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年江苏南京市高淳区七年级上期期末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王申宇 文档编号:309700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08.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2014年江苏南京市高淳区七年级上期期末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3-2014年江苏南京市高淳区七年级上期期末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3-2014年江苏南京市高淳区七年级上期期末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13-2014年江苏南京市高淳区七年级上期期末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13-2014年江苏南京市高淳区七年级上期期末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3-2014年江苏南京市高淳区七年级上期期末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之一。下列遗址中能够证明这一论点的是 A元谋人遗址 B北京人遗址 C半坡遗址 D河姆渡遗址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河姆渡居民生活的相关史实,解题时注意关键信息 “水稻 ”,联系已学知识可知我国很早就出现了原始的农耕,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距今约七千年的河姆渡原始居民,就种植水稻,由此分析可知 D符合题意。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原始的农耕生活 河姆渡原始居民 “汉武帝所具有超越历史的雄才大略,使其成为一位战略和外交设计的奇才 ”。体现汉武帝 “外交设计的奇才

2、 ”的历史事件是 A张骞通西域 B昭君出塞 C郑和下西洋 D卫青抗击匈奴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张骞出使西域的准确认识,解题时注意抓住汉武帝 “外交设计的奇才 ”,外交指的是两国之间的交往,由此可以直接排除 BD,其属于民族问题,不合题意,而 C发生在明朝,时间不合题意,张骞出使西域指的是公元前 140,武帝欲联合大月氏共击匈奴,张骞应募任使者,于建元三年出陇西,经匈奴,被俘,后逃脱。西行至大宛,经康居,抵达大月氏,再至大夏,停留了一年多才返回,符合题意,故选 A。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张骞出使西域 2013年 9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中亚之行中提出

3、要建设 “丝绸之路经济带 ”的宏伟设想。古代丝绸之路被称为流动的 “文化运河 ”,以下不能说明这一结论的是 A中国的冶铁技术传到西方 B朝鲜的音乐传入中国 C中国的丝绸织品转运欧洲 D西域的葡萄传入中国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 查学生对丝绸之路的准确认识,联系已学知识可知西汉以前,中国丝绸经西北各民族,少量滴辗转贩运到中亚、印度半岛等。张骞出使西域后,汉朝的使者、商人接踵西行,大量丝帛锦绣沿着通道不断西运;西域各国的奇珍异物也陆续输入中国。这条沟通中西交通的陆上要道,就是著称于后世的 “丝绸之路 ”,由此分析可知 B不合史实,因为朝鲜在地里位置上不合丝绸之路,故选 B。 考点:人教新

4、课标七年级上册 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 日本有蔡伦宫,法国有蔡伦博物馆 蔡伦受到世界如此尊敬,是因为 A发明了印刷术 B改进了造纸术 C发明了 火药 D制成了罗盘针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造纸术的世界影响力,回顾已学知识可知我国世界上最早发明纸的国家。西汉前期已经有了纸。甘肃放马滩出土的绘有地图的纸,是目前世界上最早的纸。东汉蔡伦改造纸术、用树皮、麻头、破布、渔网等造成便于书写的纸,人称 “蔡侯纸 ”,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是书写材料的一次伟大变革。是我国古代影响世界的四大发明之一,故选 B。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昌盛的秦汉文化(一) 蔡伦改进造纸术 现在手术使用全身麻

5、醉药剂已是司空见惯的事情了,历史上最早制成麻醉药剂的是 A扁鹊 B张仲景 C华佗 D李时珍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中国的中医学发展史实,由 “最早制成麻醉药剂 ”可以推断出指的是华佗发明的 “麻沸散 ”,回顾已学知识可知麻沸散是华佗创制的用于外科手术的麻醉药,比西方早 1600多年。据此分析可知 C符合题意,故选 C。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昌盛的秦汉文化 古代中国的中医 史记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记传体通史,可以从该书中查阅的史实有 商汤灭夏 齐桓公称霸 商鞅变法 赤壁之战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史记的准确识记,回顾已学知识可知史记是由司马

6、迁撰写的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二十四史的第一部,记载了中国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太初四年长达 3000年左右的历史,据此分析可知 均在其时间范围内,而 发生在三国时期,不合题意,故选 B。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昌盛的秦汉文化(二) 司马迁史记 历史地图能直观地再现历史。右图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A春秋争霸 B秦朝统一 C三国鼎立 D南北朝对峙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三国时期历史的准确认识,由题干图片中的 “魏、蜀、吴 ”等关键信息可以推断出图片所反映的历史现象是三国鼎立,据此分析可知 C符合题意,故选 C。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三国鼎立 三国鼎立的形成 曹操家族

7、 DNA是复旦大学的课题研究成果,于 2013年 11月 11日正式发布,该研究成果证实曹操并非西汉丞相曹参的后代,同时推翻了曹操为夏侯氏抱养而来的说法。曹操是 A魏国人 B东汉人 C吴国人 D蜀国人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曹操的准确认识,联系已学知识可知东汉末年,在镇压黄巾起义军中,逐步扩充军事力量,建安元年 (196年 )迎献帝都许 (今河南许昌东 )。挟天子以令诸侯,先后削平吕布等割据势力。 官渡之战大破军阀袁绍后,逐渐统一了中国北部。建安十三年,进位为丞相,率军南下,被孙权和刘备的联军击败于赤壁,据此分析可知 B符合题意。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三国鼎立 曹操

8、公元 383年,哪一场战争之后,前秦的统治瓦解,北方地区重新陷入割据混战的状态 A官渡之战 B淝水之战 C赤壁之战 D巨鹿之战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淝水之战的准确认识,联系已学知识可知 383年,前秦统治者在统一北方后,强征各族人民南下,企图一举消灭东晋。东晋派谢石、谢玄率八万精兵迎战。双方在淝水决战,东晋要求秦兵略向后移,以便渡河决战。苻坚企图乘晋军半渡时猛攻,命令军队后退。晋军乘秦军后退时发动攻击,秦军由于军心涣散,大败而归。淝水之战是我国历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役。淝水之战后,南北对峙的局面形成。据此分析可知 B符合题意,故选 B。 考点: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三国鼎立

9、淝水之战 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摆脱了原先落后停滞的状态 ,出现 “一岁或稔(丰收),则数郡忘饥 丝绵布帛之饶 ”的景象,其主要原因在于 A三国鼎立局面的出现 B社会动荡不安 C北方人口大量南迁 D丝绸之路开辟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史料的准确解读,材料主要阐述了江南地区经济的发展,回顾已学知识可知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北方战乱,人口大量南迁带来先进生产技术,促进了江南地区经济的开发,这是我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人口南迁,故选 C。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江南地区的开发 经济发展的原因 如果我们要学习农作物种植、瓜果蔬菜栽培、家禽家畜饲养等知识,可以参考北魏时期的农学著作

10、A本草纲目 B天工开物 C齐民要术 D水经注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齐民要术的相关史实, “北魏时期的农学著作 ”是解题的关键,联系已学知识可知齐民要术是北魏时期的中国杰出农学家贾思勰所著的一部综合性农书,也是世界农学史上最早的专著之一。是中国现存的最完整的农书,系统地总结了 6世纪以前黄河中下游地区农牧业生产经验、食品的加工与贮藏、野生植物的利用等,对中国古代汉族农学的发展产生有 重大影响, C符合题意;而 A是明朝李时珍撰; B是明朝科学家宋应星; D是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的著作,故选 C。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 北魏齐民要术 我国古代有很多德才兼

11、备的人被大家尊称为 “圣人 ”,其中被称为 “书圣 ”的是 A王羲之 B顾恺之 C张仲景 D霍去病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王羲之书法的准确认识,联系已学知识可知王羲之对楷书、草、行诸体书法造诣都很深,他的真书势形巧密,开辟了一种新的境界;他的草长浓纤折衷;他的行书遒媚劲健。人们称他的字 “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 “龙跳天门,虎卧凰阁 ”。他的兰亭序被称为 “天下第一行书 ”,被后人誉为 “书圣 ”。故选 A。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一) 王羲之 秦始皇和汉武帝为安定北边,都曾派兵大举反击哪一游牧民族的进扰 A羯 B氐 C鲜卑 D匈奴 答案:

12、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秦始皇与汉武帝在军事上的共同点,回顾已学知识可知两人都曾北面用兵,攻打匈奴,并取得重大胜利,收复领土。秦始皇时派蒙恬北击匈奴,收复河套地区。汉武帝时,派大将卫青霍去病反击匈奴,收复河西走廊和河套地区。故选 D。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统一国家的建立 秦始皇、汉武帝 东汉刘秀统治时期,政治清明,国力强盛,史称 A光武中兴 B大一统 C天府之国 D文景之治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东汉的盛世局面,联系已学知识可知汉光武帝刘秀在位期间,以 “柔道 ”治天下,采取一系列措施 ,恢复、发展社会生产,缓和西汉末年以来的社会危机,使东汉初年出现了社会安定、经济恢复、

13、人口增长的局面,因此刘秀统治时期,史称 “光武中兴 ”。故选 A。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两汉经济的发展 光武中兴 2013年 12月 14日 21时 11分,嫦娥三号在月球成功实施软着陆,实现了中国人几千年来的奔月梦想,下表为夏代历史简表,其中空缺的一项应是 朝代名称 建立时间 开国君主 末代君主 故事传说 夏 禹 桀 大禹治水、嫦娥奔月 A.距今约 50004000年 B.约前 2070年 C.约前 1600年 D.前 1046年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我国第一王朝的准确认识,回顾已学知识可知约公元前 2070年,禹建立夏朝,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禹也从部落联盟

14、首领变成了奴隶制国家的国王,据此分析可知 B符合题意,故选 B。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华夏之祖 夏朝的建立 山东省简称 “鲁 ”,山西省简称 “晋 ”,这些简称源于西周实行的 A分封制 B郡县制 C三省六部制 D行省制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西周时期分封制的准确理解。联系已学知识可知 周王为控制全国广大地区,周王让自己的子弟,亲戚和功臣以及一些古帝王的后代,在各地建立封国拱卫王室,这一制度历史上称分封制。题干中的 “鲁 ”“晋 ”就源自西周的分封制,故选 A。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夏、商、西周的兴亡 分封制 成语故事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下列成语源于春秋争霸的是 A退

15、避三舍 B围魏救赵 C纸上谈兵 D三顾茅庐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春秋争霸的相关史实,结合已学知识可知春秋时期,晋国公子重耳(晋文公)逃亡在楚国时,楚王收纳了他,楚王问他将来怎样报答自己。重耳说,如果将 来晋楚交兵, “退避三舍 ”,后来晋楚在城濮交战,晋文公遵守诺言,把军队撤九十里,因此 A符合题意,而围魏救赵、纸上谈兵均发生在战国时期,三顾茅庐发生在三国,故选 A。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春秋战国的纷争 春秋争霸 战国时期李冰在岷江中游修建的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是 A都江堰 B郑国渠 C灵渠 D赵州桥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都江堰的修建相关史实,回顾已学知识

16、可知都江堰是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父子在岷江流域主持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灌溉土地上千万亩,成为我国古代规模最大、效益最好、历时最久的水利工程。代表了我国当时水利工程的先进水平,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所以都江堰会在 2000年被列为 “世界文化遗产 ”名录。故选 A。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大变革的时代 著名的都江堰 历史文物是后人了解历史的第一手资料,通过右图所示文物,我们可以了解哪一时期的历史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汉朝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商朝时期的青铜文化与甲骨文,题干图片是商朝时期青铜司母戊鼎与甲骨文,回顾已学知识可知商朝时青铜的繁盛时期,最著名的有四羊方

17、尊与司母戊鼎,甲骨文主要指中国商朝后期(前 14前 11世纪)王室用于占卜记事而在龟甲或兽骨上契刻的文字,故选 B。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夏商西周的兴亡 商朝 有学者认为: “孔子之道,远传于四域之外,东经朝鲜,波及日本 ” 外国朋友要了解 “孔子之道 ”可以参阅 A韩非子 B道德经 C论语 D墨子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孔子的相关史实,联系已学知识可知论语是四书五经之一,为儒家经典名著之一。记载春秋末期大思想家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全书共二十篇,内容涉及政治、教育、文学、哲学以及立身处世的道理等多方面,为语录体,论语是有关儒家思想的经典著作,故选 C。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

18、年级上册 中华文化的勃兴 孔子 战国末期,有位思想家提倡法治、主张改革。秦王嬴政读了他的著作后,赞叹不已,说: “我得见此人,死也甘心了。 ”被嬴政仰慕的这位思想家是 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韩非 答案: D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法家思想的准确识记,依据材料中 “提倡法治、主张改革 ”“嬴政仰慕 ”等信息可推断出应该是韩非子,联系已学知识可知法家的代表人物是战国末期的韩非子,其主张改革,反对空谈仁义,提倡法治,还提出了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深受秦国国君的赏识,故选 D。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中华文化的勃兴 韩非子 秦朝建立于公元前 221年,该年属于 A公元前 2

19、世纪初 B公元前 2世纪末 C公元前 3世纪初 D公元前 3世纪末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古代纪年,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公元前 100年 公元前 1年是公元前 1世纪,前 200年 前 101年的公元前 2世纪,也就是说每 100年为一个世纪,具体的算法就是在给出的公元纪年上加 100年,是公元前的就记作公元前多少世纪,那公元前 221年就属于公元前 3世纪,而在公元前里,数字大是每个世纪的初期,相反是世纪末期,据此分析可知公元前 221年,是公元前 3世纪末,故选 D。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中华文化的勃兴 世纪纪年法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说的是对立的双方能够相

20、互转化。提出该观点的思想学派是 A儒家 B兵家 C法家 D道家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道家的思想主张,材料中的引文意为指福与祸相互依存,互相转化。比喻坏事可以引出好的结果,好事也可以引出坏的结果,回顾已学知识可知道家老子就主张有无、难易、贵贱、祸福都是相互依存的,不断转化的,故选 D。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中华文化的勃兴 道家 秦朝首都咸阳的一位商人,要到外地去购进一批货物,他携带的货币应该是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回顾已学知识可知秦朝建立后,为了巩固中央集权,采取了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方面的措施,在经济上,统一货币,统一使用圆形方孔钱,统

21、一度量衡,据此分析可知 A符合题意,故选 A。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秦王扫六合 ” 统一货币 董仲舒认为,与儒学相异的学术 “皆绝其道 ”,使文化的一统与政治的一统相一致。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的建议,实行 A焚书坑儒 B八股取士 C设立太学 D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董仲舒思想的准确认识,联系已学知识可知在汉武帝时期,各派学说的知识分子还很活跃,他们聚集在各诸侯的门下,常常指责中央的政策,对中央集权很不利,为了改变这种局面,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汉武帝为了推行这一举措,还在长安设立了太学,把儒家的五经作为教材,不学习其他学派的思

22、想。汉武帝的这一举措,使人们的思想得到了大一统。故选 D。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大一统的汉朝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综合题 ( 11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夫商君为孝公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 ,决裂阡陌,教民耕战。是以兵动而地广,兵休而国富,故秦无敌于天下。 战国策 秦策 材料二:为了便于学习和接受汉族的先进文化, 孝文帝要求南迁的鲜卑族一律改穿汉服,学习汉语,采用汉姓,提倡与汉人通婚。 逐渐融入汉族人民的生活之中。 北师大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请回答: (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材料中 “商君 ”是谁?结合课本说出其主要措施,指出这个历史事件的性质。( 6分) ( 2)据材

23、料二中的孝文帝是哪个国家哪个民族的人?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他实行这些改革的主要历史作用?( 3分) ( 3)综合 上述两次改革你能得到什么认识?( 2分) 答案:( 1)商鞅变法( 1分);商鞅或公孙鞅( 1分); 措施: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奖励耕战;建立县制( 3分);封建地主阶级性质的改革( 1分); ( 2)北魏、鲜卑族( 2分);促进了民族融合,促进了北方少数民族的封建化( 1分); ( 3)改革应顺应时代潮流,与时俱进;改革推动社会发展,应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 2分,答对其中两点即可,其他言之有理亦可得分,但总分不得超过 2分。) 试题分析:第( 1)问,主要考查学生对商鞅变法的准确理解

24、,依据材料中 “夫商君为孝公 ”“秦无敌于天下 ”可推 断出材料主要阐述的是商鞅变法,联系已学知识可知公元前 356年,商鞅开始变法,其主要内容: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等,是一次封建地主阶级性质的改革。 第( 2)问,主要考查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相关史实,回顾已学知识可知北魏孝文帝是鲜卑族,其改革促进了民族融合,促进了北方少数民族的封建化。 第( 3)问,主要考查学生对改革的相关史实的认识,本问属于开放性试题,必须围绕主题 “改革 ”作答, 如改革应顺应时代潮流

25、,与时俱进;改革推动社会发展,应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大变革的时代 商鞅变法;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北方民族的大融合 北魏孝文帝改革 ( 12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提出 “为政以德 ”的政治主张。孔子的思想以 “仁 ”和 “礼 ”为核心。 材料二:为了加强思想控制,秦始皇下令除朝廷外民间只许收藏秦史、医药、占卜、种树的书,其他的书籍一律销毁。秦始皇还把指责他的儒生和方士活埋。 岳麓版中国历史 七年级上册 材料三:中国传统文化影响深远, “兼爱 ”(互爱互利)、 “非攻 ”(反对不义战争),

26、“尚赞 ”(选贤举能)等思想至今仍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行为。 材料四: 现代国家固然需要强调依法治国,但也要强调以德治国。法治与德治必须结合。法可厚德,德可固法 只有大力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坚持德治和法治统一,自律和他律并重,社会才能稳定有序。 中国传统德治思想的现代选择 请回答: ( 1)根据材料一,说一说孔子的政治和思想主张分别是什么?( 4分) (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史实?这一史实产 生了怎样的影响?( 4分) ( 3)材料三 “兼爱 ”“非攻 ”是哪个学派的观点?这个学派的创始人是谁?( 4 分) ( 4)根据材料四,请写出现代化治国的方略是什么?我们应该怎样

27、对待传统思想文化?( 2分) 答案:( 1)政治:为政以德( 2分);思想: “仁 ”和 “礼 ”( 2分); ( 2)焚书坑儒( 2分);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 2分); ( 3)墨家学派( 1分);墨子或墨翟( 1分); ( 4)法制和德治相结合。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2分) 试题分析:第( 1)问,主要考查学生阅读材料,整理归纳信息的能力,解题时注意 “政治和思想主张 ”关键信息,依据材料信息 “提出 为政以德 的政治主张 ”可知政治主张为为政以德, “孔子的思想以 仁 和 礼 为核心 ”可得出思想主张为“仁 ”和 “礼 ”。 第( 2)问,主要考查儒学的发展历

28、程,依据材料中 “只许收藏秦史、医药、占卜、种树的书,其他的书籍一律销毁 ”“把指责他的儒生和方士活埋 ”可知材料指的是秦始皇为了加强思想的控制,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 第( 3)问,主要考查墨家思想主张,依据 “兼爱 (互爱互利)、 非攻 (反对不义战争), 尚赞 (选贤举能) ”可推断出材料中的 “兼爱 ”“非攻 ”是墨家学派的思想,其创始人是墨子。 第( 4)问,主要考查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态度,属于开放性试题,结合材料所述的主题,可知第一小问现代化治国的方略是法制和德治相结合;对待传统文化需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中华文化的勃兴(二) 百家争鸣 判断

29、题 ( 12分)阅读下表内容判断: 以下表述是从上表信息中得出的,请在括号内写 “对 ”;违背了上表信息所表达的意 思的,请在括号内写 “错 ”;是上表信息没有涉及的,请在括号内划 “”。 ( 1)秦始皇建立了皇帝制度。 ( ) ( 2)秦始皇的名字叫嬴政,汉武帝的名字叫刘彻。 ( ) ( 3)秦始皇和汉武帝都定都咸阳。 ( ) ( 4)为了打击匈奴,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 ( ) ( 5)秦始皇和汉武帝都大力推崇儒学。 ( ) ( 6)秦始皇和汉武帝都为历史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 ) 答案:( 1)对( 2) ( 3)错 ( 4) ( 5)错 ( 6)对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主干

30、知识的准确识记,第( 1)题,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公元前 221年,秦统一六国,为了巩固统治,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以及皇帝制度,依据表格信息可以得出,故为准确。 第( 2)题,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秦始皇的名字叫嬴政,汉武帝的名字叫刘彻是符合史实,但是表格信息中并无此知识。 第( 3)题,依据已学知识可知题干的表述不合史实,秦朝建立后,以咸阳为都城,而汉朝的都城是长安,因此表述有误。 第( 4)题,依据表格信息可知主要阐述了秦朝与汉武帝时期的治国措施,并无涉及到民族关系,因此题干与材料无关。 第( 5)题,依据已学知识可知秦始皇为了加强思想的控制,实施了焚书坑儒,而汉武帝时 期推崇儒学,使儒学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因此题干表述不合史实。 第( 6)题,依据已学知识可知秦始皇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汉武帝时期促进了大一统,促进了汉朝进入鼎盛时期,两者都对历史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秦王扫六合 秦始皇;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大一统的汉朝 汉武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