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年天津宝坻区何仉中学分校七年级上期期末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bonesoil321 文档编号:309644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60.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2014年天津宝坻区何仉中学分校七年级上期期末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13-2014年天津宝坻区何仉中学分校七年级上期期末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13-2014年天津宝坻区何仉中学分校七年级上期期末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013-2014年天津宝坻区何仉中学分校七年级上期期末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013-2014年天津宝坻区何仉中学分校七年级上期期末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3-2014年天津宝坻区何仉中学分校七年级上期期末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我国是目前世界上发现原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目前我国境内已知最早人类发现于( ) A云南省 B浙江省 C北京市 D陕西省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我国境内的远古居民相关内容,解题时抓住 “目前我国境内已知最早人类 ”,联系已学知识可知在云南省元谋县我国科学家发现了两颗门齿化石和一些粗糙石器,距今约一百七十万年,是我国境内已知最早的人类,由此分析可知 A符合题意,故选 A。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元谋人 某美术兴趣小组想考察秦朝的雕塑艺术,你可建议他们去( ) A河南洛阳

2、 B山西大同 C甘肃敦煌 D陕西西安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秦始皇兵马俑的相关史实,解题时注意题干中 “秦朝的雕塑艺术 ”等关键信息,联系已学知识可知秦始皇兵马俑是古代墓葬雕塑的一个类别,即制成兵马(战车、战马、士兵)形状的殉葬品。位于今西安市临潼区,是秦始皇陵的一部分陪葬坑,是世界考古史上最伟大的发现之一,被誉为 “世界第八大奇迹 ”。故选 D。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秦王扫六合 秦始皇兵马俑 如果在一部反映秦朝的电视剧中,有这样两个镜头: 皇帝餐桌上的果盘里摆有石榴、葡萄等水果; 皇帝在批阅竹木简奏折。 从史实来看( ) A 都正确 B 都错误 C 正确 错误 D 错误

3、正确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秦朝的相关史实,依据已学知识可知石榴、葡萄等水果是张骞通西域后、才把西域的天马、葡萄、石榴、苜蓿等植物传入中原,因此 的表述在时间上不合题意;用竹简来书写在战国时期已经出现,因此秦朝皇帝批阅竹木简奏折符合史实, 正确。故 选 D。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秦王扫六合 秦朝的书写材料 新疆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新疆隶属于我国中央政府的管辖开始于( ) A丝绸之路的开通 B西域都护的设立 C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D秦统一六国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西汉时期的民族关系,回顾已学知识可知公元前 60年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标志着中央政府对西域

4、地区的正式管辖,这是今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统辖的开始,由此分析可知 B符合题意,故选 B。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张骞通西域 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与独创性的象征。秦长城的范围是( ) A西起陇西,东到大海 B西起长安,东到辽东 C西起临洮,东到辽东 D西起嘉峪关,东到山海关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秦朝长城的准确认识,联系已学知识可知是秦始皇为了防御匈奴进攻,征发大批人力和增补燕、赵、秦三国北边的旧长城,将其连为一体形成的,西起临洮,东到辽东,秦长城全长一万余里,被称为万里长城,由此分析可知 C符合题意,故选 C。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秦

5、王扫六合 秦长城 与右图所示历史现象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 A赤壁之战 B八王之乱 C围魏救赵 D文景之治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赤壁之战的历史影响,图片中有 “魏蜀吴 ”,体现了三国鼎立的局面,联系已学知识可知三国形成时期,孙权、刘备联军于建安十三年( 208年)在长江赤壁一带大破曹操大军,奠定三国鼎立基础的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役,据此分析可知 A符合题意,故选 A。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三国鼎立 赤壁之战 淝水之战是一次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其交战的双方是( ) A前秦与东晋 B前秦与西晋 C北齐与东晋 D北周与西晋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淝水之

6、战的准确认识,联系已学知识可知淝水之战,发生于公元 383年,是东晋时期北方的统一政权前秦向南方东晋发起的侵略吞并的一系列战役中的决定性战役,前秦出兵伐晋,于淝水交战,最终东晋仅以八万军力大胜八十余万前秦军,故选 A。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三国鼎立 淝水之战 少林寺是一座闻名于世的寺庙。佛教传入我国是在( ) A西汉初年 B西汉末年 C东汉初年 D东汉末年 答案: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佛教传入中国的相关史实,回顾已学知识可知西汉末年,西域佛教国大月氏派来使臣,这是佛教思想传入我国最早的记载。后来,公元年,东汉也派使臣去大月氏,邀请天竺和尚,用白马驮载佛经及释迦牟尼像,到达洛阳。东汉朝

7、廷专修白马寺迎候,佛教这才正式传入中国,据此西汉末年佛教开始传入中国,故选 B。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昌盛的秦汉文化(二) 佛教的传入 祖国大陆很早就与台湾有密切联系了。卫温率船队到达夷洲是在( ) A公元前二世纪三十年代 B公元前三世纪三十年代 C公元二世纪二十年代 D公元三世纪三十年代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古代台湾与祖国的关系,回顾已学知识可知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西汉时属会稽部,称夷洲。 230 年,孙权派遣将军卫温、诸葛直率领一万士兵,乘大船前往夷洲。这是大陆和台湾交流的最早记载。此后,台湾和大陆的联系日益密切,因此 230年,即公元前三世纪三十年代,故选

8、B。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三国鼎立时期的对外关系 小轩同学想了解我国古代江河流经地区的山川城镇,地形物产、风土人情、历史古迹等情况。你可建议他阅读( ) A水经注 B天工开物 C离骚 D兰亭序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水经注的准确认识,联系已学知识可知水经注是北魏杰出的地理学家郦道元写的,它以注入水道系统为纲,详细介绍了江河流经地区的山川城镇,地形物产,风土人情,历史古迹等, A符合题意;明朝科学家宋应星所著天工开物是中国古代一部综合性的科学技术著作,书中强调人类要和自然相协调、人力要与自然力相配合, B不合题意; C是战国时期爱国诗人屈原创作的,

9、D是书法艺术,王羲之所著,故选 A。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一) 郦道元水经注、贾思勰 下列历史人物与其发明创造搭配错误的一项是( ) A杜诗 水排 B张衡 地动仪 C诸葛亮 耧车 D华佗 麻沸散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我国古代科学技术发明的准确认识,联系已学知识可知东汉的杜诗发明了用于鼓风冶铁的水排;地动仪是汉代科学家张衡的又一传世杰作,是世界上的第一架地动仪;西汉赵过发明了耧车,而不是诸葛亮;麻沸散是华佗创制的用于外科手术的麻醉药,是世界最早的麻醉剂,比西方早 1600多年。故选 C。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昌盛的秦汉文化 华佗 天下

10、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实现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短暂统一的朝代是( ) A北魏 B东晋 C西晋 D前秦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三国两晋南北朝相关史实的准确记忆,回顾已学知识可知魏文帝曹丕死后,大臣司马懿逐渐控制了魏国大权。 266年,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炎废魏称帝,建立了晋朝,定都洛阳,史称西晋,司马炎即晋武帝, 280年,西晋军队灭到吴国,结束了分裂局面,故选 C。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三国鼎立 西晋的建立 以下 列举的历史上对重用人才的事例符合史实的有( ) 商汤任用伊尹做大臣,治理国家 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进行改革,壮大实力 秦孝公支持商鞅变法,发展国力 秦王苻坚重

11、用汉人王猛为相,励精图治,使国家迅速发展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我国古代历史上在重用人才方面的相关史实,联系已学知识可知商汤任用伊尹做大臣,伊尹辅佐商汤王建立商朝,被后人尊之为中国历史上的贤相;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进行改革,辅佐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第一霸主;秦孝公支持商鞅变法,壮大了国 力,统一六国;秦王苻坚重用汉人王猛为相,王猛在前秦官至丞相、大将军,辅佐苻坚扫平群雄,统一北方,被称作 “功盖诸葛第一人 ”。由此可知 符合题意,故选 A。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统一国家的建立 商鞅变法 人们总把 “秦皇汉武 ”并称,他们二人在以下哪个问题上采取了相反的措施(

12、) A中央集权 B经济发展 C外族入侵 D儒家学说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秦汉时期对待儒家学说的不同措施,联系已学知识可知秦朝秦始皇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制度,实施了 “焚书坑儒 ”,使儒家思想遭到沉重打击,而到了汉武帝时期,接受了董仲舒的建议,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使儒家思想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故选 D。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中华文化的勃兴 儒家思想 当你遇到某同学说谎、不诚实的时候,你可以用下列哪个故事来帮助他( ) A退避三舍 B纸上谈兵 C卧薪尝胆 D朝秦暮楚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春秋争霸的相关史实,材料中主要阐述了人们要诚实守信,联系已学知识

13、可知晋文公曾受过楚王帮助,许诺若有一日两军交战必当退避三舍。公元前 633年,楚国和晋国的军队在作战时相遇。晋文公为了实现他许下的诺言,果真下令军队后退三舍,信守诺言。故选 A。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春秋战国的纷争 晋楚争霸 2007年, “王立群读史记 ”在央视百家讲坛栏目播出,吸引了不少历史爱好者观看。下列有关史记表述错误的是( ) A作者司马光生活在汉武帝时代 B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C记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 D肯定了陈胜吴广反抗暴秦的革命首创精神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史记内容的准确识记,联系已学可知史记是由司马迁撰写的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二十四

14、史的第一部,记载了中国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太初四年长达 3000年左右的历史,书中肯定了陈胜吴广反抗暴秦的革命首创精神,据此分析可知 BCD均符合史实,而 A的表述有误,不合史实,故选 A。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昌盛的秦汉文化(二) 司马迁史记 下列有关 “北京人 ”的叙述,正确的是( ) 手脚已经 分工 已经使用人工取火 开始使用磨制石器工具 过着群居生活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北京人的准确识记,回顾已学知识可知远古人类应该是北京人,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北京人是生活在距今约七十万年至二十万年,还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但手脚分工明显,而且北京人已经会使用天

15、然火,还会保存火种,过着群居的生活, 符合题意,而 均是山顶洞人的特征,故选 B。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北京人 小轩决定假期中和家人一起去拜祭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他们应去( ) A黄帝陵 B大禹陵 C秦始皇陵 D中山陵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皇帝相关内容的准确记忆。依据已学知识可知黄帝是我国原始社会末期一位伟大的部落首领,是开创中华民族文明的祖先。他用玉作兵器,造舟车弓矢。他的妻子能养蚕,其史官仓颉创造了文字,其臣大挠创造了干支历法,其乐官伶伦制作了乐器。其卓著的功绩,深受历代人民所敬仰,被尊为 “元祖 ”、 “始祖 ”、 “初祖 ”,据此分析可知 A符合

16、题意,故选 A。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华夏之祖 皇 帝 民以食为天。由我国先民最先种植的粮食作物是( ) A粟、小麦 B水稻、玉米 C水稻、粟 D水稻、小麦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我国古代原始居民的生活状况,联系已学知识可知河姆渡原始居民种植水稻,是世界上管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距今约五六千年半坡原始居民能,他们的粮食作物主要是粟,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据此分析可知 C符合题意。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原始的农耕生活 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 “禅让 ”是我国原始社会民主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这种办法实行顺序是( ) A舜 禹 尧 B禹 尧 舜 C尧 禹 舜

17、 D尧 舜 禹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禅让制的相关内容。回顾已学知识可知禅让制是指在位君主生前便将统治权让给他人,是中国原始社会部落联盟民主推选首领的制度,传说在尧舜禹时期,尧年老时,征求各部落首领的意见,推荐舜做他的继承人,舜年老后,采取同样的办法把位置让给治水有功的禹,这种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历史上称之为 “禅让 ”,即禅让制。故选 D。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夏商西周的兴亡 禅让制 将夏桀、商纣和周厉王三人归为一类的标准是( ) A他们都建立了一个新的王朝 B他们都以残暴统治著称 C他们都重用人才,改革内政 D他们都轻徭薄赋,爱民如子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

18、夏桀、商纣和周厉王三人的相关史实,旨在考查学会的比较分析归纳的能力。联系已学知识可知将夏桀、商纣和周厉王三人归为一类的标准是三人在夏商周时期都以残暴统治而著称,据此分析可知 B符合题意,故选 B。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夏商西周的灭亡 夏桀、商纣和周厉王 武王伐纣是一场正义的战争。周武王率兵打败商朝军队是在( ) A阪泉 B逐鹿 C牧野 D巨鹿 答案: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武王伐纣相关史实的准确认识,联系已学知识可知公元前 1046年,周武王联合 800多个部落在牧野击败了商朝军队,纣王自焚,商朝灭亡,因此 C符合题意;而阪泉之战的双方是炎帝、黄帝,涿鹿之战的双方是炎、黄部落和蚩

19、尤部落,巨鹿之战的双方是项羽军队和秦朝军队,排除 ABD。故选 C。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夏商西周的灭亡 牧野之战 右图所示文物证明了我国哪个地区的商朝文明也有很高成就( ) A黄河流域 B珠江三角洲 C成都平原 D东北平原 答案: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我国青铜文明的准确识记,题干图片是三星堆青铜立人像,联系已学知识可知在商周时期,在我国西南地区的成都平原,也盛行着一种独特的青铜文明,即是举世闻名的 “三星堆 ”文化,其中出土的就有青铜面具与青铜立人像,据此分析可知 C符合题意,故选 A。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灿烂的青铜文明 被孔子评价为 “道德高

20、尚,能上天入海龙一般的人物 ”是( ) A黄帝 B大禹 C老子 D诸葛亮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老子的准确记忆,联系已学知识可知在传说中,孔子曾向老子请教过问题,然后孔子回到鲁国后给他的学生说了这句话,原文为:子曰:鸟,吾知其能飞;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矢曾。至于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邪!故选 C。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中华文化的勃兴 老子 生病了去医院看病,医生通常会看你的脸色、听听声音、问你的病情、按你的脉搏。由此我们会联想到( ) A扁鹊 B华佗 C张仲景 D李时珍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扁鹊

21、的相关史实,材料中主要阐述了看病的 “望闻问切 ”,据此可知是扁鹊,联系已学知识可知扁鹊是春秋战国之际的名医,采用望、闻、问、切四诊法诊断疾病。四诊法成为我国中医的传统诊法,扁鹊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有正式传记而记载的古代医学家。故选 A。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中华文化的勃兴 扁鹊 小轩同学在历史活动课上表演 “屈原 ”,应说的台词应是( ) A治世不一道,便世不法古。 B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C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D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屈原的准确认识,依据已学知识可知 “治世不一道,便世不法古 ”是战国时期商鞅所说,

22、“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是出自屈原离骚;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出自论语;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出自司马迁史记中报任安书,后来毛泽东在为人民服务引用,故选 B。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中华文化的勃兴 屈原 通过战争成就霸业是春秋时期诸侯争霸常用的手段。下列成就晋文公中原霸主地位的是( ) A城濮之战 B赤壁之战 C官渡之战 D马陵之战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城濮之战的准确认识,联系已学知识可知晋文公即位后,整顿内政,训练军队,很快成为中原强国,后通过与楚国的城濮之战,成为了中原的霸主,之后百年晋楚争霸不断,楚庄王时,晋楚发生 之战,晋军

23、大败,楚国获得了中原霸主。故选 A。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春秋战国的纷争 城濮之战 材料 “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反映的是下列哪制度( ) A宗法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世袭制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分封制的准确理解与认识,材料中 “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意思就是说用同姓诸侯构筑一道屏障 ,来捍卫周天子的中央权威,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周朝建立后,为了稳定新征服的地区,实行大规模的 “封建 ”。当时一共 “封建 ”了 71个诸侯国,其中多数是周王室的同姓 (姬姓 )诸侯,据此分析可知题干中指的是分封制,故选 B。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夏商西周的灭亡 分封制 综合题

24、 历史名人是我们的学习榜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 1) 识别下列三位历史人物,按要求完成下表填写。( 6分) 图一 图二 图三 姓名 成就或著作 图一 图二 图三 ( 2)想一想,你会通过哪些方式来介绍上述人物?(注意:至少写出两种 2分) ( 3)成绩是不会轻易取得的,他们具有哪些优秀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2分) 答案: 图一 蔡伦 改进造纸术 图二 贾思勰 著有齐民要术 图三 祖冲之 祖冲之在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数值计算到小数点以后第七位数字。 ( 2)出报板、作手抄报、讲故事等。 ( 3)严谨务实,刻苦钻研,注重实践,勇于进取与创新的品质。(言之有理即可) 试题分析:第( 1)

25、问,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图一是蔡伦,改进了造纸术,提高了纸的质量和产量;图二是贾思勰,其有著作是齐民要术;图三是祖冲之,是我国杰出的数学家,祖冲之算出的真值在 3.1415926和 3.1415927之间,相当于精确到小数第 7位,简化成3.1415926,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成就,是世界第一位将圆周率值计算到小数第 7位的科学家。 第( 2)问,主要考查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在历史学习的过程中我们不仅需要记住一些历史史实,更需要我们用嘴给说出来,因此可以采用出黑板报的形式,图文结合,还可以采用手抄报。 第( 3)问,主要考查学生学习名人的精神,通过分析上面几

26、位在造纸术、农学以及数学领域的研究,我们可以从他们身上学习到诸如严谨务实,刻苦钻研,注重实践,勇于进取与创新的品质等,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昌盛的秦汉文化 蔡伦改进造纸术、贾思勰、祖冲之 ( 6分) 图一 图二 图一 图二是我国原始居民适应自然、征服自然的结果。 ( 1)图一的房屋名称叫什么? ( 2)居住图二房屋的原始居民叫什么? ( 3)导致这两种不同房屋结构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答案:( 1)半地穴式房屋;( 2)河姆渡原始居民;( 3)主要因素:自然环境(或自然因素等)的不同。 试题分析:第( 1)问,主要考查学生对原始居民相关史实的准确识记,联系已学知识可知图

27、一是半地穴式房屋,半坡居民住在半地穴式房屋里,屋内由灶炕,供饮煮和取暖用。 第( 2)问,主要考查河姆渡军民活动的准确认识,分析图片可以得出图二是干栏式房子,联系已学知识可知河姆渡原始居民居住在干栏式的房子,过着定居的生活。 第( 3)问,主要考查学生对分析与理解归纳的能力,回顾已学知识可知河姆渡原始居民生活在今天的浙江余姚,而半坡原始居民生活 在陕西西安,结合两个地方的分析可知两种不同房屋结构的主要因素与自然环境有关。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原始的农耕生活 半坡遗址与河姆渡遗址 识读下列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民族流动示意图:( 8 分 每小题各 2 分) 请回答: ( 1)从什么时候北方少

28、数民族开始迁往中原?举出迁入中原的三个少数民族名称。我国古代第一次大规模人口迁徙发生什么时候? ( 2)什么原因导致中原汉族迁往江南? ( 3)人口南迁对江南经济发生有何影响? ( 4)想一想,人口迁徙的积极影响有哪些? 答案:( 1)东汉末年;匈奴族、鲜卑族、羯族、氐 族、羌族五个中任意三个;西晋后期。 ( 2)北方战乱。 ( 3)影响:带去了劳动力,先进的生产技术和不同的生活方式,促进了江南经济的发展。 ( 4)积极影响:有利于民族融合;促进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等。(言之有理即可) 试题分析:第( 1)问,主要考查学生对民族内迁的准确认识,解题时注意 “开始迁往中原 ”,回顾已学知识可知

29、中央为分化和瓦解少数民族政权的力量,并且补充兵源劳动力;我国出现了寒冷的天气,少数民族逐水草而居,也逐渐南下,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匈奴、鲜卑、羯、氐、羌开始内迁,西晋后期民族内迁达到高潮。 第( 2)问,主要考查学生对少数民族内迁原因的准确理解,回顾已学知识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北方战乱,人口大量南迁,促进了江南地区经济的开发,这是我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人口南迁。 第( 3)问,主要考查学生对人口南迁带来影响的准确理解,联系已学知识可知人口南迁对充实了江南地区的劳动力,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加速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第( 4)问,主要考查人口南迁带来的积极影响,属于开放性试题,联系已学知识可知人口

30、的迁徙有利于民族的融合,促进了经济文化的交流,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北方民族的大融合 北魏孝文 帝改革;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三国鼎立 南方经济的发展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华民族形成与发展的重要时期。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20分 每题 4分) ( 1)举例说明秦汉时期,中原王朝与匈奴存在的关系。(各举一例) ( 2)南北朝时期为什么会出现民族大融合? ( 3)写出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的目的。张骞出使西域最终起到了什么作用? ( 4)穿时空隧道,你来到了北魏时期,亲历了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前后情况,试举两例说明孝文帝改革前后北魏的变化。

31、 ( 5)历史上各民族之间关系的主流是什么 ?由史及今,我们应该树立什么样的民族意识? 答案:( 1)和:呼韩邪单于归顺汉朝;昭君出塞等;战:蒙恬反击匈奴;卫青、霍去病攻打匈奴等。(和战各举一例) ( 2)少数民族的内迁与汉族人民的交流;北魏孝文帝改革等。 ( 3)目的: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作用:促进了西域与汉朝的经济文化交流,开通了丝绸之路。 ( 4)结合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来谈,如从语言、婚姻、服饰、姓名、居住环境、社会经济等方面任举两例即可。 ( 5)主流:和平友好。树立民族平等,友好交往的意识。(符合题意的其它表述也行) 试题分析:第( 1)问,主要考 查秦汉时期的民族关系,解题时抓

32、住 “明秦汉时期,中原王朝与匈奴存在的关系 ”,应该分为战与和两个方面归纳,回顾已学知识可知和的方面有呼韩邪单于向汉朝称臣,订立和好盟约,且请求和亲,昭君前往;而战的方面有蒙恬反击匈奴,卫青、霍去病攻打匈奴等。 第( 2)问,主要考查学生对南北朝时期民族大融合原因的准确理解,回顾已学知识可知在南北朝时期,一方面使少数民族的内迁与汉族人民的友好交流,另一方面归功于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民族的大融合。 第( 3)问,主要考查学生对张骞出使西域相关史实的准确认识,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可知西汉政府 为了联合大月氏夹击匈奴,派张骞出使西域,使汉朝和西域的经济文化交流日益增多,张骞拜别汉武帝应该携带中国的特产,葡萄是西域的水果,丝绸之路开通后才传入中国。 第( 4)问,主要考查学生对北魏孝文帝改革内容的准确识记,结合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分别系归纳即可,如可以从语言、婚姻、服饰、姓名、居住环境、社会经济等方面任举两例即可。 第( 5)问,主要考查学生分析归纳及知识的迁移能力,回顾已学知识可知历史上的民族关系的主流是和平友好交往,民族关系作为中国一个多民族国家来说至关重要,因此在现实中需要树立民族平等,民族团结, 各民族共同繁荣以及友好交往的意识。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张骞出使西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