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年宁夏银川市七年级上期期末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visitstep340 文档编号:309652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9.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2014年宁夏银川市七年级上期期末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3-2014年宁夏银川市七年级上期期末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3-2014年宁夏银川市七年级上期期末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13-2014年宁夏银川市七年级上期期末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13-2014年宁夏银川市七年级上期期末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3-2014年宁夏银川市七年级上期期末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某位同学写 “北京人的一天 ”时,他用到的关键词语有 “群居一起、粗糙石器、共同劳动、共同抵御禽兽、共同分享劳动果实 ”,那么,这位同学所描述的 “北京人 ”生活阶段是 A远古时期 B春秋战国时期 C秦汉时期 D魏晋时期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远古居民的准确认识,题干中 “群居一起、粗糙石器、共同劳动、共同抵御禽兽、共同分享劳动果实 ”反映的是远古居民北京人的生活状况,据此分析可知 A符合题意,而由于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春秋战国、秦汉、魏晋时期无论生产工具还是生活方式都发生了很大的不同于题干的变化,故选

2、 A。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北京人 在战国后期的秦国,如果农民想要免除劳役,最好的办法应该是 A当兵立军功 B隐瞒犯法行为 C经商而致富 D大量生产粮食和布帛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商鞅变法内容的准确理解,公元前 356年,商鞅在秦孝公支持下开始变法,法令规定: 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 奖励耕战 ,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 根据军功大小授于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 建立县制 ,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根据商鞅变法的内容,一个农民如果要想免除劳役,最好的办法应该是大量生产粮食和布帛,故选 D。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

3、册 大变革的时代 商鞅变法 秦朝修筑长城,主要功能是用于 A旅游景点 B扩大疆域 C划定国界 D军事防御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秦朝长征功能的准确认识,联系已学知识可知为了抗击匈奴的入侵,中原的军队主要是步兵,很难抵挡匈奴骑兵的进攻。秦始皇统一中 国之后,派将军蒙恬讨伐北方的匈奴,夺回了很多土地,为了防御匈奴,蒙恬又率领将士们修筑了闻名世界的万里长城,据此分析可知秦朝修建长城的主要功能是军事防御,故选 D。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秦王扫六合 修建长城 电视连续剧汉武大帝热播后,很多人对汉武帝的文韬武略有了基本了解,其中,为加强中央集权,他采取削弱诸侯王势力的措施是 A颁

4、布 “推恩令 ” B设西域都护府 C加强监察制度 D推行儒学教育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措施的准确识记,材料中“削弱诸侯王势力 ”反映了西汉初年由于实施郡国并行制,引发了王国问题,为了削弱诸侯国的势力,汉武帝颁行 “推恩令 ”,使诸侯王多分封子弟为侯,使王国封地被分割,以进一步削弱诸侯王国势力,潜移默化地消除了威胁,故选 A。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大一统的汉朝 汉武帝颁布推恩令 汉武帝时期,如果想要进入全国最高学府接受儒家教育,必须去的地方是 A开封 B洛阳 C咸阳 D长安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死知识要有活的变通能力。由题干信息可

5、推断出全国的最高学府一般设置在都城,而汉武帝为西汉繁盛时期的皇帝,西汉的都城是长安回顾已学知识可知汉武帝为推行儒学而兴办太学,太学设置在长安,故选 D。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大一统的汉朝 汉武帝设置太学 历史小组的同学以 “中央集权制度 ”为主题进行研究性学习。右图是他们参考的秦朝行政机构示意图,请按图意给空白处选出正确的选项 A诸侯 B丞相 C军机大臣 D博士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以图表的形式考查学生对秦朝中央集权的准确认识,联系已学知可知秦朝建立后,秦始皇为了巩固统治,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中央主要设有三公九卿制度, “三公 ”即 “太尉 ”“丞相 ”“御史大夫 ”“

6、郡守、县令 ”,故选 B。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统一国家的建立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 根据官渡之战、淝水之战的共同点,在下列选项中选出一个与其相符的战役 A合纵连横 B长平之战 C大泽乡起义 D赤壁之战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三国时期战争相关知识的准确识记,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官渡之战时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淝水之战前秦大败,是历史上少有的以少胜多的战役,据此分析可知与题干相符的只有赤壁之战,三国形成时期,孙权、刘备联军于建安十三年( 208年)在长江赤壁一带大破曹操大军,奠定三国鼎立基础的以少胜多 ,以弱胜强的著名战役。这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争之一,也是三

7、国时期 “三大战役 ”中最为著名的一场。故选 D。 考点: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三国鼎立 赤壁之战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祖国境内的远古居 民 北京人 图示法是学习历史的一种好方法,它能将复杂的历史较直观形象的展示出来。下面能正确直观反映出三国鼎立形势的是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三国地形的准确掌握,回顾已学知识可知 220年,曹操病死,其子曹丕废掉汉献帝,自立为帝,国号魏,都洛阳。第二年,刘备也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汉。 222年,刘备为重新夺回荆州,调集所有兵力,亲征东吴,结果被东吴大败于 亭,逃回白帝城后病死。至此,曹、刘、孙三个集团的疆域基本固定。同年,孙权称王,

8、国号吴,都建业。三国鼎立的局面完全形成。据此 D符合题意。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三国鼎立 三国鼎立的形成 右图所示是某同学在历史复习课上作的笔记,其中序号 “4.”后面空白处应填写的历中人物是 A祖冲之 B顾恺之 C司马迁 D贾思勰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史记相关内容的准确识记,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史记是由司马迁撰写的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上自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元狩元年间共 3000多年的历史(哲学、政治、经济、军事等),据此分析可知 C符合题意,故选 C。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昌盛的秦汉文化(二) 司马 迁史记 宁夏银川唐徕渠这一古代水利工程

9、迄今仍在发挥着巨大作用,同样,战国时期修建的著名水利工程都江堰至今仍灌溉的地区是 A成都平原 B青藏高原 C长江三角洲 D银川平原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都江堰的准确认识,回顾已学知识可知都江堰是战国时期秦秦国蜀郡太守李冰主持在岷江流域主持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都江堰消除水患、灌溉农田、两千多年来一直造福四川人民,据此分析可知 A符合题意,故选 A。 考点:人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大变革的时代 著名的都江堰 “孔子针对弟子高柴愚钝,曾参性子慢,子张好偏激,子路爱冲动的性格,分别对他们进行教育,发挥他们的长处,帮助他们克服不足 ”。这体现了他 A以 “德 ”教化人 B有教无类 C

10、因材施教 D当仁不让于师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孔子教育思想的准确认识,题干中引文主要阐述的是孔子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育策略是因材施教的体现,据此分析可知 C符合题意,而 A没有强调德教, B的作用是推动知识的普及传播, D与题意无关,故选 C。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中华文化的勃兴(二) 孔子教育思想 请仔细观察 春秋形势图和战国形势图,你会发现有一个春秋时期曾经称霸的诸侯国,在战国形势图上找不到了,该诸侯国是 A晋国 B齐国 C楚国 D秦国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大变革,联系已学知识前 438 年,晋哀公死,晋幽公即位。韩、赵、魏

11、瓜分晋国剩余土地,只有绛与曲沃两地留给晋幽公。从此韩、赵、魏称为三晋。三家联合灭掉了同为晋国四卿的智氏。公元前 403年,周威烈王封三家为侯国。故选 A。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国家的产生与社会的变革 春秋张国纷争 在我们宁夏灵武水洞沟,发现了距今 3万年前的原始人类遗迹,考古人员依据的是 历史教材 考古发掘 网络视频 生物化石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研究的准确认识,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对于历史遗迹的发现以及考证,需要依据的是考古学家的考古发掘以及通过生物化石考证获得结论,而历史教材是后人编写与网络视频均不能作为考古的证明, 符合题意,故选 C。 考点:

12、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原始人 .网络上有一个游戏叫轩辕,讲述的是轩辕氏(即黄帝) 联合炎帝,打败了一个会呼风唤雨、制造迷雾的大魔头。根据所学知识,这个游戏中的 “大魔头 ”是指 A尧 B舜 C大禹 D蚩尤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华夏之祖的相关史实,联系已学知识可知黄帝战胜炎帝后,在今河北涿鹿县境内,展开了与蚩尤部落的战争 涿鹿之战,蚩尤战死,东夷、九黎等部族融入了炎黄部族,形成了今天中华民族的最早主体。据此分析可知 D符合题意,故选 D。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华夏之祖 炎黄战蚩尤 河北省有燕赵都市报、山东省有齐鲁晚报、山西省有三晋都市报等,这些报纸中的

13、“燕赵、齐鲁、晋 ”,与我国古代直接关联的制度是 A禅让制 B世袭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分封制的相关史实,联系已学知识可知为了巩固统治,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交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从天子作战,其中的燕赵、齐鲁、晋就是诸侯国,故选 C。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夏商西周的兴亡 分封制 左传记载: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这句话表明在夏、商、西周时,国家大事主要是 A祭祀和融合 B祭祀与打仗 C农业与打仗 D祭祀与农业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夏商西周的社会概括,对材料

14、的准确解读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材料中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大意为当时国家的大事主要是祭祀与打仗,因为祀与戎及祭祀与打仗的意思,据此分析可知 B符合题意,故选 B。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夏商西周的兴亡 社会概括 妇好是商王的王后。一年夏天,北方边境发生战争,妇好自告奋勇,要求率兵前往,商王犹豫不决,占卜后才决定派妇好起兵,结果大胜。这个故事最早记载于 A龟甲或兽骨上 B竹简或木牍上 C丝帛或麻布上 D麻纸或宣纸上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我国古代记录文字材料的相关史实,材料中 “商王 ”是解题的关键,因为在商朝的时候记录战争的材料是龟甲或兽骨上,联系已学知识可知中国商朝后期

15、(前 14前 11世纪)王室用于占卜记事而在龟甲或兽骨上契刻的文字,殷商灭亡周朝兴起之后,甲骨文还延绵使用了一段时期。是中国已知最 早的成体系的文字形式,它上承原始刻绘符号,下启青铜铭文,是汉字发展的关键形态。故选 A。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夏商西周的兴亡 甲骨文 2010年 4月 1日起,为期三个月的 “国家宝藏 中国国家博物馆典藏珍宝展 ”在宁波博物馆举行。其中,右图展出的文物是商朝青铜器的典型代表,它出土于 A河南省 B陕西省 C山西省 D河北省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我国古代青铜文化的伟大成就, “商朝青铜器的典型代表 ”及图片是解题的关键,联系已学知识可知题干中的

16、图片是司母戊鼎,出土于河南安阳,是商王祖庚或祖甲为祭祀母亲戊而作的祭器,是世界迄今出土最大最重的青铜器,享有 “镇国之宝 ”的美誉。故选 A。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灿烂的青铜文明 司母戊鼎 下列成语故事中反映春秋战国历史的选项是 退避三舍 卧薪尝胆 完璧归赵 四面楚歌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春秋战国相关史实的准确认识 ,联系已学知识可知退避三舍指的是晋公子重耳(晋文公)逃亡在楚国时,楚王问他将来怎样报答自己。重耳说,如果将来晋楚交兵, “退避三舍 ”。以后晋楚在城濮交战,晋文公遵守诺言,把军队撤九十里;卧薪尝胆指中国春秋时期的越国国王勾践励精图治以图复

17、国的事迹,后演变为成语,形容人刻苦自励,发奋图强;完璧归赵指蔺相如将完美无缺的和氏璧完好地从秦国带回赵国;四面楚歌指的是楚汉相争时期,项羽攻占秦都以后,烧杀掳掠,人民怨声载道。汉王刘邦趁机出击想衣锦还乡的项羽,让大军把项羽围在垓下,并设下 “四面楚歌 ”之计,项羽以为汉军已经攻占楚 地,以为天要灭他,只好边饮酒边唱歌,悲壮自刎身亡,据此分析可知 不合题意,故选 B。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国家的产生与社会的变革 春秋张国纷争 某同学利用右边的地图进行研究性学习。他研究的内容是 A西周分封 B春秋五霸 C战国七雄 D秦灭六国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以地图的形式主要考查春秋五霸的相关史实

18、,联系已学知识可知春秋时期,周天子失去了往日的权威,天子反而依附于强大的诸侯。一些强大的诸侯国为了争夺霸权,互相征战,争做霸主,先后称霸的五个诸侯叫做 “春秋五霸 ”。春秋五霸是指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和楚庄王。故选 B。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国家的产生与社会的变革 春秋张国纷争 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 16分) 材料一: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李白 材料二:一夫作难,而七庙隳( hui)(王朝崩溃),身死人手,为天下 笑者,何也? 贾谊过秦论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 “秦王 ”姓氏名谁?他后来又用什么称号?( 4分) ( 2)材料一中的 “秦王

19、扫六合 ”是指什么事件?材料二中的 “一夫作难 ”又指什么事件?( 6分) ( 3)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别说明上述事件发生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6分) 答案:( 1)嬴政( 2分);皇帝(秦始皇)( 2分) ( 2) 兼并六国,完成统一。(答案:符合题意,即可得分。 3分)。 陈胜、吴广起义。(秦末农民起义等答案:符合题意,即可得分。 3分)。 ( 3)秦国经过 商鞅变法,使秦国力量强大。(答案:符合题意 ,即可得分。 3分)。 秦朝的暴政(答案:符合题意,即可得分。 3分) 试题分析:第( 1)问,主要考查秦始皇统一天下的相关内容,材料主要是盛赞秦始皇的雄才大略和统一中国的业绩,回顾已学知识

20、可知 “秦王 ”指的是统一六国,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王朝的秦始皇嬴政。 第( 2)问,主要考查秦始皇统一的相关内容,联系已学知识可知 “秦王扫六合 ”指的是公元前 221年,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完成统一,材料的大意为一人发动起义,就使得整个王朝都崩溃了,自己也死于他人之手,被天下人耻笑,这是什么原因?联系已学知识可知 “一夫作难 ”指的是陈 胜吴广起义。 第( 3)问,主要考查学生对秦朝发展的历史,材料一主要阐述了秦的统一,材料二主要阐述了秦的灭亡,由此联系已学知识可知秦国经过 商鞅变法,使秦国力量强大;秦朝的暴导致秦的灭亡。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秦王扫六合、伐无道,诛暴秦 秦的统一

21、与灭亡 阅读下列材料:( 16分) 材料一:江南地广或火耕水(烧荒和耕种水稻)。民食鱼稻,以渔猎山伐(采集)为业。 饮食还给(食物供给有保障),不忧冻饿,亦亡千金之家(没有非常富有的人家)。 汉书 材料二:江南 地广野丰(物产丰富),民勤本业,一岁或 稔(丰收),则数郡(几个郡)忘饥。 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宋书 请回答: ( 1)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反映了西汉和东晋南朝时期江南经济发展的状况。请你算一算从西汉建立到东晋建立相距多长时间?( 3分) ( 2)材料二与材料一相比,江南经济发展状况有何不同?( 4分) ( 3)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说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9分) 答案:(

22、1) 519年( 3分) ( 2)江南得以迅速发展。(或者答江南地区得到开发。其它符合题意,即可得分。 4分) ( 3) 北方人口大量南迁,带去了先进的劳动力、技术和工具 南 方相对安定,战乱少。 统治者重视农业生产 人民的辛勤劳动 (任意答出 3点可得 9分。其它符合题意,即可得分。) 试题分析:第( 1)问,主要考查对教材基础知识的准确识记,解答本题需要知道西汉建立与东晋建立的具体时间,回顾已学知识可知公元前 202 年刘邦称帝,国号汉,史称西汉,定都长安,公元 317年,镇守建康的晋宗室司马睿在江南重建晋室,史称东晋,据此可知两者相距 202+317=519年。 第( 2)问,主要考查江

23、南地区经济的发展,由材料中 “汉书 ”“宋书 ”等信息可知宋朝经济重心的南移,得出江南地区得到开发, 且迅速发展。 第( 3)问,主要考查江南地区经济发展的原因,联系已学知识可知江南地区经济发展的原因有:北方人口大量南迁,带去了先进的劳动力、技术和工具;南方相对安定,战乱少;统治者重视农业生产;人民的辛勤劳动等。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江南地区的开发 中央电视台曾经拍摄过四集纪录片张骞通西域。第一集、【张骞通西域 民族之魂】;第二集、【张骞通西域 华夏之情】;第三集、【张骞通西域 丝路之缘】;第四集、【张骞通西域 时代之光】。现要将这一纪录片在互联网上进行出售,请你为

24、此商品写一段 广告词。要求文笔简洁、语言生动、富有感染力。更要符合史实。 答案:广告词: 中国历史上一次伟大的交流与开放!人类历史上一次伟大的探索与发现! 2100多年前,他的天涯孤旅一路西行,探索未知世界的记载,比探险家哥伦布的大航海早了 1600多年;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而他,开辟了一条不朽的丝绸之路,让中国充满自信地走向世界,从而让世界发现了一个精彩中国。 司马迁评价他 “ 凿空西域 ”,他被誉为 “中国走向世界第一人 ”。他毕生的坚韧探索,不仅促进了各个民族的交流融合,更深刻地拓展了一个民族看世界的大视野。 他就是张骞 。汉博望侯,杰出的外交家、探险家。 试题分析:本题属于历史小论文题目,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要求很高,作答时需要符合史实、陈述文笔简洁、流畅、生动。答案:可以从张骞通西域的伟大、世界历史上地位以及历史意义、人们对张骞通西域的历史壮举的评价等方面分析归纳,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张骞出使西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