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学年温州市平阳实验中学八年级第二学期4月检测政治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花仙子 文档编号:309144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9.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2014学年温州市平阳实验中学八年级第二学期4月检测政治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3-2014学年温州市平阳实验中学八年级第二学期4月检测政治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3-2014学年温州市平阳实验中学八年级第二学期4月检测政治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13-2014学年温州市平阳实验中学八年级第二学期4月检测政治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13-2014学年温州市平阳实验中学八年级第二学期4月检测政治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13-2014学年温州市平阳实验中学八年级第二学期4月检测政治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单选题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我国公民的有 ( ) A正在上学的不满 10周岁的西藏自治区藏族小学生 B我国境内正在监狱服刑的被剥夺政治权利的罪犯 C现定居在美国的美籍华人 D现定居在我国,已加入我国国籍的日本人 答案: C 试题分析:公民是指具有一国国籍的人,公民是法律概念。 A藏族是我国的一个民族,藏族小学生是我国的公民; B被剥夺政治权利的罪犯,是具有我国国籍的人,是我国公民, D日本人加入我国国籍就是我国公民, C明确表示是美籍,所以不是我国公民,故选。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对公民的内涵的理解。 “河流虽急

2、,沿着河槽走;人虽众多,守着法律走。 ”这句谚语告诉我们( ) A法律鼓励的积极去做 B法律要求的必须去做 C法律未做规定的一定能做 D法律禁止的坚决不做 答案: B 试题分析: “人虽众多,守着法律走。 ”,告诉我们法律是人们的行为规范,人们必须要遵守,要沿着法律的要求去做,所以正确答案:选 B。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遵守法律。 下列选项中,既是公民基本权利,又是公民基本义务的是( ) A宗教信仰 B劳动 C财产继承 D读大学 答案: B 试题分析:在我国,公民只有通过劳动才能获得报酬,享受美好的生活,因此劳动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国家只有依靠公民的劳动,才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推动国家和社会的

3、进步发展,因此国家要求公民必须要劳动,所以劳动又是公民的一项基本义务, A、宗教信仰只是公民的自由和权利; C 是公民的权利;D也是公民的权利,所以正确答案:选 B。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劳动权和劳动义务。 我国宪法规定了公民享有平等权、政治权利和自由、宗教信仰自由、人身自由、社会经济文化权利等基本权利。这说明( ) A宪法 规定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 B宪法是全体公民的最高行为准则 C宪法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 D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答案: C 试题分析:宪法规定了公民享有平等权、政治权利和自由、宗教信仰自由、人身自由、社会经济文化权利等基本权利,宪法规定了公民的这些基本权利,是对公民权利的保障

4、,所以宪法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答案:选 C。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宪法与公民权利。 “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自由和权利。 ”下列违背这项法律规定的行为是 ( ) A警察李某在身受重伤的情况下奋起反抗,将正在持刀抢劫的劫匪击毙 B赵某不是回族人,但在某饭店吃饭时仍要求服务员不上有猪肉的饭菜 C住校生周某的钱物被同寝室的江某偷去后,周某伙同几位同学将江某打伤并夺回被偷钱物 D一位北京人将自己积攒的 8万元人民币捐赠给大西北的科研机构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的主要要求是 “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

5、民的合法自由和权利 ”,因此 A不仅没有损害国家社会集体的利益,还维护了社会和他人的利益; B 赵某拥有自主选择的权利;C侵犯了他人的生命健康权; D给国家和社会作贡献,所以答案:选 C。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遵守法律规定。 台风来袭,县防汛指挥部要求某镇人民武装部立即组织 100名突击队员抢险。基层民兵张某接到紧急通知后,却以 “要回家抗台 ”为由拒绝参加抢险突击队,结果受到了法律制裁。这一案例表明( ) 每个公民在享有权利的同时,必须自觉履行义务 公民自觉履行义务是爱国的表现 拒不履行义务就要受到法律的制裁 享受权利是自己的事,履行义务是别人的事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作为基

6、层民兵有接受武装部任务,保卫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义务,这是必须履行的,也是法律规定必须做的事情,不做就违反了法律,要受到法律的制裁,所以答案:排除 ,选 A。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自觉履行义务。 马克思说: “宪法是法律的法律。 ”这句话说明 ( ) A宪法和法律都是法律 B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比普通法律更为严格 C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D宪法是普通法律的总和,可以代替普通法律 答案: C 试题分析: “宪法是法律的法律。 ”体现了宪法的地位和效力,它比普通法律的法律效力要高,其他法律要依据宪法制定,所以正确答案:选 C。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宪法的法律效力。 在我国,一些人因为诚实劳动、合法经营

7、而致富,一些人因见义勇为而获得表彰和奖励,有些人则因偷逃税款而受到法律的制裁。这表明( ) A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分离的 B有些人享有权利,有些人没有权利 C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统一的 D公民先享受权利,后履行义务 答案: C 试题分析: “一些人因为诚实劳动、合法经营而致富,一些人因见义勇为而获得表彰和 奖励 ”,是因为这些人履行了诚信经营、帮助他人的义务,所以享有了致富和表彰的权利,而另一些人 “因偷逃税款而受到法律的制裁 ”,不履行义务,就被剥夺了自由权利,所以可见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统一的,答案:选 C。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权利和义务的关系。 午休时间,同宿舍的同学都休息了,某同学还在大声朗

8、读英语。室友多次提醒他,他却说: “学习是我的权利和自由,任何人不能干涉。 ”该同学的观点是( ) A正确的,因为我国公民的权利受法律保护 B错误的,因为公民在行使权利时要尊重和维护他人的权利 C正确的,因为我国公民享有的权利和自由具有广泛性 D错误的,因为未成年人不能享有一切自由和权利 答案: B 试题分析:回答本题的关键是要理解权利和义务是一致的,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公民在行使权利时要在道德和法律允许的范围内,不能妨碍他人,不能损害他人和集体的利益,还要要尊重和维护他人的权利。某同学强调了自己学习的权利,但是没有正确行使权利,妨碍了他人,是错误的。所以答案:选 B。 考点

9、:本题主要考查正确行使权利。 下列哪些行为体现了公民的民主意识? ( ) 投票参加选举; 给人大代表 写建议书; 常向班主任打小报告; 通过新闻媒体揭露社会问题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公民的民主意识是维护自身权利,履行义务,关注国家的发展的意识, 投票参加选举,是行使选举权,是民主意识的体现; 是行使监督权,关注国家发展的体现; 是不团结同学的表现,不是民主意识,故排除,答案:选 C。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公民的民主意识。 探究题 阅读故事,回答问题。( 10分) 小杨上学期间勤奋学习,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大学。在大学即将毕业的时候,为了响应国家的号召,他又应征入伍。在部队,他刻苦

10、训练,积极钻研专业技术,多次荣立三等功。复员后,他自筹资金经营服装店,并积极纳税,为当地经济建设做出了杰出贡献。在区人大代表换届选举中,他当选为区人大代表。在家里,他教育子女、孝敬父母,他的家庭被评为 “五好家庭 ”。 (1)在这一事例中,小杨享受了宪法赋予的哪些基本权利?履行了宪法规定的哪些基本义务? (4分 ) (2)结合上述事例,说一说公民应怎样维护权利、履行义务? (6分 ) 答案: (1) 权利 :受教育 (读书 ) 荣誉权 劳动权 被选举权 (公民的政治权利与自由、社会生活权利、社会经济权利) 义务:受教育 服兵役 劳动 纳税 抚养子女 赡养父母 (对国家、社会、家庭履行的义务)

11、(2)公民维护权利不得损害他人的合法自由和权利;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要以合法的适当的方式行使权利。像材料中的小杨那样,他按照上述要求维护了自己的公民权利,同时他还忠实地履行了公民义务,做到了法律鼓励的积极去做;法律要求的必须去做;法律禁止的坚决不做。 试题分析:( 1)回答本题的时候,首先要把小 杨所做的事情一一找出来,这就包括 “勤奋学习、应征入伍、荣立三等功、经营服装店、积极纳税、当选为区人大代表、教育子女、孝敬父母 ”等,对这些事列进行分析,归纳出基本的权利和义务即可,另外,还要明确,劳动和受教育既是公民的基本权利,又是公民的基本义务,据此归纳回答即可。 ( 2)维护权利

12、时要求不得损害他人的合法自由和权利;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要以合法的适当的方式行使权利等,履行义务时要求法律鼓励的积极去做;法律要求的必须去做;法律禁止的坚决不做。据此回答即可。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公民的权利与义务。 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10分) 材料一:我国现行宪法对国家根本制度、根本任务、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等做了明确的规定。 材料二:我国已颁布的刑法、民法通则和其他一些法律都写明本法 “以宪法为依据 ”或 “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五届全国人大在通过宪法的同时,还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等其他法律进行了修改,使得这些法律符合宪法规定。 材料三:宪法规定: “

13、宪法的修改,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或五分之一以上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提议,并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全体代表的三分之二以上的多数通 过。 ”而普通法律的制定和修改只需按一般程序由半数以上代表通过即可。 阅读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 1)上述三则材料分别说明了什么 (3分 ) ( 2)从三则材料所说明的问题,可以看出宪法的地位如何? (3分 ) ( 3)宪法的地位对我们青少年提出了怎样的要求 (4分 ) 答案: (1)材料一:宪法规定国家生活的根本问题 材料二: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材料三:宪法的制定、修改程序比普通法律更为严格 ( 2)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我国各族

14、人民和一切组织最根本的活动准则。宪法在我国法律体系中处于首要地位。 ( 3)(我们要树立宪法意识,维护宪法权威)首先,认真学习宪法,自觉遵守宪法。 其次,依法行使公民的监督权。 试题分析:( 1)材料一强调了宪法规定的内容,就是规定国家生活的根本问题;材料二中其他一些法律都写明本法 “以宪法为依据 ”,体现了其他法律和宪法的关系,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材料三是说了宪法的修改程序,通过比较可以看出宪法的制定、修改程序比普通法律更为严格,据此回答即可。 三则材料的内容可以看出宪法在我国法律体系中处于首要地位,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据此回答即可。 宪法的地位首先要求我们维护宪法的权威,具 有宪法意识,学习宪法,遵守宪法是每个公民必须做的,还要依法行使宪法规定的公民权利,履行宪法规定的基本义务等,据此回答即可。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宪法的地位和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