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3-2014年江苏兴化市七年级下期期中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581年他建立隋朝, 589年他统一了全国。请问 “他 ”是 A隋文帝 B隋炀帝 C宋太祖 D唐太宗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隋朝的统一的相关史实,联系已学知识可知 581年,北周外戚杨坚代周称帝,改国号为隋,年号开皇,定都长安。杨坚即是隋文帝。589年,他派杨广率大军攻入建康灭陈,统一南北。故选 A。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 繁荣一时的隋朝 隋朝的统一 电视剧贞观长歌曾深受观众喜爱,你认为可能在剧中出现的画面是 A唐太宗在长安称帝,建立唐朝 B唐玄宗整顿吏治,进行改革 C唐玄宗诵读苏轼的词 D唐太宗鼓
2、励大臣直言皇帝的过错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唐太宗的准确认识,材料中 “贞观长歌 ”是解题的关键,依据已学知识可知 “贞观 ”是是唐朝君主唐太宗李世民的年号,由此可以直接排除 BC,另外唐朝是 618年由李渊建立,定都长安(今西安),排除 A。唐太宗在位时期虚心纳谏、在国内厉行节约、使百姓休养生息,终于使得社会出现了国泰民安的局面, D的表述符合史实,故选 D。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唐太宗 在海外的华侨、华人往往称自己是 “唐人 ”, 他们聚居的地方被称为 “唐人街 ”。海外华人自称为 “唐人 ”的原因是 A喜欢唐朝的服装 B唐朝在世界历史上享有较高
3、的声望 C唐朝时中国才开始对外交往 D唐朝人具有很高的制糖技术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唐朝社会经济发展繁荣的准确识记,联系已学知识可知唐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强盛时代。国外的华侨往往被人称为 “唐人 ”,华侨聚居的地方被称为 “唐人街 ”。据此分析可知 B符合题意,故选 B。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唐朝的繁荣与发展 雕版印刷术在唐朝已经发明。右图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它是 A丹经 B史记 C诗经 D金刚经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隋唐文化中的雕版印刷术史实的准确识记,材料中“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 ”是
4、解题的关键信息,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唐朝印制的金刚经是世界上现存最早,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故选 D。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 辉煌的隋唐文化 雕版印刷 术 张老师在介绍宋朝市民生活的讲座中多次提及当时的娱乐场所。他提及的娱乐场所应该是 A茶馆 B瓦舍 C戏院 D酒店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宋朝的社会文化生活的准确识记,解题时抓住“宋朝市民 ”“娱乐场所 ”,据此可以推断除湿瓦舍,依据已学知识可知由于城市的繁荣,宋代市民阶层不断扩大,随之市民的文化生活也丰富起来,瓦舍应运而生。故选 B。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 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 瓦舍 宋朝流传 “苏湖熟,天下足
5、 ”的谚语,表明当时全国最重要的粮仓在 A太湖流域 B洞庭湖流域 C鄱阳湖流域 D洪湖流域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两宋经济发展中的经济重心的南移的认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两宋时期经济重心南移最终完成,南方经济进一步发展,当时太湖流域流传着 “苏湖熟,天下足 ”的谚语,表明太湖流域已经成为全国重要粮仓,故选 A。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 经济重心的南移 太湖流域经济的发展 北宋前期,四川地区的商人购买货物时可能用的货币是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北宋时期货币的准确认识,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的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故选 A。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
6、级下册 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 交子 南宋时期我国的经济重心在 A黄河流域 B珠江流域 C黑龙江流域 D长江流域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经济重心南移的准确认识,依据已学知识可知东汉以后中国的经济重心开始出现了南移的趋势,唐朝安史之乱之后,南北经济开始接近平衡,南宋以后,南方经济超过北方,经济重心南移完成,因此长江流域在江南符合题意,故选 D。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 经济重心的南移 南宋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 下列关于隋唐时期的历史基本特征的概括最准确的是 A 动荡与变革 B分裂与融合 C繁荣与开放 D交往与冲突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归纳概括的能力,依据
7、已学知识可知隋唐时期是我国古代文明史上一个发展的高峰时期,我国的封建社会在这一时期达到了鼎盛,政治经济文化的高度发达、民族大融合的深入发展以及国际交流的广泛开展使社会文化生活极大地丰富起来,因此基本特征可以最准确地概括为繁荣与开放,故选 C。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 繁荣一时的隋朝、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隋唐社会特征 归纳和总结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小王通过学习知道鉴真和玄奘的共同之处是 都是宋朝僧人 都在对外交往中有重大贡献 都为完成使命历尽艰辛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唐朝对外友好交往的相关史实,联系已学知识可知鉴真和玄奘都是唐朝高僧,都对唐与邻邦的友谊和文
8、化交流做出重大贡献,都为完成自己的使命出生入死,历经艰辛,都有一种顽强的毅力和百折不回的精神,据此分析可知 符合题意,故选 B。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 对外友好往来 鉴真和玄奘 神话小说西游记讲述了唐僧师徒西天取经的故事。其中 “唐僧 ”的人物原型是 A张骞 B鉴真 C班超 D玄奘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玄奘西游的准确识记,依据已学知识可知 “唐僧师徒西天取经 ”的故事是以唐代玄奘法师的西行求法为原型,贞观十九年,玄奘由天竺回到长安。贞观二十年,玄奘将自己的游历所见所闻写成了大唐西域记,是研究 7世纪中亚和南亚各国,特别是研究印度历史地理的珍贵文献,为古代中印文化交流做
9、出了重大贡献。故选 D。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 对外友好往来 玄奘 “鉴真盲目航东海,一片精诚照太清。舍己为人传道艺,唐风洋溢奈良城。 ”鉴真东渡的目的地是 A印度 B日本 C朝鲜 D欧洲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遣唐使与鉴真东渡史实的识记。题目诗中 “鉴真东海 为人传道艺 奈良城 ”,指的是唐玄宗时,鉴真接受日本学问僧的请求,决心东渡日本弘扬佛法,据此分析可知鉴真东渡目的地是日本,故选 B。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 对外友好往来 鉴真 589年,隋朝灭掉南朝的最后一个政权,重新统一全国。请问被灭的南朝最后一个政权是 A北齐 B北周 C梁朝 D陈朝 答案: D 试题分
10、析:本题主要考查隋朝的统一相关史实,联系已学知识可知 581年,北周外戚杨坚 代周称帝,改国号为隋,年号开皇,定都长安。杨坚即是隋文帝。589年,他派杨广率大军攻入建康灭陈,统一南北,因此被灭的南朝最后一个政权是陈朝。故选 D。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 繁荣一时的隋朝 隋朝的统一 隋朝时期,一位商人从今天的杭州由水路到洛阳做生意,他不会经过 A永济渠 B通济渠 C邗沟 D江南河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大运河的准确认识,联系已学知识可知为巩固隋朝统治,加强南北交通,公元 605年,隋炀帝征发民工几百万,利用了天然河道和旧有渠道,开通了以东都洛阳为中心,从南至北途径江南河、邗
11、沟、通济渠、永济渠,而永济渠是在洛阳北部,因此 A符合题意,故选 A。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 繁荣一时的隋朝 大运河 下列关于隋朝灭亡的主要原因的表述最准确的是 A统治者贪图享乐 B残暴的统治 C大兴土木工程 D国家财政困难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隋朝灭亡原因的准确理解与分析,解题时注意“主要原因 ”,回顾已学知识可知隋朝灭亡的最根本原因是:繁重的徭役、兵役,毫无限制地压迫劳动人民,甚至贵族地主,引起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和地主反抗,据此分析可知 B符合题意,故选 B。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 繁荣一时的隋朝 隋朝灭亡的原因 我国著名史学家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一书中讲到
12、: “汉宰相是采用领袖制的,而唐代宰相则采用委员制。 ”这里的 “委员制 ”是指 A三公九卿制 B郡县制 C三省六部制 D内阁制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三省六部制的准确认识,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唐实行的是三省六部制度,三省为尚书省、门下省和中书省,三省为中央最高统治机构,三省长官同为宰相,共同负责中枢政务,符合材料中 “委员制 ”,故选C。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三省六部制 下列哪一选项不属于唐朝的中央政府机构 A防卫省 B中书省 C门下省 D尚书省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唐朝的政治制度的相关史实,联系已学知识可知唐代实行三省六部制,其中三省为
13、尚书省、门下省和中书省,三省六部职司划分明确,提 高了行政效能,加强了中央统治力量,据此分析可知 A不符合史实,故选 A。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三省六部制 法律制度的出现和不断完善发展,体现了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备的法典是 A隋律 B唐律疏议 C秦律 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唐朝相关史实的准确记忆,联系已学知识可知唐律疏议是我国迄今为止完整保存下来的一部最早、最完备、影响最大的封建成文法典。它总结了中国历代统治者立法和注律的经验,继承了汉代以来德主刑辅的思想和礼律结合的传统,使中国封建法律至此发展到最成熟、最完
14、备的阶段,标志着中国封建立法技术达到最高水平。故选 B。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唐律疏议 1300多年前,唐朝公主离开都城长安,历经千难万险,来到雪域高原,与吐蕃王松赞干布和亲,开创了唐蕃交好的新时代。嫁给松赞干布 的唐朝公主是 A金城公主 B文成公主 C王昭君 D金明公主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唐朝民族关系的准确认识,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吐蕃是藏族祖先建立的一个王朝。 7世纪前期,松赞干布做了吐蕃的赞普,统一了青藏高原,定都逻些,贞观时期,松赞干布多次遣使向唐求婚。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他。文成公主入吐蕃,带去了大批的手工艺品和多种生产技术、医药书籍,大大
15、有利于吐蕃经济、文化发展。故选 B。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 “和同为一家 ” 文成公主入藏 唐贞观年间,为了求取佛经精义,玄奘毅然西行前往的佛 教圣地是 A天竺 B韩国 C欧洲 D日本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玄奘西游的相关史实,回归已学知识可知贞观十九年,玄奘由天竺回到长安。贞观二十年,玄奘将自己的游历所见所闻写成了大唐西域记,是研究 7世纪中亚和南亚各国,特别是研究印度历史地理的珍贵文献,为古代中印文化交流做出了重大贡献。故选 A。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 对外友好往来 玄奘 综合题 历史事件总是和历史人物紧密联系的。观察下面图片,回答问题。(共 13分) 图一 图二
16、唐太宗 图三 请回答: ( 1)图一中历史人物是隋朝的第二位皇帝,也是我国古代有名的暴君,请问他是谁?( 2 分)在他统治期间,开凿了一项伟大的水利工程,这项工程是什么?( 2分) ( 2)图二中唐太宗统治时期政治清明,社会安定,经济恢复发展,被后世誉为什么?( 2分)请写出促成这一局面出现的一个原因。( 2分) ( 3)图三中历史人物在他统治期间唐朝达到全盛,请问他是哪位皇帝?( 2 分)后世把这一全盛时期称为什么?( 2分) ( 4)结合所学知识,请你说说历史人物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1分) 答案:( 1)隋炀帝或杨广( 2分); 大运河( 2分) ( 2)贞观 之治( 2分);唐太宗吸
17、取隋亡教训、知人善任、善于纳谏、实行“贞观新政 ”或具体写出贞观新政的内容(答出任意一点即可得分)( 2分) ( 3)唐玄宗( 2分);开元盛世( 2分) ( 4)重要历史人物对历史发展起到促进和推动或阻碍作用等(言之有理即可给1分) 试题分析:第( 1)问,主要考查对隋朝的相关史实,依据 “隋朝的第二位皇帝 ”“ 古代有名的暴君 ”可以推断出图片一的皇帝是隋炀帝,依据已学知识可知他在位期间修建大运河(开通永济渠、通济渠,加修邗沟、江南运河),营建东都迁都洛阳城,开创科举制度,亲征吐谷浑,三征高句丽,因为 滥用民力,造成天下大乱直接导致了隋朝的灭亡。 第( 2)问,主要考查唐太宗的相关史实,依
18、据已学知识可知唐太宗统治时期,由于吸取隋亡教训、知人善任、善于纳谏,出现了政治清明,社会安定,经济恢复发展,被称之为 “贞观之治 ”。 第( 3)问,主要考查学生对开元盛世的准确认识,由 “唐朝达到全盛 ”可以判断除唐太宗出现了 “开元盛世 ”,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唐玄宗时期政治清明,励精图治,任用贤能,经济迅速发展,使得天下大治,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并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盛的国家,史称 “开元盛世 ”。 第( 4)问,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人物的分析与 评价,解题时需要结合材料,分别从正面与反面的历史人物去分析归纳,据此分析可以得出重要历史人物对历史发展起到促进和推动或阻碍作用等。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
19、级下册 繁荣一时的隋朝 隋炀帝;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贞观之治、开元盛世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共 8分) 材料一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少小须勤学,文章可立身。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 ” 元 高明琵琶记 材料二 唐太宗在端门看见新科进士鱼贯而出,高兴地说 “天下英雄入吾彀(引申为牢笼、圈套)中矣。 ” 摘自北师版七年级下册历史 材料三 学者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中说: “在当时的条件下,这是一大发明。这种制度 提供了布衣(平民)可以做宰相,可以为公卿,可以参政的机会。于是有政治上社会对流的可能性。由此,官僚政治获得了非常大的弹性。 ” 请回答:
20、 ( 1)以上三则材料与我国古代的哪一选官制度有关?( 2分)该制度创立于哪一朝代?( 2分) (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回答,该选官制度中常设的考试科目有哪些?( 2分)当时人们普遍推重什么科的考试?( 1分) (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一选官制度有何积极影响? ( 1分) 答案:( 1)科举制( 2分);隋朝( 2分) ( 2)进士和明经( 2分);进士( 1分) ( 3)扩大了人才选拔的范围或者创造了相对平等的竞争机会或者拓展了中央政权的社会基础或者促进了文化教育事业的繁荣或者用材料三中的内容即为平民提供做宰相、公卿和参政的机会或者促进政治上的社会对流(言之有理即可给1分)
21、。 试题分析:第( 1)问,主要考查学生对科举制度的准确记忆,依据材料中 “勤学、文章、读书人 ”可判断出材料赞颂的是科举制,其创立于隋朝。 第( 2)问,主要考查学生对科举制度相关史实的准确认识,回顾已学知识可知科 举考试在贞观时,分为明经和进士两科,明经主要测试考生记诵儒家经典的能力,唐朝的进士科最受重视。 第( 3)问,主要考查学生对科举制度影响的准确理解与认识,依据已学知识可知科举制度是封建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扩大了官吏的来源,大批门第不高的庶族地主和知识分子,从而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政局的稳定。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 科举制的创立 科举制的演变 隋、唐
22、、宋三个王朝是我国古代经济发展的重要历史阶段。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共 9分) 材料一 唐朝诗人皮日休诗: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 材料二 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饱腹而身毙。 朕当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按用重法邪? 节选自贞观政要 原文大意是:作为一个君王,一定要使百姓能够生存。如果君王损害百姓的利益来达到享乐的目的,就好像是割自己身上的肉吃到肚子里,虽然肚子饱了,人却已经死亡。 我应当去掉奢侈 ,节省开支 ,减轻徭役 ,少收赋税 ,选拔和任用廉洁的官吏 ,使老百姓吃穿都有富
23、余 ,那 么他们自然就不会去做盗贼了 ,怎么能用严厉的刑法呢? 材料三 摘自杨远西汉至北宋中国经济文化向南发展 请回答: ( 1)材料一中 “此河 ”的中心在哪里?( 2分)请你写出 “此河 ”开凿后对经济发展产生了什么积极的作用?( 2分) ( 2)根据材料二回答,材料二中的君主为了 “存百姓 ”,他准备从哪些方面做起?(至少两方面)( 2分) ( 3)根据材料三分析,从西汉到北宋南北方人口的变化,反映了我国的经济重心出现了什么变化?( 2分) ( 4)综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请你谈谈哪些因素会影响我国古代经济的发展?( 1分) 答案 :( 1)洛阳( 2分);促进了沿岸地区城镇和工商业的发
24、展或者成为南北经济联系的纽带或者成为沟通亚洲内陆 “丝绸之路 ”和海上 “丝绸之路 ”的枢纽。( 2分) ( 2)轻徭薄赋、选用廉吏、去奢省费或者去掉奢侈、节省开支、减轻徭役、少收赋税、选拔和任用廉洁的官吏(任意写两点就得 2分) ( 3)经济重心南移或者经济重心由北方移向南方或者经济重心由黄河流域向长江流域( 2分)。 ( 4)发达的交通、统治者重视、社会安定、人口增加等(言之有理即可得 1 分) 试题分析:第( 1)问,主要考查学生对大运河的准确识记,材料中作者的意思是人人都说 隋朝的灭亡都是因为这条河(京杭运河),但是到现在这千里的通航都是依赖这条河,因此可知 “此河 ”指的是大运河,其
25、中心是洛阳,由 “千里赖通波 ”指的是大运河的开通促进南北经济的发展,成为南北交通的枢纽。 第( 2)问,主要考查学生对唐太宗李世民时期社会发展的准确认识,依据“贞观政要 ”可知材料评述的是唐太宗李世民,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其 “存百姓 ”的措施有:轻徭薄赋、选用廉吏、去奢省费等。 第( 3)问,主要考查学生对经济重心南移的准确识记,依据已学知识可知东汉以后,中国的经济重心开始出现了南移的趋势,唐朝安史之乱之后,南 北经济开始接近平衡,南宋以后,南方经济超过北方,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第( 4)问,主要考查学生对影响古代我国经济发展因素的准确分析,联系已学知识可知可以从交通、国家的政策与重视程度、社会环境以及人口等方面分析归纳即可,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 繁荣一时的隋朝 大运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