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学年湖北丹江口市习家店中学初一10月素质检测生物卷(带解析).doc

上传人:livefirmly316 文档编号:309147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90.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2014学年湖北丹江口市习家店中学初一10月素质检测生物卷(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13-2014学年湖北丹江口市习家店中学初一10月素质检测生物卷(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13-2014学年湖北丹江口市习家店中学初一10月素质检测生物卷(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13-2014学年湖北丹江口市习家店中学初一10月素质检测生物卷(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13-2014学年湖北丹江口市习家店中学初一10月素质检测生物卷(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3-2014学年湖北丹江口市习家店中学初一 10月素质检测生物卷(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关于科学观察的说法,不正确的 A科学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 B科学观察必须借助有关工具才能进行 C观察是要全面、细致和实事求是,并及时记录下来 D观察时要积极思考,多问几个为什么 答案: B 试题分析:科学观察不只是感性活动,而且是由科学理论知识和科学思维方法武装起来的认识活动,理性思维渗透于观察过程的始终,正因为如此,科学观察才能达到客观性、全面性和系统性,才可能透过现象发现本质,科学发现往往源于用心的观察与研究,只有具备了准确的头脑,科学发现才有可能降临,单凭我们的感官进行观察还不能对事物做

2、出可靠的判断,因此经常要借助于一些仪器和工具来帮助我们做出准确的判断,但是不一定必须借助有关工具才能进行,故 B符合题意。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科学探究的常用方法,解答此题需要了解观察法是生物上常用的方法,要 掌握观察法的目的和具体做法。 “盼望着,盼望着,春天来了,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过的,绿绿的。 ”这句话体现了小草 A需要营养 B能生长 C能呼吸 D能排泄 答案: B 试题分析:生物的特征有 “盼望着,盼望着,春天来了,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这句话描述了小草的生命现象,体现了生物的特征是生物能够生长。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生物的特征,解答此题需要理解生物的基本特

3、征。 在神农架生长着一种野菊花,它能发出阵阵芳香,植物学家称为 “神农香菊 ”,但这种菊花移栽到其他地方,就会失去香味,这一现象说明 A生物能适应环境 B环境能影响生物 C生物能影响环境 D环境能适应生物 答案: B 试题分析:神农架生长着一种野菊花,它能散发出阵阵芳香,而把它移植到其他地方,就会失去香味,体现了环境能够影响生物,这是因为其他地方与神农架的水分、土壤、光照、温度不同造成的。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环境对生物的影响,解答此题需要理清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在一个相对稳定的草原生态系统中,狼的数量变 化曲线最可能是 答案: D 试题分析: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

4、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现象就叫做生态平衡,也就是说当生态系统处于平衡状态时,系统内各组成成分之间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能量、物质的输入与输出在较长时间内趋于相等,结构和功能处于相对稳定状态,在受到外来干扰时,能通过自我调节恢复到初始的稳定状态,这种平衡是动态的,如果食物链或食物网中某一环节出了问题,就会影响到整个生态系统,故 D符合题意。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生态平衡,解答此题需要理解生态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 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正确操作顺序是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实验步骤简单的总结为:擦、滴、撕、展、盖、染。 “擦 ”,用干净的纱布把载玻片和盖玻片擦

5、拭干净; “滴 ”,把载玻片放在实验台上,用滴管在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清水; “撕 ”,把洋葱鳞片叶向外折断,用镊子从洋葱鳞片叶的内表面撕取一块薄膜; “展 ”,把撕取的薄膜放在载玻片中央的水滴中,用解剖针轻轻的把水滴中的薄膜展开; “盖 “,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端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液滴,然后缓缓放平; “染 ”,在盖玻片的一侧滴加碘液,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重复 2 3次,使染液浸润到标本的全部; 所以正确的顺序是:擦 滴 撕 展 盖 染,为 。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制作洋葱表皮临时装片,解答此题需要熟练操作临时装片的制作。 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具有,而人体细胞中没有的结构是 A叶绿体和液泡

6、B细胞壁和线粒体 C细胞壁和液泡 D细胞壁、叶绿体和液泡 答案: C 试题分析:动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都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组成,所不同的是植物细胞的结构除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外还有细胞壁、液泡和叶绿体,动物细胞没有,所以人的细胞与植物细胞相比都具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没有的是细胞壁、叶绿体和液泡。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动、植物细胞结构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解答此题需要掌握动植物细胞的结构。 若用同一显微镜观察同一标本 4次,通过调整目镜、物镜和细准焦螺旋,结果得到如下四个图。试问其中视野最暗的是 答案: C 试题分析: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看到的细胞就越大,细胞数目越少, 视野就越小,进入

7、的光线越少,视野也越暗,选项 C中的细胞体积最大,说明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最大,因而视野最暗。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显微镜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熟练地操作显微镜的动手能力。 将死亡的细胞浸泡在一定浓度的水溶性染色剂 ( PI)中,细胞核会被着色;将活细胞浸泡其中,其细胞核不着色,但将 PI 注入到活细胞中,细胞核会被着色,因此可将 PI应用于细胞死活的鉴别。其鉴别的基本原理是 A活细胞的细胞核能够分解 PI B死细胞和活细胞内细胞核内的物质不同 C活细胞的细胞膜能够阻止 PI的进人 D活细胞的细胞壁能够阻止 PI的进人 答案: C 试题分析:水溶性染色剂 PI能与核酸结合而使细胞核着色,细胞浸泡于

8、一定浓度的 PI中,仅有死亡细胞的核会被染色,活细胞则不着色 可能是活细胞的细胞膜阻止 PI进入,也可能是活细胞能分解 PI,但将 PI注射到活细胞中,则细胞核会着色 不可能是活细胞能分解 PI,综上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是活细胞的细胞膜阻止 PI进入,故 C符合题意。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细胞膜的功能,解答此题需理解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 杜鹃是一种只产卵不孵卵的特殊鸟类,杜鹃花(俗名映山红)则是一种绿色开花植物。下列关于杜鹃与杜鹃花结构层次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质中都有叶绿体 B杜鹃由根、茎、叶等器官构成 C杜鹃花有输导、上皮、结缔等组织 D杜鹃比杜鹃花多 “系统 ”这一结构层次 答案

9、: D 试题分析:植物如杜鹃细胞的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叶绿体和线粒体,动物如杜鹃鸟细胞有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通过比较动物和植物细胞都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和线粒体,动物细胞没有而植物细胞具有的结构是细胞壁、叶绿体和液泡,动物的结构层次由小到大依次是细胞 组织 器官 系统 动物体, 植物的结构层次由小到大依次是细胞 组织 器官 绿色开花植物体,故 D符合题意。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动植物细胞的结构,动物的结构层次,解答此题需要熟记动植物细胞结构的异同点,动植物的结构层次。 草履虫具有比较复杂的结构,这是细胞分裂和分化的结果。 ( ) 答案: 试题分析:草履虫结构简单

10、,是由一个细胞组成的单细胞动物,故题干的叙述是错误的。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常见的单细胞生物,解答此题需要知道常见的单细胞生物有哪些。 下列各项属于生物的是 A地里钻出的竹笋 B恐龙的化石 C不断长大的钟乳石 D珊瑚礁 答案: A 试题分析:生物具有以下特征: 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生物能进行呼吸, 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 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化石、钟乳石、珊瑚礁不具有这些特征,所以不属于生物,竹笋具有这些基本特征,属于生物。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生物的特征,解答此题需要理解生物的基本特征。 当你吃甘蔗的时候,首先要把甘蔗茎坚韧的

11、皮剥去;咀嚼甘蔗茎时会有许多的甜汁;那些咀嚼之后剩下的渣滓被吐掉。从组织构成器官的角度分析,构成甘蔗茎的组织有 保护组织 营 养组织 输导组织 上皮组织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植物体的几种主要组织各具有一定的功能,保护组织一般位于根、茎、叶的表面,具有保护内部柔嫩部分的功能,分生组织具有强的分裂能力,能不断分裂,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里含有大量的营养组织,营养组织有储存营养物质的功能,含有叶绿体的营养组织还能进行光合作用,输导组织能运输营养物质,导管和筛管属于输导组织,甘蔗坚韧的皮位于茎的外面,有保护作用,属于保护组织,咀嚼甘蔗时会有很多的甜汁,甜汁有丰富的营养物质,说明有

12、营养组织,咀嚼之后剩下的渣滓主要是茎内的输导组织,故 A符合题意。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植物体的组 织,解答此题需要熟练掌握植物的组织。 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生态系统无论大小,都是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的 B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有很多条食物链,它们彼此交错连接,形成食物网 C动物和植物是生态系统的生产者,细菌和真菌是生态系统的分解者 D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答案: C 试题分析: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的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构成的统一的整体,生态系统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生产者主要指绿色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自身和生 物

13、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消费者主要指各种动物,在促进生物圈中的物质循环起重要作用,分解者是指细菌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它们能将动植物残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归还无机环境,促进了物质的循环,故 C符合题意。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生态系统的组成,解答此题需要理解生态系统的概念。 下图中,通过下列哪项操作能实现视野 “甲 ”到视野 “乙 ”的变化? A调节遮光器换用大光圈 B调节反光镜换用凹面镜 C向右上方移动装片,并换用高倍物镜 D向左下方移动装片,并换用高倍物镜 答案: D 试题分析:在使用显微镜时要先用低倍镜观察后用高倍镜观察,在低倍镜观察到物像是如何换用高倍物镜观察呢,首先要移动

14、玻片把物像移动到视野中央,因为高倍镜的视野窄,虽然在低倍镜下能看到的物像,如果偏离视野中央的话,换上高倍镜,物像可能就不在视野中了,在显微镜中成的像是倒像的,图中甲物像位于视野的左下方,它实际上位于玻片标本的右上方,所以要移到中央,应向左下方移动玻片,从图中看出由甲到乙,物像变大,因此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增大显微镜能放大物像的只有目镜和物镜,是通过用高倍镜来完成的,当换上高倍镜后,由于视野变窄,透光量 少,视野就会变得很暗,需要调节光圈,或反光镜使视野变得亮一些,换上高倍物镜后物像只是有点模糊,一般转动细准焦螺旋就能使用物像更加清晰,故 D符合题意。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使用方法,

15、解答此题需要明确各部分的结构名称和作用,可结合着显微镜的结构示意图掌握。 下列有关生物圈的范围及其定义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地球上所有生物的总称 B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的全部 C地球上所有生物能够生活的地方 D地球上所有生物以及它们所生活的环境 答案: D 试题分析:生物圈是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生物圈的范围:以海平面为标准来划分,生物圈向上可到达约 10千米的高度,向下可深入 10 千米左右深处,厚度为 20 千米左右的圈层,包括大气圈的下层、水圈和岩石圈的上层;包括森林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

16、等,是最大的生态系统,生物圈为人类和其他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的条件,是所有生物的共同的家园。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生物圈,解答此题需要熟记生物圈的范围、理解生物圈的概念。 下列四个选 项中,正确表示食物链的是 A阳光 草 牛 虎 B鼠 蛇 鹰 C鹰 蛇 青蛙 昆虫 D草 兔 鹰 答案: D 试题分析:食物链是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因食物关系而形成的联系,食物链的书写应注意:起点是生产者,生产者和消费者用箭头相连,箭头指向捕食者,食物链中没有非生物成分和分解者,所以其中正确的一条食物链是:草 兔 鹰。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食物链的书写,解答此题需要熟记食物链的特点。 “藕断丝连 ”是常见的现象

17、,这里的 “丝 ”来自植物体的什么组织? A保护组织 B营养组织 C分生组织 D输导组织 答案: D 试题分析:输导组织是植物体中担负物质长途运输的主要组织,是植物体中最复杂的系统,根从土壤中吸收的水分和无机盐,由输导组织(导管)运送到地上部分,叶的光合作用的产物,由输导组织(筛管)运送到根、茎、花、果实中去,植物体各部分之间经常进行的物质的重新分配和转移,也要通过输导组织来进行,输导组织分布于各器官,从根茎叶到花果实种子各处都有,因为各器官都需要运输养料和废物,导管的细胞之间上下贯通连接形成一条条细长的管子从根到茎、到叶、到花、到果实种子都有,筛管的细胞之间通过筛孔连接在一起也形成 了一条条

18、细长的管子,上下贯通的细长管子就像一条条细长的丝分布于整个植物体。藕属于茎,其中的细丝主要是由导管和筛管组成,导管运输水和无机盐,筛管运输有机物,属于输导组织,因此 “藕断丝连 ”中的丝主要是输导组织。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输导组织的分布及功能,解答此题需要熟练掌握输导组织的分布及功能。 能够净化水源、蓄洪抗旱,在多水和过湿条件下形成的生态系统是 A森林生态系统 B海洋生态系统 C农田生态系统 D湿地生态系统 答案: D 试题分析:湿地生态系统是在多水和过湿条件下形成的生态系统,沼泽是典型的湿地生态系统,以沼泽植物占优势,动物的种类也很多,湿地具有净化水源、蓄洪抗旱的作用,它兼有水域和陆地生态系

19、统的特点,具有极其特殊的生态功能,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生命支持系统,湿地在抵御洪水、调节径流、控制污染、调节气候、美化环境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它既是陆地上的天然蓄水库,又是众多野生动植物资源,特别是珍稀水禽的繁殖和越冬地,它可以给人类提供水和食物,湿地与人类息息相关,是人类拥有的宝贵资源,因此湿地被称为 “地球之肾 ”。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生 态系统的类型,解答此题需要了解湿地生态系统的特点。 科学探究的过程一般开始于 A作出假设 B发现问题或提出问题 C制定计划 D实施计划 答案: B 试题分析:探究的一般过程是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的,发现问题后,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问题的答案:作

20、出假设,设计探究的方案,包括选择材料、设计方法步骤等,按照探究方案进行探究,得到结果,再分析所得的结果与假设是否相符,从而得出结论,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一次探究得到正确的结论,有时,由于探究的方法不够完善,也可能得出错误的结论,因此,在得出结论后 ,还需要对整个探究过程进行反思,探究实验的一般方法步骤: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猜测即为假设。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科学探究的过程,解答此题需要熟记科学探究的过程。 细胞核分裂时,染色体的变化最明显。组成染色体的物质是: A糖类和蛋白质 B DNA和蛋白质 C脂质和核酸 D无机盐和 DNA 答案: B 试题分析:染色

21、体由 DNA和蛋白质组成,每一种生物细胞内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是一定的,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对生物正常的生活和传种接代是非常重要的,DNA的结构像一个螺旋形的梯子, DNA上具有遗传效应的片段是基因。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染色体的组成,解答此题需要熟记染色体是由 DNA和蛋白质组成的。 某同学在调查活动结束后,将有关的生物分成了动物、植物、其他生物等。他所采用的分类依据是 A形态结构 B生活环境 C生物用途 D大小多少 答案: A 试题分析:为了了解生物的多样性,更好地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弄清它们之间的亲缘关系,我们需要对生物进行分类,它是研究生物的一种基本方法,生物学家根据生物体的形态结构等特征把它们

22、分成不同的等级,并对每一类群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等特征进行科学的描述,以弄清不同类群之间的亲缘关系和进化关系,分类的主要依据是生物在形态结构方面的特征,故 A符合题意。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生物分类的依据,解答此题需知道常见的生物分类的依据。 综合题 下图为某草原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 1)在此生态系统中青蛙和蜘蛛除了捕食关系外还有 关系。 ( 2)在草原生态系统的组成中,图一中未画出的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有 和 。 ( 3)该草原生态系统中,在没有人类干扰的情况下,蛇和食虫鸟的数量能够保持相对稳定,这是通过生态系统的 能力来实现的。 ( 4)该生态系统的示意图中,共有 条食物

23、链。若有毒物质进入此生态系统,则体内有毒物质最多的生物可能是 。 答案:( 1)竞争( 2)非生物部分 分解者( 3)自动调节( 4) 5 蛇和食虫鸟 试题分析:( 1)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包括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生物因素是指影响某种 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生物与生物之间具有捕食、竞争、合作、寄生、共生等关系,图一中,青蛙以蜘蛛为食,这是捕食关系,青蛙与蜘蛛都以食草昆虫为食,两者之间还有竞争关系; ( 2)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做生态系统,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图一所示生态系统的食物网中,只有生产者和消费者,未画出的生态系

24、统的组成成分是非生物部分和分解者; ( 3)在没有人类干扰的情况下,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叫做生态平衡,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 力,如果,人类的干扰超过了这种能力,生态平衡就会受到破坏; ( 4)该生态系统中共有 5条食物链,分别是:草 鼠 蛇,草 食草昆虫 青蛙 蛇,草 食草昆虫 食虫鸟,草 食草昆虫 蜘蛛 食虫鸟,草 食草昆虫 蜘蛛 青蛙 蛇,有毒物质进入食物链后,会随着食物链的流动逐级积累;鹰位于最高营养级,体内有毒物质的含量最高,所以蛇和食虫鸟体内有毒物质最多。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要从生态系统的组成以及各部分的作用、食物链和食物

25、网等方面考虑解答。 下图是显微镜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 1)用来调 节光线强弱的结构是 9 和 7 。 ( 2)转动时,镜筒的升降范围很小的结构是 12 。 ( 3)接近玻片标本的镜头是 4 。 ( 4)取显微镜时,握镜的部位是 13 。 ( 5)把玻片标本放到 5载物台后 ,要用标本夹压住 ,标本要正对 6 的中央。 答案:( 1)反光镜 遮光器( 2)细准焦螺旋( 3)物镜( 4)镜臂( 5)通光孔 试题分析:( 1)在显微镜的结构中,能够调节光线强弱的结构是 9反光镜和 7遮光器,反光镜有平面镜和凹面镜两面,遮光器上有大小不等的光圈,当视野中光线过强时,则选用平面镜和较小的光圈,若

26、视野中光线过弱时,则选用凹面镜和较大光圈; ( 2) 11粗准焦螺旋和 12细准焦螺旋都可以调节镜筒,粗准焦螺旋使镜筒较大幅度地上升或下降,细准焦螺旋时镜筒升降的幅度较小用粗准焦螺旋找到物像,让细准焦螺旋将物像调清晰; ( 3)物镜在转换器上,与目镜相比,物镜的镜头接近于玻片标本; ( 4)在使用显微镜前,应一手握镜臂,一手托镜座,将显微镜从镜箱中取出,把显微镜轻轻的放在实验台上略偏左的地方,镜臂朝向自己, 镜座距离实验台边缘 7厘米左右,这样便于用左眼注视目镜观察,右手做记录; 载物台是从镜臂向前方伸出的金属平台,呈方形或圆形,是放置玻片标本的地方,其中央具有通光孔,玻片标本要正对通光孔的中

27、央,在通光孔的左右有一个弹性的金属压片夹,用来压住载玻片。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使用方法,解答此题需要明确各部分的结构名称和作用,可结合着显微镜的结构示意图掌握。 判断题 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 ( ) 答案: 试题分析: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的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构成的统一的整体,生态 系统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生产者主要指绿色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自身和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消费者主要指各种动物,在促进生物圈中的物质循环起重要作用,分解者是指细菌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它们能将动植物残

28、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归还无机环境,促进了物质的循环,故题干的叙述是错误的。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生态系统的组成,解答此题需要理解生态系统的概念。 用显微镜观察英文字母 “P”,看到的物像是 “b”。 ( ) 答案: 试题分析:显微镜下所成 的像是实物的倒像,物像不但上下颠倒,左右也颠倒,做此类题有个小诀窍,就是把这个在显微镜下看到的图象画到一张小纸上,然后把这张纸旋转 180度再看就是左右上下颠倒的图象了,用显微镜观察英文字母 “P”,看到的物像是 “d”,故题干的叙述是错误的。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显微镜的成像特,解答此题需要理解显微镜的成像特点。 用钢笔画细胞结构简图时,要注意用粗线表示图

29、中较暗的地方。 ( ) 答案: 试题分析:生物图的画法和要注意的事项有: ( 1)图的大小要适当,一般在稍偏左上方,以便在右侧和下方留出注字和写图名称的地方, ( 2)一般用 3H的削尖的铅笔, ( 3)图中比较暗的地方用铅笔点细点来表示不能涂阴影表示暗处, ( 4)字尽量标注在右侧,用尺引水平的指示线,然后注字, ( 5)在图的下方写上所画图形的名称。 故题干的叙述错误的。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生物绘图,解答此题需要熟记生物图的画法和注意事项。 所有的细胞都含有叶绿体和线粒体,它们是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 ( ) 答案: 试题分析: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是叶绿体和线粒体,植物细胞有叶绿体和线粒体,动

30、物细胞只有线粒体,没有叶绿体,故题干的叙述是错误的。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动植物 细胞的异同点,解答此题需熟记动植物细胞的结构,可结合细胞结构图进行记忆。 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先复制加倍再均等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 ( ) 答案: 试题分析:细胞分裂的具体过程是:细胞分裂时细胞核先由一个分成两个,随后,细胞质分成两份,每份各含有一个细胞核,最后,在原来的细胞的中央,形成新的细胞膜和细胞壁,这样,一个细胞就分裂成为两个细胞,动物细胞是原来细胞中央的细胞膜向内凹陷缢裂成两个细胞,植物细胞是在中央形成新的细胞壁和细胞膜,由一个分成两个,可见在细胞分裂的过程中首先发生变化的是细胞核,细胞核中的染色体首先要

31、完成复制加倍,随着分裂的进行,染色体分成完全相同的两份,分别进入两个新细胞中,这样,两个新细胞的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相同,新细胞和原细胞的染色体 相同和数目也相同,保证了新细胞和原细胞遗传物质一样,故题干的叙述是正确的。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细胞分裂的过程,解答此题需要理解细胞分裂的过程。 生物的环境是指生物的生存地点。 ( ) 答案: 试题分析: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环境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生物的生活环境不仅指生物的生存空间,还包括在于它周围的各种因素,非生物因素如:温度、光、空气、水等,而阳光、空气、水、营养物质、适宜的温度、一定的生存空间等,这些都属于环境,故题干的叙述是错误的。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解答此题需要理解环境的含义。 植物可以吸收氧气,释放出二氧化碳气体。 ( ) 答案: 试题分析:植物的呼吸作用是指在细胞的线粒体里,在氧的作用下,把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能量的过程,可见题中的叙述是正确的。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呼吸作用,意在考查对呼吸作用概念的理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