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3-2014学年黑龙江伊春伊春区初一上期期末检测生物卷(带解析) 选择题 种子萌发需要的三种环境条件是 A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充足的空气 B适量的水分、适宜的肥料、足够的空气 C适宜的温度、充足的阳光、足够的空气 D土壤的覆盖、适量的水分、合适的温度 答案: A 试题分析: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是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等,阳光、肥料、土壤等不是种子萌发的条件,选 A 考点:本题考查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解答此题需要学生记住种子萌发的三大条件,具有排除其它因素干扰的能力。 根吸收水分的主要部分是根尖的成熟区,因为成熟区有 A大量的导管 B大量的筛管 C大量的根毛 D大量的分生组织
2、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尖成熟区的表皮细胞分化形成了大量的根毛,大大增加了与土壤的接触面积,是根吸收水分的主要部分,选 C 考点:本题考查根尖的结构,解答此题需要学生知道根毛的特点和意义。 聪明的你能够由小长大,其根本原因是 A细胞分裂 B细胞生长 C细胞的分化 D以上都是 答案: D 试题分析:细胞分裂使细胞数目增多;细胞生长使细胞体积增大;细胞分化能形成不同组织,进而构成器官、系统,人体由小长大是细胞分裂、细胞生长和细胞分化共同作用的结果,选 D 考点:本题考查细胞分裂、细胞生长和细胞分化的知识,解答此题需要学生认识什么是细胞分裂、细胞生长和细胞分化,以及三者的关系。 下列有关植物呼吸作
3、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植物只在白天进行呼吸作用 B植物只在黑夜进行呼吸作用 C植物白天和黑夜都进行呼吸作用 D植物呼吸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 答案: C 试题分析:植物呼吸作用是植物细胞内的有机物在氧气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能量的过程,也就是说是吸收氧气,放出二氧化碳的过程,并且有光无光都能进行, A、 B、 D错, C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植物的呼吸作用知识,解答此题需要学生理解呼吸作用的场所、条件、实质等。 已知四台显微镜的目镜和物镜的倍数如下,在观察洋葱表皮细胞时,视野中细胞数目最多的显微镜可能是 A 5X, 10X B 10X, 40X C 15X, 10X D 20X,
4、 35X 答案: A 试题分析: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小,视野中看到的细胞体积越小,数目越多,A选项能放大 50倍,在四个选项中是放大倍数最小的,所以视野中细胞数量最多,选 A 考点:本题考查显微镜的使用知识,解答此题需要学生懂得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小,视野中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多的规律,还要知道显微镜的放大倍数 =目镜放大倍数 物镜放大倍数。 植物茎的结构中,筛管的作用是 A输送水分 B输送有机物 C输送无机盐 D输送水分和有机物 答案: B 试题分析:筛管是植物茎的韧皮部内一种由许多生活细胞连接而成的管状结构,它能自上而下运输有机 物,选 B 考点:本题考查木本植物茎筛管的作用,解答此题需要学生掌握
5、木本植物茎的结构,知道筛管的特点和作用。 杨树茎能不断增粗的原因是它具有 A形成层 B韧皮纤维 C木质部 D树皮 答案: A 试题分析:杨树茎中的形成层属于分生组织,它能不断地分裂增生,向内形成新的木质部,向外形成新的韧皮部,所以杨树茎能不断增粗,选 A 考点:本题考查木本植物茎的结构,解答此题需要学生懂得形成层能使木本植物茎不断增粗的道理。 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 A森林生态系统 B生物圈 C海洋生态系统 D城市生态系统 答案: B 试题分析: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形成的统一整体叫生态系统,这样生态系统可大可小,一片森林、一条河流都可以叫做生态系统,但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选 B 考
6、点: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知识,解答此题需要学生明确生态系统的概念,了解生态系统的类型。 绿色植物的受精过程依次是 精子与卵细胞结合 花粉管进入子房 花粉管进人胚珠 花粉萌发出花粉管 花粉管末端破裂放出精子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传粉完成后,花粉受到柱头上黏液的刺激,萌发出花粉管,花粉管穿过花柱,进入子房,到达胚珠,然后花粉管末端破裂放出精子,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完成受精过程,选 A 考点:本题考查绿色开花植物的受精过程,解答此题需要学生能按照顺序认识绿色开花植物的受精过程,具有一定的逻辑推理能力。 在较弱的光线条件下,为提高显微镜视野内亮度,哪种组合比较合理 A凹面镜大光圈
7、 B平面镜大光圈 C凹面镜小光圈 D平面镜小光圈 答案: A 试题分析:在较弱的光线条件下,为提高显微镜视野内亮度,应选用凹面镜、大光圈,这样凹面镜的反光能力强,有更多的光线通过光圈,使视野更亮,选A 考点:本题考查显微镜的使用知识,解答此题需要学生了解显微镜的构造和使用原理。 稻田里的杂草和水稻争夺阳光、养料和水分,体现了生物之间有 A捕食关系 B竞争关系 C合作关系 D分工关系 答案: B 试题分析:稻田里的杂草和水稻是同种生物之间的关系,同种生物之间的关系有互助、竞争等,杂草和水稻争夺阳光、养料和水分,体现了生物之间有竞争关系,选 B 考点:本题考查生物之间的关系,解答此题需要学生知道生
8、物之间的不同关系,具有分析理解能力。 构成人体的基本组织有 A保护组织、营养组织、分生组织、输导组织 B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营养组织、分生组织 C保护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 D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 答案: D 试题分析:构成人体和动物体的有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和神经组织四种,而植物的组织有保护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和分生组织等,选 D 考点:本题考查人体的组织,解答此题需要学生能区分人体(动物体)组织和植物体组织。 新植物体的幼小生命体是 A种子 B胚 C胚芽 D子叶 答案: B 试题分析:植物的胚包括胚芽、胚轴、胚根和子叶四部分,胚芽发育成茎和叶,胚轴
9、发育成连接根和茎的部位,胚根发育成根,所以胚是新植物的幼体,选 B 考点:本题考查种子的结构和功能,解答此题需要学生掌握种子胚的组成和功能,能把知识连贯起来,形成有机整体。 细胞核分裂时,染色体的变化最明显,染色体的数量是 A在细胞分裂时已经加倍 B在细胞分裂时已经减半 C不变的 D不固定的 答案: A 试题分析:细胞核分裂时染色体变化最明显,染色体复制, DNA也随之复制后形成形态和数目都相同的两份(加倍),然后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使得前后代细胞染色体数目相同(恒定),从而保证了后代遗传特性的稳定,选 A 考点:本题考查细胞分裂知识,解答此题需要学生理解细胞分裂的过程,懂得细胞分裂时细胞
10、核内遗传物质的变化情况。 我国著名遗传育种专家袁隆平院士培育的是 A杂交水稻 B杂交小麦 C克隆羊 D转基因鱼 答案: A 试题分析:我国著名遗传育种专家袁隆平院士被誉为 “杂交水 稻之父 ”,培育的超级稻为人类的粮食增产做出了巨大贡献,选 A 考点:本题考查我国科学家的成就,解答此题需要学生关注科学家的科研成果,具有获取科学信息的能力,培养爱国热情。 在做 “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 ”的实验前,要先将天竺葵放在黑暗处一昼夜,其目的是 A使叶片内的淀粉贮存到叶绿体中 B使叶片内的淀粉消耗掉 C停止光合作用,使淀粉贮存到叶肉细胞中 D储备养料,准备进行光合作用 答案: B 试题分析:将天竺葵放在黑
11、暗处一昼夜,可以使叶片内的淀粉消耗掉,减少叶片内存留的淀粉对实验结果的影响,选 B 考点:本题考查 “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 ”的实验知识,解答此题需要学生懂得实验原理,具备验证简单科学实验的能力。 细胞中的物质分为有机物和无机物两大类。有机物分子较大,一般含碳,能燃烧;无机物分子比较小,一般不含碳,不能燃烧。下列哪种物质是有机物 A二氧化碳 B核酸 C水 D食盐 答案: B 试题分析:常见的有机物有糖类、脂类、蛋白质、核酸等;常见的无机物有水、无机盐等,选 B 考点:本题考查细胞中的物质,解答此题需要学生认识细胞中的有机物和无机物。 下列哪条食物链是正确的 A草 羊 狼 细菌 B狼 羊 草 C
12、草 羊 狼 D阳光 草 羊 狼 答案: C 试题分析: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和消费者由于食物关系而形成的一种联系称为食物链。一条完整的食物链是从生产者开始的,食物链书写时箭头方向是从生产者指向消费者,再指向下一级消费者;食物链是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关系,分解者和非生物成分都不能成为食物链的一部分,根据以上要求, A、 B、 D书写都不正确,选 A 考点:本题考查食物链的知识,解答此题需要学生理解食物链的含义,知道食物链的书写规范。 下列现象中,属于与缺水环境相适应的现象的是 A蛾夜间活动 B仙人掌的叶刺 C候鸟迁徙 D旗形树 答案: B 试题分析:蛾夜间活动和候鸟迁徙属于动物的节律行为;仙人掌的叶刺可减
13、少水分的蒸发,与缺水环境相适应;旗形树是对定向强风的适应,选 B 考点:本题考查生物与环境的关系,解答此题需要学生认识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特点。 人体细胞中有多少对染色体 A 23对 B 46对 C 69对 D 108对 答案: A 试题分析:不同生物体内的染色体数目不同,人的体细胞内有 23对染色体,选A 考点:本题考查人体染色体的数目,解答此题需要学生有良好的记忆力。 绿色开花植物在开花之后 ,必须要完成哪两项主要过程后才能形成果实和种子 A开花和传粉 B传粉和受精 C开花和受精 D自花传粉和异花传粉 答案: B 试题分析:绿色开花植物开花后,花粉从花药里散发出来,落到雌蕊的柱头上,完成传粉
14、,然后花粉萌发出花粉管,完成受精过程,最后受精后的胚珠发育成种子,子房发育成果实,选 B 考点:本题考查果实和种子的形成知识,解答此题需要学生掌握绿色开花植物传粉和受精过程,以及果实和种子的形成过程。 下列有关人体构成正确的是 A组织 器官 系统 人体 B细胞 器官 组织 人体 C细胞 组织 系统 人体 D细胞 组织 器官 系统 人体 答案: D 试题分析:人体结构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细胞,细胞经过分化形成组织,不同组织进一步构成器官,多个器官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构成系统,八大系统构成了人体,所以人体的结构层次是:细胞 组织 器官 系统 人体,选D 考点:本题考查人体的结构层次,解答此题需要
15、学生认识人体的构成情况。 上海世博会上出现的下列 “明星 ”,属于生物的是 A吉祥物海宝 B大猫熊 C中华龙鸟化石 D音乐机器人 答案: B 试题分析:生物具有由小长大,生长发育,新陈代谢,繁殖后代,遗传、变异等基本特征,吉祥物海宝、中华龙鸟化石、音乐机器人都不具备生物的基本特征,不属于生物;大猫熊则能由小长大,生长发育,繁殖后代,也具有新陈代谢和遗传变异等现象,属于生物,选 C 考点:本题考查生物的基本特征知识,解答此题需要学生熟悉生物的基本特征,并能区分生物与非生物。 完好无损的新鲜水果常用保鲜袋包裹,此法可延长储存时间,其主要原因是 A防止水分散失 B抑制呼吸作用 C减少果皮损伤 D保持
16、适宜温度 答案: B 试题分析:新鲜水果用保鲜 袋包裹后氧气减少,水果细胞的呼吸作用减弱,分解的有机物减少,可延长储存时间,选 B 考点:本题考查呼吸作用的实质,解答此题需要学生懂得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的本质特点,并理论联系实际,能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在移栽树苗时,去掉一部分枝叶有利于幼苗的成活,这是为了降低了植物的 A光合作用 B吸收作用 C蒸腾作用 D呼吸作用 答案: C 试题分析:刚移栽的幼苗,根的吸水功能较弱,去掉一部分枝叶,降低植物的蒸腾作用,有利于幼苗的成活,选 C 考点:本题考查植物的蒸腾作用,解答此题需要学生认识植物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各项生命活动具有相互作用。 植
17、物生活需要水的原因是 水是植物体的重要组成成分 植物体内水分充足时,植物才能保持直立状态 植物体内水分充足时,叶片才能舒展,有利于光合作用 无机盐只有溶解在水中,才能被植物体吸收和运输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水对植物的作用: (1)水是植物体的组成成分之一,不同植物的含水量不同。水生植物含水量达 90,草本植物含水量为 70%一 80%。瓜果果肉的含水量达 90以上,树干的含水量约为 50。 (2)水能使植物保持一定的固有形态,使植物直立、叶片舒展等。 (3)植物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等生理活动都需要水的参与。 (4)植物所需的无机盐必须溶于水,才能被吸收和运输。 D正确 考点:
18、本题考查水对植物的作用等知识点,解答此题需要学生全面了解水对植物的作用。 人类生存和发展所需要的能量有赖于绿色植物的 A吸收作用 B呼吸作用 C光合作用 D蒸腾作用 答案: C 试题分析:绿色植物能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人类生存 和发展所需要的能量依赖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选 C 考点:本题考查光合作用的实质,解答此题需要学生理解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储存能量的本质特点。 植物体进行呼吸作用的部位是 A只在种子里 B在植物体的各个活细胞中 C只在根系中 D只在叶片内 答案: B 试题分析:植物体的各个活细胞正常的生命活动都需要呼吸作用释放的能量,
19、所以植物体的各个活细胞都要进行呼吸作用,选 B 考点:本题考查呼吸作用的场所,解答此题需要学生认识呼吸作用的意义、场所等。 人们在饲养金鱼时常,常要往鱼缸里放一些新鲜的水草,其主要目的是 A水草能进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供鱼生活 B水草可供鱼食用 C水草能净化水质 D水草能增加鱼缸的美观 答案: A 试题分析:鱼类呼吸需要氧气,鱼缸里放一些新鲜的水草,能进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供鱼生活,但鱼缸应放在有光的地方,选 A 考点:本题考查植物的光合作用知识,解答此题需要学生知道光合作用的过程和意义,认识不同生物之间的关系。 号称 “水果之后 ”的山竹,果肉含柠檬酸、纤维素和矿物质,具有降燥、清凉解热的作
20、用。山竹中的营养成分主要存在于果肉细胞的 A细胞质内 B细胞核中 C液泡中 D叶绿体内 答案: C 试题分析:植物细胞液泡内的液体是细胞液,含有糖类、无机盐、色素和蛋白质等物质,山竹中的营养成分主要存在于果肉细胞的液泡中,选 C 考点:本题考查细胞的结构知识,解答此题需要学生掌握细胞各部分的结构及功能,知道细胞液的特点。 下列生物不是单细胞生物的是 A酵母菌 B衣藻 C水绵 D草履虫 答案: C 试题分析:酵母菌是单细胞真菌;衣藻是单细胞藻类;水绵是一种多细胞淡水藻类植物;草履虫是单细胞动物,选 C 考点:本题考查单细胞生物和多细胞生物知识,解答此题需要学生熟悉常见的单细胞生物和多细胞生物。
21、杜鹃花与杜鹃鸟的结构层次相比,缺少的是 A细胞 B组织 C器官 D系统 答案: D 试题分析:杜鹃花是植物,结构层次是:细胞 组织 器官 植物体;杜鹃鸟是动物,结构层次是:细胞 组织 器官 系统 动物体,可见杜鹃花缺少的是系统,选 D 考点:本题考查动植物结构层次的异同,解答此题需要学生分别熟悉植物和动物的 结构层次。 下列除哪一项外,都属于我国面临的植被问题 A我国森林资源十分贫乏 B我国森林覆盖率低,仅为 16.55% C我国长期对森林资源的利用不够合理,森林生态系统呈现衰退趋势 D我国由于过度放牧,草场退化、沙化严重,是世界土地沙漠化比较严重的国家之一 答案: A 试题分析:一个地区内生
22、长的所有植物叫作该地区的植被。我国土地辽阔,从北向南有寒温带、温带、亚热带和热带,主要植被类型有草原、荒漠、热带雨林、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针叶林等,所以不能说我国森林资源十分贫乏,B、 C、 D才是我国面临的植被问题,选 A 考点:本题考查我国的植被情况,解答此题需要学生认识我国的植被情况,了解我国面临的植被问题,具有较强的辨析能力。 导管的功能是 A由上向下输导水分和无机盐 B由下向上输导水分和无机盐 C输导有机物 D输导各种体内营养物质 答案: B 试题分析:导管是植物体内一些上下相连的死细胞失去相邻的细胞壁和细胞膜后形成的上下贯通的管道,主要功能是由下向上输导水分和无机盐,选 B 考
23、点:本题考查导管的功能,解答此题需要学生了解导管的形成和作用。 下列各项属于结缔组织的是 A血液和骨组织 B口腔上皮和胃 C肺和血液 D肝和肌细胞 答案: A 试题分析:血液和骨组织都属于结缔组织, A符合题意;口腔上皮属于上皮组织,胃是器官, B不符合题意;血液属于结缔组织,但肺是器官, C不符合题意;肝是器官,肌细胞属于细胞层次, D不符合题意,选 A 考点:本题考查动物的组织知识,解答此题需要学生熟悉动物体和人体的四大组织以及四大组织的特点。 玉米种子和菜豆种子相同之处是 A营养物质贮存在子叶里 B都有胚乳 C都有胚和种皮 D营养物质贮藏在胚乳里 答案: C 试题分析:玉米属于单子 叶植
24、物,种子的结构包括种皮、胚和胚乳三部分;菜豆属于双子叶植物,种子的结构包括种皮和胚两部分,可见玉米种子和菜豆种子相同之处是都有胚和种皮,选 C 考点:本题考查单子叶植物种子和双子叶植物种子的相同之处,解答此题需要学生熟悉双子叶植物种子和单子叶植物种子的结构。 动物和植物都有的能量转换器是 A线粒体 B叶绿体和线粒体 C叶绿体 D细胞核 答案: A 试题分析:植物细胞中能量转换器有叶绿体和线粒体两个,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储存能量的结构,线粒体是进行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的结构;动物细胞中能量转换器只有线粒体一个,所以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中都有的能量转换器是线粒体,选 A 考点:
25、本题考查细胞能量转换器的知识,解答此题需要学生知道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中能量转换器的作用。 与动物细胞相比较,植物细胞特有的结构是 A细胞膜 B细胞质 C叶绿体 D细胞核 答案: C 试题分析:植物细胞具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和叶绿体等结构, 而动物细胞只具有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等结构,与动物细胞相比较,植物细胞特有的结构是细胞壁、叶绿体、液泡等结构,选 C 考点:本题考查植物细胞核动物细胞的异同点,解答此题需要学生熟悉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结构。 若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物像在视野右上方,要想把物像调到视野中央,应将玻片标本移向 A右上方 B左下方 C左上方 D右下方 答案: A 试
26、题分析:显微镜视野中物像的移动方向和标本的移动方向相反,要把视野右上方的物像移到视野中央,应将标本向右上方移动,选 A 考点:本题考查显微镜的使用知识,解答此题需要学生会使用显微镜观察物像,懂得物像的移动方向和标本移动方向的关系,具备想象和推理能力。 “一杯鲜豆浆,天天保健康。 ”豆浆营养丰富,味美可口,素有 “绿色牛乳 ”之称。豆浆中的养料主要储存在大豆种子的 A胚芽 B胚根 C子叶 D胚乳 答案: C 试题分析:大豆属于双子叶植物,种子的营养物质储存在子叶里,所以豆浆中的养料主要储存在大豆种子的子叶,选 C 考点:本题考查种子的结构,解答此题需要学生知道双子叶植物种子的结构特点。 填空题
27、细胞的生活是 、 和信息变化的统 一。 答案:物质;能量 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 构成的。 答案:细胞 生物学是研究 和 的科学。 答案:生命现象;生命活动规律 植物生长需要量最多的是含 、 和 的无机盐。 答案:氮;磷;钾 叶片是由 、 和 三部分组成的。 答案:表皮;叶肉;叶脉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可以分成四大类群: 、 、 和 植物。 答案:藻类;苔藓;蕨类;种子植物 染色体是由 和 组成的。 答案: DNA;蛋白质 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 ,利用 ,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贮存能量的 ,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答案:叶绿体;光能;有机物 综合题 根据动植物细胞结构图填空。( 6分) ( 1)
28、能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是( ) ( 2)能控制细胞遗传特性的是( ) ( 3)能够储存细胞液的结构是( ) ( 4)支持和保护植物细胞的是( ) ( 5)能量转换器是 和 。 答案: ( 1)【 2】细胞膜 ( 2)【 3】细胞核 ( 3)【 5】液泡 ( 4)【 1】细胞壁 ( 5)叶绿体;线粒体 试题分析: ( 1)细胞膜具有保护和控制物质进出的作用; ( 2)细胞核内有遗传物质,能控制细胞遗传特性; ( 3)液泡内的液体叫细胞液; ( 4)细胞壁具有保护和支持作用; ( 5)植物细胞内有叶绿体和线粒体两个能量转换器,动物细胞内只有线粒体一个能量转换器。 考点:本题考查动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29、,解答此题需要学生熟悉动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能比较两种细胞的异同。 观察草履虫结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5分) ( 1)草履虫靠( ) 的摆动在水中旋转前进; ( 2)草履虫靠( ) 进行呼吸,摄入氧,排出二氧化碳; ( 3)草履虫的活动具有逃避食盐,趋向肉汁的规律,这说明草履虫具有 的应激性。 ( 4)( ) 和( ) 把体内多余的水分和废物收集起来,排到体外。 答案: ( 1)【 6】纤毛 ( 2)【 7】表膜 ( 3)逃避有害刺激,趋向有利刺激 ( 4)【 1】收集管;【 2】伸缩泡 试题分析: ( 1)草履虫靠纤毛的摆动在水中旋转前进,进行运动; ( 2)草履虫靠表膜摄入氧,排出
30、二氧化碳,进行呼吸; ( 3)草履虫具有逃避有害刺激,趋向有利刺激的特性,称为应激性; ( 4)草履虫通过收集管收集体内多余的水分和废物,由伸缩泡通过表膜排出体外,进行排泄。 考点:本题考查草履虫知识,解答此题需要学生熟悉草履虫的结构,认识草履虫各部分结构的功能,懂得草履虫的呼吸、运动、排泄等生理知识,并具有识图能力。 下图为花的结构简图,请据图填空:( 9分) 写出花的各部分的名称。 , , , , , , , , 。 答案: 花药 , 花丝 , 雄蕊 , 柱头 , 花柱 , 子房 , 雌蕊 , 花瓣 , 花萼 。 试题分析:花药和花丝构成雄蕊;柱头、花柱和子房构成雌蕊;许多花瓣构成花冠;许
31、多萼片构成花萼。 考点:本题考查花的结构,解答此题需要学生熟记花的各部分结构。 下图为小麦根尖结构模式图,据图回答。( 4分) ( 1)在根尖结构中,具有保护作用的是 ; ( 2)细胞始终保持分裂能力的部位 ; ( 3)根细胞不断伸长的部位是 ; ( 4)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是 。 答案: ( 1)【 4】根冠 ( 2)【 3】分生区 ( 3)【 2】伸长区 ( 4)【 1】成熟区 试题分析: ( 1)根冠细胞体积较大,排列疏松,具有保护功能,属于保护组织; ( 2)分生区细胞体积较小,细胞核大,具有旺盛的分裂能力,属于分生组织; ( 3)伸长区细胞能迅速伸长,是根尖生长最快的部位; (
32、 4)成熟区细胞停止伸长,开始分化。表皮细胞的一部分向外突出形成根毛,加大了与土壤的接触面积,是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 考点:本题考查根尖的知识,解答此题需要学生熟悉根尖的结构,知道根尖各部分细胞具有的特点,认识根尖四个分区的排列顺序。 探究题 请根据下图的实验来探究草履虫对刺激的反应:( 8分) 取三块载玻片,在每块载玻片的两端各滴一滴草履虫培养液,然后把这两滴培养液连通起来。在三块载玻片相同一侧的培养液中分别放几粒食盐、一小块冰、一滴没有放盐的肉汁。观察草履虫的移动方向并对现象进行分析,得出结论。 现象: A中的草履虫游向 侧, B中的草履虫游向 侧, C中的草履虫游向 侧。 分析:
33、 A、 B中草履虫的运动方向说明食盐、冰块 是 的刺激物; C中草履虫的运动方向说明肉汁能给草履虫提供 的环境,肉汁是 的刺激物。 结论:草履虫能对外界不同的刺激产生不同的反应,能够趋向 刺激,逃避 刺激。 答案: ( 1)左;左;右; ( 2)有害;有利;有利; ( 3)有利;有害 试题分析: A、 B两图中因分别在右侧培养液中放了食盐和冰块,右侧培养液中的草履虫都会向左侧游动; C 图中在右侧放了肉汁,左侧培养液中的草履虫会向右侧游动。 通过 A、 B现象可知,食盐和冰块对于草履虫是有害刺激,肉汁是有利刺激。 草履虫能对外界不同的刺激产生不同的反应,能够趋向有利 刺激,逃避有害刺激。 考点
34、:本题考查草履虫的应激性,解答此题需要学生能通过不同实验过程,总结出草履虫的活动规律,具有归纳总结和分析判断能力,能通过简单的实验探究生物现象。 光对鼠妇分布的影响探究实验:( 8分) ( 1)提出问题: ? ( 2)作出假设: 。 ( 3)制定并实施计划:(铺有湿土的铁盒) (盖玻璃板) (盖纸板) 明亮 阴暗 将 10只鼠妇放入如上图的装置中,静置 2分钟( min)。 每分钟统计一次明亮和阴暗处的鼠妇数目,统计 10次,将结果记录入下表。 环境 2 min 3 min 4 min 5 min 6 min 7 min 8 min 9 min 10 min 11 min 平均值 明亮 5 2
35、 2 1 2 2 3 1 2 0 2 阴暗 5 8 8 9 8 8 7 9 8 10 8 ( 4)得出结论: 。 ( 5)注意: 实验后,如何处理鼠妇? 。 本实验中的变量是 ,给鼠妇提供了 和 两种环境。 为什么要用 10只鼠妇做实验?只用 1只鼠妇做实验行吗? 。 答案: ( 1)光对鼠妇的分布有影响吗? ( 2)光对鼠妇的分布有影响。 ( 4)光对鼠妇的分布有影响。 ( 5) 将鼠妇放回适合它们生存的自然环境中。 光照;明亮;阴暗; 不行;结果偶然性大,误差大 试题分析: ( 1)根据题意,要探究光对鼠妇分布的影响,可以提出问题:光对鼠妇的分布有影响吗? ( 2)可以假设 “光对鼠妇的分布有影响。 ”,也可假设 “光对鼠妇的分布没有影响。 ” ( 4)根据实验数据可得出结论:光对鼠妇的分布有影响。 ( 5)本着保护动物的思想,试验后应将鼠妇放回适合它们生存的自然环境中;该实验的变量是光照,通过盖玻璃板和盖纸板提供了明亮和阴暗两种环境;鼠妇的数量不能是 1只,会有偶然性,误差也会加大。 考点:本 题考查科学探究能力,解答此题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科学探究能力:能根据题意提出合理的问题,做出符合要求的假设,并能设计实验计划,设置对照实验,在实验的基础上归纳出实验结论,具备处理实验数据的能力,归纳、分析、判断的能力和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