验可见:利用黄粉虫可以处理塑料废物。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生态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昆虫的生殖和发育过程,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 在一个草原生态系统中,狼、草类和兔子的数量关系如右图所示,请据图回答: ( 1) A代表的生物是 ; B代表的生物是 ; C代表的是 。 ( 2)冬天草类减少,兔子数量 ,狼的数量 ;春天雨量充沛,草类增多,此时兔子数量 ,狼的数量 。在一般情况下,三种生物的数量总是维持相对稳定状态,这种现象叫 。 ( 3)由于大量捕杀狼,导致

47、狼在草原中灭绝,草原中的兔子将会 ( ) A增多 B减少 C维持不变 D先增多、后减少 答案:( 1)狼兔子草( 2)减少减少增多增多生态平衡( 3) D 试题分析:( 1)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的流动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方向逐渐递减,由图可知: C代表草类 -生产者, B代表兔子、 A代表狼 -消费者。 ( 2)在食物链 “草 兔子 狼 ”中,兔子的数量会因草的减少而减少,狼的数量会因兔的减少而减少,冬天,草类减少,兔子、狼的数量依次减少,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现象叫生态平衡。 ( 3)若大量捕杀狼,兔子失去天敌狼的控制,会大量繁殖,从而破坏草原植被而导致生态失调或不平衡,此时,兔的数量因草的减少而减少,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如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