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山东省日照市中考二模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eveningprove235 文档编号:309611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21.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2014山东省日照市中考二模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13-2014山东省日照市中考二模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13-2014山东省日照市中考二模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2013-2014山东省日照市中考二模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2013-2014山东省日照市中考二模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3-2014山东省日照市中考二模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以下家庭食品制作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 A萝卜风干 B凉水冻冰 C葡萄酿酒 D辣椒剁碎 答案: C 试题分析: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化学变化;酒精和葡萄是不同的物质,葡萄酿酒属于化学变化。 考点: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判别 a、 b、 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下图所示。取等质量 的 a、 b、 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蒸发等量水后恢复至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原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B恢复至 t2 时,析出溶质的质量 C恢复至 t2 时,三种溶液一定都是饱和溶液 D若继续降温至 t1 ,三种溶液一定都是饱

2、和溶液 答案: D 试题分析: A由 a、 b、 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知,在 t2 时的 a、 b、 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的大小是: a b=c,由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公式为可知,溶质的质量分数 a b=c故 A说法正确; B由于在 t2 时的 a、 b、 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的大小是: a b=c所以,分别蒸发等量水恢复至 t2 时,析出溶质的质量 a b=c故 B说法正确; C由题意可知,将饱和溶液恒温蒸发水,析出晶体,剩余的溶液仍为饱和溶液故 C说法正确; D由 a、 b、 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知, a、 b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在降温时析出晶体,得到的溶液仍是饱和溶液

3、;由于 c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降温时得到的是不饱和溶液,故 D说法不正确。 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晶体和结晶的概念与现象;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 将相同体积、相同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分别滴到等质量、颗粒大小相同的 种金属中,生成 H2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三种金属的 活动性顺序为B产生氢气的速率顺序为 C消耗稀盐酸的质量顺序为D相对原子质量大小顺序为 答案: A 试题分析: A由生成 H2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图可知,在三种金属与稀盐酸进行反应时,相同时间内放出氢气的从多到少的顺序为 Y X Z,可判断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4、为 Y X Z;故 A正确; B由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 Y X Z,可判断产生氢气的速率顺序应为 Y X Z,而非 X Y Z;故 B不正确; C由生成 H2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图可知,三种金属完全反应放出氢气的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X Y Z,则消耗稀盐酸的质量顺序为 X Y Z,而非 Z Y X;故 C不正确; D由生成 H2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图可知,三种等质量的金属完全反应放出氢气的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X Y Z,根据一定量金属完全反应产生氢气质量 = 金属的质量,要比较相对原子质量大小还需要已知三种金属的化合价,而题中没有给出相关金属的化合价,因此,无法比较三种金属相对原子质

5、量的大小;故 D不正确; 考点: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图中 A、 B、 C、 D是两圆相交的部分,分别表示指示剂与酸、碱溶液作用时所显示出的颜色,则 其中表示不正确的是( ) A紫色 B蓝色 C红色 D无色 答案: A 试题分析:酸溶液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故 A错误 考点:酸碱指示剂的在不同酸碱性的溶液中的变色情况 下列物质间的转化不能一步完成的是 ( ) A KNO3NaNO3 B MgMgO C Na2CO3NaOH D H2OH2 答案: A 试题分析: A硝酸钾和其他酸碱盐都不能生成沉淀,不与其他物质反应,故不能一步完成; B镁在氧气中燃烧能生成氧化镁;

6、C碳酸钠与熟石灰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 D水在通电条件下可生成氢 气和氧气。 考点:物质间的相互转化 下列各组离子在水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A Na+、 H+、 HC03- B Na+、 Ca2+、 CO32- C K+、 N03-、 H+ D H+、 CI-、 OH - 答案: C 试题分析: A H+与 HC03-能结合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不共存; B Ca2+与 CO32- 结合生成碳酸钙沉淀; C K+、 N03-、 H+相互间不能结合成沉淀、气体和水;D H+与 OH 结合生成水。 考点:离子共存 类推是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现有以下类推结果,其中错误的是( ) 碱的水溶液通常

7、呈碱性,所以碱性溶液一定是碱的溶液 氧化物都含有氧元素,所以含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 酸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生成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A只有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 碱性溶液不一定是碱溶液例如,碳酸钠的水溶液显碱性,它是盐; 氧化物是含有两种元素且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两种元素,例如碳酸中含有氧元素,但它不是氧化物; 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例如,石灰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盐)和水,但不是中和反应;所以类推结果错误的为 考点:碱的化学性质;中和反应及其应用;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 除去下列物质中所含的少量杂质,所选试剂及用量均

8、正确的是( ) 选项 物质 所含杂质 所选试剂及用量 A 碳酸钠 氯化钾 适量的水 B 盐酸 硫酸 适量氯化钡溶液 C 氧化钙 碳酸钙 过量稀盐酸 D 氯化钾溶液 稀盐酸 过量的碳酸钠溶液 答案: B 试题分析: A碳酸钠、氯化钾均易溶于水,用水不能将杂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试剂法错误; B硫酸能与适量的氯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盐酸,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选试剂及用量均正确; C氧化钙和碳酸钙均能与稀盐酸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试剂错误;D稀盐酸能与过量的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

9、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氯化钠、碳酸钠,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试剂错误 考点:物质除杂或净化的探究;酸的化学性质;盐的化学性质 某无色混合气体可能由 CH4、 H2、 CO、 CO2和 HCl中的某几种气体组成。将此混合气体通过过量的澄清石灰水,未见变浑浊,但混合气体的总体积减小,把剩余气体导出后,在 O2中能够点燃,燃烧产物不能使白色 CuSO4粉末变蓝色。则原混合气体的成份是( ) A HCl和 CO B HCl、 H2和 CO2 C CH4和 H2 D CO和 CO2 答案: A 试题分析:通过过量的澄清石灰水,未见变浑浊,一定不含二氧化碳气体,但混合气体的总体积减小,说明有气

10、体被吸收,只能是 HCl 气体,说明含有 HCl;在 O2中能够点燃,燃烧产物不能使 CuSO4粉末变色说明没有甲烷和氢气,故原混合气体中含有 HCl和 CO,没有甲烷、氢气和二氧化碳气体 故选 A 考点: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 有甲、乙、丙三种金属,如果将甲、乙、丙分别投入到 CuSO4溶液中,一段时间后,甲、丙表面出现红色物质,乙没有明显现象;再将大小相同的甲、丙分别放到相同的盐酸中,甲、丙均产生气泡,但甲产生气泡的速度明显快于丙,则甲、乙、丙三种金属的活序是 ( ) A甲 丙 乙 B丙 乙 甲 C甲 乙 丙 D丙 甲 乙 答案: A 试题分析: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氢前的金属能置换出酸中

11、的氢,位置越靠前,反应的越剧烈,位置在前的金属能把位于其后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据此分析金属的活动性;由题意可知,将甲、乙、丙分别投入到 CuSO4溶液中,一段时间后,甲、丙表面出现红色物质, 乙没有明显现象,说明甲、丙在铜前,乙在铜后;再将大小相同的甲、丙分别放到相同的盐酸中,甲、丙均产生气泡,但甲产生气泡的速度明显快于丙,说明了甲在丙的前面由以上分析可知,甲、乙、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甲丙乙所以, A正确, B、C、 D错误 考点: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6分 )用化学用语填空: (1)镁 (2) 2个氮气分子 (3)5个硫酸根离子 (4)甲烷 (5)+6价的硫元素 (6)氢氧化铁

12、 。 答案: Mg 2N2 5SO42- CH4 Fe( OH) 3 试题分析:明确化学式周围各数字的意义,正 确书写即可 考点:化学式周围数字的意义 向如图装置的试管中加入某种物质后, U 形管右边支管的红墨水液面降低,左边支管的红墨水液面上升,则加入的物质是( ) A氢氧化钠 B生石灰 C浓硫酸 D硝酸铵 答案: D 试题分析:由题意分析可得,广口瓶中压强减少,故应选 D,硝酸铵溶于水,温度降低,使瓶内压强减少;其他三项溶于水都放热,使压强增大 考点:物质溶解时的热量变化 我市盛产茶叶, “雪青 ”“清润茗芽 ”等绿茶享誉省内外。绿茶中的单宁酸具有抑制血压上升、清热解毒、抗癌等功效,其化学

13、式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单宁酸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B一个单宁酸分子由 76个碳原子、 52个氢原子和 46个氧原子构成 C单宁酸分子中碳、氢、氧原子个数比为 382623 D一个单宁酸分子中含 26个氢分子 答案: D 试题分析:由化学式可知, A正确; B正确; C正确; D一个单宁酸分子中含有 52个氢原子 考点:化学式的意义 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答案: C 试题分析: A胶头滴管伸入试管中,选项错误; B应把浓硫酸沿着杯壁慢慢倒入水中,选项错误; C符合操作要求,选 项正确; D应用灯帽盖灭,否则容易引起灯内酒精燃烧,引发火灾。 考点: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稀释

14、浓硫酸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木炭燃烧后生成黑色固体 B氢气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C红磷在空气中不能燃烧 D硫燃烧时生成无色无味的气体 答案: B 试题分析:硫在氧气中燃烧时生成的二氧化硫有刺激性气味,故选 D 考点: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 现行空气质量日报中,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中,不包括的项目是( ) A SO2 B CO2 C NO2 D可吸入颗粒 答案: B 试题分析:二氧化碳对环境有影响,但不属于空气污染物,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 考点:空气质量报告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溶液一定是均一、无色、稳定的 B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C溶液的溶质一定是固体 D溶液一定

15、是混合物 答案: D 试题分析:溶液不一定是无色的,均一稳定的液体可能是纯净物如水,汽水中的溶质有二氧化碳,溶液中含有溶质和溶剂,一定为混合物,故 D正确 考点:溶液概念的理解 对生活中下列现象的解释错误的是 ( ) 现 象 解 释 A 湿衣服在夏天比在冬天干得快 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率加快B 6000L氧气在加压下可装入容积为 40L的钢瓶中 气体分子间间隔大,易于压缩 C 在无外力下,花粉会在平静的水面上移动 分子在不断运动 D 自行车轮胎在阳光下暴晒而炸裂 分子受热,体积变大 答案: D 试题分析:物理变化中分子的大小和体积不变,只是分子间隔改变,故 D选项错误 考点:用分子的知识解释现

16、象 我国南海海底蕴藏着丰富的锰结核 含有锰、铁、铜等金属的矿物。已知锰原子的核内质子数为 25,相对原子质量为 55,则锰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 ) A 25 B 30 C 55 D 80 答案: A 试题分析:原子中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 =25 考点:微粒中质子数电子数的确定 核电站中可用硼酸 (H3BO3)吸收中子,阻断核辐射。则硼酸中硼元素的化合价是 ( ) A +1 B +2 C +3 D +4 答案: C 试题分析:设硼元素的化合价为 x,依据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列式即可。 考点:化合价原则 根据下图提供的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钠原子最外层有 11个电子 B钠的

17、相对原子质量是 22 99g C钠属于非金属元素 D钠的原子序数为 11 答案: D 试题分析:钠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11,其最外层电子数为 1,故 A错误;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为 1,故 B错误;钠有金字旁,是金属元素,故 C错误;D钠原子的原子序数为 11 考点:元素周期表;核外电子排布 下列结构示意图表示的粒子中,属于离子( ) 答案: C 试题分析:离子中,质子数与电子数不相等 考点:微粒种类的确定 下列图中, “ ”和 “”分别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则其中表示化合物的是( ) 答案: C 试题分析: A含有不同种物质,是混合物; B只含一种物质,是纯净物,但只含一种元素,是单质; C只含

18、 一种物质,是纯净物,含有不同种元素,是化合物; D含有不同种物质,是混合物。 考点:微粒模型图;物质的分类 填空题 ( 8分)下面是几种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 ( 1)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应选用 (填字母标号)做气体发生装置;如果用 E装置收集氧气,那么检验氧气是否集满的方法是 。 ( 2)上述装置中的 A和 C组合后,可以用来制取并收集的气体是 (任写一种),写出实验室制取该气体的化学方程式: 。 ( 3)如果用 F装置干燥氧气,则 F装置中应装入 ,氧气应从 (填 “a”或 “b”)进入F中。 答案:( 1) B 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到集气瓶口,若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则证明

19、收集满了;( 2)氧气 2H2O2MnO22H2O+O2 ( 3)浓 H2SO4 a 试题分析:( 1)高锰酸钾制氧气为固体加热制取气体的反应,故发生装置应选择 B,氧气验满方法为将带火星的小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如果小木条复燃,说明氧气已收集满;( 2) A图用于固体与液体不加热制取气体的反应, C为排水法收集气体的装置,初中阶段接触到的固体与液体不加热制取的气体不易溶于水的反应有:双氧水制氧气,活泼金属与稀酸反应制氢气;( 3)氧气为中性气体,可用浓硫 酸干燥,氧气密度比空气密度大,用 F 装置收集应该从 a 端进入 考点:常用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与选取方法;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气体

20、的干燥(除水) ( 6分)下表是 Ca(OH)2和 NaOH的溶解度数据。请回答下列问题: 温 度 / 0 20 40 60 80 100 溶解度 /g Ca(OH)2 0 19 0 17 0 14 0 12 0 09 0 08 NaOH 31 91 111 129 313 336 ( 1)依据上表数据,绘制 Ca(OH)2和 NaOH的溶解度曲线,下图中能表示NaOH溶解度曲线的是 (填 A或 B)。 要想把一瓶接近饱和的 Ca(OH)2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具体措施有: 加入氢氧化钙 升高温度 降低温度 加入水 蒸发水 后再恢复到原温度 加入生石灰。其中措施正确的是 。 A B C D ( 3

21、) 20 时, 191g饱和 NaOH溶液 ,蒸发 10g水后,再降温到 20 ,可析出NaOH晶体的质量为 。 ( 4)现有 20 时 Ca(OH)2的饱和溶液 (甲溶液 ),向其中加入一定量 CaO 后得到的溶液 (乙溶液 ),此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乙 甲 (填 “ ”、 “ ”或 “ ”)。 ( 5)现有 60 时含 Ca(OH)2和 NaOH两种溶质的饱和溶液,若要得到较纯净的 NaOH晶体,应采取的物理方法是 。 ( 6) 20 时,欲测定 NaOH溶液的 pH,若先将 pH试纸用蒸馏水润湿,再进行测定,则所测溶液的 pH (填 “偏大 ”、 “偏小 ”或 “不受影响 ”)。 答案

22、:( 1) A ( 2) C ( 3) 19 1g ( 4) (5)降低温度 ( 6)偏小 试题分析:( 1)由图表可知, NaOH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能表示 NaOH溶解度曲线的是 A;( 2) Ca( OH) 2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 而减小,所以要使其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采取增加溶质、蒸发溶剂、升温的方法,生石灰溶于水和水反应且放热使溶液温度升高,其溶解度减小,也可使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故选 D;( 3) 20 时 NaOH的溶解度是 91g,则 10g水最多溶解 9 1g,所以 191g 饱和 NaOH溶液,蒸发 10g水后,再降温到 20 ,可析出 NaOH晶体 9

23、 1g;( 4) CaO 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放出热量,而 Ca( OH) 2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式100%,即溶解度越大质量分数也就越大,所以加入一定量 CaO后得到的溶液(乙溶液)的溶解度小于甲溶液,此时溶液的质量分数关系是乙甲; ( 5) Ca( OH) 2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NaOH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要从 60 时含 Ca( OH) 2和 NaOH两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中得到较纯净的 NaOH晶体,应采取降温结晶,然后过滤的物理方法。 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结晶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晶体

24、和结晶的概念与现象;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 ( 5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汽车已走进千家万户。制造汽车要用到含铜、铁、铝等成分的多种金属材料。 ( 1)在汽车电路中,经常用铜作导线,这是利用了铜的 性。 ( 2)车体多用钢材制造。其表面喷漆不仅美观,而且可有效防止与 接触而生锈。 ( 3)工业上用 CO还原赤铁矿冶炼金属铁的化学方程式为 。 ( 4)在实验室中探究铝、铜的金属活动性顺序,除铝、铜外,还需要用到的试剂是 (填一种 ) 答案:( 1)导电 ( 2)氧气和水 ( 3) Fe2O3+3CO=高温 =2Fe+3CO2( 4)盐酸 试题分析:( 1)金属的共性:铜制导

25、线 是利用其导电性;( 2)钢和生铁都是铁的合金,与空气中的氧气和水同时接触会生锈;( 3)工业上用 CO高温还原赤铁矿(主要成分是氧化铁)生成铁和二氧化碳,不标气体符号。 ( 4)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铝在氢前、铜前,故除用铝、铜外,还需要用到的试剂是盐酸或者硫酸铜溶液 (填一种 ) 考点:金属的共性;金属活动性顺序表;钢铁的生锈和防锈;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5分 )按下列流程进行实验,制取蒸馏水。请回答下列问题: ( 1)取水后加入明矾的作用是 。 ( 2)过滤操作时,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 A玻璃棒要靠在三层滤纸的一边 B漏斗下端的管口要紧靠烧杯的内壁 C滤纸的边缘要低于漏斗口 D液面不要低于

26、滤纸边缘 ( 3)向滤液中加入活性炭,利用其 性,除去水样中的色素和异味。 消毒剂高铁酸钠( Na2FeO4)集氧化、吸附、凝聚、杀 菌等功能于一体,目前被广泛应用于自来水净化。高铁酸钠 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 。 在制取蒸馏水的过程中,在水中要放碎瓷片,其作用是 。 答案:( 1)吸附悬浮性物质使之沉淀 ( 2) D ( 3)吸附 ( 4) +6 (5)防止暴沸 试题分析:( 1)取水后加入明矾的作用是利用明矾溶于水后生成的胶状物对杂质的吸附,使杂质沉降来达到净水的目的;( 2)过滤时,如果液面高于滤纸边缘时,会造成液体从滤纸和漏斗之间通过,从而导致过滤失败;( 3)利用活性炭的吸附作用可以除去

27、水样中的色素和异味;( 4)在高铁酸钠中,钠元素的化合价是 +1 价,氧元素的化合价是 -2 价,可以求出铁元素的化合价为 +6 价;( 5)在制取蒸馏水的过程中,在水中要放碎瓷片,其作用是防止加热时出现暴沸。 考点:水的净化;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蒸发与蒸馏操作;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及用途;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 算 计算题 为了探究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备二氧化碳后的废液中的溶质成分,将废液过滤,取滤液 20克于烧杯中,在不断振荡的条件下,向其中滴加质量分数为10.6的碳酸钠溶液直至过量,有关的变化如图所示:根据题中有关信息和图像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原废液中的溶质成分有 用化学式回答)。 (2)

28、A点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是多少克? (通过计算回答 ) 答案: HCl和 CaCl2 1.2g 试题分析: (1)石灰石与盐酸反应后的废液中一定含有溶质氯化钙,加入碳酸钠开始没有沉淀生成,说明废液中含有多余的盐酸,故含有的溶质有氯化钙 和氯化氢; (2)根据图象:开始时盐酸消耗的碳酸钠溶液的质量是 5g,氯化钙消耗的碳酸钠溶液的质量是 15g,然后据溶质的质量 =溶液的质量 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出相应的碳酸钠溶液中碳酸钠的质量,结合方程式计算出生成的氯化钠的质量,二氧化碳的质量、碳酸钙的质量,据溶质的质量分数解答即可。 A点处废液中的溶质恰好完全反应,盐酸消耗的碳酸钠溶液的质量是 5g,碳酸钠溶液

29、含有碳酸钠的质量是 5g10.6%=0.53g; 设碳酸钠溶液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的质量为 x,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 y Na2CO3+2HCl=2NaCl+H2O+CO2 106 117 44 0.53g x y x=0.585g y=0.22g 氯化钙消耗的碳酸钠溶液的质量是 15g,碳酸钠溶液含有碳酸钠的质量是15g10.6%=1.59g; 设碳酸钠溶液与氯化钙反应生成氯化钠的质量为 a,生成碳酸钙的质量为 b Na2CO3+CaCl2=CaCO3+2NaCl, 106 100 117 1.59g a b a=1.5g b=1.755g A点处溶液的质量是: 20g+20g-0.22g-

30、1.5g=38.28g 所得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为 100%6.1% 考点:解读图像与化学反应的关系;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探究题 ( 9分)某实验小组的同学用氢氧化钙溶液和盐酸进行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时,向烧杯中的氢氧化钙溶液加入稀盐酸一会后,发现忘记了滴加指示剂。因此,他们停止滴加稀盐酸,并对烧杯内溶液中的溶质成分进行探究。 、写出该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探究烧杯内溶液中溶质的成分。 【提出问题】该烧杯内溶液中的溶质是什么? 【猜 想】猜想一:可能是 CaCl2和 Ca(OH)2;猜想二:可能只有 CaCl2;猜想三: 。 【查阅资料】氯化钙溶液呈中性。 【进行 实验】 实验步骤:取少

31、量烧杯内溶液于试管中,滴入几滴酚酞溶液,振荡 实验现象: 结论:猜想一不正确 实验步骤:实验步骤取少量烧杯内溶液于另一支试管中,逐滴加入碳酸钠溶液至过量 实验现象: 结论:猜想二不正确,猜想三正确 【反思与拓展】( 1)在分析化学反应后所得物质成分时,除考虑生成物外还需考虑 。 ( 2)根据所学化学知识,验证烧杯内溶液中的溶质含有 HCl,除以上方案外,下列哪些物质单独使用也能完成该实验? (填序号) A pH试纸 B铜 C紫色石蕊溶液 D硝酸银溶液 ( 3)烧杯中的溶液未经处理直接倒入下水道,可能造成的危害是 (写一条)。要处理烧杯内溶液,使其溶质只含有 CaCl2,应向烧杯中加入过量的 。

32、 答案: Ca( OH) 2+2HCl=CaCl2+2H2O CaCl2和 HCl 不变色 有气泡产生 反应物是否过量 ac 腐蚀下水道 Ca( OH) 2 试题分析: 、氢氧化钙和盐酸常温下反应生成了氯化钙和水; 、【猜想】反应可能是恰好反应,只有氯化钙(猜想二)、也可能是一种物质完全反应,另一种物质有剩余,若氢氧化钙过量,则含有氢氧化钙和氯化钙(猜想一);若盐酸过量,则含有盐酸和氯 化钙(猜想三);【进行实验】因为酚酞遇碱会变红色,而结论是猜想一不正确,即不含有氢氧化钙,故观察到的现象是溶液无明显变化(或溶液不变红色);根据结论猜想二不正确,猜想三正确,即含有盐酸和氯化钙,其中的氯化钙溶液

33、可以和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沉淀,稀盐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因为碳酸钙在盐酸存在的情况下不能以沉淀的形式析出,故碳酸钠先和盐酸反应产生气泡,再和氯化钙反应产生沉淀;【反思与拓展】( 1)因为反应可能是完全反应,也可能是其中的一种反应物过量,因此在分析化学反应后所得物质成分时,除考虑生成物外还需考虑 反应物的用量;( 2)因为烧杯内溶液中的溶质含有 HCl显酸性,故用 pH试纸测定pH应该小于 7,能够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成红色,但不能和排在氢后面的铜反应,虽然能够和硝酸银反应产生沉淀,但由于其中的氯化钙也能够和硝酸银产生相同的现象,不能选择,故选择 ac;( 3)烧杯中的溶液未经处理显酸性

34、,直接倒入下水道,可能造成的危害是腐蚀下水道;应加入氢氧化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 考点:中和反应及其应用;酸的化学性质;盐的化学性质;书写化学方程式 推断题 ( 7分)有一包白色粉末,可能含有 Ba(OH)2、 KNO3、 FeCl3、 Na2CO3、Na2SO4中的一种或几种。为了确定其成分,进行如下实验: 取一定量的白色粉末加入足量的水,振荡,静置,得白色沉淀,上层清液为无色。 过滤,在白色沉淀中加入足量稀盐酸,白色沉淀全部溶解,且有气泡产生。 ( 1)据此推断,该白色粉末中一定含有 ;可能含有 ;一定不含有 。 ( 2)写出步骤 中发生反应的的化学方程式: 。 答案:( 1) Na2C

35、O3和 Ba( OH) 2 NaSO4和 FeCl3 KNO3 BaCO3+2HCl=BaCl2+H2O+CO2 试题分析:由 取一定量的白色粉末加入足量的水,振荡,静置,得白色沉淀,上层清液为无色可知固体中不可能含有氯化铁(氯化铁的溶液为黄色,与其它物质间反应生成的沉淀也是有色的沉淀),能生成白色沉淀则固体中一定含有氢氧化钡(氢氧化钡能与碳酸钠或硫酸钠反应生成白色沉淀); 由 过滤,在白色沉淀中加入足量稀盐酸,白色沉淀全部溶解,且有气泡产生则该沉淀是碳酸盐的沉淀,所以该固体中一定含有碳酸钠,一定不含硫酸钠; ( 1)由分析知该白色粉末中一定含有氢氧化钡、碳酸钠,可能含有硝酸钾,一定不含硫酸钠和氯化铁; ( 2)步骤 中的反应是碳酸钡和稀盐酸的反应,方程式为:BaCO3+2HClBaCl2+CO2+H2O 考点:物质的鉴别、推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