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年山东聊城市东昌府区七年级5月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eventdump275 文档编号:309670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4.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2014年山东聊城市东昌府区七年级5月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3-2014年山东聊城市东昌府区七年级5月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3-2014年山东聊城市东昌府区七年级5月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13-2014年山东聊城市东昌府区七年级5月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13-2014年山东聊城市东昌府区七年级5月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3-2014年山东聊城市东昌府区七年级 5月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事件发生在顺治年间的是( ) A设置驻藏大臣 B册封五世班禅 C土尔扈特部回归 D册封五世达赖 答案: D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清朝顺治皇帝采取的巩固国家统一的措施。清入关后,西藏的佛教首领达赖五世,亲自入京朝贺,顺治帝隆重接见,并修建西黄寺,供他居住,还正式赐予 “达赖喇嘛 ”的封号,设置驻藏大臣发生于雍正年间,册封五世班禅发生于康熙年间,土尔扈特部回归发生于乾隆年间。故答案:选 D。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2014年是郑和下西洋 61

2、0周年,我国将要开展纪念活动。请你判断哪个设计活动方案不正确 ( ) A纪念郑和下西洋 610周年仿真航模开展 B发行的郑和下西洋小型张邮票 C世界华人纪念郑和下西洋 610周年航海论坛举办 D开新闻发布会,推出大国海洋霸权新主张 答案: D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郑和下西洋的相关史实。四个选项中 D选项描述的方案不正确,因为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为了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并不是为了谋取大国海洋霸权。故答案:选 D。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 中外的交往与冲突 下面有关郑和下西洋目的不正确是 ( ) A宣扬国威 B到西洋取宝 C不计经济利益 D给国家带来商机

3、答案: D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郑和下西洋的目的。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为了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具体表现为:宣扬明朝的国威,扩大明朝的海外影响力;用本国的金银财宝和特产换取当地的珠宝、香料和药材等特产。但此次远 航只重政治目的,轻经济利益,因此并没有给中国带来商机。故答案:选 D。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 中外的交往与冲突 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个盛世是 ( ) A文景之治 B康乾盛世 C贞观之治 D开元盛世 答案: B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个盛世。文景之治是中国封建社会第一个盛世,贞观之治是第二个盛世,开元盛世是第三个盛世,康乾盛世是

4、最后通牒一个盛世。故答案:选 B。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 明清经济的发展与 “闭关锁国 ” 在中国古代有 “士农工商 ”四民的说法,请问到明末时,位居第二的是哪一个阶层 ( ) A商人 B知识分子 C农民 D手工业者 答案: B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 “士农工商 ”所处的社会地位。原来,农民是处在第二位的,到明朝末年,由于商品经济的空前活跃,商人的地位有所提高,排在第二位。故答案:选 A。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 明清经济的发展与 “闭关锁国 ” 假如你是清朝雍正年间的一位山西人 ,比较聪明能干 ,你最有

5、可能去 ( ) A经商 B当差 C读书应试 D当地主 答案: A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明清时期我国商品经济发展的相关内容。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空前活跃,许多富人携带重金,积极从事飒活动,推动了商业的发展。当时山西的晋商资本雄厚,主要贩卖粮食、食盐、绸缎等,足迹遍及南北各地,甚至远至海外。故答案:选 A。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 明清经济的发展与 “闭关锁国 ” 如果你在明清时去做生意 ,你带的货币一般是 ( ) A铜钱 B白银 C黄金 D纸币 答案: D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明清时期流通的主要货币。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空前活跃,许多富人携带重金,积极从事

6、商贸活动,推动了商业的发展,这里,富人携带的货币只能是纸币,因为他们是携带重金,说明他们携带的货币量非常多,如果是金属货币,那肯定会带来许多不便,还可能会引来盗贼。而且,我国早在宋代就已经出现了纸币。故答案:选 D。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 明清经济的发展与 “闭关锁国 ” ( ) 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 (马克思语 ) A文化专制 B重农抑商 C与外界隔绝 D对外交往 答案 : C 试题分析: 本题其实是考查 “闭关锁国 ”政策。题文中的 “旧中国 ”指的是传统的以农为本的小农经济的中国。保存这种 “旧中国 ”的首要条件就是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与外界隔

7、绝,如果主动与外界交往,最终人瓦解中国的小农经济,那 “旧中国 ”将变为 “新中国 ”。故答案:选 C。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 明清经济的发展与 “闭关锁国 ” 清朝政府为什么要实行闭关政策 不正确是 ( ) A经济上没有迫切需要 B为维护清王朝的统治 C防御西方殖民势力 D统治者吸取前朝教训 答案: D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清朝政府实行闭关政策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传统的以农为本的观念的影响,使清政府推行 “重本抑末 ”政策,压抑、限制民间工商业的发展;二是中国古代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稳定,使得统治者认为天朝物产丰富,无需与外界互通有无;

8、三是西方殖民者正向东方扩展势力,清朝统治者担心国家的领土主权受到外国侵略,又害怕沿海人民同外国人交往,会危及自己的统治。故答案:选 D。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 明清经济的发展与 “闭关锁国 ” 下面叙述郑和下西洋的使命与功绩不正确 是 ( ) A推行和平外交 ,稳定东南亚国际秩序 B发展海外贸易 ,传播中华文明 C开拓海洋事业 ,铺平亚非航路 D炫耀了大明的武力与金钱政策 答案: D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郑和下西洋的使命与功绩。郑和平下西洋的目的是为了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作用是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加强了我国同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由此可见

9、, A、 B、 C三项均正确,与郑和下西洋的目的和作用相符,本题答案:只能选 D。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 中外的交往与冲突 明清小说广为流传的原因,下列不正确的是( ) A工商业发达,市镇繁荣 B书坊、刊刻印刷迅速发展 C适合广大平民欣赏的趣味 D市民 .农民文化素质非常高 答案: D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明清小说广为流传的原因。明清小说人广为流传是因为当时工商业发达,市镇繁荣,市民阶层的壮大,小说适合广大平民欣赏的趣味,此外还有书坊、刊刻印刷迅速发展,与市民、农民的文化素质无关。故答案:选 D。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

10、会的危机 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二) “17世纪中国科技的百科全书 ”的是( ) A本草纲目 B梦溪笔谈 C天工开物 D农政全书 答案: C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明清时期的科技巨著。本草纲目是明朝医药学家李时珍撰写的一部具有总结性的药物学巨著,梦溪笔谈是北宋沈括的科技巨著,北宋处在 10世纪到 12世纪,明末杰出科学家宋应星的天工开物被外国学者称为 “中国 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与宋应星同时期的徐光启的农政全书是一部农业百科全书。综上所述,我国可以知道, “17世纪中国科技的百科全书 ”是天工开物。故答案:选 C。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 时代

11、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一) 清朝设立伊犁将军,它管辖的地方是( ) A.东北地区 D.蒙古地区 C.新疆地区 D.西藏地区 答案: C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清朝设立的伊犁将军管辖的范围。 17世纪中期新疆天山以南的回部贵族大小和卓兄弟发动反清叛乱,企图分裂祖国,乾隆帝派兵平定叛乱之后,设置伊犁将军,管辖包括巴尔喀什湖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当时管辖东北的有黑龙江将军、吉林将军和盛京将军,管辖外蒙古的是乌里雅苏台将军,管辖内蒙古的是盟旗,管辖西藏的是驻藏大臣。故答案:选 C。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设置驻藏大臣,加强对西藏管辖的时间是(

12、 ) A 1720年 B 1727年 C 1772年 D 1770年 答案: B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清 朝设置驻藏大臣的时间。 1727年,清朝开始设置驻藏大臣,后来,清朝颁布法令,明确规定驻藏大臣代表中央政府,与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事务。达赖和班禅的继承,必须报请中央政府批准,清朝的这些措施,大大加强了中央政府对西藏的管辖。故答案:选 B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代表清政府管理西藏的是( ) A达赖喇嘛 B班禅额尔德尼 C伊犁将军 D驻藏大臣 答案: D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代表清政府管理西藏的机构。四个选项中首先可以排

13、除 C选项,因为伊 犁将军是代表清政府管理新疆的,其次可以排除 A、 B,因为达赖喇嘛和班禅额尔德尼本身就是西藏佛教首领,他们不可代表清朝中央政府,只代表西藏地方政府,只有 D选项驻藏大臣是代表清政府管理西藏的。故答案:选 D。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明长城的东西至点分别是 ( ) A辽东 临洮 B山海关 玉门关 C鸭绿江 嘉峪关 D山海关 临洮 答案: C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明长城的东西起止点。明长城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秦长城西起临洮,东至辽东,今天的长城东起山海关,西至嘉峪关。故答案:选 C。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

14、册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 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一) 在元大都基础上营建北京城的是 ( ) A明太祖 B明成祖 C明神宗 D崇祯帝 答案: B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明朝北京城的相关内容。明成祖时候,在元大都的基础上,修建北京城,北京城布局严整,城墙高大雄伟,街道宽广笔直,是古代城市建筑的杰作。故答案:选 B。 考点:人教新课标 七年级下册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 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一) 明朝时,北京城的城中心是 ( ) A宫城 B皇城 C京城 D外城 答案: A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明朝北京紫禁城。明朝北京城中心的宫城,又称紫禁城,是皇帝居住的地方,里面的

15、宫殿楼阁,千门万户,金碧辉煌,气象万千,是我国也是世界建筑之林的瑰宝。故答案:选 A。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 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一) 如果研究明朝手工业生产技术,应查阅的主要文献是( ) A本草纲目 B梦溪笔谈 C天工开物 D农政全书 答案: C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明朝研究手工业生产技术的古典科技巨著。四个选项可以直接排除 B选项梦溪笔谈,因为梦溪笔谈是北宋著名科学家沈括的科学巨著,其次可以排除 A、 D两项,因为本草纲目和农政全书虽然属于明朝的古典科技巨著,但是它们研究的领域分别是医药学和农学,只有宋应星的天工开物是研究明朝的手工业生产技术

16、的古典科技巨著。故答案:选 C。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 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一) 中国在明清之后科技水平的差距越拉越大原因正确的是( ) A文化专制,闭关锁国 B不思进取 C西方人越来越聪明 D中国人很愚昧 答案: A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在明清之后科技水平与西方差距越来越大的原因。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中国古代长期实行文化专制政策,如秦始皇的 “焚书坑儒 ”、汉武帝的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明朝的 “八股取士 ”、清朝的 “文字狱 ”,这些文化专制政策重视人文科学,而忽视自然科学,导致许多人为了做官而苦读经书,不爱从事科技研究,从而阻碍我

17、国自然科学的发展;二是清政府的闭关锁国政策,这一政策的实施使中国未能适时地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使中国的在世界上逐渐落伍了。故答案:选 A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 会的危机 明清经济的发展与 “闭关锁国 ” 填空题 是我国第一部长篇历史小说, 是一部长篇神话小说, 是中国古典小说的高峰。 答案:三国演义 西游记 红楼梦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明清小说的相关内容。我国第一部长篇历史小说是元末明初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充满浪漫主义气息的长篇神话小说是明中期吴承恩的西游记,清朝曹雪芹的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的最高峰。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 统一多民族国家

18、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 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二) 制造了 “胡蓝之狱 ”的皇帝是 _;军机处始设于 _帝在位时。 答案:明太祖 雍正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明清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 胡蓝之狱 明太祖朱元璋借口丞相胡惟庸谋反,大肆株连杀戮功臣宿将的重大政治案件。与蓝玉案合称 胡蓝之狱 。起于明洪武十三年( 1380),终于二十五年。明初的胡惟庸案、蓝玉案,史称 “胡蓝之狱 ”。明太祖借此大开杀戒,将许多开国功臣诛杀殆尽;军机处设立于清朝雍正时期,是我国封建君主集权进一步强化的标志。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 明朝君权的加强;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 统一多民族国

19、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 君主集权的强化 综合题 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二的大帝国,不顾时世,安于现状,人为隔绝于世界并因此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自欺。这样一个帝国注定最后要在一场殊死的决斗中被打垮。 完成 (1) (3)题: (1)材料中的 “帝国 ”指我国的什么朝代 (2)这个 “帝国 ”当时采用什么政策最终出现这样的危机 (3)这个政策造成了什么影响 答案: (1)清朝前期 (2)闭关政策 (3)一定程度上有自卫作用,但它限制了中外正当的经济文化交流,不利于我国人民接触外国的先进文化和科学技术,阻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 试题分析: ( 1)本题主要考查清朝的相关内容。从材料在 “人口几乎占

20、人类三分之二的大帝国 ”“不顾于世,安于现状 ”“隔绝于世界 ”等字眼可以判断,材料中国的 “帝国 ”是指我国的清朝前期,因为当时,清朝实行 “闭关锁国 ”政策使自己“隔绝于世界 ”。 ( 2)本题主要考查清朝前期的对外政策。当时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造成中国与世隔绝,既看不到世界形势的变化,也未能适时地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使中国在世界上落伍了,最终导致近代面临着被侵略的危机出现。 ( 3)本题主要考查清朝前期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它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起到一定 的自卫作用,同时造成中国与世隔绝,既看不到世界形势的变化,也未能适时地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使中国在世

21、界上落伍了,最终导致近代面临着被侵略的危机出现。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 明清经济的发展与 “闭关锁国 ” 材料 1:以海外之有余,补内地之不足,内地无足轻重之物,载之番境皆为珍品。是以沿海居民操作小巧技艺及女工针绣,皆于洋船行销,岁收入番岛银洋货物百十万入我中土 中国古代经济史纲 材料 2:南洋未禁之先,闽广家给户足,游手无赖亦为欲富所驱,尽入番岛,鲜有在家饥寒窃劫为非之患。 论南洋事宜 材料 3:即禁之后,百货不通,民生自蹙。居者苦艺能之无用,行者叹至远之无方,故有四五千斤所造之洋船,系维朽蠹于断港荒岸之间。 但能使沿海居民,富者贫,贫者困,驱工商为游

22、手,驱游手为盗贼耳。 论南洋事宜 回答: (1)据材料 1、 2指出沿海对外贸易的有益之处。 (2)据材料 3的政策归纳其危害,你怎样评价这一政策 答案:( 1)有利于沿海手工业的发展;有利于沿海居民的生活;能增加政府财政收入;有利于社会 的安定。 ( 2)闭关政策使沿海对外贸易无从发展;使以海外贸易为生的商人和渔民破产;社会动荡不安。闭关政策虽然保护了自然经济免遭外来冲击,但是它阻碍了本国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造成近代中国的屈辱和落后。 试题分析: ( 1)本题主要考查沿海对外贸易的有益之处,即它的积极作用。根据材料 1、 2,我们可以知道沿海对外贸易的作用如下:有利于促进沿海

23、手工业的发展;有利于提高沿海居民的生活;能增加政府财政收入;有利于社会的安定。解答本题,一定要先看清题目要求,题目要求根据材料 1、 2指出,意思就是问题的答案:是 通过分析材料 1、 2后得出的结论,如果按教材回答与材料1、 2的观点无关话则不符合题意。 ( 2)本题主要考查清朝前期闭关锁国政策的危害。依据材料 3中 “富者贫,贫者困,驱工商为游手,驱游手为盗贼耳 ”这一句话,我们可以得知该政策的危害如下:闭关政策使沿海对外贸易无从发展;使以海外贸易为生的商人和渔民破产;社会动荡不安。评价这一政策一分为二地看它,即既要看到它的积极作用,又要看到它的局限性,闭关政策虽然保护了自然经济免遭外来冲

24、击,但是它阻碍了本国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造成近代中国的屈辱和落后。但是,这边 的评价也要依据材料 3的观点来评价。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 明清经济的发展与 “闭关锁国 ” 清朝前期为了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做了哪些努力? 答案:加强行政管理力度 ( 1)对西藏:确立对达赖(顺治帝)和班禅(康熙帝)册封的制度, 1727 年,设驻藏大臣与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事务,加强对西藏的管辖。 ( 2)对新疆:设伊犁将军,加强对西北地区的管辖。 ( 3)对台湾: 1683年,清军进入台湾。 1684年,清政府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加强台湾与内地的联

25、系,巩固祖国东南的海防。 2镇压分裂势力: 17世纪末,康熙帝派兵平定漠西蒙古准噶尔部叛乱; 18世纪中期,乾隆帝派兵平定新疆回部贵族大小和卓兄弟的叛乱活动。 3反击外来侵略,维护祖国统一:康熙帝两次在东北组织雅克萨自卫反击战,打败沙俄侵略军。 1689年中俄签订第一个平等的边界条约 中俄尼布楚条约,划定中俄东段的边界。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清朝前期为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所做的努力,主要有: 1加强行政管理力度 ( 1)对西藏:确立对达赖(顺治帝)和班禅(康熙帝)册封的制度, 1727 年,设驻藏大臣与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事务,加强对西藏的管辖。 ( 2)对新疆:设伊犁将军,加强对西北地区

26、的管辖。 ( 3)对台湾: 1683年,清军进入台湾。 1684年,清政府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加强台湾与内地的联系,巩固祖国东南的海防。 2镇压分裂势力: 17世纪末,康熙帝派兵平定漠西蒙古准噶尔部叛乱; 18世纪中期,乾隆帝派兵平定新疆回部贵族大小和卓兄弟的叛乱活动。 3反击外来侵略,维护祖国统一:康熙帝两次在东北组织雅克萨自卫反击战,打败沙俄侵略军。 1689年中俄签订第一个平等的边界条约 中俄尼布楚 条约,划定中俄东段的边界。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 收复台湾与抗击沙俄;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