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年山东济南市古城中学八年级下期期中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eventdump275 文档编号:309669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4.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2014年山东济南市古城中学八年级下期期中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3-2014年山东济南市古城中学八年级下期期中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3-2014年山东济南市古城中学八年级下期期中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13-2014年山东济南市古城中学八年级下期期中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13-2014年山东济南市古城中学八年级下期期中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3-2014年山东济南市古城中学八年级下期期中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在开国大典上向全世界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的是 A毛泽东 B周恩来 C彭德怀 D朱德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新中国成立的相关知识, 1949年 10月 1日下午,毛泽东在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所以答案:是A。 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下册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以下对于 “文化大革命 ”后果的认识,正确的是 严重破坏了国民经济 严重践踏了国家的民主和法制 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被毁弃 拉大了我国同发达国家间的差距 A B C D 答案:

2、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文化大革命的相关知识,其中 严重破坏了国民经济、 严重践踏了国家的民主和法制 、 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被毁弃、 拉大了我国同发达国家间的差距,均是对文化大革命后果的认识,所以答案:是 D。 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下册 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文化大革命 ”的十年 下表为文革期间部分年份工农业总产值变化的情况。这些数字表明( ) 年份 1966 1967 1967 1968 1972 1973 1974 1975 比上年增长 -9.6% -4.2% 9.2% 11.9% 文化大革命 ”初期,国民经济受到严重影响 “九一三 ”事件后,经济开始迅速回升 “文化大革命 ”虽然是政

3、治动乱,但仍促进了经济发展 在周恩来、邓小平主持中央日常工作时,经济迅速回升。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是一个表格材料题,考查的是文化大革命的相关知识,通过表格中的数据,我们可发现 “文化大革命 ”初期,国民经济受到严重影响; 在周恩来、邓小平主持中央日常工作时,经济迅速回升,符合题意,所以答案:是 D。 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下册 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文化大革命 ”的十年 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以来,一直为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而不懈地奋斗。中共八大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共同点是 ( ) A实现国家工业化 B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C实行改革开放 D确定经济建设为党

4、的中心工作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中共八大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共同点,中共八大的内容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等;而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有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所以两次大会的共同点:都大力发展经济,所以答案:是 D。 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下册 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下册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伟大的历史转折 当年曾分田翻身当家作主人,今岁又分田勤劳致富奔小康 ”。对联中的两次“分田 ”指的是( ) A土地改革和农业合作社 B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 C农业合作 社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D土地改革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答案: D

5、试题分析:通过对材料的分析, “当年曾分田翻身当家作主人,今岁又分田勤劳致富奔小康 ”,当年曾分田指的是 19501952 年的土地改革;而今岁又分田指的是改革开放后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所以答案:是 D。 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下册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土地改革;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下册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伟大的历史转折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这里的 “转折 ”主要是指 A党的工作中心由阶级斗争为纲转到经 济建设上来 B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容由农村改革转到城市改革上来 C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由建立计划经济转到建立市场经济 D国家的对外政策由奉行闭关锁国转

6、到实行对外开放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之所以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是因为在这次会议上做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并且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所以答案:是 D。 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下册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伟大的历史转折 “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这是广大农民赞扬什么的歌谣。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股份制改革 C私有化改革 D包工包料包销 答案: D 试题分析:通过材料中的 “大包干、大包干 ”,有承包,我们可判断本题考查的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极大地调动了

7、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所以答案:是 D。 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下册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伟大的历史转折 下表反映了安徽省凤阳县粮食生产三年跨了三大步的情况,这种变化直接得益于( ) 年代 1980年 1981年 1982年 粮食产量 5.02亿公斤 5.70亿公斤 7.15亿公斤 A.乡镇企业的发展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C.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 D.人民公社制度的实行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大跃进与人民公社化运动的相关知识,人口死亡率最高点与自然增长率最低点出现在 1960年, 1960年正处于大跃进与人民公社化运动时期,所以答案:是 B。 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下册 建设

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伟大的历史转折 2008 年是改革开放三十周年,回顾历史,宁波曾是通商口岸;改革开放后,宁波又是十四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比较前后两次 “开放 ”,其不同在于( ) A前者是丧权辱国的,后者是独立自主的 B前者是主动的,后者是被动的 C两次开放都取得了辉煌成果 D两次开放都增强了国力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大跃进与人民公社化运动的相关知识,人口死亡率最高点与自然增长率最低点出现在 1960年, 1960年正处于大跃进与人民公社化运动时期,所以答案:是 A。 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下册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改革开放 新中国 成立后,中央政府为保障西藏地区社会稳定,促

9、进西藏地区经济发展,采取的措施不包括 A和平解放西藏 B设立西藏自治区 C西藏是最早对外开放地区之一 D建立平等、团结、互助的新型民族关系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西藏的相关知识,通过阅读材料,我们可判断出 A、B、 C所述内容均是新中国成立后,在西藏地区采取的措施,但是我国最早对外开放地区有深圳、珠海、汕头、厦门,而不是西藏,所以答案:是 C。 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下册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民族团结 20世纪 50年代,一位农民创作了一首 “稻谷赶黄豆,黄豆像地瓜,芝麻赛玉米,玉米比人大 ”的民歌,你认为这首民歌创作的时代是 A “大跃进 ”时期 B土地改革时期 C抗美援朝时期

10、D三大改造时期 答案: A 试题分析:通过分析材料 “芝麻赛玉米,玉米比人大 ”,再加上时间: 20世纪 50年代,我们可判断这是一种典型的浮夸风现象,应该出现于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时期,所以答案:是 A。 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下册 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 1958年中共中央提出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反映了广大人民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落后的愿望,但忽视了 A群众的积极性 B客观的经济规律 C党内不同意见 D自然灾害的严重性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内容, 1958年,党制定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的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但是这一总路

11、线没有遵循客观的经济规律,所以答案:是 B。 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下册 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 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决定有 以五星红旗为国旗、义勇军进行曲为 代国歌 在天安门广场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 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为中央人民政府的施政方针 以北平为首都并改名为北京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内容,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为中央人民政府的施政方针是在 10月 1日下午召开的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会议上,所以答案:是 C。 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下册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12、毛泽东说: “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各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改变这个现象是在什么计划完成后。 ( ) A一五计划 B土地改革 C三大改造 D新中国成立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一五计划的内容,为了有计划的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我国政府实施了一五计划,一五计划完成后,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所以答案:是 A。 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下册 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工业化的起步 彭德怀在彭德怀自述中写道:西方侵略者几百年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以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是一去不复返了。有力

13、证明这一观点的历史事件是( ) A抗日战争的胜利 B解放战争的胜利 C抗美援朝的胜利 D上甘岭战役的胜利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抗日战争的胜利,是近代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第一次完全胜利,是中华民族由衰败到重新振兴的转折点,所以答案:是 A。 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血肉筑长城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涌现了许多英雄,下列说法正 确的是 A黄继光、邱少云 B黄继光、谢晋元 C刘胡兰、邱少云 D谢晋元、刘胡兰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抗美援朝战争的相关内容,在抗美援朝战争时期,涌现出了许多模范人物,其中典型人物有用身躯堵住敌人机枪射口

14、的黄继光,验收潜伏纪律的邱少云,所以答案:是 A。 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下册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最可爱的人 下列对 “一五 ”计划成就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形成了以鞍山钢铁公司为中心的东北工业基地 B沿海地区原有工业基地加强 C各项建设指标大幅度超额完成 D我国实现了工业化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一五计划的成就,为了有计划的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我国政府实施了一五计划,一五计划完成后,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并没有实现工业化,所以答案:是 D。 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下册 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工业化的起步 1954年 9月,王爷爷作为一名人民代表,到北京参加一次全国

15、性的重要会议。他亲历的活动是( ) A听取毛泽东作论联合政府的报告 B决定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 C编制第一个五年计划 D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内容,通过时间 1954年,我们可以判断出这次重要的会议是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这次会议上主要通过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所以答案:是 D。 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下册 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工业化的起步 在中国进行的社会主义改造中,最主要的创举是 A实现农业合作化 B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对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的赎买政策 D没收官僚资本,建立社会主义国营经济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

16、的是三大改造的内容,在中国进行的社会主义改造中,最主要的创举是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中,采用的和平赎买的政策,所以答案:是 C。 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下册 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三大改造 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的标志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 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 C我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 D共产党公布过渡时期总路线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三大改造的内容, 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后,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 ,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基本任务,所以答案:是 C。 考点:人教新

17、课标八年级下册 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三大改造 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凤阳地多不打粮,碾子一住就逃荒,只有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凤阳。 ” -十一届三中全会前流传于民间的花鼓词 材料二: “说凤阳,道凤阳,改革鼓点先敲响,三年迈出三大步,如今飞出金凤凰。 ”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流传于民间的花鼓词 (1)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前,我国农村曾实行过哪两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变革?( 3分) (2)凤阳发生巨变的原因是实行一种什么新的生产变革?( 3分)对农村的改革产生了什么影响?( 4分) 答案: ( 1)土地改革、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 2)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农业生产得到大发展,农

18、村开始富裕起来了。随着农业生产向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发展,农村乡镇企业也迅速发展起来,为农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 试题分析:( 1)本题考查的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前,我国在农村采取了哪些适应当时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改革措施?主要包括 1950年 1952 年实行的土地改革,将地主土地所有制转化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二是三大改 造期间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因此本题的答案:是:土地改革、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 2)本题考查的是改革开放时期对农村改革的内容, 1978年,从安徽凤阳县小岗村开始,我国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带来的影响是: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业生产得到大发展,农村开始富裕

19、起来了。随着农业生产向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发展,农村乡镇企业也迅速发展起来,为农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 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下册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土地改革;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下册 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三大改造;人教新课标八 年级下册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改革开放 “一九七九年,那是 个春天,有 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崛起座座城,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一九九二年,又是 个春天,有 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了诗篇。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途上扬起浩浩风帆。 ” 歌曲春天的故事 请回答: 材料中一九七九年的 “春天 ”喻指什么?( 2分) “有一位老人 ”指的是

20、谁?( 2分) 他划出一个 “圈 ”是指什么 ( 3 分)当时在广东划的 “圈 ”总共有多少个 ( 2 分) 这个 “圈 ”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什么政策?( 2分)这个政策是我党在哪一 年召开的哪次会议中做出的决定?( 2分) 有人认为上述政策的实行便利了外国企业抢占中国市场,使外国列强在战场上没有得到的东西几乎都得到了,因此这种政策的实施弊大于利。你是否同意他的观点?( 2分)说明理由。( 3分) 答案: ( 1) “春天 ”喻指中国的改革开放。(或答: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 “老人 ”指的是邓小平。 ( 2) “圈 ”指建立经济特区。 3个(深圳、珠海 .汕头)

21、( 3)对外开放。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 ( 4)不同意。对外开放的目的是为了引进境外资金、先进科学技术和企业管理经验,扩大对外贸易,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发展社会主义经济。这一政策的实施是我国在充分享有主权的前提下,在互惠互利的基础上进行的。 试题分析:( 1)本题考查的是改革开放的知识。歌词中 1979年,那个春天指的是中国的改革开放,中国从此进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这个老人指的是邓小平,被称之为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总设计师。 ( 2)本题考查的是设立经济特区的相关知识,邓小平在我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这个圈指的是, 1980 年我国最早设立的经济特

22、区:包括广东的珠海、汕头、深圳和福建的厦门;这些经济特区吸收侨资外资、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进行现代化建设。 ( 3)本题考查的是对外开放的知识,这个 “圈 ”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实行对外开放的伟大决策, 1978年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做出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 4)本题考查的是对对外开放这一政策的认识,对于材料中有关对外开放的认识是一种错误的认识,我国实行对外开放的目的是为了引进境外资金、先进科学技术和 企业管理经验,扩大对外贸易,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发展社会主义经济。这一政策的实施是我国在充分享

23、有主权的前提下,在互惠互利的基础上进行的。 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下册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改革开放 历史证明,制度和机制创新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某校历史兴趣小组在探究新中国发展历程时,搜集到一下材料。请你参与这次探究活动,完成下列任务。 材料一 1950-1954年中国农村不同阶层人口及其占有土地比重变化表 1950年( %) 1954年( %) 人口比重 土地占有比重 人口比重 土地占有比重 贫农、中农 85.5 45.2 92.1 91.4 富农、地主 14.5 54.8 7.9 8.6 (一)观察上表,我国土地所有制形式发生了怎样的改变?( 2分)导致这一改变的原因是什么?( 3

24、分) 材料二 农民申请加入农业合作社 工商业界代表向党中央和毛泽东报喜 ( 2)上述图片反映的是同一重大历史事件,请你写出这一事件的名称。( 4 分) 材料三 实现四个现代化,要求大幅度地提高生产力,也就必然要求多方面地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改变一切不适应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想方式,因而是一场广泛、深刻的革命。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 ( 3)根据所学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为 “实现四个现代化 ”,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的重大决策是什么?( 4分)此后,农村开始的 “一场广泛、深刻的革命 ”是什么?( 2分) 材料四 澳门回归十多年来, GDP 以年均近 15%的增幅快速增

25、长,人均 GDP 已达 3.9万美元,成为全球最活跃的微型经济体。 ( 4) “事实胜于雄辩 ”。材 料四证明了哪一伟大构想的正确性?( 2分) ( 5)纵观上述材料,你从中获得了哪些认识?( 5分) 答案: ( 1)由地主阶级的土地所有制变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土地改革的完成 ( 2)三大改造( 2分) ( 3)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4)一国两制 ( 5)改革创新才能使国家富强。(或社会发展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生产关系必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等。本题为开放性题目,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试题分析:( 1)本题是一个表格材料题,这一材料主要讲述的是 1

26、950-1954年中国农村不同阶层人口及其占有土地比重变化情况,通过分析表格我们可发现:到 1954 年,我国的土地所有制由地主阶级的土地所有制变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实现这一突破是因为 19501952 年土地改革的完成。 ( 2)通过分析两幅图片,农民申请加入农业合作社和工商业界代表向党中央和毛泽东报喜,这主要反映的是 19531956 年,我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基本任务,因此本题的答案:是:三大改造。 ( 3)本题考查的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相关知识,为 “实现四个现代化 ”,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的重大决策是做出停止使

27、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此后农村开始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4)本题考察的是祖国统一的相关知识,邓小平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出发,创造性的提出了 “一国两制 ”的伟大构想,为香港、澳门回归祖国开辟了重要途径,并且在一国两制伟大方针的指引下,香港、澳门已经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 5)本题是一个开放性的问题,让我们谈谈对以上材料的认识,以上材料分别是土地改革、三大改造、改革开放、 一国两制,这些重大事件都是新中国的伟大创举,都促进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因此我们认识到:改革创新才能使国家富强。(或社会发展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生产关系必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等)。 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下册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土地改革;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下册 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三大改造;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下册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改革开放;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下册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香港和澳门的回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